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73900000009

第9章 完美人生——蒙娜丽莎密码

本集导引:

◇中国:严培明 法籍华人画家

◇法国:M.Vincent DELIEVIN卢浮宫绘画馆馆藏研究员

有一棵树代表西方艺术最高的精神,这是一棵达·芬奇笔下的树;东方文人心中也有一棵境界之树,它出自中国元代画家倪瓒之手。为了理解西方艺术精神,我们透过这两棵树对照观看。在卢浮宫中,达·芬奇的精神之树,已化作一抹朦胧的微笑,启发后世。

2009年2月11日晚,卢浮宫正等待着一张中国面孔。法籍华人画家严培明个人画展《蒙娜丽莎的葬礼》即将在这里揭幕。

严培明接受采访说:“当时卢浮宫请我办这个展览的时候,给了我一个自由的选择,他们告诉我就在蒙娜丽莎厅的后面,当时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啊?我一定要画蒙娜丽莎。”

科罗,达利,杜尚……不同时代的人,都以不同的方式解读着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的葬礼》在卢浮宫德农厅揭幕。这是和蒙娜丽莎有关的当代作品,第一次离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如此之近,她们只相隔30米。

黑白的蒙娜丽莎,难掩东方绘画的影子,西方人对此津津乐道。可如果时光倒退400年,事情远非如此。

1601年,几位洋面孔进入中国,他们是来自意大利的在华耶稣会,领队的是会长利玛窦。这一年,三幅西洋绘画进入了紫禁城,它们是利玛窦筛选并进呈给万历皇帝的。利玛窦期待万历皇帝会惊叹意大利绘画艺术的精妙,他可借机取得万历对传教的支持。然而令人失望的是,万历皇帝除了对类似于“活佛”的耶稣像比较感兴趣外,对西洋绘画的技法并无兴致。

利玛窦非常困扰,我们在他的笔记里看到这样的记录:“中国画只画阳不画阴,所以看起来画面没有凹凸,对于油画艺术以及透视原理一无所知,结果他们的作品更像是死的,而不像是活的。并且只用黑色而不用彩色。”利玛窦看不出,这种并不反映真实自然的绘画,能有多大的价值。

这位达·芬奇的同乡,已经遭遇了不同的艺术理念之间的困惑。

人都有求真的本能,西方传统在绘画中强调了这条求真的道路,特别是在文艺复兴时期。

达·芬奇在他的手稿中反复提到的一个词,就是“镜子”。他说:“画家作画时都应该具备一面镜子,画家的心应当像一面镜子,如实地反映各种物体的色彩和形象。做到这一点,画家仿佛就是第二自然。”

而在中国,艺术的境界未必只是求真。在紫禁城,当年利玛窦要觐见的明朝万历皇帝心里,绘画艺术并不是为了真实的描摹自然。

据说,自唐朝王维开始,就试图超越自然的束缚,追求一种最高的审美——在笔墨精妙处表达画家心中感悟到的精神境界。这或许就是超越外在物质世界,与天地万物合为一体。一种精神上更加超脱、形式上更为自由的绘画传统趋于完善。这种绘画具备特有的精神追求。“墨池挹涓滴,寓我无边春。”这是元代文人画大师倪瓒对自我绘画的文字表达。在他看来绘画是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不求形似,只为一吐“胸中逸气”。他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去追求那种对天地万物的感受——“悠远淡则真”。

静谧的晨曦中,在如潮的人群涌来之前,古老的卢浮宫享受着片刻的宁静。维纳斯披上了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胜利女神的衣裙看似在晨风中轻舞飞扬,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凝望我们的目光神秘、深邃,一如往昔。她们是卢浮宫的镇馆三宝,前两件均是古希腊时期的作品,只有《蒙娜丽莎》是创作于五百多年前的意大利绘画。

卢浮宫绘画馆馆藏研究员M.Vincent DELIEVIN接受采访说:“我们确实为《蒙娜丽莎》挑选了一个最大的展厅,这是为了观众的需要。一般而言,达·芬奇的另外一些作品都在大画廊里展出。但是为了让更多观众看到这位‘明星’蒙娜丽莎,我们决定将它挂在这里。每年,前来欣赏《蒙娜丽莎》的游客人次,达700万之多。”

严培明表示:全世界所有的旅游者,到巴黎以后就看《蒙娜丽莎》,他是作为一个艺术家,到卢浮宫办一个个展,是临时个展,也是属于艺术家、旅游者,经过而已。

蒙娜丽莎展厅门外,汇聚了她那个时代最伟大的绘画作品——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也就是著名的大画廊。

意大利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文艺复兴早期,在求真的道路上,人们借助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外衣,提出了更为崇高的理想:崇尚人性的自由张扬,崇尚理性的科学严谨。文艺复兴时代的完美和辉煌使世界历史迈向了新的时代。乔托、保罗·乌切罗、多那太罗、安东尼奥·马奈蒂和布鲁内莱斯基,一代接一代,开启着文艺复兴的宏大篇章。

乔托的《圣弗朗西斯》展示在卢浮宫大画廊的起点处,乔托在中世纪后再次将真实带入画面,它预示着文艺复兴求真写实的精神,这个转折既是对人物情绪的真实表达,也是对事物形体的准确描绘,使乔托成为第一个文艺复兴画家。

在乔托旁边的厅廊里,波提切利将文艺复兴的精神推向一个特殊的方向,在他笔下,线条对真实的揭示,到达了细致和深刻的地步,使得人物面孔洋溢着一种神秘和优雅,却又掩饰不住对情绪和欲望的渴望,充满了人的肉体美感,通向了文艺复兴精神的核心,那就是人性的解放。

达·芬奇承继了表达人性的精神,并在科学的引导下,将这条道路推向无限而永恒的境界。

在佛罗伦萨郊区芬奇镇附近的安基亚诺村,1452年,一位老人写到:“4月15日,星期六,夜间第三个小时,我有了一个孙子,名为莱奥纳多。”莱奥纳多·达·芬奇就出生在这里,他在遍布橄榄树的宁静乡村中,度过了童年的时光。51年之后,他的名字,与一个女人的名字永远联系在一起——她就是蒙娜丽莎。小镇的童年经历,如何导致他对人的精神和肉体如此精密的观察。时过境迁,这样的观察又会韵化为朦胧的艺术灵感,一如中国艺术家在卢浮宫中的创作。

严培明说:“这个艺术效果对我来讲就像一个投影,蒙娜丽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就像一张幻灯片一样,幻灯片的投影,像电影的投影一样放在后边去,形成了一个灰的……我画的是蒙娜丽莎的影子。”

影子般的蒙娜丽莎浅淡朦胧,在灰白的交融中,依稀流露出几许中国水墨画的韵味。

也许,作为一位中国人,严培明难以放下延续了千年的水墨情结。

距离严培明家乡——上海,不远的江苏无锡,有一座小小的纪念馆。淡季的时候,每天出入这里的,往往只有管理员一个人。而它纪念的,便是中国历史上那位伟大的画家——倪瓒。

1301年的冬天,倪瓒出生于江苏无锡梅里村,他家境富有,长大后好洁成癖,各种服饰都要用一种名贵的香料——兰乌香熏过几次以后才穿。就连屋前种的树木,他也要人经常刷洗,最后导致树木因水涝而死。倪瓒生性怪癖,却备受尊崇。几百年间,到底是他怎样的艺术境界引发人们的崇拜和敬仰?

倪瓒常画竹子、树木和石头,再辅之以远山近亭,独具特色。《秋亭嘉树图》描绘是江苏无锡太湖边的秋景,远景中湖波淼淼,山形幽淡,天色空阔无云;近景处一脉土坡,茅屋草亭,树木两株秀丽其间。

倪瓒笔下的树,树干从山石中钻出,似乎没有根,全然区分不出枝叶形体。人们看他画的竹子像是茅草,他却丝毫不以为意。

倪瓒论画时常说,我爱画竹子,为的是抒发胸中逸气,哪能去计较似与非似。倪瓒所画的并非自然中的竹子,而是他心中的竹子。“逸笔草草”,恰恰写出了竹子清秀疏朗、纤细有节、刚韧不折的趣味。这些趣味,寄托在倪瓒的树上,把中国艺术的最高追求呈现为内心感悟的笔墨。

倪瓒的树并非写实之树,而达·芬奇的树恰恰就是一棵逼真的树。树木是达·芬奇的研究对象,树干的生长规律,层层枝叶间的距离与结构,都揭示着文艺复兴科学精神的要求。《博士来拜》来自达·芬奇未完成的油画。

要想精确的表达真实,逼近物质世界,首先需要完成对真实的观察,才能得到理性的认知。

达·芬奇遗留给后世很多珍贵的手稿,它们在今天看来俨然就是科研笔记。每一片叶子的旋转都意味着一连串精确的数字与角度计算。与其说达·芬奇是在作画,不如说他是在研究更为确切。

如果说树木可以方便地进行横剖、纵剖,那么研究人体结构就要复杂得多。在1欧元的背面有一张著名的人体比例图,它是1490年,达·芬奇绘制的《维特鲁威人》。

那时,米兰鼠疫结束不久,大量尸体无人认领。这也许为达·芬奇的人体研究提供了可能。

“为了对这些血管拥有实际而完整的知识,我已经解剖了不下十具的尸体了,把各种器官全部都加以分解,把包括这些静脉的、即便是最微小的肉屑,也都剔除干净。”在达·芬奇的解剖手稿中,手臂旋转的姿态被多次分解,化为骨骼与肌肉的转动,化为运动与力度的公式。达·芬奇在手稿中写道:“只有赋予画中人物活泼的手势,才能让他们拥有思想意图。”

达·芬奇用了很大的功夫去描摹蒙娜丽莎的双手,有人这样称赞:这是世界美术史上最美的一只右手;而蒙娜丽莎脸庞上的微笑,只要见过一次,就永远离不开我们的记忆。

人为什么会笑?这也是达·芬奇的研究课题。仅仅了解人体结构,并不能做出完满的解答,还需要发现其中的力学规律,确定哪些肌肉的拉伸、收缩和放松会使人露出不同的笑容。而什么才是蒙娜丽莎的微笑?

达·芬奇做了大量细致缜密的研究与准备工作,历时5年才完成了《蒙娜丽莎》。他用科学来再现生命的形态;而中国画却要摆脱形体的束缚,才能使生命的气息自然流淌。“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

《秋亭嘉树图》是倪瓒晚年的画作,画卷自题:“七月六日雨,宿云岫翁幽居,文伯贤良以此纸索画,因写秋亭嘉树图并诗以赠。风雨萧条晚作凉,两株嘉树近当窗。……临流染翰摹幽意,忽有冲烟白鹤双。”

一段题记,便可看出倪瓒作画,全然不同于达·芬奇。倪瓒有感于当下情境,在挥毫的瞬间,融入多年对人生、对自然的体悟。他的《秋亭嘉树图》,随兴而起,兴尽而终,强调自在、飘逸的创作冲动。咫尺之图,写百千里湖山。

倪瓒的风景挥于笔下,升于心田,而蒙娜丽莎背后的风景,却成为人们争议的话题。这样的风景到底在哪里?为什么如此逼真,却又那样的神秘。

风景在画中的延续,对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而言,就是在画中制造出具有延续感的空间,似乎人可以把手伸进去,甚至可以走进去。制造空间感就是制造出一个逼真的世界,在一个平面上如何实现这一点,他们采用的方法就是透视。这种方法是模拟人的眼睛,遵循近大远小的原则来画画,所有线条会在远处交汇于一点。向这一点飞奔而去的线条,造成了空间深入的感觉。

在这种线性透视的基础上,尼德兰人发明了大气透视法,人眼看近处清晰,远处朦胧,达·芬奇将这种方法用在《蒙娜丽莎》的背景中,造成了烟雾的效果,背景山水幽深苍茫,色彩也趋向含混模糊,引得人们阵阵遐想。达·芬奇的风景也许并不存在,而他创造出的这片风景,完全符合于物质世界的自然规律。

除此之外,达·芬奇还继承和发展了早期画家的明暗画法,用光线和阴影来表达人物和景致的立体感,消融了物体转折中间生硬的明暗分界线,这种技法的成熟,是西方绘画艺术的重大转折。

蒙娜丽莎的微笑如此令人捉摸不定,不是出于一张画的成绩,而是得益于整个文艺复兴西方文化的精华,是那棵精神之树最为丰硕的果实。

世界到底是什么?对于达·芬奇,科学才是他寻找答案的途径。因为在那个时代,艺术就等于科学。

1487年,35岁的达·芬奇绘制了世界上第一架飞行器的设计图。他一生中设计了各种机械与武器,其中甚至包括潜水装置、自行车、坦克、连排机关枪、直升机,很多设计都因当时的科技水平而无法实现,直到现代才被制造出来。达·芬奇在世界发明史中,也留下了他超凡卓越的名字,后人无法企及。

再看看《秋亭嘉树图》中的那些山,在倪瓒的笔下,静默、沉寂,看似平淡的线条中,意味深长。浩淼的湖泊,倪瓒并没有用笔墨去描绘,只是用宣纸中大段的留白来表达心中的太湖之水。

在那个时代画家的眼中,山水都是有表情的,他们或笑或怒,或素面相对,或沉寂自然,他们说,山是不能说话的,人去评说它,笔墨本是无情的,但应用挥洒之后,情趣和意境便在薄薄的纸张中展现。

中国的山水画也会通过墨色深浅浓淡的变化,来表达景物的远近。虽不讲究透视,但远近的观念依然存在。而倪瓒却反其道而行之,墨色基本一致,彻底抛开远近浓淡之分。超然于物象之外,简洁精练,久久凝视,让人渐觉寂静无声,高远辽阔。

在人生最后的20年里,倪瓒住在船上,漫游太湖,行踪漂泊无定,足迹遍及江浙一带,“只傍清水不染尘”,悠游于天地,忘我于自然。

相传乾隆皇帝对《秋亭嘉树图》钟爱有加,称其为绝世逸品,并在画上盖有御书房鉴藏宝、三希堂精鉴玺和乾隆鉴赏等多个印章。

《秋亭嘉树图》也因受到后朝皇帝和文人士大夫的喜爱,被收藏在紫禁城里,成为绝世珍品。

在另一座宫殿中,1546年,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将《蒙娜丽莎》购入法国王室,最终成为卢浮宫闻名于世的绘画珍藏。DELIEVIN说:“关于这幅画的著述已经不计其数,然而即便是在今天,仍然有重要的发现增加它的声望。在进行这些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得以证明或者说进一步确认,这幅《蒙娜丽莎》就是1911年被盗走的那一幅。有价值的是,所有这些分析,都有助于我们了解这幅画如何随着时间流逝而老去。”

严培明接受采访说:我的画展为什么是蒙娜丽莎的葬礼呢?因为当时我想,我画蒙娜丽莎,是歌颂性呢,还是带着一种沉重的心情?是对蒙娜丽莎的挑战,也是对整个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挑战。葬礼就是这样开始的,也是一个纪念性的。还是来一个葬礼,有人陪伴着,有人可以去参观,有人可以去看,葬礼就是这样开始的。

1519年5月2日,在有着“法兰西花园”之称的卢瓦尔河谷,达·芬奇病逝于他晚年的居所吕西城堡,时年67岁。临终时,他躺在弗朗索瓦一世的怀里。那是春光烂漫的时节,正如他出生时一样。“上天有时将美丽、优雅、才能赋予一人之身,令他所为无不超群卓绝,显出他的天才来自上苍而非人间之力。”

他仅有人的有限力量,却怀有神的无限幻想。生命之火即将熄灭,他不禁感叹一事无成。他可曾知道,后人如斯评价:人们还在熟睡,你却过早醒来。这是天才的不幸,却是人类的大幸。今天我们可以在卢浮宫中感受这份幸运。

1374年,倪瓒离船上岸,返回梅村,一病不起,溘然长逝,享年74岁。生于冬日的倪瓒,逝于冬日。在后世文人心中,倪瓒的意境始终无人超越。境界的有无,格调的高下,常常不是在看他的画与真实有多接近,而是讲求那颗作画的心有多高远。

那个时代的人是这样评价的,他脱净了人世间的习气,超然于尘世。而今天在我们看来,如此逸笔草草,看似轻描淡写,依然清洌若山泉,令人临画坐忘。

严培明说:“我永远是个中国人,不能否认,这是事实。但是在我的画里边我想有很多西方的因素,我所想做的就是一个艺术家而已,艺术家他没有边界,也没有中国艺术家,也没有法国艺术家……现在目前为止完全是全球化的,我只是想做个纯粹的艺术家而已。”

同类推荐
  • 大徐帝国之春秋战国

    大徐帝国之春秋战国

    两千七百年以前华夏大地进入了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这就是中国文明正源生成的春秋战国时代悠悠岁月尘封了那个金戈铁马英雄浪漫的时代留给我们的是古老的历史斑痕与辉煌而又沉重的梦想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 明末三国传

    明末三国传

    一群高中生穿越去了明末,有的投靠了李自成,有的投靠了满清,还有的则苦苦维持着大明,他们的到来,改变了明末的格局,这就是明末三国列传
  • 杨三针传奇

    杨三针传奇

    他活了一百岁,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他当了46年太医,治好病人无数,一本《针灸大成》把他推上了针灸的圣坛。他的身世曲折,爱情经历更是一波三折,从一个热血少年走上伴君四十六年的老到臣子。三针治病,被称为”杨三针“,杨继洲的太医宦海浮沉传奇。
  • 混到了三国

    混到了三国

    一个打工仔,一次偶然中,用花尽三个月工资买来的智能手机刷微博,无意间收到了一条奇怪的私信,内容是:快到许昌来,我等你。许昌?是今天的许昌市?还是……过去看私信用户,居然说用户不存在!他越来越怕,于是早早睡了,可是,一觉醒来,出现在眼前的是古代建筑,是自己疯了,还是在做梦?可自己,真的来到了古代吗?又是谁?
  • 黑色太阳

    黑色太阳

    本书分为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硫磺岛战役、远东突袭、空袭东京、核战纪实、滇缅远征七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侵华日军攻陷南京、血腥屠杀无辜百姓等。
热门推荐
  • EXO:许你一世安宁

    EXO:许你一世安宁

    【EXO之当我遇见你②】-关于裴恩智,-作为JYP新人女团MAJOR的队长,同时也背负了巨大的压力。-她拥有韩国娱乐圈难得一见的宝贵嗓音;有人曾打电话咨询声鉴师,说她的嗓音如宝石一般珍贵。-而她的梦想?-只剩下了他和她的八个成员。-关于张艺兴,-十七岁只身来到韩国,那个时候的他还不懂娱乐圈远比自己想象的复杂多了。-他仍记得和她第一次交谈时,是他主动对-她说,“你好,我是Lay。”从此他的眼里只有她。-她难过,他也会。-她拿奖,他替她开心。-或许这就是爱情,来时悄无声息,甚至自己都未发觉。-他对她的爱,是一份以永远为期限的守护。
  • 千金来袭:恶魔总编请接招

    千金来袭:恶魔总编请接招

    上班第一天,她强吻了她的上司。上班第二天,她当着办公室全体职员的面,哭诉她遭到了上司的非礼。上班第三天,她掌掴了上司最得力的女副手。她蛮横、霸道、泼辣、嚣张、颠倒是非,但她只是想留在他身边,让他想起十年前,他欠她的债。这是一次不能反悔的赌博,输了就是无间地狱。她押上所有,只想换来一个有他相伴的未来……万花筒转不出十年思念,千山万水,事过境迁,你可还记得我们最初的爱情?
  • TFBOYS之冰蝶恋曲

    TFBOYS之冰蝶恋曲

    化蝶随风去,只为伊人相思遇见你是我最大的幸运,不论有多少的阻碍,我都会前行,来到你的身边,将你的黑暗照亮我会将你的名字刻在我的心上所拥有的每一个都不及你的万分之一
  • 楚王朝

    楚王朝

    天下浩大,各种势力交错纵横,楚城仅仅只是偏远地区的一个小小城池,这一年,老城主得病去世,少主楚天风继位那一年,他才仅仅十六岁。
  • 品藻

    品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穿越之最失败的替身

    穿越之最失败的替身

    替身?药引?你可曾有那么一瞬间爱过我?后悔?真心?太晚了,我已经不再拥有再爱的勇气了
  • 邪王宠妃:毒医双绝

    邪王宠妃:毒医双绝

    百里悯,21世纪的金牌特工,世界第一杀手组织的boss。令人闻风丧胆避之不及的鬼帝,悬壶济世的邪医。听闻阎王要人三更死,邪医留人到五更。而一朝穿越,却成为眼前男人逗弄的对象。她才不会承认她脸红了!“小悯悯,你亲我一下我就放过你”男人狡猾的笑。“不要!”“那我不客气了哦”“不是,你别…唔…”
  • 佛说妙吉祥菩萨陀罗尼

    佛说妙吉祥菩萨陀罗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恋选之另一个世界

    恋选之另一个世界

    同人小说,改编自游戏《恋爱选举与巧克力》
  • 一气

    一气

    一气混元分清浊,两仪阴阳修道果;三清穹镜道参禅,四帝恩施造万河;五方五老炁天寿,六丁六甲驱鬼魔;七窍可育天下灵,八卦可知万物说;九宫堪舆寰宇事,十常难猜人神错;千机道尽因与果,万字到头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