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61500000008

第8章 仁宣之治

朱棣有三个嫡子,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都是徐皇后(徐达的女儿)生的,其它的,只有一个吴惠妃生的四子朱高爔。洪武二十八年的时候,朱高炽就是燕王世子(爵位继承人)。靖难的时候,朱棣是让朱高炽守城,后来永乐皇帝亲征蒙古,还是让朱高炽监国。而次子朱高煦呢,是一直都跟着朱棣打仗,因此战功赫赫,甚至救过朱棣的命。照抄历史的朱棣,肯定没学过刘邦的功人功狗学,留守的人要比出征的人功劳大嘛,他就偏心的喜欢这个会打仗的次子朱高煦。到了永乐二年议太子的时候,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等就提议立朱高煦为太子,但是朱棣想了半天,还是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朱高煦跟着朱棣出征蒙古的时候,勾结太子身边的官员陷害朱高炽。这使得朱棣对朱高炽大为恼火,大理寺丞耿通上疏替太子辩白,朱棣觉得是离间我父子,杀!然后又召大学士杨士奇来问是怎么监国的,有没有搞什么小动作?杨士奇说没有,真没有。解释了好半天,朱棣的怒火才平息下来。朱高炽长得胖,腿还有毛病,走路的时候得由太监扶着,就这样还经常摔倒,这让朱棣越来越不喜欢他了。永乐十二年闰九月,朱棣借口说太子派人迎驾太慢了,把太子的东宫的几个官员黄淮等下狱,明白就是给太子脸色看。

换太子是件大事,朱棣下不了决心,就悄悄的找解缙来问这事情。解缙多聪明一个人啊,那么大一套《永乐大典》都写出来,这样的书叫我读一丢丢头都大了。解缙说,太子仁孝啊,天下归心。朱棣不说话,太子仁孝还用问你吗?过了一会儿,解缙又说了三个字,“好圣孙”。妙啊,聪明人就是聪明人,就三个字把朱棣说明白了。圣孙不是孙悟空的意思哦,圣孙是指太子朱高炽给朱棣生的那个长孙朱瞻基,这个孙子好哇。对呀,皇位不光是传给儿子的,未来还要传给孙子的,光儿子好不行,孙子好才是真的好。朱棣本来就没多下决心,这孙子拿出来一比,朱高炽就把朱高煦给比下去了。于是接下来就不带朱高煦玩儿了,改带朱瞻基玩儿,每次不管旅游还是打仗,都带着孙子朱瞻基,还夸他,“这以后肯定是太平天子,好皇帝啊。”

朱高煦呢,则继续作,他请求天策卫做为自己的护卫,那意思,李世民当年做秦王的时候,跟我这也差不多,他是天策上将,我有天策卫。又请求增置了两个护卫,还跟人说,“看我这么英明神武,是不是很象李世民啊?”他那德行,跟李世民比什么呀,也不想想李世民后来对自己的父亲兄弟发生了什么事情。真讨厌,朱棣也开始讨厌这个儿子了。本来呢,是封朱高煦为汉王,去云南之国,当时朱高煦就不去,云南好远,“我有什么罪,干嘛赶我去万里以外的地方。”现在改了,去青州,跟他说“你原来怕云南远,现在青州近了,你又找借口不肯去,是不是不怀好意,赶紧滚蛋。”而且这时候还发现了朱高煦以前那些谋立太子的烂事,问蹇义,蹇义说不知道。问杨士奇,杨士奇说我们平常都服侍太子的,汉王真有这些事情,谁会跟我们说啊。不过,杨士奇给朱棣出了个主意,皇上您现在要迁都了,不如把汉王留在南京,以观后效。朱棣想这也不是办法,最后把汉王朱高煦改封山东乐安(今广饶),并限令他马上动身。朱高煦去了乐安,心里那个恨哪,感情兜了半天,啥也没捞着。

没几年朱棣了,朱高煦就派人到京师侦察情况。不到一年,洪熙皇帝朱高炽也死了,接下来是朱瞻基登基,做了宣德皇帝。洪熙元年七月,朱高煦就起兵叛乱了,设立了五个军,自领中军,世子朱瞻垣居守,派亲信枚青到京师约英国公张辅为内应。张辅当时就把枚青绑到朱瞻基那儿去了,乐安人御史李濬jùn也跑到京师来报告,朱高煦反了。

朱瞻基本想派阳武侯薛禄率军出征,大学士杨荣说:“等一等吧,皇上您不想想当年的李景隆吗?”朱瞻基一想,对呀,派谁去都有可能成为第二个李景隆,还是我自己来。于是八月初十,朱瞻基御驾亲征,率大军直奔乐安。乐安离北京很近,没几天就到了乐安城下。本来朱高煦还有几个后手的,约了山东指挥使靳荣等同时起兵,现在也没见响应;想派兵去取南京,也没去成。

朱瞻基给朱高煦两条路,你投降,朕不追究,咱们俩当啥事也没有过;不投降,打起来,我怕你身边的人就把你抓来邀功请赏。想想朱瞻基这个决断,确实比朱允炆强,强太多了,不愧是好圣孙。朱高煦怕死,第二天就出城投降了,有这么虎头蛇尾的革命吗,这什么情况啊?九月,朱高煦父子都被抓到京师关在西华门内,到了宣德四年,都处死。说好的不追究呢?

朱元璋罢了丞相制度以后,皇帝和宰相的工作就他一个人干,一个小公司可以董事长兼总经理,大点的公司就忙不过来了,整个国家的事情,皇帝一个人根本没办法。况且有些国家大事,一个人是拿不定主意的,得有人商量,所以朱元璋开始设立了“四辅官”,“四辅官”仅设了一年左右就罢了,接着改设殿阁大学士,大学士也兼任辅导太子,地位比辅官高一点,有四五品。到了永乐皇帝朱棣的时候,就任命侍读解缙、胡广,编修黄淮、杨士奇,修撰杨荣这些人入值文渊阁,人物的份量增加了,但是地位没提高,还是五品。这个时候的内阁就很有点象后来的样子了,但是权力很受限制,内阁不能提建议,要转成御史或朝臣来提,跟尚书侍郎这些部级干部的权力更没法比。到了宣德皇帝朱瞻基的时候就不一样了,这些阁臣原来都是他的老师,都已经是侍郎、尚书了,而且还要继续往上升。朱瞻基事无大小都问阁臣的意见,尚书们反而不如这些阁臣们跟皇帝亲,尚书只有二品,阁臣有的甚至加了三孤(明代的官位,只是虚衔,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为一品,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为从一品,虽然是虚衔,但地位极其尊崇),地位已经比尚书高了。

本来呢,大臣们的奏疏是经过通政使司直达御前,也是由皇帝亲自批示。到宣德皇帝开始,奏疏有了“票拟”,“票拟”就是让内阁大臣先帮皇帝写个批示的草稿,然后再由皇帝批示。详细的奏疏程序,这个对了解明代的事情很重要。先是,由大臣写好自己的奏疏交给通政使司,通政使司是专门负责上情下达的部门,经过归档、整理、抄写备案,然后送达内书房,到了皇帝这儿。但是现在,奏疏到了皇帝这儿,还要再送到内阁,让内阁大臣写一个批示的草稿,就是“票拟”,这个“票拟”不是最终的批示,但是如果皇帝同意这个批示,就可以写“可”或者“照票拟”;如果不同意,当然可以另外写批示。一般的情况,皇帝极少否定内阁的票拟,因为这表示内阁提出不恰当的主张,次数多了是比较丢脸的事情;或者皇帝觉得这事情不置可否,也可以批示“知道了”。皇帝的批示叫“批红”,因为是用朱砂写的字,批红有的时候是叫太监代写。帮助皇帝代写批红的部门叫司礼监,里面的内侍叫司礼太监,司礼太监的头叫司礼掌印太监。从宣宗开始,就有了内书堂,专门培养内侍(明代的正式叫法应该称内侍,或者内吏,太监是内侍官里比较大的家伙,这与我们平常的说法不同)读书,其中有的人以后就成为司礼太监。有了司礼太监,皇帝就很少自己动笔了,虽然有的皇帝写得字其实很不错。如果司礼太监不经过皇帝的批准或者篡改皇帝的本意写“批红”,这个是大罪,要受到重处的。明代有几个皇帝是不管司礼太监怎么写的,结果造成皇帝的权力被滥用,这是后话。也有的奏疏到了皇帝那儿不往下传了,皇帝看没看不知道,更没有批红,这叫“留中”,意思是奏疏被留在中宫。这样奏疏就到了内阁那儿多绕了一圈以后,才又回到内书堂到皇帝那儿,经过“批红”奏疏,再经由通政使司下发给各部。

看得出来,内阁票拟,从宣德皇帝开始,就已经变成一种很完善的制度了,这个制度一直沿用得到明朝灭亡,几乎没做过什么太在的改动。在宣德年间,一般的情况下,内阁都是由三杨(杨溥、杨荣、杨士奇)说了算,象华盖殿大学士张瑛、谨身殿大学士陈山,虽然都是尚书衔直文渊阁的大学士,但权力比起三杨来都差得远了。这种格局,到了明代中期慢慢转化成为内阁首辅制,就是其中一个人说了算,最多有一个次辅,其余都不过是助手而已。尽管在明代,内阁大臣被称为“相”,但是较之宰相的职权,其实是相差很多的。内阁的权力仅在于票拟权,其最终的决定者,仍然是皇帝,内阁大臣包括首辅在内,从制度上根本作不了任何实质性的主张。需要说明的是,内阁大学士是没有品级的,原先因为没有官职,所以穿五品的衣服,实际的品级,都是根据他们实际的职务或者加衔,比如尚书、侍郎,或者加了三公三孤。

仁宣之治期间,国家经过洪、永数十年的统治以后,基本上已经趋于平稳,洪熙皇帝朱高炽和宣德皇帝朱瞻基都是一心想做一个守成令主,也都告诫诸臣要敢于直言,并且虚心听从臣下的意见修正自己的错误。朱高炽从安南撤兵,罢郑和下西洋,虽然朱瞻基还最后一次令郑和下西洋,但其规模较之永乐年间,已经大大缩小。这期间由“三杨”掌内阁,蹇义掌吏部,夏原吉掌户部,政治局势比较稳定,对太监的控制也比较严厉,朱高炽上位就罢了所有外出采购的太监,朱瞻基也狠狠惩治了诸如袁琦、裴可烈、唐受这些为非作歹的宦官。在经济上,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措施。科举也进行了改革,分南北榜,使取士更为合理,南北人才,皆得其用。在军事上,仁宣期间基本没有大的战争,对蒙古的政策也基本上有骚扰赶走就算了,戒边将不要贪功。

同类推荐
  • 唯一的帝国

    唯一的帝国

    当冰岛不是一个共和制的国家而是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那么历史的车轮又该走向何处呢?套路不一般,结果……你来看就知道了!欢迎加入唯一帝国交流群,群号码:593706874
  • 挺

    最佳导演异界挺起,唱征服!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对我说不的人,都已经憋屈而死。※※※※最佳导演李挺穿越到五岳大陆的乱世,两手空空,却有一颗至强者的心。他一手将弱小的城邦国打造成为人族第一强国,敢与战力非凡的兽族隔河叫板;他夹缝之中求得生存,笑傲天下高手。他告诉他的兄弟,只要有心去征服,所有强大的敌人都是纸老虎!历史可以改写,同样可以导演!※※※※萧某新书。《神仙都在兜里揣》290余万字完本,品质保证。群:146894356萧某的书不得瑟是不可能的,不暧昧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带着现代气息来到陌生的五岳大陆的李挺自然是会演绎一些有趣、得瑟、暧昧的小故事,呼唤会员点击、推荐票、收藏等等等……多谢各位o(∩_∩)o
  • 玄武喋血

    玄武喋血

    中篇小说《玄武喋血》虽是围绕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事变”演绎而成,但作者在主要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挖掘和诸多历史细节上,进行了独特性解构和逻辑性推理,再现了那段惊心动魄、惨绝人伦的历史场景。
  • 炎黄氏族

    炎黄氏族

    商末神起,四位少年的出现是商朝重兴崛起,是神舟的覆灭还是一个新国度现身?一次次惨痛的失败,一次次看到胜利曙光,又一次次用鲜血换来胜利,究竟是象征着胜利还是群雄末路,是新时代的来临还是旧社会再一次的胜利?一次次在战场上挥洒鲜血,无数的牺牲,无数的奸臣,无数的忠臣。叛变、失败、投降、曙光,让着四位少年最终踏上了一条不归路!斩杀一切目标,践踏敌人的尸体,极端的行为使这四位少年迷失自我。战场上的咆哮,书信中的斗智斗勇,天下大乱,兄弟分离,是强将还是匹夫,成王?称霸?落寇?这一切的一切究竟何去何从?我的QQ号:2297979367群号:297355498
  • 弑神将军

    弑神将军

    我叫沈世涛,生在兵荒马乱之年。我十二岁就被逼走向了从军的道路。从军打仗数十载,我从一个普通大头兵逐步变成东陵的弑神将军。被逼参军、被逼杀人……最后被逼上了王位。
热门推荐
  • 嫡女荣华:夫君请自重

    嫡女荣华:夫君请自重

    一朝穿越,竟然上了一个花痴女的身,留下一堆烂摊子,还等着高大上的她来收拾,江未央表示有些醉醉哒。大婚之日,被夫君各种刁难,她游刃有余,轻松化解,呵呵,还把她当成废柴花痴女,那就大错特错了!等到她反攻之日,风君璃你给我等着!“娘子你累吗,为夫给你揉揉肩。”“娘子你饿吗,来为夫喂你吃点桂花糕。”“娘子,你喜欢为夫做什么……”“闭嘴,本王妃喜欢你离远一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活人禁术

    活人禁术

    十岁那年,我放学路过坟地,在一坟头上撒了泡尿,结果引来百鬼索命。为了活命,我逃进了一座破庙,却意外进入了一幅壁画之中,在画里认识了一个小姑娘,她说她是阎王爷的女儿,非要嫁给我……
  • 殇洋

    殇洋

    他是鹰王朝兵马大元帅麾下左将军,战功赫赫,年少成名。但他闻名于天下并不是因为他的身份或是名利,在世人口口相传、津津乐道的传说中,他只是俊美无双的翩翩公子。在从小一起长大的义兄们眼中,他是个话唠+逗逼。他是鹰王朝上下信奉为国教的蜀山,门下正统分支的仙门名士,灵力高超,江湖中无人能敌。是左将军的青梅竹马(至少左将军是这样的认为的)。从牡丹镇开始,左将军带着他两位义兄,一路纠缠着他……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疯狂修真传

    疯狂修真传

    本故事的主人公孙小七是一名高级企业管理人员,在2014年3月8日的那场震惊世界的马来西亚客机失踪案件中,大难不死穿越到了一个未知的世界中,在哪里有无所不能修真者、奇特的妖族、嗜血的魔族、阴暗的魂族等各种未知族群,孙小七为了回到地球那个朝思暮想的家,而奋斗着,80后的进步思想、现代化的营销策略、以及不一样的处事风格,让孙小七在这个未知的世界中披荆斩棘创出了一条独一无二的修真大道,孙小七到底能不能回到地球?能不能再见到父母?请你随着《疯狂修真传》的不断发展看下去……!(本故事旨在悼念那些在马来西亚客机失踪案中罹难的广大同胞,愿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中,活的更加传奇,如果可能真的希望他们得以重生!)
  • 全息生存挑战

    全息生存挑战

    末日来临,登上的到底是诺亚方舟还是生存的挑战场。这不仅是个游戏,更是抉择了所有人的命运!只有B级属性却要面对S级的存在,穆云晓该如何生存。可是无论如何,她都想带着家人最后的期望,活下去!我要,活下去!作者的话:从第三十章开始,作者状态恢复,剧情走上正轨,之前的故事可以选择性简单看看,了解铺垫就好。
  • 佛说济诸方等学经一卷

    佛说济诸方等学经一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王爷要不要来打赌

    王爷要不要来打赌

    【修改后】“王爷,要不要来打赌。”“好哇。”非机缘巧合而是人为安排下,认识脑袋肯定被驴踢得王爷。他简直辜负一张俊美的相貌,捉摸不定的性格和女孩子一样。偏偏缠上这太阳,可惜这是一颗不敢爱的太阳。也许我天生是克星外加倒霉鬼,父母双亡自己患病,还要带着记忆穿越...以为是好日子要来,谁知父母又亡。再倒霉的人上帝还是留下一扇窗,幸亏师傅收养不然又是一段惨痛的经历。日子怎么过,不知道?一步一步走吧...
  • 跃马腾龙

    跃马腾龙

    他,跃马持枪,征战沙场,在那乱世之中,一人一枪一马,杀戮非本意,守护是理想。血染征炮红,扬名世人知。一句“吾乃常山赵子龙”,豪气回荡在当阳长坂!他,是孤独的,追求理想之路注定他是一个孤独客,乱世中谁人能懂他的孤独?世人只道他英雄无双,谁言那英雄亦有柔肠初,亦有放声大哭时?......他的追求,死亡怎能阻断?死亡,注定是他新的征程!
  • 战出个世界

    战出个世界

    我叫柳鸿,如果你看到了我的笔记,不要难过,人类必将永恒!我会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永远的注视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