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72600000005

第5章 为人艺去守望

排练话剧为我融合自身传统与现实矛盾提供了一个机会

这个时代不乏聪明人才,缺少深刻的批判精神

在戏剧上,真正的传世之作是“野生”的

戏剧由大众变成小众,给从事戏剧事业的人极大的考验

我希望在一生中排的100部戏里能有一部经典,这是我最大的梦想

我是人艺的儿子

时代之问

为人艺去守望

许多人知道任鸣是北京人艺当年最年轻的副院长,导演了许多经典话剧,但很少有人真正了解他对戏剧艺术的痴迷和执著,很少有人知道他对人艺浓厚的深情。直到走进首都剧场那古色古香的大楼,听他讲述戏剧的艺术人生,才理解了他一生不排一部经典剧目死不瞑目的豪情壮志。

采访中,我们常为任鸣对中国戏剧对北京人艺深沉的爱所感动,为他不排经典死不休的艺术家的人格魅力所鼓舞。当我们走出端庄典雅的剧院,回首见证了半个多世纪中国话剧发展之路的艺术殿堂,深深地感受到,中国有这样敬业执著的优秀艺术家,何愁产生不了经典和艺术大家!

记者:在中国近代史上,虽然话剧是舶来品,但却诞生了许多至今久演不衰的经典作品。如何评价我国的戏剧现状和话剧演出市场?

任鸣:话剧这门艺术的确诞生了许多深受群众喜爱并流传至今的作品,如《茶馆》、《雷雨》等都是经典。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戏剧进入了最繁荣的时期,那时戏剧是大众艺术,在文联的各个协会中剧协的人数最多。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单就话剧来说,戏剧已经成为小众艺术,除了上海、北京以外,受众越来越少,许多戏剧院团难以生存,省市一级的也很一般,所谓排的一些“大戏”也是为了评奖,生存的空间很艰难。

戏剧由大众变成小众,给从事戏剧事业的人极大的考验。这主要是由社会大环境决定的。戏剧的市场要回到文革前一样,那根本不可能,写戏剧的人和看戏的人都越来越少了。即使在著名话剧院团,所有的演员没有不拍电影和电视剧的。作为话剧,现在很难培养出“腕儿”,人艺所有的“腕儿”都沾了影视的光。话剧的舞台受众有限,尽管演员很有水平,但成名却都在影视上。演员在剧院外都有签约公司,由他们包装演员,签约公司的出发点是经济角度,但演员还要尽量考虑剧院利益。演员是在两个体制下生存的人,我们承认现实,我们希望演员将更多的观众带进剧场。

话剧是艺术,但剧院要生存,有时就要适应商业化,这就是矛盾。矛盾似乎一直伴随着我,我希望自己的剧院能吸引大批观众,希望自己的戏红红火火;但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创作者,我又希望自己不是一个被购买者守在门口的生产者,我希望能非常安静地创作,不受外界干扰。有记者一再追问如何化解这一矛盾,我无奈地说“这就是我的职业与我内心的矛盾,是我的悲哀”。我艳羡能“躲进小楼成一统”的作家,我希望我的作品是创作而不是生产。我希望戏能卖很高的收入,但它的艺术含金量也要很高。如果含金量不高,卖得再好,也只是商业化的产物。

记者:作为我国话剧最高艺术殿堂,人艺这块沃土培育了许多著名导演和艺术大家,进入新世纪,您是如何在传统与现代的创作道路上探索的?

任鸣:在艺术创作道路上,我坚持的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看上去很矛盾,我身上本来就有很多矛盾的东西。一方面我有很多传统的东西,比如说文化的传统、人艺的传统、对戏剧认识的传统;但我又是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身上又有很多现实的东西。这种结合在我排演的剧目中有鲜明的体现。

我所排演的剧目中有很传统、非常京味的戏,如《北京大爷》、《古玩》、《金鱼池》,但也有很现实的、荒诞的戏,如《等待戈多》,还有很时尚青春的戏,如《第一次亲密接触》,同时也排非常严谨、纯话剧的戏,如《足球俱乐部》。

我在排传统戏的时候,不单单关注传统,还融入了现代人的思维。而现代人的思维又有很大的历史背景。以《北京大爷》为例,这个戏讲述北京城内满族德仁贵家的故事。他家的四合院位于京城好地段,庭院宽阔,闹中揽静,常有不速之客登门相扰,欲买房经商。可德仁贵性格耿直,秉性刚烈,他认为院子是祖上传下来的产业,贵贱不卖。可儿子和闺女们却是另有主见,外人也钻天觅缝地要打小院的主意……随着剧中情节的展开,围绕着旗人世代久居的四合院,在这个传统的家庭中,引出了一段亦喜亦悲的故事来。这个戏直接表现了商品经济大潮中北京人的一种颇有意味的心态。

排练话剧为我融合自身传统与现实的矛盾提供了一个机会,一个舞台,民族的传统精华不能遗忘。有时走在北京大街上,如果没有古建筑的话,我觉得和东京以及纽约、洛杉矶一样。全球的一体化,甚至包括了对人思维的一体化,好像只有这样才能现代化。要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但又要吸纳现代文明,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创造出真正的经典作品。

记者:戏剧成为经典需要哪些条件,从人艺的实践看,难以产生经典和大家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任鸣: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的人不乏聪明人才,他们不缺乏才华,但缺少深刻的批判精神。老院长曹禺的四部剧为什么能成为精品?他具备亮点,具有永恒的深刻,这种深刻是跨越时空的,具有很强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我们现在的作品缺少的是这种深刻。戏剧必须是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和批判,老舍的作品也是如此,《红楼梦》能够传世更因为有深刻的批判内容,这是成为经典的必要条件。

随着物质条件的极大改善,有些作家艺术家无法安心写作和创作。在中外历史上,一些创作个体一定是在一种自我封闭、巨大孤独和自身矛盾的状态才能写出精品。由于社会诱惑的增多,戏剧的光环在慢慢褪去,一些精英已经不在戏剧界了。整个社会氛围缺少对艺术大家的吸引力,造成了一流人才的缺失。

戏剧经典的关键在于剧本,而优秀剧本实在太少了,优秀的编剧都改行了。以人艺为例,当年最多时编剧有10个人,人称小作协,现在编剧一个没有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氛围变了,写一个话剧剧本和写一个影视剧本的收入差距太大,这就是“时势造英雄”。

我们不能拿过去经典的尺子来衡量现在的经典。另外今天的一些作品是不是经典,那还要后来人说了算。经典常常是需要经过时间来证明的。我们不能够放松,不能要求改变环境和时代,我们只有努力工作。

记者:作为一个著名话剧导演,如何努力在舞台上塑造经典?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利益社会里,您的追求是什么?

任鸣:导演经典作品当然是每一位艺术家的追求,但在戏剧上,真正的传世之作是“野生”的,而不是像科学一样有计划培养的。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艺术创作缺少公正的批评声音,没有批评社会就没有进步。一部电影和戏剧作品问世后,几乎听不到评判的声音。在戏剧评论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捧场和说好话的声音还是太多,缺少那种高水准的、真实的或者不留情面的评论。我们对没有批评的环境似乎习惯了。

人艺作为一个话剧艺术的殿堂,自然要把排演经典作为首要追求,我们现在瞄准所有一线作家,只要能联系上的有了好作品就往话剧里拉,只要有了一流的作家、一流编剧、一流剧本、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导演,就有可能排出精品。如果没有经典剧本,有再好的导演也没用。经典的出现不取决于导演,而取决于剧本。

我已经排了65部戏,我一生想排100部戏,平均10部里能有一部优秀作品,我希望在我排的100部里有一部经典作品,就是我最大的梦想。

记者:您是人艺历史上最年轻的副院长,如何看待艺术团体的管理工作,您是如何处理好艺术家与管理者关系的?

任鸣:我是1994年担任人艺副院长的,我是导演也是人艺主管行政工作的副院长。做导演,就是要越富有激情越好,越有想象力越好;做管理,则是要越理性、越周全、越客观越好。戏剧是我今生的挚爱。

作为一个艺术家,要管理好一支以艺术家为主的团队,主要有三点:第一要尊重;第二要理解;第三要宽容。对艺术家,必须要支持爱护。艺术是需要有棱角的,你必须允许他们有激烈的想法,要照顾他们的个性。作为导演,我对他们充分理解;作为管理者,就是为他们提供环境,让他们发挥才能。与人为善、亲和力强是作为管理者的一大特点。任何事都会出现矛盾,艺术工作更是如此。但这项工作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结论鲜明。无论是挑戏还是挑演员,只有“行”和“不行”两种可能,绝无第三种方案。但在下结论之前,一定要和对方有充分的交流,要给对方一个“说法”,而不是直接下结论。

作为管理者必须具备两点:第一要有坚持的精神;第二就是妥协。作为管理者,既要懂得坚持的重要性,也要懂得妥协的艺术。任何事都要有妥协,而我的工作就是永远在二者间找平衡。这个平衡点是:坚持剧院的最高利益,妥协自己的个人利益。

记者:尽管当了十几年的副院长,听说您给自己的定位仍然是“终身爱好是导演”。在灵魂深处,您已经把自己和人艺融为一体了。

任鸣:是的。导演对我来说是一种永恒。我热爱这个专业,我任何时候都不会放弃导演。做管理者,在我看来是暂时的。作为副院长,迟早有卸任的一天;而作为导演,只要自己愿意,任何时候都会有自己发挥作用的舞台。

我曾经颇为骄傲地对一些记者说:“我是人艺的儿子,我愿意为人艺去守望,愿意跟人艺共沉浮。如果不是院长,单单是个导演,我也愿意跟人艺绑在一块做,人艺兴我就兴,人艺亡我就亡。如果有一天人艺完了,我将备受打击,然后就不做话剧了。最担心人艺在我们这代人手里没做好。”

我常讲,我是人艺的儿子,人艺是有祖先的,几代艺术家终其一生创造出了人艺风格,我要做这种风格坚定的继承者和捍卫者,我们这一代人的任务,第一是继承,第二是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发展和创新。自从实现了“在北京人艺当一名导演”的人生理想,我就在不停地实践着“把传统美与现代美和谐统一在话剧舞台上”的戏剧理想。在我排的《北街南院》,人物是戏剧的灵魂,表演是舞台的核心。抓住这两点,戏出来就会好看,而想叫人物好看,台词又最关键。虽说《北街南院》讲的是“非典”的大背景,但是人物要立得住,台词要上口,京味儿要地道。

任鸣小传

任鸣,北京人,生于1960年,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1987年到北京人艺工作。现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北京人艺艺委会委员,国家一级导演,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导演话剧五十余部,主要作品有:《北京大爷》、《阮玲玉》、《好人润五》、《古玩》、《情痴》、《等待戈多》、《哈姆雷特》、《日出》、《楼梯的故事》。曾获文化部“文华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北京市“金菊花奖”、“新剧目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话剧“金狮奖”。 荣获“北京十大杰出青年”称号,中国文联颁发“全国百名优秀青年文艺家”的光荣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最崇拜的一个人:毛泽东。最喜欢的一句格言:愚公移山。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篇文章:《为人民服务》。座右铭:“无欲则刚”。

同类推荐
  • 冷日子 暖日子

    冷日子 暖日子

    《冷日子暖日子》是裘山山的散文作品集。作品曾获得鲁迅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冰心散文奖,四川省文学奖,巴蜀文艺奖、《小说月报》百花奖,以及夏衍电影文学剧本奖等若干奖励,现为成都军区《西南军事文学》主编。《冷日子暖日子》收录了《数字化决定》、《滞后的人生》、《我的教师生涯》、《有儿自远方归来》、《大声咳嗽》等作品。
  • 朱向前文学理论批评选

    朱向前文学理论批评选

    本书编为四辑,第一辑“作家论”,第二辑“作品论”,第三辑“评论”,第四辑“理论”。每辑十篇,共辑四十篇,四十余万字。这是一本文学师友用文学笔法评说朱向前的书。全书收集近二十年来朱向前的师长、朋友和学生的文章约三十万字,有评点、有批评、有侧记、有印象,门类繁多,风趣好读。
  • 中国军旅文学50年

    中国军旅文学50年

    《中国军旅文学50年》编写前后历时7年,数易其稿,以新中国1949——1999为期50年的军旅文学发展历程为考察对象,以62万字的篇幅,全面梳理了半个世纪以来军旅文学的历史,深刻总结了军旅文学发展进程中的若干重要理论问题,以系统的理论规范和宏阔的学术视野将诸如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理论批评、戏剧、电影、电视剧等不同文体的创作悉数纳入研究范围,以客观的批评品格和敏锐的审美视角将产生过重大社会影响的作家、作品和独具艺术特色却被长期忽略的作家作品一并纳入研究的范畴。
  • 此行莫恨天涯远

    此行莫恨天涯远

    《此行莫恨天涯远》这本书,不是游记、游说、传说的故事,它没有误导我们视线,没有欺负我们嗅觉触不到的地方。闭目中的享受,喧闹都市中的教堂,袅袅炊烟的轻叙,我们会忘记滚滚红尘中的繁杂,脚步停止在商贩的吆喝和行人步履间来思想她给我们创造的意境。故事中有无数个说法,你会笑、叹,会流泪、感慨。杨银娣给我们展示人生的一番又一番的通悟。
  • 白天不懂夜的黑(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白天不懂夜的黑(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只是不想辜负了相遇

    只是不想辜负了相遇

    青春都相似,欢喜又迷茫,我们都一样,年轻又彷徨。那一年,高子墨遇见了周娴,懂得了付出;陈檬离开了卓轩,学会了祝福;宫屿习惯了商陆,懂得了怜惜;顾绍殊放开了丁帆,学会了放手……就算终有一别,时光会记得我们的相遇。我们遇见爱,也在爱中成长。我们害怕分别,亦在别离后坚强蜕变。《只是不想辜负了相遇》写尽青春唯美遇见与别离故事,深情呈现青春年少的人遇到爱,在爱中成长,也因为爱变得坚强和勇敢的心路历程。
  • 野人谷

    野人谷

    你觉得生命中最可怕的东西是什么?死亡?别傻了,这里是野人谷,能带给你极端恐惧的地方!
  • 拯救lol世界

    拯救lol世界

    这是一部一个普通高一学生进入lol世界发现lol被邪恶的人占领而他历尽千辛万苦拯救了lol
  • 尚在旅行中

    尚在旅行中

    谁能预料下一秒发生什么。“啊,你”“怎,怎么了”她娇羞地低下头。“你不是女的吗?”地上被轻轻的画了一个圈圈”人家,人家,也没说自己是女的啊。“窦菀顿时炸毛,”这种事还要说啊!“相信我这绝对不是百合,不是耽美,只是各种奇葩的故事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笑傲灵玄

    笑傲灵玄

    高级特功袁烨,与同伴海外一次特殊任务中,归途路经人间地狱百慕大,遇神秘百慕大鬼异事件,为完成任务,舍身救友。醒来后却发现身处奇幻异界灵玄大陆,可没想到自己变成一个十五岁且天生寒骨冰脉无法修练的太子-轩辕烨。幸好天见可怜,轩辕烨得到绝世宝典,不但自我治疗寒骨冰脉,且修为大进。不断巩固自己的地位,保卫国家安定。可是修为越高,见识越多,最后竟发现自己轩辕家族一直延续着上古时期的一项关系整个灵玄大陆生死存亡的秘密任务……
  • 笑若灿旸

    笑若灿旸

    22岁护士吴笑荑因接了一个特殊病人的特护工作从而转变一生。那么现在问题来了,自己病人成了弱智还一个劲叫自己小姨怎么破,病人的总裁老妈要撮合自己与帅病人怎么破,还有,喜欢上了个弱智帅病人怎么破?在线等,挺急!简介无能,请看正文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萧引:凤流觞

    萧引:凤流觞

    古籍曾有:相传有四大女子:璟瑶、凝仙、雪姬、浅画,身具奇力。璟瑶擅入梦,能改忆,且过目不忘;凝仙可易骨,使人变声,母不能认也。雪姬琴不离身,琴声可催眠,使人为傀儡,任其驱使;浅画洞知今后矣,可引见孤魂。四女相貌倾城,性格温和,不喜凡世金钱名利,亲如一家。若是惹其太过,其将不死不休,灭世足矣!
  • 佛说身毛喜竖经

    佛说身毛喜竖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