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9500000020

第20章 文学理论载体向度(4)

“浪漫主义”这一概念在历史上有不同的含义,并有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之分。最初,浪漫主义内部贯穿着反对旧制度、要求个性解放等积极的因素,但到了19世纪中叶,浪漫主义“日趋衰落下来,并逐渐演变成一种消极、反动的文艺思潮”。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家如法国的夏多布里昂(Chateau Brind)、英国的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德国的哥特弗利德.金克尔(Gottfried Kinkel)等,他们出于个人的幻想,在作品中把封建的田园生活和宗法制度进行美化,主张回到中世纪去,因此受到了经典理论家的批判和嘲讽。

在评论普鲁士的书报检查令时,马克思对消极浪漫主义进行了否定和批判:“在新的书报检查令中则出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深奥,可以说出现了一种精神的浪漫主义。……如果浪漫主义的不确定性、敏感的内心世界和主观的激昂情绪都变成了下面这种纯外在的现象,即外在的偶然性已不再表现为它那种实际的确定性和局限性,而表现为某种奇妙的灵光,表现为某种虚构的深奥和壮观,那么,检查令也未必能逃脱这种浪漫主义的命运。”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浪漫主义献媚者”亚当.弥勒(A.Müller)进行了评论:“我们这位弥勒所用的方法,具有各行各业的浪漫主义的特征。它的内容是由日常的偏见构成的,是从事物最表面的假象取来的。然后,这种错误的平庸的内容被用神秘的表达方法‘提高’和诗化了。”马克思还曾专门写文章强调,“让读者相信他的信念,即浪漫主义的倾向预示它不会给德国和世界带来什么好处。”

对于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马克思的批判更加尖锐:“这个作家我一向是讨厌的。如果说这个人在法国这样有名,那只是因为他在各方面都是法国式虚荣的最典型的化身,这种虚荣不是穿着18世纪轻佻的服装,而是换上了浪漫的外衣,用新创的辞藻来加以炫耀;虚伪的深奥、拜占庭的夸张、感情的卖弄、色彩的变幻、文字的雕琢、矫揉造作、妄自尊大,总之,无论在形式或内容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谎言的大杂烩。”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经典作家们对消极浪漫主义者不遗余力地进行了批判,但他们对于积极浪漫主义作家如“满腔热情”的拜伦(G.Byron)、“天才的预言家”雪莱(P.Shelley)及“妇女权利的勇敢捍卫者”乔治.桑(G.Sand)等,则给予了肯定和赞扬,原因在于这些作家具有“辛辣讽刺现实社会”而表现出的创作精神和崇高品格。到了20世纪,美国文艺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其文艺理论著作《镜与灯》中对浪漫主义进行了全方位的理论探讨,澄清了许多模糊认识。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批评或赞扬过的浪漫主义,还是艾布拉姆斯研究过的浪漫主义,其不同于现实主义理论的最大特点,在于对作家与作品关系的重视超过了对作家与世界、作品与世界之间关系的重视。

积极浪漫主义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形成了一种理论思潮,其最初的标志是华兹华斯为《抒情歌谣集》所写的两篇序言。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中评价自己的诗作时谈道,“在这些诗中,是情感给予动作和情节以重要性,而不是动作和情节给予情感以重要性。”在构成诗歌的诸成分中,华兹华斯视激情为最重要的因素,并且认为,诗歌的意象、词汇、韵律等等都应服务于表现情感;从诗作用于读者的角度说,他认为诗是凭借热情去深入人心的;在对诗人的要求方面,他强调诗人应以热情进行思考和感受,诗人不仅应比一般人具有更敏锐的感受性,也应有更多的热忱。其实,早在华兹华斯之前,英国所出现的“感伤主义”即可视为浪漫主义的先声,有关的理论家反对模仿说,主张以培养感情代替宣扬理性,比如,杨格(Jung)就曾在《论独创性的写作》中提出,无论是史诗或是悲剧,都不能简单地依靠“用韵”来加以装饰,因为动人的主要是情,而不是韵,天才的作品之所以动人,是由于作者具有真实的感情,所以作家的感受和感情是创作的生命。同时,在欧洲其他国家,特别是在浪漫主义理论发展较早的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先驱赫尔德(Johann Gottfried Herder)在《批评之林》中提出,绘画、音乐和文学都是表达感情的。由此可见,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和前人的理论也有一定的师承关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理论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强调文学与现实的紧密联系,认为作品的深度、一个现实主义作家影响的广度和持久性等,主要取决于他在多大程度上明白他所描写的现象实际上表现的是什么。这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代表着文学理论在载体向度上的一个重大成就。

如果文艺确实是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形式,那么它就特别需要按照现实的本来面貌来把握现实,而不局限于反映直接经历的现象。假若一个作家致力于如实地把握和描写真实的现实,就是说,假若他确实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那么现实的客观整体性就起决定性的作用。

至于什么是“现实”,如前所述,人们的理解不尽相同。卢卡契认为,“现实有各种不同的情况:有表面的和瞬息即逝的不再重现的暂时的现实,也有更为深刻的现实因素和倾向,它们虽然随着变化着的情况而变化,但总是规律性地一再重现。”而在本恩(G.Burn)的《艺术与权力》一书中,精神则被排除在现实之外,他认为在欧洲反自然主义兴盛时期,几乎没有什么现实,至多只有一些“怪现象”。这样的解释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文学所反映或表现的现实,是一个广泛而又深刻的范畴,不只是具体的物质世界,物质的、精神的、意识的、潜意识的,均在此之列。这使现实主义产生了许多理论变体。列宁(洠涊浹浾涄涋涄涒洩涊涱涄涢洯浿涍涄涍)指出,社会现实的表面现象四分五裂,在不同人的意识中有不同的反映形式,有些是“非本质的、现象的、浮在表面上的东西”,“它不像‘本质’那样靠得‘紧’,也不像‘本质’那样坐得‘牢’”。列宁的这番话是颇有深意的。他认为,作家如何才能在作品中反映出本质性的东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

若想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认识到现实和本质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并通过对“非本质的、现象的、浮在表面上的东西”在艺术上进行身临其境的描写,形象地展现出所描写的生活范围中的本质和现象之间的联系。因此,本质和现象之间的联系要具有形象化的特点,往往要比空洞地发表议论更能揭示本质。在这方面,卢卡契对托马斯.曼的作品十分推崇,他指出托马斯.曼懂得思维和感觉是如何从社会存在中产生出来的,经历和情感是怎样成为现实这一综合体的组成部分的。作为现实主义作家,他写出了这一部分在生活的综合体中属于哪个部位,从社会生活的什么地方产生及发展趋向如何等等。卢卡契还以托马斯.曼(Thomas Mann)的《托尼奥.克略格尔》为例阐述了自己的理论见解,在这篇小说中,作者不仅把托尼奥.克略格尔称为“迷误的公民”,而且形象地表现出他“如何是”和“为何是”一个迷误的公民,尽管他曾被排斥于公民生活之外。可以说,将理论研究的关注点集中在作家、作品及社会现实的关系之上,强调作家对生活本质与社会整体的把握,这是以现实主义为代表的载体向度文学理论关注的一个重点。

在作家方面,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强调通过作家的创作活动揭示生活的本质,伟大的作家能够通过这一创作过程产生一种新的、用形象表现出来的直觉性,一种形象化的生活表面,虽然这种表面在每一瞬间都闪烁着本质的东西,但是却可能作为一种直觉性、一种艺术形象表现出来。从它所有的本质方面看来,它不仅仅是主观上从整个联系中攫取出来的、经过抽象的孤立瞬间,而且是本质与现象在艺术上的统一。这种统一越是强烈地抓住生活中的丰富多彩的矛盾,现实主义就越伟大、越深刻。以巴尔扎克为例,恩格斯对巴尔扎克的作品极为推崇,这是与巴尔扎克在揭示生活的本质时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分不开的。关于这一点,在不同的作家那里情况不尽相同,托尔斯泰作品的根源在于农民,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根源在于受苦的城市平民,高尔基作品的根源在于贫民,他们作为作家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克服了孤立的态度,不是作为旁观者进行创作,而是深入生活之中,因此他们的作品才既具有强有力的艺术性,又能揭示时代与生活的本质。

从作家与作品的关系看,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主要是作家“真正看到的事物”还是“情愿看到的事物”,区别在于前者以社会客体为源泉,而后者以作家主体为依据,理论家对它们的不同关注,产生了不同的理论形态,但其向度大多不外乎社会客体载体与作家主体载体两种。

卢卡契就曾以作品中主要描写“真正看到的事物”或“情愿看到的事物”为理论标准,将相应的作家区分为第一流和第二流两类。他说: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如巴尔扎克,假使他所创造的场景和人物的内在的艺术发展,跟他本人最珍爱的偏见,甚至跟他认为最神圣不可侵犯的信念发生了冲突,那么,他会毫不犹豫地立刻抛弃他本人的这些偏见和信念,来描写他真正看到的,而不是描写他情愿看到的事物。对自己的主观世界图景的这种无情态度,是一切伟大现实主义作家的优质标志,和第二流作家适成鲜明的对照,这些第二流作家差不多总是使他们自己的世界观跟现实“和谐”,也就是硬把一种虚假的或歪曲的现实图景说成是他们自己对世界的看法。

与此相关,像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那样的第一流的作家所创造的人物一旦构思出来,就过着他们自己的独立生活,他们的行动、命运、发展,都受他们的社会存在的支配;而第二流的作家则随意决定他自己作品中的人物的发展。如果说前者生活在社会现实之中,那么后者则是社会生活的旁观者。

恩格斯在评价巴尔扎克的作品时,曾称之为“现实主义的胜利”。卢卡契认为恩格斯的这一论断是“深入到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的真正老根的一个问题”,并以此作为他区分第一流作家与第二流作家、应该描写“真正看到的事物”还是“情愿看到的事物”的理论依据。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等也都有类似的理论见解,斯大林则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对作家的称谓。按照别林斯基的看法,果戈理的现实主义的重大社会意义,就在于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无情揭露,和对生活中不可调和的矛盾的真实反映,他的现实主义绝非自然主义地、照相式地再现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而是社会现实中各种突出特征的集中的艺术表现,从而最大可能地使读者发现生活的真相。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以他们的辛勤工作,使屠格涅夫、冈察洛夫、谢德林、奥斯特洛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个性及主要作品得到了正确评价,特别是车尔尼雪夫斯基,他不但对托尔斯泰的作品进行了恰当的分析,而且在早期就认识到了托尔斯泰的现实主义所独有的新特征,使文学理论的载体向度沿着广阔而坚实的道路进一步发展起来。

上述文论观点具有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以唯物主义哲学为基础,把一切文艺作品都看成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把生活和文学并重,始终坚持文学不能脱离生活本身的观点。理论家们通过自己的文艺理论与批评实践,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最深刻、最隐秘的问题,并探讨了如何用文学艺术的方式进行揭示,在把如此发现的“原型”与作家的艺术表现进行对比时,使文学理论向度显出了相似的特点,即要求作家在忠实地描述人们的日常命运时说明决定人物命运及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的力量和本质,使我们认识到了现实主义文论在载体向度上的深度和广度。

同类推荐
  • 白居易集

    白居易集

    《读张籍古乐府》约作于元和九年(814)前后。张籍(768?~830?)字文昌,祖籍吴郡(郡治江苏苏州),后徙和州(今安徽和县)。贞元十五年进士,授太常寺太祝,历官秘书郎、国子博士,后升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官终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因家境困苦、官职低微,了解下层疾苦,故其诗多写当时社会现实。长于乐府,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有《张司业诗集》传世。同“元白”、李绅、王建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反映民生疾苦,白居易对其乐府诗评价很高。多相互赠和之作。“乐府”本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职掌搜集整理民间及文人诗歌,配以乐谱,供朝廷祭祀或宴会唱奏。
  • 生活在真实中

    生活在真实中

    崔卫平所著的《生活在真实中》是一本难得的饱含哲思和灵性的书。崔卫平是一位充满智慧和正义感的思想者,她的《生活在真实中》对我们广泛关注的十多位国内外诗人、作家、哲学家进行了生动的评论,她的文字间充满了反复的思辨和诘问,闪耀着智者的光芒,她的那些充满人文关怀的真知灼见,对于我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学创作有很多指导意义。
  • 我和我的洋弟子们

    我和我的洋弟子们

    本书记述了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何杰教授在长期的对外汉教工作中,和她的洋学生之间发生的许多生动有趣的小故事。
  • 爱在唐诗,情在宋词

    爱在唐诗,情在宋词

    因为喜欢唐诗宋词里的文字,所以我在那里邂逅了一场场倾城之恋。待繁华落幕,待经年流尽,爱却仍在唐诗,情也仍在宋词。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诗里的爱,宋词里的情,一经读过,便深入骨髓,想要忘记,怕是很难了。因为这里的爱和情,是契合到人的心灵深处的。那些诗词里的爱情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山无陵……天地和,乃敢与君绝!”千古传颂着的爱情,让我们读到了“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优美,也为结局“自挂东南枝,举身赴清池”而肝肠寸断。
  • 苏轼集

    苏轼集

    本书共选录苏诗一百一十一首,词五十首,文三十篇。所选作品依据底本,诗文以孔凡礼点校的《苏轼诗集》和《苏轼文集》为主,词以邹同庆、王宗堂著《苏轼词编年校注》为主。诗、词、文三部分,每篇均注明苏轼创作时间、时任职务及所在地。
热门推荐
  • 镜子的日记

    镜子的日记

    有人牵挂的路程不叫漂泊,有人关心的岁月不会失落,有人思念的夜晚不会寂寞,别让美梦化为泡沫,别让幸福擦肩而过。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与龙情深

    与龙情深

    天地初开时,神龙冰夷吸收了盘古残留的混沌之力,成为了这世界上尊贵且无比强大的存在。为救父而上圣山求药的她,却重伤摔在天地间最尊贵的神龙大人面前。他将她救活却结下了缘,至此陪了她一生。临死前她对他说:如果我也是神仙就好了。她死后他带着她的魂种上天庭让她成仙重生。而五百年后他再见她时她却和一男神正在相亲?!他将她怒抢回来成了婚!却发现她已经忘记了他也变了性格,两人之间有了间隙,不愿解释的他默默承受。不堪忍受他的沉默的她竟出了轨?!愤怒过后是心痛,最后他放手让她追求自己的幸福。她却一直忘不了他,最后想起了一切的她悔恨不已,却无力回天。羞愧不已的她该如何自处?他又该何去何从?
  • 了不起的爱情

    了不起的爱情

    有时候一场爱情,可能并不完美,但重要的是我们经历过,也曾在最美的年华里爱过或暗恋过我们心中的女生,她的一颦一笑,或一个轻微的举动,曾让我们度过无数美妙的夜晚。一场动人的回忆,一直铭刻在我们内心深处的记忆力里
  • 天言英雄传说

    天言英雄传说

    自古老的天言王朝结束了其短暂的统治之后,整个天言大陆再一次陷入了无休无止的战乱之中。在这长达一百多年的战乱时期,奇迹般地出现了一个和平时期。但如今的和平也已经是虚有其表,在天言大陆东南的越国之中,出现了一个名为孙雁真的年轻将领,他率领他的部下屡建奇功,逐步地将自己的手伸向天下,一场席卷整个大陆的战争拉开了帷幕。
  • 王俊凯,遇见

    王俊凯,遇见

    茫茫人海中,我遇见了你。可是遇见你,到底是对还是错?
  • 邪王宠妻:异界炼丹师

    邪王宠妻:异界炼丹师

    本是医药世家的天才制药师,却穿越到一个世人眼中的废物身上,被人肆意欺凌?这个世界,以实力说话,她采药炼丹、拜学修炼,注定风云起,逆天行。欺她者、伤她者,她将万倍还之!炼丹、修行,顺道赚钱,不小心,还捡到一枚美男。她誓要把这异界生活,过得多姿多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TFboys之爱的足迹

    TFboys之爱的足迹

    "这一生,我愿追随着你的足迹,陪着你一生一世,不离不弃.就像我们与粉丝们的约定一样,你若不离,我便不弃!"
  • 一甲子

    一甲子

    七大魔神、残暴魔君、千年前灭世之战即将到来。南宫、慕容、天剑…三大仙侠合力推算天机,窥破死气留下一指生机,留待世人追寻。公元2965年,美丽的地球不断被人类开发,濒临破碎。从而人类开始寻找其他适合人居住的星球,但是人类的科技还未达到能跨越银河系,在破灭之前曾打造出一架远航的太空船,其中一共有百人被安放在上面休眠。公元3025年,无际的天宇,太空船漂浮在虚空之中,一颗炽烈流星划过漆黑的宇宙,带着毁灭冲向了那一艘太空船。
  • 大禹录

    大禹录

    但凡天下初定,王朝根基尚不稳固,恢复生产安定民心方为上策,但是在这刚刚被大禹帝国征服的四州之地确有一股暗流在悄悄的流淌着即便是从不轻易涉足朝局的江湖也无法独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