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2100000002

第2章 “明清之际”的界定(1)

明清之际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时期。就改朝换代这一事件本身来说,美国学者魏斐德在《洪业——清朝开国史》一书的导言中认为:“1644年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勃兴,是中国历史上所有改朝换代事件中最富戏剧性的一幕。”就这一时期的时代特色来说,朱义禄先生认为:“就古代文明的整体态势而言,有两个先后辉映的黄金时代,这就是先秦和明清之际。”从学术史方面来说,刘梦溪先生认为,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学术流变,有三个重要的历史分际点:一是晚周,二是晚明,三是晚清,“都是天崩地解、社会转型、传统价值发生危机、新思潮汹涌竞变的时代”。就这一时段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来说,陈伯海先生认为文学史上先后出现过三次高潮——周秦之交、唐宋之交、明清之交。就这一时段的人文特色来说,赵园先生说她最初选择明清之际作为研究范围,是“被明清之际的时代氛围与那一时期士大夫的精神气质吸引了”。

这一时段的独特魅力,吸引了众多学者从多个角度对其展开方方面面的探索与研究。在历史学领域,早在50年代,就有谢国桢等一批学人展开研究,谢国桢先生陆续出版了《南明史略》、《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明末清初的学风》等著作。近年来更有升温的趋势,先后出版了顾诚先生和美国学者司徒琳分别撰述的同名著作——《南明史》。在社会学领域,有李亚宁先生的《明清之际的科学文化与社会》。在思想史领域,有陈鼓应先生等主编的《明清实学思潮史》。在文人心态研究领域,则有朱义禄先生的《逝去的启蒙——明清之际启蒙学者的文化心态》和赵园先生的《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

这些专著,犹如盛开在明清之际研究花苑中的朵朵奇葩,各竞芬芳。而这里我们将要展开的关于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群的研究,则将尽力为这座花苑增添一抹绚丽的色彩。如前所述,明清之际作为一个文化史上的命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要想真切地了解一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中人们的生存状况、精神面貌,阅读、考察那个时期出现的小说,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有学者指出:“过去的文化研究很大程度上等同于精英文化研究乃至思想史研究,而对于构成国民性真正内涵的大众文化与日常行为文化都重视不够。”如何研究“构成国民性真正内涵的大众文化与日常行为文化”?只有一种方法:研究民间通俗文学。对此,致力于研究中国“游民文化”的王学泰先生深有体会地说:“研究中国文化不能只看孔子孟子怎样说,老子庄子怎么说,二程朱子……这些往往停留在官府的文告或士大夫冠冕堂皇的诗文中,还应当看看小说、通俗戏曲中怎样说。”王学泰先生认为游民不同于农民。游民是中国传统社会中被抛出士农工商诸固定职业之外而形成的社会边缘群体,它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水浒传》、《三国演义》等通俗文学中所反映的江湖气乃至历代王朝末世乱局中的许多乱世英雄的社会渊源都是游民而非农民,许多所谓的“农民起义”,与其说是农民反对地主的斗争,毋宁说是游民的反社会行为。小说一般篇幅长,视角宽,便于对一个时代进行深广客观的描述与解剖,比文集、诗词、戏曲等其他体裁的文字记载具有明显的优势。

研究中国古代的小说,不应当也不可能忽视对小说作家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对于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的研究,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发掘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然而,由于资料本身和研究视点等等因素的限制,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远远未臻成熟。本书拟从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研究的角度,切入到易代之际小说作家们深邃幽邈的心灵世界。

第一节历史上的“明清之际”

一、历史学家对“明清之际”的划分

“明清之际”,也被称为“明末清初”、“明清之交”,是一个日益引起大家重视的特殊的时代。历史学家对“明清之际”这一阶段的界定,有以下几种意见:

第一,明万历年间(1573~1619)到清康熙年间(1662~1722)。在史学研究领域,多数研究者将“明清之际”定为明万历初年到清朝康熙末年一百余年之间。谢国桢先生在《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和《明末清初的学风》两书中,对“明清之际”、“明末清初”的研究范围,上不超越明万历年间,下不超越清康熙年间,实际上就是认为从明万历初年到清朝康熙末年。冯天瑜先生在《中国文化史断想》一书中,对“明清之际”的划分与谢国桢先生相同。陈鼓应《明清实学思潮史》将“明清之际”定为从万历中期到康熙中期。朱义禄先生在《逝去的启蒙——明清之际启蒙学者的文化心态》一书中,没有明确说明“明清之际”的划分时限。但考察其论述范围,大致在万历中后期和康熙初期之间。

第二,明嘉靖—万历到清乾隆—嘉庆年间。李亚宁先生在《明清之际的科学文化与社会》一书中,指明“明清之际”是从明嘉靖—万历到清乾隆—嘉庆年间的一段时期。

第三,明崇祯末年到清康熙前期。赵园先生在《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一书中,说明了“明清之际”的大致范围。她说:“‘明清之际’是个起止不明确的时段,在这本书中,它大致指崇祯末年到康熙前期。”

历史学上的这三种划分时段中,李亚宁先生在《明清之际的科学文化与社会》一书中的划分似乎太过宽泛。从明嘉靖(1522~1566)到清嘉庆(1796~1820)之间跨越将近三百年的时间,在这三百年间,历史文化、社会思潮等已几经变迁。从科学文化领域来说,这种划分可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如果选择其他研究角度,则似乎很难对这一宽泛的时间段做整体性的把握和研究。赵园先生在《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一书中的划分则又似乎过于狭窄。“崇祯末年到康熙前期”,其实就是指顺治王朝统治时期的十八年,又在其起始和终结年份上分别提前、推迟了几年。实际上,赵园先生在这本书中研究的是崇祯十七年大明帝国覆亡这一事件对当时士大夫精神上的重创,以及这种重创在他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上所施加的影响、所遗留的痕迹。对于这本书的研究思路来说,这种时间段的划分是契合的。但同样,如果从其他研究角度考虑,这种划分则会显示出过于局促的不足性来。赵园先生是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学者,后来又转而进行古代文学的研究。从作者的角度来说,《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一书中对“明清之际”时段的划分,应当归入文学研究领域。但就这本书的具体内容而言,赵园先生考察的是易代之际士大夫的思想、言论、生存方式、学术等历史学研究领域的课题。所以,我们把这本书中对“明清之际”时段的划分,归入历史学研究领域。

从历史学研究领域来说,“明清之际”的划分似乎应当界定在明万历年间和清康熙年间。更确切地说,“明清之际”应当界定在万历中后期和康熙初期之间。万历中后期,是明朝走向衰亡的开始,神宗皇帝数十年不问朝政,与官吏们消极对峙,当朝国政只是依靠其强大的惯性在继续运行。接下来的泰昌、天启年间,阉党当政,祸乱朝纲,有正义感的士人与之对峙,党社纷起,两种势力相互倾轧。国事日非,天下遂乱,竟而至于流民义军势力日倡;东北边防守军引狼入室,满清王朝竟入中原,定鼎北京,大明王朝覆亡。流民义军的“以下犯上”和满清王朝的“以夷制夏”,在当时人们看来,简直就是乾坤倾覆,奇耻大辱,伦常颠倒,末日来临。崇祯十七年天崩地解、令人应接不暇的时局变迁,对当时经济、思想、学术、文学诸方面的影响剧烈而深广。接下来的整个顺治年间,清朝统治者都在与负隅顽抗的南明以及各种反清势力进行殊死的较量。直到康熙初年,各种反清势力日渐消歇,长期的战乱逐渐平定,和平的生活重新来临,整个社会逐渐进入正常发展和逐步走向繁荣稳定的时期。这一百年左右的时间里,历朝统治都不再如国势强盛时那般谨严有力。统治力量的软弱和衰竭,必然纵容为统治力量所不容的各种“异端”势力的迭起,政治、经济、思想、学术、文化诸方面都显示出相对解放的色彩,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现象,并且具备一定的“近代文明”启蒙时期的意味,有人甚至将这一时期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因此我们认为,历史学领域的“明清之际”,界定在明朝万历中后期和清朝康熙初期之间比较符合史实。

二、“明清之际”的时代特点

确定了明清之际的上限和下限之后,我们来看一看明清之际的时代特征。在中国历史上,明清之际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它的特殊性,主要被描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中国近代文明的开端”。日本学者沟口雄三认为,“如果就中国来看中国的近代历程”,那么明末清初政治上的君主观的变化,与经济上田制论的变化,“应被视为清末变化的根源”,“从这里寻找中国近代的萌芽,决不是没有根据”。沟口雄三先生认为,中国从清朝末年全面进入近代文明时期,但早在明清之际,中国的政治观、经济制度、学术思想等方面都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向近代文明过渡的旅程。这一观点,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认同。

第二,自我批判时代的降临。 “自我批判的时代”,是马克思的用语。如何理解马克思这句话的意义呢?朱义禄先生在《逝去的启蒙——明清之际启蒙学者的文化心态》一书中阐释为:“进行自我批判需要特定的社会条件,那就是社会的各种矛盾空前尖锐地集中在一起且达到相当激烈的程度,但该社会尚未达到崩溃或解体的时刻。”据此,朱义禄先生进一步断定,明清之际基本上具备了这一特殊的历史条件。自我批评也即自我反省,明清之际的易代之变,引发了潜伏在社会深处的各种矛盾,又使得各种矛盾的冲突空前地尖锐激烈,人们开始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体制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刻的反思,在反思中加以根本性的否定,在否定中走出中世纪的阴影,迎来近代文明的曙光。

第三,出现了启蒙思潮。庞朴先生认为中国明清之际出现过启蒙思潮或者叫早期启蒙思潮。朱义禄先生这样描述了明清之际启蒙思潮的特征:“崭新的价值观念,人文精神的觉醒,禁欲主义的批判,专制主义的鞭挞,主体意识的高扬,经学态度的否定,怀疑原则,自得精神,学术民主……”这些崭新的时代面貌构成了明清之际启蒙意识的方方面面,汇成了一股汹涌澎湃的启蒙思潮。

这三个方面的特征其实是三位一体。正因为明清之际在剧烈的社会动荡中进入到自我批评的时代,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潮,才被称为是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是中国近代文明的发端。尽管这种近代文明的端倪在康熙、乾隆年间又一次因为封建政治体制走向稳定坚固、思想文化的钳制日益加重而被逐渐消解,但其对从清初到清末整个社会的影响依然清晰可辨。

同类推荐
  • 流浪的月亮

    流浪的月亮

    《流浪的月亮》讲述了从二十世纪下半叶开始,海外华人文学逐渐繁荣,发展到现今已经很成气候。一些海外华人作家的作品,不仅蜚声华人文学界,就是在国外主流文学界也崭露头角。他们身处异域,思想和生活无不与传统的母语文化以外的异邦文化形成冲突并不断磨合;而在内心世界里,都有不同文化碰撞后闪现出的亮点和火花。尽管他们在国内不如一些畅销作家来得更有知名度,但在域外,他们的写作俨然是与中国文学连在一起的,与中国文化传统息息相关。华人作家的作品也成为人们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简捷途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国内的读者对海外作家的作品更有兴趣。
  • 荡不起来的秋千:刘国芳哲理小说

    荡不起来的秋千:刘国芳哲理小说

    刘国芳是我国最有影响力的微型小说作家之一,他的名字和他的经历已和中国大陆的当代微型小说发展史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人认为,在中国,只要是读书的人,就读过刘国芳的微型小说。《荡不起来的秋千》在创作上昭示了一种微型小说的典型写法和微型小说文体目前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和艺术成就。他对微开型小说这种文体的把握与运用已达驾轻就熟的程度,善于以小见大,平淡中见神奇;注重贴近现实,关注人生;歌颂真善美,鞭鞑假丑恶;讲究构思的精巧,追求艺术的多样,写实的、寓言的、象征的、荒诞的,摇曳多姿,是一本让人百看不厌的精品小说。
  • 古诗的艺术魅力

    古诗的艺术魅力

    本书萃选自汉魏至清季的古体诗作品近两百篇,清词丽句,在千古诗史中皆有其流传至今的美学价值。作者的解析凝练雅致,余味无穷,引领读者自行体验古典诗境所特有的美感。
  • 我愿朝着太阳生长

    我愿朝着太阳生长

    有些人似乎什么都不必做,好运气就会伴随终生。而有些人卖艺的时候必须专心卖艺,才会随着岁月的沉淀变得越发有底气。这本书记录着这样一些人:一个不需要照顾,女汉子性格的白领;执着并拧巴的女推销员;死心眼的BJ男和他的十个姑娘;长得好看的拉面师傅;乐此不疲的“喜当爹”……看着他们的故事,你会想:有些好运气,还没有来找你,不是说他们永远不会来了,只是为了让你多走一些路,再遇到属于自己的甜。
  • 感怀浙大

    感怀浙大

    本书收录的是以第一人称记述的浙大曾经的人和浙大曾经的事。它们的作者有的曾在浙大工作,有的曾在浙大学习,有的早就离开了浙大,有的一直在浙大工作。这些饱含深厚情感的文章有浙大校友们回忆在母校学习生活的一点一滴,他们写下了在浙大求学期间“最难忘的老师”、“最称赞的课程”、“最留恋的地方”和“笔者在浙大的那些故事”等;也有为国家、为浙大做出卓越贡献的浙大名师竺可桢、苏步青、王国松、费巩的子女们回忆他们眼中的父亲,一幕幕往事在撰写的过程中浮现。
热门推荐
  • 笔髓论

    笔髓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瓮中人语

    瓮中人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绝境轮回

    绝境轮回

    一万年前,瞎子步入轮回之门,经历了九世的轮回。一万年后,瞎子轮回重生,却忘记了九世的记忆。人生历经坎坷,受尽折磨,但瞎子也毫不气馁。就在瞎子步入绝境之际,却是到了瞎子开眼之时!一世一世的记忆,随之一层一层的打开,迎接光明的到来!最终,他顿悟人生!不再叛逆,不再孤独,不再沉默!
  • 家有诡妻

    家有诡妻

    自杀后一个星期,前女友玩起了闪婚,还把她的伴娘送给我。大红嫁衣,十万金饰,百万房产也随着一纸婚书递到了我的面前……
  • 穿越之贪恋异世温柔

    穿越之贪恋异世温柔

    她,紫苓,从异世而来,深知背后有双掌控的手,依旧敢爱敢恨,勇敢的做自己。喜欢了就说,答应了绝不反悔,想到了就做。木无心想要的只是能拴在自己身边的紫苓。青衣,妖界殿下,与紫苓的情缘,纠结于是你,还是只是因为你。魅影,最好的朋友,是离恋人最近的距离。
  • 定损员的异样技能

    定损员的异样技能

    单飞是钣喷工,做事故车维修有六年了,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机缘巧合之下,他脱下工装换西装,成了保险公司的事故定损员。美好的生活才开始,查勘了第一个现场却恶梦连连,老妈听说事情起因后找了神神叨叨的舅舅看了一个水碗:阳气太矮,命中带阴,适合吃神仙饭!而喝了老舅鬼画符的水也没什么特别之处,直到有一天,单飞发现,自己居然看到了一些不可思议的东西,接下来的工作让他自己都觉得毛骨悚然,却又借着这个改变让自己平步青云
  • 量子鬼怪

    量子鬼怪

    学生关耳误入量子科学家的居所,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一步步走进了光怪陆离的鬼怪世界
  • 宽容·退一步海阔天空

    宽容·退一步海阔天空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想这句话用在人身上也是适用的。比如我们常说的:“当一个人生气或者怨恨的同时也在损耗自己的力量。”所谓“损人不利己”,概莫如此吧!而在这样的时刻,宽容的力量就显示出来了,它让我们放下仇恨和怨憎,在放下的同时也为我们的内心减压,于是轻松和快乐也随之而来。张海君主编的《宽容(退一步海阔天空)》收集整理的几十则关于宽容的小故事,就在向我们揭示宽容的真谛、传递宽容的力量,希望读者朋友们在认真读完此书之后可以有所顿悟、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 苍穹下的玫瑰

    苍穹下的玫瑰

    讲述的是关于双子座宫主和巨蟹座宫主奉王族赫陨殿下之命,下凡历经人间的故事。因为一个共同的梦,而把他们牵连在一起,随后也发现了各自佩戴的项链和扳指儿背后的秘密,这是因为他们仙根未净,在特殊的环境下随着念想才能发挥不同的魔力。虽然他们不同于凡人,但是感情路途并不顺畅,越是遇到险阻,两人的心越是靠得更近,因为他们从始至终都相信彼此是属于同一个苍穹下的。
  • 怎忘初见

    怎忘初见

    我知道,你终会来,所以我等。——by青昭只是无意间一转身,看见你翩若惊鸿。——by金明诚我们跌跌撞撞走在青春的路上,我不愿说我们邂逅于偶然,更愿意说那是蓄谋已久的重逢。就让故事停在相遇的那刻,刹那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