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945400000006

第6章 新闻及其工作说(3)

②辽阔的生命空间。“生命空间”这一概念系由传播学家卢因发明创生的,它包含一个生命体来自经历、体验、知识等多方的智慧的全体所形成的一个无形空间。在许多地方,我们讨论过这一点,并为之作再三呼吁。在我们总结中外名记者的过程中,这一点尤其显在地悬在我们眼前,古人戏言“他不会出差,因为他读书多”在这里多少可以借鉴。生命空间的开阔可使记者具有立体的与全局的眼光,可以使其具有穿透事件的能力,可以使其笔法活灵,亦可使之纵横宇宙,点化人生。例如,简单的父女投水事件使彭子冈点化出国民党治下民不聊生的实质;借上海零下七度有人写出了历史在1949年前后的不同色彩。都为生命空间之大之博故。

③怀疑的态度。成功的访问应有“怀疑”的色彩,当然要有分寸。中国名记者曹聚仁就曾以“乌鸦主义”自居,并端然挂上怀疑一切的招牌,他告诉世人,他冷静地甚至冷酷地观看着世态的活剧,不急不躁,直至透心明亮,看破了一切为止。曹聚仁的态度当然不宜于今日倡言,但一个成功的记者不受权威摆布,不听命于一尊,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是应该有的。否则谎言会埋葬了你。

勇力与雄心。成功的访员一般都具有过人的精力,追求精神及雄心大志,他们可迅速工作,不避风浪,拒斥压力。

⑤具有弹性的态度。记者必须多面体验事件,而从他人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⑥有效的采写能力。例如有新闻敏感,知道什么是新闻,了解读者所需,知道去何处找材料,善于开掘细节,能运用准确、简洁的文字组织一切。

以上只是要求素质的大略方面,它们当然也普遍地适合于新闻写作者在20世纪90年代的实践工作。下面是简单地对比。

1990年夏天,瑞士新闻与传播学院曾邀请全瑞士新闻界名人在弗利堡大学举办了一次研讨会,主题是:2000年的新闻事业具有哪些主要特点?记者应具备哪些业务素质?新华社记者为我们报告说:

21世纪世界新闻事业将更加发达,人们的消息将更加灵通,但新闻竞争也将变得日益激烈。

为适应时代的节奏和未来新闻事业的上述特点,记者首先必须学会用更快的速度来完成采编任务,用最快的时效来赢得争夺群众的激烈竞争,因为尽管记者可借助电子计算机争取一点时间,但可供其思考的时间将大大缩短。其次,记者必须学会用更加简单明了的词句来报道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

理想的记者候选人应具有广博的基础文化知识和相当高的新闻水平,应有大学毕业文凭,并受过短训。年龄最好在30岁左右。

2000年的记者还应该是一位专家,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专业人员。他必须具有高度的分析能力,善于分析从经济、政治和其他各界人士手中得来的各种消息。未来的时代要求新闻记者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因此,新闻资料员和研究员将应运而生,而且其作用会与日俱增。

美国甘尼研究中心主任艾维利特·丹尼斯博士在他的《2000年称职的记者与新闻教训》一文中几乎重写了这些要求:

2000年称职的记者既需有基础知识又需受报社和电子媒介行业的职业训练。这就是说应具备:

大学教育程度。

②精通一至两门专业知识。特别是在文学艺术或在自然科学方面的传统学科知识。

③读写能力。即阅读及笔头表达能力。

所学专业的基本技巧。如掌握计算机语言。

⑤综合能力。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对发生的事件做出判断。

⑥学习能力。运用各种学习方法获取知识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⑦对国际问题的了解。了解当今世界所有学科中带有全球性的问题。

想投身于传播行业的记者,掌握了以上几条,凭着他们的才智和敏捷的研究能力,就能跻身于本行业。但如要做得更好,则需要:

基本技巧好。学业优秀,实际工作能力强,包括新闻写作、采访、编辑等。

②牢固的知识。在广泛的传播环境里对新闻与传播学有透彻的了解。熟悉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媒介哲学等。

③应变能力强。在现代媒介环境中能应变自如,不仅能在多媒介环境工作,还能应付其他工作需要。

我之所以愿意如此诚恳地请读者阅读这些文字,意图在于希望由此使您:

第一,随着时代的发展您的重负何在?

第二,弥补前面我所罗列需求的不足。

第三,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像我们第一节进行的那样,在艾维利特·丹尼斯的引导下深人而细致地理解新闻的精神。如果这一点把握不好,您将难成大师。

第四,补充地提及推销能力的问题。新闻业是一种社会事业,它也需要记者或者其他人推销自己。如果您是社会自由撰稿人,那更要如此。

4.写作的意义与其他。

写作是一种十分艰辛的劳作,人们将它比拟为开辟新途的工作一一披荆斩棘;也有人将它说成是“冰山原则”的活证。不管怎么说,我认为都是成立的。的确如此,新闻写作是多种特征的共体。

新闻写作是一种传播。在这里,前期所完成的采访提问、记录成为一种坚实的基础,供给后来活动的继续展开。作者因而成为传者。他积极地投入到凌乱纷繁素材的世界中,以他个人及全体人民的感悟进行筛选与组合,当这些工作展开时,他因而又是传播中的“守门人”,此时的他.,第一,要阻止或删减某些材料;第二,进行重新排列、组合,以尽可能使传递工作简洁、准确,不丧失其能量;第三,加入背景材料使原有的原始素材立体化、透明化。他不仅使素材增添点什么,而且也常常改变其重心所在,为的是使受众在他们的文化和意识形态镜像中引发兴奋点,投入合作。新闻写作最终的产品也形成传播的一种形态,具备信息、符码、载体三元素。

新闻写作是一种劳作。作为一种创造行为来理解新闻写作似乎被人忽略。通常的观念认为,新闻写作因为是简单的操作,因而是非创造的,非劳作的,只是一种摹写现象。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所谓创造并非指加进去什么,做成功了什么,而是指使一切的物质形态元素及精神能力在应对社会文化的基础上圆满地结合,所谓人性、事实信息、表现三因素之具足圆融,正是对创造概念的简洁概述。由此反观,则新闻亦必为创造行为。第一,它是选择的艺术,事实纷繁,然而何者适于刊载,需要心力衡量;第二,它是人对所完成的工作,自发现其突出的刹那起,便有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权衡;第三,背景的显在与隐在加入,更加具备创生特色。这里所谓背景的显在系指文中直接使用背景材料,而背景的隐在系指文中不直接出现背景材料,而是由近期社会焦点从大的空间上提供。不论如何,背景的深入使一切深入到了文化、生活之中,使素材陡然增值;第四,写作必须用技巧,使读者在尽可能小的版面空间中理喻尽可能多的信息,以少少取多多。当然,文字的简洁绝不意味着我们普通意义上的简单,新闻写作要求文笔富韵味,句子简洁,勿使读者陷入复杂的句子结构或冗长的段落中去。这也是艺术的表现。

新闻写作创造性的另一表征是,它是由不同风格的自由表达构成的。按照一般分法,我们将其中最为重要的作业主体分为“新闻型记者”、“作家型记者”、“学者型记者”三大类。他们也是写作作为创造的象征。他们的使命应该是一致的,关于这一点的深化思考我请大家阅读德国哲学家费希特的《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一书。在那里,费希特诗情充沛地描述了使命的不同与相同。至于作家型记者与学者型记者,我想简单地予以陈述,以供给新一代记者综合风格的养成。

作家型记者又被称为“文艺型记者”,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新闻学教授诺曼·西姆斯曾编辑《文艺型记者》选集,并为我们总结了它多方面的特征。他们是这样一群人:以文学的手法、智慧去运作新闻材料,并尽可能忠实于客观生活;另外,他们特别关注社会中重大的新闻事件、重要的新闻人物和突出的社会问题,并对之作出深入的解说。诺曼·西姆斯指出:“文艺型记者遵循着他们自己的一套规则。与一般的新闻写作不同,文艺化写作要求记者对于各种复杂而困难的题材进行深入观察。文艺型记者给读者所报道的事物,从头到尾都显示出这个记者是一个内行,甚至是这方面的权威。无论报道的主题是手术室里的一个外科医生,还是某家竞争力很强的公司的一个电脑设计小组,能写出这些戏剧性细节的,只能是那些锲而不舍、能力高强和满腔热忱的记者。”“文艺型记者已不再为‘自我’而烦恼了,但他们却确实关切如何找到叙述故事的有效手法,这也许需要作者在描述不同故事的过程中让‘我’不同程度地表露出来。”②这是一种抓取浓郁生活的现代风格。它“把现实抓得那么牢,反映得那么新鲜,批判得那么迅速”。例如,我们可于瞿秋白、范长江、萧乾、杨刚、子冈的作品中见出那清明的天空。

而学者型记者则要求记者对所报道的行业有专门的研究,他们不但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同时具有深湛的专业知识。例如,日本《每日新闻》记者、编辑委员本间义人,坚持钻研城市住宅问题,除完成多种专业报道外,更有《现代都市住宅政策》、《内务省住宅政策的教训》等专著;曾任美国《幸福》杂志总编辑的阿尔文·托夫勒,经过长期研究,写出了《未来的冲击》、《第三次浪潮》、《力量转移》等名著,不但震荡报界,同时又创生流畅、急湍、具足冲击力的文风姿色。这种风格更理性,亦更客观,并有细密缜慎的分析、预见。例如胡舒立《美国报海见闻录》指出:“西方新闻界在最近15年内一个重要的发展,就是在某些新闻报道的材料准备中应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这种调查研究的一般做法是,提出调研问题和进行实验、搜集信息、分析最终结果,然后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

写作就是这样一种活动,它是摇曳神秘又具创生力的领域。

但它又是灵活的领域。我们怎样理解它,也便怎样参与它,事实就是这样。

乔治·加勒特说:“采访是我们多事、孤独的生活中可怜的需要的又一迹象,是对真实事物急切而绝望的探索,是在似乎万事皆伪之时对可靠的东西的深深渴求,是至少相信赤裸裸的事实求之可得的欲望。”写作也是如此!

不但如此,在探求真理的工程中,并无一概的固定“法则”,即使有,也会为那些风云满天的大师们一一突破而终不得。但格洛里亚·斯坦内姆为我们说过:“它是唯一经受三项职业考验的东西:

1.我干这件事时,并不感到该去干别的;

2.它带来一种成就感,有时还产生自豪感;

3.它惊心动魄。”③

理解是第一的,它交给我们应有的神气,也交代了应具足的品格。但更重要的是实践,是行动,而且是灵活的行动。

同类推荐
  • 中国广播影视发言人答问录

    中国广播影视发言人答问录

    广播影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人们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产品。坚持导向和面向市场并不矛盾,受众就是市场,占领市场就能够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务。
  • 我们生于70年代

    我们生于70年代

    本书主要内容为:70年代有自己的朋友,七十年代生人之生长简史,七十年代生人之42个生活烙印,关于70年代
  •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手册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手册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分析,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环境,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相关举措,国家关于农村教育的政策等。
  • 南京血祭

    南京血祭

    经济犯罪现代著名作家阿垅写于1939年的报告文学体长篇小说《南京血祭》(原名南京),是第一部纪实南京大屠杀和南京保卫战的史诗般的作品。
  • 记录南广

    记录南广

    钟灵毓秀,虎踞龙蟠。南广学院的创建得益于天时: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巨大需求,对传媒人才的需求,为创建南广提供了最好的历史机遇。南广学院的创建得益于地利:“长三角”的区位优势为南广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南广学院的创建得益于人和: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民办高校的大力支持为南广学院的创立提供了必备的条件。从“南广”构想的提出,到选址南京江宁方山脚下;从第一栋建筑破土动工到四季芳香的美丽校园;从800学子入学江宁高中的租借校园到万人大学目标的实现,南广学院为中国民办大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热门推荐
  • 拽拽少爷爱上我

    拽拽少爷爱上我

    她第一次遇到他,他抢了她的巧克力雪糕。第二次见面是在教室,两位冤家就这样碰面了。他们会查出怎样的火花呢
  • 鬼里行间

    鬼里行间

    高中时代,学校发生了多起灵异事件,在二大爷的帮助下,我接连发现了隐藏在家族中的多个秘密,四大家族、鬼差、木偶戏班等众多事件把我卷入了一场巨大的阴谋之中。这些年,我历经千辛万苦,大概冥冥之中注定了我将接过家族的衣钵,成为一名行里人。自此与鬼同行,与妖结伴,途径刀山火海,路过万险千难,最终才会发现,那些比鬼还可怕的东西往往就在你身边……
  • 末世进攻

    末世进攻

    (推荐一本好书:《》)三尺剑光划破长空,进攻的号角已经吹响!阴寒之气冰冻百里兽人,炼狱火海焚尽亿万妖魔。狮子怒吼犹如罗汉临世,极光照耀宣告光明重归......幽冥牙刺魔王心,裂天斧断魔王足,激光闪穿魔王眼,魔王,由我终结!
  • 王爷小心,妃要爬墙

    王爷小心,妃要爬墙

    一招穿越,占了凤倾颜的身体,沈倾颜体会她的错爱悲哀。霸气休夫,敢爱敢恨,在波云诡异的朝堂之外沉浮,她如何躲避层层算计?尔虞我诈,算计四起,美人心计,何以畏惧!有人说她是乱世红颜,倾国祸水,她依然风声水起。最终,惊鸿一瞥,觅得如玉出尘的他,甘愿为之画地为牢,倾尽所有。问世间情为何物,那是一物降一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花开不曾忆当年

    花开不曾忆当年

    人们总是爱说,时光不老,我们不散。可从不曾知道,时光从未老去,我们却早已分离......
  • 黑罪冥皇

    黑罪冥皇

    千秋业,万古名,英雄一身血染尘。战场荒,踏血行,百年气魄,胜者吾名。
  • 游戏录

    游戏录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场游戏,当这场游戏决定着你的命运时你该如何选择?有人说人生就像梦一场,这个梦惊险离奇,悬疑莫测,我深陷其中,是否能够醒转过来?她是我这一生中的挚爱,可是我为了活下去竟然将她抛弃,我是多么的自私?他是我这一生中的挚友,可是我为了活下去竟然跟他决裂,我是多么的可耻?有人说我是恶魔,有人说我的心是铁做的。但谁能够真正的理解我?这是一场游戏,不是儿戏,我……要做出自己的选择,哪怕整个世界都反对!
  • 金银岛

    金银岛

    故事的主人公吉姆,是一个十岁大的小男孩,吉姆的父母在黑山海湾旁经营一家旅馆名为「本鲍上将」。有一天,旅馆来了一位脸上带着刀疤、身材高大结实、非常引人注目的客人,原来他就是比尔船长。吉姆非常喜欢听比尔船长讲故事,那些听起来挺吓人的经历,像是罪犯被处以绞刑、海盗双手被绑而且蒙眼走跳板、突如其来的海上大风暴、遍地骨骸的西班牙海盗巢穴等,每次都让吉姆又爱又怕,也让宁静的小镇增添了不少新鲜刺激的话题。没多久,比尔船长因为饮酒过量加上受到惊吓而死在旅馆中,吉姆无意间发现比尔身上带着的一张藏宝图,那是海盗普林特船长所遗留下的,于是吉姆和......
  • 促使青少年海洋科考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促使青少年海洋科考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本书是献给尊重科学、学习科学,创造科学的青少年的一份礼物。过去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今天我们说:“科学就是力量。”科学是智慧的历程和结晶。从人类期盼的最高精神境界讲,朝朝暮暮沿着知识的历程,逐步通向科学的光辉圣殿,是许多有志于自我发展的青少年晶莹透明的梦想!
  • 土地需要我们的保护(星球保卫战)

    土地需要我们的保护(星球保卫战)

    关爱自然,热爱地球,爱她的青山绿水,爱她的碧草蓝天,爱她的鸟语花香……我们要真正学会保护地球,让我们手挽手,肩并肩,心连心,筑起一道绿色的环保大堤。捍卫资源,捍卫环境,捍卫地球,捍卫我们美好的家园吧!我们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作为新时代青少年的我们,关注生态文明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