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2100000001

第1章 绪论

“明清之际”,是中国文化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时期,作为文化史上的一个命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20世纪50年代,谢国桢先生陆续出版了《南明史略》、《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明清之际的学风》等著作。20世纪90年代,又先后出版了顾诚和美国学者司徒琳分别撰述的同名著作——《南明史》、李亚宁《明清之际的科学文化与社会》、陈鼓应等主编的《明清实学思潮史》、朱义禄《逝去的启蒙——明清之际启蒙学者的文化倾向》、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近年来涌现的新著又有李枚《明清之际苏州作家群研究》、林岗《明清之际小说评点学之研究》、李康化《明清之际江南词学思想研究》,等等。对明清之际这一特殊时期展开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是目前学术界的大趋势之一。

选择明清之际通俗小说作家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我在学习和阅读中,深深受到这一课题本身独特魅力的巨大诱惑。但是在具体划分明清之际的上限和下限时,也曾有很多困惑。这种划分究竟科学与否?是将崇祯、顺治两朝合在一起,叙述更为方便,还是分开表述更为方便?也就是说,两朝之间有无必然的联系?笔者曾经试图专门论述南明、顺治时期的通俗小说作家,但又感到顺治、南明时期小说作家的特色是有渊源可循的,可以以崇祯时期为其源头。在崇祯、顺治两朝,通俗小说的一些内在特点是有联系性的,保持着高度的统一。比如时事小说和遗民小说,他们的分别是表面的,而他们的统一却是内在的:都是自觉、密切地关注时事,将小说与时事联系起来。

赵园先生在谈到她选择“明清之际”的“最初的原由”时说:“我最初只是被明清之际的时代氛围与那一时期士大夫的精神气质吸引了,于是在几乎毫无准备、同时对自己的力量并无充分估量的情况下,我迈过了那道门限。”笔者也以同样的心情,进入这一课题的研究工作,进行很可能是“不自量力”的艰苦探索和尝试。

对作家群体的整体性研究,是文学史的重要命题之一。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古代文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许多学者主张打破传统的文学研究史上单一的作家作品研究的局面,要求进行立体的、全方位的文学研究。傅璇琮先生在《中国文学史研究系列》丛书的总序中说:“文学史研究的基本单位,不是简单排列的一个个作家,而是连续不断向前推进的不同时段。”理论的提出,促进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时段研究和作家群体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是我研究的学术背景和理论基础。

明清之际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转型时期,此时的小说作品既有对传统小说的继承,又有对传统小说的革新,处在一个革新旧传统、开辟新风貌的“夹缝时期”。明清之际小说的因革,主要有三个标志:其一,作家主体意识增强,在很多作品中都可以影影绰绰地看到作家自己的生活状况、心理情态、社会思想等;其二,在明清之际启蒙思想的影响下,不少作品中有对传统思想和传统文化的比较深刻的反思;其三,小说各传统流派开始发生变异和互相融合,这一点对清初及清中后期小说创作影响深远;其四,小说观念发生发展,作家对小说艺术的认识有深入发展。

明清之际小说主题大多与时事相关,不少作品能反映出与时代相应的启蒙思想以及作家群体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小说作品的人物类型,有的是借旧瓶装新酒(譬如作为《西游补》主人公的孙悟空就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有很大差异,《水浒后传》中的人物与他们在《水浒传》中的性格也不同),有的是小说史上崭新的人物形象(譬如李渔小说中的系列人物形象);小说作品的情节也很有特色,大多关涉现实,但笔墨大多荒诞离奇、寓意深刻。总而言之,明清之际小说作品普遍呈现出生新奇异的艺术风貌。

明清之际小说作家多数是江南科举不第的中下层文人,大都穷困潦倒,地域文化、身份地位和生存状况对他们的创作有很大影响。从创作环境分,明清之际小说作家可分为书坊作家群和书斋作家群两大类型。书坊作家群多是受书商托请的书坊写作者,他们的创作以商业发行为中心,面向普通读者,大多通俗易懂,并且充满教化意识;书斋作家群多是文人小说家,譬如董说等人,他们的创作并不以出版发行牟利为目的,而是以宣泄情感、表达自我为主,作品特色独具,充满作者的生命寄托,艺术性较强,其中不少作品内容充满社会反论,艺术追求上表现出作者以文为戏的遣玩心态。

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的小说观念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前的风貌。此时不少作家具有“木铎醒世”和发愤著书的小说观念,多数作家认为小说这一文体应当具有生新奇异的艺术风貌,很多作家还认为小说应当“谐于里耳”,便于传播和接受。时代特点、地域文化、生存状况、小说观念等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促成了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的群体创作心态,即警世心态、劝世心态、愤世心态和隐世心态。在这一时段(34年)中,小说作家的创作心态呈现出从警世心态、劝世心态转化为愤世心态和隐世心态的动态趋势。此时小说作者名号和作品名称都是作家创作心态的外在表现。

本书在资料考证、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历史学、社会学、现代心理学等研究方法,对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的生存状况、小说观念、创作心态等进行深入细致的辨析研究。

明清之际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传承意义。但以前只有对少数作家的较为表面的个体研究,对这一时段小说作家进行整体关照的深入研究付诸阙如。本书对明清之际小说作家进行整体性研究,探讨了造成文学史上明清之际独特文化现象的深层原因。本书深入考察作家群的生存状况和群体创作心态,考察时代、地域、作家与作品诸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对研究各种体裁、各个时代的文学创作与发展规律都具有比较普遍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同类推荐
  • 雨巷:戴望舒作品精选

    雨巷:戴望舒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猫眼内外

    猫眼内外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新世纪宝玉可以不打吗、“抽鸦片者非禁烟局长”、拍马屁以及虎狼之伤、猪八戒照镜子、孟子三论“五亩之宅”、山下老虎咬不咬人、猴子磨刀与孔子设计、性情中人与“头家脾操”、干嘛要去撬动地球、想看电视就别思考、纳税人是哪些人、节能灯为谁节能、放弃举报、脸皮和披狼皮、披羊皮、且听老人言等。
  • 非牛非马集

    非牛非马集

    所收入诗词为作者退休后所写诗词作品中精选二百首而成。按文体分为六辑,有诗词、对韵,有唱和、歌谣,有杂体、古诗。大多是作者退休后所见所闻有感而发。内容上贴近现实,长于针砭时弊;手法上偏于讽喻,富有幽默感。
  • 肆事融笔端(叙事卷)

    肆事融笔端(叙事卷)

    本书按照内科、外科、皮肤科、妇科、儿科、五官科以及其他的顺序,分别介绍了各科病人的饮食禁忌。
  • 一世珍藏的微型小说130篇

    一世珍藏的微型小说130篇

    作品让人感动和觉得温暖的是其中的亲情和信义。在当今一切都可以商品化而且大多已经商品化的社会中,这种亲情和信义代表着生活的另一面,代表着人类的本真理想,或许它正是作者有意凸显出来要让读者领会的抵御商品化潮流侵蚀所不可或缺的精神信仰之所在。选在这个集子里的作品,都是按照形式精致和内容丰富的标准精选出来的,或主题新颖,或意蕴动人,或构思精巧,或文字颇有余味。不少作品集众多优点于一身,至少是在一些方面有独到之处的。
热门推荐
  • 弟子规新读

    弟子规新读

    《弟子规》分为五个部分,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具体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 被时光遗忘的爱人

    被时光遗忘的爱人

    他的恋人多年来从未改变过容颜,而他每天都要面对比昨天衰老一分的自己,他想不通为什么时光要如此厚遇恋人,直到他发现了真相....小短文√烂文笔√三无产品√
  • 里面的世界

    里面的世界

    怕只怕,不过是梦了一场,醒来的故事终将睡去。
  • 等你到天明

    等你到天明

    爱是什么,我们一直在追寻。爱是“山有木兮木有枝”的暗恋;爱是跨越千年的执着;爱是红颜枯骨的守候;爱是轻而易举的放弃;爱是不可理解的追寻。等到天明,我们的故事会结束,爱还在继续。
  • 医病简要

    医病简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子临天下

    子临天下

    看繁世韶华,又诉谁如故风华。他举杯煮酒论天下,他放手为何而牵挂;他笑看存亡与厮杀,他乘奔为谁去争霸?看江山如画,子恣临天下。——《子临天下》题记
  • 男色时代:恋上名门公子

    男色时代:恋上名门公子

    今年她命犯桃花,新学期开始,居然就亲身体验了一把“一女二男,纠结爱恋”的狗血爱情剧戏码……不过,两位超级校草都好帅气呀……啧啧,一个温柔如王子,总在她需要的时候出现。另一个则霸道如恶魔……面对两个同样出色的校草,她都有点动心了,咋办?能不能两个都爱?
  • 爱在江湖:相思剑

    爱在江湖:相思剑

    要为娘报仇就要学相思剑要学相思剑就要和他成亲可是,成亲没多久又被休了......她该何去何从?他和他,一个情深,一个情真谁才是她的归宿?
  • 逐红楼

    逐红楼

    戴宇本是天王公司的CEO,闲来喜欢游历名山大川,正所谓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顺带阅人无数。不巧在一次游历中为了拾得一美石,失足成就了千古奇缘……
  • 毛公案

    毛公案

    小说叙述了明代嘉靖时期直隶巡按毛登科私访断案的故事。本书藏于南开大学图书馆特藏部抄本《话本十四种》。据《储仁逊抄本小说十五种》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