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2900000048

第48章 大乘佛教主要经典的若干考察(三)(6)

是经出世,如彼果实多所利益、安乐一切,能令众生见于佛性。因此,众生差别,三乘高低,也都要以对待这一经典及其思想的态度,作为评估的准绳。《如来性品》之七说:一切菩萨、声闻、缘觉,未来之世皆当归于大般涅槃,譬如众流归于大海,是故声闻、缘觉之人悉名为常,非是无常。所有佛教,最终毕竟要归依于《大般涅槃经》,信仰“大般涅槃”。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三乘”、“四性”以及一切众生,均无区别;只是因为他们归信的程度和迟早等有所差异,是以有所不同。譬如“声闻如乳,缘觉如酪,菩萨之人如生熟酥”,其余众生则“如牛(乳)新生,乳血未别”。(卷十)

此中普通众生与声闻、缘觉、菩萨以至于佛,通称“五种性”;除佛之外的四种有情,单称“四种性”,中间三种即是“三乘”。抽象地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三乘毕竟一乘;又因为同有佛性,故说众生平等,与佛无异;但具体言,则差别极大,所以需要教育,需要修习,而《大般涅槃经》就是唯一可以选择的教材,“大般涅槃”则是唯一符合佛教的指导思想。

我这里强调“唯一”,是表示《大般涅槃经》不允许有另外的经典和思想与它并列、与它竞争,当然更不许与之对抗。用“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八个字来作说明,是再恰当不过了。《圣行品》之二有这样一段话:若有菩萨知以破戒因缘,则能令人受持爱乐大乘经典,又能令其诵读通利、书写经卷,广为他说,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如是故,故得破戒……为是毁戒,若堕阿鼻,无有是处。意思是说,为了传播“大乘经典”,让民众信奉,可以不择任何手段,即使被认为“破戒”、“毁戒”,也不会受到惩罚。佛教最平常的戒律是五戒,所谓杀、盗、淫、妄语、酒;为了捍卫和推广自己的教典,这些被戒律所禁制的诸事,悉可行之,哪怕罪至阿鼻地狱,因为不算毁戒,也不会下至地狱。

这里就涉及本经提出的另外两个概念,所谓“一子想”和“一阐提”。《寿命品》之三说:“菩萨修平等心,于诸众生,同一子想”,“如来视诸众生,同于子想”。《如来性品》之二,再次强调:“所言一子者,谓一切众生。”佛把一切众生视同他的亲生儿子罗睺罗一样。这一思想贯穿全经,当与大乘的慈悲观有关,不算新鲜,甚至算不得佛教的特色。上帝就自称人民是他的“子民”,信徒们称上帝为“天父”,信徒间即以兄弟姊妹相称,表示人际关系平等。但是,《大般涅槃经》对“一子想”的解释非常特别,这对理解基督教的教义或许也有帮助。

“一子想”所针对的“一切众生”,主要是其中的“毁谤正法及一阐提,或有杀生乃至邪见及故犯禁”者,强调佛对于此等犯罪者亦“悉生悲心,同于子想”。在这些犯罪者中间,又特别针对反佛者言,譬如“有一人以刀害佛,复有一人持旃檀涂佛”,佛于此两种人,持“平等”心,有同样的“爱念”。因此,仅从字面看,所谓“一子想”无疑是一种宗教宽容,相当于六度中的“忍”。然而接下去的解释就完全相反了:

“譬如国王、大臣、宰相产育诸子”,将付严师教育而作是言:“我今四子就君受学,假使三子病杖而死,余有一子,必当苦治。要令成就虽丧三子,我终不恨。”(卷三,下同)此父及师,“以爱念故,为欲成就,无有恶心”。所以致死此子不但不获杀生罪,而且将得无量福报。

笔者想,如果把不惜苦逼子女成才致死作为教育方针,不论是父母或教师,都应当是犯罪行为,没有人性;如果以死要挟他人必须信仰此经的观念,那就是严酷的宗教迫害。果然如此:“如来亦尔”。他“以无上正法,付嘱诸王、大臣、宰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劝励诸学人等,令得增上戒定慧,“若有不学是三品法、懈怠、破戒、毁正法者,王者大臣、四部之众应当苦治”。此处所列需要“苦治”的罪状,首先是不学佛教戒定慧,接着是学而懈怠,把毁谤大乘“正法”作为重罪状压轴。如何“苦治”呢?按戒律,可以呵责,可以驱遣,属于佛教内部管理,这无可厚非;但这里要求的是由王者大臣出面,动用国家机器和立法手段;要求在家信徒出面,动用财富以致鞭打杀害等各种残暴手段“苦治”之。简言之,为了推行对大涅槃的信仰,必须采取各种强制措施,一直到杀死诽谤者和异教徒;行杀者不但无罪,而且有功积德,因为他们体现了佛的“一子想”精神,实现了佛的“悲心”和“爱念”。

卷一六中《梵行品》之二记,当菩萨修习“四无量”的“慈、悲、喜”阶段时,“得住极爱一子之地”,住于此地,“视诸众生同于一子,见修善者生大欢喜……见诸众生为烦恼病之所缠切,心生愁恼,忧念如子”,以至于“见一阐提堕于地狱,亦愿与俱生地狱中”。据此,佛一再强调,“如来真实能为众生断除烦恼,终不为作烦恼因”,菩萨“于诸众生,终无夺命”。然而就在同时,佛以他本人作菩萨时诛杀婆罗门为例,说明“一子想”的实质:当时他修菩萨行已住“极爱一子地”,曾诛杀过婆罗门,理由是“以爱念故,断其命根”。佛解释说:譬如父母唯有一子,爱之甚重,犯官宪制。是时父母以怖畏故,若摈若杀;虽复摈杀,无有恶心。菩萨为护正法,亦复如是:若有众生谤大乘者,即以鞭打,苦加治之,或夺其命,欲令改往,遵修善法。菩萨常当做是思维:以何因缘能令众生发起信心?随其方便,要当为之。这话说得异常清楚:为了让众生对大乘,特别是这部《大般涅槃经》发起信心,可以采取任何“方便”手段,包括鞭打和杀戮。这就是“一子想”中的“极爱”。为什么?因为“诸婆罗门命终之后,生阿鼻地狱,要有三念”,其中之一是:自念乘何业缘而来生此?即便自知,乘谤方等大乘经典、不信因缘,为国主所杀而来生此。念是事已,即于大乘方等经典生信敬心,寻时命终,生甘露鼓如来世界,于彼寿命具足十劫。此处分“杀”为三种:从杀蚁虫到一切畜生为“下杀”;从杀凡人到阿那含为“中杀”;杀父母及阿罗汉、菩萨为“上杀”。凡行杀者依次得到重的或极重的罪报,必受相应的苦罚,没有例外。然而,下面的情况另当别论:若有能杀一阐提者,则不堕此三种杀中……彼诸婆罗门等一切,皆是一阐提也。譬如掘地、刈草、砍树,斩截死尸、骂诅鞭打,无有罪报,杀一阐提亦复如是,无有罪报。何以故?诸婆罗门乃至无有信等五根,是故虽杀不堕地狱。杀害婆罗门等的唯一理由,是因为他们没有信仰佛教的“信根”;又因为他们没有“信根”,所以杀而无罪。就是说,即使无意中伤害一只昆虫都是要获罪的,但杀害婆罗门等异教徒或不信佛教的“一阐提”,则完全无罪。

在所有佛教经籍中,这部《大般涅槃经》可能是最具排他性以至于仇他性的一种。这种排他性和仇他性,已经远远超出一般比较高下优劣和思想批判的范围,而是把宗教普遍固有的褊狭心理,上升为对“非我族类”的全面敌视,到了除暴力解决别无出路的地步。在世界宗教史上,采用暴力强行推广某种信仰,或以行政手段强制人们信仰,是常有的事,由此造成的宗教仇恨、宗教迫害以至于宗教战争也屡见不鲜。佛教的发展一般是和平的。它缺乏组织力量,又善于融会和吸取外来思想文化和宗教观念为己所用,把满足社会不同人群的宗教和哲学需要作为自己传播的杠杆,所以也以宽容和兼容见长于其他世界性宗教。它的教理虽然不乏恐吓民众信仰的成分,但极少有宗教仇他主义内容,更少看到公开号召迫害和屠杀异教徒和反对派的言论。《大般涅槃经》打破了这一传统,或许是个例外的个案。然而例外应该有其之所以例外的原因,很值得深入探索。

《大般涅槃经》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我们知之甚少,无可怀疑的是,这当是佛教发展中的一个非常时期。按照一般通史和宗教文化史推断,佛教始终面临的思想对手有两个:一个是本土的婆罗门教,一个是外来的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对佛教的打击,是在局部地区,其结果是使佛教失去了自己固有的领地,包括它的诞生地。婆罗门教则是佛教从头到尾的对立面,两者的斗争和融会贯彻在种种佛经中。佛教在其本土的衰亡,和最终退出它的祖国,至少在现象上,与这两个对手的强大有直接的关系。此外,佛教内部的派别斗争也是激烈的。早期佛教围绕提婆达多问题展开的斗争就很典型;大乘与小乘的争论,也不完全限于文字。在佛教史上,早期有目犍连死于非命之说,大乘领袖如龙树、提婆等也是非正常死亡。本经产生在公元400年以前,当然不是针对伊斯兰教讲这番话的,最大的可能仍是婆罗门教和部派佛教。认为大乘经非佛说因而不予承认,大约是部派佛教的普遍立场,一直传到中国,依然有僧人起来反对《法华》以及《涅槃》,就是例子;而中国的某些大乘教徒,对这些反对者则采取极端的诅咒态度,也可见宗派性带来的排他性情绪是何等恶劣了。

佛教的“护法”观念,也应该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突出出来的。《金刚身品》说,“护正法者”可得无量善报,包括获得金刚不坏之身。国王大臣首先应该做“护法者”,任务就是用武力镇压反对派和异教徒。该品说:护法优婆塞等,应当执持刀剑拥护如是持法比丘;若有受持五戒者,不名为大乘人也。不受五戒,为护正法,乃名大乘。护正法者,应当执持刀剑、器杖,侍说法者。又以佛的名义说:我今听持戒人依诸白衣持刀杖者,以为伴侣。若诸国王大臣、长者优婆塞等,为护法故,虽持刀杖,我说是等名为持戒。武装护法,即是持戒。此外,佛教僧侣间的矛盾,也提倡用流血手段解决。该品说:多有为饥饿故发心出家,如是之人名为秃人;是秃人辈见有持戒威仪具足清净比丘护持正法,驱逐令出,若杀若害。这表明当时的对立面对于“护持大乘正法”者,就实行过“若杀若害”政策的。

“一阐提”在佛教内部曾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它最初的提出,反映了大乘佛教对待婆罗门等异教徒和小乘佛教反对派的对抗态度;后来被提升到一般原则,而且力图给以理性的说明。

《如来性品》之二说:“何等名为一阐提耶?一阐提者,断灭一切诸善根,本心不攀缘一切善法,乃至不生一念之善。”这个“善”,并非指公认的道德品质,而是有非常具体内容的宗教偏见:信我者为善,否则不善。

《如来性品》之六说:“《大涅槃》光能入众生诸毛孔故,众生虽无菩提之心,而能为作菩提因缘”,但一阐提例外。此经“能除一切众生恶业、四波罗夷、五无间罪……因是则得发菩提心”,唯除一阐提。此品还说:“是《大涅槃》微妙经典……雨大法雨,普润众生,唯一阐提发菩提心无有是处……譬如焦种,虽遇甘雨百千万劫,终不发芽;芽若生者,亦无是处。一阐提辈……断灭一切善根,如彼焦种,不能复生菩提根芽。”又说:“譬如明珠置浊水中,以珠威德,水即为清,投之于淤泥不能令清”,《大涅槃经》“置余众生五无间罪、四重禁法浊水之中,犹可澄清发菩提心,投一阐提淤泥之中,百千万岁不能令清起菩提心”。譬如有药,能医所有烦恼重病,“而不能治必死之人”,一阐提就是这样的必死之人,注定不能得到真解脱。

《如来性品》之二说,“真解脱者,即是如来”,是有佛性的人。又说:解脱者,名曰虚寂,无有不定。不定者,如一阐提,究竟不移。犯重禁者不成佛道,无有是处。何以故?是人若于佛正法中心得净信,尔时即便灭一阐提……是故若言毕竟不移,不成佛道,无有是处。真解脱中都无如是灭尽之事……一阐提若尽灭者,则不得称一阐提也。意谓,即使犯重禁者也能成就佛道,唯有一阐提不能。对于一阐提可谓痛心疾首,除杀之外,似乎别无他法。

这里所谓“断善根”的“善”,指的是信奉《大般涅槃经》;断善根者指的是谤大乘方等经者,亦即上述的小乘中的正统派,以及婆罗门、六师外道;由于其谤,所以“非器”,不是容纳大乘涅槃思想的材料。但值得注意的是,此处唯独为佛的世仇提婆达多辩解。《梵行品》之二说:我于尔时实不骂辱提婆达多,提婆达多亦不愚痴、食人涕唾,亦不生于恶趣之中、阿鼻地狱受罪一劫,亦不坏僧、出佛身血,亦不违犯四重之罪;诽谤正法、大乘经典,非一阐提,亦非声闻、辟支佛也……提婆达多者,实非声闻、缘觉境界,唯是诸佛之所知见。其所以为提婆达多如此辩解,或与大乘思潮的兴起以及提婆达多派有些关联,像《法华经》的《提婆达多品》表现得就很明显。

同类推荐
  • 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2:心净国土净

    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2:心净国土净

    本书为族群伦理探讨,此单元有八篇精彩论述,大师提出对族群、宗教之间、人生、家庭、青少年教育,乃至对杀生以及生命教育的看法。大师的开示,均针对人们的现实困境与心灵需求提出建设性的见解,并给与疗愈,继而启发人之善言、善心、善行。
  • 伊斯兰文化第二辑

    伊斯兰文化第二辑

    这本由兰州大学伊斯兰文化研究所精心编辑的伊斯兰文化研究论文集,是近年来伊斯兰文化研究成果中的一本比较有分量的学术佳作,涉及的内容较为宽泛,在伊斯兰文化研究及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相借鉴、相融合方面迈开了新步伐。全书分为文化纵论、义理研究、哲学宗教、前沿思潮四个部分。
  •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聆听圣哲教诲,汲取人文涵养,感受生命关怀,获取智慧启迪,当你为人生的种种烦恼所困时,当你为生活种种不平怨恨时,请读一点儿禅的故事吧!凝聚着东方智慧的禅宗以其对个体生命和心灵的关注,对真实人生的追求,空前绝后的惊人妙语和大智慧,让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
  • 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即心是佛。佛心是什么?佛心就是佛的一切,或者说是佛的精神、要旨。佛心并不仅存于寺院中,更存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本书共分八章,分别是佛心是放下,佛心是宽容,佛心是智慧,佛心是无欲,佛心是平常心,佛心是慈悲,佛心是力量,佛心是随缘。每一章下均设若干节内容,每一节下分“佛陀格言”、“佛学故事”、“佛心领悟”、“佛心慧语”、“佛林百科”等板块内容。本书通俗易懂,抛开了那些令平常人难以读懂的佛学理论,很好地阐释了“佛法本平常”这个主题,使读者可以无障碍地理解佛理、感受佛法。以一颗佛心去看待人间万相,怀一颗佛心去做人做事,你就是佛。
  • 《古兰经》注释研究

    《古兰经》注释研究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止。史料表明,《古兰经》问世以来文本从未变化,变化的是对它的注释。因此,自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注释《古兰经》伊始,历代注释家基于经训教义原则,秉承注释学术传统,发扬文化创制精神,与时俱进地解读着《古兰经》的微言大义,揭示着《古兰经》的经义经旨,从而使伊斯兰教始终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程,使伊斯兰文化生生不息,不断发展。
热门推荐
  • 末日无期

    末日无期

    有时候,我们都在排斥着自己不得不接受的东西,但有些东西,无论我们怎么逃避,它都会换着一种方式再次摆在你的面前让你面对,我们或许会从一两件事上体会到成长一星一点的意义,但真正的长大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经历。
  • 天骄游龙

    天骄游龙

    星空之下万族争霸,血海滔滔,白骨皑皑!弹指间万里外平山破浪裂苍穹,气势如虹,谁敢妄逞强!刀光剑影,鬼哭神嚎,何及人心可怖,长缨在手伏魔纵横天下万敌,染就一身峥嵘,碧血,莫问何处是归冢!也曾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明日天涯,坠入红尘,怎奈乱世风云,生死两茫茫……万古退去风华,倾覆一生只为等他,十世轮回不过春秋一霎,且看今朝风华绝天下……
  • 萌夫拐卖史:第52封情书

    萌夫拐卖史:第52封情书

    男友出轨时,她昏睡两天三夜,却换不回他的一句回头。爱,烟灰云散。也剥夺了她爱一个人的资格。“小学弟,你要对我负责。”初遇时,韩昱救了她,她却笑着不要脸的要负责。随后韩昱心甘情愿的当她的跑腿,小弟,无怨无悔。可她提出来要在一起的时候,他却说:“学姐,我对你还没有那种感觉。”她嘴角一勾,没事,她可以倒追。看不要脸女学姐如何一步步扑倒纯情腹黑小学弟。
  • 年华没有付水流

    年华没有付水流

    长篇小说《年华没有付水流》,以现实主义原则,真实再现了恢复高考后77级78级79级大中专生的生活、思想及取得人生成就的历程,深刻反映了1975年到2004年的社会现实,六名青年,四对婚姻,之间的爱情和婚姻纠葛,写得真实,生动,曲折,尖锐,包涵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和人生知识,读后令人荡气回肠。小说通过再现这几名普通人,通过学习知识,提高谋生能力和文明修养,实现了理想的生活,收获了美好的爱情,将孩子培养上了重点大学的事实,令人信服地深刻表现了“知识就是力量”主题。小说用材尽量有源自具体的个别的生活原创性,独特性,以保证新鲜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读者只要选读小说中间的部分章节,即可确知。
  • 妖孽总裁:专宠呆萌妻

    妖孽总裁:专宠呆萌妻

    草根女孩张蓉蓉发梦也想不到,自己人生最低谷的时候,遇到所有女孩梦想中的钻石男......更想不到的是,这个梦幻似得钻石男居然对她情深无比......一切来的太突然了.....张蓉蓉迷茫了,出啥情况了?原因慢慢浮出水面......而她也无意中就卷入了这个第一豪门的爱恨情仇之中。
  • 如果岁月会说话

    如果岁月会说话

    只是70年代到90年代父母辈的故事,没有什么惊天动地,没有什么肝肠寸断,只是一段段普通与平凡,却能真真正正的反映社会的变迁与时代的思想,也许麻木,也许上进,也许懒散,也许拼搏。
  • 修真杂货铺

    修真杂货铺

    修真界天下第一的杂货铺,却是地球人罗小南开的。符箓丹药法宝,无所不卖,价格便宜,送货上门。网吧饭馆酒店,搞的周边产业也是蒸蒸日上,不断扩大规模。罗小南表示,你们还是图样图森破,扮猪吃老虎,闷声发大财,这是最好的!
  • 我在盛夏等你

    我在盛夏等你

    在一个普通的城市里面,一对情侣在争吵中恋爱,可是,女孩的家庭遭受重大打击,而男方富裕的家庭让女孩倍感压力,在兜兜转转几年后,他们的爱情该何去何从,是否会开花结果。
  • 末世之求生指南

    末世之求生指南

    众所周知,比起地震海啸和彗星撞击地球等等天灾,生化病毒的爆发更有可能把人类卷入世界末日,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面对丧尸爆发的末日,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我们该何去何从?如何选择最佳庇护所?如何获取食物和武器?如何与丧尸狂潮进行战斗?如何建立自己的营地,并长期发展?如何……一切尽在《末世求生指南》!
  • 梦月天堂

    梦月天堂

    轰的一声巨响,幻月大陆消失了,太奇怪了,那个红色的身影是什么,啊的一声长啸,那个红色的身影旁边出现了七个黑色的身影!血皇出世,谁与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