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1700000030

第30章 西方人谈爱(7)

(二)非压抑性文明与爱。

马尔库塞在《爱欲与文明》一书的导言中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认为,文明以持久地征服人的本能为基础。”(同上书,1页)

他指出,弗洛伊德的观点是:文明对人类的本能,包括性欲或爱欲,是压抑性的,是一种压抑性文明。而他自己,并不赞成这个观点。他认为,有可能建立一种“非压抑性文明”。

他说在非压抑性条件下,性欲将成长为爱欲……爱欲想使自己在一种永久的秩序中长久不衰。……确实,世界上普遍的缺乏和贫困可被有效地克服,以便普遍的自由逐渐成长,但这种克服似乎是自行推进的,是一种持久的劳动。”“劳动时间和劳动能量的减少,将导致人类生存发生质的变化;决定人类生存内容的,不是劳动时间,而是自由时间。不断扩展的自由王国真正成为消遣的王国。”(同上书,147页)

这里,可以明显地看出马尔库塞受到马克思的影响。

总之,马尔库塞认为,随着人类持久的劳动,随着世界上的贫困的被克服,人类完全有可能得到更多的自由,使爱欲得到更完满的实现。

三、弗罗姆

埃里希·弗罗姆(Erich Fromm,1900—1980),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18年,弗罗姆进人法兰克福大学学习法学。1919年后,进人海德堡大学学习,改学社会学。次年至慕尼黑大学专攻精神分析学。1925年至1930年间,也在柏林精神分析学会接受精神分析训练。1930年,他开始临床实践,加人法兰克福社会观察学会。纳粹在德国执政后,弗洛姆搬到日内瓦,1934年到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工作。离开哥伦比亚大学后,在1943年他帮助组建华盛顿精神病学学校纽约分校。1950年,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出任教授。从1957年到1961年担任密歇根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又从1962年担任纽约大学心理学客座教授。1965年弗洛姆退休。1974年搬到瑞士。1980年,他在八十岁生日前五天去世。

他毕生致力于调和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跟人本主义的学说,其思想可以说是新弗洛伊德主义与新马克思主义的交汇。他是“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者之一他的著作很多,有《逃避自由》(1941)、《自我的追寻》(1947)、《心理分析和宗教》(1950)、《健全的社会》(1955)、《爱之艺术》(1956)、《马克思论人》(1961)、《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1965)、《人的本性》(1968)、《占有还是生存》(1976)、《弗洛伊德思想的伟大和局限》(1979)、《生存的艺术》(1993)、《存活的人》(1997)等。

他关于爱的学说主要在他的《爱之艺术》中,现归纳、评述如下:

(一)爱是对人类存在问题的回答。

他说人类最深层次的需要是克服疏离感。”“对人类存在的问题的真正全面的回答是要在于人际和谐,在于彼此之间的融合,在于爱。”(《爱之艺术》,据赵正国译本,12—21页)

由于人类的天性是一种社会性的高等动物,人类需要在社会中,或人际关系中生存。一旦,人离开了社会,或离开了其他人,人必然会感到最大的痛苦,这就是弗罗姆所讲的“疏离感”。疏离感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只有人与人之间的爱,才能解除疏离感,使人有幸福感。

(二)爱是一种行动。

弗罗姆说爱是一种行动,是人类力量的实践。爱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得到发挥,而且永远不会是强制性的产物。”(同上书,24页)

弗罗姆“爱是一种行动”的观点,对于我们认识“爱”有重要意义。当然,爱需要有理智,但理智并不就是行动,而爱是出于情感的,是一种生命力,是要付出行动的。这是爱与理智的区别。

(三)爱是给予。

弗罗姆税爱是一种主动性的活动,而不是一种被动性的情感。……可以用是一种给予而不是索取,来描述爱的特征。”

“有些人把给予当成一种牺牲,他们认为,正因为给予是痛苦的,所以才应该这么做。”“对有创造性性格的人来说,给予是潜能的最高表达。恰恰是通过给予我们才能体验我的力量,我的富足,我的能力。对活力与潜能增强的体验使我充满快乐。”(同上书,24页)

弗罗姆这段话说得非常好。“爱是给予,而不是索取。”这是爱的真诗。如果将爱看成索取,那就不是真正的爱。正因为爱是给予,爱是不求回报的。不求索取的爱,才使自己感受到爱的愉悦。

(四)自爱与爱人。

弗罗姆说:“爱,在原则上说,是无法将‘对象’跟自己分别开来的。……爱是积极地渴望被爱着的发展和幸福;这种追求的基础是人自爱的能力。”

“一个人能创造性地爱,那他必然也爱他自己。”(同上书,52页)

因此,弗罗姆的观点是:自爱与爱人是统一的。你不爱他人,你就不是真正的自爱,因为你丧失了自己的德性和快乐。

与马尔库塞相比,弗罗姆对爱的观点更接近于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小结:弗洛伊德最早的学说,主要是在性欲方面,后来马尔库塞与弗罗姆将弗洛伊德学说从性欲发展到爱欲,并且与文明的进步联系起来(非压抑性文 明),提出“爱是给予,不是索取”等重要观点。应该承认,弗洛伊德本人和他的学派,对于加深人们对于爱的认识上,有重要的贡献。

辛格论爱

艾维因。辛格(Irving Singer)是美国当代哲学家,他是麻省理工大学的哲学教授。他从1951年开始写作,至今已经有20多本著作。

他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而性(Sex)和爱(Love)是他哲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他关于性和爱的著作有:《人类的性的目的》(1973),《爱的性质》(1984—1987),《爱的性质与追求》(1995),《生活的意义》(1994一1996),《性:哲学人门》(2004),《探索爱与性》《2001》,《爱的哲学——部分总结》(2009)。

从他的著作名称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他是西方现代以性与爱作为研究主题的一位重要的哲学家。

他的最新著作《爱的哲学——部分总结》概要地总结了他关于性和爱的研究成果。此书是他献给美国“性与爱哲学学会”的,于2009年出版(至今尚无中文译本)。从这部著作中,可以归纳他关于爱的研究的一些主要论点如下。

(一)他对西方哲学家关于爱的观点的评述。

辛格对于西方自古代到当代许多位哲学家关于爱的观点或学说,都有所评述。

1.柏拉图

辛格认为,柏拉图是哲学之父,是最伟大的哲学家。他是西方世界中关于爱的探索的开创者。

在柏拉图的中期著作《会饮篇》(The Symposium)中,他借阿利斯芬之口谈到男女同体的寓言(本书第三篇中有介绍)。但在他晚年著作中,如《法律篇》(The Laws)中,柏拉图的观点有很大改变。他反对同性恋,而主张一男一女的婚姻。在《理想国》(The Republic)中,他对于人类爱的理解是:对善的追求,对美的欣赏,对于理想社会的寻求,对科学真理的探索,对于祖国与民族的奉献,对于神的爱。这类高尚的爱远远超越了性爱。

他认为,柏拉图的思想是每个受教育的人都应该学习的。

2·休谟

辛格提到休谟关于爱的学说。休谟认为有两种爱,一种是性爱;另一种是仁爱。按休谟的观点,性爱是很有活力的,也没有任何错,即使是婚前的,或非婚的。但休谟坚持认为,性爱只是爱的一种,它很快可以转人仁爱。仁爱关心人的幸福,也仰慕对方的善良。

休谟认为,性爱有三个组成部分:双方的热恋,对于对方的美丽的爱,对于对方的责任感。

辛格指出,休谟关于性爱的分析是很有意义的。

3.叔本华

辛格对叔本华的评述是:叔本华是悲观主义者。叔本华认为,世界是意志(will)推动的。意志的目标是在生物学上保存并延续人类,而爱只是它的设施(device)。爱使一男一女在一起,发生性的关系,从而产生下一代。对叔本华来说,爱基本上就是性。

叔本华认为,人类要解救自己,就要拒绝接受意志,这样才有人的尊严与快乐。

4.尼米

辛格指出,尼采是受到叔本华的深刻影响的。

尼采早期基本接受叔本华的思想,后来建立起与叔本华有所区别的哲学。叔本华要求人们要对意志说“不而尼采提出,我们要学习怎样对意志或自然说“是”

尼采一个重要观点是“命运之爱”,就是接受任何事物,按事物的本性去爱任何事物。这是尼采对于“超人”的理解。超人就是意志的主人,它能实现事物的本性,并且充实它们。尼采在他的著作中的超人的例子是艺术家。他肯定,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知道怎样去爱,怎样在与各种事物的关系中发挥创造性。

5.弗洛伊德

辛格谈到弗洛伊德关于爱的二元论。辛格指出,20世纪以来,许多哲学家对于“真正的爱”与“坠人恋爱”进行了比较。一般认为,真正的爱是与婚姻相联系的,与对方生活在一起,并不必须有热恋或性感的快乐。这里又联系到休谟的两种爱的学说。

有男性病人向弗洛伊德诉说我在情妇那里能享受到性的快乐,而在妻子那里却享受不到。”弗洛伊德向病人宣传的观点是你能贪欲的地方,你不能爱;尔能爱的地方,你不能贪欲。”

这是弗洛伊德的爱的二元论观点。

6.桑塔亚那

辛格认为,乔治。桑塔亚那(Geoge Santayana)是20世纪最重要的柏拉图主义者,或新柏拉图主义者,同时,他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与自然主义者。他将两种思想(即理想主义与唯物主义)融合起来。

他不赞成以下观点:科学是真理的唯一源泉,而宗教是意识性的伪科学。他对于宗教怀有深刻的理解,同时他对于友爱与其他人类爱的形式也有深刻了解。

辛格特别赞赏桑塔亚那关于两种爱有共同源泉——即诚爱(Piety)的观点。诚爱指的是:对你的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对伴你而生的你的文化与宗教虔诚。

辛格承认,虽然他不完全同意桑塔亚那的某些观点,桑塔亚那的思想对他自己影响甚大。

(二)西方社会中爱的历史发展。

辛格专门分析了西方社会中爱的历史发展。他指出,在西方社会,爱从中世纪的贵族化爱,转变到近代的浪漫化爱,又发展到当代的民主化爱。

1.贵族化爱

据他分析,贵族化爱有如下特点:

(1)基督教是中世纪是主流宗教,而“神爱”(Agape)是基督教的核心观念。“神爱”是上帝的爱的赠予。辛格承认,他自己关于爱的赠予的观点来自基督教的“神爱”。

(2)贵族化爱是将基督教思想的人性化。它包括对自然的爱,不仅因为自然是上帝的创造物,并且因为它本身就值得爱。人类可以有爱,并不只是与上帝有关,还可以与另一个人,特别是异性者相爱。人们可以像爱上帝那样地热爱他的伴侣。

(3)贵族化爱的社会圈子很小,主要是在精英阶层,不包括一般百姓。而出身下层的人,如诗人,可能颂扬上层的妇女。

2.浪漫化爱

浪漫化爱是从17世纪时的清教主义与理性主义开始的,它继承了贵族化爱的部分观念。清教主义者主张在宗教框架内享受人类的性爱。理性主义者主张不盲目地服从性感的激情,而对待爱有理性的认识。

莎士比亚在他的杰出的戏剧中表达了浪漫化爱的观念。

到19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平等、博爱、自由的思想渗透进来,鼓励人们去爱任何一个他希望爱的人,而摆脱家长的干涉。

同类推荐
  • 禅悟

    禅悟

    佛理小故事,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和宝贵的智慧,能够带领我们走出烦恼,进入一个沉静而祥和的世界。本书就是用佛理智慧讲述小故事中的大道理,其内容包括人生、爱情、亲情、事业等各个方面,很好的阐释了人性迷失的种种原因,帮助人们解压解惑,让人们的心灵接受一次前所未有的洗涤。
  • 中国儒学之精神

    中国儒学之精神

    郭齐勇教授作为中国新一代的儒者,数十年来沉浸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研究,《中国儒学之精神》即汇聚了作者二十多年来在大学与民间演讲儒学的成果。全书深入浅出、全面而又有重点地论述了儒学的源流、一代宗师、发展轨迹、经典著作;儒家的礼乐文化、社会理想、治国方略、管理智慧、人性学说、核心价值、人生意境;儒家人文精神的特色、当今的意义与价值,经济全球化下的创造转化与应对之道。对学术前沿的课题,如儒家与自由主义的对话、公与私、公德与私德、亲亲互隐与人权、儒学的宗教性及宗教对话等论域,亦提出了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有拨乱反正之功。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态的重要构成因素,它深深地扎根于民间。儒家文化的许多价值理想一直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中华文化可大可久的根据。
  • 方圆道:快意人生的美丽谎言

    方圆道:快意人生的美丽谎言

    本书主要讲述了人物的价值观、处理哲学,是很有教育意义的书籍。
  • 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宽广的心量除了跟与生俱来的气质有关系外,还需要靠后天的觉悟和修行来逐步拓宽。星云大师在本书中具体而微地刻划出人间万象与众生实相,深入浅出的探讨世间的问题与人生的哲理,从生活、工作、艺术等各个层面,分享了修身养性方面的智慧。以宽己之心容人,心量越大,福报越大。我们的心量有多大,就能够完成多大的事业;如果我们能够包容一家,就能够做一家之主;能够包容一市,就可以做一市之长;能够包容一国,就可以做一国之君;能泯除一切对待,包容整个法界,就可以随缘应现,逍遥自在,成为法界之王。
  • 伦理学与人生

    伦理学与人生

    本书系作者专心致志撰写22年而成的150余万字的《新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8年修订版)之精粹。它几乎将每个理论问题都化为一个鲜活的人生案例,通过解析各个案例而系统展现伦理学博大精深之原理,因而名之为《伦理学与人生》。
热门推荐
  • 滅神图

    滅神图

    挡我路者,管你是天上的仙,还是地上的妖,一并铸成材料!岑风望着自己的躯体,黏成一块,就如一根巨大的棍子长出一个脑袋,心道:不知何时才能重新变回正常的手脚,总不能一直这样做根人棍吧!
  • 大风歌:风之碎

    大风歌:风之碎

    该诗丛诗歌作品以中国初民时期到西周后期的历史文化为观照对象,宏阔的人文架构是诗歌的精神脉络,散步在民间的信仰、宗教,以及政治、哲学与人学范畴的诸种题材,是本诗丛所涉及的广阔范围。
  • 冷宫废后,无良邪王欺上榻

    冷宫废后,无良邪王欺上榻

    一朝穿越,千暮雪梦醒之后竟成了东凌国尊贵的太子妃。然,大婚当日皇帝驾崩。太子继位,她也成了高高在上的皇后。而她的夫君凌千夜,竟然大婚后将她视为隐形人!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既然如此,她可不想冷宫中寡度余生。于是,她开始想尽办法逃离……骨节分明的大手将她一把拽住,疼痛瞬间蔓延四肢百骸。“皇后,既嫁与我,又想去哪里?”他问,眸中带着阴沉。千暮雪咬唇忍疼,在寒冷的夜里昏死过去。原来,他并不受宠,又被逼迎娶了她。而她姐姐,竟是逼死他生母之人。他应该是恨她的吧?她自愿搬入冷宫,本以为可以躲避过这一切,而他却附身在她耳边轻笑:“皇后好手段,欲迎还拒?”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枪舞天下

    枪舞天下

    命运之人,天道之敌。他身边的人屡次遭受劫难。他说到:“哼!天道,那是什么,天道敢夺走我身边的人,我必定灭了天道。”前面的剧情并不是怎么好,大概二十章一后就会好。
  • 秦破军

    秦破军

    师傅对他说:“想做就去做吧,顺心就好。”他点点头,然后开始做觉得顺心的事。他不关心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也不在乎万古洪荒谁为主宰,只愿遵从本心,只愿顺其本意。但是,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他真的能一切顺心吗?他,名秦川,字破军。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剑心不灭

    剑心不灭

    古镇上的瞎子少年惨遭灭门,遇剑神之子一缕残魂相助,踏上复仇之路。斩圣地,灭古教,一人一剑荡尽天下不平之事
  • 陌名

    陌名

    自盘古开天辟地,混沌初开,阴阳分离,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降为地,天地间演绎出万种生灵,人为众灵之首,只因身体天生有均衡的三元,气元在下,体元在中,神元在上,自盘古开天辟地,混沌初开,阴阳分离,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降为地,天地间演绎出万种生灵,人为众灵之首,只因身体天生有均衡的三元,气元在下,体元在中,神元在上,三元归一成就神魔之体,念分善恶,修恶为魔,修善为神。人有善恶伴生,善恶只在一念之间,成魔成神往往就在一瞬之间,善恶无错,神魔也没有错,谁又有错了呢?
  • 海贼王之超人降临

    海贼王之超人降临

    喜欢海贼王的杨运重生在了海贼王世界,杨运觉得自己该为这个混乱的世界做些什么,在吃了海贼王世界的特有恶魔果实---超人果实之后,杨运终于知道了自己前方的道路---正义与和平。
  • 风华五尊:冥帝独爱妃

    风华五尊:冥帝独爱妃

    【该小说读者交流群(风华五尊:冥帝独爱妃)群号为:494998973,入群密码为:1556889】她,为师父一言回归大陆。“在她回归时,一切便开始了,再没有停止的可能,结局只能有一个!”冷傲无情、霸气狂妄的她,是因为四个生死与共的伙伴而变,还是因为宠她入骨的他而变。千年阴谋尽显,大陆合五为一的秘密,五族凤凰的不灭情谊,魔尊统治天下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