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47800000023

第23章 人的智慧不能平齐,分三等教导

人的智慧不能平齐,姑且把它分作上、中、下三等的差别。中人以上的资质,可以告诉他高深的理论;至于中人以下的资质,在教育方面,教导方面,对他们就不要作过高的要求,不妨作低一点的要求。

——南怀瑾《论语别裁·楼下黄金楼上人》

【精彩导读】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意思是说,孔子认为,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可见,在孔子眼里,他的学生在资质方面是有差异的:中等资质以上、中等资质和中等资质以下。

而南怀瑾也赞同孔子的观点,他也认为人的智慧不能平齐,可分作上、中、下三等的差别。对于资质在中等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理论;至于资质在中等以下的人,在教育、教导方面,对他们就不要做过高的要求,不妨做低一点的要求。但南怀瑾还认为,资质中等以下的人只要努力,他们最终的成就又不一定永远在资质中等的人以下,甚至还可能和资质中等以上的人一样成功。孔子的这番理论,其实可以用一个词解释,那就是“因材施教”,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对这一点深有体会。

“因材施教”是孔子总结前人的教育经验,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提出来的教育方法,也是他留给后世弥足珍贵的财富。孔子对于自己的学生十分了解,并且善于根据不同的个性区别对待。南怀瑾先生十分推崇孔子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认为这就是孔子了不起的地方。虽然乍看起来觉得没有什么,就好像看到懒惰的学生会劝他多用功;而看到太用功的学生就会劝他出去玩玩,多注意休息,这样的事大概每个老师都能够做到,没有什么难处。然而往深里看,就会发现孔子是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中和他们性格当中过激的部分,或是鼓励发展某些不足的地方。

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千差万别,智力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孔子在《论语·阳货》中便将学生分为“上智”“中人”“下愚”3类,因此教学的内容不能千篇一律,要有所侧重,因人而异。之所以能够将因材施教近乎完美地实行,关键就在于孔子对学生的充分了解,不然,就不可能准确地判断出学生的需要。

可见,一个学生的天赋再好,假如老师不懂得因材施教,不能做到有的放矢,那么他也很难有所提高。因此,在进行教育时应该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

【亲子诵读】

《论语·先进》节选

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解析:

子路问孔子:“老师,如果我听说一件事很可行,那么我想到了就去做吗?”

孔子说:“不行。你还有父兄在,要先照顾好你的家人再考虑怎么去做。”

冉有也问孔子:“老师,如果我听说一件事很可行,那么我想到了就去做吗?”

孔子说:“你觉得可以做的话就大胆去做。”

这时弟子公西华就感到迷惑了,他问:“老师,子路和冉有问了您同样的问题,可您回答得为什么不一样?”

孔子说:“冉有这个人本来就很谨慎,所以我告诉他想到了就去做。但是子路不同,子路的性格有点鲁莽,容易冲动,所以我要他谨慎行事。”

【故事链接】

郑渊洁教子

郑渊洁认为,孩子适合什么样的教育就让他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在对自己一子一女的教育上,郑渊洁采取截然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于活泼好动的儿子郑亚旗,郑渊洁尊重儿子的意见,在儿子小学毕业后就没让他继续去学校上学,而是在家对他进行私塾教育。

郑渊洁将儿子上课的房间布置得和学校的教室一模一样,有讲台、课桌、黑板,上课要起立,问老师好。为了弄得逼真,郑渊洁还在暖气管子上绑了一面国旗。唯一不同的是,因为儿子习惯睡懒觉,郑渊洁就把课程安排在每天下午,一天三节。

郑渊洁给儿子请了3位老师,教授数、理、化,自己亲自担任语文老师。郑渊洁给儿子编撰了一些有趣的教材,如把中国的刑法的419项罪名编成419个童话故事。每天傍晚,郑渊洁还会带儿子到河边去散步,和他讨论电视上或书里各种不同的话题。同时,郑渊洁还给了儿子一项权利,那就是他可以随时随地炒老师,而且不需要任何理由,所以老师都对他特别好,也不敢多留作业。就这样,在3年时间里,郑亚旗在自己家里学完了中学6年的课程。

从郑亚旗15岁时起,郑渊洁就不停地对儿子说:“18之后我就不管你了。”果然,郑亚旗18岁生日一过,就带着父亲送他的那辆车开始自立门户,尽管没有文凭,但他凭借父亲教给他的知识成功创办了《皮皮鲁》杂志,将父亲的写作事业推向了另一个高峰。

但与儿子郑亚旗不同,郑渊洁的小女儿喜欢上学,郑渊洁就让她上学,说要供她读到博士。

同类推荐
  • 磨刀石:专注与圆融解码

    磨刀石:专注与圆融解码

    一个困扰千千万万学子的热点问题;一个关乎每个家庭幸福的热门话题;一部历经十年读书炼心的生命感悟。作者花费十余年时间,以独特的视角撰写的这部关于有效家庭教育问题的著作,可以说是家庭教育百花园中的一朵既朴实又艳丽的鲜花。从某种程度上说,他倡导的借助心智修炼驯服精神、培养智感与西方先进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 如何做孩子才聪明:提高孩子智商的秘诀

    如何做孩子才聪明:提高孩子智商的秘诀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他身上满含着父母对未来的期望,所以,孩子的智力发育问题成了广大家长最为关注的事情。而3~5岁,可以说是孩子智力开发的启蒙阶段,是决定孩子智力发展走向的基础时期。本书根据3~5岁孩子的智力发育特点,用生动科学的语言,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通过大量的故事、游戏,为家长提供了全面促进孩子智力发育的许多具体方法,对于快乐有效的提高3~5岁孩子的智力有非常强悍的效用。
  • 孕前知识手册

    孕前知识手册

    本书具体内容包括:孕前性知识准备、遗传与优生孕前知识、孕前心理准备、身体准备、不孕不育与疾病治疗、孕前营养与饮食等。
  • 培养完美女孩的12堂课

    培养完美女孩的12堂课

    对女孩来说,尊贵的气度,仿佛一个充满无限魅力的巨大磁场,一举手一投足彰显的都是足以征服世界的高贵和富足。本书旨在告诉家长不仅仅要给予女孩充足的物质生活,更要花费许多的心思和爱,用现代化的教育方法,让女儿拥有优秀的品质,成为一个独立而优雅的高贵公主。
  • 带女儿走不一样的路

    带女儿走不一样的路

    爱的故事总有万钧之力:带女儿组织十几年的扶贫助学公益活动,感动了无数家长,其发表的爱心游记在天涯、六合公益、守望春天等各大网站引起强烈反响。一本家长带孩子出游的实用旅行手册,在路上给孩子最好的教养。
热门推荐
  • 重生之闺门毒后

    重生之闺门毒后

    前世,屠凤栖为四皇子鞍前马后,却落得个死无全尸的下场!家族尽灭,就连自己那尚在襁褓中的孩儿都被剥皮挖心,死相惨烈!重回豆蔻,她势要这朝局震荡!骗她害她欺她之人,她一个都不会放过!渣女来找茬,让她有来无回!渣男想强娶她,先问你皇叔答不答应!传闻大昭战王,杀戮果决,冷血无情,却偏偏对屠凤栖温柔宠溺。她一身火红长裙,手拿长鞭凌空一甩,笑的娇俏明媚:“战王舅舅,要么娶我,要么死,你选哪样?”
  • 你不可不知的健脑益智100招

    你不可不知的健脑益智100招

    人脑不仅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器官,而且还是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各种行为的始发者和各机能系统活动的协调者。人脑是一个特殊器官,既是身体的一部分,更是与精神、思维密不可分的重要器官,因此,健脑才能益智。人脑需要有多种营养物质来滋补,才能有效地推迟和抑制脑细胞的衰老退化。
  • 魔心逍遥

    魔心逍遥

    完结。没人看。第一次写虽然预想到,还是很失望,好了开始下一本
  • 铁血独立营

    铁血独立营

    1937年,日寇侵略,民不聊生。日本人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抵抗侵略者的势力,共产党,国民党联合作战奋勇杀敌。王大庆,小王庄一个唯一幸存的村民,全村几百人都死在了日寇手里,为了报仇,他被迫上山当了山匪,随后带领山寨兄弟加入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成立了一支番号为独立营的分队。杀敌日寇闻风丧胆,当之无愧的抗战英雄。
  • 进击中的大唐

    进击中的大唐

    一个一想只想练练功泡泡妞,多娶几个媳妇混吃等死的千年世家第一继承人在履行家族义务的时候。(清理家族祠堂)被穿越到了唐初的一个婴儿,成为了李世民原本夭折的二儿子李休。原本只是想继续混吃等死的他就像是黑夜里的萤火虫,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扇起了属于他的蝴蝶翅膀。从此大唐走向了开拓海外殖民全世界的伟大道路粉丝群:547305613
  • 明伦汇编交谊典僚属部

    明伦汇编交谊典僚属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爱在第九天(骆上九重天系列之二)

    爱在第九天(骆上九重天系列之二)

    [花雨授权]微笑是他的屏蔽,所有声音、人物,所有的一切都跟他隔着一层玻璃。退守绝望当中,他身陷九层地狱。直到她带着梦想照亮他的四周,他才发现,原来世界可以是个美妙的万花筒;原来他可以是个快乐的“晴天公仔”……
  • 快穿:攻略男主手册

    快穿:攻略男主手册

    因为大千世界,才有了时空管理局的存在,而他身为一名任务者,不断穿越时空。本来专职反派的他,却被自家系统坑入攻略男主的行列。“宿主,我错了。”他笑道
  • 绝色王妃不倾城

    绝色王妃不倾城

    古画、血玉镯、姻缘果,冥冥之中的天意,前世今生未了的情缘……
  • 非卿不可:这个宗主太黏人

    非卿不可:这个宗主太黏人

    一入江湖深似海从此安和为路人一丸痴心蛊,她忘却许多痴心人为父母所弃,为夫婿所弃,她却又重过一回人生只是这冤家,又是怎么个缘由,纠缠个不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