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范蠡弃官从商,可谓是足勇足智,堪为经典之举。
文种和范蠡虽然都是足智多谋的人,但是两人的个性却截然不同。范蠡认为,勾践刚愎自用,野心巨大,是一个只可以同患难而不能共享乐的君王。
自从勾践灭吴称霸之后,他的野心开始急剧地膨胀。在置酒大宴群臣、军民欢腾跳跃之时,勾践却面无喜色,范蠡看出了勾践好大喜功的性格,即使谋成国定也会永无满足之日。如今,复国大业已成,自己也该功成身退了,否则就会有性命之忧。于是,他便去找文种相商,想告诉文种“兔死狗烹,敌国灭、谋臣亡,功高震主”的道理,劝说文种和他一同隐退。
当范蠡来到文种府上,将这一切向文种阐明时,文种却不以为然,对他的话半信半疑。由于文种是一个曾经当过小县令的人,对于求功名、贪富贵心切,无法看破名和利。文种认为,他们替越王收复了失地,理应享受荣华富贵。因此,他眷恋着高官厚禄而不肯离去。范蠡见此,只好叹了口气,摇了摇头,离开了文种的府邸。
道不同不相为谋。范蠡回府后两天,就做好了一切准备,决定向越王辞行。于是,范蠡上书给勾践:“吾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是年大王受辱于会稽,吾之未死,只图今日。如今应为吾为会稽之辱死时。”勾践闻其言,看出范蠡欲离他而去之意,于是对范蠡恳切地说:“吾臣是年辅佐王于吴国,卧薪偿胆,如今国兴人旺,实为功臣,可免其死。”
但是,范蠡去意已决,他喟然叹息道:“我从师计然,从他那里学到了治国之计七策,用五策,已使越国富强了。如今,功成名就,国富民旺,就让我把计然之策再用在我自己的家业上,为子孙积下一份产业吧!”
勾践闻言,再三挽留道:“汝若留下,吾将分一半国土予汝作为酬谢,另将会稽山赏赐于汝作为奉邑。如果真的要走,吾将杀掉汝妻及家人。”范蠡依然坚定不移地说:“吾闻,君子以适势,有计不急于成功,死后不被人猜疑,内心也不自欺。今吾执意离越出走,吾妻何罪之有?”勾践含泪说:“若汝离去,以后我还靠谁治理国家?”
范蠡知道此时不走更待何时,所以越王勾践的这些威胁并没有使他改变想法。但是,勾践以范蠡全家人的性命相逼,范蠡也只好唯诺着答应下来,赶忙离开了越王宫。
从越王宫出来,范蠡的心情特别沉重:前车之鉴,不可不看;警钟鸣响,不可不听。想想那吴国的伍子胥和一代大将军孙武功成名就后的悲剧下场。这些活生生的血的教训,使他的头脑变得更加清醒。伍子胥、孙武这两个人,都是为吴国开创了霸业的功臣,但夫差却容不得他们,伍子胥落了个赐剑自刎,而孙武也只好选择弃官隐居。
想当初,勾践在“卧薪尝胆”的逆境中,自然需要有人辅佐,而如今在登上霸主地位的骄横日子里,他很快又会千方百计地防范曾经帮助过他成就霸业的那些功臣。他感觉到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在本质上都是一样。“君臣只可同患难,不可能共享乐”可是一句至理的古训啊!于是他也下定了决心效仿一代名将孙武,选择弃官隐退。
但是,天下之大,他又能上哪里去呢?范蠡想了想,难道再回到楚国去,楚王能放过他吗?不可能。他再三思索,还是去齐国吧!齐国和楚国相比起来,齐国在北方,对于隐居生活相对比较安全,而且齐国的政治、经济也比楚国优越。再者,去齐国所出走的路线也比较安全,是走当时吴越贸易的海上通道,而去楚国则要走陆地,难免越王勾践为了拦截,不会不设下伏兵。因此,相比之下,由越奔齐选择海道应该是最安全的。
当晚夜深人静之时,范蠡接上了爱妻西施及家人、奴仆等人,携带了一些金银细软,乘着浓重的夜色,便驾一叶早已准备好的扁舟,浮海出齐去了。
范蠡是一个重感情的仁义之人,虽然在赴齐临行之际,心中仍然一直惦记着曾经一起出生入死的恩师义友文种,他真希望文种能看透这一切的人间世事。于是,在他临行之时,又一次派人给文种加急送去了一书信函。
文种接到书信后,大惊失色。只见信中写到:“良友文种,见函如斯,此时吾已踏上离越之行。古训:‘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享乐,子待何不去?汝若执迷不悟,不早做准备,蒙害之日将不远矣。”
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泣下。想一想,在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帝王,无不尔虞我诈,弱肉强食,利益成了他们的惟一追求。过河拆桥,饮水塞井,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当遇到灾难时,他们可以与臣子患难与共,但有朝一日夺得了江山,却又处处加以防范,互相残害,根本没有人间真情,更谈不上哪位君王能具有一颗知恩报德的“良心”。
范蠡真可谓一代圣明,他洞察风雨春秋,清醒地意识到功高震主是十分危险的,以过人的胆识超越了功名,在朝野上下的一片赞扬声中,终于跳出了君臣残酷无情的权力之争。
到了后来,范蠡的预言终于实现了。一直对高官厚禄执迷不悟的文种遭受到了他人的诬告,说文种权高势强有谋反之心。勾践闻听,甚为恼怒,于是便赐给文种一把剑,令其引颈自杀。在越王的逼迫下,文种只好举剑自刎,真正应验了范蠡的劝告。
到了后世,人们对范蠡和文种曾有这样的评论:“文种善图始,范蠡能虑终”。但在相比之下,文种却最终成为了帝王专制的牺牲品、殉葬品,而范蠡则能适时掌握进退之法,显示出其超乎常人的智慧之光。
自然界无比复杂,人类情感的变化也是奥妙无穷。今天认为是美的恭喜,明天就有可能认为是丑恶,今天认为是可爱的东西,明天就有可能是可恨。所谓“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也就是“人情反复,世路崎岖”的道理,这就像转动不休的陀螺一样来回轮回。所以,所有高明的赌徒都懂得在适当的时候离开赌桌,一旦获得足够的成功——即使没有更多的成功,他们也会见好就收,因为他们知道接踵而来的好运永远都会伴随着更大的危险,当你还在那份幸运中悠然自得时,它很可能会摔倒并把所有的东西撞得七零八落。然而,最高明的归宿,就是光明正大的适时收手。
因此,知退也是一种成熟,是一种眼光,是一种睿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