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1000000031

第31章 在重大突发事件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陈云华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举世震惊。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立即成立了集团抗震救灾宣传应急协调组,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委宣传部的部署,统一指挥集团各报刊网站,第一时间奔向灾区、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第一时间发出主流舆论声音,把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及抗震救灾的决策部署传递给灾区干部群众,把灾区干部群众奋勇抗震救灾的情景展现给全国人民,唱响了抗震救灾主旋律,弘扬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仅《四川日报》在地震发生后百日内,就刊发有关抗震救灾的稿件近1万篇(幅),为抗震救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受到中央和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7次受到中宣部《新闻阅评》的表扬。

一、坚持改革创新,做好重大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6月20日的讲话中指出:“要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健全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机制,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提高时效性,增加透明度,牢牢掌握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动权。”我们这么大的国家,每年发生一些突发事件并不奇怪,关键是要建立健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机制,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及时报道、用好话语权的同时,切实把好关,把好度,有效地引导舆论。

汶川大地震刚发生,面对这一突发灾害,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按照中央宣传部和省委宣传部的要求,立即启动重大突发事件宣传报道应急机制,从集团层面优化配置新闻资源和人力资源,迅速派出得力记者第一时间赶赴地震灾区,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及时报道灾情变化。在抗震救灾期间,集团每天有200多名记者在一线采访,仅四川日报社每天就有60多名记者在汶川、北川、青川等重灾区采访。5月12日下午,集团所属网站“四川在线”在震后20分钟,就将第一条有关地震的消息发上论坛,并且很快推出了汶川大地震的专题。5月13日,《四川日报》就推出5个《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特刊版,其中川报记者的自采稿件占80%。从5月13日至7月初,《四川日报》平均每天推出11个版的抗震救灾特刊,在第一时间对各个重灾区抗震救灾的情况进行了强势报道。由于我们的媒体对灾区抗震救灾的报道非常及时、全面、客观,极大地震撼了国内外读者的心灵,让全世界人民从我们的媒体上看到了灾区人民的坚强、中国人民的力量,感受到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为此,5月21日中宣部《新闻阅评》第200期以《行动迅速先声夺人重点突出——〈四川日报〉强势报道抗击汶川大地震》为题,从三个方面高度肯定了汶川大地震后《四川日报》抗震救灾报道,认为《四川日报》作为抗震救灾所在省的党报,不辱使命,自觉承担报道重任,在大灾面前,紧急动员,紧急行动,派出大量记者奔赴灾区。他们不畏艰苦、不顾安危,在最危险的地方采写,以多个整版集成刊出,及时而全面地反映了气壮山河、惊天动地的抗灾情况,对动员广大干部群众抗击天灾、稳定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接着,6月4日、6月5日、6月9日、6月20日、6月26日、7月2日中宣部的《新闻阅评》连续对《四川日报》抗震救灾的报道给予了表扬。在抗震救灾的报道中,集团还注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互动融合,提升了宣传效果。由于我们的媒体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报道全面、及时、准确、客观,有效地引导了舆论,舆论引导的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为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坚持“三贴近”,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着力点,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四川日报》是党报,党报姓党,同时是报。只有坚持“三贴近”,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结合起来,才能吸引读者阅读,达到宣传的目的。《四川日报》在近几年的连续改版中,注意新闻性与导向性的结合,既受到了省委的肯定,也得到了读者的认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政府信息向所有媒体同时发布,新闻现场向所有媒体同时开放,党报不再独享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四川日报》找准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策划视角上站在全局的高度,在采访上深入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用群众喜爱的方式,及时准确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抗震救灾的决策部署,充分报道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深入重灾区指导抗震救灾的感人场面,展现了党和政府对灾区人民的深切关怀。同时,用大量的版面全面展现了坚强的灾区人民和支援灾区的解放军官兵、医务工作者、救灾志愿者大量可歌可泣的感人场景,动人故事,唱响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深深打动了所有读者的心。当每天的《四川日报》送到救灾部队的驻地和灾区群众的安置点时,立即被抢一空,大家都被《四川日报》报道的一个个故事而感动。

在做好正面宣传的同时,针对灾区群众的疑惑,以及影响群众稳定的谣言,《四川日报》及时刊发党和政府的权威声音,报道有关专家的解疑释惑,消除群众的恐慌心理,稳定社会秩序。在地震后的第二天,成都流传“自来水被污染”的假消息,引发市民大量抢购矿泉水。《四川日报》及时采访有关部门,于5月15日迅速刊发了《谣言制造者被警方挡获》的报道,有效地阻止了流言的散布,维护了社会稳定。在大地震后余震不断的情况下,有部分群众产生了恐慌心理,《四川日报》记者及时采访了地震专家、建筑专家,推出了系列访谈,消除了人们对地震的猜测性和对建筑安全性的疑虑,稳定了群众的情绪,让群众放了心。

三、加强队伍建设,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根本保证

要提高舆论引导的能力,关键是要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新闻宣传队伍。在汶川大地震的巨大灾难中,我们的新闻队伍在灾难中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我们集团的一大批记者,包括刚到报社不久的“80后”年轻记者,当灾难来临时,不辱使命,英勇顽强,争先到最危险的重灾区采访。当他们到达灾区,在通讯中断、与报社联系不上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后退,而是冒着生命危险,勇敢地深入重灾区现场,千方百计把灾情和灾区抗震救灾情况发回报社。5月12日下午刚刚地震后,《四川日报》记者李晓东就挤上一辆抢险车赶到北川县,13日凌晨到达北川中学救援现场,是率先进入北川的文字记者,及时采写了大量抢险救援的报道。阿坝州理县是紧邻汶川的另一个重灾区,第一批进入理县县城的记者是《四川日报》记者李燕华、王代林、松涛和《华西都市报》记者杨涛。他们在交通中断的情况下,徒步翻山越岭6个多小时,于13日下午2点到达理县,迅速将当地的灾情,通过林业防火电台传到阿坝州,再传到成都。还有毕业到四川日报社工作还不满一年的女记者陈碧红,地震后不到两小时就奔赴重灾区绵竹市汉旺镇,采访中遭遇车祸导致身体多处擦伤和轻微脑震荡,在短暂昏迷醒来后,坚决留在灾区继续采访,写下了感人的独家报道。在抗震救灾紧张的日子里,我们的记者们冒着生命危险,在余震不断的重灾区进行采访,同时还参与了大量抢救生命的救援工作。通过这次灾难的考验,我们集团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有99名年轻记者在火线中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以自己的亲身实践,证明了我们的新闻队伍是一支不畏艰险、敢打敢拼、能打胜仗的队伍,是一支党和人民放心的队伍。

汶川大地震带来了灾难,也锻炼了我们的新闻队伍。在抗震救灾的日子里,我们的采编人员既宣传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又具体实践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既宣传了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又有很多人成为英雄模范人物群体中的一员。我们相信,经过艰险磨炼成长起来的新闻队伍,是党和人民信赖的队伍,是我们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根本保证。

〔陈云华: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

同类推荐
  • 独立学院管理概论(面向实践的教育管理丛书)

    独立学院管理概论(面向实践的教育管理丛书)

    《面向实践的教育管理丛书:独立学院管理概论》基于激励理论对独立学院的发展进行宏观的研究,主要研究的领域是独立学院的演进历程、独立学院的发展现状、独立学院的组织管理、独立学院的战略管理、独立学院的教师管理、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独立学院的社会服务以及独立学院的学科建设和文化建设。
  • 儒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儒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从儒家智慧的海洋中,撷取到最宝贵的明珠.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本书通过选取经典的儒家故事,以修身做人、处世智慧.正视心欲、直面名利、谦孝美德等篇章淋漓阐释儒家的博大智慧。目的就是通过撩开儒家思想神秘的面纱。
  • 新九龙山村的幸福生活

    新九龙山村的幸福生活

    在田野调查基础上,以九龙山村为例,运用文化人类学和跨学科的理论方法对武义县九龙山村“下山脱贫”的社会文化变迁和文化适应进行考察和研究。
  • 那些“穿越”的孩子

    那些“穿越”的孩子

    农民工子女从不发达的乡村到繁华的大都市,从乡音、乡情到很不熟悉的语言与人文环境,从离别后的重逢到重逢后的离别,这些一次一次“穿越”的孩子值得关注。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工,农民工离不开他们的子女,这些“穿越”的孩子也要有他们的精神家园,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每一个具体的生命面前显示其温情,是本书提出的一个问题。
  • 和谐社会论纲

    和谐社会论纲

    本书为学术性专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近年来我国社会建设最重要的战略决策之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亦成为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之后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之一。如何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深化和谐社会理论,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提供可能的理论支撑,是我和我的学术朋友们近年来共同探讨的问题,这本《和谐社会论纲》就是我们思考的结晶。和谐社会理论理论内容博大精深,实践意义重大深远,我们的思考还是表层的、初步的,是谓"论纲"。如果它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并能将关于和谐社会的研究引向深入,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热门推荐
  • 诛贼

    诛贼

    从偏远乡下走来的懵懂少年,无形中卷入一场惊天的布局,是续写一段悲壮史诗还是泯然在芸芸众生之中?且看他如何取舍!谁人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乎?新人新作,邀君共赏。
  • 天弦幻绝

    天弦幻绝

    天空,已经开始了永恒的黑暗。诡异的天赐、悬疑的仇恨...爱与恨的缠绵,笑与泪的交织...这一切究竟是上天的安排,还是自己的命运。且看看少年如何在尸横遍野的大道上走到巅峰!
  • 论他们的相遇

    论他们的相遇

    她,从一出生就不平凡,在饱受孤独后与他们相遇,将开启一段怎样的青春之旅。
  • 江湖试剑录

    江湖试剑录

    等级清零,武功尽失,仇敌三千又何妨,一剑斩了便是!且看我藏剑弟子如何寻奇遇、杀仇敌,江湖奇宝握手中,再度重登武林之巅!
  • 兵王之双重身份

    兵王之双重身份

    兵王,将军手中的利刃,兵锋所指,利剑出鞘。特工,国家手中的暗刀,收敛锋芒,一击见血。……
  • 他和她之间的奇妙

    他和她之间的奇妙

    叶岚,在孤儿院中度过冰冷地童年,孤儿院的生活造就了冷漠的性格。墨谨轩,外表呆萌无害,实则身上不知藏了多少秘密。因为一次帮派的追杀,墨瑾轩晕倒在叶岚家的阳台上,出于“怕家里多个鬼魂不安宁”,她救了他。本是无心之举,却不料是一场爱的开始……
  • 荒莽问天录

    荒莽问天录

    拥有人族战神体却被判定为没有任何修炼天赋的少年安小晏,在弑魂潭底发现了封印万载的朽木龙,遂拜其为师,从此踏上征天途...塑人王体...参加万古荒天血战...证道永恒...
  •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

    王国维提出境界说,认为第一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仅词的境界是如此,文学境界甚至人生追求成功的境界也是如此。古往今来,评价文章好坏的标准各种各样。学贯中西的王国维提出从“境界、真情、词句”角度评判文章好坏——以境界取胜的文章千古流传,以真情动人的文章经久不衰,以词句取胜的文章也深受欢迎。
  • 绝世神灵师

    绝世神灵师

    这天道已变,强者为王弱者为寇,而这天才少年又如何改写这个不公平的世界呢?
  • 回首的依依不舍

    回首的依依不舍

    十岁的她被他收为唯一的女徒弟,十岁的她在他的保护下一边学习一边寻父,十岁的她本分孝顺,十岁时的她还和他遵守师徒之道。二十七岁的他是天界的德高望重的上仙,二十七岁的他破列收她为徒,二十七岁的他特别的护短古板,二十七岁的他却被她激起了心中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