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70000000023

第23章 对疾病、死亡等不吉语言的禁忌

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喜庆隆重的日子里,人们总是尽量自觉不说或者少说那些属于避忌的语句,尤其是与“老”、“病”、“死”、“寡”等表示不祥事物以及表现有关性行为、排泄等不洁事物的语句。在民间,只要小孩子一说自己“腰疼”,大人们马上就会反驳道:“小孩子没腰,疼什么呀。”这是最普遍而典型的民间对疾病忌讳的心理表现,似乎只要嘴上不说出来,疾病就不会存在似的。实际上,在生活中即使真的生病了,也不能直接说出“病”字来,而习惯用“不好受”、“不舒服”、“不舒坦”、“不乖”、“不爽”、“不乖爽”、“不好”、“不大好”、“不方便”、“不行”、“不壮实”、“不消停”、“不稳当”、“不稳”、“不当”等委婉词语来替代。对于身体有残疾的人,则习惯用“不得劲”、“不方便”、“不行”、“不灵便”、“不灵脚”、“耳背”、“耳沉”、“眼色不好”等词来指代。如果有人有意或者不慎误入了这一禁区,就会被众人斥之为“乌鸦嘴”或者“没教养”。这种对某些语言禁忌的现象,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应该说都是一种普遍现象,是人类的一种极为普遍而又正常的文化心理。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在所编的《古今谭概·迂腐部》“忌讳”条中,记载了三条有关这方面的信息,云:

宋文帝好忌讳,文书上有“凶”、“败”、“丧”、“亡”等字,悉避之。改騧马字为马边瓜,以騧字似祸故也。移床修壁,使文士撰祝,设太牢祭土神。江谧言及白门,上变色曰:“白汝家门。”后梁萧詧恶人发白。汉汝南陈伯敬终身不言死。

谢在杭云:余所见缙绅中有恶鸦鸣者,日课吏卒,左右彀弓挟弹,如防敌然。值大雪即不出,恶其白也。官文书,一切“史”字、“丁”字、“孝”字、“老”字,皆禁不得用。

柳冕为秀才,性多忌讳。应举时,有语“落”字者,忿然见于词色。仆夫犯之,辄加箠楚。常谓“安乐”为“安康”。闻榜出,遣仆视之。须臾仆还,冕迎门曰:“得否?”仆曰:“秀才康了。”

以上所录,虽不能代表民间最为典型的忌讳情形,但由此也可窥其一斑。而鲁迅先生在其著名的短篇小说《阿Q正传》中就写到了不但在南方绍兴,而且可能在全国都存在的这种典型的禁忌现象:

阿Q“先前阔”,见识高,而且“真能做”,本来几乎是一个“完人”了,但可惜他体质上还有一些缺点。最恼人的是在他头皮上,颇有几处不知起于何时的癞疮疤。这虽然也在他身上,而看阿Q的意思,倒也似乎以为不足贵的,因为他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一犯讳,不问有心与无心,阿Q便全疤通红的发起怒来,估量了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然而不知怎么一回事,总还是阿Q吃亏的时候多。于是他渐渐的变换了方针,大抵改为怒目而视了。

谁知道阿Q采用怒目主义之后,未庄的闲人们便愈喜欢玩笑他。一见面,他们便假作吃惊的说:

“哙,亮起来了。”

阿Q照例地发了怒,他怒目而视了。

“原来有保险灯在这里!”他们并不怕。

阿Q没有法,只得另外想出报复的话来:

“你还不配……”这时候,又仿佛在他头上的是一种高尚的光荣的癞头疮,并非平常的癞头疮了;但上文说过,阿Q是有见识的,他立刻知道和“犯忌”有点抵触,便不再往底下说。

这一段精彩的描写,正是至今存在于现实社会中的禁忌的生动而真实的艺术反映。其实,不仅在中国是这样,在世界上也不乏这样的例子。

有生必有死。死亡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但是人们依然不愿意直言“死亡”之类的字眼。这一禁忌在古代就已经存在。《礼记·曲礼下》中就记载了古人对“死”的各种称法:

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在床曰尸,在棺曰柩。羽鸟曰降,四足曰渍。死寇曰兵。祭王父曰皇祖考,王母曰皇祖妣,父曰皇考,母曰皇妣,夫曰皇辟。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寿考曰卒,短折曰不禄。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天子死了称崩,诸侯死了称薨,大夫死了称卒,士死了称不禄,一般民众死了称死。人死了,停在床上称作尸,装在棺材里称作柩。带羽毛的鸟死了称降,四条腿的兽死了称渍。死于战乱的称兵。祭祀已死的亲人,称谓和在世的时候不同:祖父称为皇祖考,祖母称为皇考妣,父亲称为皇考,母亲称为皇妣,丈夫称为皇辟。在世时称父,称母,称妻;死后就改称考,称妣,称嫔。一般寿数长的死了也可以称卒,生命短促的也可以称不禄。上述这些委婉的说法,至今在民间的书面语如祭文、讣告以及牌位中仍然大量运用。

在甘肃各地的民间,禁忌直说“死”之类或与此相关的话。一般称正常的死亡即寿终正寝的,多用“过世”、“去世”、“殁了”、“没了”、“老了”、“走了”、“仙去了”、“享福去了”、“撒手了”、“不在了”、“不好了”、“老大了”、“咽气了”、“没气了”、“断气了”、“合眼了”、“倒头了”、“睡过去了”、“睡去了”、“过去了”、“扔下了”、“去见上帝了”、“去见毛主席了”、“去见马克思了”、“去那一世了”、“见阎王爷了”、“走阴去了”等词来说,更文雅一些的还有“作古”、“逝世”、“亡故”、“离开了人世”、“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停止了呼吸”、“献出了生命”、“永远闭上了双眼”、“再也没有醒来”等;对因疾病医治无效而不幸死亡的,一般用“没治过来”、“没收救”、“没法扎裹”、“没抬头”、“没救了”、“没疗程了”、“没法疗程了”、“没治了”、“没事了”、“病输了”以及“病故”、“英年早逝”、“香销玉殒”、“玉楼赴召”、“兰摧玉折”等来代替;对因自杀、服毒等非正常死亡的,一般用“丧生”、“丧命”、“想不开”、“上吊了”、“钻牛角尖”、“钻牛角”、“寻短见”、“寻了无常”、“伸了头”(指上吊自缢)、“服了毒”、“喝了药”等来替代;对未成年人不幸夭折而亡故的,一般用“拽了”、“抛撒了”、“不填还人”、“冤家”、“丢了”、“没了”、“跑了”、“坑了人”、“糟蹋了”、“折整了”、“晒背了”、“整日蹋了”、“撂”、“撂摆”、“殇”以及文雅的词等来表示。

在民间,如果一个人生病了,通常不说“病”,而称“不乖”、“不爽”、“不舒服”、“不好”、“不舒坦”、“不好受”、“不受活”、“不利祥”、“不寿”、“不精神”、“不攒劲”、“不轻身”、“不妥帖”、“不吉祥”、“不康宁”等;如果疾病经过治疗痊愈,一般不说“好了”,而称“乖了”、“行了”、“转了”、“轻身了”、“受活了”、“康宁了”、“舒坦了”、“精神了”;如果病情加重,称为“过失重”、“不好了”、“不见行”。

不但在有人去世时,不能说与“死亡”有关的话语,即使在平时,也不能直接说“死”之类的话。在陇中地区,过年时禁忌说“死”、“杀”等字眼,认为不吉利。俗话也说:“大年五更死了驴,不好也得说好。”在陇中地区,亲人亡故,禁忌说“死”,一般称“殁了”、“没了”、“过世了”、“仙逝”、“逝世”、“去世”、“走了”、“去了”或“作古”等。婴幼儿如果死亡,则称“糟蹋了”。和在世的老人或父母亲商量去世后的事情时,把“去世”称为“老百年了”或者“百年以后”,而不说“过世”或者其他指代死亡的词。

对于一个人的年龄,民间也通常禁忌冒昧直接地问,而是尽量采取委婉的说法。这种对年龄的忌讳以及代称,在古代就有,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某种禁忌的意味。如将童年称为“总角”,是因为古代幼儿把头发扎成一对如牛角状的小髻;又称为“垂髻之年”,就是因为古代的儿童在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自然下垂。一般把十五岁左右的男青年称为“束发”,是因为古时男子成童的时候就要把头发束成髻,盘在头顶;把十五岁左右的姑娘称为“及笄”,是因为女子到了十五岁就要把头发用笄簪起,表示已经到了成年。把十六岁称为“破瓜”,是因为文人将“瓜”字拆开,成为两个八字,在诗文中多用于女子。把女子等待出嫁的年龄称为“待年”。男子二十岁称为“弱冠”,是因为古代男子到了二十岁就行冠礼,戴上成人戴的帽子,表示已经成年。三十岁称为“而立”,语出《论语·为政》中的“三十而立”。四十岁称为“不惑”,语出《论语·为政》中的“四十而不惑”,意思是说到了四十岁,社会经验比较丰富,遇事能明辨是非,不再疑惑。五十岁称为“艾”,语出《礼记·曲礼上》中的“五十曰艾”,意思是老年头发苍白如艾的颜色。六十岁称为“花甲”,是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七十岁称为“古稀”,语出杜甫《曲江》诗中“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句子。百岁称为“期颐”,指人生以百年为期,应该颐养天年的意思。称老年的称谓语还有一些,如“耄期”,《礼记·曲礼上》说:“八十、九十曰耄。”还有“皓首”,又称“白首”;“黄发”也指长寿老人,指人的头发由白转黄;“鲐背”也指长寿老人,指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对人的年龄进行细致论述的,要数《礼记·曲礼上》中的这段表述了,说:“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七年为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意思是说,男人十岁为幼,专心学习。二十岁为弱,举行加冠礼,表示成人。三十岁为壮,结婚有了家室。四十岁为强,出仕做官。五十岁为艾,主管部门行政事务。六十岁为耆,指挥支使别人。七十岁为老,把工作交给别人,把家事传给子孙。八十岁九十岁为耄,七岁为悼。悼和耄即使有罪,也不加刑罚。一百岁称为期,由人细心供养。这主要是就男性而言的,而在过去对女性的年龄一般是忌讳的,就是现在,人们也有避讳女性年龄的规矩。

在民间,人们对有些数字也有禁忌。如“四”,因为和“死”谐音,也不常说,或者在择日时也尽量避开,尾数为“四”的数字也不太受人喜欢,因为“14”谐音为“要死”、“914”谐音“就要死”,当然也有将“4”说成是乐谱中的“发”的,而禁忌更多表现在电话号码、车牌号等。其次,还有一些行业有需要避忌的词语,如棺材俗称“木头”、“材木”,老人棺材称“寿材”、“老材”,年轻人的棺材称“薄皮子”。木匠禁忌说“破”字。泥土匠禁忌说“塌”字。瓦匠和铁匠禁忌说“烧”字。石匠禁忌说“烂”字。

同类推荐
  • 回族民间文学导论

    回族民间文学导论

    《回族民间文学导论》,内容不仅涉及到回族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叙事诗、说唱艺术等,而且还对回族民间文学形成与发展史以及理论架构作了比较细致入微的分析与探讨,许多材料与观点较之以往的研究都有较大的充实与突破。
  • 女娲文化研究

    女娲文化研究

    女娲神话与对于女娲的崇拜信念及行为,很难说其产生孰先孰后、孰因孰果。不过,此文化对我们现在生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时至今日,依然有一些神话带着对女娲及其事迹的虔信和崇敬,成为当地民间女娲信仰的组成部分。不过如今大部分女娲神话已逐渐脱离了原初浓厚的信仰色彩,神圣性、虔敬化的程度已大为减弱,但从中依然反映出民间对于女娲的情感和观念,所以也是我们研究女娲信仰时的重要参考材料。
  • 人类学的中国大师

    人类学的中国大师

    《人类学的中国大师》汇集了中国现当代著名人类学大师的论著《人类学的中国大师》对李济、吴泽霖、潘光旦、林惠祥、杨成志、吴文藻、凌纯声、林耀华、费孝通、岑家梧、梁钊韬、李亦园、乔健,以及美藉华人许烺光、张光直和俄国人史禄国等16位人类学大师的学术专著和学术思想进行介绍和评述。《人类学的中国大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类学中国大师们的传世作品相对分散、不集中等现象”,为人类学学者及爱好者搭建了一个“一次性”与诸多中国人类学大师“会面交流”的平台。
  • 隐痛与暗疾:现代文人的另一种

    隐痛与暗疾:现代文人的另一种

    本书解读了近六七十年响当当的名字:鲁迅、胡适、顾颉刚、张爱玲、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苏雪林、沈从文、陈寅恪、胡风、胡兰成、郭沫若、孙犁、萧乾、乔冠华、胡乔木等。
  • 民间风情:三百六十行

    民间风情:三百六十行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我们再耳熟能详不过的话。社会百业,就是我们俗称的三百六十行。所谓三百六十行的行,最早似乎是指街巷所设的贩卖摊和商店的行列,这点可以在唐人小说文献中得以证明。传统的三百六十行,是我国农耕社会中的各行各业,特别是指人们赖以为生产、生活,即与衣食住行用等紧密相联的手工业、商业的泛称。
热门推荐
  • GAME

    GAME

    命运的罗盘始终不停的转动,将灵魂出卖给谁也是难以抉择的难题。在这场权力与欲望的游戏里,谁输谁赢,皆无定数。我爱你,所以我要毁灭你;我爱你,所以情愿被你玩弄。践踏我的尊严,从我身上踏过都可以。当你选择继续前行,就不要看身下的骸骨有多少,请原谅我,无法陪你走到天光。
  • 握着你的手我不肯放

    握着你的手我不肯放

    许是上天眷顾,他终得偿所愿,南柯一梦,只是这梦境,却不由自己,幸福或痛苦,得由自己细细品味。。。
  • 你不可不知的人生忠告

    你不可不知的人生忠告

    本书运用大量经典、生动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条条人生忠告,内容涉及命运成败的忠告、品行修养的忠告、交际处世的忠告、家庭生活的忠告、调整心态的忠告等。
  • TFBOYS之唯美四叶草

    TFBOYS之唯美四叶草

    粉丝,偶像,同时中了一种毒,这种毒的名字就叫----爱情;——如果我说我喜欢你,你会喜欢我吗?——戏,要做就要做到底。而且,我希望,这场戏,永远都不要收场……——我根本就不喜欢她,我爱的人,是你!却又几经波折:——对不起,再找一个人,替我好好爱你吧!——恨我吗?——恨。——恨到什么程度?——深入骨髓。——爱我吗?——爱。——爱到什么程度?——深入骨髓。——让我最后再吻你一次,好不好?在“爱情”的“解药”面前,他们能否坚持?在巨大的压力下,他们能否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本书,告诉你答案!
  • 万里江山:谁与共

    万里江山:谁与共

    他本以为她只是一颗棋子,一颗扫除障碍的棋子,可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自己会忍不住的去关注她;本以为坐拥天下的他会很开心很快乐,却发现少了她的倩影……喜悦也被夜酿成无尽的苦涩。他错了,他悔了………可他和她再也回不去了。
  • 云弈传

    云弈传

    传说,世间有十条邪虫,全身光滑漆黑,身体不过婴儿手掌大小,可是却是这浩瀚神州最为邪恶的生命!没有人知道他们的来历,只知道他们生性残暴,以吸食万物为生,凭着诡异莫测的能力,实力越来越强,以至于天下万灵已沦为他们的食场,甚至连仙山昆仑都差点沦陷。直到万年前,一名叫慕邪的男人横空出世,四百年间连斩三虫,更将剩余七条邪虫打废逃窜,留下仙派道统剑门,人类由此由衰转盛,剑门大昌!慕邪在其六百岁年,坐化于逸山之巅,其后邪虫再次现世,为祸人间,可是每在此时,总会有一个全身黑袍的男人出现制止,至今,也有三条死于此人之下。
  • 恋上耽美:黑白

    恋上耽美:黑白

    怪盗基德【黑羽快斗】x白马探关于名侦探柯南【魔术快斗or怪盗基德1412】的耽美同人
  • 现代散文鉴赏

    现代散文鉴赏

    本书收录了这一百多篇优秀作品,并在吸纳当代专家学者评析的基础上,对每篇作品进行分析鉴赏,介绍了现代散文的历史发展及其艺术成就。
  • 天冷了,你还在吗

    天冷了,你还在吗

    女:在大雪纷飞的季节,我遇见了一个人。一个我从未注意,却一直都在的人男:我站在原地等你,等你回首
  • 焰血烂漫

    焰血烂漫

    “灵殇”是异界与人界的结晶产物,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和迅速衰弱的弱点。自古以撒大陆的人们创造了“缚咒带”来束缚灵殇,将他们作为公会战斗力。作为众灵殇之一,不愿受束缚的薛焰彦,自幼身上就拥有让所有人想将她占为己有的特异气场。在被人一路“追杀”的“逃亡”中,她邂逅了改变了她一生的地方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