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43500000004

第4章

统属足厥阴肝经(《灵枢》曰∶目者肝之官也,故肝病者 青。又曰∶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又曰∶肝者,主为将,使之候外,欲知坚固,视目大小。又曰∶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又曰∶足厥阴之脉,连目系,上出额,其支者,从目系下颊。《素问》曰∶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并窍于目,畏清。注∶清,冷也。又曰∶肝受血而能视。乔岳曰∶肝绝,则目涩欲睡。戴复庵曰∶赤眼有数种,无非血壅肝经所致。宜黑神散、消风散等分,白汤调,食后睡时服)。又属手少阴心经(《灵枢》曰∶目者,心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神精乱而不转,卒然见非常处,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惑也。又曰∶手少阴之脉,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素问》曰∶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目,其窍也。又曰∶心火太盛,则百脉沸腾,血脉逆行,邪害孔窍,天明则日月不明)。又属足太阴脾经、阳明胃经(《素问》曰∶诸有水气,微先见于目。水者阴也,目下亦阴也,腹者至阴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肿也。《灵枢》曰∶足阳明之筋,其直者结于鼻上,合于太阳,为目下纲。其病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孙景思曰∶古人治目病,以神曲为君者,盖目疾多因脾胃有痰,浸渍于肝,久则昏眩,故用神曲以健脾胃、消痰饮也。《医说》曰∶有人患赤眼肿痛,不能饮食,诊其脉,肝盛脾弱。用凉药以平肝,则损脾;用温药以益脾,则肝愈盛而加病,何以治之?曰∶当以温平药倍加肉桂,勿用茶调,恐损脾也。肉桂杀肝而益脾,故一举而两得之。传曰∶木得桂而枯也)。又属足太阳膀胱经(《灵枢》曰∶足太阳之本,在跟以上五寸中,标在两络,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又曰∶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 。又曰∶足太阳之筋,其支者,为目上纲。《玄珠》曰∶症有戴眼者,谓睛不转而仰视也。灸昆仑穴,即随下不戴,穴在两足外踝骨、后跟骨上陷中,动脉应手。若灸之,仍戴不下者,此为太阳终。故曰∶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兼属足少阳胆经(《素问》曰∶少阳络者,其百节纵,目 绝系。目系绝,故目不动而直视也。《灵枢》曰∶诊目痛,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注∶诊,视也,非诊脉之诊也。赤脉,乃赤筋在目也)。又以五色应五脏(《灵枢》曰∶持其尺,察其肉之坚脆,大小滑涩,寒温燥湿。因视目之五色,以知五脏而决死生。故目赤色者病在心,白在肺、青在肝、黄在脾、黑在肾,黄色不可名者,病在胸中。钱仲阳曰∶目内症,赤者心热,导赤散主之;淡红者心虚热,生犀散主之;青者肝热,泻青丸主之;黄者脾热,泻黄丸主之;无精光者,肾虚也,地黄丸主之)。义统属诸脏腑(《灵枢》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缬,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注∶精气,谓津液也)。

十二、(目睛)

(黑者谓之乌轮)属足厥阴肝经(《灵枢》曰∶筋之精为黑眼,肝则主筋也。又曰∶瞳子黑眼法于阴,白眼赤脉法于阳,故阴阳合转而精明也。娄全善曰∶夏枯草治目珠夜疼,以苦寒药点上反甚者,神效。盖白眼疼属阳,及昼则疼甚,点苦寒药则效,黑眼疼属阴,及夜则疼甚,点苦寒药则反剧)。(白睛)属手太阴肺经(《灵枢》曰∶气之精为白眼。注∶肺则主气也,亦名气轮)。

十三、(瞳子)

(亦谓之瞳人)属足少阴肾经(《灵枢》曰∶骨之精为瞳子,肾则主骨也。又曰∶五阴气俱绝,则目系转,转则目运。目运者,为志先死;志先死,则远一日半死矣。肾所以藏精与志也。又曰∶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目 如无所见。又曰∶反其目视之,其中有赤脉,上下贯瞳子,见一脉一岁死;见一脉半,一岁半死;见二脉,二岁死;见二脉半,二岁半死;见三脉,三岁死;见赤脉不下贯瞳子者,可治也)。又属足太阳膀胱经(《素问》曰∶瞳子高者,太阳不足,戴眼者,太阳已绝)。

十四、(目眶)

(睑也,俗呼为眼胞)属足太阴脾经、阳明胃经(《灵枢》曰∶肉之精为约束裹缬,脾则主肌肉也。又曰∶人之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咳,按其手足上, 而不起者,风水肤胀也。

《玄珠》曰∶上下睑肿者,脾气热也。一曰∶脾之候在睑,睑动则知脾能消化也。脾病,则睑涩嗜卧矣。又曰∶脾虚则睑肿。朱丹溪曰∶阳明经有风热,则为烂眼眶。沈承之曰∶直两目瞳子上,接头之第三行,属手少阳三焦经、阳维之会。直目瞳子下七分,名承泣穴,属足阳明胃经、任脉、阴跷脉之会;一寸名四白穴,属足阳明胃经)。兼属手太阴肺经(《素问》曰∶刺眶上陷骨中脉,为漏、为盲。

注∶眶骨中脉,目之系,肺之脉也。刺内陷,则目系绝,故为目漏。目脉漏,则盲也。乔岳曰∶肺主眼胞,肺绝则眼胞陷)。又属足厥阴肝经(《素问》曰∶肝风之状,诊在目下,其色青。注∶诊,视也。戴复庵曰∶眼属肝,有肝虚而痛,才见光明,则眶骨痛甚者,宜生熟地黄丸)。

十五、(目内)

(在内近鼻者,亦名为赤 ,睛明穴之分也)属手少阴心经(《灵枢》曰∶手少阴之正,出于面,合目内 。又曰∶血之精为络其窠,心则主血脉也。)兼属手足太阳小肠、膀胱经,足阳明胃经之合。

(《灵枢》曰∶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僻, 急不能卒视。《素问》曰∶风气与阳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 。其人肥,则风气不得外泄,则为热中而目黄;人瘦则外泄而寒,则为寒中而泣出。王启玄曰∶太阳之脉,起于目内 ,太阳绝,则目内陷而死。沈承之曰∶直目内 上,属足太阳膀胱经;直目内 下,属足阳明胃经、厥阴肝经之会)。又属二跷合脉(《灵枢》曰∶阴跷脉出人迎之前,入 ,属目内 ,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营则目不合。又曰∶目中赤痛,从内 始,取之阴跷。《素问》曰∶邪客于足阳跷之脉,令人目痛,从目 始。赵以德曰∶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二脉皆与交会于目内 。阳脉交于阴则目闭,阴脉交于阳则目开)。

十六、(目锐)

(目 之外决于面者)属手足少阳三焦、胆经、手太阳小肠经之会(《灵枢》曰∶手少阳所生病者,目锐 痛。又曰∶足少阳之筋,支者结于目 ,为外维。其病维筋急,从左之右,右目不开,上过右角,左右不开,名曰维筋相交。又曰∶手太阳之筋,直者出耳后,下结于颔,上属目外 。沈承之曰∶直目锐上,属手足少阳三焦、胆经之会;直目锐 下,兼属手太阳小肠经之交会)。兼属足太阳膀胱经、二跷脉(《灵枢》曰∶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头目苦痛取之,在项中两筋间,入脑乃别。阴跷、阳跷,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 。阳气盛,则 目,阴气盛,则瞑目也)。

十七、(囗)

(鼻山根也,俗称为鼻梁)属足阳明胃经、太阳膀胱经、督脉之会(《灵枢》曰∶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 中,旁约太阳之脉。《素问》曰∶胆移热于脑,则辛 鼻渊,传为衄蔑瞑目。注∶足太阳膀胱之脉,起目内 ,上额,交巅,络脑。阳明脉起于鼻,交 中,旁约太阳之脉。令脑热,则足太阳遂与阳明之脉俱盛,薄于 中,故鼻 辛而酸痛也。鼻渊者,浊涕下而不止如水泉也。热盛则阳络溢,故衄,而鼻出污血也,又谓之蔑。血出甚,则阳明、太阳脉衰,不能营养于目,故目瞑而暗也。宜服防风汤)。

十八、(鼻)

属手太阴肺经(《素问》曰∶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畏热。《灵枢》曰∶肺病者,喘息鼻张。又曰∶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乔岳曰∶肺绝则无涕,鼻孔黑燥。肝逆乘之,面色青。

李东垣曰∶伤风,鼻中气出粗,合口不开,肺气通于天也。王汝言曰∶鼻塞不闻香臭,但略感风寒,不时举发者,世俗皆以为肺寒,而用辛温之药。不知肺经素有火邪,火郁甚,则喜得热而恶见寒,故遇寒便塞也。法宜清肺降火为主,而佐以通气之剂,服之自效。如素无鼻塞之症,一时偶感风寒而致者,当作风寒治。沈承之曰∶其在小儿面部,谓之明堂。《灵枢》曰∶脉见于寸口,色见于明堂。明堂者,鼻也。明堂广大者寿,小者殆,况加疾哉?徐伯鲁曰∶按此语,即相家贵隆准之说也。然须视其面部何如,每见明堂虽小,与面相称者,寿可七八十,要不可执一论也)。又属手足阳明大肠、胃经、督脉之交会(《灵枢》曰∶手阳明之脉,上挟鼻孔。又曰∶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香,妨于食,大便难。《素问》曰∶伤寒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挟鼻,故鼻干不得卧。又曰∶运气阳明所至为鼽嚏。注∶鼽,鼻窒也。嚏,喷涕也。《明堂经》曰∶素 ,一名面王,在鼻柱上端,督脉气所发也。刘河间曰∶伤风于腠理,而鼻为塞者,寒能收敛,阳气不通畅也。王海藏曰∶石膏发汗,辛寒入手太阴经,仲景治伤寒阳明经症,乃用之者,何也?盖胃脉行身之前,而胸为胃肺之室,邪热在阳明,则肺受火邪,故以辛寒以清肺,所以号为白虎也。沈承之曰∶挟鼻孔两旁五分,名迎香穴,属手足阳明大肠、胃经之会;直目瞳子,名巨 穴,属足阳明胃经、阴跷脉之会)。兼属手少阴心经(《素问》曰∶正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李东垣曰∶鼻本主肺,而复能闻香臭者、鼻中有心,庚金生于己也,卫气失守,寒邪客于头面,鼻亦受之。

不能为用,是不闻香臭矣,丽泽通气汤主之)。又属足太阴脾经(《素问》曰∶脾热病者鼻先赤)。又属手足太阳小肠、膀胱经(《灵枢》曰∶衄而不止, 血流,取足太阳; 血,取手太阳。又曰∶足太阳之别,名曰飞扬,去踝七寸,别走少阴。实则鼽窒,头背痛;虚则鼽衄,取之所别也。又曰∶手太阳之脉,其支者,别颊,上,抵鼻。又曰∶面王以上者,小肠也;面王以下者,膀胱字子处也。男子色在面王,为少腹痛,下为卵痛,其圜直为茎痛,高为本,下为首,狐疝颓阴之属也。女子色在面王,为膀胱字子处病,散为痛,薄为聚,方圆左右,各如其形色)。

十九、()

( 也,俗呼颧骨)属手足少阳三焦、胆经(《灵枢》曰∶手少阳之脉,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 。又曰∶足少阳之脉,其支者合手少阳,抵于 ,下加颊车)。又属手足太阳小肠、膀胱经之会(《灵枢》曰∶手太阳之脉,其支者,别颊,上 ,抵鼻。又曰∶足太阳之筋,其支者,出缺盆,斜上出于 )。又属手阳明大肠、胃经(《灵枢》曰∶手阳明之筋,其支者上颊,结于 。又曰∶足阳明之筋,上挟口,合于 )。

兼属手少阴心经(《灵枢》曰∶心痛者,颧赤。又曰∶赤色出两颧大如拇指者,病虽小愈,必卒死。乔岳曰∶心绝则虚阳上发,面赤如脂。徐伯鲁曰∶如女人以粉敷面,以丹敷颧也。夫白者,肺之候;丹者,心之候,发明谓之火克金。是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其病不治。注∶敷,与附同)。又属足少阴肾经(《灵枢》曰∶肾病者,颧与颜黑。又曰∶颧骨者,骨之本也,颧大则骨大,颧小则骨小)。

二十、(颊)

(面旁也)属手足少阳三焦、胆经(《灵枢》曰∶手少阳所生病者,目锐 痛,颊痛。又曰∶邪气中于颊,则下少阳。又曰∶少阳气至,则啮颊。《素问》曰∶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又曰∶少阳之脉色荣颊,前热病也。注∶足少阳部在颊。色,赤色也。前,当根据《甲乙经》作“筋”)。又属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之会(《灵枢》曰∶足阳明之筋,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素问》曰∶上部地,两颊之动脉,以候口齿之气。注云∶在鼻孔下两旁,近于巨 穴之分,动应于手,足阳明脉气所行也)。兼属手太阴肺经、足厥阴肝经(《素问》曰∶肝热病者,左颊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又曰∶肝病气逆则颊肿。《灵枢》曰∶足厥阴之脉,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

二十一、(耳)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掌执万界

    掌执万界

    诸天万界,三千大道,自诸帝时代开始之后,万族争雄,无数天骄惊艳万古。来自未来星域的少年杀手萧枫,为伊人命运而穿越次元时空,从此改变了万界格局。一把帝阙,一面星图,且看萧枫如何从莽荒古域走出,踏上修神一途,横扫万界,问鼎仙道!
  • 创出那个业

    创出那个业

    主人公六岁那年立志要做一名像比尔盖斯一样富有的人,他像普通孩子一样在中国式的教育熏陶下成长着,叛逆着,他经商的神经永远不安的跳动着,他一次次失败。。。
  • 网游之创世三国

    网游之创世三国

    手持豪龙胆,胯下赤兔马,身披玄冰甲,头戴紫金冠!创世三国,缔造一段不朽神话!
  • 与君度良宵

    与君度良宵

    她是荒眠雪山半神半妖的九尾,他是九重天上供人敬仰的帝君。她被逼进了九重天的学府,他成了她的学堂先生。“什么?”她一脸坏笑,“听到这个名字突然好想吃夜宵。”被踱步而来的他逮个正着。为什么她觉得帝君一直盯着她看?不过是小小调侃了一下帝君名字,帝君您大人有大量,可别计较。
  • 异空想

    异空想

    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的世界,现实世界的每一个人都应该会在异世界拥有一个同样的分身。然而两个世界只拥有一个身份的人被称为“异心同体”只要在大门打开的时候可以任意穿越。因为法则的关系两个世界本无法联系,因为一些偶然的情况法则之内的漏洞被人所利用因而两个世界展开联系。而我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
  • 嫡女归来:腹黑王爷倾城妃

    嫡女归来:腹黑王爷倾城妃

    第一女杀手遭背叛,重生护国府嫡女之身,必将腹黑狂妄进行到底。协议成亲,报仇路上俘获王爷心。一路升级斗小三,再知前世身世。“绝儿,等我,就算你是神,我也会上穷碧落下黄泉。”“阿尘,你要好好活着,只要你活着,就算是死我也愿意。”【男强女强文,希望大家喜欢!!】
  • 大战神之英雄

    大战神之英雄

    父母失踪,寻遍整个世界,他也要找到。爱人因他而死,哪怕下地狱,也要将他复活。家乡面临灭亡,哪怕牺牲自己,他也要拯救。上穷碧落下黄泉,虽九死其尤未悔。这是一个传奇的故事,英雄的史诗。
  • 腾龙三部曲之梦幻世界

    腾龙三部曲之梦幻世界

    在网游世界中随意的穿行,在虚幻与真实之中碰见了危机,东方大陆的神秘,西方大陆的魔幻,六大陆之间超宏大的战争,主角和自己最大的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网络与现实之中有着同样的敌人和朋友。到底哪里是网络哪里又是真实呢?
  • 灵天风云九重天

    灵天风云九重天

    地,有三界地;天,有九重天灵天九帝之一七王子朽炎被逐出灵天界,来到未知的天地待重回灵天,傲笑九重天!
  • 绝色全能师:逆天小魔女

    绝色全能师:逆天小魔女

    她,古灵精怪,腹黑毒舌,原本是24世纪的天才神偷,却因爆炸穿越到女婴身上,安然度过五年的她因突如其来的精灵族打破了平静……夺神器,闯天下,且看她如何玩转强者世界。他,霸道毒舌,玩世不恭的外表下有一颗温柔的心,不曾表露。属性相克,相生,的他们又会有一段怎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