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33100000007

第7章 赏《清明》诗;考“杏花村”—屈苇滨(2)

这一推论难免有点“大胆的假设”,论据也欠完备,但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我们在“杏花村”的研究方面不囿于成见,敢于大胆怀疑,大胆创新。所以我认为江文在“杏花村”问题的研究上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成为“杏花村歧亭说”之滥觞。江文的贡献是巨大的。

本文的观点

笔者撰本文,就是要证明:今湖北省黄州市属下的麻城市歧亭镇的杏花村正是杜牧《清明》诗中所写到的“杏花村”。当然,我还要再次阐明我的一个观点:杜牧诗中所谓的“杏花村”,在当时未必以“杏花村”名之,只是村边或村中多杏花而已,正是杜牧的《清明》诗,使这村名渐渐固定下来,但也不排除当时就叫“杏花村”。今全国各地众多的“杏花村”,包括山西汾阳的杏花村和安徽池州的杏花村,其以“杏花村”命名,究竟起于何时,也是我们考证杜牧“杏花村”不可忽视的问题。

为行文方便,先介绍一下黄州。清朝人顾祖禹著的《读史方舆纪要》卷五载:“黄州,汉曰江夏郡,后周曰黄州,隋、唐因之,亦曰齐安郡,领黄冈等县三。”所以黄州又称齐安。所领三县还包括黄陂、麻城。以当时的道路算,麻城在黄州西北一百八十里处,歧亭镇在麻城至黄州之间。

以今天的眼光看,歧亭是个小镇,地处麻城市市区西南七十里处,距黄州约一百里,106国道从镇中穿过。但它又确实是个古镇,在麻城境内现有的十六个乡镇中,以时间的久远看,未有出其右者。歧亭镇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十六在黄州府麻城县条下有一段对歧亭的记载:

歧亭城,在县西七十里,齐、梁间为歧亭县,亦蛮县之一也。今为歧亭镇,旧与黄冈、黄陂连界。明时嘉靖中,议设郡于此,防御寇盗,并伐石甃城,寻建黄安县而止。

清人王元士《歧亭古迹考》中说:“歧亭,古废县,处麻治极西之境,与冈、陂、安三邑接壤,北距光二百余里,南距黄一百余里,故曰光黄间。前明嘉靖时,盗起西山,驻捕通判罗瑞登筑城,周约五里,五门二十八敌楼以守之。清易以同知分镇。则歧亭虽非重镇,亦楚黄之扃钥也。”(民国二十四年版《麻城县志》前编22页)这些资料表明,歧亭是古镇也是重镇,是光、黄间的重要交通枢纽。光黄古道是由中原渡淮入湖广的一条重要的陆上通道,而歧亭是这道上的必经之所。北宋元丰三年(1080),苏轼谪任黄州团练副使,从汴京(今河南开封)经河南新息(今息县)过麻城春风岭至歧亭,与隐居歧亭杏花村的老朋友陈季常不期而遇,相聚五天,然后往黄州赴任。由此可以看出,这条道路在当时是一条便捷而重要的官道。

春风岭在何处?据康熙《麻城县志》:

春风岭,一曰东界岭,一曰大安山岭。按《一统志》在麻城县。岭上多梅,宋苏轼自新息渡淮由此岭,有诗。则二处皆自黄走新息道也。

这里没有确定到底是东界岭还是大安山岭,但东界岭在县东九十里,大安山岭在县西二十五里,还是以大安山岭比较可靠。《麻城县志》载:

大安山,西距县二十五里,中有古刹,山椒名梅侯,俗呼梅花脑。留(疑为“由”之误。笔者注。)刹北下岭,有石级名百丈阶。自县西七里冈至此,逾白沙关,为宋达汴京道。(康熙九年刻本)而“白沙关,在县北九十里光山县界”(康熙《麻城县志》),所以这正是一条连接光、黄的通道,苏轼应该走的是这条路。

歧亭杏花村是与陈季常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的。乾隆《麻城县志》下卷三录有清人胡《歧亭杏花村记》一文,文中写道:

歧北三里许有杏花村,陈季常隐居处也。季常洛阳人,好宾客,喜声妓,号龙丘居士。少与子瞻友善,后侨寓歧。元丰初,坡公守黄,过歧亭,季常谒焉。越明年,复相见于村中。村多佳木,绕篱植红杏数十株。每杏林花发,落英满地,好鸟嘤鸣,春山淡冶如笑。林外流泉淙淙,循檐下溜,空碧澄鲜,红潮掩映,似如西子洗妆。

清康熙九年(1673),著名廉吏于成龙出任黄州同知,设“二府”于歧亭。其间,他“偕歧中士子过杏花村,谒季常先生墓”(《宋贤祠碑引》),“恐先贤遗迹历久湮没,使后人靡有瞻仰,爰于墓前隙地构屋三楹,颜曰:‘宋贤祠’”(清邱赐书《重勒宋贤祠记》,碑存杏花村庙内),并立碑纪念,亲题碑文《宋贤祠碑引》。文中有句:“迨东坡一过杏花村,坐萧然环堵中,依依有故人情。”

上面这些资料证明,歧亭杏花村在苏轼任黄州团练副使时已经存在,并因陈季常隐居于此而闻名后世。苏轼任职黄州是1080年,离杜牧任黄州刺史时的842年不过238年,作为具有相当稳定性的地名来说,两百多年间应该不会有大的变化。然而,歧亭杏花村究竟是在杜牧《清明》诗问世以前就叫杏花村,还是因受诗的影响才定名杏花村,现在还不能确定。

确定了歧亭有杏花村,还得问:歧亭杏花村是不是有酒呢?其实这是多余的问题,在农耕时代,没酒的地方恐怕没有。因为流通不便,人们不可能像今天这样随时喝到各地的名酒,只能喝自己酿造的酒。所以真正要问的是有没有卖酒的“酒家”。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前面已经说了,歧亭为光、黄古道旁重要的驿站,往来官员、客商多,不可能没有“酒家”。陈季常“好剑使酒”(苏轼《方山子传》),隐居杏花村,没酒恐怕难熬。苏轼在黄州四年,三次往歧亭见陈季常,每次都饮酒,有诗为证:“野店初尝竹叶酒”(《歧亭道上见梅花戏赠季常》);“知我犯寒来,呼酒意颇急”,“为我取黄封,亲拆官泥赤”,“酸酒如齑汤,甜酒如蜜汁”(《歧亭五首》)。这正是店家自酿并封存的用来招待贵客的那种美酒。

这样的一个去处,与《清明》诗中所描写的景象何其相似。想当年,杜牧由长安出发,道经洛阳,渡淮河,从光、黄古道入麻城,到歧亭时,春雨绵绵,人困马乏,人地生疏,好不容易到了这么一个可以歇脚的集镇,于是急忙向牧童打听饮酒的处所。当牧童用手指着告诉他镇边三里处的杏花村可以饮酒时,他的内心是多么地满足啊!这情景,无论是汾阳杏花村还是贵池杏花村,都是不可能出现的。

深层的考证

上节的考证,说明了歧亭杏花村在历史上是个确凿的存在,而且其地理位置更符合杜牧《清明》诗所表现的意境。然而这不能算是科学的证明,还不足以消除人们心中的疑惑。下面拟从四个方面一一廓清读者心中的疑问。

第一,歧亭一带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气候特征吗?歧亭地处麻城市西南部,毗邻今武汉市的新州区(原新州县,属黄冈),属长江中下游平原上的鄂东沿江冲积平原,与安徽池州基本处在同一纬度线上。这一带突出的气候特征是“春雨、梅雨、伏旱型”,年降水量1000—1200mm,以夏雨最多,春雨次之,秋雨更次,冬雨最少。这里的春雨呈“连阴雨”的特点,正像朱自清在《春》这篇散文中写的那样,“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连下十天半月也是常事,雨的形态“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形成春天连阴雨的原因是:“冬末初春(二月份)南北方气流交汇于南岭一带,形成了稳定降雨的准静止锋,使粤北和南岭发生低温阴雨。三至四月准静止锋跃迁于温州和南岭北面的江南丘陵一带,并可波及长江中下游两岸,形成这里的春季连阴雨。六月中旬开始,准静止锋迅速移至长江中下游平原,形成梅雨。七月中旬以后,锋面又跃进到淮河平原和鄂西北山地,在这些地方形成较短期的阴雨。自此以后,雨带移至北方,具有过境锋性质,不具有连阴雨特点。”(赵济、陈传康主编《中国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从三月份至七月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是春雨连梅雨,所以阴雨天气多,往往遇上“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天气。有的研究者早已注意到,杜牧在黄州写的诗中,写雨的很多,缪钺先生在他的《杜牧传》中就说:“黄州雨量大概是不小的,所以在杜牧的诗中常常提到雨。”

这里还有一个佐证,就是苏轼当年去黄州道经麻城春风岭时,曾作七绝《梅花二首》(又名《正月二十日过关山作》)。第二年(1081),又作七律《正月二十日往歧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其尾联云:“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毫无疑问,这个句子是化用了杜牧《清明》诗的前两句,可见当时的情景与杜牧诗中所写的情景极其相似,因而引起了诗人的联想。正月二十,离清明节还差四十多天,便已出现了春雨绵绵的景象,到“清明时节”出现“雨纷纷”的天气就更顺理成章了。

第二,杜牧从长安到黄州一定是走的旱路吗?回答是一定的。关于这次到黄州赴任途中的经历,杜牧没有专门的记述,但他于无意间在一首小诗中提供了这方面的信息。诗名叫《题齐安城楼》,诗是这样写的: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化生活百科

    世界文化生活百科

    智慧创造着文明,知识丰富着社会,好像太阳和月亮,照亮我们绿色的地球。
  •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做到思辨性与文学性的统一,画面感与故事性的统一,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深入浅出,通俗活泼,以历史随笔的方式来演绎荆楚文脉,用大历史观、大文化观来阐述荆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中,了解荆楚文化的流变,并从中得到教益。
  • 日下帝京天

    日下帝京天

    历史或是一座有历史的大城,它们都早已习惯了被往高处推崇,自己甚至是故意忘掉了笑容的魅力。可是,一路走过来,我随着这孩子的画语心境,愈加感到轻松和兴奋。她勾描紫城禁苑的恢宏气势、“京街”的幌子酒旗、天桥根儿绚烂的尘杂、自得自在的八旗子弟……我无法再忘掉,北新桥儿底下还收押着一条龙;我们又是如何蛰居仙人腹中。或许因为,小作者用心倾听和发掘了这一切之后,又以一种快乐舒畅的情绪娓娓道来,所以我不能不被感染吧。
  • 中国和中国人

    中国和中国人

    本书集合英国汉学家翟理思的3种著作《中国和中国人》、《中国的文明》、《中国札记》合辑而成,其内容不但包括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制度、法律、教育、宗教、哲学,也包括了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方方面面:占卜、赌博、和尚、文字、迷信、礼节、娱乐、新年、鸦片、风水、打油诗、妇女的地位、不同时代的风俗习惯等等。
  • 李劼人说成都

    李劼人说成都

    懒散近乎“随时随地找舒服”。以坐茶馆为喻罢,成才人坐茶馆,虽与重庆人的理由一样,然而他喜爱的则是矮矮的桌子,矮矮的竹椅——虽不一定是竹椅,总多关是竹椅变化出来,矮而有靠背,可以半躺半坐的坐具—— 地面不必十分干净,而桌面总可以邋遢点而不嫌打脏衣服,如此一下坐下来,身心泰然,所差者,只是长长一声感叹。本书从李劼人小说中分门别类,节录出有关成都文明发展的大量文字,如清末的叽咕车(鸡公车)到抗战时的木炭汽车,足以见出成都交通的一个侧面。所有这些变迁的实录,后人完全可以视为一代信史。 其中收入本书的《成都是一个古城》和《旧帐》,都是一九四九年后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热门推荐
  • 终极系列之十二时空之旅

    终极系列之十二时空之旅

    十年终极,从一班,一家,到三国,或者是相隔大概七年时间才拍摄的一班2,3,还是后面评论不是很好的终极x宿舍,终极恶女,每一个角色,都是主角,每一个人物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尽管有些角色出现的频率时间长短,有些人甚至可能戏都拍完了出现的时间也不会超过十分钟,
  • 三嫁弃妃:王爷的失宠侍妾

    三嫁弃妃:王爷的失宠侍妾

    那一年他心有所爱,却因皇命不得不迎娶她。婚后,他要她谨记自己的身份,“你不过是别人的弃子,唯一能做的只有顺从!”莫须有的罪名,他终如愿逼她奉上美眸换给他深爱的女子。那刻心死,一场大火,从此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六年后,凤凰涅槃,她已改嫁,身边还多了一对孪生神童,却逃不掉他霸道的纠缠……“该死的!生了我的子嗣,你还敢改嫁!”
  • 噬天的龙王

    噬天的龙王

    夭寿啦!大鸡蛋主神成碎片了!但是,当你捡到了碎片的时候请一定要注意,因为圣杯的经验告诉我们,那很有可能是一个坑!
  • 以葬旧时光

    以葬旧时光

    女孩子就站在他身边,如瀑的长发被风吹散,如同一幅画卷。她手中的冰淇淋不断被高温融化,像是流了眼泪。很久很久以后,当阿荏也从他的生命中走丢之后,纪时光常常会想起那日那个画面,想起曾有一个眉目清浅如画的女孩子,在他孤寂迷茫时,尝试用自己淡薄的青春,去为他撑起一片晴空。虽然那真的是一个很低矮,很低矮的天空。却是她用尽全部力量。/姐姐敢爱敢恨还有点恶毒,妹妹安静温和还有点清冷。哦,还有一个似画少年。
  • 决战格兰之森

    决战格兰之森

    在命运的安排下,六个不同的年轻人最终走到了一起,在大灾难面前,他们将如何抉择?且看煎鱼为你讲述一个决战格兰之森的故事!
  • 双子座的旅途

    双子座的旅途

    双子座,一个内心单纯,外表洒脱的星座。金小灿,一个内心坚韧,外表放荡的男孩。在1990年6月19日,随着一个哭声的响起。他和这个星座,达到了完美的结合。他今年已经23岁了。在过去的22年里,他经历了人生中各种各样的挫折。人的离去,恋人的别离,身体的病症,梦想的破灭。在过去的两年里,他经历了命运中形形色色的诱惑。女人的诱惑,名利的诱惑。在过去的一年里,他经历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牵绊。金钱的金钱,地位的牵绊,就业机会的牵绊。他是如此的平凡,可他的人生却那么的多磨多难。他是如此的善良,可身边的人却那么的黑暗。在2012年,元宵佳节这一天,他开始坐在电脑前,静静地回忆起,过去的一切,希望给自己的未来找到方向,给自己的梦想一个交代。
  • 腹黑灵宠的绝色丹药师

    腹黑灵宠的绝色丹药师

    穿越了,明明是集家所长的变态鬼才,隐门门主,精毒医,善暗杀!,可为什么醒来是个在襁褓里才满三个月的婴儿!这样也好,小小年纪我就可以一方称霸!圣门?不好意思,我的产业!魅医?不好意思,我就是!上古国家,不好意思,我是继承人!且看她红衣红扇出名整个大陆,风云瞬起,群雄争霸!我魅医名惊四海走天下!传闻,沐国皇帝是个爱好美色的女皇帝,男女通吃。传闻沐国皇帝的最宠的面首在宴会上说要皇位,沐国皇帝当场答应。传闻沐国皇帝是个女子。传闻还说沐国皇帝纵然男宠无数,一位神秘男子仍然死心塌地,非她不娶。轩辕沐蓝大骂道“我什么男女通吃!男宠是我手下!那个面首是劳资哥哥!呸,传闻是谁,给劳资出来!”
  • 巨星那些事儿

    巨星那些事儿

    伊梦菡一直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实力派影后,可惜她在偶像派的路上一去不回,最后——她成为了一个实力派影帝……的女人。
  • 华工军团

    华工军团

    中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的战胜国,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中国是如何赢得这一地位的。本书讲述中国在一战期间,派遣了一支不同寻常的部队进入欧洲战场,支援协约国,最终赢得一战,这支部队即华工军团。他们并非兵士,不直接参与战斗,只是为了协约国的后勤做保障,从事制造弹药、修公路铁路、挖掘战壕工事、搬运尸体和扫雷等工作,但却是协约国胜利的保障。历史对一战华工的描述很少,本书将尽力弥补这一点
  • 三世决

    三世决

    敢阴我,看我怎么弄死你,让我告诉你谁才是真正的九界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