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31800000013

第13章 呐喊与彷徨(5)

古往今来,总有人赞同这种教学法,自然也总有人强烈反对。“读者的某些反感”——更确切说,包括某些读者的完全的反感——出自原则上的完全不认同(很深层很复杂),另有些则是“某些反感”——出于对方法表述上的误解。(解说也是没用的。)当然,还会有些人如我,则不仅不反感,反而对弗莱的说法很酷爱。

在教学中,需要用“反语”,也需要用“禅宗”,以此来做“称职的教师”。两者都意味着设法邀请学生遭遇“更好更深入的问题”,破除“束缚”和“阻塞”。弗莱和我,都不是那种在教学中高举亮瞎众人眼睛的“指路明灯”的人,并认为那离智识的偶像崇拜和反动会道门已经不远了。是的,教学所导致的心头的刹那间敞亮,对每个人来说,都出现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方向。教育不过是催化剂,让每个个体营造自己的私有智识财产——当然和别人获得的绝对不是同一款。

这种强调“自由”的教育,意味着教师与学生必须都真正行使自由并把对方当作真的大活人去对待,不能把对方缩减为概念和标签。当学生期待自由式教育结果时,最好意识到:不要用自己头脑中关于开明、自由的18岁单纯想象来评判教师——否则,眼睛所追逐的往往是中国式的关于开明的作秀,而不是真正的自由教育的实惠。当一个学生满脑子“死亡诗社”或“放牛班的春天”或对知识偶像的渴望而进入大学时,他/她既可能是真聪明,也可能是真傻子——区别在于是否给自己搭了个新框框,不管它与高中的那个被动的框框是多么不同。框框终究是框框。也就是说,一方面,专制的课堂会阻碍学生的自由;同样,专制的学生也无法真正懂得自由的课堂到底是什么样子。姿态上的新潮自由,固然让不动脑筋的人都能轻易辨认出姿态上的新意,然而如同僵化的模式一样,同属于“自愿专制”的共谋和表现。

“在教学中提出问题最多的应该是教师而不是学生”——这也并无压制学生提问的意思。它意味着学生在积极提问时,教师更不能懒惰,教师更需要成规模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领思考。这种双方都要出力、缺一不可的动态,很珍贵、很微妙。

打开天窗说亮话——不是说有了“西南联大”的老师,学生也就自动升级换代为西南联大的学生了;反之亦然。更糟糕的是,装西南联大就更不应该了。

“教育学”or“治愈”

“教育学”or“治愈”,或被遗忘,或被篡改,或从未抵达。

这个民族到了今天,(至少在最大块儿的那个部分)基本上男女老少,对教育学毫无兴趣。

掌勺儿者基本上不去顾及教育里面的复杂问题。

教育对象们(按照推理当为改变教育现状的推动者),也同样对教育学不感兴趣,因为大脑皮层里面神经突的这方面关联实在薄弱。

有的只是十分盛行的,对不合理、不满意状况的吐槽。

庙堂上的教育学俨然被社会公众看做是摆设。

无论虚假的照搬、标榜,还是货真价实的真诚的探讨,都已经被预先视之为唱高调。

这就清空了对真诚探讨意见的真诚思考的可能。这也是那么多的高端大气的教育学研究项目造的孽。

大学里总要有个“教育学院”。搞得好的教育学院里面,60后以降的“少壮派”能人,能开出很受欢迎的“心灵鸡汤”式本科公共课程,把从思想政治课程到思维方法偏方的各种科目娱乐化,于是乐完了,在微博上转载了,也就完了。发发牢骚,发现“原来老师也很有人情味儿”,对“行政化”也很“无奈”,再画一画“思维结构导图”,学一学成功学的诀窍偏方,口头上治疗治疗“拖延症”,也就满意地散去了。

而文史哲、外语、政经和所有理、工院系,则完全无视教育学院的存在。如此的教育学院,无视也罢了,不过是大学里面一个给人解闷儿的德云社。

而公知和公众也完全对真正的教育学、教育机制的探讨,不感兴趣,或者说没有耐心。

于是很有意思的事实是,草根和公知们对性、食品安全、养生、空气污染、房价、文艺、明星、政坛,从近在眼前到八竿子打不着的事都津津乐道地谈起,唯独对至少与性、食品安全、空气污染等一样近在眼前的教育方法,并无兴趣,无热点。

教育,难道不是每个草根生活中必经的日常经历吗?为什么养生法很草根,教育法就不草根?

对文青来说,为什么能从远在天边的抽象到“蛋疼”的黑格尔、海德格尔,谈论到民主、法治、正义、灵韵、神性、意识形态,显得那么博学多才,令人昏昏欲睡,却从不谈论认知本身的机制,是如何让文青们自己,从不识字的小朋友一步步变得如此博学多才的,仿佛文青们从来没有穿过开裆裤,都是直接从少年大师班毕业的。

殊不知“一粒种子大千世界”……也不见孔子、苏格拉底、耶稣这些一流人物同时是精通教育法的大师,说起话来多么通俗易懂,永难忘怀,穿透数千年?

我们的老祖宗说的“循循善诱”,不要“拔苗助长”、“守株待兔”什么的,怎么就落不到实处呢?

你看看国外的本科基础教材,把上述都很好地做到了。不夸张地说,我们这边,本科基础入门级教材的不靠谱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似乎我们已经连靠谱的入门教材都搞不出来了。似乎从文到理的许多学科都是这样。而我们各个领域的名家众多……但不懂教育呀……

看哪,有一个民族,兴趣浓厚地在网上谈论从月饼的制作到牙龈保健,到如何让皮肤有效地吸收水分,却无人说说如何让大脑来有效地吸收知识?

从根子上说,这是一个机会主义、各人自扫门前雪、自私、被动智慧型的民族。受教育者和育人者都算上。

受教育者眼巴巴地想近在眼前地获取(这还是在高精尖的好学校里面),但不愿费力去找寻,希望值在于直达结果,略掉过程。

而教育者则深明大义,一竿子给你捅到结果——你不是就想要这个么?怎么,又不满意了?(悲剧呀!悲在大家都不知道其实缺的是什么。缺的是让知识十月怀胎、坐床的教育法。否则,如果一竿子就能把智慧捅到大脑深处,我国的大街小巷早就圣人遍地走,也无需“珠峰计划”和“钱学森之问”了。)

兄弟在国外上日语课的时候,那是五个日本人老师,一个星期轮番上阵哇,具体的精微教学设计不一而足。兄弟当他教 Madarin Chinese,中文组集体讨论、轮流备课,具体教学效果要落实在每个5分钟……每个学科的课程从大一大二到大三,都是层层衔接,托举着你,为你设身处地地搭桥。

而且这效果的实现,必须有整个校园文化、学生心态的整体土壤,否则空降到“我们这边儿”仍然是白搭。君不见500人的通识课?

其实,这么说吧。我国的教育法一直在很大程度上是添乱的恶法。

我们处于刀耕火种,或者漫灌的阶段……

而大家能存活下来的,都是同一种人——苦逼的自学者。一旦自学成才了,仍然茫然一无所知,不知道自己那土造儿的成功学习经验里面,有怎样的机制可资讨论和推广。

于是就“上楼拔梯”,成为“学霸”供膜拜。

往往所谓“弱势群体”的教师也不能免俗,在教室里关起门来,俨然也是学霸转世……你就算是膜拜他到了高山仰止的地步,他若不帮你得到知识,又有屁用呢?

大家见到貌似权威的就拜,不问道理。

所以说,不要总是抱怨教育当局了。大家的意识是皮,教育当局的嘴脸,不过是附着于其上的毛发末端——在大家所有人的大脑皮层与货真价实的教育学问题意识通上电之前,教育的改观只是扯淡。

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人太多。当然这是中国几乎所有问题的症结。医院要保证每天上万人都见到了医生,食堂要保证不要出现大规模食物中毒,学校要保证人坐在那里貌似在上课。至于每个诊断、每道烹饪、每节课的质量,不能奢求。

二、弘扬道德实为极度缺德的症候。不解释了。姿态不等于实效。教育是门科学呀。

不以科学为指导的教育都是耍流氓。

三、还远没有达到把教育视为一门科学的阶段或档次上。如同还没吃饱的人不会想到营养搭配。也不解释了。

教育目前是一个分成很多档次的“会所”体系。能好不容易进入比别人高档的会所,已经烧高香了。

其实这三条都解决了,仍然是白搭。钱有了,条件有了,“精英”了“贵族”了,仍然没戏。

根子上的问题,是是否以人为本的问题。以人为本了,丐帮的条件如西南联大,也能成绩斐然。

总之,祝大家先“自学成才”,然后不要“上楼拔梯”,思考一下怎么教,并遏制当学霸的欲望。

当人们普遍思考教育里面的怎样教而不是教什么的问题时,教育当局的怎么教,也自然改观了。

否则,永远只有吐槽和造神,没有活生生的教育中的,需要被服务的人民。

这篇文章在如此局面下,写了也是超前的白写。费力不讨好。如有冒犯,请多包涵!

好“牛×”的老师——陶行知

在百度上看到陶行知当小学校长教育小男生的一则故事:

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男生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高兴地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男生惊讶地看着陶行知……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真是赞叹!

陶行知很有经验,拿捏得很准确。这个教育情境的上下文很重要,如同王阳明的知与行的成功处理。这里面没有教条,而是根据经验和针对实际的不同状况,灵活地实施,达到效果。

设身处地一下那个小男生,手里得到了无功受禄的好几粒糖。小男生还没有长成老油条哇,是有可塑性的,关键是需要塑造他的技巧。

小男生一下子就学会了:一、严谨守时;二、服从管教;三、正直仗义;四、勇于认错,而且受教得刻骨铭心,永远忘不了了吧。

所以需要陶行知这样的牛×教师的精湛教学法。若没有陶行知出面这样巧妙地教育,那男生很可能完全不会有如此的收获。

但我等一般人,没那个教学水平,模仿不来。不要弄巧成拙。

是的,我再说一遍:关键是陶行知这样的人,太少。他是有实际经验加理念的,一眼能看出是个怎样的孩子,“上下文”如何?

我相信,陶行知不会每次都给糖或每次都吓唬的。

而是如同知行合一的王阳明平叛宁王之乱那样,将深刻的洞察与不拘一格的做法结合得完美。

若在教育中教条起来,那可就不是陶行知了。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同类推荐
  • 走进五溪大湘西

    走进五溪大湘西

    沈从文笔下的小湘西,众所周知:五溪这个地名,显得十分陌生。其实,五溪就是贯穿大湘西的五条河:酉水、锦水、舞水、巫水和渠水,小湘西只是酉水流域。《走进五溪大湘西》这部长篇人文历史散文,是作者多年挖掘思索创作的结晶,以独特的视角与批判的眼光,找出大湘西五溪古镇古寨古巷古码头兴衰美奇的根源,提示其本质,用轻松飘逸的散文笔调,深刻触及五溪文化的自身价值、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是大湘西五溪文化第一书,是一部十分完整的真文化与元文化,一个个的文化形态与艺术品种得到充分体现,并且图文结合,使你领略到五溪文化的原始风貌,相信会引来世人惊叹。
  • 宋词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两宋为词史极峰,诸体大备,风姿多彩,流派竞辉。宋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读宋人词,当于体格、神致间求之。
  • 温暖的旅途

    温暖的旅途

    对于诗歌和交友方面,我常常觉得自己很幸运:在四川初学写诗,就得到很多诗人的帮扶;回桂林上班后,偏居城市东郊广西师大育才校区,又相继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当这些朋友或因学业或因工作调动陆续离开桂林,再一批朋友从各地赶来,填补了他们留下的空白,刘发扬是其中一个。现在,发扬已经成为我在桂林联系最紧密的圈内好友,几天没和他碰头,就觉得心里少了些什么似的。
  • 只要活着,就会有好事发生

    只要活着,就会有好事发生

    豆瓣无数网友盛赞,超过300000次转发推荐,豆瓣人气作者十三的文字温暖通透,打动内心。人生充满未知,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都会得到生命最美的馈赠。电影《阿甘正传》里,阿甘憨厚地自言自语:“妈妈告诉我,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滋味。”电影《大撒把》里有这么一句台词:“你把这事往好了想到头,再往坏了想到头,然后就没什么了。”《只要活着,就会有好事发生》是豆瓣人气作者十三写给世间所有努力生活的人最温暖的疗愈随笔集——关于人情冷暖,关于时光流逝,关于相爱相守,关于亲情绵绵……人世间所谓的运气深不可测,但只要你努力地行走在其中,总会收获自己所期望的礼物。
  • 信马由缰

    信马由缰

    本书是作者阅读一些中外名家名著后写下的文字。包括国外的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无知》,勒克莱齐奥的《诉讼笔录》、《乌拉尼亚》,还有国内当代作家,如池莉的《熬至滴水成珠》、《来吧孩子》,叶兆言的《后羿》,赵本夫的《无土时代》等。作者以随笔的方式,想到什么写什么,不在乎评论作品本身,而在乎抒发自己的心情。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兴趣有时,随手找张纸片,记下联想或者心境,自娱自乐,信马由缰”。
热门推荐
  • 永恒试炼记

    永恒试炼记

    云涅凤:无论环境怎么变化,我对你的情不变!林君博:守护天下是身为仙尊的责任,你从不是我的责任,却是我愿意放弃所有也要保护的人!他们既是师徒,也是夫妻。千年修行,一朝飞升。然永生之路还要经历重重考验。这是快穿
  • 同居新时代

    同居新时代

    国际大都市着名房地产公司老总之公子周月明乃一英俊潇洒、热情浪漫、幽默风度、才华横溢之人,天生固执己见、洒脱超俗,不愿意生活在有亿元家庭背景的阴影中,大学毕业后毅然留在一座小城市,打拼着自己的生活,不愿孤单的性格招人合租自己简单的小屋,不料却命遇桃花,在公司里又遭美女同事的死缠烂打。。。本作品用清新自然、幽默洒脱的语言反应了介于80与90这个特别时代的年轻人的生活、情感以及他们的思想,希望能给大大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美味小餐。
  • 重生之随身空间养包子

    重生之随身空间养包子

    张曦予穿越了!重生了!老天给了她空间,和懦弱的娘、愚孝的爹、偏向的奶奶、刁钻的大伯娘。种田包山种树样样都要做好,人家的庄稼几个月才要长成,她的随心情要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长成,还有她的小包子,她要保护他,疼爱他,让他能健康成长。让所有的极品亲戚开去哪就去哪凉快去。看张曦予如何对抗极品亲戚,如何让懦弱的娘亲变好,愚孝的爹爹不在愚孝。
  • 查理九世之前往彼岸旅程

    查理九世之前往彼岸旅程

    唐晓翼帅气回归,给无聊的DODO冒险队的小伙伴们带来了新的冒险任务。他们先去了机关重重,危机四伏的千年古墓,去寻找彼岸繁花的入口,却误入了阴森诡异,猛兽繁多的奇异森林,几经b波折终于来到隐藏于彼岸纷纷之间尚未面世的"彼岸心泪"。他们能将此绝世珍宝拿到吗?故事,已经开始,请你细心品味他们前所未有的冒险旅程吧!
  • 小城事

    小城事

    城乡变迁的生活故事,大时代下家庭与人生,环境的叛变与城乡的反目,谁是谁非。一方水土,一个被牵着鼻子走的少女,躬耕于城乡的边缘,在模棱两可的墙头,轻轻悄悄萌发的浪漫与物质现实的拮据,终究不是高贵的血脉,却流淌出一个小时代的迷梦雪川。
  • 休书

    休书

    风华正茂的蒋嘉正在最美的年龄段爱上了一个不该爱上的女生颜昔,一场美丽的偶遇铸造了一段奇妙温馨的爱情故事,只是庸俗的社会风格让本该幸福美满的硬生生的给了他们一个卑微的结果。
  • 【恐怖完结】死亡者的婚礼(完)

    【恐怖完结】死亡者的婚礼(完)

    在一所住宅区里,一段时间内几个大学生同时陷入脑瘫状态,而事件发生前,都会有一个神秘人来访……南中大学的东若然因暗恋的人不幸沦为植物人,便发誓要将这一系列事件查个水落石出。没有血缘的表哥王子凌极力反对她的决定,可是没等她真正行动起来,南中大学的徐正宇教授因发疯杀死妻子而住入精神病院随后失踪;连百乐小区里(东若然所住的住宅区)的宁医生也用菜刀乱砍人,最后自杀身亡……紧接着出现的神秘碧绿眼,只能在黑暗中看到的那双诡异的眼睛,每一次看到它都会有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当王子凌住入大学女生宿舍为查明事件时,发生了东若然死亡的假象……当他们进入强度保护住宅区时,竟然又被神秘人转移到一座与人间隔绝的小木屋,从此以后,恐怖事件紧接而来……
  • 本王的宠妃

    本王的宠妃

    一朝穿越,她由高高在上的女总裁变成伪男子,从一个“胸大无脑”的女人变成一个只会撩妹的男人,不过,这位先生,麻烦你圆润的离开我的视线,我喜欢女的,我是直“男”!
  • 快乐心灵的思维故事

    快乐心灵的思维故事

    故事是青少年认识世界的一扇窗口,是开启智慧之门的一把钥匙。当青少年朋友们面对失败、遭受挫折和感到失望时,本书会给他们力量;当青少年朋友们迷茫和失落之际,本书会给他们慰藉。一个个短小平凡的故事,简单的语言,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一个智慧的人必然是一个善于从平凡的事情中、从简单的语言中领悟大道理、发现大智慧的人。
  • 大魔师

    大魔师

    在魔法广泛流传的大陆上,遇到困难的人总会希望在魔法的帮助下脱离困境。但是魔法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除非你成为大魔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