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961500000007

第7章 永乐大帝

(这段补在杀方孝儒前面)

还是应该再说朱允炆两句。

做事情要直接切入核心,解决问题的时候,你不看看朱元璋是怎么处理的,当初就是先对付最难的陈友谅,而朱允炆呢?是先对付周、岷、桂、齐诸王,这些都是旁枝末节,并不是重点。你要对付的重点是燕王朱棣,在调走他的护卫兵的时候先把他抓起来嘛,你管他是不是真的疯了。朱元璋对付功臣难道很简单?几个大案也都是先把主犯抓起来,尤其是蓝玉案,不是一下就控制住局面了吗?剩下的,你想怎么弄就怎么弄,问题就解决了。以此来看朱允炆的政体,包括他所用的这些所谓饱读诗书的齐泰、黄子澄、方孝儒在内,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是——太,不,成,熟。不成熟这个特点,似乎也跟着明代别的需要敬天法祖的规则一样一直效法下去,朱允炆还是二十出头才登基,明代后面的皇帝有好几个都是十六七岁就做了皇帝,有的甚至只有八九岁,主少国疑,更不成熟。

回头再说一下朱元璋,他解决了封建社会以来可能会发生****的大部分隐患,但是对于他自己的子孙却下不了狠手,在继承和宗藩问题上很不完善,很不彻底。明代后来的大问题,尤其是继承问题,仅大的叛乱就有三次。朱棣这一次成功了,后两次没成功,至于别的****,在明朝来说,只能称为民变,不能称之为叛乱,包括最后的李自成、张献忠之类的,也不是以做皇帝为目的的叛乱。大的争议有大议礼和争国本两次,这让朝廷当时的主要心思都放在争论皇位的正统与否上,尤其给越发腐败的明朝中后期的朝政雪上加霜。宗藩的问题开始还不严重,但是朱元璋肯定忽略了人数指数倍增的原理,到了最后宗藩人数增长到数十万人,宗藩的俸禄致使国家不堪重负。

朱棣的皇位是抢来的,因此他对这个名份的安全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考虑的尤其多。

首先是安全性,他恢复了原来被建文帝削掉的周、齐、代、岷那几个王位,然而这几位兄弟王爷的运气似乎也没有多好,没多久他们的官属和护卫就以不同的形式都被取消了,但只废兵权,不废王爵。还有起初半情半愿跟着朱棣举兵的宁王朱权,也重新做了安排,蒙古塞外多苦寒啊,换个好点的地方——南昌。南昌就在长江边上,交通方便,但是你要敢叛乱,从南京出兵走水路就三两天的时间,收拾你也很方便,后来的事情就是这么玩的。朱棣可以抢皇位,别的藩王当然也有可能会抢他的,朱棣的做法显然比朱允炆要聪明的多。即保证了这些王爷对他做皇帝没意见,又去除了他们拥兵的隐患。从此,这些王爷们由国家给钱,好吃好喝的供养着,但啥事也别干了,也不许干。例外的是,朱棣也象朱元璋一样相信自己的儿子们,给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保留了护卫。然后,对于那些反对他当皇帝的政敌实行了残酷镇压,不过这个镇压的时间并不长,很快就发现这些人大部分是文人,国家已经承平,他们还是可以用的,而且他们也已经没什么政治立场好坚持的了,永乐皇帝很快就已经成了定局。

对于皇位的合法性,朱棣有自己的做法。原来不是因为朱允炆是嫡他是庶么?改了,史书上写着,朱棣也是马皇后生的,他也是嫡了。还有那个周王朱橚是跟他同母的弟弟,也改成马皇后生的。这样你朱允炆是嫡,我也是嫡,我是儿子,你是孙子,朱元璋的皇位当然应该传给我,你那个皇位,不算。所以当时人写史,就没有建文这个年号了,本来是建文多少年,都顺延成了洪武多少年。谁说这个世上只有亲妈才是真的,为了做皇帝,连亲妈都可以是假的。

在合理性上,朱棣做了很多于国于民有利的事情,首先,他继续老头子朱元璋对百姓生息的休养,鼓励百姓垦荒屯田。其次,他兴修水利,主要是治理运河。永乐元年,派夏原吉动员了十万民工疏浚吴淞江,这个工程仅用了一年多就解决了。这只是水利工程的开始,主要是运河。南方的产粮就大大优于北方,自元代以来,朝廷主要靠南方从海上往北方输送。虽然当时运河还是可以产生一点作用,但是经过多年的战乱,过河漕运显得愈加艰难,所以只能靠海运。海上风浪大,航线也不稳定,翻船触礁什么的损失难免。朱棣先派工部尚书宋礼治理运河,宋礼主要是对会通河一带的疏通,发镇江、应天等处民工三十万,经二十旬(一旬是十天)就解决了会通河的难题。接替宋礼继续治河的是陈瑄,陈瑄主要解决的运河问题是淮南,他开凿清江浦,导管家湖的水至鸭陈口入淮。经过宋礼和陈瑄的治理,完全贯通了运河南北的通路。永乐十三年,明代开始了完全罢海运而使用漕运。

刚登基那会儿,来朝贺的外国使臣特别少。这其实不奇怪,本来就没有立国多少年嘛,外国人呆得又远,又没有全球新闻报导,能有几个知道你做了皇帝。但是朱棣感觉不舒服,也不幸福,于是就有了郑和下西洋。靖难之役的时候,太监堆里,很有几个是立了大功的,郑和就是其中一个,他原名马和,是个******教徒(******),朱棣皇帝给赐了个郑姓,就叫郑和。花钱下西洋也是有很多人反对的,郑和刚好要去圣城麦加朝觐,下西洋顺路,于是他就去了。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就是把周边国家的使臣或者国王请到明朝来,让他们朝拜,并给予赏赐,以显示****上国的皇威。有的国王到了明朝以后就住着不走了,回家太远,不方便。甚至有的干脆死了就埋在明朝,反正在大明朝好吃好喝好招待,不用做事还可以拿点东西回家支援祖国,何乐而不为?就象现在非洲小国的国王,一边在发达国家打工,一边仍然当他的国王,两不耽误。永乐年间郑和一共下了六次西洋,最远的到达非洲西海岸,要是再远一点绕过好望角,就能到达欧洲了,那也许就比欧洲早两百多年进入大航海时代。可是明朝当时并没有多想开辟海上贸易航线,经商赚钱不是主要目的,大明王朝有得是钱。

在文治上,朱棣派解缙主持编修《永乐大典》,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套大规模的套书。解缙后来下场并不太好,这点有象历史上的汉武帝和司马迁,可惜《永乐大典》并没有象《史记》那样保留下来,这本书现在只存有很小的一部分,其余的部分都散失了。

在武功上,永乐皇帝朱棣是个好战的家伙,可以说他的一生都在打仗。从小跟着他爹和那些开国元勋打仗,当了亲王还打蒙古,靖难之役也一直都是亲自出征。到他做了皇帝,打仗这种事情是根本停不下来。

安南,就是现在的越南。当时的安南也是处于内乱时期,乱到最后,有一个叫黎季犛当上了安南的王。然后黎季犛改姓胡,禅位给了次子胡汉苍,明朝也封了胡汉苍为安南国王。安南失败的势力陈氏后人来到明朝,向朱棣汇报说胡季犛其实是篡了他们陈氏的王位。于是朱棣派李锜去调查,胡季犛害怕被发觉,派人追杀李锜,李锜逃回明朝就报告了朱棣。愤怒的朱棣发兵三十万征安南,明朝在不断增兵以后,以过数年的战争终于以武力征服了安南,设立了布政使司。之后,虽然也向安南输入文化,重用安南人统治安南,但是安南人的反抗从来不曾间断,有时还发展成大战,直到朱棣去世以后,明朝不得不宣布退兵,放弃安南。安南又宣告独立了。这跟早些年美国人打伊拉克很相象,美国人还可以说是为了获得石油的利益,明朝征安南实在不知道为了什么,纯属是过分介入他国内政,没事找事做。

明朝永乐八年、十二年、二十年、二十一年、二十二年分别五次征蒙古。这五次征蒙古,除了永乐十二年那次鞑靼人跑没影了,结果把瓦剌人暴打了一顿,其他都是针对鞑靼人。五次征讨都因为粮草不足达不到理想的战果,但还是取得巨大的成就,建立了奴儿干都司,其管辖范围西起鄂嫩河,东至库页岛,北达外兴安岭,南濒日本海和图们江上游,包括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至库页岛的广大地区。后来,在奴儿干都司这个地方,鞑靼人兴起了一个少数民族——女真族,这个民族统一了整个奴儿干都司地方,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政权。北平行都司及朵颜三卫等地方,是朱元璋征服的,后来的蒙古共主林丹汗,黄金帐族——成吉思汗的后裔迁牧到这里。女真政权从这里赶走了蒙古人,并最后吞并了整个蒙古领土,接着又吞并了整个大明王朝,这就是奴尔哈赤建立的清朝。

永乐四年,朱棣下旨按南京城的规模开始兴建北平城,永乐七年,在北平郊外修建自己的陵寝(皇帝的墓),可见朱棣的心里,是早就想迁都了。刚开始提出迁都的时候,大家都反对,好好的,搬什么搬哪,搬家哪那么容易,搬都城更要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麻烦大了去了。有的大臣奏请把北平这个“龙兴”之地也象朱元璋的凤阳一样,作为陪都。但是朱棣不干,他就想着迁都北平,南京这个地方怎么说呢,你说他从十七岁就之国北平,在北平呆的习惯也好;或者说他怕建文帝的鬼魂找他算账也好,反正南京他是呆着不踏实。兴建北京城,据说找材料就花了十几年,那些石头啊,木头啊特别不容易,现在去北京长陵——朱棣的陵寝,仅看看陵恩殿里那六十根巨大的金丝楠木柱子,就已经足够震撼了。前些年北京下大雨,当年所建北京城的范围以内全部没有积水,六百年了,北京城还是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到了永乐十四年,朱棣再提迁都的事情,仍然有很多人反对,这些人不是被杀头,就是被罢官。然后就没人敢反对迁都了,没人反对,那就搬家吧。永乐十八年,以南京为陪都,又把北平改名为北京,终于迁都了。迁都没几年,永乐皇帝朱棣死后,洪熙皇帝一度还想还都南京,但因为他在位仅仅十个月,所以还都的方案到了宣德皇帝暂缓执行,这一缓就永远不再迁都了,明朝定都北京。

北京是不是比南京更适合作为首都,确实不好说。有一种说法,永乐皇帝迁都是因为“天子御国门”,查了好几本明朝当代人写的史,也没看到谁敢写这句话。北京当时也确实不是国门,北京城外有蓟、辽、宣、大四个军镇,这四镇外还有长城,长城外有北平行都司,北平行都司外还有奴尔干都司,离国门远了去了。只能说,皇帝到国门比较近的地方,好指挥对外战争。但是后来,在丢失了大片领土之后,北京城因为靠近长城边上,变成了国门。而且人家是直接迈进这个国门,首先收拾了明朝首都,然后才逐步打下了明朝大片的江山,御国门御成这德行,实在不理解这个丢人的口号喊半天有个什么劲。

纵观朱棣在位所做的功绩,除了极少的一部分是真正利国利民的。大部分的功绩,都是花钱赚吆喝的买卖,花国家的资源以成就他个人的功业。仔细想想就明白,这家伙又在翻历史书照抄了。唐朝的时候,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兄弑弟,逼得李渊不得不把皇位传给他,这个过程跟他逼死自己的亲侄子抢了皇位可谓异曲同工。李世民做了皇帝以后就取得了很大的政绩,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唐太宗的名头,充分证明了唐朝那时候,由他李世民来当皇帝是再合理不过的事情。永乐皇帝也需要政绩来证明自己做皇帝的合理性,最最能证明他理所应当做皇帝的理由,当然就是象修运河,修长城,六下西洋,迁都北京,修纂永乐大典,征安南,五征蒙古这样实际的功绩。可人家李世民当初是有苦衷的,不杀兄弟,兄弟就会杀他,他不做皇帝会死。朱棣不做皇帝是不会死的,低个头配合朱允炆削藩交出兵权,搞不好还落得一个好名声的,结果朱棣抢皇位却是有动机,有阴谋的。而且李世民也确实首先是真心实意为国为民着想,才建就了后来的一番功业。为了成佛而普渡众生,还是因为普渡众生而成佛,这中间所做的事情看起来相差不多,但实际是有很大差别的。所以,朱棣成不了佛,在历史上的名声,达不到唐太宗的境界。

同类推荐
  • 算心师

    算心师

    曾经身后千军万马,如今孤身向死而活,冰冷而坚毅的少年该如何识破敌人的诡计?至亲至信之人先后背叛,漫漫长路又该何去何从?一夜之间满门抄斩,父子自此阴阳两隔,心机,城府,实力,利益,从此以后,世间再无可信之人。
  • 三国争霸那些事儿

    三国争霸那些事儿

    东汉末年的乱政,主要表现在外戚干政和宦官专权两个方面,这两股力量,是中国古代最为人诟病的腐朽政治势力,他们的交替擅权,直接导致了东汉王朝王纲解纽,政治黑暗,是其后党锢之祸、黄巾起义乃至三国分裂割据发生的直接原因。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大统一转为长期分裂,又由长期分裂转为短暂统一的历史转折时期。追述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要从东汉时期说起,正如历史上所有朝代的兴亡一样,一个王朝从建立之始就埋下了能使其灭亡的种子,东汉王朝亦不例外。但愿本书的出版,能够让你更多地了解东汉末年的黑暗统治,更好地看清那些称霸各方的英雄是如何展示他们的雄才伟略。一起来翻阅《三国争霸那些事儿》吧!
  • 军阀降世

    军阀降世

    崇祯六年秋,现代人赵勋重生到了大乱之后的山东即墨县,为了对付即将到来的乱世,建立一方净土,让中国进入军阀割据的战国时代。他击败皇太极,支持满清其他势力分裂满清,使其相互制衡。这是保持天下稳定的手段。赚银子的事他最积极,这是他目的,玻璃镜、盐业、纺织业、银行业、证券业、海洋贸易、战争红利。。。
  • 历代律令(下)

    历代律令(下)

    由竭宝峰、刘心莲、邢春如、李穆南编著的历史之谜系列丛书共32分册,用来阐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并揭示古代历史长河角落中最为隐秘的部分。
  • 唐朝有点慌

    唐朝有点慌

    唐朝有点慌,简直慌得要死。一个女皇武则天就够唐朝人受的,什么?男猪脚要帮助他的媳妇太平公主夺回皇位,做唐女皇二世?他是怎么做到的?作者你过来,我保证不打死你。讲真的,吹牛我就服你。一听介绍我就忍不住想将这故事写(吹)下去,一听介绍我就忍不住想将这故事读下去。
热门推荐
  • 销售胜经:销售精英的10项修炼

    销售胜经:销售精英的10项修炼

    系统地阐述了如何才能把自己打造成为一名销售精英,从培养积极的销售心态、销售中懂得主动出击 、坦然面对你的客户、包容与接纳你的客户、坚持不懈才能赢得销售、合 理使用销售攻心术、巧妙应用销售技巧、与客户快速达成成交、将服务延伸到销售全程等九个方面。
  • 情系冷酷的你

    情系冷酷的你

    千年之恋,她曾是他最美的妻子,却因误会而被他亲手毁容。千年间,他们相爱,相杀。从此,她化身为“她们”,凭借残碎的记忆,穿梭于千年之间,找寻故事的真相。“我想,我得了奇怪的病。”“不,这不是病,这是你的命运。乖孩子,跟着叔叔来吧。”他伸出他的手,握住她的小手,将她领入光明之中。在失去意识之前,她听到他说“要照顾好我家儿子哦,小儿媳妇~”这篇小说或许不是那么好,不过本兔子不会加V的哦~大家可以随意收藏多多支持~~
  • 青春走过的五个年头

    青春走过的五个年头

    河北女孩陈沬,因一次短期培训来到北京这个繁华可以忽略温暖的城市,和一群对未来充满幻想的年轻人,在这一路上有初入学校的懵懂,初入职场的彷徨,初尝爱情的甜蜜与心酸;每个人在各自的工作上像蜗牛一个前进着,对这个神秘的北京,要生存付出的汗水与肉体。发过传单,推过传销,为了哪几百元做过援交。华丽的背后是冰冷的。对谁也无法说出口的难过。只能自己封存!
  • 虚灵魔剑

    虚灵魔剑

    一个盗贼与精灵,兽人还偶遇矮人之间发生的故事
  • 仙家物语

    仙家物语

    神奇的世界,未来难以预测。资质,功法,灵药,法宝,符箓……未来,谁才是王道?谁都不是王道?如何判断?如何选择?晓兰成为了修仙者。神奇的未来开启……会有传奇?会有传说?冷血无情,血与情同样红。热血激情,血与情同样浓。
  • 红夜天

    红夜天

    这是发生在灵源大陆的一段传奇,没有绚丽的的描写,仅仅是一段似真似假的传承,潇洒人生,一壶温酒煮天下,一剑流云傲天涯!
  • 二次相遇:残影

    二次相遇:残影

    他爱她,可以给她最好的生活。她爱他,却又害怕自己带给他伤害。他口口声声说爱,却又为了名利丢下自己。现在,她已成为本市的杀手女王,看她如何夺回当初的公平。她最最尊敬的老师,却一直怂恿自己去杀自己最爱的人。却不曾想到,他和他曾经的渊源。
  • 革命在仙侠世界

    革命在仙侠世界

    一个幽灵,一个共产主义的幽灵在这个世界上徘徊,从不周山到归墟,从九天之上到黄泉之下,高高在上的大能们为之颤抖。所有的无产阶级修仙者们,联合起来,抗击宗门的剥削,向着自由的新仙界前进!
  • 妖魔深恋:羞涩魔君小相公

    妖魔深恋:羞涩魔君小相公

    公仪玥身为女扮男装的异姓王爷,对任何人都以礼待之,唯独对他百般宠溺,时时不忘调戏。历险时,她挑眉一笑“这牌子写着犬只请勿入内”???笙傔疑惑“我我……我不是单身汪了吧"?公仪玥听罢低头附在笙傔耳朵旁"你敢说你不是忠犬属性?”又有一次,他们到了姻缘石的面前,笙傔:“师傅,我们什么时候成亲?”想到笙傔只见过他的男子之身,调戏道“小傔傔~你这么着急想嫁给我?嗯?”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当他俩齐齐走到这世界的顶端,笙傔从羞涩大男孩蜕变成邪魅腹黑的大魔王“你居然敢给我娶小妾?嗯?还让我大着肚子四处跑,就没想过会有这一天?我的小师傅~”魔君邪魅一笑,把公仪玥打横一抱,这是一对随时上演着耽美的姐弟恋情。
  • 第七强袭小队

    第七强袭小队

    真正的敌人——是异族亦或是人类?当危机过后,人类真的能携手共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