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5400000030

第30章 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文化(1)

冲突问题的理论阐释

本部分基于上述个案考察结果,以文化冲突的相关理论为依据,对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文化冲突的类型和成因进行阐释。笔者认为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的文化冲突表现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冲突及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同时认为具有伦理性、人文性、和谐性和中庸性等基本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城乡两极分化而不利于农村社会文化发展的二元结构文化,具有乡土性、封闭性、保守性、贫困性、悠闲性等基本特征的传统农村文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农村中小学的教学价值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都会对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形成一定的文化阻滞力,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文化冲突问题的产生。

第一节 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文化冲突的类型“冲突创造新规范和价值观念,矫正权力与权威中具有破坏性的因素,引起一定的变革。变革常常是作为冲突的结果而出现的。”当今,中国社会文化正经历着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在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新旧交替、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融汇合中,作为文化变迁表现形式之一的教学改革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文化冲突。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文化冲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类。

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是一个民族在长期与自然自由自觉的交往活动中所累积与积淀下来的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等各种事物的总称。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的古代文化,即从远古至晚清以前这漫长历史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古典文化。有学者把中国传统文化界定为:“以中华为创造主体,于晚清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稳定结构的,世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

自晚清之后,中国逐渐走上了现代化之路。与此同时,中国文化也经历一个从传统文化到现代文化转型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必然会发生文化冲突。因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是两种截然异质的文化,由传统所塑造出来的国人饱受旧的价值心理和价值意识的钳制,依循原有的价值观念和价值指南支配自己的行动,对新的价值观持排斥态度。而现代文化有其自己的价值尺度,它在不满传统文化的落后、冲击传统文化体系的同时,也根据社会的需要,在风俗和信念、目标和价值、行为和规范等方面建立起新的特征,沿着新的价值取向发展。考察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可以说它就是一个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相互冲突的过程。从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到五四运动的“全盘西化”,实质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到精神层面的较量。概言之,现代化过程就是传统文化型式“解构”和现代文化型式“建构”的过程,同时也是现代文化冲击、否定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化抵制、排斥现代文化的过程。

就教学改革而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表现为教学改革中所传递的新的思想观念、价值规范与现实中人们的行为方式相左。在教学改革中,不同的人们并不一定都按照新的文化型式要求在价值认识和判断上采取一致的看法,他们都拥有着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这样就造成了观念和现实、思想和行为的冲突。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教学传统文化。无论这些传统的价值取向如何,它们均弥漫在教学的方方面面,渗透在教学生活之中,潜移默化地对人们发生着持久而深刻的影响。诚如温元凯先生在《中国传统文化潜结构的改造》一书的前言中指出:“你搞改革,没有人公然站出来反对,但你每走一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步,就会发现来自四面八方的牵制力,使你动弹不得。这种牵制力往往使你感到对手强大,但又看不到摸不着,犹如唐·吉珂德大战风车。”这个牵制力就是文化,准确地说是传统文化中那些阻碍教学改革的因素。这些因素必然存在许多与今天时代和价值追求不相符合的方面,形成了现实中对教学改革的阻滞力。

中国文化的历史悠久、丰厚硕大所产生的负荷作用,以及几千年的封闭状态和专制主义的超稳定结构控制功能所形成的保守心理,已折射到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之中。一些农村学校管理者和老师由于受旧的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较深,对新教学理念不理解、不接受。单纯追求学生分数的“应试教育”的旧框框仍禁锢着他们的头脑,对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身体素质等方面培养的重要性并未引起他们的重视。已经习惯了某种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的教师,变革其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重建教学文化,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从教几十年,不也培养了那么多人才吗?”视旧有的经验为法宝,敝帚自珍,严重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对新教学理论的吸收,抑制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

“师道尊严”,要求学生对教师绝对服从;旨在维护教师尊严的古训,畅通数千年,至今仍然在影响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这种强调教师“绝对权威”的控制型教学文化,不利于民主、平等、和谐、融洽师生关系的构建,助长了教师妄自尊大的心理意识,扼杀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创造精神的发扬和独立人格的培养。不少农村学生家长仍把升学作为自己孩子的唯一出路,跳出“农门”是广大“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农村学生家长的迫切愿望。家长、社会评价学校和教师的唯一指标仍是学生的考试分数,传统农村中小学教学在培养人才的目标上,既然难以摆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窠臼,那就自然以升学、跳出“农门”、改变农业人口身份为满足。如果谁能接受高等教育,到大中城市谋取一份职业,那他就被视为乡村的一种荣耀和农村教育的硕果。这种评价标准使学校和教师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包袱,恐惧新的教学方式使用不好会影响考试成绩,这种对失败的顾虑心理使不少农村学校和教师产生对教学改革的阻抗。

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文化价值观的影响较深,在长期教学工作中已经习惯了原有的按部就班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存在着求稳怕乱、不愿承担风险的思想,对新的教学方法不理解、不接受。目前,尽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呼声一片高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已成共识,而传统文化中那些与当今时代和价值追求不相符合的方面形成了现实中对教学改革的阻滞力。这种弥漫在教学实践中因传统而来的种种负面影响,束缚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固化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当自上而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给现实中的人们带来强烈冲击时,很多人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但迫于这种改革的压力,不得不在表面上附和,而在内心和实际行为上却存在着抵触情绪,于是仅仅将教学改革停留在口头上,内心并不支持;也有很多人虽从思想上完全接受了新教学理念,然而在实践中却感到迷茫,不能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将观念转化成行为。这些习惯思想观念依附于传统教学行为之上,对新的教学行为消极抵制,成为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桎梏。

二、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冲突

文化样态是指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方式。从社会主要阶层的构成和存在状况的角度划分,文化样态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占统治地位的为官方所认可或颁布的统治思想或意识形态的官方文化,二是由社会的知识分子特别是人文知识分子所代表的自觉的精英文化,三是以一般民众为主体自在的大众文化。在特定的意义上,我们可以把这三种文化样态理解为主流文化和亚文化的关系。所谓主流文化,主要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社会中占主导地位或起支配作用的文化,它往往就是官方的统治思想或意识形态,此外还包括被官方思想完全认同的并为官方思想提供依据和论证的精英文化,即知识分子文化;而亚文化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结构的群体的各种特殊文化,也包括在社会中不占主流地位、非官方的知识分子的精英文化。

社会文化中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冲突,主要表现为阶级(阶层)间的文化冲突。因为在阶级社会里,由于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们在社会中不同的身份、地位、利益等,各自寻找自己的社会认同和社会归属,于是形成不同特质的文化样态。列宁曾说:“每一个现代民族中,都有两个民族。每一个民族文化中,都有两种民族文化。”人类文化史上所进行的斗争,无论是在政治、宗教、哲学领域内,抑或是在其他意识形态领域内,主要表现为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斗争。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教育也因这种阶级文化之间的对立而分为两种,一是统治阶级的教育,另一种是被统治阶级的教育。这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教育,在各自强化着代表本阶级利益的思想观念的同时,也反映着与另一阶级的对立。教育毕竟是从属于一定阶级的,不存在超阶级、超政治的教育,教育者从自己所属的阶级利益出发,向受教育者灌输着一定的思想意识,力图使他们接受特定阶级的普遍观念。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涉及与其对立的阶级的普遍观;他们从传授本阶级的思想观念出发,排斥、批判对立阶级的价值规范,使受教育者逐步意识到不同阶级文化的差异、竞争和对抗。

因为主流文化是居于统治地位社会力量的思想与行为的方式和规范,协调着统治阶级内部以及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维持社会生活的秩序,保障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使全体社会成员在政治倾向、行为规范、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方面达到一致,实现基本社会生活中的必要共识和意志统一,所以客观上必然要求主流文化成为学校教学的主导。这样,一方面可以维系人类种族的延续与发展,把社会共同的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使每个个体都有机会接受主流文化,以保证每个个体的社会化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它体现了社会统治者的地位和政治、经济要求,反映了社会的时代特征。然而,由于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们在社会中身份和地位的分野,有着根本性的利益冲突。“在历史上任何时期,教育都是各阶级争夺的主要阵地,是传播阶级思想的主要手段。

它所传递的阶级文化的冲突既使受教育者明了所属的意识形态,也使受教育者意识到了与其相对立的另一阶级。换句话说,使他看到了不同阶级文化的冲突。”故此,在教学改革中必然存在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对立和冲突。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冲突,一是表现为在教学目标上的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张力。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是不同教育学家为解决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矛盾而给教育开出的不同“处方”。个人本位论强调儿童的需要、兴趣,主张教育应促使人的个性化,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的需要、规范,主张教育应促使人的社会化。长期以来,由于受我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将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因此教学必须以社会为本位,“塑造社会我,这就是教育的目的”。这样,在片面强调满足社会需要时,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二是教学内容上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之间的张力。由于文化的多元性,客观上诉求教学的多样性。然而,我国原有高度统一为核心标志的教学管理体制,无视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极不平衡的实际,目前我国中小学执行国家统一的课程方案,使用单一的课程标准,出现“千校一面,万人一书”的局面。“此种单一的文化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特别是学生的生活形态、社会经验等文化背景所造成的差异,致使课程文化与学生文化背景出现割裂和断层,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内容的单一性,既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同时也制约着教学自身的进步。

同类推荐
  • 给教育燃灯

    给教育燃灯

    本书旨在介绍民国教育家们的教育观念、教育实验及对教育症结的探索,细致再现民国教育思想的美丽景观。书中收录的文章包括:“从智识阶级的剩余来分析现代中国教育”、“教师的自救”、“教育感言”、“今日中国之教育”、“中国现代教育之症结”、“中国学校教育之史的观察”等。
  • 强迫症患者必读:乌托邦清单

    强迫症患者必读:乌托邦清单

    列清单强迫症患者必读。康夏:专栏作者,偏执病人,分类狂,绞尽所有脑汁为构筑美好乌托邦书写清单。
  • 华语广播电视媒体语言研究

    华语广播电视媒体语言研究

    华语广播电视媒体使用的语言,作为华语广播电视的信息传递媒介,是受众直接感受的信息要素。世界范围内的各种华语媒体,使用着各不相同的声音。一个媒体使用什么样的声音,看似是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却包含了各种考虑。世界范围内各华语媒体所使用的语言,有更多语言之外的因素在起作用。分析华语媒体使用的语言,不仅可以了解媒体语言本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还可以了解与媒体语言相关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本书就是力图通过观察和分析各种华语广播电视媒体及使用的语言,引发人们对华语广播电视媒体使用的语言及相关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
  •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是一部探究媒介、传播与国家命运关系的学术专著。以“传播何以改变国家命运”为研究命题,通过概念界定、理论推演、模型建构、案例分析来揭示国家兴衰中的传播奥秘,启发中国和平崛起的传播战略。在复杂系统理论的逻辑框架下,采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典型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背后的诸多传播问题,清晰呈现媒介传播在历史兴衰中的动力机制,丰富发展了媒介理论,展示了传播思想的学术魅力。引证材料翔实,理论思考严密,宏大叙述鞭辟入里,精微分析智趣横生。
  • 袁宝华文集第二卷:文选(1981年2月-1984年6月)

    袁宝华文集第二卷:文选(1981年2月-1984年6月)

    本文集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热门推荐
  • 无上依经

    无上依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入梦寻缘

    入梦寻缘

    缘来为你,看冒牌公主大显神通,如何在这异世界过的风生水起。本想快快梦醒,却不知为何,仍想为你继续留在梦里。很想大声的告诉你:倾尽一生残梦为许一世沧情
  • 明伦汇编人事典洒扫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洒扫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花千骨之画骨情仇

    花千骨之画骨情仇

    花千骨来到长留寻找白子画,白子画却重新收徒,花千骨又对白子画恨之入骨,结局到底是你(白子画)死还是我(花千骨)亡还是我们在一起。敬请期待
  • 阿尔特里亚战记

    阿尔特里亚战记

    生存与阿尔特里亚大陆的永恒战士,背负着属于自己的荣光,与毁灭与黑暗之中苏醒,崛起。当救世主再次觉醒,伴随着不朽的永恒,旧月打破枷锁,荣耀背负吾身。
  • 命运塔罗丨契约恋人

    命运塔罗丨契约恋人

    “签了它对你我都有好处,我相信上面的条件是你无法拒绝的!”坐在她对面的男人说完这句话后递给她一份契约。只是一份契约?没错!就是只是为了给她看并且签署一份契约,而不惜包场整个酒吧,在她眼中这个男人绝对是穷得只剩下钱了。契约的条件的确是让她无法拒绝,契约生效的那一刻起她原本的人生脱离了轨道。明明只不过是一份到期无效的契约,却能够将八竿子打不着的人紧紧拴住。总是能在意外的时间遇到象征着那张大卡那女祭司牌的黑袍女人,在女人的塔罗牌里藏着她今后的人生。不能拒绝的契约给她带来的除了那个不能拒绝的原因之外更多的是潜伏于身边的危险……
  • 妖灵盛世

    妖灵盛世

    前世他是一代鬼医,一手毒术出神入化,结局却是自杀身亡。睁眼在异世,他决心登上世界之巅,重现辉煌!PS:这是一个妖灵的世界。不是每人都有妖灵,妖灵可以辅助人们的生活。五岁到九岁都可觉醒妖灵。若觉醒成功,拥有一些特别的妖灵可进行修炼,从而视妖灵特牲成为灵师、炼药师、炼器师等受人景仰的职业。
  • 义士行侠传

    义士行侠传

    什么是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是么,那么江湖到底在哪里?在每个人的心里,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不一样的江湖,每个人的江湖都有自己的故事。天下第一的武器是什么?应该是剑吧,什么剑,剑面锋利,无攻不破!或许是刀吧,那应该是什么样的刀,一把很长的刀,刀面如镜面,刀锋出鞘,威震天下!有这么厉害的刀么?或许有或许没有!此话怎讲?刀不一定要快。他是什么样的人?他是义士,是侠客,真正的江湖人!那他人呢?在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他的身影,你会遇到他的,迟早会的。
  • 天地玄灵之风雨

    天地玄灵之风雨

    天有天气,地有地气。天地与气息共息,得灵气。得灵气转玄气。共得玄灵。夜黑高,逃亡?不!我要坚持!血满刀,溅天路!人则我,我则人!天神敬,鬼魂惊!人不无志!进上大殿!
  • 绝世狐仙之朕爱你入骨

    绝世狐仙之朕爱你入骨

    千百年前一樵夫从老虎口下救了一只白狐,为其疗伤并将其放生。千百年后,白狐早已拜名师,化成人形,本欲步入仙界,怎奈师傅告知其尘缘未了,经过几番轮回转世,当年的樵夫已经是当朝的小皇帝,小皇帝刚刚登基,皇权有太皇太后把持,内有叔叔夺权,外有番邦入侵,看女主如何帮皇帝坐稳江山,开疆拓土。皇帝雄才大落,霸道温情,女主济世为民,温柔善良。功成名就之时,一边是温柔多情的皇帝,一边是为之修炼千年的仙界,本欲成仙,心却遗落人间,欲伴君侧,又恐人妖殊途,艰难的抉择,女主何去何从?(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