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82400000027

第27章 内科(24)

董建华:治湿热宣畅为先,轻以制胜

湿热病属温热病中的一大类疾病,为湿邪和热邪共同为患,具有病程长,缠绵难愈,易犯中焦脾胃的特点,因而备受历代温病大家的重视。吴鞠通所创的“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的治法,是被后人推崇的治湿法则。董氏在吸取前人精华的基础上除注重湿热病邪所在部位以及湿邪与热邪轻重不同之外,更强调宣畅气机而化湿。他认为湿热之邪内蕴机体非初起即为燥热的温热之邪,湿性黏腻,最易阻遏气机,郁闭阳气,此为湿热病缠绵难愈的根本所在,因而强调治湿热病应先宣气化湿,即调畅气机,芳香化湿,这样气行则湿行,湿行则热退,既可使郁闭的阳气不受过分清热的损伤,同时也大大缩短了缠绵难愈的病程,提高了临床疗效。在用药上,由于湿为阴邪,其性黏腻,热为阳邪,温热上炎,因而在选择用药时,多用质轻芳香之品,如清水豆卷、藿香、佩兰、蔻仁、生薏苡仁、杏仁之类,轻可去实。既不可过用苦寒,造成冰伏,使病势难解,也不可过用大辛大温,以助热动势,蒙闭清窍,更不能滥用滋补,使病情缠绵,难以收效。

王正公:麻黄、地龙、甘草平哮喘

曹某,男,13岁。哮喘史8年。近因受寒哮喘发作3天。咳喘气急,不能平卧,苔薄白,脉浮紧数。风寒外束,痰阻肺络。先拟辛温达邪,宣肺祛痰。处方:麻黄5克,杏仁9克,生甘草4克,荆芥9克,紫苏子9克,桂枝5克,紫菀9克,百部9克,白前9克,僵蚕9克,蝉蜕3克。5剂后,哮喘即平,苔白已化。原方去麻黄、紫苏子、桂枝,加牛蒡子9克,前胡6克,南沙参9克。连服3周,哮喘未发。复除荆芥,加党参、当归以益气养血,调摄本元,改用丸剂常服,哮喘多年未发。

哮喘的成因多数由于幼年时期感冒或呼吸道感染未能及时宣透,或过早服用寒凉润肺止咳剂,使邪留肺系,肺失清肃,以致咳嗽迁延不愈,日久反复,肺气受伤,邪伏于肺,渐成宿根,一遇气候骤变,或其他因素刺激,极易感受外邪,引动伏痰而诱发哮喘。哮喘发作期的治疗要辨别感受外邪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以透邪为主,佐以祛痰解痉。急性发作初期,以风寒束肺,肺气失宣症状多见,应辛温宣透,常用三拗汤合止嗽散为基本方。三拗汤中麻黄辛温宣肺,止嗽散中荆芥解表祛风,是审因求本之治。但需注意青少年患者往往一经宣肺达邪,风寒见证易转风热,此时应除麻黄或减其量,而加牛蒡子、前胡、桑白皮等清肺透邪之品。无论风寒、风热或痰热、痰湿,都宜加虫类药物如僵蚕、蝉蜕,以疏风解痉,化痰散结。此时,在宣透中加一味沙参,以益肺气不恋邪。至缓解期,治法虽以养血益气、扶正培本为主,但仍须参用数味宣透之品,以清透余邪。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一种以发作性胸闷咳嗽,大多呈典型呼吸性困难伴哮鸣音为临床特征的常见慢性病。本病多在遗传的基础上受到体内多种因子激发下发病。但其确切病因,迄今还未完全弄清。目前,现代医学尚无根治的方法和药物。在中医学中,本病归属于哮喘或哮病。早在《黄帝内经》即有记载,如《素问·通评虚实论》云:“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描述了小儿哮鸣的病因与证候。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阐述了喉间哮鸣有声、不能平卧的发病特点,所制小青龙汤、越婢加半夏汤等,迄今仍为临床所常用。唐宋时期,无论对本病的临床证候及方药治疗都有进一步的认识。至金元时期,自《丹溪心法》一书开始,将哮喘独立成篇,并提出“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的观点,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明代戴原礼就本病病因,明确提出宿根之说。清代对哮病的认识有更大进展,在病因上,李用粹将其概括为:“内有壅塞只气,外有非时之感,隔有胶固之痰。”在辨证论上,《医宗金鉴》将其分为寒、热、虚、实四类。在治疗上,不少医家根据自己临床实践,对前人经验进行了总结和整理,治疗应用得最多的药20味左右,在诸药中,用得最多的是麻黄,这与它有显著的平喘止哮功能分不开。药理研究表明,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明显的松弛作用,在支气管痉挛时更为显著。麻黄蜜炙后可增强其平喘的功效。地龙亦有显著平喘、通络、清热的作用。药理研究证明,地龙有明显的扩张支气管及抗组胺的作用,所以在哮喘治疗中被广泛采用。甘草在哮喘用药中占主要地位可能与其补脾润肺及调和诸药作用有关。

潘澄濂:益肾止血法治疗支气管扩张

陈某,女,32岁。1959年2月初诊。患者于1956年开始咳嗽,时轻时剧,缠绵不断。至1957年春发现咯血,每月发作3~4次,持续2~3天,精神萎顿,稍劳即觉胸胁腰背酸痛。经某医院三次支气管碘油造影摄片,确诊为两侧性支气管扩张,不适宜手术切除。现在症状为:患者久咳不已,咯血频发,但不发热,形瘦气短,舌质边尖红,苔黄腻,脉象细弱。即投以百合固金汤合补肺阿胶汤加减之剂。连服2月后咳嗽减轻,咯血周期延长,血量亦见减少。同年11月改服敛肺止血膏。组成:潞党参90克,百合120克,生地黄120克,诃子肉90克,黛蛤散120克,花蕊石120克,旋覆花90克,竹沥、半夏各60克,炙兜铃60克,麦冬90克,五味子30克,巴戟肉90克,陈皮45克,炙甘草45克。将上药浓煎2次,取汁加阿胶150克,三七粉、川贝粉各45克,冰糖250克收膏。早晚2次,每次2汤匙,开水化服,每一料可服1月。1个疗程后,咳嗽、咯血基本控制,于1960年2月,经X线摄片检查,较前见有好转。续服一疗程停药,随访4年,咳嗽、咯血基本控制,体重增加。

支气管扩张乃久咳不止,肺气不敛,伤及血络,致气血受伤,阴精内耗,遵《黄帝内经》“散者收之,损者益之”的治则及张景岳“咳嗽咯唾等血,无不有关肾”之说,以化痰敛肺、止血益肾为法则。先以百合固金汤合补肺阿胶汤遏其势,复以敛肺止血膏善其后。后方是在前方基础上加丹溪咳血方等化裁而成。具体治疗时应做到“暴病不可荏苒,沉疴不可速瘳”。并须据症加减,如脾胃虚弱加白术、淮山药;痰中带血加茜草、藕节;气急去花蕊石,加海浮石等。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肠急性炎症,可暂停服用。饮酒、劳累及情绪激动均能影响疗效,应加以注意。

李斯炽:治胃下垂不可仅守补中益气

王某,女。1972年10月19日初诊。患者有胃下垂史,大便溏薄而少,解便时必须努责,而始见少许清粪,遇月经来潮及感冒时反而大便通畅,食欲欠佳,胃部膨满,矢气、嗳气频作,子宫下坠,脉弱舌淡。此中气不足之证,治当补中健脾,用补中益气汤加味。处方:党参18克,当归9克,黄芪12克,白术9克,陈皮9克,升麻3克,柴胡6克,生姜2片,枳壳9克,木香6克,大枣3枚,甘草6克。服上方3剂后,即见显效,大便基本正常,余症亦得缓解,嘱其常服本方以巩固疗效。本例胃部下垂膨满,子宫下坠,脉弱舌淡,显系中气不足之象。肠胃气虚,不但饮食难化,大便溏稀,且推动无力,排便不爽。脾虚气滞于中,则嗳气、矢气。月经来潮时,体内气血流动加速,感冒时正气鼓邪,故反而大便通畅。方用补中益气汤,旨在补益中气,加枳壳、木香以行滞气。药证相应,故得显效。胃下垂的治疗中,目前用得最多的仍是补中益气类药物,表明补中益气汤仍为本病治疗之主方,温阳理气的药物也占相当大的比例,滋阴润燥之药临床应用不少,但在使用频度上尚不高,可能与胃阴不足型在本病中较之脾虚气陷型少见有关。活血化瘀之药,已引起人们重视,方药中加活血化瘀之品,往往有助于疗效的提高。现代西医学除对症治疗外,尚无特效疗法。胃下垂相当于中医学的“胃缓”,这一名称,首见于《黄帝内经》。《灵枢·本藏》篇云:“脾应肉……肉胴不称身者胃下,胃下者,下管约不利。肉胭不坚者,胃缓。”明确指出肌肉瘦弱与身形不相称的胃的位置偏下,肌肉不够坚实的则胃缓。《金匮要略》中所述的“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历代医籍中,虽未将胃缓作为专门病证加以讨论,但不少有关脾胃脏腑功能失调的病证载述中,多涉及胃下垂的症状,如腹胀、痞满、嗳气等。现代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早期的报道以非药物疗法的针灸、气功为主。从总体情况看,中医学治疗胃下垂以中医药和针灸为主,一般主张以补中益气为治疗大法。随着临床实践的增加,对此说已有异议,本病证所表现的脾胃脏腑功能失调虽属虚证,但亦有气机阻滞一面,应属中虚气滞,虚中夹实,特别是病程日久,加之胃本身形态及位置的明显改变,牵引及压迫血管,使胃壁静脉回流障碍等,可发生血流瘀滞,故又有瘀血停滞的一面。认识的深入,使治法趋于多样,疗效有所提高。

张海峰:溃疡性结肠炎五治

1.结肠片组成:分二方,基本方:六神丸、锡类散各1.5克,血竭、三七各4克,大黄3克,云南白药、青黛各6克,旱莲草10克。加减:Ⅰ号方加山药30克,罂粟壳9克;Ⅱ号方加白芍60克,大黄15克。用法:先将六神丸、锡类散、血竭、三七、青黛分别研细、合匀备用。余八味药,去杂质晒干,研细过80目筛。按Ⅰ、Ⅱ号方的药物组成混匀,各按比例加入淀粉,制成颗粒烤干,再分别加上药合匀,压片(每片重0.35克),制成肠溶糖衣片。以腹泻为主服Ⅰ号,以大便干结为主服Ⅱ号方,每日3次,每次6~8片。100日为一疗程。疗效:共治疗50例,临床痊愈20例,基本缓解14例,部分缓解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

2.健脾敛溃散组成:党参、焦白术、生黄芪各150克,煅石膏、白及、白芍各300克,川黄连、血竭、甘草各60克,炮姜、枳壳各50克,石榴皮、乌梅各200克。加减:血便加参三七、地榆炭;纳呆加焦山楂、炒麦芽。用法:乌梅放在瓦片上用火烘干至焦黄(切勿变焦黑)。生石膏放在电炉上直接火煅,其余药物用烘箱或文火烘干,诸药研粉,过80~100目筛,装瓶备用。可于饭前半小时,用热水调成糊状吞服,每次40克,每日3次。服后可饮几口稀粥汤,勿饮开水。30日为1个疗程。疗效:共治疗74例,临床痊愈51例,基本缓解11例;部分缓解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6%。

3.溃结合剂组成:Ⅰ号方:生黄芪30克,川黄连10克,罂粟壳、补骨脂、五倍子、地榆各15克。Ⅱ号方:生黄芪30~60克,血竭10克,大黄6~10克,黄连10克,紫草根15克。用法:Ⅰ号方口服,用开水煎煮20分钟,每日1剂,每服200~300毫升,1日3次。Ⅱ号方灌肠,浓煎成500毫升,为提高疗效,可加普鲁卡因0.25~0.5克,再加等量的青黛和白及粉,调成稀糊状,保留灌肠。可于每晚用导尿管接注射器将药液推注入肠内。

疗效:用上法治疗118例,临床痊愈及基本缓解107例,部分缓解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9.2%。

4.消溃疡灌肠方组成:Ⅰ号方:朱砂莲15克,蜈蚣15克,二色补血草30克,小蓟草30克,炒地榆30克,白及15克,索骨丹15克,铁苋菜30克。Ⅱ号方:朱砂莲15克,蜈蚣15克,白及12克,千里光30克,虎杖30克,甘草15克,黄柏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炒薏苡仁30克,败酱草30克。用法:Ⅰ号方用于清热解毒,有脓血便者;Ⅱ号方以燥湿解毒为主,用于黏液便者。加水浓煎成200毫升,每次用75~100毫升,保留灌肠,3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7天。疗效:共治疗431例,临床痊愈266例,基本缓解及部分缓解141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为94.4%。对其中117例作2~4年随访,62例复发,复发率53%,但症状均较前轻。

5.锡类散合剂(外用)组成:锡类散、云南白药、生肌散(或冰硼散1/2袋)各1克,0.25%~1%普鲁卡因20毫升。用法:上药混合后加温开水或生理盐水120毫升,充分溶解后保留灌肠。灌肠时令患者向左侧卧,取头低足高位,灌入后静卧10分钟,然后转平卧、右侧卧位各10分钟,10~20次为1个疗程。并可根据症情,按前述辨证方口服药物。疗效:以本方灌肠治疗为主,口服药为辅,共治疗138例,临床痊愈71例,基本缓解40例,部分缓解2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8%。

溃疡性结肠炎亦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其病变主要局限于结肠黏膜,且以溃疡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血便。此病在欧美国家比较常见,我国20世纪60年代国内文献仅有零星记载,随着对本病认识的深入和诊断手段的日趋完善,70~80年代有关报道急剧增多,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同类推荐
  • 《金匮要略》导读

    《金匮要略》导读

    但原著年代久远,文辞古奥,阅读困难,不易准确理解和掌握。编者立意于深入浅出,释疑解惑,详述原著的写作背景、内容安排、重点难点、学术渊源、学术沿革、学术体系、学术观点、学术评价、应用心得和学习方法等。原文排列顺序以明代赵开美校刻的宋本《金匮要略方论》为准,解说忠实于原著,力求平正公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临床应用,讲清难点疑点。各类病证都在释义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病因病机、主要症状、辨证要点、治疗方法、对证方剂、药物配伍、使用方法、调摄养护等,前后系统连贯,要旨一目了然,密切配合临床,贴近医疗实践,便于读者学习、理解和应用。
  • 护士角色与心理护理

    护士角色与心理护理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说的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然而,目前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状况如何?倘若说三项护理中技术护理基本到位的话,生活护理相比就有差距了。心理护理更是不可相提并论,尚处在起步阶段。护理工作不完全是护士的事情,尤其是心理护理,很多方面体现在整个医务人员与病人的交流。
  • 本草纲目天然养生食物速查

    本草纲目天然养生食物速查

    在日常生活中,吃具有不同的性味、功效的食物,就可以达到养生食疗的目的。本书结合《本草纲目》精选了数百种日常中最常见的、天然食材,详细阐述了其性味归经、养生功效、食用禁忌以及简便易行的食疗方,方便读者查阅,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食物,起到真正的养生的效果。
  • 中医十大类方

    中医十大类方

    《中医十大类方(第3版)》对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共104首中医方剂的方证、临床应用范围等实用知识作了解说。全书以药类方,以方名证,贯穿“药证相应、方证相应”的解说原则,内容贴近临床,通俗实用,文字亦浅显。《中医十大类方(第3版)》适合于中医药爱好者、西医学习中医人员、中医院校的学生及中医临床工作者参考阅读。
  • 骨科速查手册

    骨科速查手册

    随着人们活动半径的扩大,交通事故频发,骨科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骨科图书的出版也不断丰富。目前,骨科临床用书大多分为两类:一类内容“广而全”,涵盖了骨科各种常见疾病,从病因、病理到诊断、治疗,内容详尽。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全城戒备开始之战

    全城戒备开始之战

    公元3016年,银河帝国大乱之中,人类的生存与灭亡一瞬之间,英雄拯救这个世界
  • 呆萌少女:国民校草哪里逃

    呆萌少女:国民校草哪里逃

    如果青春是一场梦,那让我一直活在梦里吧,宁愿不醒来,只在梦里观望你,陆井迟,你的名字里我的姓,我深怕我们的爱,真的像这名字一般,迟迟来临。九月忘尽了炎热,初次遇见你,带来的只有青春的梦境。你好陆井迟,我叫迟乔。迟到的迟,乔归人尽的乔。
  • 觅道之行

    觅道之行

    一老一少牵着一匹瘦小的骆驼,走在狂风飞舞的沙漠之中。“有些人想得到强大的力量,有些人想得到无尽的财富,有些人想得到至高的权力,还有一些人,他用尽一生去寻觅,去冒险,只为了一种叫做‘道’的东西。“那个老人眯着眼说。“‘道’是什么?可以吃吗?”小孩好奇地问。老人脸上的皱纹像八爪鱼一样舒展了开来,笑着说:“我也不知道,但好像是可以吃的。”“那一定非常非常好吃。”小孩肯定地点了点头。
  • TFBoys之公主的复仇计划

    TFBoys之公主的复仇计划

    小时候的玩伴如今成为仇人,交错的命运改如何改变?
  • 玉铃儿

    玉铃儿

    宫门之下,一个嘟着小嘴的女孩走入了皇宫,她大大的眼睛清澈见底,淡紫色的宫女服饰把她衬的格外可爱,她是一个天真的倾城少女,她并不知道,这一入,便终身难离……“接下来,朕要秉公处理了!”大殿之上,他不耐烦的说道。“禀你个大头鬼!”她赤裸裸的撂了一句。“皇上,您打算怎样罚她?”有人趁虚而入。“谁说朕要罚?”刚才说要秉公处理的人这样说道。“可她早已——”“本姑娘怎样关你屁事啊?”她又毫无避讳的说道……他,好生气!可秉公处理,他做不到……(注: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女主不怂,皇上,太后,皇后,贵妃,太子……在谁面前都是想说啥就说啥,不过,一点小虐虐还是有的。)
  • 都市奇玉记

    都市奇玉记

    娑婆世界,戏如人生,家境贫寒的中学生石开因高考失利,接受不了残酷的现实,于是萌生了轻生之念,恰好被经过此处的一个邋遢的老道士所救,临别之际,老道士送给他一件不知是什么年代的青绿色的古玉,从此石开的人生不再灰暗,学习?泡妞?赚些外快?统统不在话下,我是开哥我怕谁?且看石开如何一步步走向强者之路,成就不一样的人生。(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大家就一笑了之吧)
  • 将军令:夫君难对付

    将军令:夫君难对付

    他,是赫赫有名的大将军,军功集齐一身她,是李府的三小姐,孤煞之星人人厌“慕容叱!我恨你!这辈子都不会忘记你!”“哦?那夫人既然不想忘记我,那你就恨着吧。”“你!”————————身为庶女本应该好好的呆在府中,不惹是生非。
  • 夏冷清泠:天下我有

    夏冷清泠:天下我有

    “我不认识你”希泠狠狠拒绝他“没关系,以后就认识了。”夏子清十分不要脸的抱住她。“你不是要天下吗,我陪你打下来送给你。”正当她欣然接受时,却意外得知,他是她杀亲仇人。“对不起,你给的天下我要不起。”她决然离开。一个月后,他再次遇见她。“泠儿,想我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