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7600000078

第78章 德兴坊

影片档案

出品:上海电视台

年代:1992年

片长:39分钟

导演:江宁

导演简介

江宁,1951年8月出生,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纪实频道编导,高级编辑。1972年起先后任江西电视台和南京电视台记者、编导,1989年上海电视台国际部编导,1996年上海电视台海外中心《纪录上海》制片人,1998年上海电视台海外中心《纪录片编辑室》制片人。主要作品有:《德兴坊》(1992)、《上海滩最后的三轮车》(1993)、《三峡,三峡》(1994)、《为了56个民族娃娃》(1996)、《学昆曲记》(2001)、《老杨觅偶》(2003)、《小小读书郎》(2004)。

内容简介

德兴坊是上海一条老式石库门弄堂,建于1929年,居住着291户人家。这里的家家户户都住房紧张,并由此生出许多是是非非。本片记录了德兴坊三户普通人家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面对困境时所表现出的那种平和、善良和自我牺牲精神,并透过他们反映出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上海城市居民住房困难的生存现实。

影片获第四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纪录片提名、最佳纪录片记者奖、观众最喜爱的纪录片奖。荷兰评委的评价是:“这部片子给我印象最深的倒不是上海居民的住房困难,而是使我想起了我的童年,使我想起了祖母和外婆,我感觉这是一部非常温馨的片子。”1999年该片又入选意大利波波利电影节中国纪录片回顾展。

影片分析

一、选题与主题

选题对纪录片创作而言至关重要,一个好的选题等于成功了一半。善于发现生活中那些具有普遍性的、能够表现时代特征的,并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和关心的选题,是纪录片创作者应有的职业敏感。

《德兴坊》的导演江宁把镜头对准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上海。当时上海城市居民住房紧张是带有普遍性的、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按照人均住房应达到7平方米的标准,影片所拍摄的德兴坊人均住房只有4.5平方米。

上“海的弄堂,大多是由石库门房子构成的。夏日的黄昏,每一条弄堂都可以见到这样的情景:摆上一张张小饭桌,铺起一把把折叠躺椅,居民们端着碗走家串户,混杂着张家长、李家短的交谈声,孩子的哭闹声,塑料拖鞋的踢踏声……在这里,家庭的界限似乎淡化了,处处充满着人情的交融。当我骑着自行车穿梭在石库门弄堂里目睹这样的情景,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假如拍成纪录片会怎样呢?弄堂是社会的一个载体,可以反映当代上海的社会现象。于是,我便找到了这条名叫‘德兴坊’的石库门弄堂。”(江宁语)

1991年夏天,江宁走进了德兴坊,在这里跟踪拍摄了八个月,主要记录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三户人家的平常生活。小小的天井,狭窄的弄堂,弄堂里的生活,周而复始,琐琐碎碎,影片就是从每天清晨家家户户刷马桶开始的。看似普通的弄堂,充满了独特的生活气息,特别是那些被编导从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发掘出的人情、人性,真实得令人感动。为了尽可能不打扰子女的生活,乐观开朗的王凤珍老人每天晚上要在外面溜达到十点多钟才悄悄回家;谦和忍让的王明媛老人,不管是盛夏酷暑,还是三九严寒,一直住在室外的晒台上;还有邬存璋老人一家,女儿离婚后带着孩子住回到娘家,小儿子因为住房拥挤不能结婚,但是全家人仍然能够相互体谅、相互尊重。只要子女们过得好一些,老辈们自己再苦再难也会感到欣慰。

“纪录片其实是一种感觉的艺术。当她(江宁)深入进去以后,发现这种温馨,这种人情,是建立在非常艰苦的基础上的。”①影片不仅讲述了这三户人家的故事,更多的是表现了老百姓面对生存困境,在苦涩无奈的同时,仍然保持着平和善良的主题。老辈对小辈的牺牲,小辈对老辈的孝顺,同辈之间的关怀,正是中国大多数老百姓的高尚品德。“《德兴坊》中的忍让与宽容,对国家、对社会、对邻居、对家人,甚至对自己的生活权利的忍让和宽容,不仅使得生活中的矛盾变得温和,而且使温和的生活成了一种以中庸为准则的处世哲学。”②由此挖掘影片的深层主题表现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照,正如刘景锜先生所说:德“兴坊的几个家庭,折射出了整个上海的变迁和中国文化的传承。”

二、叙事特点

生活中到处都是故事。当一个好的选题确定之后,如何把握选题、讲好故事,需要导演具有一定架构影片的能力和叙事技巧。

《德兴坊》前期拍摄的素材近900分钟,采访对象有十几家,经过导演的精心筛选,最终出现在影片中的只有三个家庭。在结构方式上,全片以上海住房紧张的社会问题为切入点,以德兴坊三个家庭富有戏剧性的、不同的生存故事为发展线索,围绕人物、事件、矛盾冲突展开叙事,三个家庭平行发展,每个家庭的故事都有相对完整的开头、发展和结局。这种故事片的叙事方式,突出了戏剧性,增强了趣味性,满足了观众因对片中人物命运关注而欲知其结果的愿望。在叙事段落的具体安排上,三个家庭的故事层层推进,给了观众看下去的理由,如:

开头段落,介绍了三个家庭住房紧张的状况——

第一家是76岁的王凤珍老人一家。她与小女儿一家三口住在仅有14.4平方米房子里。每天晚上她在街上溜达到十点多回家后,铺张折叠床睡觉。

第二家是72岁的王明媛老人一家。她与儿子一家三口的住房只有12.3平方米,非常紧张。王明媛老人不得不一年四季住在晒台上,一住就是七、八年。

第三家是80岁的邬存璋老人一家。他们唯一的女儿离婚后带着孩子住回来,孙子也寄养在家里,儿子要结婚却没房子。他和老伴除了叹息也只有无奈。

发展阶段,表现了三个家庭为争取改善住房条件所做的种种努力——

尽管女儿再三相劝,但是王凤珍老人仍然不愿意离开德兴坊,住到房子相对宽敞的另外两个女儿家,仍然快乐地和街坊搓麻将。

为了能够早日分到房子,王明媛的儿子主动调到了媳妇的单位——群益无线电厂,而该厂因为效益不好已经拿不出住房分给职工了。

邬小英急于搬出娘家,把弟弟准备结婚的屋子腾出来。里委会干部也热情帮忙,几次到邬小英的单位——闸北区中心医院争取。

在此,导演还特别用镜头表现了1991年12月末这个特别冷的冬天:王凤珍因患肺癌住进了医院;王明媛在最冷的一夜(气温零下八度)仍然睡在晒台上,用一个吊盐水的小瓶子灌上热水取暖。春节到了,三个家庭在喜庆、和谐的气氛中吃着团圆饭。

结尾阶段,每个家庭的状况又都有了变化——影片结尾时,导演用全屏字幕交代上海市政府的新决策和三个家庭的现状,叙事简洁,又恰到好处:

“据悉,上海市政府决定1992年12月底以前解决全市人均住房面积为2.5平方米以下的特困户,王明媛老人一家将于1992年10月搬入新居。

王凤珍继续在医院接受治疗。邬小英临时搬入医院集体宿舍。

上海市政府陆续推出旧城区改造的新做法,德兴坊期待着新生。”

影片制作完成之后,导演江宁听到了王凤珍老人病逝的噩耗,于是,在影片结尾“完”之后,再次出现全屏字幕:本“片制作完成之后传来噩耗,王凤珍老人患肺癌,医治无效,于1992年8月13日病逝。”进一步交代人物命运的变化。故事至此,三个家庭因住房紧张而产生的窘迫、愿望,以及他们之间的争吵与关怀被完整地记录下来,带给人们多重的生活感受和思考。

三、让“现场”说话

电视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现场感。在纪录片中人物所处的环境和事件的现场有着丰富的信息内涵,创作者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拍摄和抓取那些最生动、最具表现力的画面和声音,让人物和事件以自然状态呈现,并伴随情感的真切流露。尤其是一些细节更能突出现场的环境。

《德兴坊》中有一个俯拍的镜头:狭窄的弄堂里,密密的、交错的晒衣杆,似乎是一张网罩住了居民的空间,来来往往的人们更是摩肩接踵,简陋、拥挤得让人有些透不过气。

晒台上,王明媛老人的住处由于太狭小,观众能明显感到摄像员挤不进去,只好扛着机器从门帘的外面往里面拍。紧挨着一张小床的炉罩,是老人白天做饭的地方,窄得连转身都困难,而且除了门没有透光的地方,幽暗、闷热、潮湿、寒冷。即便如此,老人仍坦然地对记者说她为了晚辈心甘情愿。

还有一个段落是突发的,导演在剪辑时特意用字幕强调了事件发生的时间:1991年8月28日上午10点。弄堂里的两家人因为楼上一家占了楼下一家的门口而争吵起来,面红耳赤,互不相让,最终在里委会的调解下停止争吵。但不言而喻的是,他们仍然被住房紧张所困扰、烦恼,也许还会争吵……

影片对德兴坊居民住房紧张的困境和心境的表现,不仅通过镜头让观众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还恰当地运用现场同期声传达了居民们身在其中的真实情感,用“现场”说话,突显出纪实节目的魅力。

(王更新)

参考书目

《经典重访》,柳遐、木童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注释:

①《经典重访》,柳遐、木童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第31页。

②《纪录片创作论纲》,钟大年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149页。

同类推荐
  • 唐山皮影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

    唐山皮影艺术及其历史文化研究

    墨瑶先生生长于滦河岸边,自幼对滦水孕育的皮影艺术情有独钟。他长期从事皮影艺术研究,对唐山皮影的历史有着深入了解,在理论上有独到的见地。虽年逾花甲,仍潜心研究,笔耕不辍。本书是墨瑶先生怀着对皮影艺术的挚爱,积几十年心血精心雕琢而成。该书全面介绍了唐山皮影艺术的演变、形成及发展,从文化史学、民俗学等诸方面,对唐山皮影艺术的历史传说、沿革演变、相关民俗、演出形式、剧本唱腔、操纵表演、皮影造型和雕刻工艺,以及唐山皮影艺术与世界文化的交流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
  • 瓷之源:上虞越窑

    瓷之源:上虞越窑

    本书介绍瓷器最早的发祥地上虞越窑的起源,发展,窑址的分布,瓷器器物种类,器形特征,花纹装饰,瓷器业兴衰原因,专业运输销售等。还附有各种陶瓷小知识以及大量精美的图片。
  • 色彩改变生活

    色彩改变生活

    在色彩科学远未诞生之初,古人就已经能够娴熟而美妙地使各种色彩灵动地和谐起来。而随着设计和时尚产业的发展,色彩搭配美学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同颜色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心理作用,作者运用多样的事例,从文化和实用层面为读者介绍色彩的神奇魔力,教你学会如何掌握色彩搭配的秘诀,让生活更多姿多彩。
  • 歌仔戏音乐三十年(1980-2010)

    歌仔戏音乐三十年(1980-2010)

    《歌仔戏音乐三十年(1980~2010)》,从歌仔戏音乐的历史与审美引领我们进入“十年动乱”之后,大陆传统艺术复苏,歌仔戏音乐传统得到恢复和渐变的1980~1990年。紧接着李晖以学术的眼光分析了1990~2000年,随着大陆经济步伐的加快,娱乐方式的丰富多彩,戏曲在日渐式微的时候,歌仔戏音乐人无法回避地把流行音乐的思维引入歌仔戏的创作之中,在传统与流行乐的碰撞中产生出了创新的潮流。
  • 中国书法全集3

    中国书法全集3

    本书所收书法作品上迄商周,下迄当代,总计一百卷。立卷分两大类:一、断代卷;书家卷。各卷按时代归入十编之中,另有篆刻、论着、附录、补遗四编。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洄天

    洄天

    每一涅盘中真正能称为神的只有一位,在盘古之前为鸿蒙,他的涅盘称为混沌,而鸿蒙则是混沌中的至高神,而权利则可,于前一个涅盘法则的基础上做出属于自己的修改《并非不能全部推翻,就如每个王朝的交替,若舍弃之前所以,其结果可想而知。》
  • 凤色撩人:萌夫待养成

    凤色撩人:萌夫待养成

    安久面无表情的看着面前的小破孩儿,语调干瘪:对于你说的,我是你老婆,你是我老公,你是上古凤凰圣君,我是上古九天玄女的事情,我表示不能接受。某人眨巴了漂亮的眸子委屈道:亲,人家身娇体软易推倒哦……安久:说人话!某人:我会挣钱养家带孩子,洗衣做饭加暖床,誓死遵守新世纪好男人三从四德,绝不出轨,绝不变心!有人欺你?揍他!有人骗你?揍他!有人……唉唉,老婆等等,等等,人家腿短跟不上啊……!!
  • 凛凛冰霜

    凛凛冰霜

    一场意外让她穿越到了不知名的时空莫名奇妙的被更改了性别与外貌在不知名的时空被迫展开新生活霸道冷然的白发王爷、邪魅无双的美貌恶人他该怎么选择才能继续走下去?
  • 网游之暴雪天国

    网游之暴雪天国

    公元2030年,南北极融化,全球百分之五十的可居住地被淹没。人类危机一触即发,移民潮在全世界爆发,大家都在寻找着各自国家或者别国家的,世界的任何一处高地居住。土地的缺少,食物的匮乏,战争无处不在,死亡每刻都在发生。公元2032年,为了更好的管理社会动荡,联合国决定合并,自此不再有米国华夏扶桑等等国家成为那一代人记忆里的东西,世界只有一个国家,联邦国。不再有华夏人,米国人……只有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公元2040年,世界人口由最初的60亿锐减到30亿,每天都有争抢食物的暴乱发生。
  • 旋风少女之恩熙复仇记

    旋风少女之恩熙复仇记

    百草和若白能坚守他们的爱情吗?迎风夫妇终成眷属
  • 传统企业电商之道

    传统企业电商之道

    本书是作者二十多年传统营销经验和多年电商实践经验的总结,旨在为传统企业展现一条清晰的电商发展思路,扫清发展上的障碍。全书从传统企业启动电子商务应从战略规划开始,以实战的角度,阐述如何定位,如何建立电商管理体系,如何做营销管理和分销等一系列内容。相信本书能成为传统企业开展电商业务的行动指南。
  • 桂花月圆

    桂花月圆

    桂月安,一个迷一般的女孩儿。是她,使魔界萎靡不振;是她,使世界失魂落魄。就在她生辰的那个月圆之夜,袅袅炊烟送她离开了世界,迷雾茫茫...人们依相信她是神...
  • 破晓侦探社

    破晓侦探社

    武界十大传奇高手中最神秘的神影,在进入幽魔海域秘境后,从此消失匿迹无人知其去向。同年九月,在华夏京华市的一条偏僻巷子里,出现了一家名为破晓的侦探社。破晓侦探社公告:世界没有本社解决不了的案子!
  • 神级疯狂

    神级疯狂

    天地之初始于混沌混沌初开之时,除了天和地还有些未知的事物,这些事物统称为天弃之物。天机不可测,得道高僧一卦圆寂。世界变了,变得疯狂了起来。屌丝也能逆袭,女神只是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