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7000000042

第42章 理论编(18)

话语表达简论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根本任务,就是充分利用这一现代化的舆论工具,通过有声语言的引导,包括“灌输”和“启发”,发挥它维护国家利益,体现民族形象,捍卫文化安全的社会功能。因此,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功力就显得相当重要了。而语言功力的核心,就是“表达”能力,围绕着这个核心,还应该强调观察力、理解力、思辨力、感受力、鉴赏力、调检力、回馈力等。作为创作主体,如果不善于表达,或者缺乏表达能力,其他的知识再丰富,其他的能力再强,也不会在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中胜任愉快。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的历史,同大众传播的历史是同向、同步的,也经历了不同阶段。先是“魔弹理论”,或者叫做“皮下注射理论”。它仍然是简单的“刺激——反应”观点的应用,认为有什么样的刺激,就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以为传播者根据主观需要确定的传播内容和语言样式就能决定受众的价值取向,而完全不考虑受众的心理期待和社会的语境制约。这种传播,导致了“一相情愿”的盲目传播,效果是可想而知的。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和认识水平的局限,这种理论的出现是无可厚非的。当这种理论逐渐失去影响力的时候,又出现了“有限的和有选择的影响的理论”。这种理论,重视人的个性差异,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如经济地位、性别、年龄等的不同。社会关系形成的不同的人群,会有各式各样的需要,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就应该分别去适应,分门别类地去面对他们的需求,给他们可以选择的传播维度和传播空间。后来,进一步从受众的角度,研究人们如何把传播媒体给予的信息加以利用,并从中获得满足,便出现了“利用与满足”的理论,意即媒体要采用多种多样的传播方式,传播有价值的信息,供人们充分利用,以使他们各自的要求都能得到一定的满足。此外,各种传播模式纷纷出现,不断强化传播的力度和深化传播的效果。其中,拉斯韦尔模式(即五个W模式)是普遍被接受的一种,它比较科学地描述了大众传播的共有性、规律性的传播过程和反馈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关于大众传播模式的研究,都强调线性、单向性传播,虽然更加注意受众的主动性,更加关注受众的反馈,但从没有人把双向互动模式引进大众传播。那只有人际传播或网络传播中,才会是真实可行的。作为语言传播中的话语,更是一种单向的表达——传播者的语言行为。意思是说,这种表达是在一定条件下给出生成和发送的“代码”。社会生活中的交往、交际和交流,是不可能与大众传播中的语言表达同日而语的。忽视了这一点,就会削弱甚至取消语言传播的特点和优势。如热线电话,当打电话的人与导播交谈时,他(她)还是一位受众,一旦电话由电台或电视台播送出去,他(她)就立即转变为传播者,他(她)的话语也就成了节目的组成部分,这是传播主体赋予他(她)的话语权力,如果出了问题,传播主体要负责任。因为,他(她)的话语,同节目的其他内容,作为一个完整的单元,都由电台或电视台传播给了广大的受众。把这叫做“双向传播”,实在是一种误解,把这叫做“交际”,也有点牵强附会。

斯太格缪勒在《当代哲学主流》一书的下卷里,有一句话,说得很精辟:“我们借助于语言表达可以完成各种各样的行为。”可是,为什么非要一味强调“交际能力”,而无视“表达能力”呢?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在广播上,要求“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悦耳动听”,在电视上,要求“声画和谐,形神兼备,赏心悦目”。语言表达必须遵从其基本规律:理解是基础,目的是统率,感受是关键,感情要运动,声音要变化,状态要自如。语言传播主体的创作过程是:加深理解——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受众。传播语言的特点是: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时代感、分寸感、亲切感。播音主持艺术的表达规律是:思维反映律、词语感受律、对比推进律、情声和谐律、呼吸自如律、自我调检律。

语言传播主体的创作,应该解决三个环节的传承递进:思维方式——词语序列——语言表达(亦即心理语言学所谓“概念化”、“组成”、“发音”这三个语言产生的过程)。思维方式,因语言内容而有主次。逻辑思维、理性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形象思维、艺术思维、巫术思维、灵感思维……;情感思维、直觉思维、意味思维、悟性思维……。其中,有的必须同语词结合,如影随形;有的大部分同语词结合,若隐若现;有的几乎没有语词介入,浮想联翩。由于传播的需要,最终都必须落实到词语的序列里去。词语序列,要求词汇丰富,用词准确、语法通顺、修辞贴切、合乎规范。思维方式和词语序列这两个环节,现在已经被人们普遍重视起来了,为进入语言表达这第三个环节打下了基础。在此基础上,不但可以进入写作,妙笔生花,而且,可以进入有声语言的表达,感人肺腑。可惜的是,到了这后一环节,人们反倒懈怠、停滞了,以为有了前两个环节就足够了,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表情达意了。应该说,这是当前语言传播中的极大障碍。“五四”时期,“怎样想就怎样说”的朴素语言观,至今还在左右着人们的传播观、表达观。好像只要思维敏捷、词语恰当,表达只是“心想事成”、“随口唾出”的事。有些人反复强调思维方式、词语序列的重要,认为这就是语言交往、交际和交流的全部,而无视如何在有声语言中具体表达,无视有声语言的“信息共享、认知共识、愉悦共鸣”的功能,无视有声语言的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的“表情达意、言志传神”的作用。看重书面语言的德里达,把语言表达称为“心灵的总书写”,我们的一些同志也坚持重文轻语的旧观念,岂不哀哉!口耳之学固然幽眇难知,但是,那有声语言的感同身受,却是单从文字语言中所无法直接得到的。

一个观念、一件事物、一条信息、一种想法,凡是人们可以认识、可以表述的东西,包括那些模糊的、直觉的东西,人们总是要千方百计赋予它一个词语加以指称。于是逐渐形成了共同体意识,那每一个词语(包括不断涌现的新词语)都具有了社会共同使用价值。人们掌握它,是在主体理解的基础上;人们运用它,是在共同理解的基础上。那些曲解的产生,或者说话者歪曲语义,或者听话者误解语义,便造成了哈贝马斯所说的“无效交往”或“伪交往”。可见,对于语义的曲解和误解,即理解问题,是在交往之前就发生了,而这种曲解和误解,主要是话语主体缺乏真诚、表达不清或对词语使用不当所致。这进一步证明:语言能力以表达能力为前提,然后才有可能谈论交际能力。可见杜威的观点是片面的,他强调语言的首要作用不是表达思想而是沟通思想,他说:“语言的首要推动力是影响(通过对愿望、情感和思想的表达)别人的活动。”请注意,他也不能不承认“通过……表达”。大多数语言学家都认为,交际能力是人们语言能力中重要但不是首要的能力,因为,语言学家们大都认为,语言是表达语义、解释语义的。在这一点上,乔姆斯基和刘易斯、莫里斯和卡纳普、奥斯汀和塞尔勒等人早就从功能的角度指出交际能力的重要,认为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交际功能,而语用学就是关于说话者(包括听者)的哲学,产生语言并使用语言的说话主体正是语用学的研究对象。现在再提出“交际能力”是“最重要的语言能力”,还有什么创新意义么?过去就有人用“解释的传递过程”来说明交往过程,那么,说话主体的“独白”或者同在场的人说话,他必须首先用词语序列对“意义”加以解释。哈贝马斯把社会交往理论看做一种关于人们如何正确使用语言以达到相互理解的理论,并且提出了对话双方必须承认的四种要求:一是话语的可理解性;二是话语命题的真实性;三是话语行为成分的正确性;四是话语主体的诚实性。对话双方只要违反了其中的一项,语言交流就无法进行。实际上,主要责任在说话一方,如果他的语言表达十分准确(当然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听者就可以接受这种解释,语言交流就能进行下去,并且可以不断深入。

如果是一个人说,大家听,就更需要话语主体能够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了。孔子说:“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苏东坡解释说:“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苏东坡《答谢民师书》)日常生活中,说的清楚,说的明白,也许就可以了,即使啰唆些、模糊些,也不必苛求。如果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如广播电视传播过程中,话语主体一定要具备出色的表达能力,包括以有声语言(包括副语言)为主干或主线驾驭节目进程的能力、独白的能力、向嘉宾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现场话语主体之间的交谈同时向广大听众或观众进行语言传播的能力等。因为广大听众或观众是“不在场”的“听者”,话语主体的语言行为,都必须为他们着想,为他们服务。由于这时的听者只在话语主体的心中,而不在眼前,所以可以说,这时的听者只是话语主体“想象”中的听者,这时的表达就应该具有更“明晰”的严格条件,任何的啰唆和模糊,都会被作为“无效信息”或“信息干扰”而失去表达的意义。日常语言交际中的“全息性”和“随意性”、“冗杂性”和“可重复性”都被过滤了,因而对于语言表达的要求,决不能用“交际能力”一言以蔽之。不明白这一点,把大众传播混同于人际传播,甚至要用人际传播取代大众传播,无异于降低大众传播的规格,取消大众传播的“舆论导向”价值,使人们的交往退回到纷纭混沌的原生态中,只不过增添了现代化的交际手段而已。失去了大众传播的提升和引导,语言表达也就返还到“日常语言”、“私人话语”中去了,那种随心所欲的胡聊乱侃,也许会成为流行时尚罢?早就有学者指出,现在成了“闲聊的时代”,其讽刺意味,实在深刻而隽永。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肩负着提升广大受众的社会道德和引导先进文化方向的责任,而绝不是专门供人取乐、被人消遣的媚俗艺伎。从说服学的观点看,它已经把“自我说服”、“人际说服”融入了“公共说服”的“大社会”的说服活动之中了。这丝毫不等同于“高高在上”的训斥。说服不是压服,而是“心悦诚服”,犹如挚友和诤友,既可促膝谈心,又可高谈阔论,既可纵横捭阖,又可心有灵犀。这种表达,完全是“知己知彼”的“由己达人”,把诗意的话语,送入耳中,达于心田。亲切,但不絮叨;庄重,但不呆板。学会“言简意赅”和“辞约意丰”,难道有什么不好吗?让话语走出“油腔滑调”和“口是心非”,又有什么不对吗?大众传播理应是郑重可信的、真诚可感的,任何哄骗欺瞒和云山雾罩,都必须清除。否则,失去了信任和尊重,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就会远离“三贴近”,走到文化垃圾的路上去,那无异于自我埋葬。

话语表达,如唐白居易《与元九书》所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我们从来都坚持:情者,气之根也;气者,音之帅也。话语表达,必须“因情用气,以情带声”——声随气转,气随情动,以气托声,以声传情。脱离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发出任何声音以及声音的任何变化,都必定是苍白的、干瘪的。话语的表达要“有的放矢”、“有感而发”、“有动于衷”、“有始有终”。我们坚决反对那种“见字生情”、“以声挤情”、“文不逮意”、“为文造情”的表达。话语并不是万能的,许多情况下“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于是才有了“言外之意”,使人产生“得意而忘言”的美感享受。“情”、“声”、“气”的关系,相当微妙,有时竟是“增之一分则太赤,减之一分则太白”;恰如王阳明所言:“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毋躁而急,毋荡而嚣,毋馁而慑。久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更重要的是,同样的内容,同样的句群,同样的语境,同样的对象,不同的人可以说出不同的话语;而不同的话语,却能传达出不同的意味、不同的格调。还有甚者,同样的话语,竟完全可以表达出两种相反的语义、相反的感情。如:“这件事,我永远忘不了。”既可以是深情地回忆,也可以是痛切地悔恨;既可以是愤怒地告诫,也可以是爱恋地倾诉……这里,语言功力必然起到不可低估的巨大作用。语言的功底和能力,决定话语主体在表达过程中主动真切地建构语境,并且有意识地“操纵”共有知识,进行有利于实现表达目的的语境建构。

同类推荐
  • 国际图书与版权贸易

    国际图书与版权贸易

    本教材以出版国际化为背景,突出媒介融合传播环境下版权资源利用与开发的新特征,吸收版权贸易的新成果,概述版权贸易和图书贸易的主要内容与操作要点。重点阐明国际图书与版权贸易现状与发展趋势,国内图书进出口贸易的建立和发展,WTO与中国图书的国际化,图书版权贸易的基本理论,版权代理与经纪,版权贸易的相关法律与争端解决,版权贸易合同与版权价格,引进图书版权的程序与合同,销售图书版权的程序与合同,引进版权图书的市场营销,网络版权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内容。
  • 休闲与生活质量

    休闲与生活质量

    休闲、休闲活动和休闲生活,从来就与人类本身的生存发展相生相依。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存在于闲暇之中,我们是为了闲暇而忙碌。”马克思指出休闲和劳动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双重社会生活基础,将休闲看作人的基本生存状态之一。休闲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在国外已有百年,在我国大约也就十年光景。时间虽短,从原来一般视“休闲”为游手好闲、享乐主义,到当下重视休闲、研究休闲,发展休闲业,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象征,是人向自身本来意义和价值的一种回归。
  • 子女思想道德教育

    子女思想道德教育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定为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小康社会有其标准,教育是其中重要的标准之一,而扫盲是教育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扫除文盲,提高成人识字率是当今国际社会衡量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
  •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是一部探究媒介、传播与国家命运关系的学术专著。以“传播何以改变国家命运”为研究命题,通过概念界定、理论推演、模型建构、案例分析来揭示国家兴衰中的传播奥秘,启发中国和平崛起的传播战略。在复杂系统理论的逻辑框架下,采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典型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背后的诸多传播问题,清晰呈现媒介传播在历史兴衰中的动力机制,丰富发展了媒介理论,展示了传播思想的学术魅力。引证材料翔实,理论思考严密,宏大叙述鞭辟入里,精微分析智趣横生。
  • 秋获集

    秋获集

    本书分中国春节和中国少数民族的年节两部分,介绍了春节的形成及演变、春节的习俗、古代宫廷的春节礼仪、港澳台地区的春节活动、中国春节在海外等内容。
热门推荐
  • 我在未来的某一天等你

    我在未来的某一天等你

    一个生活在2016年的女生无意中进了一家神秘的店,里面的老奶奶送了她一个诡异的箱子,当她打开后却在未来的某一天醒来,然而房间的主人却是那个世界少女们所向往的梦中情人田柾国……——如果当初的我遇到现在的你,故事又会是怎样的结局呢?
  • 法术神话

    法术神话

    故事最开始发生在花果山,年代久远,那时候“石猴”还没有出世,花果山上的“水帘洞天”是一处法士聚集地,诸多世外高人在山上修炼法术!点金术,穿墙术,隐身术,读心术,轻身术……各般法术名震古今,千奇万化,种种神通威力无穷!许阳为了修炼法术来到花果山,他站在花果山脚下,一场惊心动魄的大冒险刚刚开始………每临绝境,峰回路又转!荡气回肠,不过平凡。
  • 星际战争之宇宙争霸

    星际战争之宇宙争霸

    《星际战争之宇宙争霸》这是星舰与未来战争的传奇。续集:丁一又有了新的敌人。他曾经这样说道:“战争是可恨的,又是可爱的。”60章的新故事,3次战争,尽在《星际战争之宇宙争霸》。作者是初一的中学生,请支持。
  • 民国之猎鬼神

    民国之猎鬼神

    【最火爆免费款民国文】简介3.0版如果你回到民国,你会选择一个什么样的职业?这是一个常年宅在房间的少年,带着游戏角色回到民国,寻找最适合自己工作的故事。这是一个让历史面目全非,搅乱历史记录的欢乐故事……PS:QQ群:570501490
  • 昏婚欲睡:宋少撩妻入骨

    昏婚欲睡:宋少撩妻入骨

    她与他原是郎才女貌,不想被迫分开。当他已变身少将,骑马归来。她却将变他人妻,心灰意冷。“君梦,这辈子我都不曾想要放过你!”他搂着怀里洁白无瑕的她,嗅着她甜蜜的味道。“宋宗阳,你已经毁了我一辈子的生活。”一夜春宵他竟足足寻了她半年,却看到她带着他的种,要出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帝王太坏:独宠三小姐

    帝王太坏:独宠三小姐

    文章片段:再次醒来,我靠,这里是哪里,这是一间低矮破旧的南房,昏暗潮湿,墙皮早已脱落了,墙上凹凸不平。屋顶上的瓦片都快没了,屋里透过几缕阳光,人家是家徒四壁时还可以凿壁偷光,我居然连壁都不用凿,左右张望,看到一个人站在门口,立即质问了起来:“喂,在门口站着的那个人,请问这是什么意思?劫财还是劫色?要色没有要钱有一堆”影本来红了眼圈,听到三小姐的话,顿时噗嗤笑了,心情没那么沉重了。随即单膝跪地,双手抱拳说道:“三小姐,我找你找了13年,终于不负辱命找到你了。”千莜玘斥道:“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为什么要在这个破地方约谈!
  • 四大萌捕

    四大萌捕

    在某某朝代的某某国都,某某条街的某某店铺,住着几只逗比,江湖人称——四大萌捕!萌捕的宗旨是:救得了好人,抓的了坏人;医得了活人,剖得了死人;赚的了钱钱,吃得下饭饭。女主自称江湖无敌玉面貌美如花花容月貌闭月羞花小神医。男主(正经脸):小绵羊,走回家破案。女主(一把拍开):请叫偶萌捕!作者菌:元芳,你怎么看?看现代女军医穿越古代如何屡破奇案,在古代混的风生水起的故事。温馨提醒:本文宫斗、宅斗、博斗、格斗,斗斗不少;亲情、友情、爱情、基情,情情经典。男人、女人、妖人、超人,人人极品;冤案、假案、奇案、重案,案案到位。一句话概括:萌捕是怎样炼成的!
  • 盛宠N次方:洛少,请节制

    盛宠N次方:洛少,请节制

    “玩完就想走?”只是打个零工,居然惹到了京都最帅气最拉风的洛大少,还在当天就领到红本本沦为了他的合法暖床工具,江晓童表示很无辜。“好吧,看在老男人不好找老婆的份上,我可以跟你假结婚三个月。”“老男人?”洛少咬牙欺近,“今天就让你见识一下老男人!”江晓童差点被拆骨入腹,“不老,你一点都不老,可是我受不了!就三个月,到期离婚。”“三个月?我还收不服你这小丫头!”于是洛少展开了一场对她身心的掠夺,“你的身是我的心也必须是我的!”
  • 鬼战记

    鬼战记

    一觉醒来的苏坛收到修仙成魔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深渊之下有泽国,世外有大荒,悬空大陆广裹无际,地心暗流涌动。平静了数千年之久的世界,因为一则鬼门将开的预言,血腥再起,生灵争锋。消失无踪的六道轮回,关闭千年的鬼界大门。这是一个起始于强盗帮传人苏坛,在粤桂边界拦路打劫的故事。
  • 身后有鬼

    身后有鬼

    我叫孙天,半夜接了个神秘红包,却给莫名其妙卷进一场场神秘命案中……“小玉女鬼事件”“楼盘死亡事件”“诡异人头事件”……游走在这些危险事件之间,虽然不知道哪天会死,但为了世界和平,我还是决定豁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