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8100000037

第37章 论前后“甲寅派”(3)

但是到《甲寅》日刊创刊后,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所存《甲寅》日刊,该刊从1917年1月28日创刊,到6月19日停刊,共出版142号(报纸排号为150号,实际上该报纸在编排上存在许多错误,如有两个第七号而无第六号,有两个第二十三、二十四号而无第十八号,有两个第八十一号,有两个第一百二号而无第一百三号,第一百九号以后直接为第一百三十号等),在刊发的132篇社论(或论说、代论)中,李大钊撰写40篇,高一涵撰写23篇,章士钊撰写18篇,大任6篇,蒿目5篇,其他各人均在3篇以下。在刊发的170篇时评中,邵飘萍撰写至少92篇,李大钊20篇,章士钊9篇,石鐘11篇,高一涵7篇,其他人均在4篇以下。

由上可知,《甲寅》日刊时期,由于章士钊忙于政治活动,编辑出版工作主要由李大钊和高一涵负责,该刊所发表的社论主要由李大钊、高一涵执笔,时评主要由邵飘萍、李大钊、石鐘、高一涵等人执笔。思想主张方面,李大钊先后在《甲寅》日刊上发表了《甲寅之新生命》、《调和之美》等文章,高一涵在《甲寅》日刊先后发表了《调和私解》等文章,一起阐发、维护章士钊的调和思想。李剑农虽然没有参加《甲寅》日刊的编辑工作,但在《太平洋》杂志上先后发表了《调和本义》、《时局罪言》等文章,批判以梁启超为首的假调和派,维护以章士钊为首的“真调和”主张。章士钊发表《创设特别国务会议增造不管部之国务员议》后,李大钊积极参与讨论,先后发表两篇《创设特别国务会议增造不管部之国务员问题》,支持章士钊。李剑农也在《太平洋》杂志上发表《读甲寅日刊之舆论一束》,公开支持章士钊。因此,到《甲寅》日刊时期,李大钊、高一涵和李剑农等人才与章士钊成为地道的“同志”,前期“甲寅派”才最终形成。

留下来的问题是,为什么曾代章士钊主持《甲寅》日刊并在该刊刊发大量时评的邵飘萍,不仅没有被胡适列入前期“甲寅派”,甚至邵氏被张作霖杀害之后,章士钊在《书邵振青》一文中还对其不无微词。在笔者看来,章、邵之间的芥蒂,固然与邵飘萍在章士钊任执政府教育总长时对章的声讨有关,但并不是根本的原因。因为后来与章士钊分道扬镳、甚至因安徽“二六学潮”与其对簿公堂的高一涵,从章士钊后来撰写的《李大钊先生传序》一文看,不仅没有对其进行指斥,反而倍加爱惜。因此,更深一层的原因应该在思想认识方面。通读邵飘萍的文集和其在《甲寅》日刊上发表的主要文字,可以明显地感觉到,邵氏历来是一个激进主义者,并不曾有过丝毫调和的主张。因此章士钊与邵飘萍的根本分歧应该是“道”之不同。

如果稍加留心,我们还可以发现,被胡适列入前期“甲寅派”主要成员的李大钊、高一涵和李剑农等人,不仅与章士钊有着相同的政治理想和文字风格,还有着相似的学术背景,即基本都曾受过政治学、法律学的正规教育,因此他们讨论政治,往往比一般人要娴熟、深刻。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就前“甲寅派”而言,它酝酿于《独立周报》时期,出现于《甲寅》月刊时期,形成于《甲寅》日刊时期。

三、后期“甲寅派”

1925年9月19、20、21日,梅子在《世界日报》副刊《学库》上连载了《甲寅派思想的解剖》一文,这是到目前为止见到的用“甲寅派”来指称当时以章士钊为代表的、以《甲寅》周刊为阵地的文化保守主义派别的最早一篇文章。由于笔者未能看到这篇文章的全文,所以对作者在文章中究竟如何对“甲寅派”定义的,“甲寅派”的主要成员有哪些人,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里所说的“甲寅派”,是指后期“甲寅派”,而非前期“甲寅派”。

以后一些研究著作或教科书,也多用“甲寅派”,而不具体指前期“甲寅派”还是后期“甲寅派”。目前所能见到最早系统讨论后期“甲寅派”思想文化主张的著作,是由贾植芳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江苏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一书,可惜书中没有对前后“甲寅派”进行区分,而只是简单地称之为“甲寅派”。该书在谈到后期“甲寅派”的成员时说:“比较来说,‘甲寅派’没有‘学衡派’的人员整齐,除去章士钊以外,也没有几个能写和有影响的人物。”通观全文,除章士钊,作者提到的后“甲寅派”的成员尚有陈筦枢、梁家义、瞿宣颖、唐庆增、汪吟龙等五人。为什么后期“甲寅派”包括这五个人而不包括其他人,作者并没有作进一步的论证。

后期“甲寅派”因《甲寅》周刊而得名。《甲寅》周刊创刊于1925年7月18日,发行45期后于1927年4月2日停刊。是20世纪20年代中期一份影响甚大的文化保守主义刊物。查《甲寅》周刊先后辟有“时评”、“论说”、“通讯”、“杂记”(后改为“孤桐杂记”)、“特载”、“光宣点将录”、“书林丛讯”、“说林”、“征文”、“章氏墨学”、“逻辑”、“揣籥录”、“清华园题解记”、“诗录”、“文录”等栏目。研究后期“甲寅派”的成员及其政治思想文化主张,最为重要的是“时评”、“论说”、“通讯”、“杂记”(后改为“孤桐杂记”)、“特载”、“征文”等栏目。以上六个栏目中,除“时评”大部分不署作者名称不便考察外,其他五个栏目共发表240多人撰写的近420多篇文章和来信。其中“论说”153篇,“通讯”261封,“杂记”23篇,特载8篇,“征文”3篇。章士钊是《甲寅》日刊的主要作者。他不仅对几乎每封公开发表的来信都有答复,而且撰写了“论说”、“特载”栏目中的一半以上的文章(共计83篇)。除章士钊外,发表文章较多的有梁家义(8篇)、钱基博、梁敬錞(各6篇)、董时进(5篇)、唐铁风、陈筦枢、段祺瑞、张崧年(以上各4篇)、唐兰、郑闚古、陈朝爵、龚张斧、杨定襄、叶蓁、陈拔、江亢虎、施畸、石克士、汤济沧、唐大圆(以上各3篇)等,其他人各1篇至2篇不等。

判定一个作者的思想归属不可能不考虑其著作的数量,但是发表文章多的不见得就属后期“甲寅派”,发表少的不见得就不属后期“甲寅派”。关键还是要看作者对这一时期章士钊的思想文化主张的认同情况。纵观《甲寅》周刊时期章士钊的思想文化主张,已经不再是政治调和或新旧调和,而集中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反对新文化运动,二是主张以农立国,三是主张恢复读经和整顿学风。围绕以上三个核心问题,我们来判定《甲寅》周刊作者群的思想归属。

首先,梁家义、杨定襄、瞿宣颖、陈拔、董时进、龚张斧等人应该属于后期“甲寅派”。梁家义先后在《甲寅》周刊上发表了《吾人所请愿于吴稚晖先生者》、《白话文学驳义》、《盲从苏俄之过》等政论文章和来信,不仅反对新文化运动,而且直接参加了章士钊与吴稚晖的论战。杨定襄先后发表了《代议非易案其二》、《广科举议》、《科道平议》,认同并支持章士钊反对代议制,恢复科举制和科道制的主张。瞿宣颖先后发表了《科举议》、《文体说》、《代议非议案书后》等文章和来信,公开支持章士钊的政治文化主张,其中《文体说》曾引起新文学派的猛烈批判。不过,瞿氏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观点,直到抗战前夕所写的《北游录话》,仍散发着浓郁的文化保守主义气息。陈拔也先后发表了《论语体文》、《论清华研究院》、《礼与法》等文章,反对白话文,宣扬文化保守主义。董时进、龚张斧是章士钊“农业立国论”的坚定支持者,他们先后在《甲寅》周刊上发表《释农国》、《工化与农化》、《农村合作》、《农国》、《农化蠡测》等文章,认同、支持并发挥章士钊的观点。

其次,钱基博(发表有《克己复礼为仁荀故》、《民治二字解》、《前上》等)、陈筦枢(发表有《国故》、《评新文学运动书后》等)、唐庆增(发表有《新文化运动平议》)、唐兰(发表有《夙于》、《圣贤与英雄异同论》等)、金兆銮(发表有《论学制》)、林治南(发表有《八字辨》)、石克士(发表有《农国》、《曩在》等来信)、陈小豪(发表有《白话不通》等来信)、黄复(发表有《思无邪》、《民极》、《晶报后题》等)、汪吟龙(发表有《白话与科举》、《文中子考信》等)、刘孝存(发表有《白话文》,对白话文极尽攻击之能事)、孙郑师(著有《读经救国论》,在《甲寅》周刊上发表有来信《读经救国》)等人也可被视为后期“甲寅派”。这些人虽然在《甲寅》周刊发表文章不多,但或部分认同章士钊的观点,或发挥其思想文化主张,根据我们前面对学派的界定,也可视为后期“甲寅派”的成员。

最后,此外的其他许多人,就不好说是后期“甲寅派”的成员了。如段祺瑞,虽然也在《甲寅》周刊上发表了4篇非驴非马的所谓文章,但不好说段氏是后期“甲寅派”的成员,因为此时是章士钊追随段祺瑞,而非段祺瑞追随章士钊。又如陈朝爵和李镰镗,也很难说属后期“甲寅派”,因为细读陈朝爵的文章和来信后可以发现,此人比章士钊要守旧得多,是个极端保守派,而以章士钊为首的后期“甲寅派”则是一个政治上坚持自由主义立场的文化保守主义派别。李镰镗虽然也在来信中攻击胡适和白话文,反对新文学,但据其自述,此人乃林纾及门弟子,对乃师感情甚笃,因此也很难归入后期“甲寅派”。至于其他人,或与章士钊进行论辩,或发泄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或请章帮助出版著作,或请章介绍工作,或通款友谊,很难说是后期“甲寅派”的成员。比较特殊的是梁敬錞,先后在《甲寅》周刊上发表《收回会审公廨平议》、《为沪案重行调查一敬告使团及各友邦政府书》、《英案解剖敬告国民及南北当局》(两期连载)、《双栝庐》、《第三国际与中国》5篇政论文章及1封来信,是章士钊之外刊发文章最多的作者之一,且从第1号起开始刊发文章,一直持续到第45号,可以说与《甲寅》周刊相始终。但由于文章内容多为外交问题,与章士钊思想文化主张关系不大,所以也很难说属于后期“甲寅派”。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就人数而言,后期“甲寅派”的人数并不算少,但似前期“甲寅派”中李大钊、高一涵和李剑农那样的作者的确没有,所以基本上是章士钊一个人在支撑着《甲寅》周刊。

总之,长期以来,学术界在对“甲寅派”这一概念的使用上,在对“甲寅派”成员的理解上,存在一些模糊、笼统甚至错误之处。实际上,“甲寅派”因《甲寅》杂志而得名,《甲寅》杂志有前后之分,因而“甲寅派”也有前后之别。前期“甲寅派”酝酿于《独立周报》时期,出现于《甲寅》月刊时期,最终形成于《甲寅》日刊时期。其主要成员有李大钊、高一涵和李剑农等人。该派不仅是个文学派别,同时也是一个政治思想流派。后期“甲寅派”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该派成员不算少,但像样的作者并不多,基本上是章士钊一个人在活动。后期“甲寅派”是一个典型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想流派。

[作者简介:郭双林,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

同类推荐
  • 中国和中国人

    中国和中国人

    本书集合英国汉学家翟理思的3种著作《中国和中国人》、《中国的文明》、《中国札记》合辑而成,其内容不但包括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制度、法律、教育、宗教、哲学,也包括了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方方面面:占卜、赌博、和尚、文字、迷信、礼节、娱乐、新年、鸦片、风水、打油诗、妇女的地位、不同时代的风俗习惯等等。
  • 美国人

    美国人

    本书讨论了美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含义,其中先讨论殖民的背景和含义、美国人对自由的认识,然后讨论美国的地理背景和种族多样性,最后探讨美国民主制度的优缺点、功利主义文化的特点和危害等内容。
  • 人类一半是外星人,一半是地球人

    人类一半是外星人,一半是地球人

    为什么星相学中的28星宿,无时不刻影响着我们的命运?为什么当我们静静地仰望星空的时候,可以感到灵魂安静下来?为什么这个星球上,除了人类,没有任何动物,会仰望一无所有的星空?其实,仰望星空的,并不是我们人类自己,而是我们身体里的外星人,它们在仰望自己宇宙深处遥远的故乡。
  • 中国书籍发展简史

    中国书籍发展简史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书籍发展简史》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你介绍了文字的起源与书籍的产生,书籍的发展和演变,书籍的制作方法,书籍的维护与收藏等有关内容。
  • 思考成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思考成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洪荒重组

    洪荒重组

    从吸血鬼开始,越来越多的传说中的故事展现在世人的面前,越来越多的远古秘密得到解读,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疑惑。直到那一刻,洪荒重组,所有的一切,都将水落石出。
  • 特案实习生

    特案实习生

    意外就像匍匐在云层中的惊雷,当你感觉还会继续沉寂的时候,就会被打的措手不及。在犯罪的道路上,我有不同的见解和故事……它会毫无征兆的开始,也会意料之外的结束。正义绝不仅仅赋予英雄,更属于那些默默无闻的小人物!
  • 火星社团

    火星社团

    这部小说是我的第一部作品。身高180逗比属性的“院长”,颜值与性格天差地别的“白兔”,现代的“爱丽丝”,……他们到底会在一个叫火星社团里发生什么样的搞笑事情呢?敬请期待!
  • 傻妃不傻:妖孽王爷不好惹

    傻妃不傻:妖孽王爷不好惹

    想她凤灵溪,居然因为喝了口水呛死了!虽说呛死了,你让我好好死好不好!?把我穿越到古代算什么?尼玛老娘全身穿越,还不是魂穿啊!穿越到河里是什么鬼?姐承认自己长得好看身材好你也不能这么玩我啊卧槽!还有为什么自己回到了14岁的样子!
  • 神约旧书

    神约旧书

    一个架空世界,在6真神创造的‘兰迪特’上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战争,这些战争都是由一个幕后‘神秘人’操作,然而他还有着更为惊人的计划。。。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御制题絜斋毛诗经筵讲义

    御制题絜斋毛诗经筵讲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医经原旨

    医经原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恋爱的风筝

    恋爱的风筝

    北京是什么?外国人叫这个城市为国都、官称叫首都、网民们叫帝都、民间称之为皇都、不管叫什么都,在刘帅的眼中这个都城就是从身边一划而过而来不及欣赏的一道风景。刘帅和安琪俩人远离家乡来到北京,刘帅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安琪是刘帅的外表,果果是刘帅的心灵。爱情失败让刘帅患上了恋爱恐惧症,无处排解心中忧郁的他将自己的情感经历以小说《碎心》的形式写出来,果果是第一个读者。果果明白刘帅想通过这种记实网络小说帮助她找到失散多年的父亲很是感动,刘帅的作品获得了年度网络小说作者大奖。安琪告诉果果支撑她活下去的是刘帅,看着安琪诚心的忏悔,果果在艰难中将如何选择她的爱情。
  • 有你就足矣

    有你就足矣

    其实嘛写这个也没有什么特殊原因你们开心就好啦学生妹不定期更文龟速更文憋打我q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