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1300000032

第32章 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2)

陆九渊认为本心不明,就会被所谓邪说、异端等意见所左右,这就必须格物,即格去那些学问、意见所带来的物欲。减除物欲,不但人们疲精神于外,疲精神于书本,去掉因精神在外造成的人为的精神负担,这就是所谓减担。后来明代王守仁讲的“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正是受了陆的影响。

存养以发明本心,剥落以解除心蔽,减担以涵养德性,这是陆九渊“切己自反”的道德教育与修养的三项原则方法。以存养为主,剥落、减担是配合存养的,因为要格除一切有损于本心的物欲、意见及其种种精神负担,也是为了“保吾心之良”、“去吾心之害”,从而存养本心、发明本心,实现“明理、立心、做人”的教育目的。

3“道不外索”的教学论

陆九渊从“自存本心”的思想出发,主张“道不外索”,即只向内心探索真理。他说:“人孰吾心,道不外索”。他认为如果只是一味向外求知真理而忽视对本心的认知,那么就会让教学迷失方向,陆九渊把教学途径分为两种:一是“从里面出来”,一是“从外面入去”。前者即从内心认识世界,他认为这是获得真理的唯一正确途径。他也讲“格物”和“研究物理”,但那是在“非由外烁”、乃“天所与我”的前提下来讲的,那样的“格物”与“研究物理”自然不是客观的认识世界,而是一种夸大自我的活动。

陆九渊的教学论思想:

(1)自我学习

陆九渊心学认为“人”,没有人生下来就生而知之,因此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接受教育。在接受教育的时候必须“自得、自成、自道,不倚师友载籍。”这样才能做一个有才有德的人。

陆九渊以“传尧舜之道,续孔孟之统”为己任,他主张学以至道,他说:“学不至道,而且以规规小智穿凿傅会,如蛆虫如蟊贼以自适,由君子观之,致可怜悼耳!”所谓“至道”,是学者自己至道,“古之学者为己,所以自昭其明德。己之德已明,然后推其明以及天下。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在我者既尽,亦自不能掩。今之学者,只用心于枝叶,不求实处。”因此,他特别强调学习中的自我作用。“自得,自成,自道,不倚师友载籍”,“‘诚者自诚也,而道自道也。’‘君子以自昭明德。’‘人之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暴谓‘自暴’。弃谓‘自弃’。侮谓‘自侮’。反谓‘自反’。得谓‘自得’。‘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圣贤道一个‘自’字煞好。”(《陆九渊集》)

陆九渊所说的“自”,与研究陆九渊的学者所说的“闭目塞听,终日静坐,冥思苦想;收拢此心,五官不去接触外物”并不相同。陆的“自”是强调“有立”,他说:“本之不立,而能以明夫理者,吾未之见也。宇宙之间,典常之昭然,伦类灿然,果何适而无其理也。学者之为学,固所以明是理也。然其畴昔之日,闺门之内,所以慕望期向,服习践行者,盖泯然乎天理之萌蘖,而物欲之蔽,实豪据乎其中而为之主,则其所以为学之本固已厥矣。”“大凡为学须要有所立,《语》云:‘己欲立而立人。’卓然不为流俗所移,乃为有主。须思量天之所以与我者是甚底?为复是要做人否?理会得这个明白,然后方可谓之学问。故孟子曰:‘学问之道,求其放心而已矣。’如博学、审问、明辨、慎思、笃行,亦谓此也。”陆九渊的所谓“有立”,就是“立本”,亦即“求其放心”。陆九渊对詹子南举‘公都子问钧是人也’一章所说的就是“立本”,“某因思是便收此心”,就是“求其放心”。

陆九渊非常重视人在认识中的主体地位,他说:“天地人之才,等耳。人岂可轻?人字又岂可轻?”(《陆九渊集》)“人生天地间,抱五常之性,为庶类之最灵者。”“宇宙之间,如此广阔,吾身立于其中,须大做一个人。”因此,当他的学生朱济道说:“前尚勇决,无迟疑,做得事。后因见先生了,临事即疑恐不是,做事不得。今日中只管悔过惩艾,皆无好处。”陆九渊鼓励说:“请尊兄今自立,正坐拱手,收拾精神,自作主宰。万物皆备于我,有何久阙。当恻隐时自然恻隐,当羞恶时自然羞恶,当宽裕温柔时自然宽裕温柔,当发强刚毅时自然发强刚毅。”

陆九渊虽然说了“学者能常闭门亦佳”,对门人詹子南的“安坐瞑目,用力操存,夜以继日”的行为及其结果也表示赞赏,但这只是谈“为学”,从“君子以自昭明德”出发,强调“自”、“有立”、“求其放心”(《陆九渊集》)。陆九渊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做圣人的真正途径。

(2)注重心教

陆九渊强调自立自得,但并没有否认教师的作用。他说:“学者须先立志,志既立,却要遇明师。”“天下若无着实师友,不是各执己见,便是恣情纵欲。”他是一个有着丰富教育经验的人,懂得学生的心理,因此他提倡在教学中要运用心教。第一,注意把道理讲透,“吾之言道,坦然明白,全无粘牙嚼舌处。”第二,注意情绪感染,“吾与人言,多就血脉上感移他,故人之听之者易,非若法令者之为也。”他给学生讲课,往往“从天而下,从肝肺中流出。”第三,针对性强,“老夫无所能,只是识病”,他平常“教人不用学规,有小过,言中其情,或至流汗。有怀于中而不能自晓者,为之条析其故,悉如其心。”他善于推测和揣摩学生心理,常使他们害怕。有远道求学的学生,只要简简单单的说几句话,就知道他们的秉性了。公元1181年,朱熹请陆九渊于白鹿洞书院讲席,朱熹旁听,深为感动,时“天气微冷,而汗出挥扇。”朱熹赞扬陆的心教:“至其所以发明敷畅,则又恳到明白,而皆有以切中学者隐微深痼之病,盖听者莫不竦然动心焉。”

(3)优游读书

陆九渊反对死读书,主张学以致用,找出书中的成败得失类的经验教训,引出有用的东西作为借鉴。他认为当时的人读书只求一知半解,学风很歪。他认为读书不必求多求快,应以精熟为贵,读书不必穷索,而应“优游讽咏,使之浃洽,与日用相协,非但空言虚说”,“读书之法,须是平平淡淡去看,仔细玩味,不可草率。所谓优而柔之,厌而饫之,自然有涣然冰释,怡然理顺的道理。”

(4)致疑切思

陆九渊强调质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认为只有思考,才能省察自身。那么如何独立思考?他主张应注意两点,一是切己而优游,二是急切而不自安。如他所说:“学者读书,先于易晓处沉涵熟复,切己致思,则他难晓者涣然冰释矣”,“学固不可以不思,然思之为道,贵切近而优游。切近则不失己,优游则不滞物”,“若自是之意消,而不自安之意长,则自能尽吐其疑”。他在教学中提倡质疑,并经质疑把怀疑同认识的深化联系起来,这样就避免了落入相对主义。他明确地指出,对古人的书不可盲从迷信,古人的书并非句句是真理,即使是经过孔子删削的书,也要以合不合于“理”加以鉴别。“昔人之书不可以不信,亦不可以必信,顾于理如何耳。盖书可得而伪为也,理不可得而伪为也。”他认为只要合于“理”,即使“非圣人之经”,甚至是“妇人孺子之言”也应吸取。“凡是只看其理如何,不要看其人是谁”。“善学者如关津,不可胡乱放人过”。就是说,读书有如守关,要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对一切的书本,都应该审查鉴别,不能轻易盲从的相信。

4陆九渊教育思想的主要特色

陆九渊虽然强调内心体验与主观扩张;但是他的教育思想路数却不是很清晰。本心是一个具有根源性的伦理精神实体,它不仅是认识对象,同时也是认识主体。所以要“明理、立心”,一种彻悟的过程,有种禅学的顿悟之感。

这是和朱熹是不同的,朱熹一方面讲存心穷理,另一方面又大讲格物,主张从事物上体认天理,并博览群书,采用逐渐积累的方法,把握天理。陆九渊认为朱熹的这种观点,不仅琐碎而且效果不明显,甚至有将人引向歧途之危险。陆九渊认为本心不是逐一扩充而形成和被体认的,只能是整体地形成和被体认的。他在这里援用了人的认识过程中实际存在的一个真实经验——直观效果,也涉及了人的教育心理过程中具有模糊数学中的模糊性问题——诸如直觉、形象联想、模糊识别和情感活动等综合心理反应;这些并非都是荒唐的。

不过,陆九渊所要认识的对象——本源性的伦理实体,是一种神秘的对象。王守仁说:“象山之学,简易直截,孟子之后一人,其学问思辨、致知格物之谈,虽亦不免沿袭之累,然其大本大原,断非余子所及也”。这是抓住了陆九渊教育思想的特色:简易直截,整体明了。

同类推荐
  • 驱邪扶正

    驱邪扶正

    佛道儒巫混杂合流的宗教文化现象,成为贵州民间信仰文化历史进程中的主旋律和贵州本土文化的显著特色。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所不同,但它们构成贵州本土文化……
  • 常用熟语由来

    常用熟语由来

    本书收集了包括成语、俗语、谚语、格言、习惯语和歇后语等形式的熟悉词语近300条,以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等为依据,介绍其出处、原意、变化等来龙去脉,还有相应的典故、趣闻、故事、传说等。
  • 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新闻创新

    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新闻创新

    本书在全面分析全新媒介环境下我国省级强势地面电视媒体的现状、问题及应对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发达国家在电视新闻生产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电视新闻创新的路径。
  •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

    本书主要讲解了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史和发展规律、声画运用的基本原理、新闻和文艺节目、产品的市场营销、传播伦理等内容,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广播电视媒介的路径,帮助读者拥有一个较为坚实的媒介背景知识基础。本书是作者结合多年从事“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教学的经验撰写而成,是一本非常适合新闻专业、广播电视专业使用的教材。
  • 中国生存启示录

    中国生存启示录

    这是一本面对现实如何生存的启示录,一本发现人生智慧、追寻幸福生活的指南书。是中国第一部以“培育健康价值观”为专题的心灵励志书。作家、教授梁晓声把他用心灵发展出的生存智慧反哺到精神境界中,再用他从社会生活中发展出的知识浸透到心灵里去,为那些生活在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寻找一份心灵寄托与精神生活的充实,以及能够解决一些现实问题的方法。他以平常心去思考人生和社会中的常态及潜在的问题,用从容的心态做一些新的尝试和突破,力图为大众的现实生活寻找借鉴,在现实与精神的总作用下,告诉我们他自己的生活感受,启迪人们面对各种各样的现实应该拥有怎样的生存态度。
热门推荐
  • 婚入歧途

    婚入歧途

    为挽救家族债务危机,她背叛爱情,隐婚豪门。婚后——“原配?你只是我养的一条狗!”他俊颜森寒,言语恶毒,是她的丈夫!她无声反击,妄图逃离,却丢失真心……
  • 证治准绳·伤寒

    证治准绳·伤寒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独家恩宠:总裁变态爱

    独家恩宠:总裁变态爱

    他白手起家,权倾一方,宠她入骨却过于霸道:“我已经把全世界最好的都给你了,为什么你总这么不安分?”是个情商白痴只会付出的男人。她淡然:“呵,你永远不懂,我是猴子不喜欢胡萝卜,我不是你养的宠物,可以让你挥之即来呼之即去。”“既然如此,我有的是办法让你离不开我!”吃干抹净,明争暗斗,他暗笑:“实在不行,让你生上一筐娃娃,到那时,除了我谁都不会要你!”他爱她,却一错再错,她恨他,却一过再过。<1v1,小三必须屎,纯爱模式开启>
  • 我的——愿枯木也能逢春

    我的——愿枯木也能逢春

    长大,这个世界的人都在长大,长大的人依旧像过往。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任雲卷雲舒。。。
  • 赢了爱情输给了距离

    赢了爱情输给了距离

    从青涩走向成熟,我们彷徨过,纠结过,哭过,笑过,但是我们都没有放弃,因为我们都走到了成熟的那一天。那一天,输入法习惯性的打出某一个名字,我们只是嘴角挂着淡淡的微笑,心里想着此时的他(她)在哪里?是否过得幸福呢?祝你们幸福是假的,祝你幸福是真的。
  • 金钗志之灵狐传

    金钗志之灵狐传

    白狐因各种机缘而精变,自取名白玉素,并修得上技真法。出世以来,麻烦不断,结下众多仇家,但她凭借智勇挫败一个个的对手。诸多邪恶势力联手,大摆鸿门宴,令白玉素陷入九死一生的境地……白玉素为了报答书生贾云柳的救命之恩,以身相许,结为夫妇,助之祛害辟灾、建功立业、位居高官。最后,夫妇成仙。
  • 惊鸿之天才驭兽师

    惊鸿之天才驭兽师

    没落家族,她惨遭杀害。现在她凤凌霜来了,别人休想再动凤家人一分一毫,否则他凤凌霜必将十倍还之!若敢伤凤家人者,她必当百倍奉还,至死方休!当然拿了我的还得给我送回来,吃下去的也得给我吐出来。废材?不好意思我只是体质特殊!势单力薄?不好意思我只是懒得放兽!扮猪吃虎,直搅得你们昏天黑地!且看她如何披荆斩棘,君临三界!
  • 我这么美你丫倒是开屏

    我这么美你丫倒是开屏

    展卓等纪凉山开窍等了太久,难道纪凉山的人生只有安分守己么?甜到不了我心里,苦也到不了我心里,爱也是。你丫是孔雀还得开个屏呢,更何况你是展卓的纪凉山。
  • 仙皇路

    仙皇路

    鸿元宇宙星空,广袤无垠,浩瀚无边。仙道兴盛,魔族横行。绝世神通威压无尽星域,圣人纵横万古不死不灭。一块神奇无边的造化令,横跨两个宇宙,修炼至强无敌《混沌鸿蒙无极道经》,震古烁今,成就至尊仙皇。
  • 拽少的纯情宝贝

    拽少的纯情宝贝

    叮咛咛!叮咛咛!”上课了!当班主任走进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