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8100000059

第59章 “谱系”与“建构”:中国近世清代学术史论述(3)

在论证了科学方法的四大步骤后,梁启超又别具慧眼地从方法上立论,将朴学方法概括为十类,即:一、凡立一义,必凭证据;无证据而以臆度者,在所必摈;二、选择证据,以古为尚;三、孤证不为定说;四、隐匿证据或曲解证据,皆为不德;五、最喜罗列事项之同类者,为比较的研究;六、凡采用旧说,必明引之,剿说认为大不德;七、所见不合,则相辩诘;虽弟子驳难本师,亦所不避,受之者从不以为忤;八、辩诘以本问题为范围,词旨务笃实温厚;九、喜专治一业,为“窄而深”的研究;十、文体贵朴实简洁,最忌“言有枝叶”。这实际上是梁启超以科学为标准而总结出来的方法。这些方法的实际运用效果又如何呢?梁启超又引入了西方学术的真谛之一——“凡真学者之态度,皆当为学问而治学问”来加以判定,根据梁启超的说法,“就纯粹的学者之见地论之,只当问成为学不成为学,不必问有用与无用。”如此看来,清代学术因精于考订而成为“学”,其在学术史上必有相当价值。这与章太炎对清代学术“短于风议”的批评迥异。视角的转换往往也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这也正是梁启超区别于章太炎的地方。

与梁启超相呼应,胡适在论清代学术史时也积极从肯定清代学者治学方法具有科学意味的角度立论。胡适将清代的朴学分解为文字学、训诂学、考订学等“四种科学”,并将其治学方法概括为两点:(1)大胆的假设;(2)小心的求证。戴震则是深通“科学方法”,得“清学的真精神”的“清学”宗师。在他看来,“中国旧有的学术”,只有清代的朴学确有“科学”的精神。胡适以他所了解的西方科学和哲学的新动向为依据,强调科学方法中“演绎”与“归纳”的交互作用,并以此去释读清代学术史。从某种意义上说,胡适与梁启超在这一方面具有某些相似点,这也说明了“五四”后,在“科学”逐步取得话语权威的情况下,人们也学会用科学的标准去评论我国的传统学术。这是相对于章太炎、刘师培等人而言的另一条清代学术史的研究理路。

五、“清学乃理学之继续”:钱穆、冯友兰以义理论清学

钱穆与冯友兰,一以“宋学”为准则,一以“哲学”为论题,但均重视清代理学思想。钱穆对中国历史与文化持“温情与敬意”的态度,高扬理学旗帜,以“义理”为线索,从学术发展的内在演进轨迹出发,视清代学术为宋明理学的发展与衍变,从而对清代学术史做出了不同于章太炎、梁启超的释读。

钱穆在考察清代学术的缘起时,注意到清代学术与晚明学术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他说:“然余观明清之际,学者流风余韵,犹往往沿东林。”钱穆对于清代学者继承东林学说而发展的“无善无恶”之辨、体用和功夫之辨有较深的体会,又将东林学派溯源至王阳明,并说:

惟东林诸儒言政治,其在当时所谓系心君国者,则不过裁量人物,訾议时政而止。及乎国脉既斩,宗社既覆,堤崩鱼溃,无可挽救,乃又转而讨论及国家兴亡、民族盛衰之大原。如亭林,梨洲诸人,其留心实录,熟悉掌故,明是导源于东林,而发政论,高瞻远瞩,上下千古,又非东林之所能限。

在对源流进行深入考辨的基础上,钱穆提出了他关于清代学术的总体看法:

近世揭橥汉学之名以与宋学敌,不知宋学则无以平汉宋之是非,且言汉学渊源者,必溯至晚明诸遗老,然其时如夏峰、梨洲、二曲、船山、桴亭、亭林、蒿菴、习斋,一世魁儒耆硕,靡不寝馈于宋学,继此而降,如恕谷、望溪、穆堂、谢山乃至于慎修诸人,皆于宋学有甚深契诣,而于时已及乾隆。汉学之名,始稍稍起,而汉学诸家之浅深,亦往往视其所得于宋学之高下浅深以为判,道咸以下,则汉宋兼采之说已渐盛,抑且多尊宋贬汉,对乾嘉为平反者,故不识宋学,亦无以知近代也。

由此可见,钱穆论近三百年学术史,关注的是宋学的延续和发展。他所著《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与梁著同名,但在精神上实质上有很大的差别。梁启超将清代学术视为和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并列的学术形态。钱穆则认为:“理学本包孕经学而再生,则清代乾嘉考据学之盛,亦理学进展中应有之一节目,岂得据是而谓清代乃理学之衰世哉?”“要之,有清三百年学术史大流,论其精神,仍自延续宋明理学一派,不当与汉唐经学等量并拟,则昭昭无可疑者。”钱穆此论将清代考据学视为理学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脉,从而对章太炎清代理学的“竭而无余华”之论进行了有力的反拨。

与钱宾四先生的观点相似,冯友兰先生持“汉学家义理之学”是“道学之继续”的观点。

冯友兰则以“哲学”为名考察中国传统学术与思想。1930年代,冯友兰著成《中国哲学史》,在《绪论》部分冯氏云:“吾人本亦可以中国之所谓义理学为主体,而作中国义理学史。”不过,冯氏又言:“就事实言,则近代学问,起于西洋科学其尤著者。若指中国或西洋历史上各种学问之某部分而谓义理之学,则其在近代学问中之地位与各种近代学问之关系未易知也。”在《中国哲学史》中冯先生专设“清代道学之继续”一章论述清代学术思想与宋明时代学术的关系。他认为,宋明理学、心学在清代仍然有承传,而汉学家所使用的哲学范畴,如理、气、性、命,仍然是宋明理学提出的问题。因此,冯先生认为:“汉学家义理之学,表面上虽为反道学,而实则系一部分道学之继续发展也。”冯先生的观点与钱宾四先生的观点相互呼应,其中有两点最值得关注:其一,提出了“汉学家义理之学”这一概念,表明“汉学”与“义理”并非水火不容;其二,指出在“反道学”的外在形态之下,汉学家的义理之学发展了既有的道学。

钱宾四先生与冯友兰先生关于清代学术乃宋明理学之继续和发展的观点聚焦“思想”而不仅仅是知识形态的“学术”,为当今学术界重新认识清代义理学提供了基础。

六、“早期启蒙论”:侯外庐的唯物论解说

侯外庐先生于20世纪40年代出版《中国近世思想学说史》,紧扣启蒙思潮的特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将社会史与思想史紧密结合,对17世纪到19世纪上半叶的思想变化进行了详密的考察。陈祖武先生将侯氏的书与梁任公、钱宾四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合称为近代清学史研究的三足鼎立。50年代之后,侯先生又多次对其著作进行修改,使论述更加精辟和完善,但主体观念并无大的变化。

侯先生认为十六七世纪之间是中国启蒙思想的开始阶段。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清代学者在自然观、人性论、政治观念上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适应了“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时代背景。就义理而言,王夫之变革的人性论(“性日生”)和自然进化论(“絪蕴化生”)、黄宗羲的“神灭”思想(推崇范缜的哲学)、颜元的实践知识论、戴震的自然哲学(气化之道)与人性自然史起源说都具有历史的价值。但是,“启蒙学者所使用的语言大都是古色古香的,他们爱好古代语言的形式,而想说的是近代的内容,表里又是极不一致的。”因而,他们“将过去的历史与将来的历史割裂开来。”

侯先生的清代学术研究引入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在建立一套自成体系的文化解释模式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侯先生采用西方式的术语,如唯物、唯心、人道主义等概念,在清代思想中发掘出新的价值元素。但是,侯先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尚不能避免比附和生搬硬套的倾向,如专注于唯心与唯物的简单两分,就不免失之偏颇。

七、结语

笔者于此篇详细疏解近世以来学者的清代学术史论,无意对各家之长短进行批判。此篇之撰述宗旨在于厘清今人眼中的清代学术史是如何被构建起来的。盖以不同的视角进行审视,清代学术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景象。这些视角本无优劣之分,如赤、橙、黄、绿、青、蓝、紫虽皆为太阳光之一色,然其本身并不即是太阳光也。当我们进入清代学术史研究时,首要的是要坚持开放的心态与多元的视角,否则就会拘泥于某一端,而不能穷尽清代学术之真实面貌。

[作者简介:雷平,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

同类推荐
  • 爱国报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爱国报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红巾军起义

    红巾军起义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红巾军起义》以清新的语言、扎实的史料,简明而不失其要地讲述了元朝末年张士诚和方国珍发动红巾起义的全过程,以及朱元璋参加红巾军并建立明朝的始末。
  • 中庸注参

    中庸注参

    本书乃陈柱先生为暨南大学及大夏大学两校讲授《中庸》时的成果。作者多以自家心得注解《中庸》,其别无新意者则仍采郑注,并选录各家之说,尤于近代戴震、康有为、马其昶及业师唐蔚芝先生之说,录之甚众,以备参考。同时,本书附有陈柱昔日讲学南洋大学时所著《中庸通义》,实乃研读《中庸》的经典文本。
  • 品三国中的女人

    品三国中的女人

    从历史沉淀里寻找女人,也从历史文化长流里创造女人。通过这些与男人在一起的女人,展示社会百态和价值取向,为了与《三国演义》里的种种男人步调一致,就此将原有史书上的人物和文化人物改造了、嬗递了,通过他们的行为和言语,由政治人格渗合道德人格,此种打造了的三国文化女人,颇有伦理色彩,诸如诸葛亮妻相夫教子,徐庶母、姜叙母爱憎分明,曹操卞夫人的贤惠、简朴、孙权长女(大虎)的阴险、刻毒,几都为传统文化圈里妇女的多元模式。它也是三国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另类。
  • 中国文化博览3

    中国文化博览3

    历史的车轮告诉我们,了解过去,有助于理解现在,展望未来。这套丛书成为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读物,感染熏陶,潜移默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爱国主义感悟,提高爱国主义的思想和觉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热门推荐
  • 骑背上的风与寒光

    骑背上的风与寒光

    每个人的生命在历史中都短暂的像一束寒光,而生命又确实似风吹过,那么到底是什么才能证明我们真实存在,而我们又为后人留下什么……
  • 公主大人请留步

    公主大人请留步

    当夜幕降临,女巫悄悄的降落在人间,开始执行任务…八年级的可爱女生-浅夏,一直在反复做着同一个梦,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在学校遇见的那个男生为什么邀请我去他家?
  • 傲娇女友别太凶

    傲娇女友别太凶

    若此情赋予东流兮,不予逃避,千山万水因你不过毫厘,也不惧风雨披星戴月未曾唏嘘,此情不渝,所谓入迷,天赐良缘与你
  • 穿越之忐忑人生

    穿越之忐忑人生

    三流大学毕业在家宅了五六年的朱游,莫名其妙穿越到异世界。既没有穿越外挂、也没有自带系统。在异世界娶妻生子,浑浑噩噩的生活了十年后。突然有一天他发现……长子天生神力,体力无穷;二子刀枪不入,百毒不侵;三女洞察人心,智计百出;四女倾国倾城,颠倒众生。还有五子、六子、七女……这家乱了,乱了啊!已有十几万存稿,大大们如果觉得好看赶紧收藏起来,养肥了看。本书绝不太监,我发誓!!
  • 我的蛇妖女仆

    我的蛇妖女仆

    医药界的怪杰苏谨,被女友与好友背叛。跳崖轻生,结果收了一条蛇妖,得到了远古传承。人生就是如此奇妙……小小的山村,从此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泼辣的小寡妇、温柔的邻家姑娘,冷艳县长……书讨论群:227272981
  • 演武法则

    演武法则

    世人皆知:武,由源而生,因力而行!法则为相,相由心生,因人而立。他,家族旁系子弟,偶获演武玉,展妖孽天赋。他,门派低阶弟子,巧夺九贤竿,战天下奇才。他,世间凡夫俗子,重撰天鼎榜,屠荒之一族。当他累了...言之:武无法则,因道而存。新人新书,望大家多多支持!!!!!!
  • 邪帝抢亲:皇后等等朕

    邪帝抢亲:皇后等等朕

    一时穿越,变成美女;嫁入皇宫,化妆丑女;皇上不弃
  • 棺材里子

    棺材里子

    红色的雪覆盖了一切,所有的人都变成了血人。。。第二天,男子的画摊上多了一副画,更重要的是,这幅画竟然是一一。为了让自己的女儿活下去,我被做成了纸人,差一点被火烧得魂飞魄散,但阴差阳错,我到走了她奶奶的20年寿命,才勉强能维持人性一根青绿带着尖刺的藤蔓从他的手心蜿蜒而出,紧紧地攀于他的身体。一根根尖刺插入他的皮肤。鲜血瞬间蔓延了,他的身子有一点点的消失,最终只留下了一张新鲜的人皮。刚刚切菜的时候,他伤到的手指,伤口没有流血,反而露出一点洁白的棉絮来。我心里升起一股不祥的感觉,急匆匆的来到我门前,在门下看到一张纸条,上面有三个秀气的字——救救我……
  • 氏族大陆

    氏族大陆

    氏族大陆,风云突起,天地轮回,且看一代小人物如何一步步打破苍空,裂天崩地
  • 重生女王:我的娱乐世界

    重生女王:我的娱乐世界

    曾以为,他是她最值得信任的人,让自己踏上娱乐明星之路的是他,把自己从天堂打入地狱的也是他。就连自己最信任的闺蜜都背叛自己,还联合他把自己退入地狱!呵!郭嘉豪,你可真行!前面是一套,背后又是一脚。珍妮儿,亏她把她看成自己的亲姐姐,看来是她想多了。现在她重生了!连老天都眷顾她!郭嘉豪,珍妮儿,我莫离心发誓,要把你们对我所做的一切都会一点一点还回来的!我要你们比我痛苦千倍甚至万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