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4700000016

第16章 道教音乐中的法器(1)

古印度人相信有的圣歌能唤来甘霖普降,有的音乐能使人和禽兽受其支配;希腊神话中有奥菲斯歌唱时,野兽会失去凶猛的顽习的记载;我国古代巫祝的歌舞降神,也反映了这种神乐的观念。与巫祝有着渊源关系的道教乐舞承袭了古代人们的神乐传统,其科范仪式中名目繁多的法器,正是为了渲染道场的神秘氛围,引发道人的幻觉与感情,以达到演法行道的目的。

道教有着极其繁杂的宗教科范仪式,各种科范仪式中,音乐情绪变化多端。因此单靠经文内容与诵唱的表现是不够的,辅助以诸多法器不同组合的演奏与鸣响,不仅能够使诵唱者的表演更为有声有色,而且在烘托斋醮气氛、表达法事情节中,起着更为直接的作用。所以说,法器在道教科仪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科仪活动不可缺少的演法器具。

第一节法器的种类

在道教宫观中,我们随处可见“广殿大庭,高堂飞阔……像设端严,钟鼓壮亮”的场景。神案上摆设的各种供品与各式各样的法器,更显示出殿堂的森严,给人以庄严肃穆的直观感受。

宫观中的法器平时都陈列在法坛的法器架上。通常用的法器有两类,一类是为了仰启神仙、朝敬祖师、驱恶镇邪的器物,如朝简、如意、玉册、玉印、宝剑、令旗、令箭、敕令牌、天蓬尺、镇坛木;另一类是各种打击法器,常用的有铙、镲、铛、手铃、木鱼、鼓、磬等。道教科仪音乐中所使用的法器,主要是打击法器。其中铙、镲、铛、鼓、木鱼、磬等和佛教音乐中的相差无几。

在道教科仪音乐中,也有用作伴奏的各种乐器,广义上讲,也可称之为法器。

一、法铃

法铃,也叫做三清铃、帝钟、法钟,是道士做法事时用的重要法器。法铃一般高约二十厘米,口径约九厘米。帝钟有手柄,柄端称“剑”,呈“山”字形,是道教三清的象征,代表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帝钟有降神、驱魔的作用。法师施法时以单手持柄摇动,其叮呤叮呤的声音,意为“振动法铃,神鬼咸钦”。《太清玉册》卷五,曰:“道家所谓手把帝钟,掷火万里,流铃八冲是也”。

二、如意

如意是道教宫观和斋醮科仪坛场常用的法器之一。人称如意为佛教法具,但据印度佛教的记载或现存图象均未见如意,或类似于如意者。

中国大约在南北朝时就有如意的记载。据史称,晋温矫读曹孟德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列士暮年壮心未已”,以铁如意击唾壶尽缺。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称:“齐高祖赐隐士明僧绍竹根如意,梁武帝赐昭明太子木犀如意,石季伦、王敦皆执铁如意,三者以竹木铁为之,盖爪杖也。”故《音义指归》云:“如意者,古之爪杖也。或骨角竹木削作人手指爪,柄可长三尺许。或背有痒,手所不到,用以搔抓,如人之意”。如意一物大扺是魏晋时清谈之士拿在手中作谈佐物,为当时及后代用作指挥的器物,不是道家专门发明的。如意,当是如人之意的意思,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生活用品。道教宫观和斋醮科仪使用如意,大约自南北朝时开始。

南北朝时期,道教经籍中就有如意的记载。《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私》称,如意“虽非天尊左右急需,亦道士女冠供养切要,并随时造备,不得阙替”。明代朱权的《天皇至道太清玉册》称“如意”为“黄帝所制,战蚩尤之兵器也。后世改为骨朵,天真执之,以战群魔”。道门中人或有以如意之形比照汉字“心”字,称“如意,心之表也”。

如意的造型有三点,首尾两点作云形,或灵芝形。中央一点作圆形,取三位一体之义,即一心尊三宝的意思。所以道教宫观神灵造象中有天尊手捧如意象。斋醮科仪中高功法师代天说教时,也手执如意。

三、法印

法印又称“神印”、“印篆”,象征天界、神仙权威的印章。是模仿古代帝王玉玺和官府印章而成。通常以金属、玉和木镌成。在道教教团形成前,方土和巫师已经模仿官府、军队、朝廷使者用印的方式创为印章,施用于治病、解除等活动中。如《黄神越章之印》即是著名的一枚,后为道教继承。道教教团形成时也曾创制印章,传说张陵创五斗米道时即镌阳平治都功印,张氏子孙世代相传沿用至今。正一、灵宝、上清、净明等各道派都有自己的印。

法印的形状基本都是长或方形(以方居多),且不同的法印有不同的规格。《太上灵宝净明法印式》载“凡得净明法者,雕印二颗,各二寸四分。一曰太上净明之印,一曰净明法主之印。净明之印,奏牍即用之;法主之印,即遣呼召鬼神等用之。又有职称者印,雕职印”。书中对“太上灵宝净明法”所用的印做了具体的描述,规定它们的尺寸,并且还规定了法印的不同用处,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法印用处的明确性,而且可以保证法印的神圣性,得以各司其职。

法印在行法过程中并非单独使用,它通常要与章表、符箓等文书一起使用,“诸派道法中,皆有印。一般画符、发章奏文牒,都要用印。印也普遍用于驱邪、辟鬼”。可以说章表、符箓等文书离开法印也就失去了神圣性,也就不具有行法功用了。

不同的法印作用不一,所以使用方式也不一样,以至法印在“文书”的下印位置也不一样。法印大多下印在章表、符箓等的“年月”上,如“九老仙都印”即下在“章表内年月上用”;“总括三洞之印”用在“奏申状上年月处”等。

四、法剑

法剑又名“宝剑”、“令剑”、“七星剑”。在钢铁锻制的剑身两面,各镶有青铜制的北斗七星图样,靠近剑柄处有龙、符的图案。道教认为宝剑是斩妖诛魔的强力法器,张天师的家传宝物即为宝剑及天师印。通常剑身单薄的七星剑是以两把并握使用,有时也可分持两手,又称“双剑”或“合剑”。也有一种是在剑身上刻有符咒的木剑,多半使用可以避邪的桃木雕制,又称“桃剑”。道士在行法时,也有拿菜刀代替法剑的。

在道教斋醮科仪中,法剑是高功行法的法器,科仪中的咒语、书讳、取气、焚符,都要以法剑相配合。道教认为代天行化,布令宣威,全凭三尺法剑。醮坛上高功用的法剑,具有斩妖驱邪的无比神力。

法剑作为道士的法器,伴随着道士的宗教人生。历史上不乏视剑为生命的道士,武夷山道士陈天锡“惟蓄一琴,复事一剑,可谓苍梧紫櫄之琴,青萍赤荇之剑也”。吕洞宾得火龙真人天遁剑法,曾赋诗曰:“昔年曾遇火龙君,一剑相传伴此身。”历史上道士修炼剑术,使道家剑术自成风格,相传李白“十五好剑术,……击剑为任侠”。道教的剑仙、剑侠,是明清武侠小说着力渲染的形象。

五、令牌

令牌又名“雷令”、“五雷牌”,是一种圆顶平底的木牌。上圆下方的形状,象征天地。道教令牌通常由雷击后的枣木制作,上面会篆刻上各种与雷霆有关的符号、符箓、图画,并通常会标明此令牌的作用,如“天皇敕令”等等。令牌是道士差遣神灵的神圣法器,有辟邪的作用,也可用于差遣雷神。令牌的形状与图案并不完全一致,如有的刻有龙或宝剑,有的刻有“五雷号令”、“总召万神”等。《道书援神契》记载:“周礼,牙璋以起军旅,汉铜虎符上圆下方,刻五牙文若垂露状,背文作一坐虎形,铭其旁曰:如古牙璋作虎符。今召将用令牌,此法也。”

令牌的含义借鉴了令牌在古代军事上的用途,把它作为道士在举行法事时号令鬼神听从自己命令的象征。举起令牌高呼,就表示可以召唤相应的“天兵天将”来到法坛供自己差遣;放下令牌猛拍桌面,就表示对鬼神下达命令。

据说,如果道士在法坛上召神未至,就可以猛拍令牌三下,通常被召唤的神将就得赶紧到坛听用。

六、镇坛木

镇坛木又名“震坛木”、“奉旨”、“净板”等。外观形状类似于一块长方体木块。顶面稍有隆起,底面平坦,用漆涂成红色。通常正面刻有“万神咸听”四字,两端刻有乾坤、坎离四卦,也有些正面刻有符箓,意义类似。

在举行道教法事时,镇坛木通常由高功法师使用。使用方法是用右手拿起镇坛木,猛然拍击在法坛上(也就是桌面上),发出啪的一声巨响。其意义有点类似于中国古代官衙中的“惊堂木”,都是起到震慑犯人(鬼魅、妖邪等)的作用。

举行法事时,道士高举起镇坛木一亮,等于是向守候在法坛下的天兵天将、日值功曹等神灵们昭示自己的权威,说明自己已经获得了“昊天上帝”的授权,现在是奉天帝的谕旨在进行降妖除魔的法事,天兵天将们要努力协助自己,所以才又称为“奉旨”。

按照道教仪轨,法坛上通常至少应陈列宝剑(桃木剑)、令旗、令箭、令牌、天莲尺、镇坛木这六大基本的法器。在正一派道士举行授箓仪式时,在授予箓生(即新晋的道士)法名、神职,并颁发职牒、符箓的同时,也会发给新晋道士这几件法器。

七、令旗

令旗是一种发令工具,同样也是一种权利的象征。令旗有敕召万圣赴坛场的功能,也有驱邪招魂和发阴兵的功能,也可用于重大的神灵庆典活动中,迎接诸神的降临。

在设坛时,神像经开光点像后,有神灵降临。令旗可把众多的天兵天将,阴兵阴将招在坛前听用。令旗可招东南西北中五方的兵马,在挥动令旗时念招兵催神咒,五方兵马便会迅速招在坛前听候调令。

令旗有东南西北中五方令旗。东方的是青色令旗,南方的是红色令旗,西方的是白色令旗,北方的是黑色令旗,中央的是黄色令旗。

对一个新设的神坛,开光点像完后一定要用令旗招兵将。具体做法是在给神像开光点像前,将五面令旗插在坛外的五个方位。青色令旗插在东方,红色的令旗插在南方,白色的令旗插在西方,黑色的令插在北方,中央插黄色的令旗。

令旗在道教文化中,有着极重要的地位,通常被视作道士具有“昊天上帝”授权的象征,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神力”。例如,在中国古代著名的神怪小说《封神演义》第60回中,为了反击“番天印”,姜子牙不得不四处借来了三面不同的令旗,再加上自己手中的杏黄旗方才成功:“燃灯曰:‘事好了,如今正南用离地焰光旗(从老子处借来),东方用青莲宝色旗(从准提道人处借来),中央用戊己杏黄旗,西方用素色云界旗(从西王母处借来,又名“聚仙旗”),单让北方与殷郊走,方可治之。’”这四面旗帜,都看作是道教令旗的一种象征。

同类推荐
  • 智慧珍品(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

    智慧珍品(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

    “青山环绕小窗幽,修竹白云一水流。烦恼尽随落花去,禅心却在柳枝头。”本书中收录了多条人生的回味和处世的格言,谓生活中总要睁着一只眼,不能糊涂;人非无情物,如何潇洒;欲有一番作为,必须脱俗;人生何处无烦恼,超然空灵,方能享受那种文学家所拥有的品味和灵秀。
  • 微生物工程原理

    微生物工程原理

    本书内容包括:发酵生产的基础部分、发酵生产的核心部分、发酵生产的下游加工过程和发酵废弃物的利用和处理(清洁生产)、微生物过程的经济问题。
  • 人员测评技术

    人员测评技术

    本书介绍了人员测评内容的确定、心理测验、面试、评价中心、知识测评等内容。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影视艺术知识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影视艺术知识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共12册,是专为中国青少年量身定做的一套全方位知识图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涵盖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历史、科技、军事、文化等不同领域知识精华。本丛书旨在启发青少年学习积极性,积极引领中国青少年朋友走向未来,使青少年朋友们能够在轻松与快乐中学习知识、健康成长,是广大青少年学习新知识的理想读物。而这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影视艺术知识》更是系统全面讲解影视知识,使青少年轻松学会。
  • 学生人生观的教育

    学生人生观的教育

    学生德育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学生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广大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品质。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学校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热门推荐
  • 东海渔歌

    东海渔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浪漫满屋:爱你百分百

    浪漫满屋:爱你百分百

    她是可爱的小麻烦,遇上了便再也甩不掉。什么,娶她?他不爱这样的平板妹妹啊!既然必须奉旨成婚,那么.....对不起,冷宫伺侯吧......
  • 初晴,初晴

    初晴,初晴

    其实本文并不是那种爱的死去活来的小说,参杂着一些玄幻,然后不小心选错了作品类型,还是能看看吧。……一个奇怪的梦,带着她来到这个奇怪的世界以及遇见奇怪的人。她被一群人冠上“祭灵大人”的名号,然而荣誉之后,又是承担着怎样的重担。身边的男人团团转,好像个个都喜欢耍她,欺负她智商没有他们高吗!
  • 阿秋,别那么疏远

    阿秋,别那么疏远

    陈阿秋与何疏远,大抵就像我和你。我大你两岁,可从未想过有一日你会走入我心里。一住,便是经年。总是以不可能否认我对你年少无悔的爱恋。有的时候,靠近不是爱,疏远一定是爱,只因为如果不爱就会直接离开,而不是疏远。可最深沉的爱,莫过于分开之后,我变的更勇敢了。然怕终是独我一人,面临所有,我与你与他与她们,都已疏远了啊,何以沦落至此……谨以此书,赠予你,赠予我。
  • 青春变幻

    青春变幻

    几个内地普通的年轻人因各种原因来到据说赚钱机会多又充满传奇的深圳,他(她)在深圳奋斗,发展,有的小有成绩,有的一事无成。有的感情稳定,有的和妻子分手回内地。在这个变革巨大的时代,他们追求梦想,用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 异能者时代

    异能者时代

    人前,她是冷氏家族完美的继承人!人后,她是戴着面具的异能执法者,凌驾于世俗法律之上,异能者基地的镰刀死神!初见戴着面具的她时,他认为这是世界上最无情的女人;见到人前的她时,冷淡美丽的她却让他怦然心动!到后来才知道,无情的她和让他一见钟情的她居然是同一个人!(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星空术师

    星空术师

    林立明明获得了星空术士的传承,却只能释放两个法术,因此被同学嘲讽为林二,还受到了学院的退学警告。面对如此凄惨的事情,林立表示很受伤,所以他决定......去网吧玩通宵。
  • 日向家的叛逆

    日向家的叛逆

    向往着光,却无法享受到哪近在咫尺的明媚阳光,恐怕这就是身陷于黑暗之中家伙的悲哀。PS:这是一本火影同人。
  • 生命太短 没时间遗憾

    生命太短 没时间遗憾

    这是一本写给那些犹豫不前的年轻人的人生励志作品集,包含了九十多篇文章,共分为八章。作者通过叙述自己和周边熟识的人身上的一些成长经历,以及世界名人的成长历程和成长故事,深入挖掘每个故事中所蕴涵的正能量,告诉我们:生命太短暂,来不及说后悔,当你驻足遗憾,别人正在奔向明天;当你悲叹命运,别人已经看见人生拐点。与其悲观地活着,倒不如积极向上,让生命不留遗憾。
  • 悄悄离去只是为你

    悄悄离去只是为你

    从丑到美,从未婚夫到视目仇人,从傲慢到撒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