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肾炎:病人额面浮肿,水肿最早出现于眼睑疏松组织,眼裂呈细缝,额部可有指压下凹现象,一般晨起时更为明显。
(3)二尖瓣狭窄:颜面浮肿,两颊呈紫红色,是因心功能不全及肺部淤血所致。
(4)破伤风:发作时牙关紧闭,面部肌肉痉挛,呈苦笑状。
(5)伤寒病:病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呈无欲状,称之“伤寒病容”。多见于伤寒、脑炎、脑脊髓膜炎等高热及衰弱病人。
(6)急性腹膜炎:表情痛苦,面色灰白,两眼无神,额部出冷汗,鼻尖耸立,称之“病危面容”,见于急性腹膜炎、大出血、休克、脱水等病人。
(7)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眼球突出,眼裂增宽,带有惊愕、兴奋表情。
(8)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人鼻梁扁平,眼距增宽,舌厚而大,常露于口外,额低、多皱纹,此症又称“呆小病”,也称“克汀病”。
(9)震颤性麻痹:脸孔表情呆板,似面具样,故称“面具病容”。为面部表情肌活动受抑之故。
(10)肢端肥大症:病人脸长,下颌增大且向前凸出,耳与鼻粗大,颧骨高耸,眉弓隆起,口唇及舌大而肥厚,有时女性患者在口唇周围及其他部位的体毛也会随之增生。本病系垂体前叶分泌过多生长激素所致。
(11)伸舌样痴呆:鼻根部低平,眼呈杏仁状,眼梢向外上方斜,眼斜视或有震颤、口半张、舌常伸出口外,鼻尖及耳廓异常柔软。此症又称“软白痴”,旧称“杜氏病”。
(12)成人黏液性水肿:脸色苍白,眼睑松弛,舌肥厚,头发、睫毛、眉毛均脱落,表情迟钝、冷淡。该病多因甲状腺损伤,促甲状腺激素缺乏或服用抗甲状腺药物过量所致。
(13)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病人表现为向心性肥胖、脸孔红胖而圆,俗称“满月脸”;由于两颊脂肪堆积,正面看不到耳朵,侧面看不到鼻尖。
(14)三叉神经痛:病人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呈阵发性的电击样或撕裂样疼痛,易反复发作。发作时病人多用手揉擦患处,致使眉毛及胡须脱落,称之“三叉神经痛病容”。
由此可见,脸部的异常变化是疾病的信号及体征之一,随时注意对脸孔的观察,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所以不能掉以轻心。
通过眼睛的颜色判断健康状况
每个人眼睛的颜色都不一样,不管色泽的种类有多少,但对每个人来说,在一生中眼睛的颜色是应该不会有所变化的。如果眼睛的色泽发生了改变,那一定是患了某种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下面主要谈谈瞳孔的颜色及其异常变化的症状。
瞳孔,也就是黑眼球,它是棕黑色、圆盘状的,周围有一圈具有放射性纹理的虹膜围着。如果把整个眼球当作照相机,那么虹膜就相当于照相机上的光圈了,它是外界光线进入眼里的惟一路径。瞳孔可以根据外界光线的强弱而有放大或缩小的改变,这就与人们照相利用光圈的大小变化来调节进入相机光线量的道理是一样的。
健康人的瞳孔是乌黑发亮的,儿童的比成年人的更黑些,老年人的瞳孔相对比成年人略黄些,这均属正常的生理变化。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瞳孔会出现异常的变化,这往往是病变的重要“预警”信息,千万不能粗心大意。
瞳孔颜色的改变有以下几种:
(1)瞳孔变白:瞳孔后面有个东西叫晶状体,瞳孔变白往往就是晶状体变混浊引起的,医学上称之为白内障。白内障可以是先天的,也有的是后天逐渐形成的,比如外伤、眼病、全身疾病都可以导致白内障。但是不论是哪种白内障,其主要表现都是在黑色的瞳孔上出现白点、白斑,甚至完全被白色覆盖。成年人白内障患者可通过手术解决。但需要注意的是黑眼球上有白斑也不一定都是白内障,还要与瞳孔上其他几种病相区别:
第一,不要把角膜上的混浊和白内障相混淆。
第二,少数人瞳孔变白是炎症的后遗症。就像皮肤破损后留下的疤一样,不会影响眼睛的正常功能。
(2)瞳孔变红:这多半是眼内出血的象征。根据眼内出血的多少而呈现不同的形态,如出血在玻璃体内,就能看见瞳孔里面的红色反光;出血在虹膜前面,血量较少时,由于血液自然下沉故呈现出半月形,量多时就会挡住瞳孔的一部分,甚至全部,严重影响视力。出血一般是由外伤引起的,也有少数是眼内其他疾病所致。
(3)瞳孔变黄:瞳孔呈黄色反射,就像夜间猫眼一样,医生称这类眼病为“黑朦猫眼”,这是眼睛发生了重要病变的一种表现。最常见的病是眼内恶性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应该注意的是,这种病多发生在7~8岁以下的孩子身上,有一定的家族性和遗传性。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癌细胞可以沿视神经随血流向肝脏、骨骼等处转移,如不及时救治,往往会致命。所以必须争取早期(未转移前)做眼球摘除,必要时结合化疗和放疗才能挽救生命。
另一种瞳孔发黄的病变是玻璃体内化脓,可以是局部感染的转移所致,因此遇到这种情况,最好做一个全身检查。
舌苔的颜色与疾病
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舌体变化迅速、明显,犹如内脏的一面镜子,能够反映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等各种情况。
在近代医学中舌诊已经形成一种独特的诊断手段。
观舌诊病有以下几种意义:
(1)能判断人体的功能状态。如舌淡红,柔软灵活,苔薄白而润,说明健康无病。
(2)判断病位和病性。如舌质正常,苔薄白滑,病在表,为轻症;舌质红绛,苔厚黄干,病深在里,病情重。
观舌色
通常正常舌质淡红润泽、柔软灵活,然而患病时舌质便发生了改变。由于疾病种类不同,舌色也有所不同,常见的有以下几种舌色:
(1)淡白舌。即舌色较淡白,是气血虚的征兆,表明气血不能上荣于舌而致,临床上多见慢性病和机体功能低下的人,如贫血症,营养不良,慢性肾炎等。也多有头晕乏力、心悸、气短等症状。
(2)红舌。即舌色较红,是由热性病所致。因热血流旺盛,舌体血管充血所形成。若舌红干燥,舌面有芒刺裂纹者,多见于高热持久的重症病人,如大叶性肺炎、病毒性肺炎、乙型脑炎等;若舌尖红,多见于失眠劳累等病人;舌边红,多见高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3)绛舌。即舌色深红,一般多由红舌演变而来。征见舌绛干燥,表面有芒刺,有裂纹,还能看到斑疹,病人神昏谵语,心烦不寐。绛舌多见于急性病和重症病人,如败血症、脑炎、腹腔脓肿等。
(4)青紫舌。即舌色青紫或有青淤斑。是由于热病伤阴,脱水过重,舌体血管血流郁滞而致。病人可有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手足凉一冷等症状,青紫舌多见于危重病人,预后不良。
观舌形
这是观察舌体形状异常改变以诊察疾病的方法。舌形即舌的形状,有病时舌形会有所改变。
(1)舌细嫩。即舌体纹理细腻,形色娇嫩,常见于慢性肾炎以及慢性虚寒症病人。
(2)舌粗老。即舌体纹理粗糙,形色坚敛,干燥,常见于急性热病。
(3)瘦薄舌。主要为营养不良,舌肌和舌上皮萎缩所致,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癌症等。
(4)胖大舌。舌体肿胀、胖大,主要是脾肾阳虚的指证。如慢性结肠炎、泻泄、胰腺炎等。
(5)舌芒刺。即舌乳头增生肥大,高起如刺,多见于红绛舌,见于高热肺炎、急性热证。
观舌态
(1)强直舌。即舌硬,运动不灵,多见于昏迷病人,如乙脑、肝昏迷、脑出血、脑挫裂伤等。
(2)舌歪斜。即舌体偏斜,多见于脑出血、脑梗塞、颅内肿瘤等。
(3)舌萎软。即舌体软弱、伸缩无力,常由于重症肌无力症、神经系统疾病等所致。
(4)舌颤动。即舌体震颤不能自主,见于久病者,主要是因为气血两虚、筋脉失养所致,为即将发生抽搐的先兆;也可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重症神经衰弱等。
(5)舌吐露。舌伸长弛缓,露出口外为吐舌,舌伸出即收或舐唇四周为弄舌,常见于小儿智力发育不良、甲状腺机能低下等。
(6)舌短缩。即舌紧缩不能伸出口外,常见于心肌梗死的急性发作、肝昏迷、脑昏迷等。
观舌苔
苔色,即舌苔的颜色,由于疾病种类不同或疾病的不同时期,苔色会发生变化,即由原来的薄白苔变成白苔、黄苔、黑苔等。
(1)白苔。多见于初病、轻病,预后良好,如上呼吸道感染等。
(2)黄苔。表明内有热证,如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肺心症、尿路感染等病。
(3)灰、黑苔。二者性质相同,但黑苔较灰苔病情危重,是黄苔发展而来的。病人津液耗伤严重,同时病人可有壮热面赤、口渴饮冷、溲黄便干、神昏谵语等症状。黑苔也可见于肺癌、消化道癌的晚期病症。
口气与疾病
口气是指因机体失调导致口内出气臭秽的一种病症。多表现为呼气时有明显臭味,刷牙漱口、吃口香糖、使用清洁剂均难以掩盖,是一股发自内部的臭气。
一些口气患者会感觉自己口腔中有一种腥臭的气味,很不舒服,不愿咽下食物,有人甚至会引起恶心呕吐,造成口气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3类:
1.日常生活习惯及作息
(1)多数人清晨起床口气不佳,原因是睡眠时唾液分泌较少,口腔内脱落的上皮混合着残存的食物颗粒滞留口中,造成不好的味道,通常刷过牙或者吃过早餐后就会解除这种状况。另外,口腔内的细菌也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而唾液腺分泌唾液的功能却往往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因此年纪大的人较易生口气。
(2)洋葱、大蒜等辛辣食物中含有挥发性物质,这些食物经肠吸收后再到肺,由呼吸中排出,因此尽管食用后刷牙、嚼口香糖、喝茶都无法完全祛除味道;另外抽烟时,不论是抽香烟、雪茄或是烟斗,都会有一种特殊的气味,尤其是抽烟会使唾液流量减少,更会加重这种气味。
2.局部原因造成口气,包括口腔及鼻腔内的状况
(1)口腔卫生不佳。每天进出口腔的食物相当多,如果口腔没有清洁干净,就会成为一个小型“垃圾场”,经细菌作用后产生硫化物,形成恶臭。
口腔中以下几处最易积存垃圾:蛀牙的凹洞,装假牙所产生的死角,牙齿太拥挤,排列不整齐之处,会塞东西的牙缝等。如此看来,大部分的口臭,还是由于牙齿没有刷干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