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21400000016

第16章 盛世文明

高祖建唐以后,不仅对恢复发展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对文化教育的发展也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唐代文化事业的高度发展及其深远影响,与唐初的良好开端是分不开的。

李渊通读史书认识到:“万邦之君,有典则有则。”法律是判断言行是非和进行赏罚的标准,也是君主权力的所在。轻视法律,则功不立,名不成。只有重视法律,使大家都遵守,这样才能治理好国家。所谓“禁暴惩奸,宏风阐化,安民立政,莫此为先。”

但如何用法律,掌握到宽猛适度呢?他总结了秦汉以来的各朝用法的经验教训。认为秦朝灭礼教,恣意实行严刑酷法,残害百姓,结果是民不堪命,宇内骚然,爆发了农民大起义,秦王朝被推翻;汉朝以秦为鉴,实行“务从约法”的方针,废除了肉刑、连坐收孥法、诽访妖言法,但很不彻底,还保有把人剁成肉酱的葅醢之法,是“安民之化,虽有未行”;魏晋时期,是前朝的流弊相沿,宽猛失度,纲维无序,结果是政散民凋;隋朝虽然有所厘革,但损益不定,疏密不准,隋文帝晚年刑罚也更加严酷,诏令盗一钱者判死刑,盗边粮一升以上者,本人死刑,家口没官,甚至三人共窃一瓜也要处死。隋炀帝时任意为法,不依科律,滥肆株连,杀戮无辜,法外用刑,惨绝人寰,结果激起了百姓的反抗,隋王朝土崩瓦解。他从中认识到,律令应当简约,宽猛适度,依律定罪,一断于法,恤刑慎杀,勿施酷刑。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十一月,李渊率军攻入长安。立即与民约法12条,规定杀人、劫盗、背军、叛逆者处死刑,其余皆废免;宣布废除隋朝的苛禁严刑,在当时起到稳定局势的作用。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六月初一,李渊刚称帝一个月,便命刘文静和有识之士,修订《隋开皇律令》。而且提出修改律令的原则是:“本设法令,使人共解,而往代相承,多为隐语,执法之官,缘此舞弄。宜更刊定,务使易知。”“务从宽简,取使于时。”也就是立法不仅应当由繁而简,而且应当去重从轻,律令的语言要易懂、准确,防止官吏在文辞上弄虚作假,要尽削隋朝的烦峻之法。同年十一月初四,颁新格53条,其中官吏受贿、犯盗、诈取官府财物之罪,不可赦;规定正月、五月、九月不行刑,因为这时正是春节、春耕、秋收的季节,行刑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生产。同时,又令左仆射裴寂、吏部尚书殷开山、大理卿郎楚之、司门郎中沈叔安、内史舍人崔善为等重新撰修律令。十二月十二,又加内史令萧璃、礼部尚书李纲、国子博士丁孝鸟等亦参加修订。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三月二十九,《武德律》修成,仍为500条,仅删除《开皇律》中的苛法53条,又新加53条,流刑的里数各加1 000里,在流放地戴刑具服劳役,三流皆为一年。

《武德律》的篇目与《开皇律》相同,共分为12篇。第一篇名例,它是总纲,是有关犯、刑罚、诉讼等方面的通例和特例以及刑法原则。第二篇卫禁,主要是警卫皇帝的宫殿庙苑和保州、镇、关、津等方面的法律条文。第三篇职制,有关官员的设置、职责、失职、受贿、以及驿传等方面的规定,目的是为提高官僚机构的效能,严明职守责任,惩治贪赃枉法。第四篇户婚,主要是关于户籍、田宅、徭役、赋税、家庭、婚姻等方面的规定,目的是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维护封建家长制,确认包办买卖婚姻。第五篇厩库,关于牲畜、仓库管理方面的规定。第六篇擅兴,主要是关于兵士征集,军队的调动及兴造方面的规定。目的是维护皇帝对军队的绝对控制权,严禁擅发兵,严惩贻误、泄漏军机者。第七篇贼盗,是关于反叛、抢劫、偷盗、杀人等方面的法律条文。目的是为保护封建政权和地主阶级的财产不受侵犯,维护封建伦理纲常。第八篇斗讼,关于斗殴和控告方面的规定。第九篇诈伪,有关伪造御宝,诈取官方的印信、文书、符节等侵犯皇帝权威和封建国家利益的犯罪行为,判处的法律规定。第十篇杂律,凡不能编人其他篇的罪,都归入此篇,范围广,内容杂。第十一篇捕亡,关于官吏追捕逃犯的法律规定。第十二篇断狱,关于审讯、判决执行、监狱管理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在颁行《武德律》的同时,还有《武德令》31卷、《武德式》14卷。

《武德律》是唐朝律令的基础,后来的《贞观律》、《永徽律》,就是以它为蓝本,并吸收了立法和司法的实践经验,加以修改而成。虽然《武德律》已散佚,但从《唐律疏议》中,也可以看到它的全貌。

李渊以隋朝为鉴,从中接受一条重要教训,就是官吏贪赃受贿,枉法曲情,不但削弱官僚机器的效能,而且激化了社会矛盾。所以,他主张严惩贪官污吏。在武德元年(618年)颁布的53条新格中,对官吏受贿要严惩不赦。而《武德律》对受贿罪的惩处更详尽,《贞观律》、《永徽律》也都受其影响,一脉相承,其惩处的规定极为详细。如主管长官非因公事而接受管内的财物,一尺绢笞四十,一匹加一等,入匹判徒刑一年;接受财物而不枉法,一尺杖九十,二匹加一等,三十匹判加役流;接受财物而又枉法,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判绞刑。主管官员借本管内的财物,百日不还,也以受贿罪论。朝官出差地方,接受“送馈”,离职后接受旧僚佐的“馈与”,与都要给予处罚。不是主管官员因为牵连事情接受别人财物,一尺笞二十,一匹加一等,十匹判徒刑一年。对行贿者也要给予处刑。

李渊不但在立法的过程中实行宽简的原则,而且在执法的过程中亦注意宽简。为此,他结合重大事件,搞些赦免。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五月,李渊即皇帝位,大赦。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平定王世充,大赦百姓。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四月,江南平定,大赦天下。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大赦天下。

李渊有时也亲自审查囚犯,看是否有冤案或错案。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二月,武功人严甘罗因抢劫,被官吏逮捕。李渊审讯他,问为什么要抢劫。严甘罗毫不回避地说:“饥寒交迫,所以为盗。”使李渊受到很大震动,管仲在《管子·牧民》篇中说:“仓廪实,则知礼法;衣食足,则知荣辱。”只有使百姓免于冻馁,然后才能谈得上礼义法度,如果不注意发展生产,而空谈礼法,社会永远也不会安定。孟子教晦要“制民之产”,使每家能有五亩之宅,一百亩之田,使其足以事父母,养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这样才能使他们走向善良,遵守礼法。他内疚地说:“吾为汝君,使汝穷乏,吾罪也。”遂命将其释放。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武德八年(公元625年),他两次亲审囚徒,多有宽恕。

李渊总结历史上王朝兴亡的教训,认为“择善任能,救民之要术;推贤进士,奉上之良规。”强调人才的作用,但如何造就人才呢?他认为关键是要通过学校进行培养教育。“自古为政,莫不以学,则仁义礼智信,五者俱备,故能为利博深。”所以,他对教育颇为重视,极力把学校办成封建官吏的养成所。兴办学校,建立较完备的教育体系。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五月,李渊称帝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令在长安设置国子学、太学、四门学,招收学生三百余人;郡县也要设学校,招收学生。十一月,诏命于秘书省外别立小学,让皇族子孙及功臣子弟入学。

教育的行政管理机关初称国子学,设祭酒一人,从三品,掌管学校的训导政令,每岁终考核学官的教学训导成绩,主持学生的毕业考试。设丞一人,从六品下,掌管学校的日常行政管理。还有主簿一人,从七品下,掌管印章,管理学籍。教师有博士分经主讲;助教辅助博士分经讲授;直讲协助博士和助教讲授经术。

教学内容和各门课程的学习年限有明确规定:《礼记》三年,《春秋左氏传》三年,《易经》三年,《诗经》三年,《尚书》一年半,《春秋公羊传》一年半,《春秋谷染传》一年半,《孝经》、《论语》共一年,《周礼》二年,《仪礼》二年。同时学习书法,每日写纸1幅,学习时务策,读《国语》、《说文》、《三苍》、《尔雅》,另外还学习吉、凶二礼。另外设有专科学校,开设各种专业课。书学:是专攻书法的学校,学《石经三体》三年,《说文》二年,《字林》一年。算学:是专攻数学的学校,学习分为二组:第一组的学习《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共一年,《九章算经》、《海岛算经》共三年,《张丘建算经》、《夏侯阳算经》各一年,《周髀算经》和《五经算术》共一年。第二组学生学习《缀术》四年,《缉古算经》三年。《记遗》、《三等教》两组皆兼习之。

各类学校的教学方法,一般是先让学生熟读经文,然后由教师讲授,并强调教师的讲授要提其纲要,博大精深。同时兼有答疑和讨论。平时考试在旬假前一天举行,每月考试3次,年终考试在仲冬前举行。考试分笔试和口试,成绩分上、中、下3等。州县学校的年终考试。当地的长官必须亲临考场监试。

学生每十天放假一日,称“旬假”。五月放“田假”、九月放“授衣假”。学校内严禁喧闹,但可以弹琴和习射。对无理取闹,不接受师长教训和超假者,皆令其退学。三次年终考试为下等,或学业无成就不能贡举者,也令其退学。

学校对教师有严格要求,博士和助教每讲授课程必须讲完,不得中途停讲改业,年终要统计讲课多少,效果如何,然后评出讲课的等级,作为升迁的依据。

还把学校管理的如、何,作为考核学官的重要内容,所谓“训导有方,生徒充业,为学官之最。”并要求州县长官必须过问学校的大事,如学生的入学要由州县长官审批。

另外,各乡里也办学,还允许私人办学,其毕业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六月,诏令在国子学立周公、孔子庙各一所,四季要尊祭。命寻访他们的后人,当授于爵位。诏书对教育的作用,周公、孔子的贡献进行阐述。其诏曰:

盛德必祀,义存方策,达人命世,流庆后昆。建国君临,弘风阐教,崇贤章善,莫尚于兹。自八卦初陈,《九畴》攸叙,徽章既革,节文不备。爰始姬旦,主翊周邦,创设《礼经》,大明典宪。启生民之耳目,穷法度之本原,起化二《南》,业隆八百,丰功茂德,独冠终古……粤若宣尼,天资叡哲,经过齐鲁之际,揖让洙泗之间,综理遗文,弘宣旧制。四科之教,历代不刊,三千之徒,风流无歇。惟兹二圣,道著生民,宗祀不修,熟明褒尚?肤君临区宇,兴化崇儒,永言先达,情深绍嗣。宜令有司于国子学立周公、孔子庙各一所,四时致祭。仍博求其后,具以名闻,详考所宜,当加爵士。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正月,新年一开始,便在门下省置修文馆。内设大学士、学士、直学士。讲论诸经文义,商讨政事。并招收学生30人,主要是贵族子弟,在此攻读学业。

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二月,李渊为表示对教育的重视,弘扬儒学,带领五品以上的朝官视察国子学。首先由李渊主持祭周公、孔子,然后由国子学祭酒讲学。讲学之后,开始辩论经义。学官和大臣之间互不相让,各抒己见,往往争论得面红耳赤。李渊又诏以周公为先圣,以孔子为配祀。

武德九年(公元628年),诏改修文馆为弘文馆。

李渊不但较重视教育,对其他文化事业也颇为重视。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十一月,李渊攻克长安,立即命主符郎宋公弼收集图书典籍。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五月,唐军攻克洛阳,授命房玄龄收聚隋朝的藏书。次年,由司农少卿宋遵贵负责将书运往长安,可惜运书的船只行经砥柱时,8000多卷书籍多被漂没,存者十不一二。李渊采纳令狐德棻的建议,诏令用重金收购书籍,并组织人员缮写,数年间群书略备。至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在弘文馆共收聚四部书20余万卷。抢救了大批文献典籍,使一些重要书籍得以保存下来。

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九月十七日,给事由欧阳询奉敕编撰的《艺术类聚》书成,共100卷。内分天、岁时、地、州、郡、山水、符命、帝王、后妃、储宫、人、礼、乐、职官、封爵、政治、刑法、杂文、武、军器、居处、产业、衣冠、仪饰、服饰、舟车、食物、杂器物、巧艺、方术、内典、灵异、火、药香草、宝玉、百谷、布帛、果、木、鸟、兽、鳞介、虫豸、祥瑞、灾异等46部。每部下又分若干细目,全书共727目,约100万字。书中所引用的有关经、史、子、集各类古籍1431种。此书所收的内容上自天文,下至地理,旁及社会生活,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无所不收,实为一部百科全书。

李渊也很重视修史,以古为鉴。武德初年,在秘书省设史馆,负责修史工作。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十一月,起居舍人令狐德棻对李渊说:“近代以来,多无正史,梁、陈及齐,犹有文籍。至周、隋遭大业离乱,多有遗阙。当今耳目犹接,尚有可凭,如更十数年后,恐事迹烟没。陛下既受禅于隋,复承周氏历数,国家二祖功业,并在周时。如文史不存,何以贻鉴今古?如臣愚见,并请修之。”李渊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修史提供借鉴,这是有利于人的功业。于是,诏命中书令萧瑀、给事中王敬业、著作郎殷闻礼修《魏史》;侍中陈叔达、秘书丞令狐德菜、太史令庾俭修《周史》;兼中书令封德彝、中书舍人颜师古修《隋史》;大理卿崔善为、中书舍人孔绍安、太子洗马萧德言修《梁史》;太子詹事裴矩、兼吏部郎中祖孝孙、前秘书丞魏征修《齐史》;秘书监窦趟、给事中欧阳询、秦王文学姚思廉可修《陈史》。在诏书中一再强调,修史的原则为“务加详核,博采旧闻,义在不刊,书法无隐。”他遗憾的是这些史书还没有修成,自己便退位做了不问政事的太上皇。

李渊很注意借鉴历史的教训,感到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弊病太多。这种制度是以门第为标准选拔官吏,结果是门阀世族垄断了择官的大权,只重门第,不重人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出身寒门的有才之士被排斥,家世显贵的庸才却得高官,朝中挤满腐败无能之徒。而且由于世家大族把持择官的大权,门生故吏满天下,往往仗势对抗朝廷。所以,他决定废除“九品中正制”,通过科举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战争形势发生很大变化,关中和巴蜀地区已经巩固,平定了薛举、李轨、刘武周,洛阳战事大局已定,全国统一已经提到历史的日程上来。他认为推行科举制的时机已经成熟。于四月十一日,敕命各州县学的学生或自学者,学业有成、为乡里所称赞,可参加明经、秀才、俊士、进士等科目的考试。先由各县考试合格,然后由州的长官审核,取成绩上等者,每年十月随朝集使一起赴京师参加考试。同年七月,平定王世充,大赦天下,诏令:“奇才异行,随状荐举”。

武德五年(公元622年)三月,又下诏奖励有才能者,可以自举,根据才能加以作用,其诏曰:

“招选之道,宜革前弊,惩劝之方,式加恒典。苟有才艺,所贵适时,洁已登朝无嫌自进。宜令京官五品以上及诸州总管、刺史各举一人。其有志行可录,才用未申,亦听自举,具陈艺能,当加显擢,授以不次。赏罚之科,并依别格,所司颁下,详回搜引,务在奖纳,称朕意焉。”

当年十月,各州送到京师参加考试明经科的有143人,秀才科的有6人,俊士科的有39人,进士科的有30人。

明经科主要考儒家经典,先考帖经(背诵儒家经典),然后问经文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

秀才科考方略策五道,以文理精通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此四等为及第。

进士科主要考时务策五道,帖一大经,还要考试赋。经、策通为甲第,策、帖通四以上为乙第。因进士科的仕途最优,故进士及第被时人称为“登龙门”。

因为科举考试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门第界限,以才学为考取的唯一标准。所以一些寒门出身的子弟,真是春风得意,人人跃跃欲试。

十一月,各州的举子都到尚书省参加考试,由吏部考功员外郎申世宁任主考官。十二月发榜,中举者秀才1人、俊士14人、进士4人,没有考中者各给绢5匹,作为回走的路费,令再勤备修其学业。有的举子不返回故乡,在京师的寺院温习功课。等待来年再考。

进士科中,孙伏伽为状元,当时亦称状头。另外三人为李义琛和弟李义琰,从弟李上德,李氏一门三人同中进士,一时被传为佳话。

李义琛家境贫寒,与上德在一起居住,兄弟之间互相激励,勤奋学习。赴京师考试走到潼关遭到大雪,被困在旅店。时有咸阳的商人见他们兄弟十分可怜,便与他们住在一起,并赠给粮食。数日后,天晴,李义琛等商议卖驴宴请商人表示答谢,商人窃听后,不辞而去。后李义琛官至雍州长史、李义琰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李上德官至司门郎中,皆有政绩,被称为良吏。

孙伏伽等4人中进士,按当时的礼仪称主考官谓“座主”,亦称“恩门”、“师门”,同榜及第者谓“同年”。

发榜后的第二天,孙伏伽等4名进士来到主考官申世宁家谢恩。仪式极为隆重,朝中的文臣武将皆来观看。孙伏伽等一行四人站在堂前的西阶下,面向东,向主考官谢恩。然后登阶入宴。

谢恩之后,主考官申世宁带领四名进士去拜见宰相。在都堂门里宰相横行站立,由状元孙伏伽先致词,然后进士一一自我介绍。随后去舍入院,答谢诸位舍人。

新及第的进士,还要去曲江赴宴。当日,长安倾城而出去观看,教坊的艺术家也要去作精彩的表演。进士们饮酒赋诗,谈天说地。

及第的进士用金字帖子向家中报喜,家里的亲戚邻里闻讯都要前来贺喜。

这些烦琐的仪式,其用意是表示对人才的尊重,也激励他人去勤奋学习。

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取进士6人。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二月,为激励人们学习儒学,诏令诸州县长官,如果有人精通儒学中的一部经典,而未被录用为官者,可以举送,经过考试合格,可以加阶叙用。官吏百姓的子弟有聪明好学者,可申报送到京师学习。同年七月,李渊又下诏书曰:

宁州罗川县前兵曹史孝谦,守约邱园,伏膺道素,爰有二子,年并幼童。讲习《孝经》,成畅厥旨。义方之训,实堪励俗。故从优秩,赏以不次,宜普颁示,咸使知闻。如此之徒,并即申上,朕加亲览,时将褒异。

自此,正式设立童子科,凡10岁以下的儿童,能通一部经及《孝经》、《论语》,经考试合格,即可授官。这虽不是科举制度中的主要科目,但却是早期发现人才的创举。

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取秀才1人,进士5名。李渊在位9年,由于处在战争状态,仅举行4次科举考试,取进干19人,秀才4人,俊士14人,上书拜官1人。虽然取士人数不多,但奠定了唐朝用科举制度择选官吏的基础。这不仅为封建官僚机构输送了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封建官僚集团的文化状况。因为科举是当时人们走上仕途的重要途径之一,个人的前途,家族的兴旺都与科举有关。所谓“三百年来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望之继世。孤寒失之,其族馁矣;世族失之,其族绝矣。”而要科举及第,就得有才学,才能和学识是成为走上仕途的敲门砖。这样造成一种崇拜科举、注重学识的风气,人们为了一线的希望,埋头读书。所谓“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客观上促进了唐代文化的发展。

抑制佛教的泛滥和尊崇儒学是一个问题的两方面,都是为了加强皇权。

自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就和在思想领域里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互相影响。佛教能够在逐步中国化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主要是和儒家思想日益调和、会通、融合的结果。但是,由于两者产生的地理、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不同,二者内容又有互相对立的一面,同时,由于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故而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又常常遭到儒家的批判和排斥。

从根本上说,儒家重视人生的现实,重视社会组织和人际关系。故而要求从个人本身开始,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使每一个人都在家庭、国家处于适当的地位,以达到家庭和谐,国家富强,天下太平的目的。这是积极的人世思想。而佛教则认为人生是痛苦,社会是苦海,要求人们出家,脱离现实,以达成佛目的。这是消极的出世思想。基于这个前提,二者对于生与死也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儒家认为,生与死都是自然现象,男女婚配,生儿育女,使社会得以延续,也就是要人们重视现实的人生。而佛教则宣扬因果报应,轮回转世,使人们希望在死后有个好去处。前者重生,后者重死,也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唐初,最早反佛的是傅奕。傅奕是相州邺(今洒北临漳西)人,隋末李渊为扶风(治所在今陕西凤翔)太守时即与其相识,李渊建唐称帝后,先以其为太史丞,后为太史令。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他上疏建议灭佛。他认为佛教宣传“不忠不孝,削发而揖君亲”,佛经是“妖书”,他迷惑百姓,使其相信因果报应:“布施一钱,希万倍之报,持斋一日,冀百日之粮。”有些愚昧之人,“造作恶逆,身坠刑网,方乃狱中礼佛,口诵佛经,昼夜忘疲,规免其罪。”这是“乃追既往之罪,虚规将来之福”,完全是欺骗。

在傅奕看来,“且生死寿夭,由于自然,刑德威福,关之人主。乃谓贫富贵贱,功业所招,而愚僧矫诈,皆云有佛。”这是“窃人主之权,擅造化之力,其为害政,良可悲矣!”显而易见,傅奕认为佛的作用和君主的权力是相互对立的。人的生与死是自然现象,刑德威福是人力所致。视富贵贫践为佛的作用就是窃夺了君主的权力,为害于政。他还说:“礼本于事亲,终于奉上,此则忠孝之理著,臣子之行成。而佛腧城出家,逃背君父,以匹夫而抗天子,以礼体而悖所亲。”是“无父之教”。为了尊君奉亲,以行忠孝,他主张“今之僧尼,请匹配,即成十万余户,产男育女,十年长养,一纪教训,自然盈国,可以足兵”。这样一来,“四海免蚕食之殃,百姓知威福所在,则妖惑之风自革,淳朴之化还兴。”实际上这是以行忠孝的手段,达到巩固唐朝政权的目的。这是儒家思想的根本所在。由此可见,佛教和儒家思想的冲突是政治上的分歧。正因为这是事关唐朝政权的问题,所以,高祖接受了这个建议。后因玄武门之变发生,才未能彻底实施。太宗即位后,傅奕又向太宗说:佛教“于百姓无补,于国家有害。”也得到了太宗的赞同。

高祖对傅亦的建议虽然未曾彻底实施,但他和傅奕的思想是一致的。他尊崇儒学,正是和傅奕不谋而合的地方;他同意反佛,是为儒学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反佛和崇儒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是老子,他主张宇宙间的万物都源于神秘玄妙的“道”。“道”无形无名,自然无为,既不能被看见摸到,又不可言说。是天地开辟之前宇宙浑沌混一的原始状态,是超越现实世界一切事物的宇宙最高法则。由道化生出最初的元气物质,元气分为阴阳,阳气上升为天,阴气下凝为地,天地阴阳冲和交感生成万事万物,而人为万物的灵长。道教渊源于古代的巫术,先秦时的阴阳五行学说,秦汉时的神仙方术,东汉时开始形成。道教继承了道家的思想,并把“道”神化为具有无限威力的宗教崇拜偶像,成为具有人格的最高神灵。“太上老君”(即老子)便是“道”的化身。道教相信人经过修炼可以长生不死,成为神仙。东汉时张道陵倡行“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主,奉《道德经》为主要经典。中经三国、两晋、南北朝得到进一步发展。

李渊出身于关陇世族,但与山东世族、江东世族相比,其社会地位还有很大差距。李渊为抬高李氏的门第,尊道教祖师老子李聃为自己的祖先,称自己是神仙后裔。借以制造“君权神授”的舆论。一些道教上层人士为迎合李渊,也到处制造“老君显灵”,降授符合的宗教神话。

道教茅山派的第十代宗师王远知,据说曾密告李渊将受符命。

楼观台道士岐晖,虽人道脱俗,但却关心时局。大业七年(公元611年),隋炀帝亲驾功战高丽,把社会经济推向绝境。传说他对弟子云:“天道将改”,还预言:“当有老君子孙治世,此后吾教大兴。”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相传晋州(今山西临汾)人吉善行,在浮山县羊角山见一骑白马的老者,对吉善行说:“为吾语唐天子,吾汝祖也,今年平贼后,子孙享国千年。”据说白马老者就是太上老君。李渊听到吉善行的奏言,便在羊角山立庙祭祀宗祖老君,改浮山县为神仙县。

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曾当过道士的太史令傅奕,上疏请废除佛教。他从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出发,指斥佛教不讲君臣父子之义,对君不忠,对父不孝;痛斥他们游手游食,不从事生产,剃发易服逃避赋役,剥削百姓割截国贮;指出佛教带来的危害,使百姓通识者少,不察根由,信其诈语。李渊为压抑佛教,推崇道教,让群臣讨论。太仆卿张道源支持傅奕。中书令萧瑀反对说:“佛,圣人也。傅奕的议论,诽谤圣人无法,请处以严刑。”傅奕驳斥说:“礼本于事亲,终于奉上,此是忠孝之理,臣子之行成。而佛愈城出家,逃跑背其父,以匹夫而抗天子,以继亲而悖所亲。萧瑀乃遵天父之教!”萧无法回答,但合掌说:“地狱所设,正为此人。”李渊同意傅奕的观点,以此压制佛教,推崇道教。

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李渊亲撰《大唐宗圣观记》刊于石。同年,正式下诏定三教次序:道教最先,儒教次之,佛教最后。道教由于得到李渊的尊崇,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同类推荐
  • 李自成第二卷:商洛壮歌

    李自成第二卷:商洛壮歌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 世纪伟人毛泽东珍闻

    世纪伟人毛泽东珍闻

    本书分为逸才毛泽东、神武毛泽东、智者毛泽东三部分,多角度展示了毛泽东一生的丰功伟绩。
  • 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

    在本书中,作者以极具个人风格的方式向广大读者介绍了海德格尔的主要作品,并在导论中讲解了语言与哲学的关系。作者站在整个西方思想发展史的高度,对海德格尔思想产生的根源、时代背景,以及海德格尔哲学所具有的影响,进行了客观的解析,清晰地勾划出了海德格尔重要思想发展的来龙去脉。同时,作者作为一位语言学家,还阐释了海德格尔独特的“词源学”研究。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传记也是一部关于海德格尔语言哲学的研究专著。
  • 历史的履痕:名人在历史激流中

    历史的履痕:名人在历史激流中

    本书共收录了九篇文章,包括中国第一位现代买办——唐廷枢、清末军医——何守仁、中国第一位周游世界的平民旅行家——潘德明、中国近代新音乐教育家——杨仲子、等。
  • 张良(名人传记丛书)

    张良(名人传记丛书)

    担负着光复故国的梦想奔走四方,满怀大义,博浪沙刺杀秦王,洞悉局势,鸿门宴上扭转乾坤,运筹帷幄,楚汉相争决胜于千里之外,在建立汉朝之后明哲保身而急流勇退。书中客观生动地讲述了张良在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中展现出的卓越才能,以及他在功成名就之后淡薄处世的一生,他的高尚节操为青少年读者立下了一个典型的榜样。
热门推荐
  • 海忠介公全集

    海忠介公全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动物也恋爱:动物繁衍

    动物也恋爱:动物繁衍

    人类的恋爱活动中,一般都是男士处于主动进攻的状态。当他们遇到一位与自己的梦中人非常吻合的女孩,或者当他们心仪已久的女孩子给了他们一丝希望的时候,他们的神经兴奋就会被高度激发起来,于是不顾一切地投身到恋爱运动之中,向目标发起最猛烈的进攻。而恋爱中的女人呢,则会在恋爱的过程中通过服饰、气味以及其他行为来吸引异性……动物们的恋爱又是怎样进行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青少年科普图书馆·动物也恋爱:动物繁衍》,窥探这些生灵的秘密,一起来解析动物的恋爱吧!
  • 娇妻18岁,恶魔老公别过来

    娇妻18岁,恶魔老公别过来

    游云迎表示很头疼,当初就不应该和庚资狂在一起。曾经---庚资狂对游云迎说:“你给我滚开!不要让我看见你!”现在---庚资狂对游云迎说:“老婆爱你哦!么么哒~”游云迎感慨,曾经那个酷的不要不要的庚少爷去哪呢?为何变成了一个宠妻狂魔,我可以退货吗?然而回答是—不能。【新手作品,请多多指教。本文绝对爆宠,绝对不虐。^_^】
  • 小桃的旅途

    小桃的旅途

    乡下的乐观女孩安桃,为了过上舒适的日子,同被她无意中救起的神秘男子白无,一起踏上了去京城的冒险旅途。“其实,他是想利用你进宫而已。”一冷冷的女声充满嘲笑。白无朝她伸出手,面带不安和紧张:“小桃,求你,相信我……”记忆中的画面一个个快速变换而过。杏儿的泪,佳雪的鄙视,韩小红的残死……镜头回转,又回到白无向她伸手的场景。小桃扬起笑,这次,她将手伸了出去,象是期盼一样,紧紧抓住了那只手。卓历无力地垂下头:“她明明应该是同我们最有羁绊的,可为什么,却和我们处在了完全不同的世界……”
  • 疯话如咒

    疯话如咒

    疯狂世界,疯话如咒,有你的荣耀,才是我毕生所求。(世界观借用蝴蝶蓝小说《全职高手》人物也有借鉴)
  • 萌动少女心

    萌动少女心

    这是一部校园剧,讲述的是一位女生和3个男生之间的故事。
  • 六韬

    六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再见,当初

    再见,当初

    六月,毕业季。七月,离别时。我会一直记住你即使你我已陌生。
  • 一世宠后

    一世宠后

    “欧阳枫,如有下世,我绝不会再爱上你,绝不!”缓缓举起手中的枪,夏梦舒倒在了血泊中,欧阳枫疯了似地跑过去,却终究晚了一步。“不……”一声撕心裂肺而绝望的吼声,闭了眼的人终究已听不到。“不好了,听说无忧郡主那女色魔又活过来了!”重生在月沧国集千万宠爱于一身的无忧郡主身上,夏梦舒知道很多事都已回不去。她想,或许她这辈子再也不会爱上任何一个人了。“夏梦舒,我不喜欢你,一点都不喜欢,因为我对你的不是喜欢,是爱。”二皇子月雨泽一脸深情。“梦舒,你不喜欢我哪点?你说,我改!”沐问天急急道。“舒儿,我们重新来过好不好?别不要我”欧阳枫哀求。……“我不会爱上任何人。”转身。
  • 深水莫吟

    深水莫吟

    我叫水沉。性别女,星座天蝎,职业学生,特点目光坚定。从十二岁到二十二岁,历尽悲喜。我徒然耗尽所有的青春,却发现自己是被一个谜题勒紧脖颈。我摇头微笑,我无可奈何,我接受命运。我继续着自己的坚定,继续自己的安宁。然而,所有的故事都有一个主角。我的主角,不是谜题的制造者;而是陪我冲出谜题桎梏的人。对于我来说,没有比这更确定的事了。我相信命运。我相信命运是用来被打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