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8700000119

第119章 说儒(9)

那个消极的柔儒要“损之又损,以至于无”;而这个积极的新儒要“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那个消极的儒对那新兴的文化存着绝大的怀疑,要人寡欲绝学,回到那“无知无欲”的初民状态;而这个积极的儒却呕歌那“郁郁乎文哉”的周文化,大胆的宣言:“吾从周!”那个消极的儒要人和光同尘,泯灭是非与善恶的执着;而这个刚毅的新儒却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要养成一种“笃信好学,守死善道”,“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人格。

在这个新儒的运动卓然成立之后,那个旧派的儒就如同满天的星斗在太阳的光焰里,存在是存在的,只是不大瞧得见了。可是,我们已说过,那柔道的儒,尤其是老子所代表的柔道,自有他的大过人处,自有他的绝坚强的宗教信心,自有他的深于世故的人生哲学和政治态度。这些成分,初期的孔门运动并不曾完全抹煞:如孔子也能欣赏那“宽柔以教,不报无道”的柔道,也能尽量吸收那倾向自然主义的天道观念,也能容纳那无为的政治理想。所以孔、老尽管分家,而在外人看来,——例如从墨家看来——他们都还是一个运动,一个宗派。试看墨家攻击儒家的四大罪状:儒之道足以丧天下者四政焉:儒以天为不明,以鬼为不神,天鬼不说,此足以丧天下。又厚葬久丧,……此足以丧天下。

又弦歌鼓舞,习为声乐,此足以丧天下。又以命为有;贫富,寿夭,治乱,安危有极矣,不可损益也。为上者行之,必不听治矣;为下者行之,必不从事矣。此足以丧天下。(《墨子·公孟》篇)

我们试想想,这里的第一项和第四项是不是把孔老都包括在里面?所谓“以天为不明,以鬼为不神”,现存的孔门史料都没有这种极端言论,而《老子》书中却有“天地不仁’,“其鬼不神”的话。儒家(包括孔、老)承认天地万物都有一定的轨迹,如老子说的自然无为,如孔子说的“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这自然是社会上的常识积累进步的结果。相信一个“无为而无不为”的天道,即是相信一个“莫之为而为”的天命:这是进一步的宗教信心。所以老子、孔子都是一个知识进步的时代的宗教家。但这个进步的天道观念是比较的太抽象了,不是一般民众都能了解的,也不免时时和民间祈神事鬼的旧宗教习惯相冲突。既然相信一个“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天道,当然不能相信祭祀事神可以改变事物的趋势了。孔子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又说:敬鬼神而远之。

老子说: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论语》又记一事最有意味:子疾病,子路请祷。

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

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

子路尚且不能了解这个不祷的态度,何况那寻常民众呢?在这些方面,对于一般民间宗教孔、老是站在一条战线上的。

我们在这里,还可以进一步指出老子、孔子代表的儒,以及后来分家以后的儒家与道家,所以都不能深入民间,都只能成为长袍阶级的哲学,而不能成为影响多数民众的宗教,其原因也正在这里。

汪中曾怀疑老子若真是《曾子问》里那个丧礼大师,何以能有“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的议论。他不曾细细想想,儒家讲丧礼和祭礼的许多圣贤,可曾有一个人是深信鬼神而讲求祭葬礼文的?我们研究各种礼经礼记,以及《论语》、《檀弓》等书,不能不感觉到一种最奇怪的现状:这些圣人贤人斤斤的讨论礼文的得失,无论是拜上或拜下,无论是麻冕或纯冕,无论是经裘而吊或袭裘而吊,甚至于无论是三年之丧或一年之丧,他们都只注意到礼文应该如何如何,或礼意应该如何如何,却全不谈到那死了的人或受吊祭的鬼神!他们看见别人行错了礼,只指着那人嘲笑道:夫夫也!为习于礼者!

他们要说某项节文应该如何做,也只说:礼也。

就是那位最伟大的领袖孔子也只能有一种自己催眠自己的祭祀哲学: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这个“如”的宗教心理学,在孔门的书里发挥的很详尽。《中庸》说:斋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祭义》说的更详细:斋之日,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斋三日,乃见其所为斋者。祭之日,入室,俊然必有见乎其位;周还出户,肃然必有闻乎其容声:出户而听,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

这是用一种精神作用极力催眠自己,要自己感觉得那受祭的人“如在”那儿。这种心理状态不是人人都训练得到的,更不是那些替人家治丧相礼的职业的儒所能做到的。所以我们读《檀弓》所记,以及整部《仪礼》、《礼记》所记,都感觉一种不真实的空气,《檀弓》里的圣门弟子也都好像《士丧礼》里的夏祝、商祝,都只在那里唱戏做戏,台步一步都不错,板眼一丝都不乱,——虽然可以博得“吊者大悦”,然而这里面往往没有一点真的宗教感情。就是那位气度最可爱的孔子,也不过能比一般职业的相礼祝人忠厚一等而已: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这种意境都只是体恤生人的情绪,而不是平常人心目中的宗教态度。

所以我们读孔门的礼书,总觉得这一班知礼的圣贤很像基督教《福音书》里耶稣所攻击的犹太“文士”(Seribes)和“法利赛人”(Pharisees)。(“文士”与“法利赛人”都是历史上的派别名称。本来没有贬意。因为耶稣攻击过这些人,欧洲文字里就留下了不能磨灭的成见,这两个名词就永远带着一种贬意。我用这些名词,只用他们原来的历史意义,不含贬意。)犹太的“文士”和“法利赛人”都是精通古礼的,都是“习于礼”的大师,都是犹太人的“儒”。耶稣所以不满意于他们,只是因为他们熟于典礼条文,而没有真挚的宗教情感。中国古代的儒,在知识方面已超过了那民众的宗教,而在职业方面又不能不为民众做治丧助葬的事,所以他们对于丧葬之礼实在不能有多大的宗教情绪。老子已明白承认“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了,然而他还是一个丧礼大师,还不能不做相丧助葬的职业。孔子也能看透“丧与其易也宁戚”了,然而他也还是一个丧礼大师,也还是“丧事不敢不勉”。他的弟子如“堂堂乎”的子张也已宣言“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了,然而他也不能不替贵族人家做相丧助葬的事。

苦哉!苦哉!这种智识与职业的冲突,这种理智生活与传统习俗的矛盾,就使这一班圣贤显露出一种很像不忠实的俳优意味。

我说这番议论,不是责备老、孔诸人,只是要指出一件最重要的历史事实。“五百年必有圣者兴”,民间期望久了,谁料那应运而生的圣者却不是民众的真正领袖:他的使命是民众的“弥赛亚”,而他的理智的发达却接近那些“文士”与“法利赛人”。

他对他的弟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未知生,焉知死?

他的民族遗传下来的职业使他不能不替人家治丧相礼,正如老子不能不替人家治丧相礼一样。但他的理智生活使他不能不维持一种严格的存疑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种基本的理智的态度就决定了这一个儒家运动的历史的使命了。

这个五百年应运而兴的中国“弥赛亚”的使命是要做中国的“文士”

阶级的领导者,而不能直接做那多数民众的宗教领袖。他的宗教只是“文士”的宗教,正如他的老师老聃的宗教也只是“文士”的宗教一样。他不是一般民众所能了解的宗教家。他说:君子不忧不惧。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他虽然在那“吾从周”的口号之下,不知不觉的把他的祖先的三年丧服和许多宗教仪节带过来,变成那殷、周共同文化的一部分了,然而那不过是殷、周民族文化结婚的一份赔嫁妆奁而已。他的重大贡献并不在此,他的心也不在此,他的历史使命也不在此。他们替这些礼文的辩护只是社会的与实用的,而不是宗教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所以他和他的门徒虽然做了那些丧祭典礼的传人,他们始终不能做民间的宗教领袖。

民众还得等候几十年,方才有个伟大的宗教领袖出现。那就是墨子。

墨子最不满意的就是那些儒者终生治丧相礼,而没有一点真挚的尊天信鬼的宗教态度。上文所引墨者攻击儒者的四大罪状,最可以表现儒、墨的根本不同。《墨子·公孟》篇说:公孟子曰:“无鬼神。”又曰:“君子必学祭祀。”

这个人正是儒家的绝好代表:他一面维持他的严格的理智态度,一面还不能抛弃那传统的祭祀职业。这是墨子的宗教热诚所最不能容忍的。所以他驳他说:执无鬼而学祭礼,是犹无客而学客礼也,是犹无鱼而为鱼罟也。

懂得这种思想和“祭如在”的态度的根本不同,就可以明白墨家所以兴起和所以和儒家不相容的历史的背景了。

二十三,三,十五开始写此文

二十三,五,十九夜写成初稿

本文试图叙述儒家学说在公元前200~100年期间的变迁史,并指出由于汉王朝把它奉为国教,因此而产生的后果,一直影响中国两千年的真正性质。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当代阐释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当代阐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人类思维水平发展的龙头代表,明确指出了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在哲学体系中的客观地位。这是建立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根基,也是掌握辩证方法的控制原点。
  • 当代科技伦理的焦点问题

    当代科技伦理的焦点问题

    20世纪是科学和技术空前大发展的世纪。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巨大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加深,科学和技术与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学和技术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与原来完全不同。
  • 荀子的辩说

    荀子的辩说

    荀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战争的时代。在这种战争的背后,有一种更隐秘的“战争”,即诸子之间的激烈论争。从战国儒家的角度来看,论争主要表现为他们对其它学说的批驳。而荀子对诸子的批评更加广泛。由于其批评更具体且富于理性,因而更像是论辩(尤其对墨家)。在论辩中,他建立了一个低于儒家立场的价值平台,试图从这个非独断性的平台出发,通过一种更为对等的“讨论”,最终达成在观念上维护日渐衰落的传统生活方式(礼)的目的。
  • 分析马克思:社会合作及其发展

    分析马克思:社会合作及其发展

    《分析马克思:社会合作及其发展》以马克思理论为导向,详细分析了马克思理论下的社会合作及其发展。
  •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使得一直寂寂无名的叔本华一鸣惊人。在这本书中,作者从世俗的角度,对人生应该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探讨。用冷静睿智、诙谐优雅的笔触告诉我们“人是什么”、“人有什么”、“你在他人眼中是什么”。就如同尼采看完此书后,就曾经这样表达他的感受:“我很懂得他所说的,就好像他的书是专门为我写的一样。”不沉溺在世俗的事务中,不沉浸在感官的享受中,不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对情和爱没有过分的渴求,如此,你便可以得到自由。
热门推荐
  • 诛天王

    诛天王

    穿越成鼠,什么鬼?还要和鼠王的女儿生小老鼠,不不不,你让我继续死吧。嗯,寻宝技能,看似很不错。啥,还带穿梭大阵技能,好吧,所有宗门请看好宝库,我可要光顾了。-------------------------
  • 穿越之绝宠公主谁怕谁

    穿越之绝宠公主谁怕谁

    莫名其妙地穿越了,而且还是个郡主,后来又成了公主,这是怎么回事,本想这一生走遍天下,吃遍天下美食,可是不仅收获了三个倾国倾城的哥哥,还有一个可爱俏皮又好看又同是吃货夫君在后面跟着,这让我怎么舍得呢……(在这里跟大家说声不好意思,这本书暂时停更了,这本书的漏洞太大了,以后有机会我还是会继续写下去的,万分抱歉:)
  • 杀手之王在都市

    杀手之王在都市

    为兄弟,前挡子弹后挡刀,同生共死!为红颜,一生守护心不变,至死不渝!龙三,曾经的至尊杀手,在都市,以纯爷们的方式,谱写一首男儿赞歌。我不做英雄,要做就做枭雄!
  • 鬼门关

    鬼门关

    树林下神秘的地宫,街边的红衣女人,传说中的守尸人,死而复生的好友,一只会说话的老猫……接踵而至的恐怖让我处在崩溃的边缘;然而直到看见另一个“我”从棺材里爬出来之后,我才知道这一切只是刚刚开始……
  • 倾城倾国:废材大小姐崛起

    倾城倾国:废材大小姐崛起

    一顾倾城,再顾倾国。她是21世纪美貌与智慧并重的杀手。丧生在她手下的命不计其数。同时也是黑帮第一组织的老大。杀伐果断的她却因同伴陷害而死。来到异世,她是个废材。却在重重困境中崛起...
  • 轮回逆歌

    轮回逆歌

    楚歌,一个已经连续三百三十三世惨死的家伙,并且每一世都是以处男的光荣身份,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他第一世犯下的重大罪行。这次转世,楚歌竟意外的发现自己回到了造成这一切原因的第一世,并且带着记忆。重新再来,是重复相同的命运,还是会得到改变?“为改变这悲惨的命运,这一世,我要逆天!”
  • 末世龙王

    末世龙王

    龙,难道仅存于传说之中吗?这时月光从云层中露了出来,洒下一片银白,赫然有两头黑色的生物悬浮在半空之中粗壮的四驱,双翼不断地震动着,头上顶着两只角,修长的尾巴拖在身后,满身如同甲胃般得鳞片在月光下反射着金属的光泽而这全部的一切都预示着这种只应该存在于传说之中的高贵生物——龙。而我们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 嚣张丫头寻夫记

    嚣张丫头寻夫记

    本书没有华丽的辞藻。描写的是一名嚣张的孤儿,穿越到一个从未在历史上出现的国家。本想冷眼看尽世间繁华,做一名出淤泥而不染,逍遥自在毫无感情羁绊的人。终敌不过心如百炼钢,终成绕指柔。冷眼看尽世间百态,洗净铅华,荣华富贵不过是弹指之间。眼看着想要保护之人一一离去,心宛如刀割。纵使和心爱之人携手,身上背负着这样多的人命,岂能心安理得幸福一辈子!
  • 狂姐萌弟之:豪门虐恋

    狂姐萌弟之:豪门虐恋

    呆萌善良的弟弟夏耳朵误入神秘鬼别墅狂放不羁的姐姐怎能袖手旁观?误入鬼别墅的狂姐却爱上了梦中死去的少爷金桐,他到底是人是鬼?那个总是刁难她的太子爷孙耀威,那个处处帮助她的帅气警察龙皓天,那个被她救助的流浪乞丐张大兵,那个误会她的初恋情人华彬,还有金石企业的高管刘小帅,好友苏雯心生妒忌,为何我遇见的所有男人都爱你?可是。。太子爷黯然神伤道——既然有我在你身边,为何你身边又来一金桐爱本没有错,爱错才是错且看她如何揭开一段豪门恩怨,却又身陷爱恨情仇中。。
  • 西游之众生情

    西游之众生情

    孙悟空借六耳之劫脱离取经队伍,但是虽然离开,心却放不下......本书修行有九宫、八卦、七影、六道、五行、四象、三星、二气,但是法力高深没有明确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