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4900000007

第7章 台海问题的由来(4)

但随着李登辉权位的日益稳固,以及他对国际形势、大陆形势和两岸关系形势的误判,在台海问题上,李登辉逐渐背离了他的初衷,先后提出“一国两府”、“两个对等的政治实体”、“阶段性‘两个中国’”、“七块论”、“两国论”、“特殊的国与国关系论”,直接导致两岸关系的倒退,引发包括两岸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广泛不安。

1991年8月,李登辉在《中国时报》举办的“中华民国与国际新秩序”研讨会上致词时提出:“两岸统一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德国统一的过程看,双方首先经由交流互动,在人民之间建立了某种程度的共识,并且在国际上形成了对等的政治实体。……对等的政治实体架构必须先确立” 。

1993年11月21日,李登辉授意“经济部长”江丙坤在亚太经合组织西雅图会议期间,就一个中国问题发表谈话:“中国只有一个,地理文化上台湾是属于中国。在统一的条件未成熟前,我们将以务实的态度,采取以一个中国为指向的阶段性两个中国政策,台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两个主权互不隶属的国家”。

1994年李登辉与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交谈时,毫不隐晦地表示要建立“台湾人的国家”。

1995年5月6日,李登辉会见日本记者时说:“我们愿意与中共进行政府对政府的对话……我们愿意谈判,但是不能由两个政党进行谈判,因为国家的统一不仅仅涉及两个组织,一个国家、两个政府,这是现实。”

1995年6月9日,由于美国向李登辉发放了入境签证,李登辉在母校康奈尔大学的“欧林讲座”发表题为《民之所欲,长在我心》的讲演,一字不提一个中国,却多次使用“中华民国在台湾”和“在台湾的中华民国”的说法。

1997年2月22日,在李登辉授意下,台湾当局发布《透视“一个中国”问题》,提出与其说“一个中国”,不如说“一个分治的中国”(one divided China)。

1999年5月20日,李登辉推出《台湾的主张》一书,他用煽动的语气写道:“最理想的状况,是大陆摆脱大中华主义的束缚,让文化与发展程度各不相同的地区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如台湾、西藏、新疆、蒙古、东北等,大约分成七个区域。”这就是所谓“七块论”。

1999年7月9日,李登辉接受“德国之声”电台专访时表示:“1991年修宪以来,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北京政府将台湾视为‘叛离的一省’,这完全昧于历史与法律上的事实。”

三、陈水扁时代

2000年3月18日,台湾地区举行领导人选举。民进党的陈水扁、吕秀莲以39.3%的得票率险胜,国民党在台湾50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陈水扁上台后,顽固坚持“台独”立场,一步步从“九二共识”、“一个中国”原则上后退,终于露出“台独”面目。

2000年5月20日,陈水扁在就职仪式中提出“不会宣布独立,不会更改国号,不会推动‘两国论’入宪,不会推动改变现状的统独公投,也没有废除国统纲领和国统会的问题”(四不一没有),同时托人带话给美国,表示自己不会做“麻烦制造者”。但是2000年6月,陈水扁就说“九二共识”是没有共识的“共识”;7月,再将“九二共识”歪曲为“九二精神”。

2002年1月10日,陈水扁与美智库会谈时称,“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不是任何国家的一部分……中华民国存在是一个事实”。

2002年8月3日,陈水扁向台独组织“世台会”发表电视讲话时称,“台湾主权独立”绝对不能被剥夺和限制。“台湾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国家不能被欺负、矮化、被边缘化及地方化,台湾不是别人的一部分;不是别人的地方政府、别人的一个省,台湾也不能成为第二个香港、澳门,因为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简言之,台湾跟对岸中国一边一国,要分清楚。”这就是陈水扁抛出的“一边一国论”。

在此次电视讲话中,陈水扁还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投论”,叫嚣“公民投票改变台湾现状”。“中国一直不放弃对台湾使用武力,在国际上打压台湾,这对台湾人民的感情有很大伤害,中国说的所谓‘一个中国原则’或‘一国两制’就是对台湾现状的改变,我们不可能接受,因为台湾的未来,台湾的现状是否要改变,不是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政府、任何一个政党、任何个人可以替我们决定,只有二千三百万伟大的台湾人民,才有权利对台湾的前途、台湾的命运和现状来做决定。而有需要的时候要如何决定?就是我们长期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也是大家共同的理念——公民投票,公民投票是基本人权,也是二千三百万人民的基本人权,不能被剥夺和限制的,个人要诚恳地呼吁和鼓舞大家,要认真思考公民投票立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003年12月21日,陈水扁参加台北县台南县市同乡会会员大会,以台南“蕃薯仔”自称,他并且强调两岸关系为台湾、中国、蒙古“两边三国”,所以没有一个中国两边各自表述的问题。陈水扁声称,实际上,不仅是“一边一国”,两岸关系实际上是“两边三国”,也就是台湾、中国、蒙古。陈水扁称,“以前叫做‘中华民国’在台湾,现在叫做‘中华民国’是台湾,所以,‘中华民国’就是一国,与对岸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人民共和国可以并称为‘两边三国’。”

2003年12月22日,陈水扁在与台湾媒体记者的座谈会上,公开否定了“四不一没有”的承诺。他声称他在2000年5月20日就职演说中提到的“四不一没有”是有前提的,前提是“如果中共无意对台使用武力”,那他保证在任期之内做到“四不一没有”。陈水扁声称,“何谓有意动武?已经瞄向台湾、针对性来做所谓飞弹试射和演习等,我们认为,这已经是很清楚的对台动武的意图,本来就没有‘四不一没有’的存在。”

2004年3月20日,在台湾地方领导人选举中,在两对组合的对决中,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吕秀莲以647万1970票的得票数微幅领先国亲联盟候选人连战、宋楚瑜的644万2452票,陈水扁获得连任。选举的侥幸胜利,促使民进党在“台独”路线的推进上变本加厉。

2004年“双十节”,陈水扁发表讲话,首度提出“‘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台湾就是‘中华民国’”。2004年12月,陈水扁抛出了“‘中华民国’四段论”——“中华民国”在大陆、“中华民国”到台湾、“中华民国”在台湾、“中华民国”是台湾。所谓“‘中华民国’四阶段论”,即一九一二年“中华民国”在大陆成立,一九四九年“‘中华民国’到台湾”,李登辉时代“‘中华民国’在台湾”,二〇〇〇年后“‘中华民国’是台湾”。2005年8月2日,陈水扁在台北会见美国“福尔摩莎基金会”青年亲善大使时,再度提出“‘中华民国’是台湾”的概念。

2006年以来,陈水扁民调支持率跌至18%,民进党士气低迷。为挑动族群冲突,打压泛蓝阵营,陈水扁利令智昏、孤注一掷,在“台独”道路上越滑越远。

2006年1月29日,陈水扁于台南县设宴款待地方人士时指出,目前已是认真思考废除“国统会”及“国统纲领”的适当时机。2月22日,陈水扁在与到访的美国众议员会面时,称他提出“废统”是“涉及民主、安全考量”,并称“国统会”是“荒谬年代的荒谬产物”。

2006年2月27日,陈水扁在“国安会议”上作出裁决:“国家统一委员会”终止运作;“国家统一纲领”终止适用。陈水扁亲手“终止”了存在15年的“国统会”、“国统纲领”,达成了他非干不可的“废统”。

四、马英九时代

2008年3月22日,台湾地区举行领导人选举。选举结果,马英九、萧万长囊括7658724票,谢长廷、苏贞昌则获得5445239票,马萧配取得压倒性胜利,不但创下台湾“总统”选举史上最高票纪录,也结束了民进党8年执政。在台湾地区,“马英九时代”正式到来。

马英九的当选宣告台湾地区实现了二次政党轮替,殊属不易。自1988年李登辉上台以来,台湾当局不断在台湾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进行“台湾正名”、“去中国化”等“渐进式台独”活动,蓄意挑起两岸对立,竭力破坏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现状。“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日益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成为对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现实威胁。

从李登辉到陈水扁,台湾执政当局倒行逆施,受到大陆的严正谴责,遭到国际社会的批评,也受到包括国民党在内台湾反分裂力量的强烈反对和有力制约,“台独”势力的嚣张气焰不得不有所收敛。

在李登辉时代,国民党内部分成了“主流派”和“非主流派”,李登辉是主流派的大佬,而非主流派以俞国华、郝柏村、林洋港、李焕、梁肃戎、关中等人为代表,前四人都是蒋经国时代的元老重臣,关中则是中生代龙头人物(现任国民党副主席)。1992年8月,韩国与大陆建交,引发台湾岛内一片哗然。国民党内部开始讨论“一个中国”是否适当的问题。国民党主流派与民进党一唱一和,公开提出反对“一个中国”。非主流派则出面捍卫“一个中国”。1992年9月2日,中国广播公司董事长、非主流派代表人物之一关中,在台湾《中国时报》发表《谈一个中国政策》文章,强调“一个中国”政策的必要性。1992年10月2日,台湾“行政院长”郝柏村在“立法院”,面对国民党主流派对“一个中国”政策的质询,明确表示:“分裂的中国是一项事实,但一个分裂的中国不等于‘两个中国’,也不等于‘一中一台’。”

尽管遭到李登辉的打压和民进党的包围,非主流派的代表人物被迫陆续离开台湾的权力核心,但这些反对分裂、反对“台独”的力量,实力犹在,在一定程度上掣肘了李登辉的分裂活动。1993年5月,由郝柏村、李焕、蒋纬国、许历农与梁肃戎五人,在台北拟筹备成立“新同盟会”。1994年5月8日,“新同盟会”在台北成立,梁肃戎任大会主席。大会发表宣言,主张“依据民族主义,追求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国土”。“新同盟会”发起了“我是中国人”的大游行,台北就有五六万人上街,有力地打击了“台独”的气焰。1995年是甲午战败清政府割让台湾100周年,民进党在6月17日举行“告别中国大游行”,甚至跑到《马关条约》签订处的春帆楼“感谢”日本人。针对这一活动,“新同盟会”在8月13日举行“我是中国人”大游行。

2000年陈水扁上台以后,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为代表的泛蓝阵营,以“立法院”为舞台,充分发挥在野党的作用,有效地制约了陈水扁的“台独”主张和路线的实施。

2001年12月1日,台湾地区举行第五届“立法委员”选举,民进党获87席,成为“立法院”第一大党;国民党以68席成为第二大党,首次参选的亲民党获得46席,台湾“立法院”里,民、国、亲三党格局初步形成。国、亲两党为核心的泛蓝阵营占据了“立法院”的多数席位。

2004年12月11日,在第六届“立法委员”选举中,泛蓝阵营的国民党、亲民党、新党夺得225个席位中的114个席位,维持在“立法院”多数席位。泛蓝阵营先后数十次否决了民进党当局提出的购买潜艇、反潜机和“爱国者”导弹的特别军购案,使“台独”分裂活动遭到重创。

2008年1月12日,台湾地区举行第七届“立法委员”选举,在总共113个席位中,国民党赢得2/3以上的席次,遥遥领先于民进党。此次选举中,国民党获得81席,民进党获得27席,亲民党1席,其他政党及无党籍人士获得4席。2007年10月17日回锅担任民进党主席的陈水扁随后宣布辞去民进党主席职务。

早在马英九当选的三年前,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就开始了密切商谈,为此后几年两岸关系的互动注入了新的活力。2005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逝世80周年,以缅怀孙中山先生为契机,两岸开启了对话的大门。受大陆方面的邀请,2005年3月28日至4月1日,以“缅怀之旅”、“经贸之旅”为主题,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率团访问大陆。这是中国国民党自1949年迁台以后的56年间,向大陆派出的第一个正式访问团。4月25日,国民党主席连战开始了对大陆的“和平之旅”。从5月5日开始,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来大陆实现了“搭桥之旅”。连宋先后登陆,顺应潮流,合乎民意,得到台湾民众的广泛支持。尤其是国民党主席连战通过对大陆的访问,不仅给自己的政治声望创下了历史新高,而且给国民党指明了生路。2000年来的几次重大选举反复证明,国民党仍是最大的在野党,仍是抗衡民进党的重要力量。她不但站稳了脚跟,而且正处于自1993年新党出走以来10年中的最为辉煌的上升阶段。

同类推荐
  • 后物欲时代的精神困境与道德教育

    后物欲时代的精神困境与道德教育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是许多学者关注的一个当下现象及其背后的本质。本书借用了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后物欲时代”来分析、研究当代中国在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面临的精神困惑与问题。针对后物欲时代的精神症侯空虚、无聊,作者在吸取古典贵族教育的历史经验中,提出三条新的道德教育路径:健全人格教育、重视审美教育、闲暇教育。
  • 盗梦工厂

    盗梦工厂

    工业化的学校模式已有将近一百五十年的历史,它还能满足今天的需要吗?学校的职能究竟是什么?赛斯·高汀在这篇三万字的意见书里指出,互联时代需要的不是读死书的考试冠军,不是听指挥的产业工人,而是独辟蹊径的追梦者,是敢于打破成规的领袖、企业家、创业者、艺术家。本书于2012年2月27日发表在作者的博客上,由多篇短文和博客文章集合而成。作者在书中简述了现代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对教育体制(包括高等教育)的改革提出了很多大胆而独到的设想和建议,并开放版权,以期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 让对手偃旗息鼓的“制胜宝典”:“骂”得漂亮

    让对手偃旗息鼓的“制胜宝典”:“骂”得漂亮

    上司骂你,同事损你?老婆气你?……不要气急上火、出口成“脏”。人吵我辩,人骂我驳,人欺我反。只要辩得“巧”,驳得“绝”。不但可以四两拨千斤,让片言解万纷,还可以凭着巧舌如簧、能言善辩的本事,辩驳得对方心服口服,使人际关系更上一层楼!现在,赶快翻阅本书,把自己修炼成一个“骂人”高手吧!
  • 知识经济与审美教育

    知识经济与审美教育

    从2000年开始,教育部为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决定在全国高校重点建设100多所人文社科重点科研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被确定为重点研究基地之一,从2001年年初开始启动。从研究基地启动迄今,通过招标等途径基地一共确定了五个教育部重大项目,有关美育研究的就有两项。继2001年年初确定的“审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之后,2002年又确定了“美育当代性问题研究”。“审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这一项目在课题组有关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三年的艰辛劳动,产生了这一由五个分册组成的系列丛书,包括基本理论、中外美育、美育实践等多个方面。
  • 美国期刊理论研究

    美国期刊理论研究

    本书共分五部分。“基础理论略述”讲述人们对于期刊的理解。“研究方法述评”综述了美国期刊研究的成果、趋势、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努力的方向。“论文选萃”汇编并评注了十篇美国专家、学者发表的论文,内容涵盖读者群体的构建、期刊的影响、广告、女性杂志等。“名家演讲”编译了美国期刊业内部分权威人士的重要讲话,便于读者准确了解美国期刊业的发展动态及趋势。“名刊精粹”解读美国名刊的成功之道。中国与美国的社会制度不同,期刊的定位和性质存在较大差异,但这不妨碍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学习、借鉴和吸纳先进的理念和成功的做法,以促进我国期刊产业的发展。
热门推荐
  • 人生有何意义

    人生有何意义

    在将近100年前,胡适的同窗问过他一个问题:“小山,你是学哲学的人。像我这样养老婆、喂小孩,就算做了一世的人吗?……”这是我们几乎所有人都曾经思考过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怎么活着,才算是有意义的?《人生有何意义》是胡适精选文集,汇集了胡适先生浩如烟海的著作中最富有闪光点、与人生有何意义主题相关的文章,集结成册,一共分为“人生有何意义”“为什么读书”“青年人的苦闷”“不老不朽”四章。胡适深受赫胥黎与约翰·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黎教他怎么怀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样思想。他学识渊博,学贯中西,对中国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那么他是怎么看待人生的呢......
  • 陌若浮生:四生情四世劫

    陌若浮生:四生情四世劫

    那是一个深秋,秋雨瑟瑟,血红的枫叶铺了满地。落叶下,隐藏的,却是某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汩汩的血液蔓延满地…她和哥哥父母双亡,被路过的三对富豪夫妻所救。带回家中,二个月后三对夫妻无故失踪。长大后她开始追查父母奇怪的死因,发现杀死父母的仇人竟是自己几个同吃同住的哥哥的父母!愤怒,迷茫,心痛下,她却发现…真相另有隐情……爱情,友情,背叛,恨意互相交织,为你展现出一个女孩的爱恨情仇。
  • 八极星

    八极星

    地球毁灭,人类想到星际移民。八极星,是人类探索到环境最为恶劣的八颗星球。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有十几颗,分为四派:致华盟,北欧盟,绝裂盟,四星盟。
  • 重生闺秀

    重生闺秀

    好吧,穿越重生在死去女主身上。好吧,阴差阳错嫁给了侯府公子。好吧,情愫是早生还是婚后相爱。好吧,你们到底看不看我的故事。好吧,一切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 第八分队:遗失的武器

    第八分队:遗失的武器

    故事发生在地球军远征后,第八分队的42号智能武器在一次意外中被损坏的生命传输装置带到了地球军出征地球前的时间线,被新晨报社刚刚开除的记者发现并共生,而跟着42号智能武器一起带回这个时间线的还有许多未知的生物。
  • 剑影帝尊

    剑影帝尊

    武林神器天斩剑,武功秘籍天魔神谱。一剑一秘籍,一少年。且看我们的少年怎么一统天下,战神魔,转乾坤。
  • 忍经

    忍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易烊千玺之爱你是我的使命

    易烊千玺之爱你是我的使命

    一次接机居然让我们救了自己的男神?而且和男神们是邻居?接下来我们与男神的爱情故事就此开始。
  • 血色天歌

    血色天歌

    上古年间,九黎之主蚩尤,黄帝姬轩辕,炎帝姜石年。三足鼎力,然而炎帝所属的神农氏日渐衰退,最后被蚩尤联合巨人、三苗二族所攻打,并占领了炎帝族所居住的“九隅”,炎帝族为了维持生存,遂向同集团的黄帝族求援。最终炎黄二族打败了蚩尤族,擒杀了首领蚩尤,黄帝从而成为天下之主。九千年后,三族合并成了一族,这便是华夏族。因为三族沦为一族,从而三族也开始互相通婚,血脉也夹杂在一起,从而愈发聪慧,但三族血脉却相生相克,有了无与伦比的智慧,却失去了强大的力量,而蚩尤一族的邪性也在慢慢改变着华夏人民的性格,致使慢慢变得堕落、腐朽。看拥有纯净三族血脉的屌丝男——天歌,如何异世逆天除魔铸就无上仙路。。。。。
  • 灭天神尊

    灭天神尊

    端木凡,一个一出生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皇族嫡系子孙,却因天赋异禀,而被人废掉丹田,成为一个废人。之后又被废除皇族身份,赶出皇族。路遇神秘老人传授炼体秘法,修炼旷世至尊体。并意外修得灵识秘法。后被魔神残体入体,得魔气丹田。_________灵识秘法,魔气,炼体。端木凡将走上怎样的一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