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8100000060

第60章 从“汉宋鼎峙”到“汉宋合流”——兼论晚清汉宋学关系(1)

史革新

汉学与宋学之争是清代特有的学术现象。如果以嘉道时期为界把清代分为前、后两个时期,那么在前期是汉盛宋衰;而在后期,即晚清时期,随着宋学的“复兴”改变了以前汉、宋对峙的格局,出现了有利于宋学的变化。然而,晚清的汉、宋之争没有演化成旷日持久的对垒,最终被调合汉、宋的潮流所取代。从“鼎峙”到“合流”,是汉宋学之离合交融在晚清经历的轨迹。

一、“汉宋鼎峙”的新局面:晚清宋学家对汉学的批判

清代汉学一直把宋学当成主要的批评对象。从清初的顾炎武、毛奇龄、胡渭、阎若璩,到后来的戴震、阮元等人,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宋学展开了批评。他们的批评有不少切中宋学的流弊要害,突破了理学的一些思想教条,反映出广大士人对理学的不满和理学衰落的趋势。然而,有些批评则是属于门户之见,意气用事,其中不乏偏激语言和不实之词。

嘉道时期,汉学流弊充分暴露出来,引起一些文人学士的不满。汉学的衰败给程朱理学的“复兴”提供了有利的时机。理学派学者在振兴宋学的过程中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从正面宣扬、阐发程、朱的思想观点,一是发起学术争端,批判非程、朱的学术派别。汉学就是理学家们攻击的一个主要目标。说到这个时期的汉、宋之争,就不能不提到桐城派学者方东树和他的《汉学商兑》。

《汉学商克》是一部学术论辩著作,其宗旨可以概括为“辟汉扬宋”四个字。作者在该书原序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了这一点,他说:近世有为汉学考证者,著书以辟宋儒,攻朱子为本,首以言心、言性、言理为厉禁。海内名卿巨公、高才硕学数十家递相祖述,膏唇拭舌,造作飞条,兢欲咀嚼。

他所说的“近世有为汉学考证者”指的是《国朝汉学师承记》的作者江藩。江藩在《国朝汉学师承记》中把儒家经学分为汉学和宋学两大派,崇汉抑宋,标立门户。这自然成为激发方东树撰写《汉学商兑》的一个直接动因。《汉学商兑》仿朱熹《杂学辨》体例,全面检讨了汉宋学论辩的问题,如学术来源、治学内容、治学方法等,大致可作如下概括:

首先,《汉学商兑》对汉学进行了一次全面性的批驳。

方东树的《汉学商兑》对汉学的批判,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远迈前人,可谓是宋学对汉学的一次总结性清算。该书点名批评的学者有30余名,从清初的名士到嘉道时期的儒宗,主要的汉学名流大都包括在内,如顾炎武、阎若璩、胡渭、毛奇龄、万斯同、万斯大、惠士奇、惠栋、戴震、钱大昕、朱彝尊、张惠言、凌廷堪、江藩、钱大昭、臧琳、汪中、孙星衍、阮元、焦循,以及黄宗羲、颜元、李塨等以及宋儒黄震、明儒杨慎等。涉及人数之众非一般批评汉学的理学著述可比肩。

就内容而言,针对胡渭《易图明辨》提出宋儒尊崇的《河图》、《洛书》出于五代道士的观点和毛奇龄《辨道论》斥责宋儒为“居道观之羽流黄冠”的“道士”的说法,方东树在书中做了辩驳,认为,理学所讲之“道”与道教之“道”的涵义根本不同。程、朱所说之“道”是“圣人之道”,“凡尧舜之道、文武之道、大学之道,何莫非圣学也”,程、朱诸儒则是发扬“圣人之道”的功臣。他说:“盖自汉儒分道为一家,而道之正名实体大用皆不见。惟独董子、韩子及宋程、朱,始本《六经》、孔、孟之言而发明之,而圣学乃著。”说程、朱是“道士者流”,“非但诬而失是非之心,又将使来学视周、程、张、朱为异端,而断其非圣学。此其为害,岂在洪水猛兽之下也!”

方东树还就汉学家对宋儒关于“十六字心传”、“人心”、“道心”、“存理灭欲”、“格物穷理”、“养性存德”等观点的非议进行了反驳,认为这些非议“鲁莽灭裂”,“徒乱圣人经义,贻误来学”。他不满戴震对程、朱“理欲”说的批判,反驳说:

如戴氏所申,当体民之情,遂民之欲,亦必民之情欲不出于私,合乎天理者而后可。若不问理,而于民之情欲一切体之,遂之,是为得理,此大乱之道也。

在治学方法的问题上,方东树坚持程、朱的治学之道,认为训诂固然重要,但是不能迷信。因为古人训诂并不可靠,夹杂着穿凿附会、师心自用的解释。他说:由于迷信训诂,清代的汉学诸人“释经解字谓本之古义者,大率祖述汉儒之误,傅会左验,坚执穿凿,以为确不可易”,结果是步入歧途,损害了《六经》的“微言大义”。他主张训诂不离义理,“训诂多有不得真者,非义理何以审之。”

其次,《汉学商兑》带有极其明显的“尊朱卫道”色彩。

方东树高度评价程、朱在发扬孔孟儒学中的重大作用,认为,孔孟之道自孟子后因受到异说的扰乱而长期被埋没,只是由于出了程、朱才重见光明。他在该书《重序》中强调:圣人之道“及至宋代程、朱诸子出,始因其文字以求圣人之心,而有以得于其精微之际,语之无疵,行之无弊,然后周公、孔之真体大用,如拨云雾而睹日月”。他把程、朱比诸于孔子,指出:“尝观庄周之陈道术,若世无孔子,天下将安所止;观汉唐儒者之治经,若无程、朱,天下亦安所止。”又说,“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今之大,全赖程、朱出而明之。”针对汉学家指责朱熹说理“杜其聪明,断以一师”,他起而为之辩护,认为朱熹“谆谆教人读汉魏诸儒注疏,文集中凡数十见,即《四子书集注》所采五十四家之言,何尝杜其聪明,断以一师”。汉学家的攻击“是不知程朱之道与孔子无二。欲学孔子而舍程、朱,犹欲升堂入室而不屑履阶由户也。”

再次,《汉学商兑》集中地揭露了汉学末流的弊病。

方东树把汉学的弊病概括为“六蔽”,具体是:

其一,力破理字,首以穷理为厉禁,此最悖道害教;其二,考之不实,谓程朱空言穷理,启后学空疏之陋……;其三,则由于忌程朱理学之名,及《宋史》道学之传;其四,则畏程朱检身,动绳以理法,不若汉儒不修小节,不矜细行,得以宽便其私,故曰宋儒以理杀人,如商韩之用法。……其五,则奈何不下腹中数卷书,及其新慧小辨,不知是为驳杂细碎,迂晦不安,乃大儒所弃余而不屑有之者也;其六则见世科举俗士空疏者众,贪于难能可贵之名,欲以加少为多,临深为高也。

他对汉学流弊的指摘,主要是从维护宋学的立场上来说的,其中不乏门户之见,然而也有不少中肯的批评。如他批评汉学搞繁琐考证,致使士人埋头故纸堆,不关心社会现实和国事民情,他说:“汉学诸人言言有据,字字有考,只向纸上与古人争训诂、形声,传注驳杂,援据群籍,证佐数百千条,反之身己心行,推之民人家国,了无益处,徒使人狂惑失守,不得所用。”这些批评都切中汉学流弊的要害,颇有见地。总之,在方东树笔下的汉学不仅学理荒诞无稽,无复可取之处,而且简直是离经叛道的“异端邪说”,它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杨墨佛老”。他在书中写道:“今汉学家首以言理为厉禁,是率天下而从于昏也,拔本塞源,邪说横议,较之杨墨佛老而更陋,拟之洪水猛兽而更凶。”

作为晚清宋学营垒的主将,方东树在《汉学商兑》中用程朱理学的观点尖锐而全面地批评了汉学,大胆地揭露了汉学末流的种种弊端,这在当时学界不能不引起很大震撼。因为汉学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清代学术的主流;考据之风深深地影响了学林士子,不少人已经深溺此道而不能自拔。在汉学余威尚炽的情况下,方东树的《汉学商兑》树起程、朱的旗帜,批判汉学,这对那些醉心于考据学的人来说无异于当头泼了一瓢冷水。就打破汉学对学界的禁锢,破除对汉学的迷信这点而言,《汉学商兑》的确给学界带来清新之感。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对宋学诸儒不乏微词,惟独对方东树的《汉学商兑》赞不绝口,评价道:“方东树之《汉学商兑》,却为清代一极有价值之书。其书成于嘉庆间,正值正统派炙手可热之时,奋然与抗,亦一种革命事业也。”

方东树的《汉学商兑》对于程朱理学在晚清的“复兴”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部著作刊行后,不仅使究心于宋学的学者受到鼓舞,而且感染了不少原来对程朱理学抱有成见的士人,使他们“幡然悔悟”,归于“正学”。他们称赞方氏及其著作是“真吾道干城”,“实为南宋以来未有之书,真朱子功臣也”,“此亦功不在禹下者也”。方东树虽是古文家,但在中年以后专治理学,标榜程、朱,俨然一派理学家气象。这对后来桐城派学人产生了影响,使不少古文辞学高手转攻理学,学术风气为之一变。有人说:“然桐城自东树后,学者多务理学云。”

然而,《汉学商兑》也是一部带有严重缺陷的著作,作者采取了把对方完全否定的极端化的批评方法,有“矫枉过正”之弊。它批评汉学末流的弊端是对的,有的批评的确击中要害,但是把汉学称为“圣人之道”的“异端”,否定汉学是儒学的一个流派,完全抹杀汉学的研究成果就属于荒唐可笑了,实际上是一种思想倒退。由此可见,方东树是从保守的立场上反对汉学。

方东树之后,对汉学持批评态度的理学家大有人在,如邵懿辰、方宗诚等人。邵懿辰发表过许多抨击汉学的言论,最有代表性的是他写的《仪宋堂记》。“仪宋”即“翼宋”之意,顾名思义,从文章篇名就可以看出他的“卫道”立场。他批评汉学之尖刻程度亦不亚于方东树。他在文中说:

今自乾隆嘉庆以来六七十年之间,学者以博为能,以复古为高,矜名而失实,务劳精疲神,钩考众家笺疏之说,下至官车制度、六书假借,碑碣盉鼎之铭识,而广为之证。凡传注之出于宋儒者,概弃不录,曰吾以崇汉而已。其徒相与号曰汉学。噫!此岂异夫立熟食大化之世,而追茹毛饮血之俗,挽碣石入海之河流,而反诸大龙门以上哉!不唯骂讥吐弃,于宋儒无毫发之损,亦且推崇奖许,于汉儒无涓埃之益。

方宗诚不仅对汉学末流进行了抨击,而且还批评了清代汉学的开创者顾炎武,认为,顾炎武对理学的批评“立说偏宕”,不明理学产生流弊的真正原因。在他看来,明季学风的败坏是由于学人不懂得“穷理”,而非不知道“穷经”,这与顾炎武的观点正相反。他说:“惟程、朱数子之经学足以当之,若汉唐诸儒之注疏正义,其补于诠训者,因多其穿凿细碎而背理本者亦殊不少,不得谓‘经学即理学’。程、朱由《六经》而洞达本源,后世儒者得其微言而因不知止穷夫六经,诚不免堕于空疏之弊。然谓邪说禅学由是而起,则有不尽然者。禅学之病正由不肯穷理之故,非徒在于不穷经也。”他们的论说与方东树《汉学商兑》遥相呼应,共同上演了“汉宋鼎峙”的激烈一幕。

二、“汉宋合流”的学术趋势

在对待汉学的问题上,清代宋学派中始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一为排汉主张,一为融汉主张。在晚清,这两种观点同时存在,只是各自的表现及影响有所不同。嘉道时期,由于方东树《汉学商兑》的鼓荡,理学中人以辟汉学为时尚,排汉观点占了上风;至同光年间,随着整个儒学内部的变化、调节,调和汉宋的观点逐渐取得优势而成为一种学术发展趋势。道光时,理学名儒唐鉴写的《国朝学案小识》容纳了汉学家,体现出汉宋兼采的意向。唐氏以后,宋学派中持汉宋调和论者日益增多,终在同光年间成为一种重要的学术倾向。这个时期不少学宗理学的要人,如曾国藩、朱次琦、夏炘、徐桐、成孺、刘熙载等都持这种主张,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汉宋合流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种观点:

其一,用“孔门四科”的旗号化解汉、宋学的对立。

持这种观点的人把汉学、宋学都看成孔门儒学的一部分,大同而小异,殊途而同归,都是达到圣贤境界的门径。曾国藩对“孔门四科”“缺一不可”的观点所作的阐述尤其明确,指出:

有义理之学,有词章之学,有经济之学,有考据之学。义理之学即《宋史》所谓道学,在孔门为德行之科;词章之学在孔门为言语之科;经济之学在孔门为政事之科;考据之学即今世所谓汉学也,在孔门为文学之科。此四者缺一不可。

在他看来,无论是汉学,还是宋学,都是孔门中的一门具体学科,关注的侧重方面虽有不同,但是所本的宗旨,所起的作用却是相同的,有着共同性。“此四者缺一不可”便是对这种共同性的肯定。这种共同性就是汉、宋学相互融合的基础。

同类推荐
  • 海盗

    海盗

    我们是海盗,有本领的海盗。美丽的姑娘们,请你来到我的怀抱。我们是海盗,自由自在的海盗。在骷髅旗的指引下,为了生存而辛劳。我们是海盗,没有明天的海盗。永远没有终点,在七大洋上飘荡的海盗..感兴趣吧,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这海阔天空的海盗世界吧!他们挥舞刀枪,宣称与上帝为敌;他们抢掠成性,蔑视人间一切权威。他们抛撒金币,以生命疯狂下注;他们以船为伴,有着自己的道德规章--他们已成传说,被海与天封藏。独眼的船长、生锈的火枪、哗啦作响的金币,盛着财宝的木箱..纵横匕海的故事,并不只是幻想。暴风雨、坏血病、骷髅旗、私掠证,荒岛埋宝,公海搏杀..海盗的世界。
  •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3)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千古丹青:墓室壁画(文化之美)

    千古丹青:墓室壁画(文化之美)

    它们是被尘封在地下的美术陈列馆,它们以自己的方式向人们讲述着神秘高深的艺术,也为我们了解古人打开了一扇窗。
  • 勇于实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勇于实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宁波:这方水土这方人

    宁波:这方水土这方人

    本书是宁波市政府网站主持编写出版,全书采用汉日对照的形式介绍了宁波概况、政府区划、宁波名人、宁波经济、风光名胜、文化生活等内容。
热门推荐
  • 短信时代的感情故事

    短信时代的感情故事

    短信时代的感情故事七十一现在的时代不仅仅局限于人与人的打电话的声音交流、上网聊天的文字交流、又或者视频聊天的影像与声音的交流。现在还多了一种交流方法——短信。不知道是发明手机的人聪明,还是发明以短信代替打电话的人聪明,很多“新新人类”就以短信为交流方式,最大的好处——便宜。我的故事就是跟短信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如果说上网谈恋爱叫“网恋”,那短信之间的恋爱或者可以叫做“信恋”。..........................
  • 矜罗幕

    矜罗幕

    如果你并不爱我为何要娶我为妻?如果做不出决定,那么我帮你做决定,你什么都不需要做,只要休了我就可以,从此以后,你依然是富甲天下的司徒离殇,我依然是那个身中剧毒的沈那迦。我的爱人,你知道吗?我冷然的眼神和决绝的表情全是因为你的爱和你对我的欺瞒.......
  • 腹黑boss很危险:萌妻睡上瘾

    腹黑boss很危险:萌妻睡上瘾

    喝酒乱性最误事,强上我家大boss,负债三百零三万,要挟卖身又卖心呐又卖心。“大大大大大boss,我觉得这像是你要强了我?而不是我强了你?”芮溪尔愤愤不平,而男人则是一挑眉,淡淡的说道:“听说我要上你,激动得都结巴了?”芮溪尔暴走。为了早日还清债务,芮溪尔有一颗求升职的心。然而——“宋总,公司工资最高的职位是什么?”“总裁夫人。”芮溪尔再次暴走。被总裁大人一月三十一日之后,芮溪尔沉溺蜜罐却被一泼冷水浇醒,原来,从一开始的相遇,就是步步为营的攻陷,那些过往的不堪,一页一页翻开……
  • 云朵上的学校

    云朵上的学校

    不是笑猫日记,是接着神秘的女老师写的~人都是一样的!
  • 《萌女闯江湖》

    《萌女闯江湖》

    【小白,你不要低头含情脉脉的看着人家~(≧▽≦)/~啦啦啦】【为什么】【我担心你脑袋里面的水会漏进我的脑袋】。。。。。。。
  • 八荒剑神

    八荒剑神

    世人笑我欺我怕我恶我,那又如何!我杨宁偏要以手中长剑,把这个道貌岸然的世界搅得天翻地覆,从此八荒六合唯我剑道独尊!
  • 心灵正能量·亲情:有一种爱让你泪流满面

    心灵正能量·亲情:有一种爱让你泪流满面

    本书为“最心灵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收录了作者对亲情的感悟作品,作品中渗透了作者的深情,对读者有很强的感染力,书中那些轻松的文字能伴者读者在平静平和中安然入睡,书中那些美妙的故事能助读者以轻快愉悦的心情积极乐观面对世俗的一切纷扰。
  • 良辰战天

    良辰战天

    一次意外的流星雨,毁去罪城望君归,以及望君而归的所有人!……。两少年,卞良辰和都战天,却是险险避开了这次生死劫难,寻仇之路也自此开端……。‘阳明辟邪刀’和‘空灵伏魔枪’现世,却是引发争夺之乱象,多少人因此喋血……。家族现世,宗门外显,自是搅动血雨腥风!……。武道无峰,前途不穷。艰难图存,一路找寻毁城元凶!……。
  • 赛尔号跨世之恋

    赛尔号跨世之恋

    与你相见,此生无悔。与你相恋,终生不忘。又是否与他共度一生?又能否护她转世轮回?
  • 冷傲女王:浴血重生的彼岸公主

    冷傲女王:浴血重生的彼岸公主

    她,是一位至高无上的彼岸公主;他,是一位威风凛凛的彼岸皇子。一次屠杀,让她失去了家与亲人。从前孤傲的她,在一夜之间变的嗜血无情。她走上了复仇的道路,同时也在寻找着三个人……“呵,老天爷为什么对我这么不公平?我在一夜之间,失去了家,失去了亲人,唯一陪伴我的,只有我的两个妹妹,有谁曾经体会过我的感受?十二年了,我精心策划了十二年的复仇大计,为什么突然告诉我这个?为什么?!我浪费了我十二年的光阴,活在阴影之中,只为策划复仇大计。我终于习惯了阴影,为什么你们要告诉我这个?为什么不让我好好地去复仇?!为什么?!你们谁告诉我,为什么?!”“行,老天爷既然想考验我的能力?好,我,奉陪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