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7000000036

第36章 理论编(12)

第三,自从人民广播事业创建以来,特别是60年代初期以后,广播电视播音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必须严格按照稿件播音,不允许在话筒前进行“无稿播音”,连台号、节目名称等固定用语也要写下来。如果有谁手中无稿就去播音,那简直是奇闻。于是许多播音员,长期照稿件播音,竟形成了某种心理定式,一旦离了稿件,连小组会上的发言也会前言不搭后语。这根本不是播音员的责任,更不能因无稿播音的出现,某些播音员一时不适应,就认定他们“只能照稿念”、“不全面”、“没出息”。无可否认,长期依据文字稿件进行再创作,缺乏依据腹稿即兴播音的创作机会,使播音腔中“念稿”的痕迹比较明显,尤其是知识性、服务性、文化性节目的播音不可避免地略输文采甚至有些生硬。

第四,从广播电视系统的整体看,队伍的文化素质不够高。有些领导不懂播音却以“长官意志”决定播音质量的优劣,决定播音员的去留,使一台、一组的播音“模式化”。凡不符合这一模式的,便不准播;凡不像中央台、不像某人的便认为不合格。造成播音队伍不稳定的因素很多,这一条却也不可轻视。全国不少台的播音员,年复一年封闭在播音室里,无法开阔视野,不能增长见识,更没有机会到各台去交流播音经验,只有“听中央台的播音”,学习不知门径,模仿不解奥妙。其结果,只能在自己所处的文化层次、社会经验的起点上,力窥播音艺术的丰碑,照猫画虎,亦步亦趋。得其神韵者虽有,邯郸学步者甚众。以上这些原因,在“播音腔”里又杂入了某种主观随意性。

第五,形而上学在神州大地上从未灭掉它的威风,它几乎无孔不入地渗入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辩证法的普及虽使它相形见绌,可是习惯势力的确是可怕的。在播音中,或者再扩大一点,在广播电视中,形而上学也有藏身之所。一个节目轰动了,于是纷纷制作;一次播音成功了,于是“有口皆碑”;一位播音员出名了,于是竞相仿效;一种样式被承认,于是“不胫而走”……“一窝蜂”、“齐步走”像个幽灵在播音创作中徘徊,一次次兴风作浪。无疑,这在“播音腔”中肯定会打上某种印记。

第六,改革开放的形势,使我们真正地放眼世界了,原来觉得神秘的东西现在觉得新奇了。学习和借鉴外国有用的东西,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原样照搬,甚至模仿外国和港台的普通话播音,那就滑稽了。学习和借鉴,也可以“拿来”,但总不能无视国土、国情,一味盲目追求。我们广播电视,还应以国内受众为主体,不应因某个外台的备受青睐而改弦更张。研究国内受众的心态和心理趋向,是义不容辞的。可惜的是,一些同志采用了某个外台的播法,还认为是破除“播音腔”,是改革。

第七,播音美学中的诸范畴,如风格、意境、韵律等,在广播电视传受双方之间,都存在着创作和欣赏的不小差距,提高有声语言的美学素质,实在是紧迫而长期的任务。正因为如此,“播音腔”中的美感成分并未被开掘出来,更未扩大它的普及面。用较低的欣赏层次判断“播音腔”是好是坏,恐怕会产生不小的偏颇,对“播音腔”的认识也容易流于浅薄。

总之,作为广播电视播音特色的“播音腔”,有其合理内核,也有某些杂质需经过仔细辨别,这样就不会在倒掉洗澡水的同时,把小孩也扔出去了。

“播音腔”是我国老一辈播音员多年实践、长期探索的艺术结晶;后继者又在坚持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丰富着它。播音改革,也只有在继承中创新,才会有坚实而广阔的前途。

剔除“播音腔”中的杂质,赋予它时代的新的活力,以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多种功能,大概是改革者的大任了。

阐述“播音腔”的本义,并不是反对播音改革;历数其杂质,却正是想为播音改革提供一孔之见。不过,本文不可能详加解析,只是简略陈述一二,唯愿使播音改革更加深化,使我国的广播电视,真正具有社会主义中国的特色。

我认为,播音同行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坚持使用、丰富和发展“播音腔”,并且以不懈的努力,成就新的时期、新的个人的播音风格。为我们共同的美好追求勇往直前!

1988.10

广播电视播音改革探索过程中,普遍议论和经常受到挞伐的,是“播音腔”。以此为代表,认为它是应予否定的核心,是改革的主要障碍。至于什么是“播音腔”,怎样分析它的形成,它有哪些合理内核,又有什么混合成分,尚未有中肯的分辨。本文从历史发展,从横向比较,从动态变化,初步予以辨析,明确了许多是非。

播音是一门科学,必然要有自己的有声语言特征。播音又要有时代的印记,语气上也不会毫无变化。这里,不应全部肯定其方方面面,也不应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本文似乎只是一个纲要,并未详细阐述,但那基本观点,还是可以起到廓清模糊认识的作用的。

夏青

深化播音内涵加强语言魅力

广播电视改革面临着进一步深化的艰巨任务,涉及广泛的领域,关系众多的功能。从“出头露面”的从业人员,特别是播音员(包括各类节目主持人)的角度看,尤为迫切,至为重要。对“出头露面”的轻视、忽视,或者表面重视、实际漠视,都极大地阻碍了整体的改革,这是被越来越明显的事实所已经证明,并在继续证明的,这不可回避,无可逃脱。

作为广播电视传播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播音迥异于书报传播的“排字”工种,也有别于人际传播中的“交谈”过程。播音是一种创作,是大众传播电子媒体中的产品形态要素,是节目制作、传送、接收的律动基因。这是广播电视的特殊性、独立性,也是视听优越性、普及美感性的根基。以此为逻辑起点,才可能抓住广播电视传播的规律,才可能推进改革的发展。

但是,长期以来,广播电视传播系统的认识上、操作上的“报刊影子”并未消失,在有的地方、有些时候,还显得浓重。重编轻播、重文轻语、重词章轻表达,就是比较突出的表现,这种认识与操作的核心是: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最重要,可以下大工夫,花大气力;而语言表达,诸如语意是否清楚完整,语气是否准确贴切,思想是否揭示得深刻,感情是否表现得丰富,等等,那就“不在话下”“言如其文”了。似乎有了构思、有了叙说、有了词语系列、有了来龙去脉,就有了受众的认知,而那中介,不过被认为是“无差错”的“语音”而已。

事实上,播音创作的关键是赋予构思以完美体现,赋予叙说以顺畅流动,赋予词语系列以正确目的,赋予来龙去脉以明白蕴藉,一句话,赋予语言内容以生命的音声活力。这一过程,是对语言内容的阐释,并且是理解与深化、转型与活化的开掘。所谓理解,远不止于词语系列本身,它包容了民族语言融汇着的广阔背景与文化积淀;所谓转型,既有由内而外的转化,又有由无声到有声的转化,这转化又都是由散点透视、连绵铺排建构的三维辐射过程,由此造就了有声语言的社会功能。

播音,既不是词语系列的排字印刷,也不是词语系列的字音拼合,它以自己特有的规律完成着语言目的的特指选择、语言内容的主次确认、语言色彩的意会点染、语言分寸的比较判别等一系列创造思维活动,并以此同其他传媒、其他传播、其他语言艺术相区别。

播音中的有声语言,不管来自文字稿件,还是来自腹稿,只要成为节目的具体组成部分,就绝不是简单的“音声化”。“怎样写的就怎样念”,“怎样想的就怎样说”,并非准确的表述,因为不符合表达的实际。

常识之一:播音中的词语系列,由于要“言志”,当然应该目的明确。在这里,没有具体目的的词语系列是不存在的。某句话、某段话、某篇话、某话题,可以因表达而正确实现其目的,也可以因表达而完全背离其目的。热情赞扬的可以播成冷漠轻蔑的,坚决支持的可以播成疑惑反感的,沉痛哀婉的可以播成轻松愉快的,强烈反对的可以播成消极懈怠的……播音过程,掌握着词语系列的“生杀”大权。

常识之二:只要有两个词或词组连在一起,就产生了主次关系,而这主次关系仅从词语系列往往难以确定。主次关系是语意的关节,是目的的落实与具现,同时又是背景、语境、受众诸方面的多向联结点。驾驭好主次关系,是关系到语言流动方向、态势,关系到语言内涵思路、深度的重要方面,“达意”成败,在此一举。揭示主次关系,有多种表达方法,但不应以此为理由,使之淹没在“自然”“快速”的词语海洋中,如果是这样,只能证明语言驾驭者的无能或低能。

常识之三:思想感情是有声语言的生命之源,“纯粹的意思沟通”,在有声语言中是不存在的。每一个词语系列,在播音创作过程里,总是伴随着、依赖着那语流下面感情的潜涌,不是这样的感情,便是那样的感情,“无感情”也是一种感情,只是停留在或降低到“零度”的感情而已。人类感情的丰富造就了有声语言色彩的多样,构筑了“心灵的窗口”的形态,打开了“息息相通”的大门。感情色彩的认知无须另作说明,像小说描写那样,“他兴奋地说”之类,话语中自然包容着、蕴含着。因此,“表情”不是理智的辨析,而成为“共鸣”的悟性。本无所谓“强加”,更不应“外贴”,那油然而生、脱口而出,正表现了有声语言驾驭者深邃的内心世界和深厚的语言功力。

常识之四:“过犹不及”,是一种分寸,“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也是一种分寸。有声语言的分寸,比起遣词造句、字斟句酌的写作和思考来,更难于把握,同样需要“厚积薄发”、“明察秋毫”。播音中的分寸,既包括整个节目(栏目)基调的把握,又包括有声语言句和段、层和篇的驾驭,从而造成恰切、妥贴的整体格局与具体样态,呈现出准确、鲜明、生动的感悟通达,“传神”便成为视听之间的传受感应,魅力得以升腾。

这几点常识,不知说明了多少次,但仍显得说而不明,恐怕并非深奥,可能正是不“明”其妙之故。缺乏对有声语言的了解与实践,要体味个中滋味,确实困难,不过广播电视的特点与规律,早在召唤人们去认识它了,什么时候才变成“常识”呢?反复说明,不能不是一种责任。许多电台、电视台的同仁,包括业务领导,不少真知灼见使我们大受启发,当归功于孜孜以求的敬业精神。某些理论家,总希望寻找那“超常”的智慧,本是好事,但却万万不可忘记这平凡的“常识”!

广大受众从广播电视中听到、看到的是以节目为基本单位的精神产品,这中间当然有内容和形式的问题,播音中的有声语言包括副语言,更有内容和形式的问题。受众不大有可能,也不大有必要去追根究底,节目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工作人员用了多少精力、花了多长时间、怎样分工合作、如何群策群力。谁出的力多,谁的水平最高,等等。节目的生产过程是“内部秘密”,节目的播出过程才具有“公开传播”的特征,即使是现场直播、热线电话、随机采访、纪实拍摄,那操作前的缜密构思、时间配置、题项选择、应变准备、主线把握、起承关系等,仍具有“内部保密”性质。在这个意义上说,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总是对受众的期待进行有力的引导,总是使受众处于“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心态中。如果节目疲软,引导无力,或者内容较好,制作粗糙,受众当然有权转台或关机,也许勉强接受,坚持到节目终了。“秘而不宣”、“引而待发”,应该是节目播出过程中吸引受众的重要因素。对“重播”的期待,“百看(听)不厌”的心理,均与此有关。

重要的是节目的内容与形式、有声语言的内容与形式,应该如何达到完美的统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又反作用于内容,这是一条规律,既是创作规律,也是生产规律。符合这条规律,创作和生产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从有声语言看,什么样的语言内容就要求着什么样的语言形式,而相应的语言形式又反过来推动语言内容的可解、可感。这一点往往不被重视,很多人以为“必然如此”而浅尝辄止。

在播音创作中,必须解决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关系问题,这是题中应有之义。虽然在内容和形式的认识上、理论上、实践上有许多不同,但从总的关系上说,明显的对立尚属少见。这里,不去说那些争论,只从播音创作方面剖析一下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播音中的语言内容,简单说来就是:一定的词语系列负载一定的思想感情;语言形式,简单说来就是:声音的状况及变化。播音创作,不但要通过词语系列正确反映大千世界,而且要通过声音,把这词语系列及其内涵外化为具有可听、可感的某种形式,从而实现其社会功能。必须了解和理解,大千世界中的人、事、物、景、情应该形成怎样的词语系列,为什么要形成这样的词语系列才可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来?而这样的词语系列应该用怎样的声音形式,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声音形式才可能比较准确地表现出来?这个过程中,创作主体面对着多向、多层、多样的创作依据,其艰难程度并不亚于写作。如果从时效性看,它比一般的写作更艰难。

同类推荐
  • 独立学院运行与决策分析

    独立学院运行与决策分析

    《独立学院运行与决策分析》主要内容包括:独立学院的缘起、独立学院的定位问题、独立学院的产权问题、独立学院的收入与分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独立学院董事会制度研究等。
  • 人体怪象博览

    人体怪象博览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如何使孩子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从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至关重要。为此,我们精心编辑出版了本丛书,力求从多方面、多角度开阔孩子的视野,增长孩子的知识,启迪孩子的智慧,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从小培养孩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世界各地的人们创造了各种各样辉煌灿烂的文化,留下了无数珍贵的世界遗产,也留下了众多至今尚未得到圆满解决的“世界之谜“。
  • 2007—2008年甘肃省舆情分析与预测

    2007—2008年甘肃省舆情分析与预测

    舆情是民众和国家管理者在中介性社会事项的作用下不断互动的过程。它不仅具有相对稳定的性质,同时又经常随各种社会事项的发生具有变动不居的特点。2007年呈现给大家的舆情蓝皮书所反映的情况和问题,同2006年相比,其发展态势具有新的特点。细心阅读该书并同2006年的情况做对比,对我们了解社情民意,进一步做好改善民生的工作,是有帮助的。
  •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0(第四辑)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0(第四辑)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的创办旨在为研究中国网络传播的学者提供学术讨论的平台,倡导具有科学性和创新价值的传播研究,彰显网络传播研究对传播学的理论贡献,促进传播学者与其他学科的对话。《中国网络传播研究》鼓励以经验性方法研究中国网络传播的基本问题,倡导多学科、全球化视野的传播学术研究,亦致力于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相关科学认知。本书是2010年第4辑。
  • 为了折翼的天使

    为了折翼的天使

    《为了折翼的天使:清平教育之全纳教育》一书,由清平小学校长武际金主编,是对清平小学实践全纳教育3年来的一个阶段总结。该书以一所普通学校接纳孤残儿童开展全纳教育的生动教育实例向我们揭示了:只要我们的学校愿意接受并运用全纳教育的理念作指导,只要我们的校长和教师真心实意地将全纳教育理念运用于教育实践,通过长期的坚持和努力,通过不断的教育创新,依托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那么普通的学校也能办成优质的、理想的全纳学校。清平小学的教育实践又一次证明了全纳教育在中国也是可行的。
热门推荐
  • 大谕红颜乱

    大谕红颜乱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从踏入宫门的那一刻起,一切便已是注定的了。曾经最深的信念在这飞甍琉璃墙中湮灭,剩下的不过是形如枯槁,但如果再给她一次机会,她绝不会这样软弱。庭前落花无常,山中流水无情。霡霂霏霏,湿了谁的眼眶?暮雪白头,不过梦中空惆怅。生在帝王家的爱恨,硝烟,战争,勾心……一切都让她成长,最后的最后,是否还能真心吟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到底什么鬼

    到底什么鬼

    看到一半你就会问:这不就是西游记吗?我会这样回答:......你:......
  • 我是主宰之星河掌控

    我是主宰之星河掌控

    政府无能,军队不堪一击,世界沦陷——这是地球被奴役500年的真实写照,人类也早已适应了现在的生活。一本泛黄色的书籍被秦铭宇无意得到,神卷博古通今,冠绝天下,古往今来,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远知太古近知现今。————金钱,美女,权利拦在手,翻身之路我来走,带领全地球,杀向大宇宙,我要做霸主,奴役全宇宙。
  • 正魔难分

    正魔难分

    正派魔教,魔教正派,正义邪恶,光明黑暗,什么是正,什么是魔?
  • 公务员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公务员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公务员是国家行政机关的代表,是政府职能的具体执行者,其公务行为是政府行政行为的延伸,公务员的言行举止、行为规范直接影响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质量、行政效率和行政效果,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声誉和权威,也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本书结合当今实际,借鉴人民军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个理念,在内容上全面涵盖了国家公务员应该遵循的纪律和行为规范,为公务员的工作、发展量身定做一套公务员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 混乱日常

    混乱日常

    美好的清晨——我:啊……起床,刷牙洗脸,准备上班。伊赫(梦魇):哟,单,别急嘛,再睡会嘛~我:让我和你这梦魇一起睡,你在逗我┐(─__─)┌。(闪躲开某人的拥抱)爱丽丝(血族):来嘛~小哥,你就让我抱一下吧!我:你丫想初拥我很久了!别以为我不知道!哈刚尼尔(泰坦混血儿):哦?单,看来你很精神嘛,来打一架吧!我:打你妹啊!和你打架会出人命的啊!哈彩妮儿(他妹):叫我干嘛?我:上帝啊!救救我吧!耶稣(这还用我解释?):别老喊我爸,他很忙的。我:……这日子没法过了(ノ=Д=)ノ┻━┻
  • 情深意暖:深吻99次

    情深意暖:深吻99次

    既然相遇在青春美好之年,娶你便在情深意暖之时。我并不是不喜欢说话,只是想让你多找我几次。意暖,我秦深,此身只为你深情。
  • 喑帝枭宠:丫头,从了我吧!

    喑帝枭宠:丫头,从了我吧!

    第一次遇见他,她差点被他开的车给撞死,还好她身手敏捷给躲开了。第二次她又遇见他,却被他投来的蓝球给砸中!因此头立马起了一个包!某女爆怒:“喂!你是怎么打球的!看不到这里有人吗!?”邪气的他慢悠悠的走过来,看着她满眼戏谑的说:“居然又是你,不如这样,一百万做我的女朋友,怎样?”“不怎样!”顾小依拿起手中的汽水直接往他身上泼,刚刚还很帅气的男生,现在立马就变成了落汤鸡。因为他这句话使得顾小依成为了全校女生的公敌,因此顾小依的倒霉事一次一次的发生,于是也就是这样开启了他们的恋爱行旅………(567288553群号欢迎大家来)
  • 逍遥天行

    逍遥天行

    江湖到底有什么让人无限向往的地方?刀光剑影的快意恩仇?或是缠绵悱恻的侠侣情长?
  • 红线牵,白骨哀

    红线牵,白骨哀

    白骨哀,哀白骨。红线牵,牵红线。终究不过情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