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41900000013

第13章 素书解译(11)

“群下外异”的极端就是众叛亲离,如果当领导当到这份上,那就没有救了。春秋时,卫国的公子州吁,有些气力,也喜欢打仗。他见哥哥桓公是个老实人,就把卫桓公杀了,自己做了卫国国君。他也知道,这个王位来的不正当,害怕别人反对他,所以就到处发到战争,卫国人把他恨透了。鲁国的国君隐公听到这些情况后,问大夫众仲说:“州吁这样干,能长久得了吗。” 众仲回答说:“众叛亲离,难以济矣。”结果没到一年,卫国的老臣石醋,借陈国之力,把州吁杀了。

【原典】既用不任者疏。

注曰:“用贤不任,则失士心。此管仲所谓:‘害霸也。’”

王氏曰:“用人辅国行政,必与赏罚、威权;有职无权,不能立功、行政。用而不任,难以掌法、施行;事不能行,言不能进,自然上下相疏。”

【解译】对有真才实学的人,顾虑重重,不用有些可惜,用又有些心理障碍。有些领导就采取了折中的方案——“既用不任”,就是任而不放权,扶上马还要送一程、二程,甚至有些人更过分,不得已用了人,再设置许多的限制。这样的领导最终的结果就是孤家寡人,被所用的人疏离。

春秋时的孔子,是一个比较倒霉的人,他不论去哪里,都受人尊敬,待以上宾之礼,好吃好喝,但就是没有人用他。历史上不少有才能的人,都有过被“雪藏”的经历。为什么呢?因为当领导的对有才干的人,有两种不好的心理:一是妒忌,二是恐惧。

三国时的周瑜就是一个妒忌心很重的人,诸葛亮跑到江东商议孙吴联盟,共抗曹操八十万大军。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能,却又不得不用诸葛亮之计,所以一边用一边为难,为后人留下一幕幕精彩的好戏。

而三国时的刘表对刘备则是完全的恐惧。刘备投奔刘表,被待以上宾之礼,那个热情就甭说了。但刘表在心理却十分恐惧刘备,给了他一些兵马,让他驻扎在新野,离得远远的。当刘备打败曹操的进攻,名声大振,四方豪杰归附时,刘表的恐惧心就更加严重了,再也不听刘备的建议。

【原典】行赏吝色者沮。

注曰:“色有靳吝,有功者沮,项羽之刓印是也。”

王氏曰:“嘉言美色,抚感其劳;高名重爵,劝赏其功。赏人其间,口无知感之言,面有怪恨之怒。然加以厚爵,终无喜乐之心,必起怨离之志。”

【解译】为人应该大气,尤其是当领导的,在论功行赏的时候,千万不要小肚鸡肠,一毛不拔,否则会伤了大家的积极性。

气量的大小,有时是与生俱来的,有的人天生就吝啬。《朝野佥载》有这样一个故事:韦庄这个人读书很多,有些才气,就是吝啬得要命,每天数米做饭,称柴烧火。烤熟的肉如果少了一片,他立即就能觉查出来。当他八岁的儿子死时,妻子准备让儿子穿着平时穿的衣服下葬,韦庄却舍不得,临了还是将衣服剥了下来。又舍不得买棺材,只用一领旧席子将儿子裹了出去。到了掩埋的时候,他又舍不得席子,将席子从儿子身下撤出来。完事了,他挟着席子往回走,一边走一边哭。

项羽就是这样一个吝啬的人,他的将领跟着他东征西讨,屡建战功,可是他把刻好的印拿在手里转来转去,磨得陵角都没了,就是舍不得给人。后来他手下不少人跑去投了刘邦,自己落了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更有的领导,论功行赏时都不舍得给部下一个好脸色,阴沉个脸,因为他们太心痛了。春秋时越国勾践用范蠡、文种之计,灭亡了吴国。但在大宴群臣时,勾践始终阴沉个脸。宴会结束后,范蠡说:“越王这是不想将灭吴的功劳归于臣下,看来越王是有疑心了。”第二天,范蠡辞别了勾践,驾一叶小舟,飘然而去。

【原典】多许少与者怨。

注曰:“失其本望。”

王氏曰:“心不诚实,人无敬信之意;言语虚诈,必招怪恨之怨。欢喜其间,多许人之财物,后悔悭吝;却行少与,返招怪恨;再后言语,人不听信。”

【解译】空头支票满天飞,可就是不兑现,或者许诺的多,给予的少。这种领导是拿自己的威信开玩笑。

在一家食品商店里,顾客们常常喜欢排成长队在一位售货员那里购买食品,而别的售货员却无事可做。一天,领导问受欢迎的售货员有什么诀窍。他回答说:“很简单,别的售货员在称东西的时候,总是先装得满满的,而后往外拿;而我恰恰相反,先装的少一点,过秤时添上一些,并随便说上一句:‘多送你一点儿,欢迎下次再来’,这就是我的诀窍。”

其实,每位售货员卖给顾客的东西在斤两上都是不多不少的。但是,如果装多了再往外拿,顾客会认为在他的袋子里往外拿,在心理上容易产生缺斤短两的怀疑;相反,如果先装少点,过秤的时候再往里加,顾客会对售货员产生信任感,并且还会以为自己占了便宜。

这就是著名的“阿伦森效应”,是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

“多许少与”正好与此相反,一旦承诺即使还没有兑现,但在人们的心理,它已经是自己得到的东西,没有兑现,或者兑现不对等,人们就会感觉受到了损失。

【原典】既迎而拒者乖

注曰:“刘璋迎刘备而反拒之是也。”

【解译】请人吃饭,客人都到了门口,又找个借口将客人赶走,这样的人最遭人恨。千方百计把人才挖了过来,又因疑心重重,不能重用,这样的领导也遭人恨。

三国时益州的刘璋,因为有张鲁的压力,自料无力对抗,所以请刘备共抗张鲁。这下可高兴坏了刘备,他刚借到荆州小居,可孙权总想收回来,搞得他挺心烦。这下好了,居然有人请他入蜀。到达涪城,刘璋亲自出迎,并送给刘备四千兵及巨款。但好日子没过多久,刘璋就起了疑心,多次拒绝刘备的请求。刘备一怒之下,围困成都,刘璋投降。

战国魏人庞涓,曾与孙膑一同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可以说他们是师兄弟。好像庞涓先毕业,回到魏国当了大将军,很得魏惠王的信任。于是他就向魏惠王推荐了师弟孙膑,但等到孙膑来了以后,他又犯了妒忌的毛病,结果将孙膑的施以膑刑,使其残疾。孙膑设计逃到了齐国,成了大将军,率齐军伏击了庞涓。

【原典】薄施厚望者不报。

注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覆之、载之,含之、育之,岂责其报也。”

王氏曰:“恩未结于人心,财利不散于众。虽有所赐,微少、轻薄,不能厚恩、深惠,人无报效之心。”

【解译】帮人一点小忙,给人一点好处,就盼望着别人能重重回报自己,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他们不明白,知恩不报是常情,薄施厚望则有失天理。

战国时的信陵君窃符救赵,赵王设宴慰劳三军,宴席上信陵君很是得意洋洋。这时候他的门客朱亥说:“德有可忘者,有不可忘者;人有德于我,是不可忘;我有德于人,是不可不忘。”意思是:有些德是可以马上忘掉的,而有些德却需要记一辈子。别人对我有恩,我不可以忘记;我对别人有恩,最好马上忘掉。

现在许多人怨恨社会人情淡漠,好心不得好报,甚至做了好事反而成了怨家,比如说借钱给人,经常是钱要回来了,友情也没有了。其实错不在于“知恩不报”,因为这是常情。人们错在“施恩图报”的心理,老想着让人报答,反而整得自己挺痛苦,满肚子怨气。如果把事情想开了,把帮助别人当成快乐自己的方法,就会少许多烦恼,少恩怨。

其实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你真心对别人,即使不希望回报,别人也会对你真心相报。战国时晋国有个人叫豫让,最初是给范氏,然后又给中行氏做家臣,都是默默无闻。直到他做了智伯的家臣以后,才受到重用,而且主臣之间关系很密切,智伯对他很尊重。公元前453年,赵、韩、魏三家分晋共灭智氏。

豫让立志为智伯报仇,刺杀赵襄子,不惜把漆涂在身上,使皮肤烂得像癞疮,吞下炭火使自己的声音变成嘶哑,他乔装打扮使自己的相貌不可辨认,沿街讨饭,就连他的妻子也不认识他了。但刺杀没有成功。

赵襄子责问豫让:“您不是曾经侍奉过范氏、中行氏吗?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而您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为智伯的家臣。智伯已经死了,您为什么单单如此急切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作国士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士那样报答他。”

【原典】贵而忘贱者不久。

注曰:“道足于己者,贵贱不足以为荣辱;贵亦固有,贱亦固有。惟小人骤而处贵则忘其贱,此所以不久也。”

王氏曰:“身居富贵之地,恣逞骄傲狂心;忘其贫贱之时,专享目前之贵。心生骄奢,忘于艰难,岂能长久!?”

【解译】“苟富贵,勿相忘”,这是中国人的一个普遍心理,也是一条社会的潜规则。如果有人违反了这一规则,富贵了,有权了,就翻脸不认人,这样的人是不会长久的,早晚会被人们的口水淹死。

做人应该以厚道为上,不论地位如何变化,这个根本是不能变的。因为每个人过去岁月里经过的人与事以及积累的经验,都是财富,都值得去尊重。

晋朝时有位大臣名叫陶侃,他是平民出身,后来官为都督,长江以南的地方都操纵在他手里。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平民出身,每天在家里把一些陶土的砖块,搬进搬出,他说:人的地位变高了,筋骨就易于疲惫,如果安于逸乐,一旦有事,体力吃不消就会误大事了。同时他很节省,把木匠做工剩下来的竹头木屑,都留下了来,堆了几房间,人们以为他太小气了。后来发生了战争,急需战船,但当时很混乱,连造船的竹钉都没地方可买,他就把这些竹头拿出来做钉子用,及时造好了战船。

忘记了自己的过去,淡漠了曾经关心你的人,甚至背叛了帮助过你的人,这种人永远都不会走得太远。尊重过去,才能更好地前行。

【原典】念旧恶而弃新功者凶。

注曰:“切齿于睚眦之怨,眷眷于一饭之恩者,匹夫之量。有志于天下者,虽仇必用,以其才也;虽怨必录,以其功也。汉高祖侯雍齿,录功也;唐太宗相魏郑公,用才也。”

王氏曰:“赏功行政,虽仇必用;罚罪施刑,虽亲不赦。如齐桓公用管仲,弃旧仇,而重其才;唐太宗相魏征,舍前恨,而用其能;旧有小过,新立大功。因恨不录者凶。”

【解译】当领导不能气量狭小,别人对自己的不好之处,要尽快忘掉,而自己对别人的不好之处,却要时时引以为戒。尤其不能记人之过,睚眦必报。记仇不是大丈夫,记仇成不了大事业。

汉高祖打天下时,有一发小名叫雍齿,一直怀有二心,曾经几次反叛。公元前208年,他随刘邦起兵反抗秦王朝,秦军围攻刘邦于丰乡(沛县西),但被刘邦打败。于是命雍齿镇守此地。可是雍齿心有异动,听从魏国人周市的建议,背叛了刘邦。几经反复后,再次归向刘邦,刘邦以其立过许多战功,故未杀他。汉建立以后,刘邦听从张良的劝告,还是封了雍齿为什方侯。

唐太宗没当皇帝之前,魏征曾是太子李建成的老师,在争夺皇位的过程中,魏征帮着太子差点要了唐太宗的命。玄武门兵变之后,太宗杀李建成即皇帝位,并没有因此而痛恨魏征,仍然任命他为宰相。凡历史上成就大业者,都有这样的气量和风度。

【原典】用人不正者殆。

王氏曰:“官选贤能之士,竭力治国安民;重委奸邪,不能奉公行政。中正者,无官其邦;昏乱、谗佞者当权,其国危亡。”

【解译】用人不能光看能力,品德、作风、人性其实更重要。如果人品不好,能力越高,危害也就越大。

历史上最不会用人的皇帝,可能要数光绪皇帝。清朝光绪皇帝载□继位以后,想通过变法来增强国力,同时也摆脱慈禧太后的控制。但当时的光绪在朝廷内外根本没有势力,大权都被西太后控制着。于是,光绪皇帝只好重用有些兵权的袁世凯,希望通过他夺回政权。没想到的是,袁世凯到西太后那里将光绪的一切打算和盘托出,结果是光绪被囚禁,六君子被砍了头。

袁世凯本事倒真有些,但人品不怎么样,就是一棵墙头草,随风而倒。后来当国民革命暴发以后,清朝又用他来对抗革命,他又拥兵自重,坐地讨价,再一次把清廷出卖了。像这种人,谁用谁倒霉。

【原典】疆用人者不畜。

注曰:“曹操疆用关羽,而终归刘备,此不畜也。”

王氏曰:“贤能不遇其时,岂就虚名?虽领其职位,不谋其政。如曹操爱关公之能,官封寿亭侯,赏以重禄;终心不服,后归先主。”

【解译】用人有学问,留住想用的人更有学问。人各有志,千万不可强求,如果在价值观、奋斗目标上达不成一致,根本就留不住人才。

当年曹操很想留住关公,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又送官职又送钱财,费尽了心机。但关公得知刘邦的所在,还是封金挂印,义无反顾地破五关、斩六将而去。还有,曹操大破袁绍之后,对袁绍的监军沮授的聪明才智十分看重,真想留下此人。无奈人各有志,沮授不愿降曹,盗马逃跑被发现,还是被杀了。

古人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待遇和地位并非留人的充分条件,聚集一个团队的,必须是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奋斗目标,否则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同床而异梦。

【原典】为人择官者乱。

同类推荐
  • 一个人跳舞:西方文人的独身

    一个人跳舞:西方文人的独身

    该书探究西方近现代一些知名艺术家、哲学家、文学家的独身现象,包括尼采、叔本华、萨特、卡夫卡、金斯伯格、凡高、安徒生、乔治·艾略特、简·奥斯丁、波伏瓦、梭罗、贝多芬、勃拉姆斯等人。他们因着孤高的精神向度,特立独行的生命选择,对存在的根本性的探求,最终选择了独身,这种生存方式的选择,诠释着他们毕生的道德观、伦理观和价值观。该书即从他们的独身问题出发,探究这些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秘密。
  • 普林斯顿的智慧

    普林斯顿的智慧

    “走进常春藤”系列丛书,茅于轼作序。选取了四所著名高校,与其有关的故事,从人生智慧、品性修养、风骨气质、励志精神等多方面给人们以启示,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成长有很可贵的激励作用。抓住每所大学的特点,因此在选择上,侧重于领导力、管理能力、还有创造财富的能力。侧重人文方面的素养、心灵的诉求;侧重于领导力、创新、科学精神等。
  • 斗智斗勇的中国战争

    斗智斗勇的中国战争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美丽、古老的东方大国。本丛书是反映中国社会风貌的百科读物,通过精练的文字,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为读者介绍了中国的文化、艺术等异彩纷呈的画卷。
  • 不朽的北宋风俗画卷:《清明上河图》

    不朽的北宋风俗画卷:《清明上河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孔永编著的《不朽的北宋风俗画卷——<清明上河图>》为丛书之一,对《清明上河图》进行了解析,挖掘藏在画作中的未解之谜。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人生际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人生际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腹黑男神萌萌哒

    腹黑男神萌萌哒

    听我说!![此文是《高冷男神萌萌哒》的修改文,对不起!]---------------------------”你不爱我啦!?”某男委屈了望了望某女。“对啊对啊,我现在只爱闪闪!”某女回答。“不行,你必须爱我!”说完,某男狠狠的亲了某女一口,从某女身边抢走了闪闪。。。没错!闪闪是一只狗狗!而且是超萌的泰迪狗。。————————某女好像如梦初醒!任由某男把闪闪抢走,手不停地擦着自己的嘴唇。。。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寓言中的经营智慧

    寓言中的经营智慧

    本书中的寓言内容涵盖了企业经营中的基本方面,诠释了现代企业里经常出现的各种不同的问题。这使得更多的人,尤其是企业经营管理者能够更实际地在经营活动中运用那些通俗易明的古今智慧。
  • 极尽纵横

    极尽纵横

    夺妻之恨,修道之辱。大道万千,我以凡体出世狂绝天下。箭锋所向,一往无前。红尘不如意,逆天路上做兄弟!!!
  • 迷途千年:换你一场盛世烟花

    迷途千年:换你一场盛世烟花

    当21世纪金牌杀手变身为丞相府第一废物。且看她如何将这西钥皇朝历史改写。“小主,一夜间天下三分。”“嗯,”“而且三国同时发出悬赏令:找到原西钥郡主陌溪汐,亦或有其消息,悬赏黄金无数”听到这话,某女猛然起身’"红衣,收拾东西赚钱去”。。。。“溪汐~某女回头对后面打的不可开交的三人吐了吐舌头:你们慢慢打,我先回家吃饭了语罢,拿着三个装满黄金的钱袋就跑,“啊!”某女应声倒地,再起身“槿彦,你干嘛撞我?赔钱!”“郡主打翻了我的天下独一无二的暖玉棋盘,何时赔款?“我赔你个毛线!说着某女抱作一团,,滚咯“世子,我们府上的东西被郡主偷完了”。。。“如此正好,,搬家”
  • 校内超级保安

    校内超级保安

    出生在孤儿院的王龙十二岁的时候走出孤儿院去社会上闯荡,受尽欺凌。十五岁那年,在被几个社会青年欺负之后,一怒之下砍人,从那以后,王龙逐渐混成了海城南区的11老大。在孤儿院长大的王龙没怎么接触过电脑网络,但在一次随小弟去网吧的时候却是深深的爱上了网游,但因为其玩网游的水平实在是够菜,被誉为“菜到了极致,菜出了完美”,因而创造了一个不朽的菜逼传说。最终,王龙在游戏中认识了一位美女玩家,随后便阴差阳错的到了美女工作的学校当起了保安……校花,美女老师,小护士,以及许许多多的美女,将王龙这个小处男团团围住,直到最后……其中还伴随着不少离奇而有趣的故事,预知更多精彩,敬请关注《校内超级保安》。
  • 双面毒医:王妃要逆天

    双面毒医:王妃要逆天

    传说,东辰国的九殿下冷酷,霸道,无情,强势,白九卿听了之后想把那个传说的人一巴掌拍到墙上抠都抠不下来。次奥,冷酷?无情?说的是她旁边这个撅着小嘴求亲亲的无赖?传说,将军府的三小姐
  • 神魔女传奇之凌柔

    神魔女传奇之凌柔

    尘世间相传一段话,乱世殇,恶魔寂出,神女现,随缘,缘灭,世灭!当恶魔现世之时,神女真的会出现?当世间即将毁灭之时,谁又能够阻挡?那个随缘之人,真的会出现吗?一个个让人费解的问题即将水落石出......
  • 紫樱花的诅咒:樱雪纷飞时
  • 帝女花之绝宠公主

    帝女花之绝宠公主

    她本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一国公主,却因为一次意外,魂游到二十一世纪。他冷漠如皇,是庞大商业帝国的神。一件无价之宝让腹黑如狐的女人对上狼性狡诈的男人。面对真心,各怀心思的两人最后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