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8000000019

第19章 冷思数字艺术建构(2)

尤其是在我们国内,大量地使用数字技术的艺术作品,因为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工具的专门学习、尝试、使用上,而忽略了对艺术精神的培养,因而在作品中呈现的大多是工具的能量而非艺术的能量。我们看到很多3D/2D或合成影视艺术作品,大多将创作精力投放在技术细节的精雕细琢上,结果技术的炫耀取代了艺术的内蕴,当眼前缭乱的技术魔术结束后,留给心灵的却是一无所有,没有回味,没有思索。一位摄影家在看了CCGF巡展中的CG静帧作品后说,漂亮,真的很漂亮,但是却没有“生气”,只是机器的冰冷。没有“生气”,是对艺术最严厉的批评。纵观艺术史,不同类型的艺术创作却在讲究“气韵生动”方面达成了完全的一致,数字艺术作品似也不能例外。

另外,技术的工具主义崇拜,直接导致了工具使用上的特异化。我们过多地迷恋于现实所不能为的方面,推崇视听感官的刺激,结果我们的艺术不是为了解放人们的精神,而是在貌似自由的表征下掩盖着对人的感官异化。艺术几乎沦落为感官的奴隶。

因其自由,才更需要规约。

数字技术所赋予数字艺术先天的自由性格,更加需要我们的理性判断。非常令人担忧的是肩负着催生数字艺术的当代艺术专业教育对此并没有足够的警觉,无论其课程的设置还是人才培养的导向都过度强调新技术的操作和对技术性工具的掌握,而对高等级艺术人才的心灵涵养、人文陶冶视如敝屣。眼下很常见的状况,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举办的国际性电影节上,中国学生的数字艺术作品较之国外学生的作品,并不仅仅是技术指标上的差距,更大的差距仍在于思想的空洞、肤浅以及美学理念的含糊甚至缺席。很多人将此类问题归结为中国大学生一般年龄较小,入世经验颇少,故而如此。但其实,我们心里明白这根本不是一个年龄大小的问题,我们的研究生年龄应该相当了吧,但作品一样看起来很幼稚。幼稚并不完全出自年龄,它更出于我们教育的思路。我们经常在课堂上将“好莱坞”的视听震撼视作艺术的异端加以解剖和批判,但却忘了说说我们自己盲目的工具自由。

数字技术作为工具的自由只有上升到艺术的理性自由,数字艺术独立于其他艺术的可能才不会成为呓语;否则,数字技术只能是工具,是诸多艺术形态均能灵活自由使用的工具。一种技术如果不能凭借人文内涵上升为语言,就不可能支撑独具特色的言说或表现,从而也就不可能支撑一门独立的艺术形态。

人本:数字艺术完善的前提

笔者在这里引出的话题可能会令人反感,尤其是在这样一个主张将数字艺术的发展,同市场、同产业毫不犹豫地挂起钩来的现实语境下。

在工业时代和电子时代,就像比尔·克林顿竞选总统时的政治战略首席顾问所说的,所有竞争运动的核心只能是经济,“经济最重要,笨蛋!”他对整个竞选班子实际上也是对所有人说。

但现在我们面对网络所体现出来的数字精神,应该说什么呢?

在数字时代,所有竞争的核心是价值,“价值最重要,笨蛋!”好在哈佛大学的律师劳伦斯·莱西格率先大胆地讲了出来。我们要做的就不再是遮遮掩掩,而应该是解读、理解、认可,至少是在态度上。

我们在谈论数字艺术时,其中一部分人很快地将它套入了传统的理论思维,去推导论证其本质、属性、审美特点,等等;另一部分人则在倡导其实践活动的时候,主要以所面对的巨大的消费市场为依据,而我们对这一新鲜事物的发展也主要是沿着如何使之成为消费品,如何被更多的人消费,并如何获取更多的其他艺术行为所不能及的利益这条路子来探讨的。也就是说,我们对数字艺术的定位要么是试图理论性地说圆它,要么是准备市场性地搞成它。而其中的核心引力显然首先是经济,是它所可能蕴含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中国,数字艺术被关注的原因非常直接:大的就业空间、高的经济回报。所以,数字-产业在我们这里是完全一致的链接协议,而所谓的新思维只是将两者成功链接的技术理解,就像这一次我们论坛的宗旨,我们不仅讨论新的技术、新的思维,更重要的是我们试图让新技术、新思维落实到新产业上。

中国传媒大学今年向社会推出了第一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的确有很多单位向我们敞开大门,欢迎这些新型人才。笔者只是偶然去一下办公室,但还是接到过多个用人单位的电话。但是,我们的学生对此一般都比较冷漠,他们选择单位的标准首先是地域——是否能够生活在大都市,保持大都市的生活方式;其次是待遇——工资是否满足了他们的期望值。这与他们当初选择该专业时候的状况是非常一致的,因为那个时候他们几乎对本专业一无所知,促使他们选择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影视市场、网络市场,就是这个专业会让他们将来挣大钱。很难发现有谁抱定理想,去选择一个合适的发展空间,就像提出可生存性通讯系统概念(孕育了互联网的重要概念)的保罗·巴兰那样,会为了理想去给卓别林打杂、去修理无线电、到最后甚至放弃博士学业。

我们是发展中国家,缺钱是肯定的,国家缺,老百姓也缺。但是就像网络的诞生有赖于“天才经济”那样,数字艺术的发展也需要具有“天才经济”精神的人才。

当年的芬兰小伙子莱纳斯·托沃茨针对美国AT&;T对Unix操作系统的商业性垄断,认为必须编写一个属于每一个人的操作系统。1991年他将自己开发的操作系统Minix公开发布在Minix新闻组网络上:

各位Minix的用户,大家好。

我正在为386/486AT机族设计一个(免费)操作系统(仅是爱好,不是也远不及GNU那样专业),从4月份开始酝酿,到现在已基本完成。希望所有喜欢或不喜欢Minix的用户给我一些反馈意见,因为我的操作系统在某些方面与其他的操作系统有着相同之处,诸如相同的文件系统格式(出于实用角度考虑)等等。我最近试了一下bash(1.08)和gcc(1.04),好像还行。

这意味着我在短短几个月间完成了一件有意义的工作。我非常想知道人们都希望它有什么样的功能。欢迎任何形式的指教,但我不能保证能实现这些功能。

附:——对Minix代码全兼容,并实现多线程调用。

——非便携(用386任务管理等),并且有可能不支持所有基于AT硬盘之外的其他介质,因为我只有这些东西。

这就是决定互联网诞生已成为必然的无版权开放式软件Linux的诞生,也就是后来网景公司在危难时刻所倡导的“开放资源运动”的开端。

互联网,我们很难说它是哪一个人创造的,它有多个父亲:诺伯特·维纳,第一个认识到计算机大大先于计算器,并开始苦苦思索人类和这些机器间关系的人;克莱德,把计算机视为工作中的伙伴,提出人机共生理念的人;范尼瓦·布什,设法利用计算机技术避免我们被自己的知识所吞没的人;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决意探寻利用计算机扩充人类能力的途径并为之贡献一生的人;特德·纳尔逊,因为记忆力不够,试图创造一个紧密联系的文件世界(超级卡片)的人;比尔·阿特金森,想让每一个人都能掌握Macintoch系统的人……我们还可以数得更细,直到数出孕育了互联网的每一个“节点”,但里面肯定不会包含以赢利为目的的微软公司、苹果公司这些计算机行业的跨国托拉斯。在这里,微软、苹果,同通用汽车、可口可乐与互联网的关系并无二致。互联网诞生于很多天才的梦想,诞生于他们天才的创造和奉献。可以设想,如果到今天互联网的很多支撑技术还垄断在某个用它来赢利的公司手中,互联网还存在吗?倘若它今天不可能存在,那么以后也许永没有机会存在。

埃里克·雷蒙德思考网络所发生的诸多经济现象时认为,其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资源开放运动”应该是最符合人性的“天才文化”。正是“天才文化”精神,使一大批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精英忘记功利、忘记“知识产权”、忘记利润,忘我地工作,最后梦想成真,搭建起了属于每一个人的:“http://www(world wide web)”世界。

我在这里追溯渗透在互联网历史里的精神质素,只是想找回数字艺术在我们今天的审视当中被忽略的东西。

它也许是一种能够独立出来的养活很多学者、思想家的学科。

它也许是一种能够启动市场,养活很多动手家、艺术家的手艺。

然而,如果它只是饭碗而不是事业,数字艺术就永远也不会成熟。

这两种实用主义的态度,使数字技术的精神实质几乎完全脱落,数字技术变成了工具,它只是一种比画笔、比凿子、比对编机、比电子切换台、比机械式照相机更好用的一种工具集罢了。应用这种工具集,我们所做的事情不外乎还是叙事、造型,不外乎还是再现、表现,艺术地领域里并没有长出新的玩意儿。如果我们不能把可用来画画的铅笔叫做铅笔艺术,那么也就不能将可用来画画的数字技术叫做数字艺术。

我们不能不关心到了工具层面以外的东西?

而事实上,只有当我们看到了数字技术工具层面以外的东西,也就是它的精神内核,我们才有可能使之成为我们用来言说的语言,并且才有可能艺术地言说。

就像互联网所呈现出来的世界那样,这是一个独属于人的世界,它为我们而创世纪,我们因它而获得新的存在方式。所以,数字技术的核心就是人的本性:我们的梦想——人的价值。

近几年来,中国大地上重复次数最多的词恐怕就是“产业”二字了。我们同国外比较了一番以后好像大梦方觉:我们落后或者某方面不行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实现产业化。于是,“产业化”成了包治百病的方子。电影的出路在于产业化、电视的出路在于产业化、教育的出路在于产业化……于是动画需要产业化,推而广之,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数字艺术当然也得产业化。当精神产品的生产完全纳入到物质产品生产的模型或思路当中去的时候,我们将必须面对精神现实的困惑。无怪乎一位博士生导师痛心疾首地说“他们已经下定了决心”,“一定要让全国人民欢乐总动员”,“一定要把中国变成快乐大本营”,“一定要把中国变成一片文化的沙漠”。言语如此过激,但问题却依然很难得到重视。因为,我们已经驶进了或即将全面驶入希求利益最大化的产业圈。这与曾几何时我们全面地驶入政治圈并无本质区别,都是对艺术的异化,艺术要么是政治的奴婢,要么是金钱的奴婢。对于尚未成型的数字艺术而言,如果我们也是这样一刀切地将之纳入产业领域,它将不仅背离数字技术的精神内核,并且很可能只能作为其他艺术进入产业领域的工具而很难获得独立的精神品格。

观照数字技术的人本内核,数字艺术的成熟首先有赖于人机共生——人脑、电脑的生命性整合。至少,我们应该在产业经济的思路里,辅助一点“天才经济”的思路,让数字艺术不仅仅是为了利益的竞争而劳作,还同时能够为了精神的自由表现而创造。就在我们组织一些学生创作首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参赛作品的过程中,有一支凭借个人兴味而志同道合组织起来的打工仔团队前来学校找老师指导,他们完全是利用打工之余的时间宵衣旰食,志在做出自己的“梦之作”。一位愿意指导他们的老师说:正是这种团队最有战斗力,最能做出好作品。

就像互联网诞生走过的道路那样,数字艺术的真正独立日是否也应该是在那样一段道路之后呢?

不过我们应该相信:一种新技术意味着一种新材料,人们把握事物、把握自己的方式必须会随之替换。在陈旧的思维面前放置新方式是非常有意义的。新方式必然改变这个时代,必然改变我们自己。数字艺术,正应该肩负起这一使命而获得真正的发展。

〔高鑫: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广播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教授;贾秀清: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副院长,教授〕

同类推荐
  • 中小学班会、队会的主题设计与组织(创建和谐校园16本)

    中小学班会、队会的主题设计与组织(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班会”是指班级管理人员根据一定的教育指标,组织所有同学举行班集体活动。老师要参与指导,把握方向,关心学生需要及发展过程。按照活动设计、活动准备、开展活动和总结工作的顺序,有步骤地进行该主题活动。内容要广,可分为德育活动、智育活动、体育活动、美育活动和劳动教育活动。在具体活动中,目标不可单一,要有综合性,才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活动要多样性:讨论式、报告式、竞赛式、表演式、游戏式、参观式和课题式等,活动的形式与内容要组合在一起,要有创造性和趣味性。总的来说,好的集体活动可以提高集体人员的素养,也能促进集体发展。
  • 学历史 思教育:教育的反思与历史的回响

    学历史 思教育:教育的反思与历史的回响

    面对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就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历史事例和现实经历为背景和参照,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结合实际探索活动强调实践、行动的重要性。原受教育者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服务社会。
  • 宣威奥运

    宣威奥运

    本书介绍了中国运动员奋战第二十五届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有关情况,内容包括:备战奥运、进军奥运、奋战奥运。
  • 语文知识小丛书:修辞常识例话

    语文知识小丛书:修辞常识例话

    以国家正式颁布的语言文字规范为依据,对常见的语文现象进行明晰透彻的辨析。从字、词、句、段、文,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讲析,包含了语文常识的方方面面。是各行各业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读者的好帮手。
  • 传媒产业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传媒产业法律规制问题研究

    本书对传媒产业的法律规制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构建了一个包括传媒产业主体法、传媒产业行为法、传媒产业权利保护法等在内的完整的传媒产业法律规制体系。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又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热门推荐
  • 圣乐光明学院

    圣乐光明学院

    因为任务原因,莉亚卡、心蓝、雪爱淋、山雀来到圣乐光明学院。可是,作为冥神的莉亚卡的暗属性要接受光的力量,她能接受吗?【注:本书有守护甜心和星座元素。】
  • 袅袅秦汉

    袅袅秦汉

    我知道,很早就知道他不会属于我的,然而我还是选择了执著,即便后果是我的灵魂所无法承担的,我还是这样做了,子房啊子房,水夫人是你的妻子本来就是注定的,我为什么要这样让人讨厌的陪着你,莫不是心中一丝一缕的情深往往······
  • 命中情结

    命中情结

    写一个普通女孩的情路、成长路,你会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不仅写狗血,也写世态炎凉,也写集体女生的那点弯弯绕
  • 倾世狂妃:啼血凤凰太妖娆

    倾世狂妃:啼血凤凰太妖娆

    他是权倾天下的“霸气王爷”,她是人人惧怕的"暗杀血羽"一场意外,他们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作者弦上留殇--倾世狂妃:啼血凤凰太妖娆与琴上留音--倾世帝妃:啼血凤凰太妖冶。姐妹之作,倾心打造。欢迎各位来品读
  • 仙界之路

    仙界之路

    看一位落魄少年在逆境之中,不畏艰苦,勇敢斗争,用自己的智慧描绘出一幅令人震撼的仙界风云,成为世人所崇拜的英雄。
  • 我们写书吧

    我们写书吧

    那些年华的遗失……那些记忆的封尘……那些梦想的叫嚣……那些未完的故事待续……我们一起写书吧……是我们共同的期许……
  • 双星煞

    双星煞

    破军星现乾坤转,摇光剑出天阙惊。迷失之城,海底宫殿,消失千年的神秘族群……铁蹄踏龙城,烈火焚天阙,覆灭王朝的复国之路……双重血统的神秘少女,烽烟中觉醒的战将……惊鸿舞,凤鸣琴,乱世儿女的爱恨痴缠……一个关于东方的故事,一段毁灭与救赎的英雄战歌。
  • 特工小农民

    特工小农民

    神级特工回归乡村,意外发现家里多了一对漂亮姐妹花,大的温柔体贴小的可爱动人,本想种种田的安逸生活变成养妹子。
  • Myths and Legends of the Sioux

    Myths and Legends of the Sioux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阳光渐近

    阳光渐近

    乔雨光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会和一个当红男星相识,更没有想过会和这位男星恋爱。恋爱过程虽不艰辛但也算不上顺畅,好在结局圆满~杨辛亦+乔雨光=杨光=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