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05900000006

第6章 南山回望:心中有物,方外得存(5)

南先生说,佛一开始就讲,一个人学佛发愿,使一切众生皆入涅槃,度一切众生,实在没有一个众生可度的。为什么?众生自性自度,所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如如不动,不住法相。佛为什么说众生没有一个是所度,而都是靠自性自度的呢?其实就像老师教学生一样,千千万万个学生,有的学生将来学问好,都是他自性自度的,你教他不过是刺激他一下,使他自己的智慧打开而已。因此千万不要以为是老师那里传了一个咒子,就像针灸的那一针,穴道扎对,就不痛了。他不痛不是你那个针多么灵光,而是他的气血走通了。

自性自度,人世苦海需要你自己蹚过。有人说,他不学佛法,不求成佛,何苦自度,忍过一切苦难?可是,不是只有修佛才需要自度。如果遇到了同驴子相同的情况,等待人的是极大的危难,人又该如何自处呢?大多数的时候都是需要自救的。

所以佛说“无所度”的话一点都没错。佛偈禅语,看似难懂,其实道理很简单,人人都要自求解脱,自我拯救,求人不如求己,自助者永生。如果人们内心苦楚异常,却还是怀揣等待拯救的曙光,在苦等中消磨自己的力量,那么,痛苦也就成了必然。

贪嗔痴恨爱恶欲,伤身且伤心

“拨草占风辨正邪,先须拈去眼中沙。举头若味天皇饼,虚心难吃赵州茶。”宋代黄龙慧南大师写下了这首禅机丰富的诗,仔细品味,其意思便是奉劝世人莫贪功求利,心中超然,自然可得佛道。

南先生一直以来,都爱修禅佛,他在说修行的方法时曾言,任何一个修行的人,都要时时刻刻谨记三个字——“善护念”。好好照应你的心念,起心动念,都要好好照应你自己的思想。如果你的心念坏了,只想修佛成功有了神通,手一伸,银行支票就来了,或是有些年轻人,修道是为了想得神通,就看见佛菩萨了,将来到月球不要订位子,因为一跳就上去了。用这种功利主义的观念来学佛是绝对错误的。

其实,不仅学佛如此,人们若始终带着这些观念投身生活,即便他不是修行者,他的生活也会充满了冷漠,因为在他的世界里只有金砖银瓦,而缺乏真正的人情。

一个有钱人因为母亲去世,就去寺里请佛光禅师诵经超度。这个人很关心诵经的费用,于是不停地问禅师:“诵一卷《阿弥陀经》要多少钱呢?”

佛光禅师看这个人这么爱钱,便要捉弄他一下,就不客气地说:“要10两银子。”

那人认为太贵,就讨价还价说:“禅师,10两银子也太贵了吧!能不能打八折,8两如何?”

佛光禅师心中觉得好笑,但还是点点头道:“好吧。”

在诵经佛事进行的过程中,那人听到佛光禅师念念有词地说:“十方诸佛菩萨,佛充今天诵经的一切功德,回向给亡者,让他能往生东方。”

那人听后觉得不对头,就向禅师抗议道:“不对呀,禅师,我只听说过人过世以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听说过往生到东方啊!”

佛光禅师调侃道:“往生西方世界需要10两银子,你坚持打八折,只好送亡者到东方去了。”

那人很尴尬,只好说:“我再加2两好了,你还是让我母亲往生西方世界吧!”

为了钱而不顾亲情的人是可笑而可悲的。利是什么?信手得来信手去,没人能将它永远留在身边。人是赤条条地来,自然也是赤条条地去,为什么还总是想不开呢?名利本为浮世重,贪得无厌只会为人们带来祸害,它所引起的欲望阴云会彻底覆盖一个人的本心,倘若不慎沾染上贪嗔的习气,就会陷入欲望的深渊中不能自拔。于是,南怀瑾先生举了佛门的一个例子,来说明贪的恶处,奉劝世人不要为贪而耽误自己的前程。

有一位法师一辈子做好事、积功德、盖庙子、讲经说法,他自己虽没有打坐、修行,可是他功德很大。年纪大了,就看到两个小鬼来捉他,那个鬼在阎王那里拿了拘票,还带个刑具手铐。这个法师说:“我们打个商量好不好?我出家一辈子,只做了功德,没有修持,你给我七天假,七天打坐修成功了,先度你们两个,再度阎王”。那两个小鬼被他说动了,就答应了。这个法师以他平常的德行,一上座就万念放下了,庙子也不修了,什么也不干了,三天以后,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什么都没有,就是一片光明。这两个小鬼第七天来了,只看见一片光明却找不到他了。完了,上当了!这两个小鬼说:“大和尚你总要慈悲呀!说话要有信用,你说要度我们两个,不然我们回到地狱去要坐牢啊!”法师大定了,没有听见,也不管。两个小鬼就商量,怎么办呢?只见这个光里还有一丝黑影。有办法了!这个和尚还有一点不了道,光里还有一点乌的,那是不了之处。

因为这位和尚功德大,皇帝聘他为国师,送给他一个紫金钵盂和金缕袈裟。这个法师什么都无所谓,但很喜欢这个紫金钵盂,连打坐也端在手上,万缘放下,只有钵盂还拿着。两个小鬼看出来了,他什么都没有了,只这一点贪还在。于是两个小鬼就变成老鼠,去咬这个钵盂,卡啦卡啦一咬,和尚动念了,一动念光没有了,就现出身来,他俩立刻把手铐给和尚铐上。和尚很奇怪,以为自己没有得道,小鬼就说明经过,和尚听了,把紫金钵盂往地上一摔,说:“好了!我跟你们一起见阎王去吧!”这一下,两个小鬼也开悟了。就是这一个故事,足以说明除贪之难。

佛说“贪、嗔、痴”为人生“三毒”,是为众生业障的根本。妒忌、残害等心理,都是随三毒而来的无明烦恼。在这三毒之中,“贪”为第一毒,因此,一个人要想有一个纯朴宁静的心灵,首先就要驱除贪的念头,摒除功利主义,摒除对欲望的无限渴求。

曾经有人说:“欲望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欲望过多,不加节制,人的心便会发生病态的畸变,形成自私、攫取、不满足的价值观,继而出现的不正常行为。功名利禄是没有满的时候。人越是得到,胃口就越大,每天便会为这些事物殚精竭虑、费尽心机的算计,更有甚者可能会不择手段、走极端。而不能控制功力心态的人,往往不自知,如同一只转磨的驴只顾一个劲儿地往前走,没办法停下来,最后才发现自己遍体鳞伤,筋疲力尽。

事实上,贪嗔痴恨爱恶欲,人们大多对其都是有忍耐力的,只不过有人以这些事物不断诱惑自己为借口,而真正无法控制的却是自己的内心。作为不是修行者的犯人,不必完全戒掉众多情绪,但是要想获得生活上的平静和祥和,便要看淡这些私欲和爱恨,它们,正是人痛苦的来源。

捆绑你的就是你自己

古人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词,例如“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此类佳句。看落花徜徉水中,心随水中之花飘远,一片痴恨全在风物中。世人都是明知风物无情的,却还是会用自己的内心去把它变得多情。

南先生仰望天地,直指万物,叹息日月星辰、风云河山,它们永远如此宁静、古人看到的那个天,那个云,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天和云,是一样的世界,未来人们看到的也是。风月虽是一样,但是情怀却有深浅。有些人看到风景很高兴,痛苦的人看到一样的风景,却悲哀的要死,都是自己唯心所致。

在南先生形而上的观点中,万物无情,而是人心在骚乱。事实却是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生活的烦恼往往是人自找的。“套中人”为什么看起来那样可笑,因为套子是他给自己一层层加上去的。自套枷锁,其结果就是搞得自己疲惫不堪。然而,这些束缚都是完全可以挣脱的,但是人们用自己的双手不断将绳索一次次勒紧,不能自拔。

四祖道信禅师还未悟道时,曾经向三祖僧璨禅师请教。

道信虔诚地请求道:“我觉得人生太苦恼了,希望你给我指引一条解脱的道路。”

三祖僧璨禅师反问道:“是谁在捆绑着你?”

道信想了想,如实回答道:“没有人绑着我。”

三祖僧璨禅师笑道:“既然没有人捆绑你,你就是自由的,就已经解脱了,你何必还要寻求解脱呢?”

后来石头希迁禅师在接引学人时,将这种活泼机智的禅机发挥到了极致。

有一个学僧问希迁禅师:“怎么才能解脱呢?”

希迁禅师反问道:“谁捆绑着你?”

学僧又问:“怎么样才能求得一方净土呢?”

希迁禅师接着反问道:“谁污染了你?”

学僧继续追问道:“怎么样才能达到涅槃永生的境界呢?”

希迁禅师继续反问:“谁给了你生与死?谁告诉你生与死有区别?”

学僧在希迁禅师的步步逼问之下,开始迷惑不解,继而恍然大悟。

还有一则故事这么说:

有位信徒问无德禅师说:“同样一颗心,为什么心量有大小的分别呢?”

禅师并未直接作答,告诉信徒说:“请你将眼睛闭起来,默造一座城垣。”

于是信徒闭目冥思,心中构想了一座城垣。

信徒说:“城垣造完了。”

禅师说:“请你再闭眼默造一根毫毛。”

信徒又照样在心中造了一根毫毛。

信徒说:“毫毛造完了。”

禅师问:“当你造城垣时,是否只用你一个人的心去造?还是借用别人的心共同去造呢?”

信徒回答:“只用我一个人的心去造。”

禅师问:“当你造毫毛时,是否用你全部的心去造?还是只用了一部分的心去造呢?”

信徒回答:“用全部的心去造。”

于是禅师就对信徒开示:“你造一座大的城垣,只用一个心;造一根小的毫毛,还是用一个心,可见你的心是能大能小啊!”

其实人的心何止能大能小,痛苦、悲哀、不能解脱,都是源自于人心的不同。

一次,一位学生问过南先生:南老师,“无所住而生其心”和记不住而生其心的区别是什么?

南先生笑答:区别很大。记不住而生其心,是脑子昏聩了,容易忘记,中医叫做健忘症,那是一种病态,中医可以给你吃一点补肾的药。所有补肾的药就是补脑的药。而无住而生其心,是心境非常活泼,不被任何一个现象拖住了,非常潇洒的、空灵的。乃至倒霉也不掉眼泪不伤悲,得意也不特别欢喜。心境是清风明月,非常潇洒的。

人生的痛苦和悲哀皆由心造,如果始终保持“无住而生其心”的状态,潇洒自在,这的确是中很高超的境界。因为人们常常被万物所累,恐怕很难得到南先生的“无住”境界,那么便保持快乐的心情,远离痛苦和悲哀,为自己营造快乐的心境,当下也就唯有如此。

拨开繁华假象,甘食一世心斋

人之所以内心痛苦无比,是因为不堪忍受,最重要的是心太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如果内心空灵,被影响的少了,烦恼也就渐渐消失,何来痛苦一说?佛家、道家都讲,人心如止水,可脱俗超凡。然而这种境界需要勤修苦练,并不易于。心静如水到底是何等境界,南先生借庄子的一番言论,来将这般境界展现给大众。

《庄子·内篇·德充符第五》中讲:“我心如水,止水澄波。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根据上面这段话,南先生在《庄子讲记》里便说,物理上常用的“水平”一词,便出自《庄子》的文中。“平者,水停之盛也。”水真正平了,停住了,就不流了,有一点倾斜就流了。所谓打坐修道,就是要做到心静水平。古人所说的定的境界即止水澄波,像水一样止住不流,清澈见底,但又非死水一潭。所以,水平不流,如止水澄波,能够做到昼夜都在止水澄波中,便是道德修养的境界所在。

庄子在这里很明显地告诉世人修行的方法,即效法水平。止心如水,止水澄波,杂念、妄想、喜怒哀乐一切皆空。修行不必强调是在佛法上还是在道法上,人生本就是一场修行课,如能做到心如止水,即便宁静被打破了,最后仍是归于平静,也就没有什么能够伤害你的内心。

有一个人脾气很暴躁,常常因此得罪别人,而事后又懊恼不已,所以一直想将这暴躁的坏脾气改掉。后来,他决定好好修行,改变自己的脾气,于是花了许多钱,盖了一座庙,并且特地找人在庙门口写上“百忍寺”三个大字。这个人为了显示自己修行的诚心,每天都站在庙门口,一一向前来参拜的香客说明自己改过向善的心意。香客们听了他的说明,都十分钦佩他的用心良苦,也纷纷称赞他改变自己的决心。

这一天,他一如往常站在庙门口,向香客解释他建造百忍寺的意义时,其中一位年纪大的香客因为不认识字,而向这个修行者询问牌匾上到底写了些什么。修行者回答香客说:“牌匾上写的三个字是‘百忍寺’。”香客没听清楚,于是又问了一次。这次,修行者的口气开始有些不耐烦:“上面写的是‘百忍寺’。”等到香客问第三次时,修行者已经按捺不住,很生气地回答:“你是聋子啊?跟你说上面写的是‘百忍寺’,你难道听不懂吗?”香客听了,笑着说:“你才不过说了三遍就忍受不了了,还建什么百忍寺呢?”心若止水,静心凝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释然的极致。

“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内在心境永远保持这个境界,不受外境界的影响,不管外境界怎样变化,死生存亡,穷达贫富,你的内心始终如止水一样平衡不流。虽然说,人们入世做事难免有喜怒哀乐,但内在修养只要心如止水,可无所畏惧。

同类推荐
  • 别让沉不住气毁了你

    别让沉不住气毁了你

    人生在世,没有人一辈子交好运,也没有人一辈子走背运。失败、委屈、痛苦、无奈、寂寞、诱惑等都是成功前必须要经历和承受的。一个沉不住气的人,肯定是一个心智不成熟的人。一个沉得住气的人,必然是大非面前不糊涂、头脑清醒的人。要想游刃有余行走于社会,必须要学会沉住气,必须要低调做人,虚心做事,慎而思之,勤而行之。沉住气,是经验的总结,生活的提纯;沉住气,是智者的选择,聪明的对策;沉住气,是信心的标志,希望的基石。该书是一本写给面临选择、陷入困惑和向往幸福的忙碌都市人的人生智慧书。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教给读者怎样摸清情绪变化的规律,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并进而掌控自己的人生。
  • 感动青少年的100个感恩父爱故事

    感动青少年的100个感恩父爱故事

    这套感恩书系正是我们需要的心灵“慧眼”,它像一架显微镜,于平凡的生活小故事中让我们发现爱的真谛;它是一块点金石,让我们在普通生活的点滴中发现爱的璀璨光芒;它是一台心灵的热感仪,无论多么细微或深沉的爱和善良,它都可以敏锐地帮助我们感触到。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从批评中品享到关切;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从轻轻的埋怨中体味到温暖和幸福;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在霜雪中眺望到春天的阳光;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在风雨中意想到彩虹的华美。
  • 女人要懂点色彩心理学

    女人要懂点色彩心理学

    女人是视觉动物,对色彩有着天生的敏感和与生俱来的偏爱。每个女人都有自己所钟爱的色彩,并用不同的色彩演绎着自己的千般妩媚与万种风情。而色彩本身也极具个性,它们在替女人展现内心情绪变化的同时,更对女人的心理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于不知不觉间左右女人的情绪,影响女人的心情。可以说,色彩心理学是热爱生活的女人不可不了解的一门学问。《女人要懂点色彩心理学》在向女人讲解了色彩与人的心理之间的关系的同时,更让女人体味色彩的趣味、了解色彩的用途、掌握运用色彩的技巧,从而帮助女人真正成为“深知色彩、善用色彩”的画师,以描绘出七彩斑斓的人生画卷。
  • 学智慧用智慧(智慧篇)

    学智慧用智慧(智慧篇)

    托尔斯泰认为:“智慧就是懂得生活的任务,以及怎样去完成。”一个人能够正确评价环境,能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能够知道自己生活的意义,能够履行自己的责任,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解决困难,能够知晓别人并与之和睦相处。
  • 专业精神:一切员工必备的信念与行为准则

    专业精神:一切员工必备的信念与行为准则

    本书介绍了如何培养员工的专业精神。专业精神是一种专业素质,包含了博爱之心、强烈的责任感、坚定的使命感,不仅是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更要有坚定的信念、极强的探索和奉献精神。专业精神对于老板和员工都是一笔财富。
热门推荐
  • 墨上花开:宸少的迷糊小萌妻

    墨上花开:宸少的迷糊小萌妻

    她和他初次相遇的那年、她五岁,他八岁,他惹哭了她、看着她可怜兮兮的样子、他不自觉的心痛、他心里暗暗发誓要保护她一辈子。十五年后,他把她困在墙角,霸道的说道,你是我的,别想逃
  • 囚龙升天

    囚龙升天

    囚龙谷,龙头关,北临黄沙,南壤沃土。多少神仙事迹,多少将帅枯骨,回头看——唯有能出这鬼谷的人,方能囚龙升天,藐视苍生。
  • 蓠小姐

    蓠小姐

    她,林梦蓠。25岁的大师级别女作家,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林梦蓠,要么我娶你,要么你嫁给我!”枫迹用霸道的口吻说着。凭什么?喜欢我的人那么多?就算排队也轮不到你!”梦蓠生气的说着。“那我就插队!”风气坏坏一笑。(简介有参考部分,但内容是没有的。)
  • 中华近世通鉴(全集)

    中华近世通鉴(全集)

    本卷通鉴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思想、文化诸方面;这些内容,按时序予以记载,述而不评,并根据需要,以一事为由头,详书一段史事。
  • 游星之梦

    游星之梦

    这是一个主角攻略无数游戏拯救世界并逐步发现世界奥秘的故事,而且这些游戏是真实的游戏,不允许失败,主角能做到攻略所有游戏发现世界所有奥秘并且不失败吗?
  • 30年文学典藏小说卷(一)

    30年文学典藏小说卷(一)

    为了纪念《百花洲》创刊三十周年,隆重推出《30年文学典藏》四卷本,众多名家倾力打造,三十年的沉淀,三十年的精粹,凸显出《百花洲》的流变轨迹,也折射出三十年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变迁。这些让人熟知和亲近的文字在当下与历史间建立了一种恒久的联系,对于今天的文学阅读与写作而言,无疑是心灵不可复制的参照。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恶魔校草遇上倔强小甜心

    恶魔校草遇上倔强小甜心

    一个以穷人家孩子的身份进入了学院,两个都是新生。他从小就喜欢她,可她毫不知情,甚至把他忘了,久别之后的重逢,又会怎样呢?
  • 误惹倾城王妃之王妃新梦

    误惹倾城王妃之王妃新梦

    她以身患重病,但在一场梦中她穿越了,成为了墨灵国唯一一个灵力被封锁但最漂亮的公主。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灵力破解了。后来因为出宫后,遇见了自己国家的敌人叶冰寒,而男主冰寒看到雨薇便爱上了。
  • 决斗吧:英雄

    决斗吧:英雄

    宇宙基点爆炸,影响了不知道多少世界。仙幻大陆因为这个变故,造成众多不可预料的后果:紫霄所有仙班司职的天仙全部被打落到凡尘;地狱所有邪恶恐怖的魔鬼全部被迫转生凡间;这两个变故导致凡间沉睡的英雄全部苏醒,仙魔凡的战争一触即发。快来决斗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