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4900000006

第6章 台海问题的由来(3)

与此同时,大陆还主动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两岸交流、促进台湾民众利益的措施。简化台湾同胞往来大陆的出入境手续、放宽台胞来大陆就业限制、宣布开放大陆民众赴台观光、来大陆就读的台湾大学生与大陆学生同等收费、对原产台湾的15种水果给予零关税、为大陆台商提供300亿元人民币的开发性贷款,这些措施想台湾同胞之所想,急台湾同胞之所急,受到热烈欢迎。

2005年,大陆推出一系列展现新思维的对台政策、举措,“软的更软,硬的更硬”,务实灵活,台当局则陷入左右为难、被动的困境,陈水扁当局的“台独”气焰遭到沉重打击,“法理台独”得到有效遏制。

2006年,大陆继续出台灵活务实的政策方针。2006年4月14日至15日,由国共两党主导的两岸经贸论坛在北京举行。4月15日,在论坛闭幕式上,中共中央台办主任陈云林受权宣布大陆“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惠及台湾同胞的15项政策措施”。主要包括:进一步扩大台湾农产品和水产品在大陆销售、正式认可台湾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欢迎和鼓励台湾医疗机构与大陆合资合作兴办医院、公布大陆民众赴台旅游新办法等等。

2006年4月1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出席论坛的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一行时,就发展两岸关系再次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坚持“九二共识”是实现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二,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属。第三,深化互利双赢的交流合作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第四,开展平等协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

2007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作报告时强调:“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理应携手维护好、建设好我们的共同家园。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我们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2008年3月22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尘埃落定。2008年3月26日,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布什通电话,胡锦涛希望中美双方继续为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共同努力。胡锦涛表示,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两岸协商谈判是大陆的一贯立场。

2008年4月12日,胡锦涛在海南博鳌会见前来出席博鳌亚洲论坛的台湾地区当选副领导人萧万长时强调,两岸同胞应该抓住难得机遇、共同应对挑战、切实加强合作、努力共创双赢。

2008年4月29日,距第一次“胡连会”整整3周年之际,胡锦涛会见到访的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会见中,胡锦涛指出两岸双方应当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切实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胡锦涛用“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回应了萧万长的“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的提法。

在马英九2008年5月20日发表就职演说后,2008年5月22日,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主任陈云林就当前两岸关系问题发表谈话。全文如下:

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台湾局势发生了重大的积极变化。事实证明,搞“台独”不得人心。台湾同胞希望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台海和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成为两岸同胞共同愿望所系、共同利益所在。

当前,两岸关系呈现良好发展势头,面临难得的重要机遇。我们将继续贯彻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继续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努力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中国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家园。实现两岸共同繁荣发展,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期盼。2005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领导人共同发布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指明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对于两岸关系中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和今后遇到的新问题,应当也完全可以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过程中寻求解决办法。在新形势下,台湾方面表达了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愿望。我们希望,两岸双方以两岸同胞福祉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为重,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扎实推动两岸关系不断改善和发展。

当前,两岸双方正为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协商谈判作出积极努力,并展开相关准备。我们期待,正式恢复协商后,双方共同努力,通过平等协商,务实解决台湾同胞关心的各种问题,并不断取得实际成果,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逐步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框架,以造福两岸同胞。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将更为努力地推动两岸直接“三通”进程,更为努力地促进两岸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合作,更为努力地推进两岸同胞和社会各界的交往,扩大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厚植两岸同胞的共同文化根基,增进两岸同胞的手足亲情,让中华民族精神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焕发新的光彩,世代永续传承。我们理解、信赖、关心台湾同胞,尊重台湾同胞爱乡爱土的情感、当家做主的愿望,将继续实施和充实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切实维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对于一些由于对大陆缺乏了解而对发展两岸关系存在误解、疑虑的台湾同胞,我们都将以诚相待,欢迎他们来大陆访问、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努力实现两岸同胞大团结,促进两岸关系大发展。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将继续加强与台湾各党派、团体和各界人士的交流,共同致力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对于那些曾经对“台独”抱有幻想、主张过“台独”甚至从事过“台独”活动的人,我们热忱欢迎他们回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上来。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广大台湾同胞以各种方式给予灾区同胞深切关怀和无私援助,充分体现了血浓于水的同胞爱、骨肉情。这一感人肺腑的篇章,将永载两岸关系的史册。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途,掌握在两岸同胞自己手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属于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我们相信,两岸同胞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共同迎来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明天。

2008年5月,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团访问大陆。大陆对此访高度重视,甚至连在南京举行的奥运圣火传递路线都作了调整,为的是给吴伯雄一行敬谒中山陵,向中山先生汇报国民党在台湾“赢回政权”的喜讯创造便利条件。2008年5月28日,胡锦涛与吴伯雄举行举世瞩目的“胡吴会”,两岸关系的新纪元进一步开启。

进入新的世纪,大陆在台海问题上政策越发明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一个中国”表述的变化

大陆在“一个中国”问题的表述上体现出极大的弹性和诚意,主要反映在由“新三段论”替代了先前的“老三段论”。今天大陆的“一中”原则已经不再是所谓“一中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僵硬的政治表述,而是改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长期以来,大陆在国际场合对台立场,向来是说“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2000年9月5日以正式新闻发布会方式宣示,中国政府的立场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国台办发言人张铭清宣读谈话稿说:“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一贯的、明确的。我们主张,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2001年9月10日,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在“21世纪中国与世界”国际会议上,再次向国际社会宣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与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

2005年3月15日下午,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台办副主任王在希回答台湾《联合报》记者有关新的“一中三段论”提问时说:2002年11月召开的十六大已经明确提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这实际上也已经成为我们处理台湾问题的一个基本的立场。

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在第二条明文宣示:“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2.“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表述的消失

1949年以来的几十年间,大陆对台政策从来没有放弃使用武力的提法,但是新世纪以来,“使用武力”等字眼渐渐消失在两岸关系发展的大潮中。

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上作政治报告,关于两岸关系的表述他提到:“我们将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贯彻八项主张,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我们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湾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图谋的。”2007年10月24日,胡锦涛在十七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动武”二字始终没有出现。

2005年3月14日,大陆通过《反分裂国家法》,文中也没有明显的“武力”字样,法典中的表述是“非和平方式”。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高丙中认为,大陆与台湾经过多年的敌视和对峙,尤其是近几年台湾民进党为“去中国化”而刻意攻击甚至侮辱大陆,大陆民众对“台独”势力的容忍已经接近爆发点,要求用武力惩罚“台独”的呼声也逐渐高涨,这种呼声已经使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受到挑战。

在此情况下,大陆在是否“不承诺放弃使用动武”上毅然决然,刻意模糊“动武”一词,体现了大陆在解决台海问题上的耐心,也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大陆对台湾的善意,传达了大陆对海峡对岸同胞的诚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第四节 台湾台海问题的策略演化

一、两蒋时期

1949年,蒋介石带领国民党部分军政人员退败到台湾,在美国支持下,勉强维持了一个落魄的小朝廷。台湾当局目前实际控制的地域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金门岛、马祖岛(台澎金马)。

在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主政时期,台湾当局坚持反共,拒绝统一,长期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抱定“汉贼不两立”的立场——不承认大陆,而始终以“中华民国”为正统,但在国际场合始终坚持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

1979年4月,蒋经国在国民党高层会议上正式提出“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立场,坚持“反共拒和”。针对大陆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1980年6月,台湾当局提出“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主张。

1986年5月,大陆中国民航总局和台湾中华航空公司展开会谈,对台湾当局的“三不政策”造成极大冲击。海峡两岸的接触谈判引发台湾民竞相走上街头,要求台湾当局开放探亲。1987年初,蒋经国批示研究返乡探亲问题。9月28日,国民党中常会通过允许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案。

二、李登辉时代

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之后,李登辉出任台湾当局领导人。在最初几年,李登辉在台海问题上采取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措施,如成立“国家统一委员会”、制订“国统纲领”、确定国家应统一的大方向、制订《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以及规范两岸民间交流交往。不仅如此,李登辉还在上任的第一次记者会上公开表示“只有一个中国的政策,没有两个中国的政策”,“中国必将统一”。

1987年底,台湾方面开放居民到大陆探亲后,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随之发展起来,同时也衍生出种种问题。面对两岸交往中衍生的具体问题,台湾当局不得不调整“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就事务性问题与祖国大陆方面进行接触商谈。台湾方面于1990年11月21日成立了得到官方授权的与大陆联系与协商的民间性中介机构: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由辜振甫担任董事长。

1992年8月1日,台湾“国家统一委员会”通过所谓“关于一个中国”的涵义的政策文件,该文件有关一个中国涵义的叙述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但双方所赋予之涵义有所不同,中共当局认为一个中国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将来统一后,台湾将成为其管辖下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我方则认为一个中国应指1912年成立迄今之‘中华民国’,其主权及于整个中国,但目前之治权,则仅及于台澎金马。台湾固为中国之一部分,但大陆亦为中国之一部分。”

同类推荐
  • 袁宝华文集第四卷:文选(1988年1月-1992年7月)

    袁宝华文集第四卷:文选(1988年1月-1992年7月)

    本文集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数字眩晕

    数字眩晕

    本书作者对互联网弊端进行了反思,并以发生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的网络群体事件为线索,思索大暴露、大展览时代,现代人应该如何美好地生活。在本书中,作者并不反对科技进步,而是指出误用科技将会对人类的价值观、经济与创造力造成严重伤害,互联网如何异化了我们的生活,互联网企业如何贩卖我们的隐私用以赚钱,而我们却忘记了自己到底是谁,也丧失了自我保持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 政府记者招待会:历史、功能与问答策略

    政府记者招待会:历史、功能与问答策略

    记者招待会是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或个人邀请记者参加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开特殊会议,是宣传与新闻结合的较好样式。记者招待会为举办方提供了在同一场合面对众多媒体发布信息、宣传自己的机会,也为记者提供了在较短时间内获取较权威、全面信息的便捷途径。政府记者招待会是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和新闻价值最大的记者招待会形式,它所传递的信息相对直接、权威和丰富,是新闻媒体重要的新闻来源。
  •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五卷)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五卷)

    从1945年日本战败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27年间,中日两国处于无邦交的敌对状态,随着冷战的开始和两大阵营的对立,分属于两大阵营的中国和日本,长期处于“既近又远”的隔绝对立状态。本书对如何把握这一时期的日本对华观,以及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日本的“对华行动选择”,作了系统的梳理。
  • 我们怎样读书

    我们怎样读书

    本书是范寿康1927年任春晖中学校长时主编的。早期的春晖中学,曾荟萃了一大批名师硕儒,如李叔同、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等先后在此执教,有“北南开,南春晖”的美誉。在课外读物泛滥的今天,民国最著名的中学——春晖中学编辑的课外读物是怎样的?令人好奇。几十位如雷贯耳的文化大家躬身为中学生讲述读书与思考的门径。他们娓娓而谈,使读者在平和、风趣、谨严的谈话中找到读书的真趣味。
热门推荐
  • 宠妻成瘾安少的天价新娘

    宠妻成瘾安少的天价新娘

    他是只手遮天的帝王,传言他冷酷无情心狠手辣却唯独对她温柔细腻,他宠她入骨,却不爱她,直至她意外坠海,才发现她已经走到自己心里。八年后,失忆的她以夏家千金的身份归来,他拦住失忆的她,说:“洛洛,跟我回家吧!”某女懵,说;“抱歉,我不认识你。”他拎出她身后的宝贝,邪魅一笑,偷了我的种,打算赖账。
  • 只有汉纸知道的世界
  • 呆萌小娇妻:男神不好追!

    呆萌小娇妻:男神不好追!

    楚筱笙找工作上司竟然是,睡过的男神!怎么办?一天,顾衍默去找楚筱笙质问脸不红不羞的说道:“你睡了我,你应该对我负责。”“大不了,大不了被你睡回去。”所以婚后,楚筱笙的生活很精彩,尤其是在夜晚的“夜生活”楚筱笙扶着自己的小蛮腰酸的不要不要的了,便向顾衍默怒吼道:“顾衍默,你以后别上我的床!”顾衍默无辜的看着楚筱笙说:“你说让我把你睡回去的。”楚筱笙想起这是自己挖的坑,跪着也要跳!但楚筱笙还是忍无可忍的说:“顾衍默,脸呢?”顾衍默理所当然的说:“要脸做什么,要老婆就好了。”楚筱笙惊!这是我的高冷男神吗?!
  • 静心·舍得·放下之静心

    静心·舍得·放下之静心

    弘一法师经历了的两世人生集于一身,由风流倜傥的浊世才子,到重振南山律宗的一代宗师,一个转身,演绎了一个旷世传奇。红尘世俗中,世人追捧他的才情;佛门禅院里,世人景仰他的风范。读他的文,风骨、才骨、傲骨,尽显其中;品他的人,真挚、认真、脱俗,做到极致。
  • 玉中魂

    玉中魂

    秦始皇焚书坑儒,无数书生含恨而终。执念太深者,魂魄化为灵,附于玉器之中。玉可通灵,为许多家族所收藏。张锦书所在的张家,便以其中一块作为传家宝玉。物以稀为贵,引得无数人垂涎。
  • 斗魂九天

    斗魂九天

    世间存在着一种叫做斗魂的东西,当它觉醒的时候,肉身将爆发出不可思议的力量。有些斗魂可以控制冰霜,有些则是可以御空飞行,更有些可以召唤雷电…传说中,曾有人斗魂觉醒,拥有高于一切的能力并且称雄天下。为了替死去的爷爷报仇,宁凡踏上了修行的道路。当他觉醒了他的斗魂之后,却发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 幽灵契约

    幽灵契约

    普通的高中少女祖愔无意间被幽灵缠身,紧接着灵异事件层出不穷,外表酷似邻家暖男的高冷少年,儿时玩伴的幽灵少女,被自己收养的傲娇幽灵少年…叫做记忆的东西,正被一点一点唤醒,“别怕,小愔,你要知道我一直会在你身旁的。”“祖愔,能陪你这么长时间真是太好了…”“别离开我呀…回到我身边好不好…”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思夜

    思夜

    回眸间早已是风雪漫漫,一分牵挂,几多叹惋,这一生到底谁才是过客?守着深入骨髓的痛苦只是不要让自己忘记你,依稀的往事渐渐斑驳,偶然入梦的面容也随着时间破碎,漫长的生命里,我每一刻都在思念你。看着你离开的方向,诉说着无人能懂的孤寂,太多的无能为力,太多的身不由已,太多的凄凉苦涩……这一生为你从未有任何怨言,哪怕只能守着你的影子,我也能知道,你,是爱我的……
  • 相公岂敢把我弃:王爷恋上下堂妻

    相公岂敢把我弃:王爷恋上下堂妻

    大户小姐,好吃懒做,骄横跋扈,进门就被丈夫休掉的合法妻……本是超能力少女,无奈穿越成王爷下堂妻,没功夫怨天怨地,坚持就是胜利。看超聪慧下堂妻如何智斗阴险后妈,脚踢狡诈小三,虏获美男心!天上下雨地上流,你不爱我我不愁。小姐聪慧又美丽,相公岂敢把我弃。(*^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