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31400000021

第21章 文言文(4)

例如:“自放驴,取樵炊爨”,题目中给的词义是:樵——打柴。“樵”字前有动词“取”,后有动词“炊爨”,上下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是名词,应该是“木柴”的意思,“打柴”是动词,明显不当。

(四) 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例如:“城之不拔者二耳”,题目所给的义项是:拔——被攻取。依据《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其后秦伐赵,拔十城”的“拔”当“攻取”讲,再结合语境,可以推断答案是正确的。“齐人追亡逐北”,题目所给的义项是:北——指败逃者。依据《过秦论》中“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亡”当“逃亡的人”、“北”当“败逃的人”讲,可以推断答案也是正确的。

(五) 邻字帮助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例如:“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中的“敝”,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以推断出它的意思也是“疲劳”。再如:“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其中“冲”按常见义比较费解,如果由它的邻居“幼”字来帮助的话,则迎刃而解,可以推断是“年幼”的意思。

(六) 成语对应法(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例如:“城之不拔者二耳”,“拔”有两个主要意思:一是抽出、拔出;二是高出、超出,其义项可分别见于成语“拔苗助长”、“出类拔萃”。“攻取”义是由“拔出”义作了引申而来的,古时攻城必拔敌方军旗,拔下军旗即为“攻取”,再考虑上下文的语境,也可推断解释为“被攻取”是正确的。

(七) 古今比照法(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

汉语词汇中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不同,最忌望文生义,“以今律古”。这里要特别注意古今构词特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往往有其固定义项。

例如:“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中的“南面”,《现代汉语词典》有两个义项:一是指“南边”,即表示方位的“南面”,在这个意义上古人单说“南”而不说“南面”;二是古代以面朝南为尊位,君主临朝南面而坐,因此把为君叫做“南面为王”、“南面称孤”等。句中的“南面”是指乐毅想谋反后为君,用的是古代的意义。在这一点上,文句中的“南面”与现代汉语是不相同的。

(八) 代入检验法(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

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

解释文言实词的意义,是高考文言文阅读必考内容,要提高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能力,只有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方能奏效。

虚词

文言虚词和实词比,虚词量要少得多,但它有以下四个特点:①用法比实词灵活;②使用频率比实词高;③语法功能比实词强;④在汉语的发展历史中,变化比实词大。因此,确切了解并掌握文言虚词,特别是常用的一些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对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大有好处。

一、 虚词类别

(一) 代词

1. 人称代词

(1) 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余、予、朕注:在古代,第一人称代词常被谦辞或自己的名字所代替,如“臣、仆、愚”等。但这些词不能看作代词。

(2) 第二人称代词:女、汝、尔、若、乃注:在古代,第二人称代词常被表尊敬的名词所代替,如“子,夫子、陛下、足下、王、公、君、卿、先生”等,可译为“您”。这些词不能看作代词。

(3) 第三人称代词:其、之、彼、厥

(4) 人称复数:古文中用“辈、属、侪、族、徒”等放在人称代词后面表多数。可译成“们”或在人称代词后加“一类”、“这些”等词对译。

2. 指示代词

用来指示和区别别人或事物的代词。可代人、代物、代事。

(1) 近指代词:是、此、斯、兹、之、然。可译为“这个”、“这里”、“这样”。

(2) 远指代词:彼、夫、其。可译文“那”、“那个”。

(3) 旁指代词:他。译为“别的”、“其他的”。

(4) 不定指代词:莫、无。译文“没有人”、“没有谁”。

(5) 虚指代词:或、某。

3. 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奚、焉、安、恶

(二) 副词

副词的基本功能是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做句子的状语或补语。

(1) 程度副词:少、稍、略、逾、益、弥、尤、更、最、极、良、大、颇、特、太、绝、至、殊(2) 范围副词:悉、皆、尽、胜、咸、举、毕、凡(表总括);唯、特、徒、独、直、仅、则、但、止、第(表仅限);共、同、并、相(表共同)

(3) 时间副词:既、已、曾、尝(表过去);方、正、适、会(表正在);将、且、行将(表将要);终、卒、竟(表最终结果)

(4) 语气副词:必、诚、信、果、固(表肯定、确认);不、弗、否、非、未、靡、亡(表否定、禁止);殆、盖、或、得无、无乃、庶几、其(表推测);岂、宁、庸、其(表反诘)

(5) 频率副词:屡、数、辄、累、再、复、又、更(6) 谦敬副词:窃、辱、伏惟(表谦卑);幸、敢、请、敬、谨(表恭敬)

(三) 介词

介词是把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介绍给动词、形容词,以表示与之有关的处所、时间、方式、原因、对象等的词。文言介词有:于、以、乎、为、与。

(四) 连词

(1) 并列关系:与、及、而、从、且、则、既、且……且(2) 层进关系:而、且、况、非惟……亦抑、以(3) 承接关系:而、以、乃、则、遂、即、于是、然后(4) 转折关系:而、然、但、则、乃、顾、虽(5) 假设关系:若、苟、今、向使、假令、虽(6) 修饰关系:而、以

(五) 助词

助词是古代汉语中不能单独使用,也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只在句子中起某种辅助作用的词。

(1) 结构助词:之、者、所、然

(2) 语气助词:也、矣、焉、耳(表陈述);乎、与、邪、为(表疑问);哉、夫(表感叹);唯、夫、盖(句首语气)

(六) 叹词:唉、嗟夫、呜呼

(七) 兼词

古代汉语里,用一个字的形体而兼有两个字读音或意义的词叫兼词。常用的有:诸、焉、盍、叵。

二、 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一) 而

(1)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 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朝而往,暮而归。

(3) 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例: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4) 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②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5) 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6) 通“如”:好像,如同。例:军惊而坏都舍。

(7) 通“尔”,你,你的。例:①而翁归。②而母立于兹。

(8) 而已,罢了。例:如是而已。

(9)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例:①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二) 何

(1) 什么。例:①子何而往?(何:凭什么。)②大铁椎,不知何许人。

(2) 怎么样。例:①如太行、王屋何?②其如土石何?

(3) 哪里。例:①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何往:到哪里。)②豫州今欲何至?

(4) 多么。例:①水何澹澹,山岛竦峙。②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5) 为什么。例: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者二者之为,何哉?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6) 怎么。例: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7) 作语助词相当于“啊”。例: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8) 通“呵”,喝问。例: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喝问他是谁,意思是检查盘问。)

“何如”怎么样,怎样。例:①君谓皇上何如人也②今日之事何如?

“何若”如何。怎样。例:此为何若人。

“何意”

①什么意思。例: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如何意?

②岂料,哪里料到。例: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何其”多么。例:何其衰也!

(三) 乎

(1) 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例:①技盖至此乎?②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2) 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例:①孰为汝多知乎!②而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③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3) 形容词词尾,有时相当于“地”。例:①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②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4) 表示测度语气,相当于“吧”。例:①日食饮得无衰乎?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5) 同“于”。例: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对。)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6) 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例:①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②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7) 表示商量语气,相当于“吗”、“吧”。例: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8) 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语气。例:于是乎书。

(四) 乃

(1) 于是,就。例:①良乃入,具告沛公。②乃入见。③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2) 才,这才。例: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3) 却。例:①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②今君乃亡赵走燕。

(4) 是,就是,原来是。例:①视之,乃庞德也,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③是乃仁术也。

(5) 竟然。例: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6) 他的。例:是芋视乃妇也。

(7) 乃至,甚至。例:蒙冲斗舰乃以千数。(乃:一说竟然。)

(8) 可是。例:零落难堪,似成弃物;乃摘而藏之。

(9) 而,又。例: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10) 这样。例:夫我乃行之。

(11) 你,你的。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四) 其

(1) 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例:①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益。”(其:他的。)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其:他们的。)

(2) 其中,其中的。例: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3) 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①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②舍其文轩。

(4) 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例: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其:它们)

(5) 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其孰能讥之乎?

(6) 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例: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7) 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8) 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例: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其:这种)②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

(9) 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例: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10) 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例: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11)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例: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②其若是,孰能御之?

(五) 且

(1) 暂且,姑且。例: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2) 将,将要。例:①不出,火且尽。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3) 而且,并且。例: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②余悲之,且曰。

(4) 况且,再说。例:①且焉置土石?②且相如素贱人。

(5) 尚且,还。例: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6) 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关系:又……又……例:①河水清且涟漪。②示赵弱且怯也。

(7) 同“夫”,句首助词。例: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例:(1)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2) 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

(六) 若

(1) 如果,假如。例: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2) 像,好像。例: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②若无罪而就死地。

(3) 你(的),你们(的)。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

(4) 此,如此,这样。例: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5) 至于。例: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同类推荐
  • 经典幽默集锦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

    经典幽默集锦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

    《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经典幽默集锦》无论从题材还是形式、风格上,都比较典型多样,同时贴近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感染力,突出了“快乐阅读”和“精品读物”的主题,但是又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够使读者快乐之余还能够从文字中体验到名家的人生感悟。
  • 校园实用经典趣味俗语(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

    校园实用经典趣味俗语(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

    《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趣味俗语》是一本科普类读物。歇后语、座右铭、格言等无疑都是一种浓缩的语言精华,可能经过千百年来人们的不断提炼和传承,才得以流传至今。《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趣味俗语》主要内容包括趣味俗语类型的语言精华。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身,可以作为广大青少年朋友修身养性、努力学习的一个指路明灯。
  • 感恩故事大全集

    感恩故事大全集

    程帆主编的《无障碍阅读学生版:感恩故事大全集》精选经典佳作,篇篇震撼心灵。言简意赅的阅读感悟,拨动你的心弦。丰富、精美的插图,非凡的视觉享受。 父爱、母爱、亲情、真情,是人世间最美的情感。当你翻开《无障碍阅读学生版:感恩故事大全集》,你会被或真情流露、或清新流畅、或委婉含蓄的作品感动:在文字的流淌中走进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愿你与我们一起在阅读中感受世间真情,聆听人间大爱,拥有感恩之心。
  • 学生好 一切都好

    学生好 一切都好

    “学生好,一切都好”,从普通教师一步步成长起来的邵喜珍,在17年校长职业生涯中,用这个理念带领二中成为全国名校。2014年的高考还没开始,二中已经有40名高三学生被清华、北大预录取;近几年获得的奥赛国际金牌有10块之多……可是邵喜珍更看重的是“育人”,“如果把学生培养成一种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那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 全球化时代的大学

    全球化时代的大学

    本书为“当代世界前沿问题译丛”之一,本书将全球化进程中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政策问题在概念层面上结合起来,分析高等教育的管理和政策、制度与组织问题。
热门推荐
  • 绝美异眸闺蜜闯雪缘

    绝美异眸闺蜜闯雪缘

    本人是为六年级学生,肯能有时更新不了请多见谅
  • 虐恋——苦情悲恋

    虐恋——苦情悲恋

    悲情、苦恋、虐恋;错情、错爱、种种谎言、种种欺骗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再见截拳道

    再见截拳道

    截拳道是李小龙(1940~1973)一生探索武术的思想代名词,由于他过早的离开了人世,没有将自己的武术思想最终整理,世人看到的是很多概念、片断,而将李小龙的功夫误认为是截拳道的全部。然而,真正按照李小龙的设想,截拳道是:1)它按照实战的不同情况将技击细分,如腿踢,拳打,粘打,贴摔,倒地缠锁等等,只要能出现的情况都要观察其特点;2)它是开放性的理论体系:任何技法只要有用都可以纳入这个体系,故有言云:任何技法都可以是截拳道!3)从有型走向无型(亦是有招到无招):从基础的动作练习必须去理解了动作与动作之间本质,不然同样是一个动作不能称为在用截拳道的方法在练习。因为一旦明白招术的本质是相通的,即开始步入无型,也不在乎招式的名称,不过是一个名称罢了。
  • 七罚

    七罚

    人有七罪,当受七罚.每受一种惩罚,就拥有一种能力,究竟是神秘的法门,还是邪恶的诅咒!
  • 任务流修仙

    任务流修仙

    处女座的卫丰,发誓一定要把任务栏全部清理干净,同时,也要把所有成就点亮,称号?你跑不了的!别人在装逼打怪升级迎娶白富美的时候,他还在默默的刷任务。卫丰淡然的述说自己的一生:“别管我,我要再刷一个任务!”
  • 倔强萌妻,总裁拿下吧

    倔强萌妻,总裁拿下吧

    她,倔强的让人心疼,可,在倔强的外表下隐藏了没有人知道遭遇。他,权利巨大,身家上亿,妖孽的外表,使他拥有很多女人,一次偶遇让他们相遇,互不相让的争吵让他们碰撞出了爱情的火花
  • 繁世偶遇奇缘

    繁世偶遇奇缘

    一个迷迷糊糊的女孩和一个天才般的头脑的冷魅男相遇又会嚓出怎样的火花呢
  • 三月阳春

    三月阳春

    耽美文:你不知道,我是有多爱你,爱到自己伤痕累累,也爱得你伤痕累累,我也不想爱你的,但是我这里并不同意。没想过给你伤害,却还是没有意识的又再一次伤害到了你。原谅我,请爱上我。
  • 都市之古武风云

    都市之古武风云

    古武世家的最后一个传人,他来到都市,纵横商场,武力盖世无双,他享尽齐人之福,坐拥无尽财富。形形色色的美女纷至沓来,守护校花,驯服恶霸,铲除黑帮!古武家族的复兴就是我的使命!各位美女佳人和我一起踏上人生的巅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