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31400000022

第22章 文言文(5)

“若此”如此,这样。例:①何以自绘败状,令人丧气若此?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例: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例:指挥若定。

“若何”怎么样。例:以闲敝邑,若何?

(七) 所

(1) 处所,地方。例:某所,而母立于兹。

(2) 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的地方”、“……的人”等。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所以”

(1) 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 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所谓”所说的。例:(1) 郦道元所谓环水也。(2)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所在”

(1) 到处。例:石之铿然有声音者,所在皆是也。

(2) 所在之处,处所。例: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八) 为

(1) 成为,变成。例: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 做。例:①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②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3) 作为,当作。例:①何以为计?②霓为衣兮风为马。

(4) 是。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5) 以为,认为。例:①孰为汝多知乎!②窃为大王不取也!

(6) 被。例:①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②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7) 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例:①何辞为?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8) 给,替。例: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9) 对,向。例:①不足为外人道也。②为之奈何?

(10) 因为。例:①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②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

(九) 焉

(1) 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例: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从这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在其中。)②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焉:从这里面。)

(2) 哪里,怎么。例①且焉置土石?②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3) 做语气助词,用于句末。例: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4) 做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例: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5) 相当于“之”。例:犹且从师而问焉。(焉:他们,指五人。)

(6) 做语气助词,用于句中,表示停顿,无义。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十) 也

(1) 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例: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2) 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3) 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例: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4)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5) 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例: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十一) 以

(1) 因为,由于。例:臣是以无请也。

(2) 而。例:①有好事者船以入。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3) 把,拿,用。例:①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②具以情告。

(4) 以为,认为。例:皆以美于徐公。

(5) 凭,靠。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6) 按照,依照。例:余船以次俱进。

(7) 根据。例:贵以近知远。

(8) 通“已”,已经。例:①固以怪之矣。②日以尽矣。

(9) 做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②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③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

(10) 在。例: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以为”

(1) 把……当作或作为。例: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2) 认为。例: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十二) 因

(1) 于是,就。例:①虎因喜,计之曰。②因取刃杀之。

(2) 依照,根据。例: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因:这里有顺着的意思。)②变法者因时而化。(因:这里有随着的意思。)

(3) 依靠,凭借。例:①高祖因之以成帝业。②我欲因之梦吴越。

(4) 趁着,趁此。例:①不如因而厚遇之。②不如因善遇之。

(5) 通过,经由。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6) 因为。例:①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②后因伐木,始见此山。

(7) 缘由,机缘。例:于今无会因。

(8) 沿袭。例:因遗策。

(十三) 于

(1) 对,对于。例: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2) 在。例:①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②乃设九宾礼于庭。

(3) 与,跟,同。例:燕王欲结于君。

(4) 到。例:①指通豫南,达于汉阴。②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5) 从,自。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

(6) 在……方面。例: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

(7) 比。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后一个“于”。)

(8) 被。例:①君幸于赵王。②受制于人。③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9) 受。例:不拘于时,学于余。(本义项指前一个“于”。)

(10) 向。例:①不拘于时,学于余。(本义项指后一个“于”。)②事急矣,请求救于孙将军。

“于是”

(1) 在这时。例: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2) 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3) 在这件事上。例: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4) 在这种情况下。例: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5) 对此。例:于是余有叹焉。

(十四) 与

1. 副词。表范围,都;整个。例:与前世而皆然兮(整个)。(《涉江》)

2. 连词。连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和。例:吾与汝毕力平险。(和)(《愚公移山》)

3. 介词。跟,同,替。例:微斯人,吾谁与归。(跟)(《岳阳楼记》)

4. 助词。表疑问,感叹。吗,吧,啊。例:无乃尔是过与。(吧)

(十五) 则

(1) 却,可是。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2) 那么,就。例:①为之,则难者亦易矣。②及日中则如盘盂。

(3) 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例:《论语》六则。

(4) 用在对比句中,相当于“就”。例: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5) 就是。例: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6) 原来是。例:①徐而察之,则上皆石穴罅。②临视,则虫集冠上。

(十六) 者

(1) 指人、物、事、地点等,相当于“……的”或“……的人(东西、事情、地方)”。例: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2) 与“若”之类字组成某种词组,或单用,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似的”。例: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②言之,貌若甚戚者。

(3) 放在主语之后,表示提顿或判断。例: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 放在主语之后,引出原因。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5) 放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例:何者?上下之分也。

(6) 放在假设复句中,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的话”。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7) 放在“有”字的宾语之后,表示提顿。例: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8) 放在数词之后(翻译时,要根据所列事物,在数词词后加上相应的量词和名词)。例:此数者用兵之患也。(此数者:这几点。)

(9) 放在后置的定语之后,相当于“的”。例: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定语是“可使报秦者”,中心词是“人”。)

(10) 放在时间词之后,表示停顿,起调整音节作用。例:①近者奉辞伐罪。

(十七) 之

(1) 他,她,它(们)。例: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之:它,指上文府吏的话。)

(2) 的。例: 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3) 往,到……去。例: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之”。)

(4) 这,此。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5) 做宾语前置的标志。例:①何功之有哉?②宋何罪之有?③句读之不知。

(6) 我。例:①君将哀而生之乎?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7) 调整音节,无实义。例: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8) 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了消句子独立性。例: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9) 做宾语后置的标志。例: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文言句式

一、 特殊句式

(一)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类型:1. 用“者”、“也”表判断。

(1) “……者,……也”式。(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表示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者”和“也”不必译出。)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蔺列传》)

(2) “……者,……”式。(有的判断句,也可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但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3) “……,……也”式。(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张衡传》)

(4) “……者也”式。(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停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式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 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如: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3. 无标志判断句,主谓直接表判断。(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①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②秦,虎狼之国。(《屈原列传》)

(二) 被动句: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 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1)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2)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2. 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被动。

(1)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过秦论》)

(2)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3. 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进动作的主动者)。

(1)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蔺列传》)

(2)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蔺列传》)

附:“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但它不表被动,它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为“我”。如: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②望见谅。③请勿见笑。④诚请见教。(诚挚地请求教导我)

4. 用介词“被”表被动

(1)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五人墓碑记》)

(2)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京口北固亭怀古》)

5. 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判断(动词本身表被动)

(1) 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2)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报任安书》)

(三) 倒装句: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定)主—[状]谓—(定)“宾”,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置。

1. 宾语前置(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疑问代词有“何、谁、孰、胡、曷、恶、安、焉、奚”等。如: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2)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3) 用“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何陋之有?(《陋室铭》)

(4) 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鸿门宴》)

2. 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这种格式中的“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蔺列传》)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荆何刺秦王》(2)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3)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的形式

同类推荐
  • 开阔眼界的成语故事

    开阔眼界的成语故事

    《开阔眼界的成语故事》辅导皇子,教他读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他怎样一个正直的人。假使像秦末赵高教导秦二世那样,传授给胡亥的是严刑酷狱,所学的是杀人之术,那么,教导的意义何在,岂不是间接在草菅人命吗?
  • 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

    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

    玲珑编写的《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从“为什么教”入手,首先确定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教学目标的来源,它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存在;依据教学目的,确定“教什么”即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的关键,它有导向、激励等多种功能;“如何教”则是从教学策略、方法或教学模式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达到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是针对如何解决教学问题而采取的方法措施。
  • 市场营销案例新编

    市场营销案例新编

    《市场营销案例新编(第2版)》案例既包含国内外著名公司的营销典范,也记述了知名企业的营销困局。案例内容翔实、生动,素材资料丰富,涉及食品饮料、信息电子、家电、汽车、通信、医疗保健等多个行业。《市场营销案例新编(第2版) 》力图从4个方面体现出自身的特色。①典型性:选取的案例在该行业具有代表性,基本上能代表行业的发展情况。②时代性:所选编案例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近期发生的案例,具有时代感并能给人以启迪。③适用性:全部案例源于实践,背景真实,资料丰富,编写通俗易懂,便于教、便于学。④系统性:以市场营销学的理论体系为主线搜集整理相关案例,以满足教学和不同市场主体的需要。
  • 美容礼仪教程

    美容礼仪教程

    本教程重点介绍了美容礼仪概论、美容管理者的职业形象塑造、美容服务礼仪实务和美容服务公关礼仪。全书内容系统全面,既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又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做到了美容礼仪理论和美容礼仪实务的有机结合和统一,适合美容院管理者、美容院员工及美容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 中外哲理美文精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中外哲理美文精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本书精选了数百篇极具思想价值的哲理美文,呈现了大师们的深刻人生感悟,使读者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和人文的关怀。
热门推荐
  • 穿越之兄妹:我有哥哥哦!

    穿越之兄妹:我有哥哥哦!

    尚白颜很坚强。没有爸爸妈妈,她没有哭。男朋友,不,是未婚夫,被未婚夫无情利用,后又抛弃,她,没有哭。穿越到陌生的大陆,她没有哭。她,明白,哭是弱者的表现。她想变强,强到不会被抛弃,不会再次死亡。她,不想死!
  • 素书

    素书

    相传为秦末黄石公作。民间视为奇书、天书。《素书》以道家思想为宗旨,集儒、法、兵的思想发挥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对应事物、处理事物的智能之作。传说黄石公三试张良,而后把此书授予张良。张良凭借此书,助刘邦定江山。2012年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引用书中名句“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
  • 战帝临天

    战帝临天

    万古之初,文明再现,万道无极,道衍九天,九天衍生九天。东方曰皞天,东南方阳天,南方赤天,西南方朱天,西方成天,西北方幽天,北方玄天,东北方变天,中央钧天。皞一作昊;变一作栾,钧一作鸾,至此君临天下。然而,宇宙万灵却不平九天的掌控,开始反抗,无数大帝强者出现,但是一一以失败而亡:大帝独孤不败,魔主,凤凰,武祖一位位强者以血铸就逆天之路,沐白苏携兄弟踏上骨血之路,成就至尊王者。
  • 生命的写照

    生命的写照

    蓦然回首,人生将近五十个春秋,三十载的笔耕生涯,无不在空前的历史背景下饱经了“从小失去母爱”“铁窗生涯”“自学之路”“历尽贫寒”这四大不幸的人生磨难中度过。因此,我要说,是三所“特殊大学”造就了我的人格力量,是“九死一生”的人生经历让自己把握了生命的真谛!或者换个说法:“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梦!”所以说,也是“十大梦幻”演绎了我超越混沌的自由飞翔,更是“七大爱好”陶冶了我向往美好生活的心灵和高尚情操!一个充满了不幸和坎坷的时代,铸就了自己独特的性格和人生观!我的《牧羊人之子》《不幸的大学》《生命的写照》人生三部曲就是在这种历尽了苦难而痴心不改的环境中完成的。
  • 玄黄尊主

    玄黄尊主

    君临此界,翻天覆海,震天囚龙,封神一剑,战天穹。
  • 中国,少了一味药

    中国,少了一味药

    慕容雪村命悬一线,23天惊险卧底,只留遗书一封,孤身暗访混沌传销界,那里只有残酷无情的生存法则,只有暗无天日的权色统治、只有烈性的洗脑毒药和触目惊心的噩梦。传销黑手深藏于重重帷幕之后,正在制造着罪恶与咒怨。“无间道”真实再现,没有剧本,没有重来,惊天骗局摧残无数人生。揭露黑暗传销的无知与疯狂!且看笔者如何全身而退。
  • 被逼为仙

    被逼为仙

    唐皓天偶入修仙被坑修炼魔功致使身患绝症之毒血魔毒,无药可医,他究竟为了活下来该如何去做呢?让我们去见证他如何被逼修道成仙的奇迹吧!
  • 重生:皇家魔幻学院

    重生:皇家魔幻学院

    (此文将要大修)依萝去云起了,RN漏洞太多,依萝已经无法承受了【扶额】喜欢我的读者来云起看我的新书吧!重生这篇文也会在云起发布,不过先要大改一下【笑着哭】好了,就这么多,依萝在云起的笔名是小号:以阡就这样吧。
  • 地府qq群

    地府qq群

    地府欢迎你,入群任务,上交女尸!年度任务,操死人逼!任务已出,失败必死!一条看似玩笑的消息,让我几度徘徊鬼门关。村中怨龙出,山间大妖现;判官断生死,天师来索命。阴阳眼的宿命如何破解,活死人的现状怎样更改,我,能活过20岁吗?
  • 万象尊仙

    万象尊仙

    在洛北大陆,一个修仙的战斗地,家族,名将,隐世强者层出不穷。作为一个小家族子弟,南宫破军,本应平平淡淡,却得自己前世记忆,从此一路平步青云,披荆斩棘,一代王者的记忆,成就一代至强。自己前世作为全洛北大陆第一人,一代顶级续命师却不知死因为何,万年之后,当世再没有续命师,到底是怎样的一场阴谋?还是天道的无情?一次羞辱,彻底使南宫破军走上强者之路!自创武技,自创心法,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