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72600000004

第4章 创作要有自己的根

深入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共性

除了了解音乐的风格之外,还要了解老百姓的生活状态

我的音乐创作步伐一直没有停息

传统的东西要赋予时代感,这样的艺术才有生命力

好的作品应该遵循加法原则

艺术家要笔勤、脑勤、眼勤、耳勤

时代之问

创作要有自己的根

他出身美术世家,却是中国创作影视配乐及歌曲最多、涉猎各种音乐体裁广泛的作曲家,他的作品,既获得国内外多个奖项,群众也广为传唱。

从《黄土地》、《红高粱》到《好汉歌》、《大宅门》,从交响乐《世纪交响》、《和平颂》到第29届奥运会歌曲《盛典》,赵季平的音乐创作既是通俗的民族的,又是流行的和无国界的,他因此也被誉为“最具东方色彩和中国风格的作曲家”。

在赵季平的案头,有一本被他视为珍贵之物的手绘册页,标题为“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这是他的父亲为他而作。而赵季平在自己的创作生涯中,也始终是这句话的践行者。

记者:无论是音乐、绘画,还是文学创作,这些文艺形式都有许多共通的地方。您认为艺术创作中的共性是什么?

赵季平:深入生活应该是所有艺术创作的必修课,我认为这也是艺术创作的共性。我主张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应该到生活中去,任何大艺术家的创作基础都是现实生活。艺术创作不可能总是自我的,即使是以表现自我为创作主题的艺术家,也依然是要生活在这个社会里。所以,在他的创作中也要体验这个社会,也有社会的缩影。

记者:在这些年的音乐创作中,您最深的创作体会是什么?

赵季平:我一直以继承和创新作为音乐创作的原则。继承就是我们如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创新就是在艺术创作中如何能够和时代紧密结合。让作品做到雅俗共赏,这是很不容易的。

我觉得其中包括了两个最重要的方面:一是对于传统音乐学习的基本功,二是对生活理解的基本功。这就是挖掘好的东西,特别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东西,把它发扬光大。在我们的民族文化中,有很多看似不起眼、下里巴人的东西,使用好了就会非常闪光,与作品主题相融合了就会产生很好的效果。比如,我在创作《乔家大院》的音乐时就使用了很多晋剧的元素。一些人不习惯听晋剧,我把晋剧音乐元素使用在电视剧的配乐中,赋予它新的创作手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创新:艺术家不能重复自己,否则就只是匠人。

记者:您出身艺术世家,您的父亲赵望云是著名的长安画派创始人。他对您的音乐创作有没有什么影响?

赵季平:家庭对我的影响太多了,我整个的艺术主张和艺术追求都是从我父亲那儿继承来的。我现在进行的音乐创作,其实也是他在美术上所走的道路的延续。

我记忆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他一再告诫我们艺术创作要“到生活中去”。他晚年专门给我画了一本册页,标题就是“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这是他想对我说的话,他一直告诫我要到生活中去,去反映老百姓的心声。正是得益于此,我创作的不少作品老百姓都很喜欢。

小时候,我是在父亲的画案旁度过了我的童年。看他的那些作品,总觉得这画面中间有音乐,总感觉到这个画面中有一种节奏,有和声也有配器,还有旋律的变化。

这种从小对于画面的感觉可能影响到我以后对于影视画面的悟性。父亲很多作品都是反映老百姓的,他从来就没有脱离这块土地。这种艺术观,应该说流淌在我的血液中。我父亲倡导反映现实生活,我在创作中也是这样实践的。

到现在我看父亲的作品依然会激动,我依然觉得他像一座高山一样,所以还是要向老一辈艺术家虔诚地学习。

记者:父亲留给您“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这句话,您在创作中是怎样去实践的?

赵季平:到生活中去是艺术的基本功,是我每次创作都要做的一件事情。比如说在创作《乔家大院》的音乐时,作品里有浓郁的山西风格,因为我在创作前多次到山西采风,听了大量当地的民间音乐和戏曲,这对创作大有益处。

我到晋中,听当地吹打乐,那种震撼太厉害了,与我同行的作曲家甚至听得失声痛哭。我在山西听过一位70多岁的老艺人唱二人台,跳上台唱,唱得荡气回肠。这些在城市里都很难见得到。因为他们是用自己的心在唱,没有其他杂念,这种东西非常真诚,远比我们在城市听到的东西要震撼得多。

我之所以经常下乡采风,就是要去观察生活。除了了解音乐的风格之外,还要了解老百姓的生活状态,了解他们的习惯、喜怒哀乐和语言,这非常重要。光听了几首民歌,还远远不够。像《乔家大院》中有些音乐的走向,它实际上是当地方言的一种延续。

记者:您是群众喜爱的作曲家,许多作品被人们广为传唱,您怎样看您走过的创作道路?

赵季平:我的创作是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步走来的。“四人帮”倒台后,1978年我到中央音乐学院学习。1980年开始音乐创作,在1983年,陈凯歌、张艺谋来找我进行电影配乐,随后就有了《黄土地》、《红高粱》、《菊豆》、《活着》、《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荆轲刺秦王》和《大宅门》等一系列作品。我还创作了大量音乐会作品,如《第一交响乐》和《第二交响乐》等。

与祖国的经济不断向上走的步伐一致的是,我的音乐创作步伐也一直没有停息。我一刻也不敢懈怠,我只是在用心血来创作,这样普通百姓才会喜欢。

记者:深入生活,不断从民间音乐吸取营养,这是您音乐创作的最大特点。可以做这样的总结吗?

赵季平:可以这样理解。在这一点上,我是我父亲的艺术观和艺术道路在音乐方面的延续。1970年,我从西安音乐学院毕业后被分到戏曲研究院,当时我很不愿意,但父亲却说,戏剧团体很好,你在音乐学院学到了很多音乐的专业知识,但你对传统了解得太少,你要到民族音乐中去,要好好地去学习,要把中国传统的东西学好这样才会有出息。

后来的事实证明父亲是对的。我在戏曲研究院待了21年,在戏窝子待了那么长时间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因为我了解了传统音乐,就了解了音乐的母语。

我始终主张创作要有自己的根,要用自己的母语和母语的思维去创作。但并不是说将传统的东西拿出来就可以,而是要赋予时代感,也就是要继承和创新。这样我们的艺术才有生命力,才会被时代所接纳。

比方说《红高粱》,在当时来说是一部离经叛道的作品,具有开创性。这部电影在视觉和听觉上都很有冲击力,在风格上既是先锋派的又是非常民族的。在配乐上使用的是音块来模拟人生的呐喊,很有冲击力,当时还没有人这么用过。“唉——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哇——”则是用了30支唢呐、4支笙和1座中国大箭鼓一起奏鸣,就是要那种生命呐喊得痛快淋漓的感觉。这中间,我在行腔中采用了秦腔花脸的唱法,曲调也运用了陕北打夯歌的素材。《颠轿曲》则吸收了河南豫剧和民歌《抬花轿》的元素,加上唢呐等配乐,表现男性的阳刚之气和不倒的精神。

在《水浒传》中,要表达的是梁山好汉的精神风貌,杀富济贫的英雄形象。而且他们还和一般的英雄形象不一样。我们一谈英雄形象就感觉很正面,梁山好汉却有点儿草莽之气,所以这样的主题歌就不能写得太正。我采用了鲁西南和豫东一带的音乐风格,于是就有了《好汉歌》。《好汉歌》的前奏不像一般歌曲的前奏那样很规则,它的前奏用的是戏曲打击乐节奏,打击乐的运用对梁山英雄的精神风貌能体现得更好一些。

电视剧《大宅门》的音乐创作同样如此。电视剧讲述的是同仁堂的历史变迁,为了表现故事韵味,我就用了京剧元素。京胡、京剧打击乐都用进去了,主题歌同样用了京剧元素,这首歌就成为不同于一般的歌曲,所以就有传播的力度,就会受到大家广泛的喜欢。所以说,作为一个作曲家,你不仅要学理论,还要学习并且懂得中国传统戏曲音乐。

记者:深入生活,就意味着吃苦。能谈谈您在这方面的经历和体会吗?

赵季平:我重要的影视音乐作品,每次创作之前都要到生活中去。1983年底,我和陈凯歌、张艺谋为电影《黄土地》去采风,那次经历让我印象深刻。

当时陕北的天气已经是零下20多度,非常冷。我每天除了赶路以外,就是到老百姓的窑洞里去听民歌,去听老百姓拉家常。我们晚上基本上都是住在土窑洞的土炕上,土炕上面的被子都是黑的,被子上有很多“小动物”(虱子)。这样的采风一去就是一个月。

这事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回想起来,这样的起步和到生活当中磨砺,对我以后的创作有巨大的好处。我记得陈凯歌那时候每天都很辛苦,晚上他几乎都在写随感。陈凯歌的文笔很棒,写一段以后,就给我读,那都是非常好的文章。

张艺谋有很多卡片,上面记录着他的随感。生活中对他摄影和导演有利的东西,他都记录下来,而且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决定要改做导演,并且希望他的第一部电影和我合作。

正是因为我们这种创作团队,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才先后出现了《黄土地》、《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霸王别姬》这些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些作品。他们的这些东西,真不是只凭自己的天才才成就的,而是依靠他们的专业基本功和深入民间的基本功。

记者:您的作品既有像刘欢、王菲这样的“大腕”演绎,也有贺玉堂这样的民歌手演唱。通常情况下您怎么选择演唱者?

赵季平:好的作品应该遵循加法原则,就像好马要配好鞍。好的作品加上优秀的人去演绎,才会使这个艺术品的价值最大化。张纪中版的《笑傲江湖》主题曲,由刘欢和王菲演唱,中段是王菲唱的。王菲在唱这首歌的时候,录音录了41遍,精益求精,录音师认为很不错,但是她说不行,还要再录。他们这些“大腕”对自己的录音都是非常讲究的。

《好汉歌》是刘欢唱的,实际上当时先后有三个人唱,我都不满意。后来刘欢唱了以后,我跟刘欢说,你把你习惯的东西丢一丢,把你理解的戏曲的东西加上一些,让它综合成一种风格。他琢磨半天,说行。结果一下就成了。

1983年,我们拍《黄土地》电影的时候,到了陕北,碰见陕北青年农民贺玉堂。他就站在自家门前的石头上,为我和陈凯歌、张艺谋唱了一夜陕北民歌不重样,他唱得涕泪俱下,我们听得如醉如痴。于是决定让他为电影《黄土地》配唱了两首歌曲,如今他已被称为“陕北歌王”。

从词曲的一度创作到演唱的二度创作,艺术上这种严谨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说,艺术创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益求精,如果哪一个环节跟不上去,就要减分。而我们的创作应该是在每一个环节上都加分,不断往上加,这样出来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记者:在音乐创作上,您一直强调要深入生活。那么作为西安音乐学院院长,您是如何要求年轻人的?

赵季平:我到了西安音乐学院以后,调过来一个在陕北生活了40多年的音乐家。他不是老艺人,但是他有大量民间题材,邀请他到我们学院,我给他的任务就是落实我的教育思想。要让我们的作曲系和声乐系的学生们,好好地学民歌唱民歌,必须学会母语!

现在这项工作生效甚大,因为我在上学的时候就有民歌课,我后来的创作很多得益于当时课堂上的学习,那真是有好处。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思想,让我在一个地方戏剧团待了21年。我就算不研究,天天听,天天往耳朵里灌,同样能学出来,所以教育方法很重要。

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对民族音乐不感兴趣,我认为这是年龄层的问题。一个人十七八岁的时候喜欢赶时髦,喜欢外国流行歌曲。过了30岁,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往往会回头关注属于自己的音乐。青年人对民族音乐关注较少,并不意味着民族音乐就后继乏人。

记者:您担任着中国音协主席、陕西省文联主席和西安音乐学院院长等多个职务,社会工作事务繁多。您怎样处理创作和社会工作的关系?

赵季平:从总的时间来说,我每天早上8点多一直写到吃中午饭,这是雷打不动的创作时间。这个过程我的手机始终是关的。一般处理一些其他事情是在下午。大家对我的创作都很支持,都很尊重我的创作习惯。下午上完班后,就是休息,不会再写了。一般社会上的活动能不去就不去,因为经常去应付太多的场合并不是好事情。一个艺术家要思考,要学习,要不断地深入生活去积累,要笔勤、脑勤、眼勤和耳勤。

记者:您长期在陕西工作和生活,对陕西很有感情。那么您对陕西的文化建设有没有什么建议?

赵季平:陕西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有中国戏曲最古老的门类——秦腔。它对中国其他剧种的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陕西这个地方很神奇,有一种厚重感,接着地气。都说故土难移,我喜欢这里。我每次有重大创作,都希望能回到西安来进行。

在这里,我能静下心来不受干扰,写起来也非常有感觉,这可能就是故土难移吧。我曾经有很多机会可以去北京,但是我都放弃了。反过来看,我待在西安也待对了,在这里我的创作源源不断,在这里我的内心很平静。

西安的文化氛围很沉静,我可以静下心来思考。我是一个很好说话的人,在北京有人让我参加什么研讨会的,我都不忍心拒绝。在西安就好,大家似乎都很尊重我的创作习惯。

有人说陕西是文化资源大省,也有人说陕西是文化强省。长安画派、文学陕军、西部电影都是陕西独具魅力的文化品牌,陕西的音乐和戏剧群体也有着非常雄厚的实力。

但是,说一千道一万还得真抓实干。多出一些有品质的作品,在这个基础上再出一些各行业的领军人物,这样影响就大了。我们要解放生产力,解放生产力的标准就是要出产品,这是需要脚踏实地地努力的。

赵季平小传

赵季平,作曲家、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陕西省文联主席、西安音乐学院院长、中国电影音乐学会会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及主席团成员,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历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副院长、陕西省歌舞剧院院长,中国共产党十五大代表。多年来他创作出大量优秀音乐作品:《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和平颂》、交响诗《霸王别姬》、交响音画《太阳鸟》、交响组曲《乔家大院》、大提琴协奏曲《庄周梦》;民族管弦乐《庆典序曲》、《丝绸之路幻想曲》、二胡协奏曲《心香》、《古槐寻根》、舞剧《花儿》、交响京剧《杨门女将》、室内乐《关山月》;歌曲《大江南》、《断桥遗梦》、《好汉歌》、《远情》……

曾先后为电影《黄土地》、《红高粱》、《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霸王别姬》、《梅兰芳》、《孔子》;电视剧《水浒传》、《大宅门》、《乔家大院》、新版《三国》等创作音乐。两度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法国南特国际电影节最佳音乐奖,中国电视“飞天奖”优秀音乐奖,“飞天奖”突出贡献奖,四度获得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音乐奖,中国金唱片“艺术成就奖”、“二十世纪华人经典作品奖”……

赵季平在音乐创作领域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国乐坛最具中国作风、中华气质和民族文化精神的作曲家。

同类推荐
  • 叶圣陶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叶圣陶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学生阅读经典:叶圣陶散文》“学生阅读经典”丛书是一套为中小学生编辑的语文课外读物,精选了多位名家的经典作品,适合中小学生阅读。阅读这套丛书不但能提高你的文学修养,对你的语文学习也大有益处,更能提高你的写作水平和应试能力。
  • 匆匆:朱自清散文

    匆匆:朱自清散文

    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郁达夫 朱自清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求得逼真的艺术效果。本书收录了他《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背影》《荷塘月色》等代表作,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瑰宝。
  • 侠骨柔情

    侠骨柔情

    人各不同,这也许是这个世界最有趣的事情。相貌、习惯、气质等种种不同,还不过是表面,人心之不同,才是根本。金庸小说中的《天龙八部》,就是写入心不同的名著。王语嫣人美情美,是天人中之女子。萧峰豪迈磊落,如同神龙。貌美而善妒之秦红棉当然是阿修罗……种种人的不同在其不同的心,而种种人的命运也无非是他们自己的心做造作的后果。“既种业因,必有业果”,叶二娘哭求无用,虚竹刚刚知道谁是自己的父亲,而父亲就受罚并自杀,这一切的事情的前因,实际上不仅仅是早埋伏于山洞偷情时刻,而是早埋伏于那和尚和少女的心中了。
  • 开在废墟上的花

    开在废墟上的花

    从听故事到讲故事,再到写故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从故事里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哪里去寻找中国的好故事?《中国好故事》特邀国内顶尖故事家,为中国的孩子们、为芸芸众生讲述最沁人心脾的故事。
  • 汶川地震诗歌漫谈

    汶川地震诗歌漫谈

    本书既有对汶川地震诗歌的总体描述,又有针对诗人诗作进行的具体分析,还有国内出版的汶川地震诗集(含CD)名录与部分报刊汶川地震诗歌评论(含访谈)篇目索引、序言、后记。
热门推荐
  • 我的小萌狐

    我的小萌狐

    黑云压顶,劈碎天空的紫雷直朝着一处山洞砸去。只见一只全身雪白,浑身没有一丝杂毛的小狐狸。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上将,我去准备一下

    上将,我去准备一下

    她是现世最年轻的少将,却被未婚夫和小三联手暗算。重生后,她一步步爬上神坛,在以男为尊的世界素手擎天。情之一字,被她一刀砍得稀烂。“你想死还是想活?想活就滚远一点。”“我想死在你的石榴裙下。”某男泪眼汪汪。“我是将军,军法如山,军内不能谈儿女私情。”“那我们就公开谈。”某女死缠烂打。异世阴谋阳谋,征战沙场已让她疲于奔命,还要应对这朵朵桃花,从此,她的脸上刻下四个字:生人勿近。“认识这么久了,怎么能算是生人?”
  • 绝品医王

    绝品医王

    来自从村的少年为何医术如此超群?为何能获得众多美女的芳心?为何父母弃他而不顾?为何他生性如此博爱?来到花城之后,桃花运为何接踵而至,是他魅力四射?还是死皮赖脸?他靠一手起死回生的医术救身边美女于危难中。麒麟之主!绝世神医!罪恶终结者!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有一段传奇的故事……
  • 百战狂刀

    百战狂刀

    重生废材小侯爷,带着升级系统,称霸苍蓝大陆。天若阻我,我必逆天!地若拦我,我必破地!人若嘲我,我必百倍奉还!“也许现在我还不能打败你,但是总有一天,你们会躺在我的脚下,仰望着我!!”阎镜说道。一人,一刀,战遍异界!!
  • 枯骨花开:硝烟美人

    枯骨花开:硝烟美人

    “江山美人,你要哪一个?”兵临城下,金戈铁马,硝烟四起,她着一袭逶迤曳地白裙,三千青丝直泻而下,倾国倾城的脸上是绝代风华的笑容,她看着眼前的男人,调笑的神情遮住了眼底的在乎。###############她是一届亡国公主,10岁以前,无疑她是幸福的,但一切都在她国破家亡的那天不复存在。硝烟滚滚,谁又能安处乱世当中?三年之内苦苦挣扎于生死边缘,漫天飞雪洒洒飘扬。她与野狗争食,而他,恍若天神般降临她的人生。当她将脏兮兮的手拉住他伸出的手时,呼啸的天地仿佛在见证着这一场命运的纠缠……
  • 爱情智胜

    爱情智胜

    文学优天下天下第一文学,文学的超越,是人类终极文学。此书分开看是艺术,综合能看人间未来爱的道德行为,也是属于人学思想,此作品能讲解天下为爱,令人间变化万千,此作品主要是为了防止未来核战争。文学的光辉为人类照明路。爱情美丽女性的魅力,能呼唤爱的伟大能量,来演绎天下一切的变化。文学等于是记录前辈们的惨痛命运,吸取教训,不要让人们在走惨痛的命运路,文学诗歌,用文训为人们指迷茫路。
  • 火影之秘史文河

    火影之秘史文河

    作为一名火影粉,火影完结了,似乎童年也随它一起飘散了。所以我想写一写火影外传。作者新人,求指点!!!
  • 荆棘花恋人

    荆棘花恋人

    如果有一天,本该属于我的命运被人一手转换;如果有一天,本该在温室里长大的蔷薇却慢慢生长成为拥有剧毒的彼岸花;我们之间还剩下什么?誓言?等待还是背叛?
  • 青春,一场殇梦

    青春,一场殇梦

    青春,有太多的字眼来描绘它。青春,就是一场殇梦的旅行,结局虽然可能不美好,但是回忆很深刻。不管怎么样,青春,都是很美好的。女主的青春很普通,有初恋,没了初吻,心底总有着最喜欢的人,无论怎样也忘不掉的人。这就是青春,怎么样都会有遗憾的青春。进来瞧一瞧,进来看一看,看女主的青春和你有没有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