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89000000003

第3章 乡土迷情(3)

一天晚上,爷爷问我:“你饿吗?”我用手捂着下巴,撑在爷爷腿上,撒娇说:“好饿哦!”我指望爷爷给我一点物质的慈爱,他沉重地说:“我知道你饿,有什么办法呢?去吃萝卜吧!”接着他长长地一声叹息。这天夜里,他一边编草鞋一边给我讲故事。最使我感兴趣的是讲救兵粮的身世。他说,他20几岁的时候,亲身经历了这么一件事:有一支贺龙的红军,打死了好多好多的团防疤子。结果国民党拉了4、5百人来围攻这百把人,打了一天一夜,这百把人只剩下6、7个人了,被围在一个山洞里。那山洞在一个悬崖上,只有一条独路可以上下,团防扬言要把那几个人饿死在山洞里。“唉,饿了两三天,好惨啦!”爷爷拿起铜茶壶,呷了一口大茶叶,继续说:“我们实在忍心不下,就串通4、5个乡亲,打了几袋木瓜子,每家还凑了点包谷粉,打夜悄悄绕过团防的哨兵,爬上山顶,用葛藤将这些吃食子吊下山洞……后来,团防以为这几个‘残兵败将’已经饿死,放几枪后就撤跑了。红军从洞里出来,个个都哭了,拉着我们的手舍不得放。这以后,救兵粮的名字也就叫开了……”听了爷爷的故事,我好像也躲在山洞里,多吃了许多用救兵粮做的饭……

秋天一个一个从我眼前流逝,转眼我已进入半百之年,我对救兵粮的思念,一年比一年强烈,总忘不了这红色的记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回到阔别30余年的家乡。当吉普车驰过我童年梦一般的几个山梁时,我突然被那山坡上火红的颜色吸住了,定眼一看,那不是儿时经常嬉戏的向家坡吗?是的,那株三人合围的枫香树就是向家坡的标志,只是如今被旁边的一栋两层楼的洋房“欺”着了。车子径直驰向洋房后面,拐弯时,我流连地朝“洋房”?望去。啊,踏坝里红艳艳的一排,那是什么?我连忙请司机停下,急急忙忙地跳下车,沿着一个缓坡,来到“洋房”的踏坝。嗬,那火辣辣一排红颜,原来是用救兵粮做的盆景!全用瓦盆养着,约摸百十来盆。看那造型,有的干粗枝细,蜜果串串;有的桩似朽木,上面却突生嫩条,红果点缀其间;有的盘曲有致,如虬龙飞空……真乃千姿百态,令人神思飘逸。我迫不及待地取下相机,准备拍下这难得的镜头。

突然,一阵笃笃皮鞋声,从楼旁边走出一位妙龄少女,望着我吃吃地笑。我问:“这是你的家吗?”她扬着弯弯的柳叶眉,颇具风采地说:“是呀,哪来的贵客?快进屋吃茶吧!”这时,她已来到我身边,落落大方地和我寒暄。谈话很快涉及这些盆景。她告诉我,这是她父亲的精心之作,说是几年前来了一位干部,设想救兵粮如果制作盆景,定能打入城市,于是父亲便做了这些实验。前不久,在某城市一次就成交2千元……

经打听,她父亲叫向红军。我想起来了,就是我孩提时的伙伴,外号叫“向二痞子”。她听爸说,她的爷爷就是那次给围在山洞里的红军送军粮时,摔下悬崖献身的。我心里顿时翻起涟漪,虽然没有和“二痞子”会面,我想,他制作这些盆景,绝不仅仅追求经济价值吧!她还想告诉我什么?这时车子按了喇叭,我站起身来,以她为背景,迅速拍了几个难得的镜头,然后与她告别。才起步,她叫住了我,笑吟吟说:“阿叔,看您怪喜欢的,就送您一盆吧!”说完,她连忙选了最典雅的一盆捧送给我。我极不好意思的接纳,心想,一定要好好养护这永远的纪念......

吉普车启动了。我望着一坡坡救兵粮,望着这火红火红的山村,思绪万千……

1989年

充满生活气息的乡土散文

——周长国散文《救兵粮》读后

甘茂华

一个极偶然的机会,读到《老区建设报》副刊上周长国的散文《救兵粮》,其浓郁的乡情乡风深深感染了我。

《救兵粮》的特色就在于它有耐人咀嚼的乡土味。作者对他家乡的生活不仅十分熟悉,而且对生活的思索不乏纵深的历史感。他从秋天的红色写起,引出红色的木瓜籽和童年时代的山野稚趣,写到妈妈用它做饭度荒,爷爷讲它为红军救命,然后笔触一转,写作者自己20多年后回乡时看见了救兵粮做的盆景,感慨万千。在一篇短短的散文中,写了30多年的生活,其中有历史的阴影,也有现实的光明,象热血一样的救兵粮如一根红丝线贯穿始终,使人读来不觉其散,反觉其韵味无穷。作者并没有直呼“老区富了”、“老区改革见成效了”,而是让读者从救兵粮的变化中去领略老区的旧貌新颜,这就使散文摆脱了那种图解政策的标语口号式倾向。

由此我想到,散文创作确实需要突破。不必年复一年地去礼赞白杨,去讴歌海市;也不必总是注目名山大川、风花雪月。我觉得散文作者,特别是老区的散文作者,还是应该多写并写好乡土散文。对本地人、本地生活如果捕捉得好,表现得真,是很能赢得读者的。

《救兵粮》写得质朴敦实。作者在流连老区风情、山地民俗、母子厚爱之时,不忘思考揣摩社会和人生,在物我联系中感悟着生命的含义与生活的底蕴。看来乡土散文首先应该充满老区独特浓郁的乡土气息,切近生活,切近时代,才能带给读者审美愉悦。

要写好乡土散文,除生活气息外,还应抓哪些与散文创作规律密切相关的特点呢?

第一是真。散文的基本精神就是心灵的真诚。乡土散文尤其要直率地表达作者对本地人事的所感、所思、所爱、所憎。故弄玄虚,矫揉造作,都是写不出好散文来的。

第二是情。散文就贵在以情感人。我甚至认为在散文创作中情感比人物更重要,因为它更能显示区别于小说的散文特质。乡土散文特别要注重乡情。要善于抒发那种引人向上、积极健康、能陶冶人的高尚情操、给人以美感的乡土之情。

第三是境。这里指的是散文的境界或者意境。散文不要光讲歌功颂德的“拜年话”,要精妙炼意,要有像暗夜的星光闪烁般的意蕴或者思想。正如有的作家说的,写好散文主要在于作者的“悟道”这是一种超技巧的东西,它的文字背后所包含的一种灵魂,一种心灵境界,一种精神存在,一种隐含于诗中的内在哲学意蕴。我理解这“道”就是散文所应达到的“境”。

当然,《救兵粮》有些地方抒情也飘了一些。但从总体来看仍不失一篇有自己特色的好散文。

我希望在《老区建设报》副刊上,能多读到一些既有意蕴厚重、给读者以深度思想启示,也有清新明丽、生动活泼、甚至纤巧绮秀的乡土散文。让乡土散文这枝花,绽开象救兵粮那样撩人眼目的红颜!

1989年(作者系宜昌市作家)

年粑,那印花儿

“腊月廿八,又打粑粑又浇蜡”。这几年,鄂西南的土家人在告别吃供应的苦难以后,打年粑的风习又兴盛起来。

腊月尽头,土家山寨到处一片银白。树枝上,密密匝匝开满珠光宝气的冰花儿。崖壁上,错错落落倒垂着玲珑剔透的冰笋。白闪闪的雪花儿飘呀飘呀,飘向山野,飘向茂林修竹,飘向吊脚楼,给你一个吻,给他一个吻,吻得那么动情,那么热烈……就在这样的氛围中,打年粑开始落棰!

山寨打年粑是很讲究的。先是将糯米籼米各半或64比、73比拌和,取山泉浸泡1、2天,滤干,磨成精粉,而后用一层一层的圆形蒸笼蒸熟,乘热放入专用石臼,两条汉子各执一丁字长把木棰,甩开膀子嘿呀嗬嗨捣来(这就是土家人为什么不叫做年粑,而叫打年粑的缘由了)。捣到分寸处,那糯合团子便胶也似粘在木棰上,一汉子举起木棰吆喝一声,跑进堂屋,“轰”地将坯子放在事先用菜油上光的门板上。于是男女老幼便开始自己的精心之作。小时候,我经常参与这样的快活。不过到正式做粑粑时,我们这些鼻涕伢并不归正,而是用粑粑团子去捏鱼呀鸭呀鸟呀之类,看谁捏得逼真。大人并不斥责我们,看到我们的杰作,他们只是笑眯眯地夸奖!有一次,我突然好奇地问祖母:“为什么打年粑要几家人在一起呢?”祖母指着年粑说:“你看,粑粑是圆的,几家子在一起,也求过团圆嘛,单家独户打年粑,人家会说你不葛人的!”后来,我终于明白了,几家子邀在一起打年粑,为的是左邻右舍团团结结、和和睦睦的过日子。难怪有一年我的两个族嫂平常斗不尽的口嘴,打过年粑之后,她们却称姐道妹起来。

土家的年粑,最精彩的,莫过于那印花儿。印花的模具是黄杨木、梨儿木、白果木之类坚韧细纹之材雕琢的。阴模用交链连着阳模,阴模中间是一圆孔,阳模是一块平板,中间阴刻着花纹。阴模翻转倒向阳模,再往阴模里放上尚存热性的光面粑粑,用手掌均匀按平,翻开阴模,将粑粑翻面,那凸起的花纹便明灭可见了。碗口大小的粑粑是自食的,冷却后用腊月泉水泡着,可至翌年4、5月不会变质。直径尺许的粑粑是专为拜年用的。“拜年拜年,粑粑上前”,拜年若没有年粑,便多少有些煞风景。因此,对于拜年的粑粑,那印花便格外考究了。去年我回山寨老家一趟,就大饱了眼福。好多人说是接我打年粑,其实是要我去欣赏他们生活的甜美。一切我都欣赏到了,品味到了。伯父是全县闻名的老雕匠,仅那粑粑的印花儿就雕制了好多种,中间是一小圈,圈内分别是福、禄、寿、禧几个大字,草写的,只有喜喜是工整的。小圈的外面,花样迭出,喜鹊闹梅呀,双凤朝阳呀,龙凤呈祥呀,二龙戏珠呀,松鹤同春呀,八仙过海呀,应有尽有。为什么印那么多花样?伯父告诉我,那是一种比试,一种追求,一种象征。我来到六叔家,他就印了4种花样,有福、寿配松鹤同春的,有禄、禧配双凤朝阳的,六叔说,伢们的亲戚多,新时大吉,有生意开张的,有添寿的,有结婚的,有修房造宇的,这年粑各有各的用处,给长辈祝寿,松鹤同春最妙,祝某亲乔迁之喜,自是双凤朝阳……这生活,真是太美了!

今年,离过年又不远了。伯父到城里来玩,他问我要打多少粑粑,他回去就办。我说,3斗米足矣。他一笑:“你不给同事们表示表示吗?这点太少了,我看4斗米是少不得的?!”我认了,说:“到时候我一定回老家看看,看看今年的印花儿年粑又有什么新花样!”我还说,我要买几副印花儿模具,把它珍藏起来。我想,这民风之美、生活之美来之不易啊……

1988年

“龙脉”

孩提时代,就听老辈子说,我的家乡鹤峰是“龙脉”,是藏龙卧虎之地。入学以后,首先受到的启蒙,也是关于“龙”的故事。这“龙”不是普普通通的龙,而是活(贺)龙。传说贺龙是神龙的化身,贺龙者,“活龙”也。老辈子神秘地说,贺龙经常现原形,纵有千军万马,也不敢近他半步。据说几次敌人偷袭他的住所,闯进房门一看,床上卧着一条金光闪闪的神龙,来敌顿时魂不附体,倒地而亡!

传说归传说。但鹤峰为“龙”脉,为藏龙卧虎之地,并非神话。贺龙元帅就多次说,鹤峰是他的第二故乡。和湖南桑植紧紧相连的鹤峰王家河,便是他的母族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之地。少年时代的贺龙,就依恋着鹤峰山水,与鹤峰一草一木结下不解之缘。我曾聆听走马坪百岁老人张胜勋畅谈同贺龙一起赶骡子的春夏秋冬。年仅十三、四岁的贺龙,便在鹤峰、桑植的崇山峻岭中留下坚忍不拔的脚印……。“二战”时期,贺龙在鹤峰更是接受了血与火的洗礼,在革命斗争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1928年年春,贺龙率刚刚成立而遭国民党反动武装重挫的工农革命军来到鹤峰重整旗鼓。那时,他身边只剩数十勇。凭借“龙”的飞扬,不久,星星之火又成蔓延之势。1929年元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鹤峰杜家村举起猎猎大旗。自此,贺龙率领的红四军,及以后改编的红二军团、红三军,以鹤峰为湘鄂边革命策源地和战略后方,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

在城关后坝,如今还完好地保存着一栋小木屋,虽是斗小陋室,却是贺龙运筹帷幄之地。1929年元月,贺龙在这里筹划,成立了湘鄂边第一个苏维埃政权——鹤峰县苏维埃政府。3月,湘鄂西民团联防总指挥王文轩纠集四五个县团防3千余人,妄图一举剿灭新生的红四军。贺龙在离县城20余里的红鱼溪设伏,几乎将顽敌一锅端!红鱼溪伏击战,是湘鄂边革命根据地反“围剿”的第一个大胜仗。那些目击者,至今还在绘声绘色讲述“龙”的威风:“只听一声枪响,那洋洋得意的匪首王文轩便一头栽于马下……”

在麻水,有块神圣的土地,老百姓亲切地叫她“军长田”。1930年2月,贺龙第三次来到这里。在紧张的战斗之余,他亲手改装犁粑,与民同耕。从此“军长田”传为美谈。1933年8月,贺龙、关向应率领的红三军在“军长田”旁安营扎寨。沾了“龙”的“脉气”,“军长田”越来越大,革命火种越燃越旺……

在走马镇街头,雄伟地耸着一株高30余米,胸围逾6米的白果树。人们送给她一个光荣的名字——“军长树”。就是在这株树下,贺龙军长经常召集群众大会,宣传工农武装割据的道理,不断补充浩浩荡荡的革命队伍。1930年12月,贺龙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走马坪收编”。一举武装收编了四川土著武装3千之众!人们常常为“军长树”培土,希望她永远把脉气留在自己的家园!

在五里坪,人民群众至今还保护着一条“文物街”。那是当年中共湘鄂边特委机关和湘鄂边五县联县政府所在地。1930年底,贺龙周密部署,分兵五路,全线出击,在这里打了一场围歼战,几乎全歼数千之敌!就是这条不断脉气的老街,演绎着许许多多的故事......

在太平、在走马、在麻水、在屏山,至今还保存着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旧址,保存着红军枪炮局、红军后方医院,也保留着枪林弹雨的痕迹,保留着一支支悲壮的歌……

“贺龙军”之所以在鹤峰叱咤风云,在于鹤峰土家族、苗族、汉族等各族人民都义无反顾地支持革命。那时,全县仅6万多人,投入革命洪流的群众就达2万5千多人,其中近3千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至今,县城满山红烈士陵园还长眠着红九师师长段德昌、参谋长王炳南,以及湘鄂边游击队领袖、贺龙的胞姐贺英等英烈的忠骨。他们的魂灵可以作证,廖汉生等许多健在的老将军可以作证!

呵,“龙脉”或许沾了你的脉气,那漫山遍野的茶叶,正以“湖北茶叶第一县”的自豪,翻滚着腾龙的海洋;那遍地金黄的烟叶,正漫延着从贺帅那烟斗里飘出的畅想;那有着全国四大磷矿之一美誉的矿山,正以隆隆的机声,告慰先烈抱“金娃娃”的喜悦……那森林、那药材、那兴旺的六畜、那高产的农田,都在“龙脉”厚土上升起富裕的希望……

呵,“龙脉!”鹤峰人民有志,在这块血染的土地上,他们正展现新时代“龙”的风采。他们在龙腾虎跃地奋斗、开拓,在不断创造龙凤呈祥的辉煌!

1988年

金鸡口散记

初夏,品着金鸡长鸣的韵味儿,我们一行4、5人来到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巴东、建始、三县交界之地—— 金鸡口。

同类推荐
  • 唯有孤独恒如新:毕肖普诗选

    唯有孤独恒如新:毕肖普诗选

    《唯有孤独恒常如新》收录了毕肖普最为经典的诗歌,包括《失眠》《一种艺术》《旅行的问题》《致纽约》等脍炙人口的名篇。选译于Farrar,Straus and Giroux出版社为纪念毕肖普诞辰100周年出版的两卷本《毕肖普诗歌散文全集》之《诗歌卷》,被《波士顿邮报》评为年度最佳诗集,也是迄今最权威的毕肖普诗歌选本。
  • 烟月不知人事改:宋词中的悲欢离合

    烟月不知人事改:宋词中的悲欢离合

    古典文化倍受国人青睐,宋词更甚。这本书精心选取宋词中的精品之作,作者从词中的用字、用典细致讲起,旁征博引,从历代的传奇、小说中选取与这些常用词有关的故事继续阐释,更结合词人的生平经历阐述词作意境,品味宋词中开阖大气或婉约动人的悲欢离合,为读者呈现一篇篇优美的散文。
  • 大雅久不作

    大雅久不作

    《大雅久不作》系当代著名作家李国文先生自选杂文集。每一篇杂文均以一种独特的视角,直指社会及人性的“病症”。这些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呈现作者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
  • 我们,江湖未有期

    我们,江湖未有期

    12位江湖“萌友”,13篇热血江湖故事,他们潇洒自由,他们友善亲切,他们是生活在北京上海的友人,浪迹在丽江西藏的过客,求学在美国巴西的浪子,还有定居在遥远地方的江湖人,他们每个故事都无可替代,每个故事都是真实的冒险。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曾国藩家书)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曾国藩家书)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热门推荐
  • 我一定要你爱上我

    我一定要你爱上我

    哼,我安沐雨堂堂安家千金,你凌风为啥就喜欢那个蛇蝎女人!我一定要把你抢回来!
  • 日月星辰伴我三生

    日月星辰伴我三生

    讲述青丘公主白霜与九重天外天君最小皇子之间的三世情缘
  • 占玉之诺

    占玉之诺

    精彩番外:某天:余诺大着肚子问占玉,“你是什么时候喜欢上我的?”占玉轻轻揽过余诺,吻过余诺额头,温柔地说道:“十五年前。”余诺一惊:“十五年前我才四岁……”占玉安抚说:“那时我已经十三岁,具有对未知事物的判断能力。”余诺:“……未知事物,是说我吗?”余诺(虚弱):“男孩还是女孩?”雨上玉:“不知道。”余诺:“长得好看吗?”雨上玉:“不知道。”余诺:“孩子呐?”雨上玉:“不知道……”正文介绍:占玉是皇城第一神捕,光亮辉煌的事迹下藏着的是斑斑尘封的血迹,十二年前的初遇,让占玉复仇的黑暗心里照进了第一束阳光,许下承诺:倾其一生,护她周全……
  • 生态浮岛

    生态浮岛

    一位少年的梦想,建立一个和谐共生的大环境。朋友,爱人,家人,敌人,这个世界永远充满危险。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是永远自相符合。——罗伯特-欧文;
  • 招灵引路

    招灵引路

    不定期更新真实故事,有我亲身经历,也有大人们讲述的,也有发生我我身边的。体验惊心动魄,感受奇思妙想,猜测未知发展,还原事实真相,记住,背后有人在看。本作品故事目前已有:《父子情深》《照魂机》《笑声》《宝箱》《地村》《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八个故事。
  • 执手若与共,相携到白首

    执手若与共,相携到白首

    我只在乎我还要等待多久,才能与你白头偕老到永远......
  • 幻世邪少

    幻世邪少

    被万年封印的大魔头俯身。谱写一段从都市,修真,仙界到神界的血腥复仇之路。流氓会法术,总统挡不住啊他冷酷。。。。不和我说话的从来不里,不管你是谁。他血腥。。。。只要想过伤害我的人,我都不会放过。他幽默。。。。但只对自己认可的人。杀伐果断是他的行事风格,有仇必报是他的座右铭。
  • 腹黑总裁:别闹!安静点!

    腹黑总裁:别闹!安静点!

    “不,她没有死!她是最守信用的!”“池千羽,那...你爱我吗?”“希望时间像你的名字一样,永远冻凝,不流失!”“为了他|她你值得么?”“值得!”
  • 全职叶蓝之恋爱副本

    全职叶蓝之恋爱副本

    这是一个全职高手叶修蓝河腐向同人。故事背景是叶修参加苏黎世赛季后退役,留在兴欣担任教练。蓝河仍然在蓝溪阁,继续带副本,偶尔抢BOSS。一年多的修养期结束,蓝河回到第十区,重新担任蓝溪阁分会长,这一次,蓝河不会再优柔寡断,不会再退缩。他要在原来跌倒的地方站起来。与此同时,叶修因为退役的无聊,回到了网游里。蓝河和叶修在第十区又一次相聚。只是这一次不会再有那么多血雨腥风。生活的本身应该是温馨甜蜜细水长流的才对。PS:cp是主叶蓝副喻黄,其他少量有韩张、双花、刘卢。
  • 末世上古之神

    末世上古之神

    别人苦练武功,李炎却像是玩游戏点选天赋,神功奇招任他选!别人挣扎求生,李炎却纵横笑傲,把这末日世界当做游乐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