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8000000018

第18章 冷思数字艺术建构(1)

高鑫、贾秀清

夜深人静,星星灯火使夜色更像穹隆,高高地、严密地将我们扣在其中。我们就这样被封存于一个世界,但彼此时空隔离,从远古直到今天。

今天,就在这深夜,就在这严丝合缝的时空罩中,无数看不见的信息包、信息块在以超光速穿梭。我们的手指、我们的眼睛和耳朵、我们的心灵就这样通过键盘、通过显示屏、通过鼠标、通过摄像头、通过耳麦、通过调制解调器在遥远而亲密地接触。

我们终于可以生活在网上,虽然彼此分离但却息息相通。

我们每一个人既是TCP,又是IP,通过协议,我们以节点的方式链接起了一个真正自由的四通八达的世界。

我们自由地走在任意一条链路上,这是以前我们所在的世界里从来没有过的事情。节点链接节点,构成一个完全独属于人的世界。

从尼采发出“上帝死了”的声音起,人们就真正开始探讨、追寻上帝的踪迹。上帝是什么?用现代哲学的概念来理解,他是一个支配中心的符号,支配着人们的行为和意识;用现在的数字技术概念来说,他就是世界唯一的一个终端,他操控和支配一切,决定我们的命运,每一个人都是被动的存在者。酷爱欧洲大教堂的亨利·亚当斯早在20世纪初体验了工业革命的成果后写下了《亨利·亚当斯的教育》,其中有一章就叫做“发动机与童贞圣母”,他认为进入工业社会以后支配人类行为和意识的根本力量应该是“发动机”,也就是科学技术。约翰·诺顿在他的《互联网——从神话到现实》一书中,以此为出发点提出了电子时代的上帝就是“互联网”,也就是数字技术。“互联网一旦启动就不可能停止”,我们不会再担忧“上帝会死”。“互联网”作为上帝,实质上是解构了世界的唯一支配核心、唯一终端,它使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终端,成为支配力量,从而消解了世界的中心。而只有非中心化存在的上帝才可能获得永恒。互联网,也就是数字技术使人真正成为上帝。如果尼采活在今天的话,他也可能会到处发帖子说,上帝还活着。

其实,笔者只是想说网络是数字技术应用的最伟大成果,也最能体现数字技术的精神实质。数字技术的本性,正如同我们的网上体验:开放、自由、人本。

如果我们稍稍浏览一下技术发展史,就不难发现数字技术并非是因为技术的自然发展而水到渠成的结果,它是人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自由地交流、全方位地沟通而作出的天才选择。

开放、自由、人本,就网络媒体所反映出来的数字技术特性而言,基于数字技术的艺术活动显然不可能离开这一本性而获得真正的发展。

开放,数字艺术建构的前提

我们很难忘记搭建了面向所有人的网络浏览器——网景公司在被美国在线并购前夜的惊人举措:开放资源运动。网景公司针对即将落败于微软公司的市场竞争,竟然面向社会公开了自己专利性质的网络浏览器源代码——这意味着它允许所有的人不仅可以免费使用网景浏览器,并且只要有兴趣就可以像网景公司的程序员那样自主地修改、补充、完善网景公司的软件产品,并自主发布。这一举措,一方面让微软公司的行为成了与全世界网民的竞争,一方面反映出网景公司高管对网络精神的重读和面对市场竞争背水一战的勇气——网络的核心就是开放。由于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被垄断在一个公司或集团手中的网络很可能会变成难于驾驭的向着不可预料方向驱驰的怪物,而只有开放它,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可能成为它的驭手,有可能成为改善它、修改它的矢量,它才有可能按照我们的理想可靠地运行。因为,已经启动的网络的能量是不可估量的,它不可能完全由一个核心来可靠地控制。

而数字技术作为工具被广泛采用的前提就是它能够支持这种开放性的需要。基于数字技术的数字艺术如果有可能独立于其他艺术形态,真正获得独立发展,那么就不应该背离自己的出发点。出发决定归宿,正是出发点的不同才从根本上决定了它有可能不同于任何一种固有艺术形态。

开放是数字技术的本性,它构成了数字艺术的出发点。这一出发点不仅要求数字艺术所蕴含的文化理念是开放的、审美活动是开放的、创作流程是开放的,更重要的是价值观念也须是开放的。

文化理念往往构成艺术形态出现的背景,不同的文化理念导致不同的艺术形态,就像魏晋时期的佛法东来直接导致了玄言诗的风靡,宋元时期市民俗文化的兴盛直接导致了诗的词化、文的曲化。但是,数字技术所带来的开放的文化理念,必然导致由一种媒体或一种艺术形态统摄一个时代格局的终结。如果说,上个世纪前半叶是电影媒体的时代、后半叶是电视媒体的时代,那么今天数字技术所带来的却并非是一种形态独尊的时代。数字技术的开放性表现为时空关系、人际关系、人机关系等方面极大的包容性和兼容性,它里面可以有电影,可以有电视,可以有绘画、雕塑、戏剧、音乐、诗歌、舞蹈,还可以有作为创作者的我们以及我们同机器的共生空间。所以这种开放理念下的数字艺术,必然是多元文化整合的结果,数字艺术也只有以多种文化之间的融合为出发点才可能呈现为不同以往的全新形态。

审美活动的开放,就是数字技术所支撑的艺术创作及其审美活动应该是开放的。它不应该因为等级或者贫富的差异,而只属于或者被重新垄断在一部分人的审美视野中。在过去的漫长岁月中,电影、电视为什么比任何一种艺术带给人们的影响都要深刻,原因唯在其核心技术的可复制性使艺术成本降低而得以走向平民。数字技术所能够拓展的审美空间,无疑比影视更为开阔,这不仅仅体现为它更为便捷、低廉的复制(下载)能力,更体现为它前所未有的分时共享能力。它不仅使艺术审美的成本大幅下降,并且使审美的空间大倍数释放。因此,数字艺术创造如果从一开始就忽视了这一点,不将审美活动中诸如这种开放的基因编入创造的“源码”,我们当下所谈论的数字艺术不过是其他艺术的数字化表现而已。

创作流程的开放,即指创作的非个人化、非成品性、非中介性,即数字艺术作品的可修改性、可参与性、可完善性——作品的衍生能力。很多人在言及数字艺术的理想形态时,大多认为它应该像网络游戏那样,是互动的,是能够为接受者所控制的,所以电影、电视剧都应该做成网络游戏那样,使接收者能够用遥控器或者鼠标通过对角色、装备、环境的选择令其产生多元的叙事过程或者多元的叙事结果。事实上,如法炮制的影视实验作品也已经出现,如美国的《奔跑时间》(Running Time)、中国台湾的《出墙红杏》、中国内地的《天使的翅膀》等。但是,如果我们反过来追问一句,我们就很可能不会满足于如此这般的“数字艺术”:假如数字艺术创作同网络游戏的规则一样,那么当它借此同其他艺术形态相区别的时候不是又同网络游戏难分难解了吗?因此,这种理解也许只是数字技术开放性的一种体现模式而已,数字技术开放的实质更在于作品的有始无终:当一件作品在数字媒体比如互联网上发布了以后,那么这件作品不仅仅是用来观赏的,它更是一个开端,更是一件“源版”,接受者不是如前所述的选择性地参与,而是创造性地参与其中。它允许接受者增加或修改叙事内容、添加或修改角色、添加或修改音效,甚至允许添加或修改环境,并且更重要的是所有修改后的版本应该是允许再度发表成为全新作品的。在这种状况下,数字艺术作品就能像一个软件或程序那样在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手中获得很强的生长能力:只要有一件源版作品诞生,那么就应该能够不断地衍生出新的版本,甚至出现所衍生版本同源版本风马牛不相及的情况。亦即,数字艺术创作流程的开放,并非仅限于传统影视艺术创作过程中成员的相互协作,它更在于每一件作品所蕴含的无限衍生能力;不具备衍生能力的作品定然是失败的创作,而只有那些具备充分衍生能力的作品才是数字艺术真正的成功之作。也只有这样,数字艺术创作才能满足数字媒体传播的“海量”需要,也才能够真正实现美的创造与美的审视之间的融合,彻底解构艺术创作的专业垄断。

以上诸多开放所引出的最大问题,则是艺术的价值判断。基于数字技术开放原则的数字艺术创作,必然主张创作的自由性、自愿性、自主性,其投入创作的兴味远远大于创作的功利,这必然赋予艺术创作全新的价值观念。具体而言,这种新的价值判断至少会引起我们对知识产权的质疑。事实上,微软公司、苹果公司这些拥有很多软件、硬件产权的营利性公司跟互联网络的诞生并没有什么关系。互联网络的诞生,源自一批热衷于兴味探索、热衷于展示自我能力、热衷于信息自由工程的天才杰作。由于他们不将自己的杰作打上版权的标签,我们才有了今天的互联网络。相形之下,知识产权虽然保护了创作者的劳动利益,但同时也屏蔽了知识,成为对知识在法律外衣下的合法垄断。质言之,知识产权是反知识的。当我们强调知识的产权时,却忘记了创作者本身作为知识载体的产权问题。创作者作为被生产或被培育的知识“结晶体”,其产权应该属于谁又应该如何被保护呢?所以,随着我们社会的发展,随着技术平台的日益完善,知识产权将被质疑是不言而喻的。很简单的道理,我们的社会“创造”出文化艺术精英的目的不是使之成为文化艺术的占有者并以个人利益方式来阻塞文化艺术普遍传播的渠道。

自由:数字艺术独立的前提

数字技术通过网络所体现出的另一突出本性就是自由。

网络,是一个由数字技术搭建的虚拟空间。从艺术创作的本体审视,媒介材料往往决定艺术创作的语言、基本原则、基本手法、基本传播方式;媒介材料的虚拟度越高,其所支撑的艺术活动就越自由。譬如,水泥钢筋之于建筑、大理石之于雕刻、画布之于绘画、乐音之于音乐,显然其材质越虚拟,其相关的艺术形态就越自由。如果文字比大理石自由、声音比文字自由,那么“数字”就比文字、比声音更自由。数字技术的虚拟性质,超过了截至目前的任何一种创作媒介,所以它比任何一种之前的媒介材料及其相关的语言都更自由,就像它能够轻松支持互联网络自由的环境、自由的内容、自由的传达方式那样,它同样也足以为数字艺术提供自由的创作环境、自由的创作内容和自由的表现方式。

当然,这种自由并非意识形态的无政府主义,而是艺术精神获得最大限度释放的可能。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表现即自由。任何一种艺术的表现都很难说不是带着镣铐跳舞——受制于其媒介材料的规约,但是数字技术作为创作的材料和基本语言方式,不仅能够表现物质世界,并且能够表现非物质世界;不仅能够完成表现的场传播,并且能够完成表现的非线性传播;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我们从事艺术表达的自由追求。

与开放的本性相比,其自由的属性似乎已在我们现阶段的艺术实践中得到了普遍的验证和共同的认可。但遗憾的是,我们将这种自由过多地投放在了这样两个层面的愉悦上:一是工具的愉悦,一是感官的愉悦。前者,即数字技术作为工具所具有的使用的任意性;后者,即使用工具的自由所带来的使用目的的任意性。前者,牵引出的不是艺术精神的自由,而是工具崇拜主义——艺术即工具;后者牵引出的不是审美的自由,而是美为感官所奴役。

同类推荐
  •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法律制度研究(下册)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法律制度研究(下册)

    本书内容为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法律制度评估方法、步骤和评估实例等,以及甘肃省防治土地退化法规、政策和机构能力建设评价综述。希望能为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行政官员、科研人员以及关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社会公众了解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思想提供有益的参考。
  • 当代中俄传媒转型比较研究

    当代中俄传媒转型比较研究

    社会转型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其中中国和俄罗斯的社会转型又最具有代表意义,有关两国社会整体转型研究以及两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等各个领域转型的比较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俄社会转型学术研究方向。功军博士后的出站报告《当代中俄传媒转型比较研究》就要出版了,这是关于两国社会转型与传媒变革比较的第一本学术专著,其所取得的开拓性和创新性成果,是值得庆贺的。
  • 中国电视娱乐文化批评

    中国电视娱乐文化批评

    本书试图解答以下问题:在我国当下的媒介文化具体语境下,电视娱乐是如何建构和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在“娱乐为王”的时代,如何打造优质的娱乐产品?电视娱乐化的道德伦理底线在哪里?其合理的内核、价值和边界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对娱乐进行审美救赎?应该塑造和架构一种什么样的娱乐精神、审美精神和“快乐文化”?
  • 在路上

    在路上

    在路上,是一种状态。始终绷紧神经,随时准备出发,在路上的状态,让我们每个心怀责任的记者都不敢懈怠。
  • 电视与未成年人心理

    电视与未成年人心理

    本书从传播心理视角出发,结合大众传播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等相关理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与未成年人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的电视接触特点及使用模式:在现实收视情境中,通过质的研究方法获取数据,考察中国电视节目与未成年人心理的应对,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提出传者素养提高与未成年人媒介教育两方面的改善策略。
热门推荐
  • 亲密飞翔

    亲密飞翔

    网络是江湖,是江湖就有高人,不仅仅武艺,还有道法,我就是这高人。我可以挑起网络烽烟,使各路诸侯血流成河。我可以从容收拾河山,让色狼帮一夜之间销声匿迹。不过,我也是狼。我追逐如花似玉的MM,我也让似玉如花的MM对我趋之若鹜。
  • 破魂之命

    破魂之命

    明明是无忧无虑的小学生年龄,一朝穿越,记忆被封印!等待的是什么命运?被最信任的人背叛,是什么滋味呢?平凡的一生,却因为前世的命运,被掀起了多少风浪!她,是在大海中乘风破浪,还是在命运的摆弄下乖乖屈服?在这片大海中,她,昂起头,逆着风!既然活了,就要轰轰烈烈,逆天破魂,有何不可!
  • 首席的独宠辣妻

    首席的独宠辣妻

    第一次见她,她便用刀抵住他的喉咙!然后便节节败退!她顽强抵抗:“想靠近我,干一架先!”他温柔一笑,揽住她的腰肢:“老婆,这是热身运动吗?好的!马上!”温暖又火辣,腹黑又甜蜜。
  • 驯服游戏:野性鲜妻不好惹

    驯服游戏:野性鲜妻不好惹

    新婚当晚就用鞭子、拿着狮子当宠物、把酒当水喝,这样的鲜妻不好惹!新婚当天,鲜妻便立下三条法规:“第一,你是猎物,只能由我来驯服。第二,我是猎人,什么都得听我的。第三,你是猎物,要洁身自好,不能被别的女人觊觎!”最可怕的是,鲜妻永远爱不够……“大叔别跑!我18了,来玩成人游戏……”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三千尺空骑

    三千尺空骑

    英勇唯空,空是空骑,三千尺是空骑的极限进攻距离,三千尺空骑这是每一个空骑最高的追求。人类从强盛到衰弱的转折点,这股力量默默的支撑起人类最后的脊梁。这是一位将要退役空骑的故事,不长不短。低吟浅唱听悲曲,风高浪急葬离别。(这不是波澜壮阔的战争,而是生活)
  • 雪山飞蝶

    雪山飞蝶

    在老家,到了冬天偶尔能看见一种蝴蝶,它~我们那人说它是精灵。它看上去很特别,异常的大比小孩子织的纸飞机还大,看上去象缩小了的蝴蝶风筝,淡蓝色的翅膀后还有俩似吊带一样的尾巴,十分美丽,由于它常出现在下雪天,所以我们称它雪蝶,听老人家说它是通灵的是雪魂所化。-说到蝶想起一段发生在一女子身上的故事,那是关于这女孩的爱情于命运,或许现代人都不相信命运,可她信她不得不认命!本人先写于qq空间,可去本人空间看492226475
  • 君临天下:帝王的倾城医师

    君临天下:帝王的倾城医师

    她,是众人的实验对象,试万毒,承受着无法言语的疼痛……终于,再一次实验意外中,她继承了上古众医师的记忆,成为了医毒双绝的恶魔。临死之前,她只留下了一句话,但愿我不会出现在你们的噩梦里!再次醒来,却又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身份,一样的记忆一样的容貌,明明有超人的天赋,为何一直装作废物?被下毒吗,那就来试试,谁的毒厉害可好?那一年,她笑着看着众人“比我先死一万年可好?”
  • 圣宗术士

    圣宗术士

    这是一个术士的世界,是一群寻求梦想的术士们不断奋斗的历史……这里有追寻梦想的少年,这里有千姿百态的元兽,这里有凄美动人的故事,那一段段话语形成一篇篇故事,讲述着追寻希望和梦想的时光。翔,一个直率懵懂的少年,背负着烙印在身上的命运,在这片土地上,开始自己精彩的旅程……
  • 百兽成军

    百兽成军

    这纷乱的世界,疯狂与命运碰撞,强者交织,孰强孰弱,谁会是最终的王者。人若阻我,杀之;兽若挡我,灭之!哪怕是单枪一人,还是百兽成军,俱杀!在这纷乱的年代,唯有杀戮才能止息!丰富的异能,各具特色的能力,精彩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