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8300000022

第22章 网络时代电视舆论监督的困境——以CCTV《新闻调查》为例(1)

石力月

央视国际网站(www.cctv.com)如此介绍《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最具深度的调查类栏目,时长为45分钟,每周一期。它以记者的调查行为为表现手段、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基本内容、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追求目标,崇尚理性、平衡和深入的精神气质。”这档开播至今已经11年的电视栏目是中国电视舆论监督的一面旗帜,是中国电视舆论监督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因而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分析文本。

然而,任何一档栏目的发展轨迹都不可能是单一朝向的线性延伸,曲线的起落、栏目的兴衰与诸多因素相关,微观至具体运作,宏观至整个传媒环境。《新闻调查》是一档享有盛誉的栏目,过去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业务领域,尤其是对它成功之处的探讨和经验总结。但事实上,无论用什么指标来衡量,目前的《新闻调查》都已不在其黄金期了,历史的地位并不能遮蔽种种问题。当然,有些是主观造成的,有些则是客观使然。本文不专门从体制本身展开分析,仅从三个层面就该栏目在网络时代的生存状况分析折射电视舆论监督的困境。

将网络作为一种竞争媒介来展开论述是通常的研究取向。但事实上,即使抛开一些体制性的因素不谈,这种研究取向也不足以解释电视舆论监督的“困境”之所在。它仅能从相对表象的层面提供一种相对孤立和静止的分析,对于媒介所依托的社会背景及其与后者之间的关系却是缺乏解释的。所谓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主要是以包括网络在内的信息技术的兴起和广泛运用为核心的,从这个层面上讲,将网络作为社会背景来观照包括电视在内的传统大众媒介的生存与发展是一种区别于常规的非二元的研究视角。同时,现实的复杂性在于,困境并不仅仅由媒介间的竞争与对立造成,也可能恰恰是由融合与协同造成的。这些在以往的研究中少有论及,本文将试作一析。

网络作为社会背景

虽然对于“信息社会”的概念,至今还没有达成广泛的共识或者明确的看法,但是这并不妨碍网络应用的扩散及其愈加强大的社会影响力。“范狄克(Van Dijk)认为,现代社会正处于向网络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一种逐渐强化媒介网络关系的社会模式,逐渐取代或填补面对面沟通的社会网络。’社会的网络结构是与中心—边缘式的大众社会结构相对的,它包含了几个彼此重叠的、跨越横向和直向范围的传播。这样的网络能够同时担负排除与联系的功能。传统的大众媒介也呈现类似的结构,但却是包含而非排斥的。”[丹尼斯·麦奎尔著,崔保国、李琨译:《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第103页。]

1994年,中国联入国际互联网,1995年出现商用互联网服务,1996年拥有网民20万左右。不管怎样,“网络社会”的概念应该与网络的大规模应用相连,而网络的大规模应用则必须至少追溯至商用互联网的启用。也就是说,在1996年《新闻调查》创办之时,中国最多也不过处于迈入网络社会的初端,依然以中心—边缘式的社会结构为主,传统大众媒介尤其是电视仍处于绝对强势地位。因此,作为深度调查类电视栏目的先驱,《新闻调查》的诞生多少有些“横空出世”的意味。另外,如诸多研究文章表明的那样,创办之初的《新闻调查》聚集了当时中国电视界最优秀的一批电视人,业务层面的精湛也就顺理成章了。

之前对于《新闻调查》的评价都有这么一条——“央视新闻改革走向纵深的一个标志”。既然与“新闻改革”相连,那么就需要追问它究竟改掉了什么?《新闻调查》以及之前的《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是早先中国电视荧屏上不曾出现的节目样态,然而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业务层面的创新,而是直接与国家媒体的自我认知相关。它们的出现表明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国家媒体在纯粹的宣传本位之中注入了公共媒体的因素,对自身的功能与使命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所谓改革,大抵就是这个意思吧。

而这样的改革,对于当时中国社会典型的中心—边缘式结构意义重大。因为“新闻媒介与其所处的社会政治结构相一致,尤其是它反映了社会控制的体系”[丹尼斯·麦奎尔著,崔保国、李琨译:《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第129页。]。(Siebert et al,1956:1)学者吕新雨认为,“在中国,媒体是国家权力的一部分,所以它在这个意义上不应该成为利益集团的工具,而《新闻调查》坚持的不过就是这种权力的公共性。所以它是建立在这样一个理念上,那就是中央电视台作为一个国家电视台,它的公共权力是应该服务于公众的。而一个公共权力服务于公众,这是一个社会正常运作基本和正当的要求,也是一个国家媒体所应当承担的道义。”(在《新闻调查》十年发展论坛上的发言)

从无到有,是一个巨大的跨越,强势媒介所具有的公共权力在一个中心—边缘式结构社会的显现必然带来巨大的反响,由此所爆发出的能量不断地推动着《新闻调查》的开掘。换句话说,某种程度上,《新闻调查》的辉煌恰是在这个中心—边缘结构社会里,国家内部的需要与社会现实的需要凝聚而成的合力所成就的。

然而,网络社会的显著特征是分化,它所标榜的是“去中心”。当网民数量呈几何数不断膨胀,当网络无处不在,中国社会的中心—边缘式结构就渐渐地发生了变化。这与诸多社会学研究结果——90年代中期以后社会分化才愈加明显——也是基本吻合的。当然,笔者以为,中国社会的变化与范狄克对西方世界的描述并不完全吻合,前者的复杂性在于原有的中心—边缘式结构并没有完全瓦解,而真正意义上的网络结构也并没有完全建立,这是一个转型的过程。另外,社会分化的同时又存在新的社会聚合,从而形成不同的利益群体。

社会学家孙立平认为,“自90年代以来,一个拥有了社会中大部分资本的强势群体已经成形。构成这个强势群体的,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即经济精英、政治精英和知识精英。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三部分精英不仅已经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结盟关系,而且具有相当大的社会能量,对整个社会生活开始产生重要的影响……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传媒更多地受整个强势群体的影响。”[孙立平:《1990年代以来社会分层的三大趋势》,《天涯》,2004年第2期,第170页。]

首先,社会分化程度的加深对于相对高度集中的国家权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这个政治经济的过程中,国家/社会存在一个自身的考量与调适。一方面,积极推进网络的发展,特别是其商业应用;另一方面,谨慎地利用网络进行民主化实践。将网络与民主相连,是伴随着前者投入商用以来一直存在的声音。不管它是否尚待推敲,但确定无疑的是,国家从未明确否认过二者之间的联系。但是作为传统大众媒介的电视,扮演的角色与网络是有区别的。这倒不是否认电视与民主的关系,但是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电视的权力明确内属于国家权力的一部分,它对于国家权力的维护与服从是第一位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对于集中的国家权力的考验,任何对于集中权力的强势群体的挑战,都可能收紧电视媒体的舆论监督空间。近年来《新闻调查》的舆论监督环境并不太好,某些选题的可操作率下降,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这点。

其次,暂且不论社会分化是不是一定导致公共利益的分化,但是导致媒介观照下的某些公共利益的被遮蔽是可能的。进入网络时代以后,信息传输的成本、效率及“受众的需求”开始变得重要,信息作为商品的特性凸显。不论这种现象对或不对,好或不好,但至少存在这样一种现实:商业诉求与公共利益诉求并不总是一致的,即便它们有一致的部分。

同类推荐
  • 一线教师的修炼之道

    一线教师的修炼之道

    本书内容涉及心理修炼、自我修炼、课堂修炼、教学修炼、真爱修炼和创新修炼六个方面。具体内容包括:永存阳光心态、让微笑伴随左右、优秀教师的三大特质、组织管理好课堂等。
  • 在牛津和哈佛求学

    在牛津和哈佛求学

    近年来,与世界名校相关的书籍确实出了不少,但是本书与众不同的是作者从她在牛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亲身经历出发,结合高等教育的经典理论,向读者道出了高等教育的宗旨和目的。在阐述牛津和哈佛这类名校严谨的培训制度和优越的学术环境的同时,作者也指出了当今世界各地高等院校的通病和共同面临的困境。本书不仅能使读者切身感受到海外求学的细节和经历,而且还会引发他们对高教领域内诸多遭受忽略、但又无法回避的问题的思考。
  • 生命伦理学:理论与实践探索

    生命伦理学:理论与实践探索

    全书共分十章,第一、二章涉及对生命伦理学原理、基本理念及重要范畴的理论思考,其他章节则分别从临床治疗、人体研究、疾病与健康、生育控制与生殖技术、器官移植、人类基因组研究、临终与死亡等方面介绍或探讨相关的伦理原则、规范及问题,最后一章粗略地阐述了卫生政策制订中的伦理影响与选择。作者通过对最新的生命伦理学理论的阐述,对上述问题加以探讨,试图找到能适合于中国国情、哲理的道路。
  • 新闻有常 俯仰百变: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谈

    新闻有常 俯仰百变: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谈

    一篇好的通讯可以是一篇很好的文学作品。但通讯毕竟不是文学。在实践中,为了不使自己盲目,我注意研究文学作品与通讯作品的差异,并归纳出一些规律:哪些文学的表现手法可以在通讯写作中运用,又有哪些文学的表现手法不适宜在通讯写作中运用。
  •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传媒制度研究》对亚洲部分国家传播制度与传媒政策变迁的关注,始自2001年。当时,在完成博士论文《中国新闻政策体系研究》的过程中,我曾对中外的新闻调控与政策进行比较,特别是在分析日本和韩国的传媒发展和政府规制方面有关资料时,重点研究了它们的新闻传播制度与政策。自2002年起我在学校开设的公选课“中外传媒管理与政策比较”受到学生的欢迎,也使我在讲授这门课的同时持续地关注了亚洲主要国家不断发展分化的传媒政策走向。2004年至2005年我在韩国首尔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亦重点研究了这个领域的课题,特别是传媒制度领域的新趋势。
热门推荐
  • 三女王痛心之恋

    三女王痛心之恋

    为了复仇,她们闯进他们的生活。冷傲如她,魅惑如她,可爱如她。她们是地域的天使,一切都是她们的伪装,退去虚伪的外壳,淡篮一笑,面对他们怦然心动。冰冷如他,阳光如他,花心如他。他们是三个著名企业在少爷,让人不敢高攀在三少,面对她们却手忙脚乱。
  • 书虫

    书虫

    李笑一直坚信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这句话,却没想到穿越之后,随自己而来的书里竟然只有胖乎乎的虫子!天,这外挂你让我怎么用啊!
  • 斩枪

    斩枪

    《地下城与勇士》的知名玩家,来到阿拉德大陆之上,逆转的乾坤,斩破了苍穹。鬼神:让我成为您奴隶的随从,黑暗主宰在上。枪神:教给我技能,交给我技术,我们伟大的众神之主。大魔法神:求你了,不要离开我,不要。斗神:师傅,请受徒弟一拜。光明神:光明主宰在上,请赐予我无穷尽的光明之力,让他照耀阿拉德。木鸿:“我不是什么神,我是人。我不是一个喜欢惹事的人,当别人惹人,那就洗干净脖子等着挨杀吧。我是一个爱民的人,我不愿意让阿拉德大陆上的居民受到摧残,我不是一个帝王,更永远不会成为帝王。我有自己的理想,我追求巅峰,我追求任何事物的巅峰,明智的选择会让我知道,我会如何去做。我有灵魂,灵魂只会属于我,我有亲情,它永远属于我的亲人,我有功力,他只会让敌人绝望。”永远要记住:朋友永远是好于敌人。
  • 骰子世界

    骰子世界

    广阔无垠的宇宙中有不同的星球,不只是地球上才有人类。这颗星球距离地球很远很远,有山有山有水有人类。居住在这星球上的人们称它为——骰子世界
  • 动物的进化

    动物的进化

    本丛书讲述了人类的进化的繁衍与进化过程;有关科技的基本知识;动物的进化的繁衍与进化过程;有关太空的基本知识;有关植物的基本知识。本系列丛书与时俱进,紧密结合青少年的实际,集最新知识、最新科技、最新发现于一体,阐释了青少年所遇到的各类科学难题,突出了“新”字。可以说,本系列丛书,既有基础性科学知识之奠基,亦有前瞻性科学知识之升华。
  • 锦江禅灯目录

    锦江禅灯目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遇念难安

    遇念难安

    "为什么我会遇见你.""为了让我宠你"楚念和安尚恩的故事.遇见你的那一刻.我动心了.——楚念骗走你的那一次.我后悔了.——安尚恩知是你的那一日.我迷惘了.——秦谦念
  • 励治撮要

    励治撮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中国织绣

    中国织绣

    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