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14200000039

第39章 “两浙”作家的审美观照与新文学的书写谱系(1)

鲁迅指出:“在一切人类所以为美的东西,就是于他有用——于为了生存和自然以及别的社会人生的斗争有着意义的东西。”在完成了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现代转换之后,“两浙”作家的审美观也显示出一种建构性的特点,即首先在审美理念层面上,表现出对传统审美意识、价值、形态创造性转换的特点。鲁迅曾明确表示,要“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同时也要“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在对“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学”进行全方位批判的同时,也要将新文学的建构置于中西文化、文学的相互交汇、融合的潮流中进行认真的审视。“两浙”作家在新的审美观照中敏锐地发现传统文化、文学的落后性与不适应性,进而在批判当中进行新的审美聚焦,进行新文学价值的美学建构,完成新文学审美意识由传统向现代的根本转变。

席勒说:“当人还处在纯粹的自然的状态时,他整个的人活动着,有如一个素朴的感性统一体,有如一个和谐的整体。感性和理性,感受能力和自发的主动能力,都还没有从各自的功能上被分割开来,更不用说,它们之间还没有相互的矛盾。”从总体上来说,中国古典文学的审美意识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与制约,非常注重建立人与对象之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和谐”的相互关系,注重将“和谐”之美作为审美的最高价值准则,不论是在人生实践上,还是在艺术审美实践上,都追求“乐而不淫,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和谐审美意境。

中国文学和美学都突出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知行合一的实用理性精神,直观体验和感悟人生的思维方式,非功利的人生价值尺度,从容中庸的人生态度,尽善尽美的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贵和持中的人际关系,充满人性之善的人文关怀,重视天人关系和谐与人间秩序等方面的重要内涵。可以说,中国文化以其内涵的丰富性和精神价值的恒久性,深深地影响了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历史、人生、哲学、伦理、文学等各个领域。

然而,时过境迁,古典“和谐”之美在遭遇现代审美意识冲击中,其价值与意义就愈加显示出它的不合时宜性、滞后性和历史局限性。古典“和谐”美在理论建构上,大都缺少周密论证,多是感悟之得、经验之谈。像“形”、“神”、“气韵”、“妙悟”等,都没有严格的逻辑内涵和外延,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多义性和模糊性,与现代文明那种讲求规范性、系统性、结构性的审美要求格格不入,加上在长期演变中,古典审美意识所体现出来的负面特征,也使其本身难以再作为时代的主流审美意识而占据中心位置。一种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现代审美意识,开始出现在新时期的文坛上。如近代以来强调“我手写我口”的,带有鲜明的“自由”性质的审美意识,在五四时期就有了质的发展,直接促成了现代“对立”、“崇高”型审美意识的诞生。“两浙”作家在接受时代审美的要求当中,率先对此作出了积极、主动的对应和选择。

第一节 “两浙”作家的意识聚焦与思想张力

周来祥在论述中国古典美学属性时认为,中国古典美学“基本上属于古典主义”,因为古典主义“以素朴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为思想基础,强调差异、杂多的统一,以和谐为美,以人与自然、物与我、再现与表现、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结合,作为艺术的理想。它要求形式的和谐(形式美),更重视社会伦理的和谐(内容美)”。以“和谐”为核心的古典审美意识,追求理想与现实、感性与理性、现象与本质、再现与表现、内容与形式的单一,朴素、谐和的统一,并在审美感知和审美想象上,注重审美直观性和经验性的把握和传达。

“两浙”作家对古典审美意识进行了扬弃性的批判,如鲁迅就对古典的“和谐”审美意识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批判。在他看来,古典“和谐”之美的具体功能特征,就是使人消除缺陷和不平,保持“超稳定”的社会结构状态和心理平庸的平衡状态。所谓“和谐”、“中庸”,塑造的只是“沉静,而又疲弱”的“默默生长,以至枯萎”的性格——心理特征,也就是“教人不要动”。对由古典“和谐”之美“四平八稳”式的审美规范,鲁迅表示了强烈的不满,譬如,对由追求“和谐”而提出的“大团圆”、“十景病”、“类型化”等,他就提出了强烈的批评,认为其直接的结果就是为国民制造出了一条“瞒”和“骗”的“奇妙逃路”,并且日益的堕落,缺乏“直面人生”的勇气。周作人在论述“人”的文学时,也明确指出:“全是妨碍人性的生长,破坏人类的平和的东西,统应该排斥。”显然,在中国新文学的视域中,古典的“和谐”审美意识,作为一种历史形态,如果不对此进行创造性的价值转换,它也就难以再适应新时代审美发展的需要。

如何打破古典的“和谐”,迈向现代的“对立”、“崇高”,为中国新文学选择、建构与之相适应的审美意识,就成为中国新文学建构新的美学标准的关键。中国新文学大多直接以近代西方文化、文学和美学的价值尺度为参照系,选择以近代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审美意识(其中也包括后来的现代主义审美意识)为主导的现代审美标准。

这种审美意识的核心是强调人与对象之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对立”与“崇高”,追求的是以“对立”、“崇高”为代表的审美理想。反映在文学领域,就是要求文学能够正视现实人生,表现以“对立”、“冲突”为主导线索和特征的人生内容,注重反映人生的缺陷和内在矛盾,真实地暴露和批判现实人生和社会的黑暗与丑恶,表现人生不可调和的悲剧,引起人们对自身生存境况和前途命运的高度关注,强调个性化的人物典型塑造。鲁迅曾以近代西方文化、文学发展为例指出,西方文化“常进于幽深,人心不安于固定”,故“十九世纪以后的文艺,和十八世纪以前的文艺大不相同。十八世纪的英国小说,它的目的就在供给太太小姐们的消遣,所讲的都是愉快风趣的话。十九世纪的后半世纪,完全变成和人生问题发生密切关系。

我们看了,总觉得十二分的不舒服,可是我们还得气也不透地看下去”。在鲁迅看来,近代西方文学前半部,还显得安宁、平和、消闲,而随着文明进程的发展,后半部的对立、冲突、动荡,则是显而易见的。这说明从古典的“和谐”到近现代对立性质的“崇高”,审美意识的转变是一种历史发展的趋向。鲁迅的意图很明确,就是要选择这种“对立”、“崇高”型的审美意识来打破古典的“和谐”。用他的话来说,是要“对于中国的社会,文明都毫无忌惮的加以批评”,“偏不遵命,偏不磕头”,“偏要在庄严高尚的假面上拨它一拨”,“偏要使所谓的正人君子也者之流多不舒服几天,所以,自己便特地留几片铁甲在身上,站着,给他们的世界多一点缺陷”。

鲁迅还大声疾呼,“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因为“看中国书时,总觉得沉静下去,与实人生离开;读外国书——但除了印度——时,往往就与人生接触,想做点事”。在向国内介绍近代西方文学时,鲁迅选择的大都是近代西方文学中那种偏重于“对立”、“崇高”性质的“力之美”的作家作品。从介绍“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摩罗诗人,翻译域外小说,到弃医从文后,系统翻译、引进近代西方文化、文学,鲁迅都坚持了“崇高”型审美标准,其目的是要在五四文化转型时期,用这种“崇高”型审美意识——“天马行空似的大精神”,冲决传统的、古典的“和谐”之美的囚笼,在“立人”的思想层面上,创立新的文化和新的文学。在创作实践上,鲁迅也是着重突出那种带悲剧性的,揭示现实人生缺陷、阴暗面的内容,主张写出人生的“血”和“肉”来。在《摩罗诗力说》里,鲁迅大力倡导“恶魔派文学”,以为“恶魔者,说真理也”。

由此,鲁迅向古典“和谐”审美意识进行发难:“中国之诗,舜云言志;而后贤立说,乃云持人性情,三百之旨,无邪所蔽。夫既言志矣,何持之云?强以无邪,即非人志,许自繇于鞭策羁縻之下,殆此事矣?然厥后文章,乃果辗转不逾此界。”在中国文学史上,《摩罗诗力说》可以算得上是第一篇公开提倡“恶”(亦是“崇高”型审美形态)的文章。鲁迅推崇上抗天帝、下制民众的恶魔,就是要求新文学能够具有“恶”(“崇高”)的审美性质,扫除古典的文雅、中道、阴柔、伪善,倡导“力”(“对立”、“崇高”)的文学。

鲁迅确立的审美意识,乃是一种“对立”、“崇高”型的审美意识。在美学形态上,“崇高”型审美意识打破了古典“和谐”美所强调的均匀、稳定、平和、有序的美学原则,提出运用对立、冲突、动荡、无序的美学原则,处理美与艺术各元素之间的审美关系。在审美感受上,强调了现代人在纷繁、激烈的社会和人生动荡中,那种痛苦与愉悦、自由与焦灼、束缚与解放等对立的、复杂的情感混合之感受与生命之体验。在审美本质内涵上,突出“对立”、“崇高”所反映的近现代社会人与对象之间的矛盾,呈现出近现代社会以“力”、“悲壮”、“悲凉”和“孤独”为特征的审美走向。周来祥在论述近代“崇高”型美学属性时指出,近现代“崇高”型美学意识“是偏重于矛盾的对立。它的美学理想不是和谐的美,而是对立的崇高。崇高是它们的美学理想,对立是它们美学和艺术的哲学根源。崇高是主体实践和客观规律的对立,主体要去掌握客观规律,客观规律抗拒它,它和规律之间形成对立,在对立当中趋向于掌握规律”。

在现代社会充满着矛盾冲突的生存境况中,“两浙”作家对新文学的美学建构,当然离不开对现代社会和人生规律的掌握。周作人在提倡“平民文学”时就特别强调,“平民文学应以普通的文体,写普遍的思想与事实”,“平民文学应以真挚的文体,记真挚的思想与事实”。平民文学“乃是研究平民生活——人的生活——的文学”,“乃是对于他自己的与共同的人类的运命”。在“两浙”作家看来,新文学的美学建构指向“对立”和“崇高”,就不再是表现古典文学所要致力表现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或英雄美女,而是要反映包括普通平民在内的所有人的性格特征、心理状态和历史命运,展现现代社会真实的生存境况。因为这既是对现实人生的真实反映,又是对现实人生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鲁迅的审美意识是具有代表性的,它不仅是“两浙”作家新的审美意识确立的标志,同时也反映了中国新文学的主流审美意识。正如周作人所指出的那样:“中国文学中,人的文学,本来极少。从儒教道教出来的文章,几乎都不合格。”无论是鲁迅的“争天抗俗”的审美理念,还是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的审美主张,在审美意识上都鲜明地表现出了对古典“和谐”审美意识的批判精神,一种对新文学新型审美意识的建构精神。以鲁迅、周作人为代表的“两浙”作家的现代审美意识,应该说,是一种足以表现觉醒之后的现代中国人的创造精神和反映现实人生的“真的恶声”。“两浙”作家为新文学选择“崇高”型审美意识,与近代以来那种被新思想、新文化唤醒的中国人民的审美理想是趋于一致的,与整个中国新文化的发展方向也是趋于一致的。

当然,从审美意识发展过程上看,“对立”、“崇高”型审美意识并不意味着终极。历史是螺旋式上升与发展的,向更高层次的“和谐”回归,应是这一个螺旋式发展的终极。从这个角度来说,“对立”、“崇高”型审美意识是在“偏至”中发展过来的,本身就充满着矛盾、充满着悖论。打破和谐、崇尚对立、追求崇高,表明其自身不可能是完整的、定型的。这种状况反映在中国新文学的美学建构上,人们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新文学美学建构的动态性、发展性和矛盾性特征。

审美意识的确立,往往是在人的广袤的精神世界中完成的。既然人有一个与宇宙相仿的精神世界,那么,人就得不断地给它构筑一个相对应的模式,确立相适应的意识原则,想象出种种神话,演绎人生,透视心灵,从中观照人的生存、生命、精神和命运。随着古典“和谐”审美理想的分崩离析,一个完整、完满和充满乐感的精神世界消逝了,取而代之的将是一种多元的、离散的和孤独、忧患的心灵世界。如果说受古典“和谐”审美意识的制约,古典文学的想象往往是偏重于追求静态的物像与宁静、淡泊之心灵镜像的糅合,呈现出一种静谧之美,那么,受现代“对立”、“崇高”审美意识的制约,新文学的想象则往往是偏重于追求动态的物像与骚动不安、充满忧虑、矛盾和苦痛之心灵镜像的糅合,呈现出一种动感之美。中国新文学就是生成在这种特定的审美语境之中。

同类推荐
  • 土塄上的孩子(高平作家丛书)

    土塄上的孩子(高平作家丛书)

    夯者脸上开心的笑容,幽默风趣的夯歌,瞎子富才与高平鼓书,心地善良的父亲母亲……作者用朴实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充满乡土气息的温馨画面。使我们在感受人间真情的同时,也仿佛看到了,作者那颗善良、朴实的心灵。城市化的今天,乡村正远离我们而去。“我确信乡村会永远存在,而且会以一种稳定的姿态坚守着脚下的土地”。多么善良朴实的百灵啊!我深深地为她这份对土地对乡村的执着而感动着。
  •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思想拾零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思想拾零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之“思想拾零”收录了中外多位名家的散文,他们有对世态人情的感叹,有看透死生的彻悟,也有在异国的秋思,对故乡的依恋……还有凡间琐事如耳边絮语般在字里行间流淌。他们情之真挚,感人至深,他们语之含义,发人醒思,让我们抚卷静坐,再体会一下这一段段不再复现的名家篇章,再聆听一遍这一首首震动过无数人的心曲。
  • 后乐斋诗文选集

    后乐斋诗文选集

    《后乐斋诗文选集:我的离休生活》首先搜集整理了1978年以前编写的顺口溜、快板诗等诗文作品,进行反思和修改。1979年后,根据新的形势和个人经历,亲见亲闻,随干随记。1994年离休后,通过走访调查,以文会友,外出参观旅游等方式进行编写。
  • 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一名《醉古堂剑扫》,十二卷,格言警句类小品文。本书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集,内容主要阐明涵养心性及处世之首,表现了隐逸文人淡泊名利,乐处山林的陶然超脱之情,为明代清言的代表作之一。此书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中国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本书被专业人士评为“端庄杂流漓,尔雅兼温文,有美斯臻,无奇不备”。被大众称之“或刺取琐言僻事,诠次成书,远近竞相购写”。
  • 红楼的草根儿们

    红楼的草根儿们

    本书选取《红楼梦》中的贾府下层人物中有代表性的十二个人,分别就他们的个性和命运遭际展开深入剖析,文笔细腻、观点独特鲜明。作者给几乎每个人物都设定了不同的生活情境,好让他们的命运在“向左走,向右走”的取舍中,更加鲜明地体现出命运的“惟一性”……
热门推荐
  • 校园堕天使

    校园堕天使

    一个悲催的屌丝,遭到富二代的逼迫,忍受不了痛苦的生活。跳河自杀了。但是却遇到了死去了很久的堕落天使路西法的灵魂。接受了非常牛逼的传承,他又回到了这个曾经让他痛苦的世界,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 那,不是你的

    那,不是你的

    当不是自己的东西,拼命地想拥有你,与你融为一体,你会不会拒绝......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结局:全面反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结局:全面反攻

    1939年9月前,中国的抗日战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等世界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就拉开了序幕;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式开始;1945年9月27日,日本向盟国投降,昭示世界反法西斯伟大战争取得全面胜利。
  • 仍然是你

    仍然是你

    他(卓谦健)和她(乔霜怡)是初中同学,毕业后她给他留下一封信,便随父母远赴美国。十年后,她带着合作案归来,他成为了她的合作伙伴,她的若即若离,她的黑白分明成为他们之间感情的鸿沟,他们之间,是商场上如西洋棋般只有黑与白间的对立,还是情感上相互守候的美满结局呢?他(卫熙)和她(乔霜盈)只有一面之缘,后来她前往英国深造,十年来只靠书信往来,他却对她心生好感。十年过去,她跟着上司回国公干,却意外失忆,他们之间,是无法交集的平行线,还是早已注定的命运交集呢?
  • 落魄千金:偶遇傲娇帝少

    落魄千金:偶遇傲娇帝少

    初次见面,她不小心冒犯了他。之后,恶魔便不停地问她“讨债”。终于有一天,她忍受不了了:“够了,你到底要干嘛!”他一挑眉:“嗯~”“快说!”她炸毛了,他将俊脸凑到她眼前:“你猜啊。”她低头沉思,一会儿,便回答:“你,你该不会……想拿我挡桃花吧!”“什么?!”他一惊。她嘟嘟嘴小声吐槽:“谁叫你桃花这么旺,喜欢你的人都可以组建多少个足球队了……”话没说完,他低头吻上:“这下,你该明白了吧……”
  • 合金风暴

    合金风暴

    韩羽从来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也不是一个能够在其他人为自己安排的路上走到底的人,他是一个胆小鬼,因为害怕,所以他逃了。“用暴力取胜就意味着失败,就意味着毫无意义,因为这只是暂时的胜利!”无论从任何角度来讲,韩羽都不曾真正明白石碑上的这句话,而当他回到离星再次看到这句话后,反而被深深地震撼了,并且赋予了它更深一层的含义。韩羽,一个离家出走的年轻人,怀着无名真气,驾着超合金机甲在波澜壮阔的大时代里追寻着自己的人生,直到最后才发现,原来自己从来都不曾逃离!
  • 铁血圣魔记

    铁血圣魔记

    混沌未开是虚无,混沌一开见血骨。一个时代,一段情肠,一堆血骨。要想生存,必须战斗,至死不渝,死后还要斗。不斗气,不斗法,没有元神,没有心魂,只有斗血斗骨。人们只知道人被杀流血,但殊不知流血照样可以杀人。所谓斗血,便是以血杀人,以血战斗。这是讲血力的一个时代——一个野蛮的时代。红柿子新书,绝对会带你进入一种想象不到的空间,想象不到的场面,多多捧场!谢谢大家
  • 小坑

    小坑

    拥有未来知识的宅男回到过去变成了女孩...歌曲,小说,电视剧?不行!家庭对“超前思维”的反对,学校和社会的漠视与压迫;以及自己女儿之身。她将如何应对....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寒央风月

    寒央风月

    当她来到这片海棠林,熟悉的感觉蓦然袭上心头。海棠林里的那个男人是谁?为什么这样熟悉?似水呆呆地看着他,心里想着。闻人阙忽然笑了!已经十八年了……他等了她十八个春秋……现在终于等到她了!似水看着他,小小声问道,“你是谁?我们认识吗?”她确定自己没有见过这个人,可是为什么这么熟悉呢?“呵呵……”闻人阙笑了,俊颜上仿佛停驻了春光,“我们不认识。”“可是……”她开始进入他的世界,一切都是那么熟悉!这个寒央谷、这片海棠林、他的习惯……她都知道。到底是为什么呢?等到她看到那个血池里的女子时,终于了解了。原来她跟他,缘自前生……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