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73900000010

第10章 激越内心——伦勃朗和八大山人如何安顿自身?

当我们谈论艺术时,往往用一种艺术的价值标准来衡量另一种艺术。其实,艺术本身包含了不同的形态,代表着不同的道路,无法替代彼此。只有将它们聚在一处,各自的意义才能得到最大的彰显。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以科学理性的方式来表达人性,西方绘画沿着这条求真的路,从希腊走到了文艺复兴,达到了第二个巅峰时期。而中国文人在笔墨中,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师造化自然,写心中境界。

本集导引:

◇中国:范曾 当代著名书画家

◇法国:Blaise DUCOS卢浮宫绘画馆馆藏研究员

正是有了两座宫殿,才让我们看到东西方艺术不同的追求,成就了人类文化的多彩缤纷。

卢浮宫,6000多幅油画在这里陈列,神秘的美女,著名的风景,它们万众瞩目,它们被反复解读,而除此之外,更多的作品并不为人熟知,有些甚至难以理解。

荷兰画家伦勃朗创作的《牛肉》,从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刚刚被屠宰的公牛,场面肮脏又血腥,它却显示了17世纪西方艺术的一次重要转折。收藏在中国北京紫禁城中的一幅《鸟石图》,它的作者是清初画家八大山人,寥寥数笔中,你又读懂了什么?突兀而奇崛的构图,它承载着中国绘画对意境的高度概括。

两位艺术家相差20岁,身处同一时代,经历历史巨变,荷兰共和国成立,清军入关,同样的历史更迭,同样超越时代的画风,来自怎样的敏感心灵?

法国巴黎,无数人对它有无数的想象,画家范曾选择在巴黎居住,因为这里曾经是欧洲的艺术之都,因为这里有卢浮宫。为什么西方人把色彩反复涂抹?为什么东方人将心情收敛在黑白之间?这样的疑问,一位中国画家怎样解答?

当代书画家范曾接受采访说:“东西方他们的艺术和他们的思维方法有绝大的关系,西方的思维方法是一种逻辑的演绎的思维,他需要假设、需要求证。中国的思维是一种感悟的,一种归纳的思维,他需要直抵灵府。”

思维方式的差异带来了东西方绘画的不同表达,不同的时代,人们会有不同的解读,赋予了绘画新的生命,我们的目光锁定八大山人和伦勃朗,17世纪东西方两位最伟大的艺术家。

卢浮宫中的伦勃朗画作都是写实绘画,画面的背景、透视都相当精准,但除了这些,我们还能发现什么?还能感受到什么?看看那些光影的明暗交界处,隐约流动着丰富的过渡颜色,是否唤起你心底的神秘?

初见八大山人的绘画,也许有人错怪这是位偷懒的画家,是的,一只飞鸟,一尾游鱼或是几笔勾勒,背后却是几十倍大的空白,这样简洁的画法在当时的中国绘画中无疑是另类的。

他们的绘画深藏在紫禁城和卢浮宫,一个看起来丰富,一个看起来简单,却都在各自的文明中被认为一反传统,这应该如何解读?

今天,人像摄影被更多人用来记录生活中的自己,但是有多少人知道,这样的布光方法就来自伦勃朗。运用光线的明暗对比呈现立体的人像,这就是著名的伦勃朗式布光法,但在伦勃朗之前,西方绘画一直遵循精密的测量和求证,明亮圆润的光线满足了宗教和宫廷题材的需要,可是伦勃朗的出现改变了这些,因为他来自荷兰。

阿姆斯特丹,欧洲最繁忙的港口,四通八达的海路为荷兰人聚集了大量财富,16世纪末,荷兰共和国成立,富裕的荷兰人将油画当作他们最实用的装饰品,绘画不仅描绘自然风景、市民肖像,也描绘人所拥有的物质。

浏览陈列在卢浮宫的静物画,你能相信吗?画上鸟的羽毛竟然成为计价的筹码,报酬多些羽毛就会更加光彩,报酬再多些,就可以要求在葡萄上画出几个亮点。这类绘画中,艺术家的技巧可以被计算和测量,不过,看过之后就会很快遗忘吧?这就是艺术产品。

这样的好处是,画家的创作题材突破了《圣经》和宫廷的禁锢,开始关注普通人的生活,有更多机会创新光线的技法,来自莱顿的年轻人伦勃朗也不例外。

卢浮宫绘画馆馆藏研究员Blaise DUCOS介绍说:“在这样的情况下,伦勃朗的绘画也在市场上出售,市场的繁荣体现出荷兰人民的富有。了解这样的经济状况和生产方式非常重要,因为伦勃朗的事业曾经非常繁荣,他曾是一位很富有的画家,同时也是一位具有极大原创性的画家。”

伦勃朗的作品中潜藏着新的力量,1632年,伦勃朗创作了《杜普医生的解剖课》,他用金字塔的结构取代了众人并排的单一构图,这群肖像组合构成了一个智慧的群体,带给人一种震撼力。《杜普医生的解剖课》开启了伦勃朗一段辉煌的人生,绘画定单蜂拥而至,伦勃朗拥有了一栋阿姆斯特丹中心的房子,在那里,他描绘最多的就是漂亮的妻子莎丝吉亚。

伦勃朗这时的作品,大多数是肖像画,我们能从他笔下的人物感受到美满生活带给画家的愉悦。欣赏收藏在卢浮宫的这些人物画,你可以想象自己正徜徉在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画中的人物可能就来自当年的街市,就这样,他在日常生活的描绘中,探寻更独特的光线表达方法,以人真实的情绪驾驭笔触的游走,个性和自我意识在绘画中开始显现,对中国人来说,这种写意的表达并不陌生。在伦勃朗开创一种新的艺术观念和艺术方法的同时,中国画家八大山人将中国人的写意发挥到极致。

在中国人的艺术表达中,对宇宙、对人生的感悟,都会通过某种方式呈现,绘画,就是其中一种。绵延千年的感悟体系中,绘画并不重再现式的描摹,画家总是在笔墨中蕴含自己的心情,表达着一种精神的张扬,仿佛只有这样的写意才是超绝的画作。在八大山人的画笔下,这种写意变得更加深远。

四百多年前,我们如今称为八大山人的画家,还是明朝皇族宁献王后裔,本名朱统,后自名朱耷。王府的封地就是南昌,自公元202年建城,南昌一直是中原地区重要的贸易和商品集散地,到了明朝,这里更成为容纳20万人口的繁华都市,经济的发达使得自由开放之风也在这座城市流行,滕王阁在王勃笔下雄壮抒怀,朱耷的绘画人生也肇始于这座城市。

1644年,满族军团入主中原,最先受到冲击的当然就是明朝皇室后裔,八大山人曾经安适的生活被打破。4年后,还在故国离乱中挣扎的朱耷,又痛别妻儿,尘世间已无可留恋,怀着满心的无奈与愤懑,他踏入禅门修行,僧名传絮,也是从这时开始,他跟随师傅弘敏在禅修之中学习绘画。

距离江西省南昌市50公里的黄马乡,一个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普通乡村,却曾经坐落着400年前八大山人初入佛门的介冈灯社。

我们将从这里开始,踏上感悟朱耷的心灵之旅,《传綮写生册》是目前发现朱耷最早的画作,绘制于1659年,此时,朱耷已经在介冈灯社修行9年,他的画已不是常见的模样。

范曾说:“八大山人是语言非常简练的,他曾经入过佛门,主要是禅宗。禅宗主张不立文字,直指本性。”

禅,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心境,一种大彻大悟的状态,一种对纯净和智慧的追求。

今天的我们也许很难说清,禅修究竟给八大山人带来怎样的影响,或许,换一个角度可以洞悉他的心声。在八大山人的绘画中,他自称净土人,也许,处处留白,就是他心中的一片禅意,这种笔墨是中国画一次全新的挥洒,它活泼但又有些玄妙。

在范曾看来,伦勃朗能用简约的笔触表达形体最微妙的变化和人物精神状态最微妙的细节,比他小20岁的八大山人则在悟禅之中,以简括的画面凸显真实的自己。感受他们的绘画带给人心灵的触动,不需要专业的眼光。人们对美有原始的冲动,和原始判断,这种原始冲动和原始判断是符合宇宙的大规律的,是符合天地大美的。

八大山人笔下的飞鸟奇石,生动的姿态竟在几笔之间。笔墨犀利,画家的刹那感悟一一浮现。在这纸上,在这墨韵间,精练的笔墨中倾注了八大山人的全部生命。

范曾说:八大山人对事物的探求是一种感悟的。他对荷花,对荷叶,对石头完全是凭着自己的感悟,最后锤炼提取了那几根线条。

再来看看伦勃朗的《牛肉》,破旧的乡村肉店,刚被屠宰的公牛,伦勃朗坚实的笔触传递了最微妙的变化和细节。

DUCOS说:“我们可以说,画面的形式具有一种力量,具有视觉上的冲击力,肌理粗糙,色彩血腥,笔触有力,画面在颤动,具有紧张感或某种张力。”这样的题材,让人认识了一种全新的表达,伦勃朗的运笔,仿佛穿透画布,将人真实的愿望和欲望一下子泼洒在画上。

《牛肉》和《鸟石图》这两幅画,让我们感觉到了,一个在激情中去寻找平和的伦勃朗,一个看似静默但又有些张扬的八大山人,不过,真正读懂一位艺术家和他的作品,需要回到他们生活的时代,进入他们的内心。

我们从伦勃朗在1660年描绘自己的那幅作品中,看到一位疲惫的老人,目光中仿佛流露出不平和愤恨,也许,生活带给他不小的创伤。

《个山小像》是一张绘制于1674年的画像,画中人形容消瘦,身着素服但没有市井之气,眉眼间透露出坚毅,他就是八大山人——朱耷。画像上落有西江弋阳王孙的钤印,我们仿佛能够看出,此时的他还有对失去天堂的怀恋。

画像中的两位都已人到中年,我们似乎已经看到他们人生的转折。

《夜巡》是完成于1642年的作品,这是一幅为阿姆斯特丹民兵队绘制的群像画。今天看起来伟大的作品,在当时不被人们接受,它让伦勃朗名誉扫地。因为画面中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平分秋色,甚至有人深藏在阴影中,他们谩骂伦勃朗是一个骗子。

1680年的一天,朱耷突发狂态,大哭大笑不止,曾经的修行被人质疑,回到十丈红尘,似乎又拨动他敏感的心弦,回忆起佛门修行是否言说过多,王孙之钤印是否太过俗鄙,他焚毁僧袍,八大山人的名字从此留名丹青。

跌宕不平的人生和命运,甚至在所生活的时代被视为反叛,这是大多数天才艺术家的宿命,伦勃朗和八大山人也不例外。这样一来,对生活、对命运的抗争自然会通过作品表达,他们的作品也当然会与众不同。

范曾说:“一个时代的风尚,整个的审美习惯,或者说当时人们所提倡的,在这些情况下,艺术家到底是察言观色,看社会需要呢,还是画自己所最喜欢的。我想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一定要画自己最喜欢的东西,而不是画社会最喜欢的东西。”

伦勃朗生活的时代,那个时候的潮流和风尚是什么?或许,我们从今天被命名为霓虹巴洛克的T台秀开始,能更好地体验400年前的潮流风尚。服装的造型和色彩仿佛在眼前流淌,幻化出属于巴洛克艺术的17世纪,那时,富裕的欧洲人醉心于华丽的装饰、辉煌的氛围,偏爱在运动和变化中表达情绪。

在卢浮宫中,我们也不难与巴洛克邂逅,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作品《被缚的奴隶》:扭动的躯体往外迸发着情感,渴望自由和解放的生命活力。米开朗琪罗激越的内心用扭曲的形式来表达,这种扭曲的形式一直延续到巴洛克艺术中。

伦勃朗的《贝丝巴手握大卫王的信》,是一个《圣经》里的故事,也同样出现在鲁本斯的画中。

在鲁本斯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美的赞颂,他像是在要求我们以一颗感恩的心,同他一起来欣赏这个美丽的世界。

而伦勃朗则追求一种悲剧气氛,画中的模特是家里新来的保姆亨德丽吉,此时亨德丽吉与伦勃朗未婚先孕,我们在她的神情中读到了哀婉忧郁和错综复杂的思绪。

DUCOS说:“这位女子的情感值得人们关注,受损的羞耻心、滥用权力的感觉、沦为权力的牺牲品,同时还有她无法逃脱,也无可挽回的可怕命运。所有这些都通过艺术家的技法和设计传达出来,这个女性的裸体可以说是忧郁、错乱、无依无靠等情感的物质化身,这些突然变得有血有肉。这真是天才之作。”

这时,伦勃朗已经因为《夜巡》,成为阿姆斯特丹画坛一个孤独的看客,再也没人订制他的画,他的财务状况越来越糟糕,钟爱的妻儿也一一故去,没有人能够走进他的精神世界。他只有对着镜子一遍又一遍的画自己,画激荡的情绪,画复杂的心情,倔强地用充满试验性的笔法公然挑战追求曲线和明快的主流时尚。

生活在推崇宋元绘画的时代,八大山人也会遵循规范的经典,山水花鸟在平静的氛围中徐徐展开。如果八大山人在规范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我们今天也许不会领略到那么独特的画作。从尘世遁入佛门继而回到红尘,八大山人的画笔真正开始指向自然,指向生命。他笔下的荷花、鱼鸟、奇石,都用极具风格的笔法绘成,不是对一枝一叶的描绘寄情,而是将生平的怨愤外化做万物生灵的生命力。

范曾说:“中国的画家也好,书法家也好,最初的原始冲动一定是抒发意境之情。无论是悲、愤、哀、怨,如果你表现得非常好的时候,就会渐渐带有普遍性,别人欣赏它的时候就会有同感。”

每当在禅修中感悟到新的境界,八大山人就会提取当时的心情印在画中。如果没有禅修对激越心情的历练,他的画纸上怎能流淌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当同时代的画家还在技法之中满足顾客的需求,伦勃朗的作品则潜藏着另外一些东西。

DUCOS说:“伦勃朗的伟大创新,或者说是他的追求,特别集中在表现运动、暗示三维空间,通过色彩、通过肌理、通过画面中的张力,创造真实世界的幻像。”

用画笔执著的游走在色彩和光影之间,创造神秘而微妙的心灵空间,这就是伦勃朗。直到19世纪,那个并不欣赏他的时代,最终被称为伦勃朗时代。

人生的几番转折,历经落魄,八大山人的绘画,由始至终都读不到纠结和挣扎,我们感受到的只有笔墨清醇。

范曾接受采访说:“艺术先安慰自己,再安慰世人,我想这样的道路基本上是不错的。包括今天的艺术家,无论你的作品,你自己还没感动呢,你怎么去感动别人。”

八大山人的用笔,创造了一个个冷逸超绝的符号,在画纸中坚定地沉淀,形成那个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峰。

或许,对于真正的艺术家来说,画什么内容其实并不重要,精彩之处在于色彩、线条和笔法之间心灵的跃动。

看出来画面上的东西并不足够,我们必须从图像中找到自由的可能。它根植于画家以自己的理解而获得的一次天赋的自由。

伦勃朗晚年时这样回顾自己的绘画生涯,“绘画固然取决于你所看到的东西,更要取决于你怎样看它。”

八大山人则曾经题诗:“郭家皴法云头小,董老麻皮树上多。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写宋山河。”告诉世人,画作中富含自己丰富的人生。

相似的时代,在他们敏感心灵中培植非凡魅力。东西方文明的差异,让他们的艺术表达相去甚远。但这并没有影响今天的人们去了解他们的绘画。

DUCOS在卢浮宫巴洛克绘画展区接受现场采访说:“《牛肉》是一幅极其著名的作品,它启发了众多艺术家,尤其是20世纪的艺术家,例如苏汀和毕加索。它仿佛就是一座灯塔,用自己的光芒吸引着那些艺术家,这在根本上要归因于画面的技法、力量与表现性特征。”

曾经遭遇冷落的八大山人,正在用洗练清醇的笔法影响着今天的画家。

同类推荐
  • 北宋京华

    北宋京华

    大观时,汴梁是八荒争凑,万国咸通。转眼即是靖康,铁蹄踏过,蓦然回首,那个汴梁依旧否?让我们随着朱雀门外那个叫柳邕的少年郎,一同去体会北宋东京的故事吧。新人新书,拒绝套路
  • 幻术春秋

    幻术春秋

    那个时代,曾有这么一批人:赵奢、孙武、白起、李牧,他们横扫千军,纵横沙场。那个时代,也曾有这么一批人:带佗、范蠡、苏秦、乐羊,他们点石成金,御风逐浪。七国争霸之中,后人了解到的是诉诸青史的捉对厮杀,却遗忘了讳莫如深、并没有记载下来的幻术世界。这是幻者最好的时代,他们亦正亦邪,列土封疆。这是幻者最坏的时代,始终有一种力量,阻碍着幻术对普通人的杀伤。你真以为孔子授徒,讲述的是伦理乐常?你真以为信陵、春申不曾对战过平原、孟尝?跟着少年田翟,大闹幻术学院,踏入齐楚燕韩,权谋天下,窃玉偷香。——你该了解那段历史了。
  • 黄巾

    黄巾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时间河的渔翁随手将白宇扔进了汉末的乱世之中。且看一个被渔翁摘去了历史记忆的现代人如何跟随着一场黄巾起义把历史闹个天翻地覆。
  • 名将和我去三国

    名将和我去三国

    我曾经迷茫过,放弃过,人生到底何去何从?有系统就一定能顺风顺水吗?一个被煤气罐爆炸到东汉末年的男人!他凭借着名将召唤系统能在这个衣不蔽体、食不饱肚的时代书写什么样的传奇?欢迎加入名将和我去三国,群号码:605532045
  • 回清从龙

    回清从龙

    一个高中生阴差阳错的来到了清朝康熙年间,附在了康熙最宠信的魏东亭身上。对清朝本无好感的他,为了不让中国重蹈历史的覆辙,更为了广大同胞不受兵燹之灾,他委身清朝,尝试一下和平的变法。但夷狄就是夷狄,终是烂泥扶不上墙,为了中国人不在鞑子的奴役下退变成半野蛮人,堂堂中华不在东虏的蹂躏下变成荒凉之地,他开始寻找中国的“真龙”,举起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大旗……
热门推荐
  • 逍遥在农家小舍

    逍遥在农家小舍

    离开喧嚣的城市,回到淳朴的农村。捉鸡遛狗,养鱼钓虾,种菜植树。回归到自然之中却意外致富,开始了小小农民的逍遥生活。
  • 星君耀世

    星君耀世

    穿过路途上那所有阻碍,便是你期待的所有。人族得大机遇,奋而崛起。新的时代,是谁站在所有人的前方执旗而战。熟悉又陌生的世界,等待着你。
  • 夏天在倒塌

    夏天在倒塌

    《夏天在倒塌》讲述在地铁站里,她们互相靠着在绿色的椅子上睡着了,醒来时,地铁已开出很远,开出了地面,远处低矮的工房里面亮着星星点点的灯光,她们把脸扭向窗外,看见锦江乐园的摩天轮隐没在黑夜之中,恍惚中依然在缓慢地旋转着,车厢里很空旷,望得见下一节和再下一节车厢,而褐色的车窗玻璃里面,可可和小俏的脸,不时地被树木和电线杆掠过。夏天终将过去,夏天终将到来。
  • 京城道术天才

    京城道术天才

    茅山道术在清朝被禁止然而清朝不得不依靠道术
  • 狂傲:杀手七小姐

    狂傲:杀手七小姐

    21世纪牛逼杀手却出奇做了个噩梦就给穿越到古代全帝都公认傻的南宫七小姐身上.牛逼杀手强势复出.拯救帝都世界观!!!
  • 古代数学与算学

    古代数学与算学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数学持续繁荣时期最为长久,它是中国传统科学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公元前后至14世纪,中国古典数学先后经历了三次发展高潮,即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宋元时期,并在宋元时期达到顶峰。《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数学与算学》生动的介绍了古代数学发展、古代算术名家、古代算书、古代记数制度和计算工具等内容。
  • 峨眉十九剑

    峨眉十九剑

    韩潇湘作为峨眉山第一万零八代传人,只因打扫山路不小心跌入峨眉山的一道悬崖下,就穿越了。穿越成了谁?我的天哪,她穿越成了峨眉山创始人温雪庭!另一个时代,另一个身份,韩潇湘报灭族之恨,习天山武艺,拉拢丐帮,俘获一群大侠,称霸江湖,问鼎皇权!一统朝堂和江湖!千秋万载,光耀峨眉!
  • 剑域风云

    剑域风云

    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唐朝。在消灭隋朝的过程中,叶家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也使叶家从此成为了名门望族。公元690年,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武则天即位。为了巩固皇权,武则天首先将矛头指向了叶家。一个几千人的超级世家,最终只有一个幸存者——叶巽。他逃往了唐朝的西北部,一个将剑奉为神物的地方——剑域。然而,因为他的身份,暗中也有许多大人物盯上了他,一场风暴,正在暗中酝酿着……推荐一位在纵横的朋友的书《阴山诡术》,请大家多多支持。
  • 不科学的驱魔并没有不对

    不科学的驱魔并没有不对

    牛鬼蛇神横行,女子高中生黑石命也要驱魔?
  • 仙侠奇缘之姮姬传

    仙侠奇缘之姮姬传

    在天庭上做了五千年的公主,她一直无忧无虑,唤了他五千年的四哥,她一直最为珍惜;可是当跨越了界限,他却成了她最心爱的男子,三生三世他一直相伴,逆伦之恋,可否有果?当她为他被贬下凡,毁容、眼瞎,当她被她所谓的亲人费去法力后;当他们把她推入万丈深渊后;当她最忠诚的仙婢和徒弟为她死去,原本所有的真相才浮出水面·······三世的夫君、她五千年的四哥要娶别的女子为妻。为什么他都如此待她。竟然你们恨她,害她,想毁她金凤之身,怕她夺得帝位,那么她就一定要如他们所愿,金凤涅槃,她从仙变为凡人再成魔,毁天灭地也要求得到她的公道······一把折扇,催人泪下,几世仙情,花开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