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05900000007

第7章 南山回望:心中有物,方外得存(6)

所以,“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道德达到这个境界,才真正地成就了和平。“修”不是修道的修,而是指这条长路,这个希望,这个前途之意。内在有了这种道德修养,入世出世,不受万物的影响,都始终凝定在祥和的境界。当处于这种止定境界是,就可以“众止”,即停止外界的一切动相。

然而,心静如止水的具体是怎样的呢?南先生借《庄子·内篇·人间世》篇来解释。本篇中写道:“回(颜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此段话虽然出于《庄子》,但内文引用的确是孔子及其弟子颜回的对话来解释。这里还提出了“心斋”一词。颜回问孔子,什么是心斋?怎样才能到达心斋的境界?

孔子做了如下的回答:“听止于耳”,听觉停止了,和外界脱离了关系,所以叫他也听不见了,入定去了。“心止于符”,心里面什么念头也不动,自然和“道”符合了。“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这个时候,呼吸之气是空灵的。“待物者”即所谓跟外面物理世界还是相对有待的。虽然身心内外一片虚灵,还是跟外面物理世界相待的,内心空灵是第一步的修养。“唯道集虚”,把内心虚灵的境界,练习久了,累积久了,那么达到形而上的道也就快了。你能够做到内心意识不动,心灵很凝定,耳根不向外听了,完全是返之内在,这才是内心真正的持斋。

南先生的这段解释的意思是:孔子告诉颜回必须摒除杂念,专一心思,不用耳去听而用心去领悟,不用心去领悟而用凝寂虚无的意境去感应!耳的功用仅只在于聆听,心的功用只在于跟外界事物交合。凝寂虚无的心境才能应待宇宙万物,只有大道才能汇集于凝寂虚无的心境。虚无空明的心境就叫做“心斋”。

事实上,孔子所谓的“心斋”与庄子的“心如止水”完全是相通的。不仅如此,除了儒家、道家,连佛家,包括密宗、天台宗、华严宗,随便哪一样。都讲人的内心要不为外物所动。“入则鸣,不入则止”,接受的时候有所回应,没有接受的时候又归于平和。

人们身处繁华世事,遭遇居多,其中很多是难以解决的,这时心中被盘根错节的烦恼纠缠住,便会茫茫然不知如何面对。倘使静下心来思考,让内心如止水般平静,往往会有恍然大悟的时候,做事也会变得顺风顺水,心静也易于豁然开朗,对人会心展颜。

生活,如同心灵的修炼场,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艰辛曲折必然,历尽沧桑了然,正是修身养性之道。

度己:活在当下,涵养自身

心中有秤,缺斤少两自己称

自律是一段痛苦的历程,但自律久了,就是一种积累性的修行,可使人坦荡自然,心意逍遥。

孔圣人有语: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南先生顺着孔子的话说,假如一个人本身公正,去从政,不必讲,当然是好的。“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政者正也,要正己才能正人。假使自己不能端正作榜样,那怎么可以辅正别人呢?

南先生在一次演讲时谈到老师与读书的问题,他说孔子整理《礼记》时对于老师与读书有专门的讨论,后人整理为“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什么是经师?以前四书五经背得来,每个字都给你解释清楚,道理都告诉你,这叫经师,是教知识的;而人师不一定学识好,但是他的人品修养,他的做人做事,使我们一辈子也学不完,就像孔子、孟子一样,这叫人师。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就像“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样。一个人手中空有几万个土匪兵,可就是缺少管理能力,没有办法训练自己的军队,所得也不过是一盘散沙。

作为一个有为之人,如果不能首先将自己的行为端正,便也谈不上去约束和领导别人。南先生借孔子的话来说,何谓“正己”之人。

孔子说,能“以约失之者,鲜矣”,“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孔子认为,凡是那些能反省自己,检点约束自己而又肯上进向学的人,他一定要教他们,这种人是值得孔子去教导的。

南先生对此的解释是:“约”指约束、检束、小心、谨慎,要时刻约束自己。谨慎的人过失比较少;放荡的人容易犯错;讲话随便的人就容易失信。所以个人行为道德能时刻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失败的事情就少了。

正直是每个人内心的良知,用自己的良知与处世标准进行自我约束与管理,才能减少自己的过失,无愧于心。自我约束是减少错误的最有力的道德力量,一个人做了违背道德、违反信义的事情,首先受到的是来自于内心的惩罚。

很久以前,有一个人打算从邻居家的麦田中偷一些即将丰收的麦子,他心里盘算着,如果从每块田中都偷一点,别人不会察觉到,但是加起来数目却非常可观。于是,他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偷偷带着年幼的女儿离开家。“孩子,”他压低声音说道,“你帮爸爸看着,如果有人来就小声叫我一声。”

随后,此人溜进第一块麦田,开始收割,刚过一会儿,女儿就轻声喊他:“爸爸,有人看到你了!”这人慌忙向四周看了看,但是一个人也没有看到,于是他把割下的麦子捆起来,又走进第二块麦地。“爸爸,有人看到你了!”女儿又悄声喊道。这人心惊胆战,停下来向四周张望,但还是什么人也没看到。他又收拾了麦子,来到第三块麦地。过了一会儿,女儿大声叫道:“爸爸,有人看到你了!”这人又一次停手,环顾四周,但还是什么人也没有看到,于是他把割下的麦子捆好,然后溜进最后一块麦地。“爸爸,有人看到你了!”女儿又叫了起来。这人停止收割,四下望去,一个人影也不见。“你为什么总是说有人看到我了?”他愤怒地质问女儿,“四下里连个人影都没有。”“爸爸,”那孩子低声说道,“有人从天上看到你了。”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杆秤,缺斤少两的事内心都称得一清二楚,无论别人知不知道,自己的道德栅栏永远立在那里。正如马丁·路德在他被判刑的城市里面对着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去做任何违背良知的事,谈不上安全稳妥,也谈不上谨慎明智。我坚持自己的立场,上帝会帮助我,我不能做其他的选择。”

人生当中的选择有很多,但是心灵的抉择就只有两面,一曰善,一曰恶,你倾向哪一边,哪一边就占了主导。人人皆知,做事先做人,正人先正己;反之亦然。挑选那一面,不言而喻。

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

南先生身边的人都知道他是个是孝子,只是母亲早亡,无处尽孝,引以为人生的憾事。一位欲去南先生香港居所拜见的人决定为先生送上一份礼物,准备为南先生绣一幅南母的肖像,还打算以南母的真发作为绣线。早年南母虽一直居住在温州,但很早便已去世,真发改去哪里寻找?经过一番努力,这人发现南先生的妻子(南怀瑾离开大陆前的妻子)平时为婆婆梳头时,有心留下了她不少头发。这件好事终玉成了拜访者的心愿。

拜访者来到香港见南先生,将绣画镜框外的绸子掀开,先生一看是母亲的肖像,激动得扑通一声跌跪在地。当他得知那幅肖像竟然是用自己的母亲头发绣成,更加激动不已,珍惜地抚摸着刺绣肖像。

由衷的孝是南怀瑾先生一生都推崇的观念。南先生将父母比作两个照顾了你二十年的朋友,如今他们老了,动不得了,你回过来照顾他,这便是孝。他常对学子说,做儿女孝敬父母,“不择地而安之”,不等时间,不等空间,不等环境,尽我的力量,此乃“孝之至也”。

“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这些话均出自于《庄子》。孔子也讲:“父母唯其疾之忧。”而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也是一个大孝子。无论哪一家、一派学说,对于孝都是有着深深的情节,即便佛家称六根清净,在未削发出家前,也难抛孝道。南先生深谙众家学说,本人又是孝子,对“孝”可谓情有独钟。

古人讲“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一个人对父母家庭有真感情,如出来为天下国家献身,就一定有责任感。换言之,忠就是孝的发挥,就是扩充了爱父母的心情,爱别人,爱国家,爱天下。“子之爱亲,命也”,儿女爱父母,这是天性,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然而,很多人通常将父母的爱视作理所当然,不懂得“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道理,直到自己也有了子女,理解了为人父母的苦心,却发现自己想要反哺回报也已悔之不及了。

很久以前,有个年轻人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贫穷,后来年轻人因为苦恼而迷上求仙拜佛。母亲见儿子整天念念叨叨、不事农活的痴迷样子,苦劝过几次,但年轻人对母亲的话不理不睬,甚至把母亲当成成仙的障碍,有时还对母亲恶语相向。

这一日,年轻人听说远方一座无名山上有一位得道高僧,心里不免敬仰,便想去向高僧讨教成佛之道,但又怕母亲阻拦,便瞒着母亲偷偷从家里出走了。他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那位得道高僧。高僧热情地接待了他,听完他的一番诉说,高僧沉默良久。当他向高僧请教佛法时,高僧开口道:“逆行得道成佛,我可以给你指条路。吃过饭后你即刻下山,一路到家,但凡有赤脚为你开门的人,这人就是你所谓的佛!你只要悉心侍奉,拜他为师,成佛又有何难?”年轻人听后大喜,遂叩谢高僧,欣然下山。第一天,他投宿在一户贫寒农家,男主人为他开门时,他仔细看了看,他没有赤脚。第二天,他投宿在一家富有人家,更没人赤脚为他开门,他不免有些灰心。第三天,第四天……一路走来,投宿无数,却一直没有遇到高僧说的那样的赤脚开门的人。

年轻人开始对高僧产生了怀疑,快到家的时候,他彻底失望了。日暮时,他没有再投宿,而是披星戴月,连夜赶回。到家时已是午夜。疲惫至极的他费力地扣响门环:“谁呀?”屋内传来母亲苍老惊悸的声音。“我,你儿子。”他沮丧地答道。很快的,门开了,一脸憔悴的母亲大声地叫着他的名字把他拉进屋里。就着灯光,母亲流着泪端详他。这时,他一低头,蓦地发现母亲竟赤脚站在冰冷的地板上!刹那间,灵光一闪,他想起高僧的话。他突然明白了一切。年轻人泪流满面,“扑通”一声跪倒在母亲面前。

不能事亲,焉能成佛。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所以说,孝的止境,在于以父母待你之心回报父母,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贫穷富有,孝由心生,不由外物。《孝经》云: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孝顺是发自内心,由衷而出的。南先生就曾借孔子的话,说尽世人不懂孝道。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意思是那个时代人不懂孝,以为只要能够养活父母,便是孝了。然而“犬马皆能有养”,即便饲养一只狗、一匹马也都会喂饱它、养活它,因此仅仅是养活父母并不是孝。在南先生看来,孝不仅仅是形式,更重要的是在于内心。

父母给了人们一切想要的,人们尽情享受着他们所创造的一切,向他们索取视为理所当然。而父母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总是那般义无反顾。站在父母与子女的爱之天平上,永远是不平衡的。人们时常强调正己,而正己的伊始正是从回馈父母开始,不必为父母买房买车,买金买银,时而给父母打一通电话,倒一盆洗脚水,便已足够。

言之必行,行之有果

“我们都曾经做过子女,都有这样的经验:当着父亲、师长的面,听到教训、吩咐,口口声声称“是”,但背过身来,却对着同学、朋友,做一个鬼脸,表示不听。”南先生在《论语别裁》中讲到“信”的问题,举了这个有趣的小例子。生活中的小事何以与儒家的“信”联系起来呢,这必须从孔子说起。

“信”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他涉及人本质好坏的问题。古往今来,大凡名士学者,多以“信”为人生的准则,那些以“厚黑”闻名天下的还是占少数。孔子讲“信”,从来都是滔滔不绝的,他认为,守信的对象首先要从父母开始——“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吾不与祭,如不祭。”

为了让世人明白这段话的意思,南先生便举了如上的例子。所谓“父在观其志”,就是说当父母在面前的时候,要言行一致;父母不在面前,或背着父母,乃至于父母死了,都要言行一致,诚诚恳恳,说得到做得到。即使离开父母三年之久,仍不能淡忘对父母的信义,言行一致,这就是孝子。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吾不与祭,如不祭。”的意思是,当我们祭祖时要犹如祖宗尚在面前一样的诚敬、表里如一,才是肃斋庄敬的道理。假使自己因为没有时间,没有亲自参与祭典,只是象征式由别人去代祭,这样就等于不祭,又何必故作排场呢?不如不祭奠了。

孔子的这番话也就是说,人们无论对生者或死者,由明里到暗里,都要由衷一贯。

同类推荐
  • 思路决定财富

    思路决定财富

    本书深入透彻的精彩点评,直击“财迷”们的失败软肋;行之有效的致富妙方,破解“财迷”们的思维困惑;因人而异的致富理念,带领“财迷”们走出财富误区……
  • 勇敢坚强·拥有的就是天堂

    勇敢坚强·拥有的就是天堂

    本书收录了《一分、半分的差距》、《手摇轮椅穿越沙漠的英雄》、《学会放下,才能得到》、《彩虹每天都能看见》等关于勇敢坚强的故事。
  • 职场“蘑菇族”的华丽转身

    职场“蘑菇族”的华丽转身

    本书向读者诠释了蘑菇族的概念和内涵告诉读者如何成功转变角色、立足职场起点初入职场,怎样更好地融入团队如何调整心态,做好蘑菇职员如何做到自强、自信,抓住成长的法宝等。
  • 舍一点是得到

    舍一点是得到

    本书说的是舍得舍得,不舍难得,适当的放弃也是一种获得,帮人就是帮自己,给予爱的人,才会享受到爱,吃亏到后还是福,肯付出、会放松,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放下身段,可以更安全稳地前进,看准进机退一步,生存空间更广阔,乐善好施能升华你的人生境界。
  • 五味人生

    五味人生

    本书是甘肃省知名民营企业家朱万祥先生的人生故事,记述了这个出自于甘肃农村的农民企业家的生活和奋斗经历,记述了朱万祥先生在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后所表现出的创造美好生活、带领一方乡亲脱贫致富的心路历程。
热门推荐
  • 穿越囧事:十两皇后

    穿越囧事:十两皇后

    <腾讯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没什么好说的,一个倒霉的女人穿越后的事情,很囧,很无奈,结局是温暖的!言情+小白+武侠+阴谋,总之乱七八糟的事情,多的数不清……
  • 破灵荒

    破灵荒

    天才or废物,沉沦or崛起,以气育灵,以灵化气,斗之大陆,以灵为尊。冷漠少年,为报家仇,弑昏君、闯领域、建门派、抵外敌、破灵荒,终成一代斗灵巅峰。
  • 成功创业的300个常识

    成功创业的300个常识

    创业并不是传奇!书中的内容并不会让您头脑发热、热血沸腾,反而会让您趋于理性、冷静!它没有吹嘘种种创业的“宝典”和“圣经”,而是讲述可能导致创业失败甚至让创业者破产的种种可能和潜在隐患。它解决的问题是:在当下的中国,没有资本支撑也没有强大的后台,普通人如何避开陷阱、少走弯路、修正做事方法,从而走出“我想创业”的梦想,迈向“我能创业”的征程!是企业老板、门店经营者、草根创业者和不甘于打工者不可不读的创业实践宝典。
  • sacred

    sacred

    千色凝转,为的只是你我相识。其实,就这样也挺好的。
  • 树夏西凉

    树夏西凉

    “树夏...”西凉一手托着腮帮子,一手扯着他的衣服。“西凉我在做题,乖别闹。”“不嘛,我吃醋了,题目比我重要了嘛?”西凉不依不饶。“小笨蛋说吧什么事。”树夏放下笔,捏住对面那个女生的鼻子,女生皱起脸摇了摇头。“今天情人节,树夏,我喜欢你手工的棒棒糖。”“我给你做。”“我喜欢你家的橘子花。”“给你种。”“我喜欢你......唔—”西凉背靠墙,唇上一软,脸红了个透,手被举过头顶,树夏这只偷腥的猫,嘴角上扬,还不忘说一句:“恩,我也喜欢你。”
  • 九天仙魔殇

    九天仙魔殇

    一位死去的少年,被一位神秘老人救活后送到十万大山的妖兽抚养,十年之后,这位少年从十万大山中走出来......
  • 极道特种兵

    极道特种兵

    韩雨,意外退伍,来到都市,面对残酷的现实,权势的压迫,身怀凌天傲骨的他,开始了一个男人强势的反击!黑衣遮天下,很好很强大!且看韩雨如何粉碎阴谋,打破权势,以黑衣之名,行遮天之举……
  • 龙升决

    龙升决

    他和父亲一样,是隐于市井的炼体士,一次西方的旅行,一把古朴的长剑,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方式。父亲的死,是巧合还是预谋已久,多年的努力是否能让他报得大仇,原来一切都已安排妥当,如凤凰涅磐重生的他终于知道世上除了炼体士,还有一群修真的朋友,他们共同对抗西方异物,为国家尽微薄之力。异物除尽就是他们踏往修真界之时,初踏异界却生离死别,而序幕才刚刚拉起......看仍无法修真的他如何走上成仙道路,紫龙血脉的传承,《龙血宝典》的获得。引爆信念,激发万丈豪情!路漫漫其修远兮,终将上下而求索。
  • 听说会长是女生

    听说会长是女生

    他是圣伊十年一度的天才少年,新来的转校生,亦是学生会会长,为人温和、优雅……等等,你说什么?他是GAY?!“啊啊啊!林笙落!你在干什么?我再换衣服啊!”只见少年捂着胸口一脸‘娇羞’。“林笙落我们一起洗澡吧!”“滚……”当真相揭开的那一天……“WHAT?!林笙落你是女生?!啊啊啊我在她面前换过衣服!”“我还叫她陪我洗过澡QAQ”“哎……你们急什么?”会长大人默默的笑了,“反正你们我都看过了……”原来,会长大人最大的秘密不是他是“GAY”,而是——他是女生!
  • 狗蛋的世界

    狗蛋的世界

    这世上,一个人不可能完全了解另一个人。如果谁觉得自己完全了解,那他就一定错了,他一定会为此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