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62800000019

第19章 美国主要媒体的国际传播战略(7)

第三节 新闻集团(News Corporation)

新闻集团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综合性传媒集团之一,其起源和发展可以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基斯·默多克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创办的《新闻报》。

1953年9月,22岁的罗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以下简称默多克)从英国回到澳大利亚接手父亲的遗产《新闻报》,并由此开始了他征服世界的征程。今天,新闻集团已由最初的一张澳大利亚地方小报发展成为全媒体跨国传媒集团,业务涉及南北美洲、大洋洲、欧洲、亚洲的数十个国家,在英、美等世界重要的传媒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新闻集团国际传播战略的演变历程

(一)澳大利亚宏观环境变迁及报业的早期发展

澳大利亚的报刊史始于1803年《悉尼公报》的印刷出版。《悉尼公报》带有明显的官方性质,在其创办和运作过程中,总督们发挥了关键作用。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澳大利亚逐渐由一个军队统治下的刑罚制裁殖民地,转变为一个自由移民日益增多的社会。19世纪20年代,在英国争取新闻自由斗争的鼓舞下,澳大利亚报业经历了反对政党直接控制报业自由的斗争阶段,期间涌现出了以《澳洲人》、《监视者》为代表的独立报纸。

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澳大利亚进入了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报纸的数量、种类、发行量都飞速增长,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报纸间的兼并收购活动从未间断。政治开明,人口不断增长,自由移民的比例继续增大,交通与通讯的迅速发展对报业的繁荣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19世纪50年代开始,澳洲的3大家族报系开始形成,其中包括:悉尼的约翰·费尔费斯家族、墨尔本的塞米兄弟家族、荷巴特的约翰·戴维斯家族。

20世纪20年代,报业集团开始出现,澳大利亚单一报纸竞争的局面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默多克家族在此时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从20年代开始,时任《先驱和时代周刊》(HWT)主编的基斯·默多克在墨尔本《先驱报》的基础上,不断收购维多利亚和其他州的一些主要报纸,例如墨尔本的《太阳晚报》、《太阳报新闻画报》和《早邮报》,阿德莱德的《记录者》的股份和《广告人报》,布里斯班的《信使报》和《每日邮政电讯报》。基斯·默多克主要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对报纸的控制,一是以股份制为基础的控制,二是经营管理控制。

(二)新闻集团的起步与澳大利亚市场业务体系的建构

1952年,罗伯特·默多克接管了其父基斯·默多克在南澳的报纸阿德莱德《新闻报》。接手之初,默多克首先面对的是来自阿德莱德当地的《广告人报》的竞争。1953年10月,《广告人报》推出《星期日广告报》与《新闻报》的周末刊《邮报》进行正面竞争。1955年,两份周末报合并,两家各占50%的股份,但默多克获得了有利可图的印刷合同。随后,默多克开始加快步伐,将目光投向阿德莱德以外的广阔市场,先后买下了墨尔本《新思维》周刊和珀斯西部出版社的《星期日时报》,并进行全面改版。1957年,默多克成功地将阿德莱德和珀斯的报刊组建成集团。随后,新闻集团的发展战略包括两个核心内容:

一是扩大在澳大利亚的报业实力。20世纪60年代,悉尼逐渐进入繁荣时代,成为英语世界重要的大都市之一。此时,悉尼的新闻业竞争也更加激烈,其中尤以报业竞争最为突出。悉尼自然也成为新闻集团在澳大利亚继续发展的必争之地。1960年,默多克以400万美元收购悉尼的《每日镜报》,并使其成为悉尼最畅销的午后报纸。1964年7月14日,默多克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创办了《澳大利亚人报》。这是澳大利亚首家全国性报纸,它的诞生和发展对澳大利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因此使默多克赢得了澳大利亚人民,特别是记者的喜爱。

二是涉足澳大利亚广播电视业。默多克先后于1957年买下阿德莱德5DN电台少量股份,1958年收购阿德莱德TV-9电视台,1962年买下电视WIN第4频道股权。澳大利亚电视业的发展比美国要晚,默多克多次前往美国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1957年,为配合电视业务的发展,默多克效仿美国经验创办了《电视指南杂志》。进入澳大利亚广播电视市场可视为新闻集团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初步尝试。

(三)世界传媒业的发展与新闻集团国际传播历程

1.世界传媒业的发展与变化

(1)传媒技术的快速创新

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现了第一台彩色电视机,第一条电报电缆铺设成功,随后磁带录像机、宽银幕电影陆续诞生,21个欧洲国家同意共用超高频,日本索尼公司研制成功第一台袖珍式晶体管收音机。在这一时期,电视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一方面,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有线电视发展迅速。传输质量和内容都得到了大幅提高。到70年代,有线电视已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另一方面,卫星电视技术出现并走向成熟。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随后美国、英国、法国等传媒科技领先的国家迅速开始了基于卫星传播技术的研发与实践。到1964年第18届东京奥运会举行时,电视信号已经能够越过半个地球成功覆盖北美与欧洲的广大地区,标志着卫星电视信号传输技术的初步成熟。1972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宣布开放卫星电视、电话、新闻、资料业务市场。随着这一系列技术创新,全球传媒业步入了一个以电视、电影为主导的电子媒介时代,巨大的潜在市场也随之成型。

(2)传媒制度的重大变革

20世纪70年代末,资本主义世界进入“高通胀、高失业、低经济增长”的滞胀期,在新自由主义思潮和商业利益集团压力的共同作用下,以各国政府为主导的,以“自由化、私有化、商业化、放松规制”为核心的媒介市场化改革随之席卷了整个欧洲。随后,“放松管制”成为欧洲传媒体制改革的共同主题。到20世纪90年代末,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开始不断放宽跨媒介所有权。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提出并快速推进NII(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即信息高速公路)计划。1996年,新的美国《电信法》(Telecommunications Act of 1996)出台,“激励竞争,放松管制”是新法的最大特征,它取消了通信、传媒等多产业间的界限,放宽了对区域市场和企业规模的限制,放松了对广播电视业所有权多元化的限制,允许多种市场间的相互渗透,鼓励跨业兼并、强强联合,缩减其公共受托人义务。在新政的刺激下,美国和欧洲传媒业掀起了兼并收购的浪潮,媒介资源重新配置、媒介市场形态发生转变,媒介所有权由分散走向集中。

2.新闻集团国际传播战略的初步尝试

(1)新闻集团在英国、美国市场的扩张与发展

因为对英国的熟悉,默多克将这里作为新闻集团走向世界的第一步。1968年、1969年,默多克先后收购了《世界新闻报》、《太阳报》。经过改革和创新,到20世纪80年代,《太阳报》成为全球每日销量最大的英文报纸。1969年,默多克收购伦敦周末电视台部分股份并成为董事会成员,开始涉足英国电视业。1981年,默多克又收购了英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并获得路透社5%的股权。同年还购得了威廉·柯林斯出版公司41.7%有表决权的股票,开始进入英国的图书出版行业。

新闻集团的卫星电视业务也是在英国起步的,但并非一帆风顺。1983年,默多克买下PLC卫星电视公司的大多数股权,并将其重新命名为天空台。此次尝试最终以2000万美元亏损而告终。1989年,默多克再次进军英国卫星电视市场,建立新的4频道卫星服务电视网——天空电视频道。起初,天空电视频道平均每周亏损200万英镑,这成为新闻集团1990年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几乎使新闻集团濒临破产。1990年11月,默多克的天空台与其竞争对手英国卫星广播公司合并,成立新的天空广播公司,新闻集团掌握50%的股份和公司运营权。到1993年末,天空广播公司开始赢利。

20世纪50年代,战后的美国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默多克敏锐地意识到这将是一个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度,并将其视为新闻集团未来发展的重要市场。1973年,默多克一举购得快报出版公司,获得其旗下的早报《快报》、晚报《圣安东尼奥新闻报》和《星期日报》。随后,默多克连续收购了《纽约邮报》、《纽约》周刊、《乡村之声报》、《波士顿先驱报》、《芝加哥太阳时报》,新闻集团的经营重心开始向美国转移。

默多克认为,“在50年代,你必须进入电视”,进入电视必须打入美国市场。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娱乐业已成为继航空业之后美国第二大出口行业。1983年,新闻集团购入好莱坞WCI公司6.7%的股份。1985年,默多克又购买了20世纪福克斯公司一半的股份,并从都市传媒公司获得6家电视台,组建福克斯电视公司。由于当时的美国通信法明确规定:任何一家公司,如果高级职员或董事中有外国人,或者其资本金有1/5以上被外国人掌握,或者受到由外国人管理、拥有或控制的公司直接或间接地控制,将不会得到广播许可证,同时还禁止上述公司在一个地区同时拥有电视台和报纸。为了完全拥有福克斯公司,组建全国广播网,默多克卖掉了《纽约邮报》等报纸业务,并于1985年加入了美国国籍。1986年,默多克在美国购买了6座电视台,联合105家独立电视台,形成了全国性广播网——福克斯广播公司。

(2)新闻集团在东欧、亚洲市场的扩张与发展

在新闻集团全球业务网络的建构过程中,东欧和亚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默多克是最早在东欧寻求投资机会的传媒巨头之一。1990年1月,默多克率团考察华沙、布拉格、布达佩斯等地,购买了匈牙利《改革周报》和Maina两份报纸。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亚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相继崛起,印度逐步进入国民经济高速增长期,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大幕开启,亚洲成为全球资本扩张最快的地区。默多克毫不犹豫地进军亚洲市场:1963年至1993年,先后购买了香港《亚洲》杂志、《华南早报》、《华侨日报》、香港卫星电视台的部分或全部股份;1993年,购买了印度今日亚洲公司14.9%的股份;1996年,与日本软银公司联手建立拥有150个频道的数字电视企业——日本天空广播公司,购买了日本朝日电视台21.4%的股份,成为其最大的股东;1998年,购买新加坡电信4%的股权,并与新加坡电信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外资进入媒介领域仍然有着严格的限制,默多克一直尝试迂回曲折的扩张途径,等待着中国市场大门的开启:从1985年开始,新闻集团陆续将20世纪福克斯的电影赠送给中央电视台。1995和1999年,集团旗下的伦敦《泰晤士报》先后两次赞助在大英博物馆举行的中国文物展。

(四)新闻集团国际传播战略的形成与发展

1.关注政治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在新闻集团的发展与国际传播战略中,默多克始终保持着对政策的高度敏感,他总是主动地接近政府,介入政治,尝试影响政策的制定。这使得新闻集团不仅能够及时地把握政策机遇,还以此为自己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20世纪30年代,澳大利亚借鉴英国的电视模式建立了自己的电视管理机制。当时的政府认为,电视的强大力量将对社会、文化和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政府垄断了电视的经营权。1953年,门森斯政府决定采用“双重”或“混合”电视体制。这种电视体制将美国(商业化为主)和英国(公共电视体制)两种电视体制的优点兼收并蓄,促进了澳大利亚电视体制向商业化方向的转变。体制的松动使默多克获得了进入广播电视领域的可能,他随即进行了一系列的股权收购,如购买阿德莱德TV-9电视台、电视WIN第4频道的股权。

在英国,默多克在连续三届的选举中都支持保守党的撒切尔夫人,并与其保持着良好的私交。在与英国工会正面斗争的瓦平之战中,默多克最后的胜利就与撒切尔政府的暗中支持密切相关。瓦平战役期间,撒切尔夫人改革了《劳工法》,为其解雇罢工工人提供了政治和法律支持,同时还让其借助警察的力量维持新工厂的正常运转。瓦平战役的胜利使默多克在英国的所有报业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新技术给新闻集团带来了滚滚财源,为集团在美国的扩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当默多克决定在美国开辟他的传媒事业时便开始努力培养与白宫的关系。80年代初,默多克第一次与里根总统共进午餐。默多克用他的《纽约邮报》全心全意地支持里根参加1980年的总统选举。作为回报,1982年里根接受了《纽约邮报》的独家专访,这是当届政府唯一一次接受专访。

同类推荐
  • 逻辑分析真的很重要(名师解惑丛书)

    逻辑分析真的很重要(名师解惑丛书)

    本书主要通过各种案例训练青少年朋友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青少年朋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 王国维讲国学

    王国维讲国学

    本书选取王国维国学思维的经典解读,对历史、美学、哲学、文学、戏曲、古史地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以大师的角度关照华夏文化,文中处处显现学术之光,详尽展现国学之深厚底蕴。本书是一部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
  • 袁宝华文集第六卷:文选(1997年1月-2011年5月)

    袁宝华文集第六卷:文选(1997年1月-2011年5月)

    本书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

    热情、魅力、责任:班主任工作漫谈

    怎样增进师生关系呢?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真正的关怀、鼓励和赞美学生,并且尽可能多地营造师生互动的机会,以增进师生的关系。马斯洛认为人有受尊重的需求,学生害怕的事情之一就是当场出丑、难堪。师生关系建立的前提之一,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尊严,并给予其下台阶的机会。关怀就是给予学生温暖。同学生对话应给予其关怀,并时时想着要鼓励学生,赞美学生。赞美要是鉴赏式赞美而非评价式赞美,也就是不对人而对事。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潜力或优点要进行挖掘,多多进行强调。有些话语或行为适宜私底下进行,有些教师会和同学约定特定的时间,和学生一一单独地谈话,这样既可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也增加了师生间沟通的渠道和情感。
  • 多维视野下的现代教育工程

    多维视野下的现代教育工程

    钱学森之问,使得教育的问题更加凸显。如何站在历史、人生和全球的高度,找准教育的核心问题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成为当下一个热点问题。作者基于大量教育教学实践和案例,结合我国当下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措施和普遍认识,结合自身理工科学术背景,采用工程过程、方法,结合人从婴幼儿到成年的成长过程,提出了教育与教学的关系问题,教育工程设计的核心原则、主要目标、体系框架、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在教育工程中的作用,并对基础教育、大学教育和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建议。
热门推荐
  • 绝代风华:倾世绝焰

    绝代风华:倾世绝焰

    一代杀手王居然穿越成奶娃!她悲愤,姐很安静,但姐闹起来很要命!且看她如何搅乱七大家族,收获美男心,一步步成长,与心爱之人站于巅峰,傲视武神路!
  • 帝宫策:绝色医女权倾天下

    帝宫策:绝色医女权倾天下

    一朝穿越到战火连天的南北朝,她意外出手救了敌国的傀儡皇帝。她是被齐国视为掌上明珠人见人爱的上阳郡主,他是忍辱负重、身负血海深仇的周国傀儡皇帝。如此天差地别的两个人,却被命运死死拴在了一起。在血雨腥风的政变中,她绞尽脑汁,步步惊心,为他的帝王路倾尽一切,却不想生死关头,他却毫不留情的将她逼上绝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王者的荣耀之路

    王者的荣耀之路

    在王者荣耀火遍全球的时候,某个角落里的某女刚完成五杀,激动的把桌子一拍,然后眼前一黑,华丽的穿越了然而,她并没有穿越到什么古代去当妃子,谁能告诉她这是什么地方?这里人兽横行,唐朝的李白,三国的小乔,神话里的后羿……天!我一个大技能后羿就挂了?
  •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即为殷墟。殷墟是一个王朝的缩影,它出土了大量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重要文化遗产,揭示了商代晚期的辉煌历史,也验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它所代表的殷商文明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华夏文明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难怪郭沫若先生也感叹道:“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
  • 重生之宫谋

    重生之宫谋

    这是一个你重生来我重生的故事。曹公公:皇上,皇后让奴才把小皇子抱了来,说是,说是让小皇子跟着您,近日都不用过去娘娘那了。皇帝抱着自己的儿子,重重叹了口气。唉,朕真是个大嘴巴子,百密一疏,终归是暴露了,也不知道跟皇后说朕不久才想起了前世的事儿,还来不来得及。不知朕一哭二闹三上吊能不能融化皇后那颗千年寒冰。作品大修中,蠢作者正在一章一章更换中。
  • 重生之娱乐之星

    重生之娱乐之星

    陈默重生在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中。娱乐依旧发达,武侠照样有,但是没有金庸老爷子。歌曲依旧火热,但是却没有原来世界的歌。还有,还有很多很多,电影,电视剧怎么办?怎么办?
  • 咸鱼天师都市游

    咸鱼天师都市游

    这是一个充满正能量,阳光积极向上的故事……反正我信了。PS:不要在意书名,听说贱名好养活嘛。求收藏求推荐,新人很辛苦。再PS:原名《闲鱼天师都市游》
  • 倩女幽魂之问逍遥

    倩女幽魂之问逍遥

    一个21世界的毕业青年穿越到了倩女幽魂的世界了,练道法,收美女,除魔卫道,誓问逍遥。(本书贯穿倩女电影版三部,中间会穿插一些其他的聊斋故事)(本文历史架空,虚构请勿当真)
  • 数字博物馆研究与实践2009

    数字博物馆研究与实践2009

    本书汇集了“2009年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与会代表提交的60余篇论文和演讲报告、应用案例,分为数字博物馆(科技馆)发展研究探讨、数字博物馆(科技馆)多样性发展模式、数字技术在博物馆(科技馆)展陈中的应用、数字博物馆(科技馆)建设实践、数字博物馆(科技馆)实现技术和数字博物馆调研报告等六个部分。本书内容囊括了对数字博物馆(科技馆)建设宏观层面的全局思考以及微观层面的具体实践。在宏观层面,介绍了数字博物馆(科技馆)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通过剖析典型案例,探讨数字博物馆(科技馆)建设的意义、目标、作用、建设原则、要素、特征及目前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与对策。
  • 他说他爱的是她

    他说他爱的是她

    这个故事是一个坑爹的仙界女人、、、坑爹地下凡遇到了三个前来抓她的魔界男人、、、最后坑爹地发现自己是魔界的、、、事实上,跟名字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这个坑爹的名字不知道怎么想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