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9000000006

第6章 传播与性别研究概述(4)

一、起步阶段

有学者认为1977年是“性别与传播”话题正式进入学术视野的分水岭,因为在这一年,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季刊》(Journalis mand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在该刊当年的年度索引中开始有了“少数群体”(minorities)这一分类,女性与黑人、亚裔等都归入该类别。而且,1977年之前,《新闻与大众传播季刊》每年只有一两篇有关女性的论文;1977年总共出现了8篇相关论文。《报纸》(Gazette)在1967年至1981年之间没有一篇有关女性的论文;暣哥伦比亚新闻评论暤从1961年(创刊)至1971年十年间只有10篇文章是关于女性与新闻的研究,1971年至1977年间共有7篇。

1978年,塔奇曼等编著了《壁炉与家庭:媒介中的妇女形象》(Hearth and Home:Images of Women in the Mass Media),第一次集中地就媒介与妇女形象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它的出版标志着“性别与传播”研究浮出水面,正式成为传播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在此书的《前言:大众媒介对妇女的象征性歼灭》中,塔奇曼提出两个基本假设。一个是大众传播媒介以象征方式反映主流社会价值,为了商业利益,追求最大数量的受众;另一个是在大众传播媒介中,妇女注定要遭受“象征性歼灭”,也就是被责难、被琐碎化,甚至不被媒介呈现。这是因为媒介内部缺少妇女工作者;男性支配的新闻界使妇女缺少接近权;而媒介议程设置的功能及电视社会化效果对受众施加妇女形象象征性歼灭的影响。

从此书出版到1984年这段时间,传播与性别的研究散见在零星的篇章中,主题主要是针对妇女页面/生活风格的编辑,大众媒介中的妇女形象、角色、社会地位研究,家庭主妇与大众媒介研究,以及妇女杂志的女性气质等方面。值得关注的是Butler,M.and Paisley,W.于1980年撰写的Women and Mass Media:Resource book for Research and Action.以及Gallagher,M.于1984年撰写的Employment and Positive Action for Women in the Television Organizations of the EEC Member States,她们不仅倡导妇女积极地参与和行动,同时也为开展妇女与媒介的研究提供了系统的话语支持。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女性主义学术自身在向着跨学科的方向摸索与发展。1979年美国学者卡洛琳.麦茜特撰写的《自然之死——妇女、生态和科学革命》和1982年美国学者卡罗尔.吉利根撰写的《不同的声音——心理学理论与妇女发展》,为性别研究带来了更为宽广的视野。

二、全面发展阶段

1986、1987这两年是传播与性别研究成果颇为丰硕的一个阶段。起码有9部著作和15篇文章紧密围绕传播与性别研究而展开。其中,“大众文化研究”与“权力”视角的引入、反思传播中的性别研究以及梳理女性主义学术对于传播的贡献这三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此外,相较于之前对妇女形象研究的过度集中,这一阶段研究议题渐趋多元化。女性受众(female spectatorship)、妇女杂志(women’s magazines)、女性主义研究的客观性(the feminist critique of objectivity),乃至妇女阅读新闻、决策新闻等问题,逐渐进入了研究视野。

1988到1993年这一期间,传播与性别研究的成果呈稳步上升状态,起码有13部著作和30篇文章涉及到该领域的研究。这时期研究的范围更为开阔,媒介形态更为多样。有女性主义电视节目(feminist television programmes)的研究,有妇女传播(women’s communication)的研究,有女性主义电视(feminist television)的批判,有妇女文化(women’s culture)的研究,女性主义电影(feminist film)批评的研究,有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媒介研究(feminist perspectives on the media),有媒介中的男性与女性的研究(women and men in the media),还有妇女新闻(women’s news)的研究。1989年出版的《传播中的女性——挑战性别价值观》(Women in Mass communication:Challenging Gender Values)被认为是开始以女性主义的观点,检讨性别研究如何挑战大众传播研究的价值与内涵的起点。

另外,Turkle,S.(1988)“computational reticence:why women fear the intimate machine”,和Zoonen,L.van(1991a)“Feminist theo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论述到科技、信息与妇女的关系,以敏锐的触角最先涉足于传播信息、媒介技术与妇女研究在深层机理方面的探讨。

此外,与种族、阶层等相交叉的研究成为热点,如Larkin,A.S.(1988)“Black women film makers defining ourselves:feminisms in our own voice”,Press,A.(1991)Women Watching Television:Gender,Class and Generation in the American Television Experience,Press,A.(1992)“Class,gender and the female viewer”等。

根据学者曹晋的研究,她认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女性主义传播研究有着根本性的跨越:“1970年代以来,西方早期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的学者集中精力把女性主义批判思想勾连到传播研究之中,主要采用量化分析的方法,……1980年代至今,西方女性主义传播学者明确意识到量化研究结果虽然能显示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和从数据上说明性别歧视的表象,却不能检视其根源,而且还忽略了受压迫群体的痛苦体验和丰富情感。伴随女性主义批判思想的资源与后学思潮的汇聚,媒介与社会性别理论的羽翼逐渐丰满起来,批判力度和阐释深度得到发展。一方面,女性主义传播学者不仅采用量化的方法,而且非常注重质性的分析方法的运用,从而探索媒介再现的差异政治阐释。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与后殖民主义思潮已经揭开西方启蒙运动以来科学与理性的真实面具……但父权制的主观性的等级在信息社会的科技发展中并没有得到关注与解决,社会性别等级经受变革的韧性特别强,历经政治与经济改革及革命、学术及技术上的转变仍不受影响,而且随着1990年代以后全球社会的媒介化,大众传播与科技、社会权力共谋,媒介再现与生产的社会性别不平等问题复杂化。”

三、锤炼与完善阶段

1992年到2000年,从研究成果上看,似乎进入了一个放缓调整的时期。不过,在这个时期,首先出现了对女性主义传播范式的专门研究,凯瑟琳.瑟克斯纳(Kathryn Cirksena)和丽莎.库克兰兹(Lisa Cuklanz)的论文《传播研究的五个女性主义框架指南》,试图将五个批判西方思想中基础哲学问题的女性主义流派与传播学的主要议题联系起来。

其次,出现了传播与性别研究历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这就是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传播学教授凡.祖南教授撰写的《女性主义媒介研究》(Feminist Media Studies,1994,Zoonen,Lizshewan.此书中文简体版为《女性主义媒介研究》,[荷]祖伦著,曹晋、曹茂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这本书被普遍认为是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第一本体系化的女性主义媒介研究专著”。其涵盖了刻板形象、色情与新闻意识形态、广告、电影与电视的男性气质、族裔、流行文化与方法论多个主题。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在1994年,台湾学者张锦华的《媒介文化、意识形态与女性——理论与实例》一书,将传播与性别研究同样推向了一个高度。但有趣的是,她在1999年撰写的文章《女性主义与传播研究》中,依然没有使用“女性主义媒介”这个名词。

这一时期研究的热点集中在妇女杂志和妇女视听效果的研究方面,此外,有关种族、性别和大众媒介的热烈讨论依然在持续(Facing Difference:Race,Gender,and Mass Media,1997)。斯蒂芬.李特约翰在其《人类传播理论》中指出,得到传播学领域认可的女性主义研究呈现上升趋势。索妮娅.福斯、凯伦.福斯和辛迪.格瑞芬(Cindy Griffin)在最新出版的著作《女性主义修辞理论》(Feminist Rhetorical Theories)中对以下女性主义理论家的传播研究进行了概括:格罗莉娅.安塞尔杜阿(Gloria Anzalduá)、宝拉.加恩.艾伦(Paula Gunn Allen)、贝尔.胡克斯(Bell Hooks)、索妮娅.约翰逊(Sonia Johnson)、莎莉.米勒.吉尔哈特(Sally Miller Gearhart)、斯塔霍克(Starhawk)、玛丽.达利(Mary Daly)、郑明霞(Trinh T.Minh-ha)和切瑞丝.克莱玛瑞(Cheris Kramarae)。

四、学理化探讨与跨越发展阶段

新世纪以来,传播与性别研究最大的特色,正在于女性主义、媒介、妇女三者关系的研究,或者简化为“媒介与性别的研究”。

正如 Elizabeth L. Toth, Linda Aldoory 所指出的,性别构成了对媒介的挑战,学者们有的认为应该在传播范畴内研究性别问题,诸如Elzbieta H. Oleksy(2001), Gender In Film And The Media; Gail Dines Jean, McMahon Humez(2002) ,Gender, Race, and Class in Media,和Gail Dines and Jean M. Humez(2003), Gender, Race, and Class in Media: a text-reader;有的认为性别应该置入传播研究——类似一个动词化的过程——即“性别化”,如Julia T. Wood(2002) , Gendered Lives: Communication, Gender and Culture;也有学者将性别与传播并称,如Bylerly, Carolyn M(2006), Women and Media: a critical introduction;还有的认为可以采纳“性别传播”这样的术语,如Charlotte Krolokke, Anne Scott Sorensen (2005), Gender Communication Theories and Analyses,理查德-韦斯特与林恩·H.特纳合作完成了《性别与传播》(Gender and Communication);还有的干脆质疑“媒介的性别问题”,如Gunter, Barrie(2002) ,Media Sex: What are the Issues?

华人学者倾向于使用并列关系来表征媒介与性别这两个关键词,如卜卫《媒介与性别》(2001),刘利群《社会性别与媒介传播》(2004),刘利群等编著《中国媒介与女性研究报告2005—2006》(2007),曹晋《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理论与实例》(2008)。

与这场争论相并行的研究热点,散见于对各种类型的女性媒介研究的关注,对媒介与性别背后的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的批判,对媒介、女性、权力、科技、环保等诸多领域的研究。可以预见,传播与性别的研究,一方面将向着更为学科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将向着更多跨界与交叉研究的方向发展。在这两个方向下,传播与性别研究将展现出一条独特的妇女学科与传播学科交叉研究的发展之路。

同类推荐
  • 受众反拨与媒介变局:党报群众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受众反拨与媒介变局:党报群众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从党报所处的发展环境入手,全面分析党报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及现实意义,探究党报群众工作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党报群众工作的改进思路。
  • 追寻教育的乌托邦

    追寻教育的乌托邦

    本书记载了作者的心灵成长、记录了作者变革的梦想,体现了作者对理想教育的向往及一种大教育的情怀。全书内容包括:走向讲台——在执著与坚毅中为人师表、享受课堂——让课堂成为孩子的精神舞台、学生观——你的心我永远会懂等七章。
  • 发展观的变革与构建和谐社会

    发展观的变革与构建和谐社会

    本书就如何从发展观变革的角度来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问题做了系统的探索与研究,具体内容包括: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其构成、和谐世界构建等。
  • 粮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粮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本书包括“十五”甘肃省粮食工作回顾、“十一五”甘肃省粮食行业发展规划、粮食政策法规选编三部分。
  • 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理念与实践

    社会政策与社会管理:理念与实践

    本书内容分三个方面:一是阐明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公共政策、社会管理之间的关系;二是介绍西方国家两种社会福利模式及其理念的来源和演化,以及社会政策的主要实践方面,即社会保障政策;三是在回顾我国1949年以来社会政策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社会政策和社会管理的完善和创新,阐明了追求社会公平和坚持把保障人民生活放在最重要地位的理念,正是我国社会政策、社会管理得以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的重要原因。
热门推荐
  • 秋木婉歌

    秋木婉歌

    九宫山小道士净秋,自小生长在九宫山无为宫,从小受尽冷眼与嘲笑。后因师祖与师父相继被害罹难,失去了最为亲近与依仗的人。净秋暗自发誓,誓要为师祖与师父报仇,让天下人永远记住自己,便转投被灭派的慕剑阁,改名慕秋寒。从此他开始了慕剑阁的复派之路,一路走来,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他机关算尽的修习别派上乘武功,费尽心机的结交武林豪杰,并最终重振慕剑阁,而且夺取武林盟主之位。待他功业大成之时,他身边的红颜挚友却为了他的大业,或是死去,或是反目。而他爱的人却只是在为了她自己的目的去利用他。等至一切事情原委明朗之时,等待他的却又是另一番痛不欲生的抉择。
  • 青春随影

    青春随影

    苏璨生活在在一个不大不小的家族里,看似平平淡淡的生活,却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情,让我们来看看苏璨的生活吧
  • 邪王宠妻:废物逆天七小姐

    邪王宠妻:废物逆天七小姐

    她,是二十一世纪苏氏的总裁。没想到却被自己的男友与自己最亲近的姐姐背叛。一朝穿越,她变成了京城里的傻子人人的笑柄。傻子?废物?!哼!姐今天就让他们看看废物是怎样炼成的。虾米?这个男人是怎么回事,为毛初次见面就夺走了她的初吻。。。第二次见面不小心顺手扑到了这个妖孽(虽然最后没成功)他居然要她以身相许。这个玩笑一点也不好玩。。
  • 云炼玄武

    云炼玄武

    一个失去所有记忆的少年,因误入万年前的神秘古洞被传送到云溪村,结识少年星夜与少女霜儿,从而踏上成就传奇的旅途。他背生黑翼,俊美如画,纯如白纸,却力能拔山,手撕暴熊。在这个实力为尊、强者至上的世界,因为死亡、鲜血和背叛,他渐渐地明白、看清了一些事情。有些人,生来就要在血腥与死亡中厮杀,在痛苦与绝望中堕落,在炼狱与抉择中成长,在众生万物、诸天神魔之上建立尊荣,成就主宰!
  • 中二国师

    中二国师

    将军家的大小姐宁袖儿八岁的身体里,住着的是一个来自现代的灵魂。当朝国师司焉八岁的身体里,住着的是三十年前开国皇帝的灵魂。所以不明真相的宁袖儿一直觉得这位小国师很怪,放到现代,他就是个中二病晚期。而国师大人也觉得宁袖儿很怪,因为她总是用怜爱的眼神看着他,告诉他一一得一,一二得二……
  • 纪元劫

    纪元劫

    我一笑,要天地为我伴奏,我一梦,要万物为我做衬托。千百万年后,一个由一个纪元生灭轮回,而我,则要手掌万物,脚踏纪元。
  • 把你咳进肺里

    把你咳进肺里

    初始相遇,清眸一笑:现时偶遇,目光冷漠。而一天。你闯入我的世界,一个本身与你无关的世界。你捏起我的下巴。不屑的嘲笑:“叶芯,我要你一辈子活在……”
  • 死亡租约

    死亡租约

    租房时请注意以下几点:一,卫生间花洒如果堵水,立即拆开查看内部有无东西。二,按压沙发副手确定是否藏有异物。三,晚上关闭卧室顶灯,仔细查看有没有微弱红点。四,马桶前沿内侧,伸手摸一摸,有没有圆硬的物件凸起。五,切勿相信,只有你和房东有钥匙!也许,有人正在暗中偷窥你……
  • 网游之神迹觉醒

    网游之神迹觉醒

    无声的凝望轻轻的呼唤都换不来你转身望向我的无奈你的离开是我最大的不幸我只剩下日益憔悴的脸黯淡的瞳孔和无尽的思念我的记忆碎了我的灵魂堕入转生崖的云里当我再次睁开双眸我需要用时间来收集我零散的回忆
  • 吴郡图经续记

    吴郡图经续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