登陆注册
9668300000020

第20章 政治宣传中的新闻化转换(1)

庄永志

新闻从业者的法定责任

要认清中国新闻从业者的法定责任,先要厘清中国传媒的性质。

一、中国媒体的性质

看中国媒体的性质和功能,需要从两个角度看:

1.从兴办的角度看,几乎只有政府部门或准官方机构才能设立媒体

按照现行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规定,只有政府才能兴办电台、电视台:

“广播电台、电视台由县、不设区的市以上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设立,其中教育电视台可以由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设立。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立广播电台、电视台。”

“国家禁止设立外资经营、中外合资经营和中外合作经营的广播电台、电视台。”[中共中央宣传部政策法规研究室编:《宣传文化法规汇编》,学习出版社2005年8月第2版,第45页。]

按照2002年2月1日起施行的《出版管理条例》规定,也主要是政府机关或准政府机关才有资格兴办报刊:

第十一条设立出版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出版单位的名称、章程;

(二)有符合国务院出版行政部门认定的主办单位及其主管机关;

(三)有确定的业务范围;

(四)有3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和固定的工作场所;

(五)有适应业务范围需要的组织机构和符合国家规定的资格条件的编辑出版专业人员;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审批设立出版单位,除依照前款所列条件外,还应当符合国家关于出版单位总量、结构、布局的规划。

第十二条设立出版单位,由其主办单位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出版行政部门审批。[中共中央宣传部政策法规研究室编:《宣传文化法规汇编》,学习出版社2005年8月第2版,第102页。]

上述《出版管理条例》中所列要件的“主管部门”,在现行有效的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报纸管理暂行规定》中被明确为:“主管部门在中央应为部级以上(含副部级)单位;在省为厅(局)级以上(含副厅级)单位;在地(市)、县(市)为县级以上(含县级)单位。”[中共中央宣传部政策法规研究室编:《宣传文化法规汇编》,学习出版社2005年8月第2版,第441页。]

正因为有这样的规定,所以中国的电子媒体完全是政府所有,印刷媒体也大部分是政府所有。

香港学者李金铨将1980年尤其是1992年以后内地的新闻媒介模式概括为“共产资本主义模式”,将媒介角色描述为“意识形态与商业获利的双重角色”,称“共产资本主义模式”的记者“一方面是意识形态的鼓吹者,一方面又是牟利者”。[李金铨:《超越西方霸权》,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第62~63页。]

但是,如果仅仅从兴办者的身份和媒介所有权,又很难区分中国的广播电视和报纸杂志等媒体中新闻部分和经营部分的不同功能。

2.正在进行的改革,将媒体中的新闻业务与其他业务区别处理

2003年7月24日,时任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电总局局长的徐光春在全国广播电影电视局长座谈会上发言:“目前,我们的广播影视体制是一个兼行政、事业和产业为一体的混合体,既不是行政单位,也不是事业、企业单位,后来又搞出来一个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模式,很不顺。这种旧的体制长期影响制约了广播影视业生产力的发展。”他用了“说不清道不明”来形容现行体制。

2004年3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在接受《华尔街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了电台、电视台的三种改革情形:一是对于新闻宣传频道,节目的采制、编辑、制作、审查、播出完全由电台、电视台掌握,主要是实行公益服务,“目标是把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把中国的声音传向全世界”;二是对生活服务、大众娱乐、体育类节目,可以根据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组建公司,进行制作和购买,还可以实际经营频道;三是对于媒体中的可经营部分,如节目制作单位、节目交易单位、广告公司等,可以剥离重组,转制成企业。[朱虹:《广播电视业:改革与发展》,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第165页。]

区分了中国媒体的新闻业务和非新闻业务的性质,才能清楚地辨析新闻从业者面临的任务。

二、新闻从业者的主要任务

按照现行体制,中国媒体的新闻宣传业务的管理都统一归执政党的宣传部领导,从例行的宣传部长会议上,可以看出执政党对新闻从业者的基本要求。

中共中央宣传部长刘云山2006年12月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对2007年新闻宣传的任务发出指示:“新闻宣传要紧紧抓住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这个关键,着力在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上下工夫。”[刘云山:《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上质量上水平》,《党建》,2007年第1期。]

结合指令和新闻界的日常运作,可以将从业者的任务中性地描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政令传达——即指令中所说的“形势政策宣传”、“宣传党的主张”。

对于执政党和政府发布的权威信息,公众自然是需要的,重要文件的原始文本公众需要全文浏览;但长期以来,公众通过媒介接受的政令传达有些像非中介传播,印刷媒体呈现的往往是文件摘登或全文照登,电视媒体呈现的常常是字幕满屏、文件照念、超长的文告般的新闻标题、仪式化的会议情景[即便是面向海外的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也被有的外国人评价为“没有为国家形象的树立作出多少贡献,从这些频道看到的只是一个很死板的中国”。参见乔舒亚·库铂·雷默等:《中国形象:外国学者眼里的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第11页。]。

第二,政绩宣传,典型塑造——即指令中所言的“成就报道”和“典型宣传”。

任何政党和政府都需要寻求合法性,政绩宣传、典型报道有可能利于公众从执政能力到道德完善两个方面承认、接受乃至拥护现行政权。但有的政绩宣传仿佛口号宣传、有的典型塑造仿佛思想汇报,自我吹嘘、空洞乏味。

第三,行为喝止——即指令中所谓的“舆论监督”:

徐光春的定义有一定的代表性:“运用新闻报道的形式,通过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曝光的途径,对人们的不良言行进行监督,这就是新闻舆论监督。”[徐光春:《关于舆论监督的几点思考》,《新华文摘》,2000年第4期。]但有的舆论监督,不是把那些侵害公民和法人合法权益的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作为监督的重点对象,而是把监督重点对准了一些有“不良言行”的普通民众。

上述三项任务,都可以看做是政治宣传——宣传政令、宣传政绩、宣传禁令——可以说是新闻从业者必须履行的法定职责,但在身处转型期、身负公众期待、有着更高职业追求和并不算悠久的新闻传统的中国新闻从业者的实践中,政治宣传正在发生新闻化的转换。

政治宣传可以看做是政治沟通的一种,但政治沟通的方式多种多样,如会议沟通、文件沟通、媒介沟通等,本文所描述的这种转换可以看做是向媒介沟通的复归与靠近。

政治宣传中的新闻化转换

有学者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闻事业的改革概括为三个阶段,现阶段所处的是继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改版、1956年北京《人民日报》改版之后的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的第三次改革。[孙旭培:《当代中国新闻改革》,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第1页。]

这次改革,单就从业者的理念和操作而言,发生了许多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从媒介责任、报道方式和传递价值三个方面来观察。

一、责任转换

社会责任,是任何社会组织和个人必须承担的义务,但由于责任主体及其所处体制的不同,责任的内涵也有所不同。

荷兰学者麦奎尔(Denis McQuail)把媒体的责任概括为四种:

第一,指定式责任:可以说是法定责任,麦奎尔说,民主社会只有最低要求;

第二,契约式责任:靠的是自律;

第三,自愿式责任:主要指职业承诺;

第四,否认式责任:可以理解为推掉一些不该承担的责任。

除了法定责任,中国的新闻从业者往往有更多的担当、更高的自我期望。

作为教育部“十五”规划项目《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职业理念研究》的一部分,复旦大学的陆晔教授等人进行的上海新闻从业者调查表明,选择从事新闻工作的影响因素的前三位依次为新闻工作能够“表达民众呼声”、个人“喜欢写作、摄影或编导”和个人“喜欢接触社会各界人士”;其次三位是新闻工作能够“传播新思想、启迪民心”、能够“揭露社会问题”和个人“喜欢冒险、刺激的生活”。[陆晔、俞卫东:《社会转型过程中传媒人职业状况——2002上海新闻从业者调查报告之一》,《新闻记者》,2003年第1期。]调查者认为“中国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道德传统,依然是今天的新闻从业者个人价值体系中的重要底色。对于大多数新闻从业者来说,选择从事新闻工作,更多的是出于对大众传播媒介能担负起重要的社会道义责任的向往,同时也是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陆晔、俞卫东:《传媒人的职业理想——2002上海新闻从业者调查报告之二》,《新闻记者》,2003年第2期。]

如果将这次调查结果,与1997年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进行的“全国新闻工作者调查”结果相比,当今新闻从业者对媒介功能的认知发生了很大变化。两次调查,在“新闻媒介社会功能重要性”的排序上,“迅速为大众提供新信息”均居重要性之首,但“依据事实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帮助人民实行舆论监督”、“报道最大多数群众感兴趣的新闻”、“报道可靠信息与阻止流言传播”、“成为人民喉舌”和“对复杂问题提供分析和解释”的排序分别从“1997年调查”的第3、4、9、8、7、10位,上升为本次调查的第2、3、4、5、6、7位;而在“1997年调查”中居第2位的“帮助人民了解党和政府政策”、居第5位的“引导公众舆论”和第6位的“推动社会改革”则在本次调查中分别下降为第10、第8和第9位。调查者认为,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中国新闻媒介已经逐步摆脱了单一的宣传功能,新闻传播自身的规律在从业者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重视[陆晔、俞卫东:《传媒人的媒介观与伦理观——2002上海新闻从业者调查报告之四》,《新闻记者》,2003年第4期。]。

被调查者对提供新闻信息、表达民众意愿、揭露社会问题的担当,可以看做是契约责任和自愿责任。

二、形式转换

报道方式的变化体现为对各种宣传,从政治沟通的角度,把政治任务还原为新闻表达,尽可能地转换为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突发新闻、人物报道、简明新闻,等等。

第一,将政令传达转换为解释性报道。突出问题意识、清晰准确、关注实效。不以对抗的态度,而从协商民主的角度关心利益表达、决策讨论、决策评价。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执政理念之一;完成电视宣传科学发展观的任务——任务的核心是阐发“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创新”——有很大的挑战性。以往惯常的电视报道模式是运用空镜:红旗飘飘,青松挺立,惊涛拍岸;解说:改写甚至照搬文件;同期:干部模样的所谓基层群众纷纷赞扬,大官模样的所谓基层干部纷纷表态,学者模样的专家教授纷纷肯定;音乐:《红旗颂》变奏。

但也有记者从广东深圳的资源困境、天津老城的生活困难、贵州毕节山区的环境恶化入手,思考当年罗马俱乐部的报告《增长的极限》和经济学家警告的“拉美陷阱”,采访了深圳、天津、毕节的决策者和学者以及“北京共识”的提出者、美国高盛公司高级顾问乔舒亚·库铂·雷默(Joshua Cooper Ramo),把宣传任务还原为对一个发展中国家执政党的发展思路的探寻和转变的解释性报道,和观众一起思考。[参见央视国际网站《焦点访谈》2006年1月5日、6日节目《老城市·新城市》、《山与海》视频及文稿。]

第二,由政绩宣传、典型塑造,最低限度转换成记录社会文化变化、反映人物内心的普世价值;更进一步,在真实报道的前提下,促进国家族群认同、强化民族自信、进行现代人格倡导。

同类推荐
  • 2007—2008年甘肃省舆情分析与预测

    2007—2008年甘肃省舆情分析与预测

    舆情是民众和国家管理者在中介性社会事项的作用下不断互动的过程。它不仅具有相对稳定的性质,同时又经常随各种社会事项的发生具有变动不居的特点。2007年呈现给大家的舆情蓝皮书所反映的情况和问题,同2006年相比,其发展态势具有新的特点。细心阅读该书并同2006年的情况做对比,对我们了解社情民意,进一步做好改善民生的工作,是有帮助的。
  • 实用公务员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公务员文书写作大全

    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常用的命令、指令、议案、决案、布告、通知、指示、请示;条例、制度;计划、总结;函电、传真;会议文书;社交文书;涉外工作文书。介绍了各文书的概念及写作要点,并附有大量的例文。特在第十一章对公文的处理作了全面的介绍,在第十三章介绍了新兴的各行业岗位职责写作,全书涉及面广,因而具有全面性、指导性、借鉴和实用性,实是公务员必备之工具书。
  • 文化引领 特色发展

    文化引领 特色发展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校“要办出各自的特色”。近些年来,许多中小学校在特色学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上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发展作出“314”总体部署,强调要把重庆建设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因此,九龙坡区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整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无疑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 媒体管理概论

    媒体管理概论

    随着我国媒体事业的飞速发展,媒体管理领域将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和新的管理方式。媒体作为代表公众利益的事业组织,其管理模式和组织目标既不同于企业,也不同于政府部门和非赢利组织。媒体组织的特殊性和其目标的复杂性决定了媒体管理是一项跨学科、具有很大挑战性的研究领域。在此背景下,“媒体管理概论”课题组成立,并把该课题作为教育部“211工程”项目“媒体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子课题之一进行研究。该书是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
  • 大众传媒素养论

    大众传媒素养论

    本书认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大众传媒生态的变化,凸现了提升我国大众传媒素养问题的重要性;本书对于大众传媒素养的研究范围作了较为严格的界定,揭示了大众传媒素养的内在涵义,认定了组成大众传媒素养的若干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中国社会各个界别大众传媒素养的情况,提出了中国大众传媒素养的重塑问题。本书可供传媒学术界、传媒实务界、理论界、教育界以及宣传部门的人士阅读,高校中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生以及对于我国的新闻与传播事业有兴趣的各界人士均可阅读。
热门推荐
  • 总裁的贴身侍卫

    总裁的贴身侍卫

    没有人知道他经历了什么,见过他的人要么死了要么成为他的奴仆,他是主宰魔鬼的人。可他却放下一切回到都市,玩世不恭的生活。无奈,那份遮挡不住的魅力总是会吸引绝色美女的倒贴……
  • 几世凄凉

    几世凄凉

    想爱你一场.却失了忆.冥冥之中似乎能碰到手.却在那一刻分开了.一切幻想写入了书里.
  • 刀之名

    刀之名

    年少轻狂催白发,但使英雄不低头,江湖儿女满腔血,书写侠名自风流。请关注本人的第一部作品,《刀之名》
  • 寻仙之山有木兮

    寻仙之山有木兮

    木兮,若有来世,你可愿与我做一对世间最平凡的夫妻?越轻尘,你可能还我一个无忧谷?无忧谷,居神农氏后裔,谷中有神树,结果名不悔,传说凡人服之身轻,可羽化为仙,仙人服之增益甚多。又云,不悔果离谷,必集日月精华,聚而成珠,名玲珑,得之,可呼风唤雨,遂心如意。某日,魔兵入侵,谷毁人亡,神果被夺。旧址已不可考也。微雨姐姐,晨风哥哥,我必学会仙术,御剑归来!
  • 异闻默示录

    异闻默示录

    大学宿舍的514是被上了锁的,一个深夜,514的门自己打开了。一个牛皮纸封面的笔记本出现在我面前。由此开始,诡异的事情接连发生在我身边……
  • 美女剑精灵的贴身骑士

    美女剑精灵的贴身骑士

    “流纾!说了多少次要学会穿上衣服,不要这样出现在我的房间!”某男满脸通红的转过头去对着身前的少女怒吼。“啊...”某女丝毫没有不好意思的样子,”那个林萧哥哥,穿衣服使得身体太不舒服了,我完全不适应呀。““好吧,那么林萧哥哥既然不喜欢的话,那我回房睡觉啦,今天就不穿衣服了,就一天!”某女祈求道。林萧再也忍不住,脸色越来越红......“噗!”喷了一地鼻血.......
  • 千年花神妃子笑:芙华倾舞

    千年花神妃子笑:芙华倾舞

    她,不慕权贵,却享尽荣华;厌倦争斗,但依旧不容诋毁。处事不惊,从容淡定。她只是一个女子,却成为了两朝的宠妃,引起了三国的战争,得到了四位君王的独爱。她,艳冠群芳的温婉才女,遗世独立的芙蓉花神,为赏伊人玉娇颜,君王愿倾尽天下。一册静文,书写着她香艳华丽的传奇。东坡《洞仙歌》曰: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 幔帐成殇

    幔帐成殇

    紫陌红尘不了情,情深缘浅奈何天?夺得至尊为红颜,未老先衰缘情殇!他一把扯下满室的帷幔,用内力把它们撕成碎片,如同落花,满室凄凉。独坐殿中,细细回想,数年来夜夜守护,而如今幔帐成殇,夺得了天下,又怎能争得过人心?“若非凤凰朱砂痣,夺得至尊有何用?……”……年轻皇帝为情一夜白头,随后便征战临国,犹如飞蛾扑火,想自取其亡。杀人如麻,如同地狱罗刹……
  • 归千古

    归千古

    这里不知是何地域。漆黑是这里的主题,时间仿佛也在这里静止,而空间,竟已支离破碎。更为奇异的是,这方地域的深处,竟存在有大片残破的宫殿。时有呜咽声传来,似是在诉说那史前的动荡。更有佛号响起,似是在抚慰游离的亡魂。昔日的繁华,在这哀嚎中,早已葬进了无尽岁月。没有人来到过这里,甚至没有人想起过这里。这里,是遗忘之地。“千古啊千古!待我,归来!”
  • 冷漠公主家族复仇

    冷漠公主家族复仇

    她本出生于贵族,却仅仅在一夜之间父母被害,族人被杀。从此,踏上复仇之路,她的命运将会如何?她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