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7500000039

第39章 大众传播理论和新闻媒体的基本情况:关于议程设置理论和“两极化”的研究(2)

接下来我请问大家,在座的哪些人去过美国?你想进行议程设置第二方面的研究,想进行客体的研究,就有很好的问题可以问,你可以问去过美国的朋友对美国有什么样的了解。如果他反过来问你对美国了解什么,你会怎么说?你没去过美国,但是通过看报纸你对美国有什么样的认识?我常问我们学校的很多国际学生,问他们在到美国之前对美国了解什么。很多人了解两点,一个是枪支,一个是明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我们没有到这个国家的亲身体验,我们对这个国家的了解多半是通过媒体报道的内容来了解的。

回顾一下以上所讲的内容。议程设置的第一阶段是比较简单的,就是媒体报道了什么内容、什么事件,人们就认为这个议程是重要的,或是媒体所报道的内容或事件引发人们的关注、忧虑或者担心。第二阶段,也就是第二层面,研究的范围就扩大化了。研究的事件对应客体,这个客体又包括具体的事件、人、地方和细节,研究客体会对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研究的两个层面,我们可以这样简单地概括一下。

有什么问题吗?

交流环节

学生:您刚才提到媒介的议程设置会对公众产生态度、认知、行为三个层面的影响,行为会如何具体改变还没得到研究,但议程设置对认知和态度肯定会有影响。我们观察到的迹象,每年到年末,所有媒体都会做一个盘点,把一年中国际国内最重要的新闻进行排序,然后把这个排序放在网上,让我们去投票。媒体排序和公众排序会不一样,就是说,媒体议程肯定会对公众产生影响,这些影响会不一样,这些影响的相关性会在一个什么样的度内体现?

韦恩·旺达:对你第一个问题的回答,为什么议程设置理论关于行为的研究对人们没效果,为什么说这方面的研究很难做。

在美国,从传统上来讲,这类研究多半是研究媒体的报道对选民们行为的影响,也就是说,研究者想发现的是,对总统候选人的报道是不是影响了对总统候选人投票的行为。比如说我们对克里进行了过多的报道,是不是很多人去投克里的票,而不去投布什的票呢?研究者想研究这一点,然而其实不然,困难在于什么?在美国,媒体的报道往往受新闻报道原则所左右。所以媒体对总统候选人的报道、对政治候选人的报道,采取一种巧妙的手法、一种平衡的手法。我们这个电视台给克里多少时间,也给布什多少时间,我们不能偏重克里,也不能偏重布什。媒体做了平衡,所以它产生的效果,对受众产生的影响不是很明显。本来我对克里是这样想的,经过你的报道后,我对克里还是这么想,报道并没有改变我对克里的看法。正因为没改变对克里的看法,所以没改变对克里的投票行为。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从这个角度来讲,产生了难度。这类研究多半研究选举行为。

当然不能说对人们的行为没产生影响。前些年有学者做过调查研究,发现电视报道对选民的影响与选民在BBS上发帖子的多少是有关联的,这两者是相关的。所以说这个研究结论是在议程设置行为层面的一个成果。媒体的报道不仅对人们的议程设置有影响,还影响人们去知道某些新闻是重要的;反过来,人们在BBS上发相关的评论和帖子,来表明他们对这件事情重要性的认知以及他们行为的变化。对于你说的,媒体所做的重要性排序和网民们所做的重要性排序不吻合这种情况,受众是否认为新闻事件重要,报道只是影响因素之一,人们还有其他方面的体验。比如人们的人际交流,他听别人的评论;还有就是媒体报道得好不好,准确不准确这样一个影响因素;再有就是网民对真实事件自己有个理解度。所以这几个方面综合起来的话,会导致他们对新闻的排序和媒体的排序不吻合。

实际上,议程设置反映的是一种程序、一种效果,媒体报道什么,人们就结合自己生活的体验,结合自己对真实事件的了解,形成一种反映,产生一种效果。我们说媒体对客观事物的报道准确不准确,是好还是不好,媒体本身又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这可能是另外一个话题。媒体本身受到的影响包括政治的影响、经济的影响、广告商的影响、政客的影响,这些影响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媒体报道的真实性,还是不确定的。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这些真实的事件,媒体的任务和义务是对这些事件进行如实的报道。举例来说,美国媒体对伊拉克战争的报道,让人们对战争有所感受。人们从其他渠道也了解伊拉克战争,所以人们对此事件的关切度的高低取决于媒体报道真实度的高低,真实度越高,人们的关切度就越高。如果在媒体报道中真实反映事件越少,报道越虚假或真实度越低,该报道对人们的影响力就越低,这个百分比就越低。

议程设置理论对新闻产业、媒体产业来说不是一个万能药,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并不能使媒体变得形象高大或形象更好,它不是这样一个工具。它只是揭示媒体做了什么,怎么做,以致怎么影响人。

接下来讲解这些年老师做的一个案例,以说明如何用议程设置第一层面的效果理论来研究一个实际问题。这是第一层面和第二层面的结合,第二层面中我们说的客体中包括人。

以媒体对布什的报道为例,布什在美国是一个巨大的新闻源、新闻制造者,有很多新闻是围绕布什来发布的。媒体对这样一个客体的报道,让人们对布什的属性有所了解。我们把客体中另外一个因素再引进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国家地点,其本身也就是关联。在不同国家里面生活,人们的态度、对各方面的体会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里面用了另外一份数字资料表明不同国家对美国的重要性,还表明了对美国人来说、对美国来说,什么国家是好的,什么国家是不好的,对人们的观念还有排序。一个是表明什么样的国家对美国重要,这是一个数据的侧面,另外一个侧面就是表明什么样的国家对美国是好的,什么样的国家对美国是不好的。这里面有个从人们的观念上进行的排序。

根据这个数据,在我们的研究里面,做了第一层面的研究,就是议事日程的第一层面的研究。那么议事日程的第一层面的研究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这里有个假设,即媒体对哪个国家报道越多,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对美国的重要性就越高,这是我们用第一层面的方法做的研究假设。

我们也做了第二层面的研究。就是说,在第二层面的第一个效果里面,有一个处于次要地位的效果,即感情效果,这个感情效果往往是负面的。感情效果是说媒体对这个国家正面的看法、负面的看法能否影响公众,这里面的相关关系是什么。从这里面我们就引出另外一个理论,这个理论相对来说比较复杂。

在第二层面的研究里,媒体对一个国家有好的或坏的报道。比如《纽约时报》为什么这样报道中国呢,这里需要引入另外一个理论,即框架理论。《纽约时报》根据它对中国长年的报道操作,已经形成了一个框架。一报道中国,它必然用这个框架,不会用别的框架,所以就形成了一个框架理论。这里面复杂的是把框架理论和议事日程理论又混杂在了一起。

所谓框架理论,我们有这么一个形象的解释:我们要照相,相机里必须有个取景框。比如我把这五个同学框在里面,那我为什么只框这五个呢?因为媒体不可能对世界上所有事情都进行报道,只能有选择地产生它的新闻内容,只选择这些或这种而不选择其他,这就是框架理论。比如今天我对这个教室进行报道,我可能选择后面那面墙,也可能选择侧面有窗帘的墙,还可能选择报道荧幕。如果我们对布什进行报道,那么我们可以用取景框对布什背靠白墙而不是背靠窗帘进行报道,这就是我们报道布什所用的框架。

同类推荐
  • 科学发展观概论

    科学发展观概论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词汇。但是对于其本质、目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又都知之甚少。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层对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步步深化的;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是有重大突破的。
  • 校园用电安全管理与教育

    校园用电安全管理与教育

    从历年发生的触电死亡事故来看,不懂用电知识,发生的触电死亡事故占二分之一。因此当前安全用电的宣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认为安全用电应从学生抓起,因为各家各户都有学生,可以依靠学生宣传安全用电常识。
  • 媒介演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

    媒介演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

    本书聚焦中国媒介制度的变迁与演化过程,史论结合,以论带史,详尽而生动地揭示出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发生学原理;运用历史制度主义整合“行动”与“结构”分析的理论框架,本书构建了一个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四维模型”,以简驭繁,将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清楚地呈现出来。全书理论深厚、内容充实,逻辑严密,新见迭出,具有鲜明的中国媒介研究的本土意识和问题意识,堪称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的扛鼎之作。
  •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看似熟悉(如对心理效应词条和具体的传播活动)但又有些陌生的内容。它是以词典的形式,把精心选择的130条心理效应和生机勃勃的传播活动(包括新闻传播、广告传播、影视传播等)联系起来,用心理效应所包含的理论和知识去诠释传播活动中的传者及受众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反之,又用丰富多彩的传播实践活动去验证心理效应的内涵。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新闻与传播心理学案例教学的教材,也可以把它视为一本传播心理效应的词典,同时它还是一本有关传播心理学方面的趣味读物。
  • 教育报刊市场化的困境与突围

    教育报刊市场化的困境与突围

    本书以湖北教育报刊社为例,研究了我国大陆教育报刊市场化的问题。并全面地梳理了教育报刊市场化经营的有关研究成果,较为准确地描述了我国教育报刊市场化路线的发展历史。本选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亦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热门推荐
  • 绘灵道士

    绘灵道士

    凌子初脚踏七星而来,手握万符录典,本应福禄尽享,却终究难逃天道轮回,是顺应天意,还是逆天而行,一切将见分晓。
  • 主宰之天神

    主宰之天神

    为寻找父母,战天毅然决然的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作为一个队长,只能说他很伟大!每次的战争他只有三个命令,第一:不准死。第二:快死的时候就逃。第三:藏起来伺机打败他们。拼命?不需要!活下来就好……
  • 地下驾校之风云变

    地下驾校之风云变

    另一条聚光灯下的路,没有值不值,对不对,命运如此,又要我和何妨?
  • 晚清学人之诗研究

    晚清学人之诗研究

    本书阐释了晚清学人之诗的民族诗学背景、时代特征、群体特征、架构出其思想内容以及学术价值和发展演变脉络。
  • 流水知音

    流水知音

    一位追梦女孩,为了梦想不惜一切代价,以及生命;一位篮球天才,内向冷漠,他又用了什么来包裹住了真实的自己呢?又是为什么包裹呢?他们之间又将发生什么呢?敬请期待!~~~
  • 重生之文艺巨匠

    重生之文艺巨匠

    简介:温文君重生到另一个平行世界他以一部架空历史小说问鼎网文界至高他写的武侠成为华国的武侠经典他创作的歌曲,每一首都能成传唱经典他拍的影视,收视率一路破纪录看书的同学,觉得好看的话就给投个票呗。
  • 星光蜜爱:高冷校草呆萌妻

    星光蜜爱:高冷校草呆萌妻

    第一次见面,他将她扔在瓢泼大雨之中弃之不顾,在KTV时她却扯着他的领带:“喂!服务生!陪姐姐喝酒!”从那以后,这个恶魔一般的校草便赖上温甜了。“喂,温甜,过来给我揉揉肩膀!”
  • 笑玲珑二记

    笑玲珑二记

    《笑玲珑》第二部。一本让人笑的书,一份让人腻的爱。职场精英王小毛的暖心之旅,爱恨情仇花千朵,嬉笑怒骂酒一杯。有趣有味,有情有爱,人生得失,尽付一笑。所谓幸福,就是与你爱的人牵手走过春夏秋冬。人生路漫漫,烦了累了,看看《笑玲珑》。
  • 我的爱,我的菜

    我的爱,我的菜

    关于万贯金的感情,就像厨房里的菜,五味杂陈,酸甜苦辣咸,一个并不好色的男人却经历了一个唯美的而又终身难忘的感情。
  • 泪,伤后的执着

    泪,伤后的执着

    那一年,她十岁,他十三岁。他因为一次海选落选,独自一人落魄,公交车上偶遇了那个奔奔跳跳,天真可爱比他小三岁的小女孩。从此那个小女孩便住在他的心里。十四岁出道,十五岁成名,十八“”岁火遍亚洲,十九岁火遍全球。他找到小女孩,许诺给她幸福,不料她却被他自己亲手推向深渊伤的体无完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