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51800000007

第7章 有谁风雪看梅花(1)

唯有葵花向日开

客中初夏

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

山水诗是诗人精神风骨的写照,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人独钓寒江,傲视风雪,坐成一尊雕像,展示万古风流;山水诗是诗人美好理想的暗示,如王维《山居秋暝》(节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人静观松月,耳听清流,乐见山民安居,歌吟世外桃源;山水诗也是诗人信念操守的含蓄表达,是诗人生命意志的沉静宣泄。宋代诗人、政治家司马光的小诗《客中初夏》,描绘初夏秀丽风光,隐含人生志趣操守,情景交融,物理兼蓄,堪称怡情悦志、启迪人生的山水佳构。四月初夏,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雨过晴和,万物空明。诗人的居所面对南山,静默无语。悠闲的诗人推开窗户,极目远眺,阴晴变化历历分明,绿水青山如诗如画。雨转天晴,空气清新,呼吸也清爽;天气和暖,晴空万里,心神也畅快。尤其是那扇迎山而开的窗户,简直就是一架画框,纳山水万千于一室之内,见流风气韵于咫尺之间。山清水秀,秀美如画,扑面而来,赏心悦目。

王安石诗云“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诗人打开窗户,看到的是水田漠漠,青山隐隐,而且,青山有意,翠色迷人!杜甫诗云“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同样是以窗为观察点,远眺西岭千秋积雪,近观东吴万里船只,气象恢宏,境界壮阔。

可见“窗”作为框景艺术的重要载体,无论在诗中还是画里均有独特韵味和情趣。司马光的诗中,透过南窗可见青山秀丽,天气晴明,更见诗人心旷神怡,精神焕发。初夏的风光,不是烈日炎炎,酷热难当,不是挥扇取凉,喝茶去暑;而是一山青翠,一山生机,而是一天清明,一天欢悦。诗人心中自有一片风景,诗人心态绝对积极乐观。

风景灿烂人的心灵,乐观感染人的心态,品读诗歌一、二两句,我们和诗人一道欣赏到了一幅秀美亮丽的风景画,我们更体会到了诗人开朗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描写比较含蓄,情思比较隐晦,转入诗歌三、四两句,就可以看出诗人之意不在赏景,而在言志。

诗咏情,歌言志,诗歌是情感的艺术,也是心灵的呼唤。情志一体,景物相融。诗人看到春尽夏来,时光飞逝,因风起舞的片片柳絮无影无踪,只有那一棵棵躯干挺拔的葵花,紧紧向着太阳倾斜。柳絮和葵花相对比,蕴藏含深,耐人寻味。柳絮随风起舞,无根无底,漂泊不定;向日葵坚强挺拔,不折不挠,一心向日。前者象征与世沉浮、同流合污之徒;后者象征忠贞不渝、信念如山之士。

文天祥诗云“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忠肝义胆,可歌可泣,爱国浩气,长存天地。苏武牧羊,历尽千辛万苦,恪守信念不变,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不屑敌人的凶残暴戾,堂堂正正,铁骨铮铮,捍卫了人格操守,捍卫了大汉尊严。司马迁挫而弥坚,辱而更勇,发愤著书,功盖千秋,信念如山,意志如铁……凡此种种,都是“向日葵”精神的生动诠释啊!

诗人呢,为官朝廷,反对王安石变法,几经挫折磨难,退居洛阳时,仍不改心志节操,不与政敌同流,忠贞之志弥坚,这就是诗人心中的“向日葵精神”。一心向日,不改志节,忠义爱君,岿然不动。另外,还要注意诗中“柳絮”这个意象,其用有典,东晋女诗人谢道韫诗云“末若柳絮因风起”(参见《世说新语》),诗人引用典故,用“更无”断然否定,表明作为政治家的司马光赏的不是风花雪月、浪漫风雅,他欣赏的是磊落之气、忠义之节,而且心中“唯有”此节此气,再无其他花柳草木,可见胸怀气度和生命意志,的确非同寻常。

笔者喜欢向日葵由来已久,自小生活在乡下,整天混迹于山峦田园之间,总感觉到向日葵躯干硬朗,高大挺拔,花朵硕大,花色艳丽,远不是一般花花草草所能媲美的。特别是它生性向日,决不苟且,更是让人惊奇、感佩。及至长大,读了一些诗词歌赋,更觉得这种一心向日、永不褪色的精神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笔者想,今天这个繁华喧嚣、急功近利的社会,有太多的诱惑和陷阱,有太多的软弱和怯懦,也有太多的空虚和无聊。的确需要呼唤一种坚忍顽强、心志不改的向日葵精神;需要坚守一种如山信念,如铁风骨。向日葵是司马光心中的火把,照亮诗人的内心,引领诗人前进,也必将照亮读者的人生,引领人们前进。

一年好景君须记

赠刘景文

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有一个朋友,名叫刘景文,名季孙,开封祥符人,曾任两浙兵马都监。苏轼很器重他,举荐他为隰州(今山西隰县)知州。朋友之交,贵在知心知音,志同道合,苏轼很了解这位朋友,曾写此诗勉励朋友。

送朋友一片风景,让朋友从风景中读到坚强和无畏;送朋友一片真诚,让朋友从真诚中懂得珍惜和坚守。

写作这首诗的时间大概应该是深秋或初冬时节。诗人和朋友一道出游。本来,天朗气清,山寒水瘦,似乎也没有什么风景可观,但是,敏感的苏轼毕竟发现了万物萧索中的别样精彩。荷花谢尽,荷叶凋零,再也看不见圆如车盖、片片相叠的荷叶;菊花枯萎,光色暗淡,但是还有凌寒傲霜、英勇无畏的残枝。荷、菊相比,同遭严寒秋霜拷打,同遇瑟瑟秋风侵袭,一个落花流水,风光不再;一个坚劲挺拔,突兀天地。

诗人精描细绘荷菊风景,用心并不在于让朋友领略风景之美,而是希望朋友从中读出一种人生风范,读出一种意志品格。人生也会遭遇严寒秋霜,坎坷不幸,是像荷花那样萎地成泥,粉骨碎身,还是像秋菊那样凌风傲霜,不屈不挠呢?当然是后者,朋友总是志趣相投、品性相通的,志节激励志节,操守鼓舞操守,我们相信苏轼的坚强和自信,我们也相信刘景文的志节和操守,风景就在眼前,精神就在心中。两个朋友,分享严寒秋霜的冷峻无情,也分享秋菊残枝的英勇无畏。

注意诗句中两个副词“已”“犹”,很有韵味。前者表示过去完成时态,暗示荷花花谢叶败,荡然无存,它们经受不住秋寒风霜摧残,早就不堪一击;后者意为“仍然”“还是”,表明菊花花败枝存,不畏严寒,顽强抗争,自有铁骨风范,诗人钦佩感动,由衷歌咏。

诗人还放开眼光,拓展思维,提醒朋友,要看得更远更深,这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观,您可要记住了,就是这橙子黄、橘子绿的时节。此番劝导,可作两种理解,一是字面来看,似赞实惜,曲尽其妙。橙子金黄,橘子碧绿,正逢其时,风光最美,早前看不到,过时会消逝,刚好这个时节,你我有幸大饱眼福!在一般文人心中、笔下不会成为风景的东西,经过苏轼诗心点化,竟然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不能不佩服诗人的眼光和用心:记住灿烂的风景,珍惜风景的灿烂。

二是深层而论,寓志于景,寓理于物。为什么要劝告朋友记住一片美丽风景呢?纯粹是风景吗?其实不然,橙黄橘绿,生机勃勃,丰收在望,农民收获的是累累硕果,诗人收获的是沉沉思考,人生不也有一个春秋代序、时节推移的过程吗?正当盛年,年富力强,经验丰富,才华卓绝,正可大展宏图,建功立业啊!这个时节不能错过,错过就再也不会回来。因此,“一年好景君须记”,“须”是“必须”“一定”的意思,可以看出诗人的体会之深和劝诫之切。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少年。其实,对于不同的人生来说,各有侧重,各有考虑,正当盛年当然是那些大志有为、大展宏图的人们的黄金时段。“正是……时”这种表达提醒朋友,懂得珍惜,奋发进取,切勿错过。

唐代诗人韩愈写过一首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从主观上讲,韩诗侧重于写景状物;苏诗侧重于抒情言志。韩诗意在抒发对京都早春的喜爱、赞美之情;苏诗意在劝勉朋友积极奋进,英勇无畏。韩诗写早春之景,生机勃勃,清新可喜;苏轼写秋冬之景,惨淡萧索,不乏生机。韩诗体现了唐诗以情韵取胜的特点;苏诗体现了宋诗以议论见长的特色。两诗各尽其妙,各臻其美,对照参赏,乐趣多多。

清明时节好风光

清明

陈与义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清明。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

读陈与义的这首诗,我马上想起当今流行的两句话: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钟升起,但是你可以决定几点钟起床;你不能改变天气,但是你可以改变心情。是的,诗歌告诉我们,清明并不是一味的忧愁苦恨、伤感连连,清明也有风光明丽、引人入胜之处;人生并不一定要叹老嗟病,也可以保持一份快乐的心情,欣赏生活的美丽风光。

这首诗带给我们一份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你看,诗人自称“病夫”,应该是年事已高、疾病缠身了吧,而且病情不轻,体质虚弱,以致整天不能外出活动,只能端坐高堂,静心休养;但是尽管如此,我们却惊奇地看到,诗人一点也不悲观沮丧,一点也不颓靡低落,他对美丽的清明风光,对多姿多彩的世俗生活,充满了激情和憧憬。独自静坐高堂,张耳聆听市井之声,那些欢乐随风吹来,那些烦恼随风飘散。张眼欣赏窗外风光,帘外的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染红了天空,微风中的杨柳,婀娜多姿,百般娇媚,满目诗意满室生辉啊!诗人看得很专注,很投入,他用深情的目光护送夕阳落山,直至消失在遥远的天边;他用多情的诗心感受杨柳风采,记录下多姿多彩的娇媚。他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周围的夜色;他沉浸在美好的风景中,沉浸在诗意的快乐里。

清明是一个令人伤感、令人悲痛的节日,杜牧早就给清明定过调“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般的老迈多病之人更容易感时伤身,叹老嗟病,可是你看,诗人全然不是这样,他有滋有味地体味世俗的欢乐,兴致勃勃地欣赏清明的风光,他心里清明,眼里清明,人生态度、胸襟心怀亦很清明,面对生活,多灾多难,坎坷不幸,不可消极沉沦,不可灰心丧气,而要积极正视,坦然应对,保持一种昂扬奋发的心态,用快乐驱散郁闷,用美好代替不幸,人生清明,人心通达啊!

这首诗歌也带给我们一幅幅优美迷人的图画,令人流连,令人沉醉。春风卷地,市井留声,何等朴实、亲切,何等欢快、清新。人生不就是这样吗?世俗一点,快乐就行,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家长里短,生老病死,只要自自然然,平平淡淡,坦然应对,处之泰然,用心生活,用心体会。这就是一种快乐,这就是一份充实。

诗人特别用一个“抛”字来描写市井之声,看起来有点反常,其实暗藏机趣。声可闻而不可视,以“抛”状声,犹言风送喧嚣,神采飞扬,形象可睹,画面直观,让读者在聆听欢快之声的同时,脑海(或眼前)浮现世俗生活的种种热闹场面,此字沟通了视听感觉,增添了诗意韵味。

卷帘而望,夕阳缓缓西沉,余晖静静斜照,杨柳迎风而舞,婀娜多姿,都是风景,都有诗意。诗人表达“一帘晚日”恰似“一帘幽梦”,超常搭配,极富韵味。“一帘”,一则见满窗生辉,轻盈灿烂;二则显余霞退去,依依不舍,似乎日为帘笼,日为人拥,依依相送,难舍难分,诗人看“尽”日落,看“尽”霞退,几多深情凝聚其间。换成“一轮晚日”则毫无诗情画意,索然寡味。风生柳舞,千姿百态,诗人说是“百媚生”,空灵活脱,浓情四射,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美目盼兮,巧笑倩兮”的女子,顾盼生辉,娇媚迷人。如此写柳,神情飞扬,全是魅力,全是欢乐。正因为清明有如此热闹迷人的风光,而诗人心情如此欢悦,所以,他要“病夫危坐了清明”。何谓“了”?了结、度过、完成之意,强调过程与状态,而不是指结果。诗人唯恐错过每一声欢乐,每一份精彩,每一道风景,他要聚精会神,沉心静气,细细欣赏,细细品味,将清明风光看得明明白白,彻彻底底;他要整天危坐高堂,饱览清明风光。一个“了”字写足了这份满足和惬意。

全诗来看,观赏风光是一种审美享受,感受人生是一种精神洗礼,诗人用如画诗笔在给我们描绘迷人风光的同时,又不知不觉引导读者体会快乐人生,笔法构思的确高妙。首句写热闹,以见世俗之乐;次句写冷峻,以见思虑之远;最后两句写热情,以见人生之乐。总而言之,诗人是在用心体会,用情品味,他想告诉我们不一样的清明,启迪读者可以拥有不一样的人生。清明是欢乐,还是愁苦,不在于阴晴风雨,不在于身老病衰,而在于心态,在于生活态度。

人生难得几回乐

绝句

陈师道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议论入诗,如果远离生活,远离自我,远离心灵,则容易流于空洞抽象,索然寡味;相反,如果议论紧扣生活,联系自我,贴近心灵,则议论风生,兴味盎然,引人共鸣。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宋代诗人陈师道的《绝句》就是一首议论说理、感悟生活的佳构。

这首诗歌从读书人的体会写起,全诗由此及彼,生发议论,阐述生活哲理,点破人生真谛,给人以启迪,给人以广泛回味。

同类推荐
  • 唐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诗是汉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汉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周边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唐代被视为中国各朝代旧诗最丰富的朝代,因此有唐诗、宋词之说。《唐诗精品鉴赏》所选诗歌都是唐诗中脍炙人口、妇孺能详之作,诗是好诗,赏析亦高雅成趣,相信会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上的无限美感。
  • 李渔文学思想的审美文化论

    李渔文学思想的审美文化论

    本书以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剧作家、出版家、戏曲导演李渔为研究对象,对其文学思想中的审美文化做了9个方面的专题研究,揭示了李渔在中国审美历史上应有的地位、意义和价值,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书将转换研究视角,从审美文化的角度切入,进一步全面地认识和客观地评价李渔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在中国审美文化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意义和价值,从而作一种崭新的揭示、剖析与阐述,以期更加纵深而全面地把握李渔的文学思想。
  • 等一个人的时光

    等一个人的时光

    向来缘浅,奈何情深。《等一个人的时光》精选哲思创刊十年来最走心的情深故事,慰藉所有在等待中孤独的人。等待是孤独的,任何人也无法触碰,任你烦躁,任你恼怒,却依然无法决绝地离开,只为心中那个无法磨灭的信念。等待不是逃避,只为不再错过。只要你足够勇敢,也能像何以琛那样,将所有人都以为的“错过”,变成重新相遇。《等一个人的时光》有等待中的全部思绪:我们曾许下的地老天荒的誓言,成为彼此的一念执着,最后散落在天涯……等待,只为把时间倒回最初的遇见。
  • 700天极地生还

    700天极地生还

    本书记述了上世纪最伟大的探险家之一,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爵士远征南极的探险故事,这次探险之旅堪称英雄年代的最后一次伟大的探险,亦是史上最令人惊叹的生存史诗。1914年8月,传奇探险家沙克尔顿率领27人的探险队,乘坐“坚忍号”探险船,启程前往南大西洋,志在夺取探险史上最后一个未被认领的荣誉:首次徒步穿越南极大陆。然而,穿过冰冻的威德尔海后,“坚忍号”却困于浮冰区中无法脱身,此时距离南极大陆仅有不足85英里。十个月后,探险船被彻底挤碎,沙克尔顿带领全船队员们在浮冰上奋力求生,历经近700个日夜,才得以脱困获救。
  • 心灵独语

    心灵独语

    本书共分不老的四季风、人生开不败的凝重、不散的路魂三辑,收录了卫学昌先生的“西域情结”、“春(组诗)”、“晨”、“夜”、“夏雨”等诗作。
热门推荐
  • 花都魔太子

    花都魔太子

    回归的他,会醒掌天下,醉卧美人膝吗??????
  • 玊人小记

    玊人小记

    这本书不算是小说,只能算是我的文章合集。对于标签上的现代言情和都市生活,我深感抱歉,因为这是创建作品必填内容,而我又找不到更合适的形容。
  • 我的校花未婚妻1

    我的校花未婚妻1

    被抠脚大汉从战场上拉出来,还让唐翔取他小时候流鼻涕的女儿,不娶就扣住唐翔做雇佣兵所赚的所有血汗钱。无奈,唐翔百般不愿的回到华夏,不料抠脚大汉的女儿,已经从鼻涕虫变成了一个校花级别的超级大美女。红颜祸水,几乎整个金海市的优秀青年都在追求未婚妻。怕未婚妻给别的男人抢了,唐翔混进了学校。为了未婚妻,唐翔不惜与世界为敌,谁抢他女人揍谁,谁挡他发财踩谁,不带犹豫!
  • 冥婚正娶

    冥婚正娶

    那一天,我和几个小伙伴在后山发现了一口棺材,我们不知天高地厚的跟里面女尸拍了照,却不想,噩梦就此开始……那一月,我和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女鬼结婚,从此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那一年,我斩妖除魔斗恶鬼啊,不为求来生,只为逆天改命,常伴她身。
  • 万道之体

    万道之体

    浊浊荒初赦,暗暗流昼火,深蛹长溢彩,溢化四极五陨,以辞长显于世!天地之始,尽刻于方寸之间。万物持长,尽化于黑白之中。天清地浊,茧化神天七分计。天使审万生,魔诡夺心策九方。惜于羽,伤于炙,愧于蛟,成于道。道宇临,焚风起,道劫现,新星闪烁,执道体,共拓万道流长。
  • 城怀玛瑙酒怀歌

    城怀玛瑙酒怀歌

    想当初,她全身崩溃,五感尽废,惨状何其威武,无息何其高冷,诈尸何其熟练。想如初,她重获葱花大脑,以眼神凌厉,扮忧伤清新,吓虫鸟飞鸣,震鬟鬟梗塞,瞟草木尽枯,如巴拉巴拉。想最初,她叱咤山头,虽何其不满,自怨自艾,终于重获新生。为了庆祝,恭迎大帅哥,死缠如玉温婉,从此风风火火下山坡。从此,她拿乔失败,拿乔失败,拿乔失败。从此,她装蒜失败,装蒜失败,装蒜失败。从此,她抗议失败,抗议失败,抗议失败……还好,非正经通通看不出来。随便拉一个都比她会欺负是怎么回事儿?不知世事冷暖,果然还是太嫩,她稍稍惆怅。某鱼:谁告诉你你想当初很威风的?不就会鲤鱼打挺,会俩眼乱抽么?琰啊琰:嘛?
  • 边伯贤之倾尽你所有

    边伯贤之倾尽你所有

    那一年春天,当樱花飘落街道的时候,边伯贤便答应了叶苓汐三年之后回来找她。可是,三年过去了,边伯贤却迟迟未来寻找叶苓汐,而她便独自去寻找他……
  • 时界领域

    时界领域

    夜已深,龙凤降,逐神界,斩荆棘,误莫殇,神时唯我称霸
  • 王俊凯:终究是梦

    王俊凯:终究是梦

    他说:“阿溪,阿凯会伴你一世。”他说:“阿溪,我带你去重庆看看吧,那里很美,有你和我幼时的回忆,我相信你一定会记起来些什么的。”他说:“阿溪,等我们去了重庆后,我们一起去小时候我们俩小时候的那个孤儿院的另一个山头去玩玩吧,小时候我们都很想去那里看看呢。”他说:“阿溪,你并不是一个人,你还有我。”他说:“阿溪,阿凯爱你啊……”他说:“阿溪,晚安……”嗯,阿凯,晚安……我也爱你……只不过,你伴了我一世,我只能伴你一时
  • 桃运鉴宝师

    桃运鉴宝师

    他是名扬国际的武学宗师,极限武道,纵横都市;他是温文尔雅的鉴宝大师,赌石赏画,笔墨走蛇;他是鼎鼎大名的玄门宗师,能断风水,善察吉凶;他更是医道圣手,侦察之王,投资奇才!他便是陈奇,因机缘巧合之下,得到祖传宝贝,从此遍阅世间美人,傲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