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7000000043

第43章 理论编(19)

长期以来,文字语言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据了太大的空间,有声语言似乎被弱化到了无足轻重的地步,只要一说词语,就好像是指文字语言。这种情况形成的定势,给有声语言的表达造成了不少困惑,往往以为文字语言的现实表述与内在含义的“单义性”、“同向性”、“同级性”完全吻合,而忽略了有声语言表达的多义性、逆向性、级差性。正是有声语言的“不确定性”,赋予了话语主体创造性表达的话语空间,由话语主体根据语义、语境,改变已知的词语序列的原意,有意无意地或增减其负载的含义,或伸缩其美感的尺寸,或加强或削弱其思想感情的色彩,或加重或减轻其思想感情的分量。“语无定势”、“声如其人”,大概就是说的这个道理。人们在说话的过程中,思维在前,词语继后,表达贯之,这是静态分析时的理性观照,实际上,三者几乎浑然一体,不能割裂。硬要把三者分割开来,一一剖析,也只能作出粗略说明,而不可能在实践中分阶段实施,特别不能在三者之间再插入什么“装置”。我们之所以强调“语感”和“预感”,强调“语感通悟”,就是这个原因。每个人的思路、体验、功底、能力、知识、悟性都大不相同,在“实验语言学”和“计算语言学”中,现在还没有办法“量化”和“描摹”,我们怎么能够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予以清晰地表述呢?即使到了科学高度发展的明天,也很难做到这一步。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气韵生动”,有声语言表达的“感性——知性——理性——悟性”通道,已经并正在引领我们走向“内省”、“省人”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澄明之境,其中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数不胜数,我们任重而道远,“另辟蹊径”是好事,但千万不要“另起炉灶”,以免遗忘前圣先贤带我们行经的路标,钻进“牛角尖”,走入“死胡同”。

话语表达,同哲学、美学、心理学、语言学、交际学、说服学等,都有着关联性,这里只是简单叙述,难免疏漏,容后再补正吧。

2003年6月24日于北京广播学院

话语传播简论

当我们说到“交际”的时候,人们就会从人与人的往来接触的社交角度去理解,这是对的。因为,人与人的往来接触,可以通过文字语言或有声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相互沟通,达到传递信息、抒发感情、寄予期望、求得认同的目的。这里,语言并不是唯一的途径,更不是最好的手段。例如握手、拥抱的亲近,眨眼、摇头的示意等等,都不是语言所能替代的。列宁、斯大林说的“语言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只是强调了语言的一种社会功能,并没有把语言看做包揽一切的灵丹妙药。由此可见,话语交际,特别是话语传播,重要的是应该研究话语的独特作用和话语主体的社会责任。

一、话语的交际功能

根据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说话就是做事”,“语言交往的单位”是“言语活动中符号、语词或语句的生成和发送行为”。这就进一步强调了,话语主体的“生成和发送行为”的重要意义。的确,语言的产生,是人们在劳作中“有些什么东西到了非说不可的地步”才出现某些最简单的词语的。这时,人们为了呼唤、协同、要求、发泄,便开始对别人采取了“言语行为”。这可以看做最早的“交际行为”。

但是,话语主体的这种言语行为,并没有立即生成“听者”、“语境”等意念,还有点“自顾自”的味道。随着思维的发展,随着大范围的言语活动的展开,话语的功能就形成了三个向度:思维、交际和传播。这三个向度,共同完成着语言的社会使命。而话语主体的巨大能动性,早已超越了初始阶段的那种简单的交际范围,走上了向内心、向别人、向大众“生成和发送”的广阔天地。

话语主体的能动性,主要体现在“表达”主体的实践中。表达是根基,表达是源头,表达是权力,表达是实体。朱光潜先生指出:“语言与思想和感情的关系都非常密切;但是这种关系,一不是因果的关系,二不是空间上表里的关系,三不是时间上先后的关系;所以‘情感在先,语言在后;情思是因,语言是果;情思是实质,语言是形式’的见解根本是一个错误的见解。在各种艺术之中,情思和语言,实质和形式,都在同一顷刻之内酝酿成功。”这就十分明确地揭示了话语主体“生成和发送行为”的深刻内涵。

自从人类认识了话语的功能以后,在交际活动中,语言的作用才得到了更好的发挥。特别是在“如何说话”这个问题上,要求注重不同的情境条件和不同的用法规则。语用学告诉我们,既要关注说话者,又要关注听者,还要关注语境。这样,就造就了一个语用的平台,大家共处于一个“共同体”中。说话者与听话者共处于相同的语境之中,而且都属于同一个“解释共同体”内。这才能完成相互理解与互相交谈的过程。因此,话语交际必须注意:“解释的传递过程构成交往的本质特征”这个观点,以造成“主体间得到认同”的理解可能性和传递无障碍。一味强调“交际”,忽视了交际双方的“共同体”价值,就会进入单个人的或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无边界、无规则交往,既没有实际的意义,也失去了讨论的前提。

话语交际,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言语行为,已经成了研究的热点。不过,任何研究都不应屈从于现象的简单摹写,更不应陷入主观的心造幻影。交际只是语言的一种功能,不能称为“本质”,交际之外,还有其他的语言实在,恐怕不能说“交际之外无语言”。正如《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所说:“语言: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当做用于人与人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当做用于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认知事物的工具;当做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我们的目的,无非是想让言语交际更加合乎社会规范,更加具有生命活力,以便在“语言与社会的共变”中,促进人们“知识共同体”、“科学共同体”的完善与进步。

二、话语的传播功能

话语在人际交流中,往往是随意的、即兴的、片断的、散乱的。谁也不会把它们完全记录下来,或者全部留在脑子里。但是,话语进入大众传播,就必须而且可能改变自己的形态,显得更用心、更有底、更完整、更周延。这是大众传播的特殊要求,也是从人际交流提升到一个新的语境中的审美期待。社会学家梅尔文·德弗勒在他的著作《大众传播的各种理论》中说,传播行为是“一个表达团体规范的手段,通过这个手段行使社会控制、分配各种角色、实现对各种努力的协调,表明对未来的期望,使整个社会进程持续下去……要是没有这种影响的交流,人类社会就会崩溃”。这里,我们当然会从中了解到,大众传播同人际交流之间,那种理论的分野和实践的区别。在大众传播中,传播者通过“议程设置”,给广大受众安排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和虚拟的“传播场”,人们在接受传播的过程中,没有同传播者交流的时间和机会,只有听凭传播者去“实现他们的目标,他们能选择适合他们目的的信息和以他们认为最好的方式加以组织。他们能使用令人赏心悦目的东西来吸引人们对他们的讯息的注意”。

事实上,传播者一直毫不懈怠地关心着受众的需要,并且全力以赴地去努力满足这种种需要。但是,他们总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里,去实施自己的目标行为,而不可能超越。传播者的话语,也同样是千方百计地去适合广大受众的视听期待,而不可能与此背道而驰。但是,这绝不是人与人、面对面的“交际”。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进行话语传播的过程中,必须时时刻刻地“想着大众”、“服务大众”。李良荣认为,大众传播对受众的指导是鼓舞、示范、论证、启发、解释、预测和警戒。因此,“政治科学家伯纳德·科恩写道,媒介在告诉人们如何思考上可能成功的时候不多,但在告诉人们应当考虑什么问题时却是十分成功的”。广大受众在收听、收视的过程中,可以聚精会神,可以一心两用,可以不加理睬,可以心生反感……他们能够成为热心受众,也能够走进“沉默的螺旋”。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大众传播的话语,并非交际话语。话语传播,不应沦落为人际交流,那么,是否意味着大众传播的话语就完全脱离人们的生活实际呢?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话语传播是植根于日常谈话的规则的,只是她比日常谈话更精练,更富有声情并茂、动人心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毛至成指出:“任何真正高品位的语言,写作者都应该有几种起码的功力:一、善于将主观语言转化为客观语言。不要过分迷恋、自赏作品中的破碎之话、随意之话、即兴之话、信手拈来之话,力求成为作者、读者的‘公用语言’;二、使客观语言转化为规范语言,写之能顺,读之能畅,不似天外来客尚未被破译的怪异语言;三、使客观语言提高为、升华为有美感的语言,有才气的语言。”如果失却了规范,失却了美感,反而混同于日常语言,甚至比日常语言还要破碎,还要随意,那么,大众传播、话语传播,就没有了示范作用、鼓舞作用,人们怎样能够从中获得意义与感动、启迪与知识、理性思考和感情共鸣呢?

现在,我们广播电视里的有声语言,包括字幕上的字词,很多时候,还不如学生念书、学生写字。课堂上的读写,至少是符合规范的,对那些不规范的,老师肯定一一指出,并要求改正。广播电视传播中,话语含糊不清、囫囵吞枣、啰里啰唆、油腔滑调,夹杂土语、外语,追求时尚流行,从根本上背离了大众传播中的话语逻辑和控制规则,极大地削弱了话语的传播功能。这是应该引起高度警觉的问题,不能置若罔闻,更不应鼓励和赞扬。

三、话语的传播范式

大众传播的话语,广播电视中的有声语言,绝非人际交流里的日常谈话,应该有其基本范式。这种范式不构成樊篱,也不提供捷径,只是营造一种适合大众传播的语境和氛围,使“现实的交往语境”重构为“理想的交往语境”。而这,却是传播者为了实现传播目的和达到传播效果虚拟的现实图景、设定的时空视阈。因为,这种传播是线性的、单向的、限时的、点对面的,而不是面对面的、不限时的、双向的、全息的。传播者在选择、提取现实生活中的局部图景的时候,他们必须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加以凝练和净化,芟除芜杂,突出重点。在传播的“理想的蓝图”里,不可能是“本真型”、“全景式”的,而必然“独具只眼”、“挂一漏万”。这就要求我们保有局部真实,“以小见大”、“以一当十”,从而显示大千世界生动的客观实在。

广播电视的有声语言传播,便由此而生发出自身的话语范式,简称“话语传播范式”。其要点是:

第一,话语传播的时间性特征,主要表现在“稍纵即逝”的听觉过程中。受众的接收,要在各种干扰中过滤,要在有意注意中解读。因此,有声语言的吸引力、感染力就决定了是否满足和适合受众的听觉期待、听觉习惯。有声语言的抗干扰能力和共振性态势,使得话语主体必须不断丰富并逐步强化传播内容的深度和传播形式的活力。那核心就在激发听觉想象力,为受众提供广阔而明晰的想象空间,在时间流逝的进程中,拓展空间的心理阈限,凸显有声语言的“立体化”。于是,话语传播的时间性缺陷被空间性所弥补、所填充,成为既可“思接千载”又可“视通万里”的听觉“磁力场”,受众可以纵情其间,甚至乐而忘返。

同类推荐
  • 媒介融合与表达自由

    媒介融合与表达自由

    本书系统、细致地梳理了“表达自由”的学理脉络,并结合媒介融合的生态特征论述了其生存的可能性,提出“媒介融台为体,表达自由为用”的观点,并提出“技术前提论”以取代“技术决定论”,指出在法治社会中,表达自由是公民实现其表达权的权利前提-媒介融合则是公民实现其表达权的技术前提。作者关于表达自由,媒介融合及博客自媒体等内容自有心得,而展望媒介融合趋势下我国表达自由的实现前景,更显出其对社会进步所持的理性态度和人文情怀。
  • 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解读

    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解读

    本书通过对古代教育家思想剖析,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古代的教育现状。
  • 雨夜中的凤凰

    雨夜中的凤凰

    凤凰城里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一幢幢临水而建的吊脚楼了。不过少了昔日楼头的歌声,总感觉少了一点沈从文笔下的韵味。吊脚楼下的沱江水缓慢地流着,听不到歌女的小调,不过听听这流水声,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这才是凤凰城中最动听的音符。顺江而下,有许多纸折的小船沿着江岸向下游漂流,上面点着蜡烛。烛上的蜡伴着火星滴在船上,船便会燃烧起来,随着风势的大小渐渐化为水上的尘灰。但放船的人依旧络绎不绝,宛如沈从文笔下的那些爱情故事,明知道结局是毁灭,还要义无反顾地飞蛾扑火。在一个风和日历的下午,脚踏着白马湖畔的绿草,静静的品味着的是春的气息,而在月朗星稀的秋夜,用心聆听陶然亭秋蝉凄婉的鸣唱,品读出的是一抹轻愁。
  • 粮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粮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本书包括“十五”甘肃省粮食工作回顾、“十一五”甘肃省粮食行业发展规划、粮食政策法规选编三部分。
  • 党报集团资本运营研究:现状·问题·路径

    党报集团资本运营研究:现状·问题·路径

    詹新惠从党报集团体制的历史沿革到党报集团经营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阐述。自然,书中所论列的观点未见得都准确,有些研究可能还受到实践的制约。便至少这本书引起了我们思考的兴趣,也开启了新的思路。
热门推荐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爱的单诉

    爱的单诉

    生无所依,死无所恋;苦等一生,空等一世;束发清装,待君归来;见君往昔,人生,若只如初见……
  • 山野鬼村

    山野鬼村

    一个看似平常的村子。却连连发生千奇百怪的事情。一切都来自于几百年前的纠纷。。。
  • 狐狸法则

    狐狸法则

    那一夜,雪花漫天,她卷缩在小巷,如受伤的羔羊。那一刻,他微笑走来,云雾散开,身后的月光洒落一地莹白。一个拥抱,她交付了自己的心,用一生去偿还。到最后,她才明白,她以为的未来,只是他眼中可有可无的尘埃。……当一切从新来过,林芷发誓,绝不会再爱上那个人。绝不会全心全意的交付自己的心。她曾经为了他,做尽千面娇娃,演尽万般角色。既然这样,那么这一世,她要做一只狐狸,优雅从容,为祸天下……
  • 梦幻之忆

    梦幻之忆

    月光的照射,皎洁而无暇。也许有人和我一样的喜欢月光吗?我想,七位公主也会在月光下安然的成长一生吧。月光女王,这个毒辣的母亲,竟然在如此危急的时候听信一的大臣的话,弃七位公主于不顾。她们的命运,最终会如何?希望大家多多建议,必定采纳。
  • 盂县辛庄村史考

    盂县辛庄村史考

    辛庄村位于盂县县城西部,位于北纬 38度、东经 113度。314省道(双阳线公路)自村南而过,距盂县城 30公里,阳曲县城 45公里,西离太原市 75公里,南达寿阳县城 35公里,北去西烟、南社、西潘远至阳曲、忻州定襄、五台山,可谓交通便利,信息通畅。明嘉靖年(1522~1566)辛庄村属玉泉乡善应一都。
  • 腹黑青梅:冰山竹马么么哒

    腹黑青梅:冰山竹马么么哒

    男主定妻篇:“你长的那么丑为了拯救全天下的男人我就免为其难的收下你了”说着在苏安好唇上一吻。男主追妻篇:“老婆和我回家吧,我会对你和宝宝好的。”叶宸深情的说着。“宝贝你和我走吧我会把你的宝宝当成我亲生的。”君临也深情的说。“还有我们,我们也会对你好的”一群男人说着,苏安好皱眉我该选谁呢?宝宝篇:我们的叶子辛小盆友一脸认真的站在门口,“叶子辛为什么你要站在门口啊?”一个小女孩问道,叶子辛小盆友一脸认真的回答“爸爸和妈妈在努力的制造小妹妹让我看门不要让人来打扰他们!”
  • 本应无名

    本应无名

    从小被遗弃的无名一直对自己的身世感到好奇,一次偶然的机会无名认识了傲娇王爷高远,随着两人慢慢产生情愫,无名的身世也渐渐浮出水面
  • 顺逆之间

    顺逆之间

    苍天不公,我便逆天而行,这是,我的宿命。
  • 近视与弱视防治必读

    近视与弱视防治必读

    本书介绍了近视与弱视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对人们健康的危害性;强调指出:科学的用眼卫生、正确的预防措施、恰当而有效的治疗是降低本病发生率,控制病情发展和减少并发症的三大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